首页 ts16949质量手册

ts16949质量手册

举报
开通vip

ts16949质量手册ts16949质量手册 Q/SEM01-20XX 版本号: A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定: 日期: 批准: 日期: 20XX年XX月XX日发布 20XX年 XX月XX日实施 XXXXXXX 有 限 公 司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前 言 为进一步取得国内/外顾客对本公司产品在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的信赖,遵循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公司依照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

ts16949质量手册
ts16949质量手册 Q/SEM01-20XX 版本号: A 分发号: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定: 日期: 批准: 日期: 20XX年XX月XX日发布 20XX年 XX月XX日实施 XXXXXXX 有 限 公 司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前 言 为进一步取得国内/外顾客对本公司产品在质量、交付和服务等方面的信赖,遵循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公司依照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编制了本《质量手册》(Q/SEM01-2006),作为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原则性描述的最高纲领性文件,是公司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本《质量手册》覆盖了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中的所有要素和要求。 建立和推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是本公司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创建品牌信誉度的重要举措。为此,要求本公司所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都必须按照本《质量手册》展开。希望公司各级人员、各职能部门认真学习,努力贯彻和严格执行本《质量手册》的所有规定和要求。 1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目 录 01 前言----------------------------------------------------------1 02 质量手册颁布令-------------------------------------------------5 03 企业风采-------------------------------------------------------6 04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7 05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8 06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9 07 顾客代表任命书-------------------------------------------------10 08 引言-----------------------------------------------------------11 08.1公司质量管理原则-----------------------------------------------11 08.2 过程方法------------------------------------------------------11 08.3 本手册目标--------------------------------------------------12 1 范围-----------------------------------------------------------22—24 1.1 总则--------------------------------------------------------- 1.2 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5—27 3 术语和定义-----------------------------------------------------28 4 质量管理体系---------------------------------------------------29—32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方针----------------------------------------------------------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 管理者代表------------------------------------------------------- 5.5.3 内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5.6.2 评审输入---------------------------------------------------------- 2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5.6.3 评审输出----------------------------------------------------------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3 基础设施---------------------------------------------------------- 6.3.1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6.3.2 应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6.4 工作环境---------------------------------------------------------- 6.4.1 与实现产品质量相关的人员安全---------------------------------- 6.4.2 生产现场的清洁---------------------------------------------------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2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7.3 设计和开发------------------------------------------------------- 7.3.1 产品设计和开发-------------------------------------------------- 7.3.2 过程设计和开发---------------------------------------------------- 7.3.3 产品和过程确认---------------------------------------------------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7.4.2 采购信息----------------------------------------------------------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4 顾客财产---------------------------------------------------------- 7.5.5 产品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1 测量分析系统----------------------------------------------------- 7.6.2 校准/验证记录-------------------------------------------- 7.6.3 实验室要求-------------------------------------------------------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监视和测量---------------------------------------------------------- 3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8.2.1 顾客满意---------------------------------------------------------- 8.2.2 内部审核----------------------------------------------------------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补充------------------------------------------ 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 8.3.3 顾客通知---------------------------------------------------------- 8.3.4 顾客特许---------------------------------------------------------- 8.4 数据分析----------------------------------------------------------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 附录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关系图(过程网络图) 附录2: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定义的程序文件与ISO/TS16949:2002 标准对照表 附录3: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指标”统计频率与计算方法对照表 附录4: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部门职能分配表 附录5: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职责矩阵表 附录6: 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控制流程图 附录7: 产品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附录8:第二层次文件目录及条款对照 附录9:组织各层次主要负责人质量职责和权限 4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颁 布 令 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首要和重要因素。企业是否建立、实施和维持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交付和服务等信任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得到国内/外顾客对本公司的信赖,公司依据ISO9001:2000 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公司原有的生产、质量和经营管理基础上,结合顾客的要求/需求及期望,以及公司实际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依据“过程方法”编制和建立公司《质量手册》(第二版)。新制订和建立的《质量手册》,重点强调公司对“过程方法”的使用,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的持续改进,预防缺陷和减少变差、浪费,保证顾客满意等方面的要求,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使公司和顾客双方受益。 本《质量手册》表述了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采用“过程方法”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主线的管理原则。规定了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能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及管理过程)”和顺序及其相互作用(包括各过程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和关系,通过对过程绩效指标/目标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质量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纲领性和法规性文件,它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所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表单/记录等作为支持性文件,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依据和准则。《质量手册》(第二版)经公司最高管理层审核批准,现予以颁布。 希望公司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以本《质量手册》和相关支持性文件为准绳,规范和协调本公司的各项质量管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本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公司所有其它相关文件必须与《质量手册》保持相容性,不得与之抵触。 本《质量手册》对外可作为公司提供产品质量保证的声明,及供顾客、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使用。 本《质量手册》自20XX年XX月XX日起正式颁布实施。 XXXX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XX年XX月XX日 5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企 业 概 况 略 6 XX公司 — 质 量 手 册 铸造知名品牌,取信天下客户。 ?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 ? 3年或10万公里内无致命故障, 严重故障率少于0.25,。 总经理: 20XX年XX月XX日 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XXXX有限公司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总工程师 技术部 生产部 质量部 总经办 商务部 财务部 管采销物设装产工产质质计电机 理购售流备配品艺品管检量器加 室 室 服室 动车室 室 试室 室 理检车 务力间 验化验间 室 室 室 室 室 气气刀工机部总冷 缸缸具装修装装热 体盖工工工工工磨 工工段 段 段 段 段 工 段 段 段 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强化和推进公司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与期望,是公司的永恒追求和目标。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 兹任命公司副总经理 XX 同志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如下: 1、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识别体系所需过程,改 善全司质量活动,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负责组织制订公司质量目标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年度运行计划, 并领导其实施。 3、负责组织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 4、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绩效,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改进需求,定期 或不定期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状况,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5、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引导公司各级人员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 6、代表公司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业务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工作。 XXXX公司 总经理, 20XX年XX月XX日 9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顾客代表任命书 为使公司产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与期望,充分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配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经公司最高管理层研究决定: 兹任命公司销售主管 X X X 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顾客代表。 顾客代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如下: 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代表顾客参与公司产品质量方面的有关活动,以顾客的眼光评价产品质量,提出改进需求(如:选择特殊特性,确定质量目标,培训的需求,纠正和预防措施, 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并对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XX公司 总经理: 20XX年XX月XX日 10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引 言 0.1 公司质量管理原则 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管理和运作,公司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的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准则,以实施并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业绩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依存于顾客。公司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2)领导作用 公司高管层确立公司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公司领导层应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参与实现公司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公司各级人员是公司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公司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公司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公司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公司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是公司一个永恒的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公司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公司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0.2 过程方法 公司内有诸多过程的系统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称之为“过程化方法(process approach)”。公司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优先采用“过程化方法”,并透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过程方法的分析模式(乌龟图)参见附表一。 11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为使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公司识别和管理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在公司内视为一种过程。过程是向过程的顾客(内部的和外部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增值活动链。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过程方法的目的:在于获取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使组织在产品、绩效和业绩、有效性和效率方面取得更大的收益。 过程方法的优点:在诸多过程的系统中,对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当“过程化方法”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特别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并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展示了公司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说明了本公司质量手册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该图示反映了公司在定义输入要求时,顾客扮演了重要角色,表明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过程方法”及对顾客满意的监视。同时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采用“PDCA管理方法”,以对其进行不断循环上升和持续改进。 “PDCA管理方法”模式简述如下: P—计划(Plan):根据顾客要求和公司的方针,为实现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执行(Do):实施过程; C—检查(Check):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0.3 本手册目标 本手册的目标,旨在整个产品链形成过程中,建立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 12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0.2 过程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顾 5(管理职责 顾 14/19 客 客 4( 质量 管理 6(资源管理 8(测量、分析和改进 体系 02-04/09/12/23/25/04/10/16-19/21/28-30/ 26 01 14 满 输出 7(产品实现 需 输入 产品 05-09/11/13/20/15/2 0/22/24-27/29-30 意 求 增值活动 说明: 信息流 上图中的01、02等两位数字编号,均为以“过程(核心过程和支 备 持过程)”定义的程序文件编号,详见本手册附表四—公司质量管理体 注 系要素与有关汽车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素/章节对照表。 图1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 0.3 本手册目标 在整个供应链中,建立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 13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理体系。 1. 范围 1.1 总则 本公司《质量手册》覆盖了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标准中的所有要求。 本《质量手册》的内容和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轿车发动机系列产品(目前包含1.3L、1.5L、1.6L和1.8L四个产品系列)从进货检验、生产、最终检验和试验直至送交顾客之全过程的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质量手册》根据公司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的需要,依据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以“过程—核心过程和支持过程”定义的形式将其分解为37个“过程,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SP)和管理过程(MP)”及其相对应的30份程序文件(见附录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定义的程序文件与ISO/TS16949:2002标准对照表),并采用“过程方法”的形式编制和建立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满足公司进行的质量管理需要。 本《质量手册》是在现有顾客及其现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下制订的。如果顾客提出新的特殊要求或有新顾客增加时,可参照本《质量手册》的相关规定执行。若本手册的内容不能包含顾客提出的新的特殊要求或新增顾客的要求,则应对本《质量手册》进行相应的修订,以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包括特殊要求)。 1.2 应用 本公司《质量手册》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规定的环境下,可作为: 1)向外部证明公司执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有保证; 2)作为每二方(顾客)审核和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依据; 3)作为其他相关方评价依据。 本《质量手册》在非合同规定的环境下,可作为: 1)作为公司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准则; 2)作为公司各级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质量手册》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作为本手册的标准条款进行运用。 2.1 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2.2 GB/T19000-2000(idt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3 GB/T19004-2000(idt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2.4 GB/T18305-2003(idt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 14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关服务组织应用GB/T19001-2000的特殊要求》 2.5 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审核检查表 2.6 IATF 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指南 2.7 IATF ISO/TS 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认可规则 2.8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CP) 2.9 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2.10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2.11 测量系统分析(MSA) 2.12 统计过程控制(SPC) 2.13 VDA 6,第1部分:质量体系审核 2.14 VDA 6,第3部分:过程质量审核 2.15 VDA 6,第5部分:产品质量审核 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术语和定义 3.1、本公司《质量手册》采用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GB/T18305-2003(idt 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常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两者之间产生冲突,非汽车零组件的产品以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常用术语为准,汽车零组件的产品以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常用术语为准。本公司《质量手册》的供应链关系如下: 供应商(供方) 组织(本公司) 顾客 3.2、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常使用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2.1 七检:首检、自检、互检、专检、巡检、全检、终检 3.2.1.1 首检:批量生产前,对最先按产品规定要求加工完成的一定数量的完成品(通常为5-10件)进行外观、尺寸、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检验和试验活动。 3.2.1.2自检:指一项工作或操作完成后由作业员依检验规范对重要的质量特性及其参数所作的例行性检验。 3.2.1.3 互检:指作业员对上一工序中的半成品依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所作重要质量特性及其参数的例行检验。 3.2.1.4 专检:指品管检验员对工序中的产品依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所作专项重要质量特性及其参数的例行检验。 15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3.2.1.5巡检:指品管检验员对生产线上所有工序中的产品依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所作重要质量特性及其参数的例行检验。 3.2.1.6 全检:指品管检验员对生产中全过程的生产制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和成品)依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所作重要质量特性及其参数的全数检验。 3.2.1.7终检:指依据规定的特性和要求,对最终放行产品进行的一系列检查、检验、测量或试验的活动。 3.2.2 三不放过:出现质量问题时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不清不放过,未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不放过。 3.2.3 三按:按设计图纸、按工艺文件、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3.2.4 三定:定人、定机、定岗。 3.2.5 三包:包修、包退、包换。 3.2.6 三保:保证提供优质产品;保证提供优质配件;保证提供优质服务。 3.2.7 五不准:不合格的材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毛坯不准加工、不合格的工件不准转入下一过程、不合格的零件不准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3.2.8 批次管理:为保持同批产品的可追溯性,分批次进行投料、加工、检验、入库、交付,并做出标识的活动。 3.3、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术语: 3.3.1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3.2 要求:明显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3.3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3.3.4 质量管理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3.3.5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与质量要求有关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3.6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体系中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 资源的部分。 3.3.7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3.1 返工:指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3.3.8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3.3.9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3.10 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3.3.11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3.3.12纠正措施:为消除现有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3.1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16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3.3.14 审核:指基于抽样来验证供方形成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有效性的现场活动。 3.4、ISO/TS16949:2002版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术语: 3.4.1 控制计划:指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重点在于表明产品的重要特性和工程要求。每种零件都应编制控制计划,但在许多情况下,“系列”零件控制计划包括了在相同过程中生产的许多零件。 3.4.2 过程能力: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的总范围。 3.4.3 全尺寸检验:是指对零件在设计记录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 3.4.4 有设计责任的组织: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注:本责任包括在顾客规定的应用范围内,对设计性能的试验和验证。 3.4.5 防错:使用过程或设计特征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 3.4.6实验室: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的设施,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3.4.7实验室范围:包括以下内容的受控文件: —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 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 — 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的清单。 3.4.8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3.4.9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的计划外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措施,是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3.4.10附加运费:在合同约定的交付之外发生的附加成本或费用。 注:可因方法、数量、计划外或延迟交付等而导致。 3.4.11外部场所:支持现场,但不进行生产加工过程的场所。 3.4.12现场:发生增值的制造过程的场所。 3.4.13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即指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括显著影响政府法规和安全特性及显著影响顾客满意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和/或由公司通过产品和过程的了解选出的特性。 3.4.14多方论证方法:指一组人为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而被咨询的活动。多方认证的方法是试图把所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集中考虑的进行决策的过程。 3.4.15 统计过程控制: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且维持统计控制状态,并提高过程能力。 3.4.16反应计划:当识别出不合格品或过程不稳定确定后,将要实施的由控制计划或其它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的措施。 1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3.4.17失效模式分析:用来分析当前和以往过程的失效模式的数据,以防止这些失效模式将来再发生的正式的结构化的程序。 3.4.18生产件:在生产现场,用生产工装、量具、工艺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设置,如:进给量/速度/循环时间/压力/温度等的过程设置下被制造出来的零部件。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建立和识别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核心过程和支持过程),并确定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合理的安排过程的顺序,对过程的输入、输出及开展的活动和投入的资源以及过程控制的准则和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所获得的充分和必要的信息以及对过程信息的测量和对测量结果的分析,采取必要和有效的监控及改进措施,以最终实现过程的策划结果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持续改进。 4.1.1 过程概要: 4.1.1.1以“过程”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公司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之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以“过程”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持续改进。 本公司的过程是为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产品和/或服务的一系列的增值活动,过程开始于输入,以输出为结束。本公司把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识别为两大类:核心过程(即顾客导向过程)和支持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共有22个,包括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第1章—质量手册范围)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4.1.1.2 顾客导向过程的识别: 顾客导向过程(COP)会直接对顾客产生影响,即顾客的要求被满足,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和外部顾客进行联系的过程,因而会为公司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顾客导向过程识别为8个。 4.1.1.3支持过程的识别: 支持过程(SP)为支持顾客导向过程之功能的过程,是产品实现所需要的由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增值活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支持过程识别为8个。 4.1.1.4 管理过程的识别: 管理过程(MP)是支持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顾客导向的输入和输出交接处的过程,即对公司及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过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管理过程识别为6个。 4.1.1.5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SP)和管理过程(MP)的编码及名称: 1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编码 过程名称 编码 过程名称 编码 过程名称 C1 市场分析/顾客要求 S1 文件管理 M1 经营策划 C2 投标 S2 人力资源管理 M2 管理评审 C3 订单/要求(合同评审) S3 采购管理 M3 体系内部审核 C4 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 S4 设备管理 M4 数据分析 C5 产品生产 S5 工装管理 M5 持续改进 C6 产品交付 S6 产品防护管理 M6 质量成本管理 C7 支付 S7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 C8 销售/服务 S8 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 备注 C1-C8为顾客导向过程;S1-S8为支持过程;M1-M6为管理过程。 4.1.1.6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核心过程和支持过程(章鱼图)”的识别: 工厂质量、交付和成本 产品设计和开发 S1 S2 S3 S4 S5 S6 M1 S7 合同/订单、图纸、顾客要求 合同/订单、生产计划 M8 M3 M4 M5 M6 S8 S3 S4 S5 S6 S7 S8 S2 S1 M6 M5 M4 M3 M2 合格的样件、PPAP及相关资料 M1 合格的产品、相关的生产/质量记录 S2 M1 M2 M3 S1 M4 M6 S1 S2 S6 S7 S8合同/订单、交期、数量 M5 6 8合同/订单、交付时间和数量 8M6 合同评审资料 8 M5 M4 M3 M2 M1 本公司 合同/订单、顾客报价要求 合格的产品、交付的资料 S2 M1 M2 M3 S1 S2 合同/订单、交付证据 成本核算报价相关资 S1 M6 料 M6 M5 M4 支付帐款票证凭 S2 S1 M5 据 M4 M3 M2 M1 M1 M2 S1 市场/顾客要求 M3 S2 顾客反馈的相关服务信M5 市场研究报告、经营策路计划 息 M4 M6 M4 M5 M6 满足顾客要求的顾客信 息反馈处理的相关记录 M1 M2 M3 注: S1 M1 1、“ ”表示顾客导向过程(COP),“ ”表示支持过程(SP),“ ”表示管理过程(MP)。 19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4.1.1.7 顾客导向过程与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和相互作用及关系: 顾客导向过程(COP) 顾客导向过程与支持过1 2 3 4 5 6 7 8 程及管理过程相互关系 C 1 C 2 C 3 C 4 C 5 C 6 C 7 C 8 S 1 × × × × × × × × 1 支 S 2 × × × × × × × × 2 持 × × 3 S 3 过 × × 4 S 4 程 × × 5 S 5 , × × × 6 S 6 SP , × × × 7 S 7 × × × 8 S 8 管 × × × × × × × × 9 M 1 理 × × × × × × × × 10 M 2 过 × × × × × × × × 11 M 3 程 × × × × × × × × 12 M 4 , × × × × × × × × 13 M 5 MP × × × × × × × × , 14 M 6 备 注 C1-C8为顾客导向过程;S1-S8为支持过程;M1-M6为管理过程;×- 相关联。 4.1.1.8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引用标准的相互关系图: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汽车质量 顾客支持参考手册 管理体系要求 1、产品质量选项策划; 2、控制计划; 3、工具和技术。 顾客相关质量 管理体系要求 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 第一层次文件:规定体系要求、方法、和 手 册 职责,包括对顾客需求的保证 ISO/TS16949:2002 行业特殊要求 程 序 文 件 第二层次文件:规定何人、何事、何时做 产品批准过程 20 作业指导书 第三层次文件:规定如何做 顾客特殊要求 表 单、记 录 第四层次文件:质量体系运行的证据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4.1.2 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 4.1.2.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关系图见附录1。 4.1.2.2公司根据以“过程”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决定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准则和方法(见附录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定义的程序文件与ISO/TS16949:2002标准对照表中各程序文件之所述),以确保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运行与控制; A、公司为满足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要求,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下列活动: a)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编制质量计划(包括控制计划); 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并配备必要的控制手段、设备(包括检验和试验设备)、工艺装备和技能,以达到所要求的产品质量; c)确保设计、生产过程、安装、服务、检验和试验程序和有关文件的相容性; d)确定所有测量要求,包括超出现有水平,但在足够时限内能开发的测量能力。必要时,更新质量控制、检验和试验技术,包括研制新的测试设备; e)确定在产品形成的适宜阶段对其所有特性和要求进行相关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包括产品接收准则; f)确定和准备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要的记录。 4.1.2.3公司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确保必要和充分的资源及信息的适用,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控,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来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 4.1.2.4 公司各部门按以“过程”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各程序文件(特别是过程绩效指标/目标)及其相关作业指导书之规定对这些过程中的产品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进行测量、监控、分析和改进(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并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达成所策划/计划的结果并对这些过程的绩效指标/目标进行持续改进。 4.1.2.5公司目前委托外部提供的服务过程(外包过程)有:成品运输外包。可能发生的外包过程有:零部件设计外包、设备维修外包及计量器具检定外包等。公司对以上外包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由商务部、技术规划部、生产部和质量部依《外包过程控制程序》之规定进行作业,并对整个外包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不能免除对符合所有顾客要求的职责。 4.2(S1):文件要求 4.2.1 总则: 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有: a)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公司质量手册; 21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c)第一、二层次程序文件,原则上由归口主管部门编制,也可由公司最高 管理者指定的人员或小组编制,质量部主要领导或主管高层审核,管理者代表审定,总经理批准执行,并附有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会签; d)公司级作业文件:如公司的产品标准、产品图样、技术工艺文件、产品检验规程或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生产计划、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展开计划等; 部门级作业文件:公司各部门为确保本部门工作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依据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公司级作业文件等,所编制的内部管理和技术文件,如各车间自编的现场作业规程,各部、室内部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引用的国际、国内、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标准;采用的顾客及外单位的有关文件,如设备图样、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e)上述文件所规定的记录。 公司文件和记录可采用书面形式、电子文档(电脑文档、U盘、软盘、光盘)、照片等类型的媒体,并尽可能采用电子文档形式。 4.2.2 质量手册 公司按照ISO/TS14969:20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并执行本质量手册。手 册内容包括了: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1)企业风采; 2)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3)质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组织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图; 4)公司主导产品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见附录7; 5)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部门职能分配表,见附录4。 6)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指标”统计频率与计算方法对照表,附录3。 7)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职责矩阵表,见附录5。 b)体系文件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流程顺序和相互作用关系图(过程网络图),见附录1。 2)确立了第一、二层次形成文件的程序,见附录8:《第二层次文件目录及条款对照表》 3)确立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并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见附录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以“过程”定义的程序文件与ISO/TS16949:2002标准对照表》。 4)确定了高层领导及ISO/TS14969:2002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部门的各层次主 要负责人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5)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控制流程图,见附录6; 质量手册由质量部质管室负责编制或修订,质量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审定,总经理批准发布。 22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4.2.3 文件控制(过程描述) 文件管理过程定义了文件的架构、分类,文件/资料的建立(包括文件版本和修订状态、电子媒体方式),编制(包括申请、制订、编号和版本)、审查、批准、发行、回收、实施/执行(包括确保文件的清晰)、修订(更新/换版)、废止、销毁、归档和管理(包括外来文件/资料的识别、接收、登记、发行、回收、换版,作废文件/资料因保存的状态标识)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次文件的制订、审查、批准权限等内容。本过程由以下三个子过程组成: 4.2.3.1(S1.1):质量体系文件管理 本子过程定义了文件的编制(包括起草、编号和版本)、审查、批准、发放、回收、修订(更新/换版)、废止、销毁、归档和管理,受控文件的范围、编号、发放、归档和管理。技术文件和外来文件以及质量记录的控制管理。 4.2.3.2(S1.2):图面与技术资料管理 本子过程定义了图纸与技术资料(包括顾客工程规范)的绘制(包括测绘、编号和版本)、评审(评审的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工作周)、审查、批准、发行、回收、实施/执行(包括对所有适当文件的更新)、更改、废止、销毁、归档(包括每项更改在生产中所实施的日期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包括作废图面与技术资料因保存的状态标识)。 4.2.3.3(S1.3):记录控制 本子过程定义了记录的管理办法,包括记录的建立(包括记录的填写、清晰、易于识别、修改和电子媒体等规定)、登记、填写规范、更改、标识、贮存/归档(包括顾客指定的记录和供应商提供的记录)、保护/防护、检索、保存期限(包括满足法规和顾客的要求)和处置(包括销毁和废弃)等内容。 4.2.2 过程分析:(见附表二)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管理承诺是最高管理者对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有效资源得以实现 的具体有力而有效的保证。 a)公司依存于顾客,公司必须经常性或定期的向公司内所有人员,传达顾客的 需求,包括有关法律法规。 b)必须确保制定的公司质量方针,既有战略眼光,又有近期实效; c)必须确保制定的公司质量目标,既能逐年提高,又能保证实现; d)必须主持定期管理评审,并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进行,确保管 理评审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取效益; e)必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资源的获取。 5.1.1过程效率 最高管理者对产品的实现和支持过程应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评审,依据预期 23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绩效目标、指标的监控,对影响产品的六大因素:人、机、料、法、环及检测方法进行评审,确保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首,公司的质量方针“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是公司永恒的方针。确保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宗旨,开展对顾客要求的评审和顾客满意监控评价是长效机制,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 5.3 质量方针 公司质量方针为:“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制定的公司质量方针: a)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 b)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得以在公司内广泛沟通,并得到内部顾客即员工的理解和响应; e)每年的管理评审,对确保质量方针在持续适宜性方面进行评审。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 1)应确保确定的质量目标必须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 2)应确保公司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在规定时间内是可实现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4.1.1 质量目标—补充 应确保质量目标必须展开和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上,即进行质量方针展开,并纳入公司的经营计划中,应建立质量特性或质量目标的考评程序。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必须满足质量目标的实现,满足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总 体要求; b)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必须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和连续性。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 1) 必须确定各层次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并批准执行。 2) 应赋予各层次其他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由部门制定,并由最高管理者签发。 3)必须签发和认定产品检验和试验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资格。 24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4)组织各层次主要负责人质量职责和权限,见附录9。 5.5.1.1质量职责 应确保各层次主管质量人员有权处理、纠正质量问题,确保质量问题反馈迅 速,解决及时,并有权停止生产,以纠正质量问题。(班)组长、工段长、当 班(副)主任为各班次的其各层次的主管质量人员或其指定的代理人员。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必须任命管理者代表,并赋予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现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5.5.2.1 顾客代表 最高管理者必须指定顾客代表,并赋予职责和权限,作为顾客代表方参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以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顾客代表分阶段,一般由有关部门人员担任,并应另行文,说明职责和权限,即: 1) 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前期阶段,应由公司销售服务部门指定人员担任; 2) 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阶段,应由公司APQP项目小组组长 担任; 3) 在产品生产阶段,应由公司质量部负责人担任。 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建立公司内沟通形式,做到全体员工信息共享,责任共担,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 内部定期沟通方式: 1)每年的管理评审及其信息、资料; 2)每月的小型管理评审,即每月的生产、质量例会及例会纪要; 3)每天早晨上班后,确保半小时的早会,最高管理者准确的将每天的信息,包 括其他方面的信息,都会及时的传递给大家,并对一般质量问题当场布置, 立杆见影的去解决; 4)公司的《质量月报》; 5)公司的其他月报资料。 内部不定期沟通方式: 1)各种文件的传递; 2)各种会议或临时的专题会; 3)各种学习和培训及资料的共享。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1)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管理评审必须由最高管理者主持,也是 25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对公司执行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的考评; 2)管理评审,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如遇特殊情况,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可进 行多次管理评审; 3)每月的生产、质量例会,可作为小型的月质量管理评审; 4)质量管理评审(包括各部门的评审报告)必须以过程模式进行; 5)管理评审所有资料必须保存,是提供外方审核的必备资料。 5.6.1.1质量管理体系业绩 1)有关部门需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报告; 2)有关部门需报告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的情况,并进行改进措施跟踪验证; 3)有关部门需报告质量方针落实和质量目标的执行情况; 4)评审中,需增加不良质量成本定期和评价报告。 5.6.2 评审输入 最高管理者确定管理评审时间,总经办管理室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管理 者代表审 定,最高管理者批准。 各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要求,编制各部门管理评审报告: 1) 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报告;(管理室) 2) 供应商及采购情况报告;(商务部采购室) 3)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情况、开发特定阶段的测量分析汇总情况及质量改进情况 报告;(技术规划部) 4) 生产和制造过程及设备运行情况报告;(生产部) 5) 内审报告;(质量部,内审时已完成) 6) 产品质量状况及质量目标执行报告;(质量部) 7)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质量部质管室) 8) 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报告;(质量部) 9) 上次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报告:(管理室) 10) 顾客满意度和产品售后失效对质量、安全或环境影响情况报告;(销售服务室) 11)不良质量成本定期分析评价报告;(财务会计部) 12)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改进建议和资源需求;(各部、室、车间) 5.6.2.1 评审输入—补充 销售服务的报告,其内容必须有对实际和潜在的售后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或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26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a)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公司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及持续改进提 供有效的各种资源。 b)最高管理者必须建立确保产品符合顾客需求,而必须所具有的各种制造设备、 仪器、及其他工作设施和有效工作环境,增强顾客的满意度。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人是一切活动的最积极的因素,是一切工作的关键和首要,确保人力资源的充足和素质是头等大事。公司必须确保人力资源的高素质,确保各部门人员合理配置,并随产能的增大,适度增加人员。特别对公司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管理、作业、检验、技术等人员,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来建立一整套的考核制度,并必须实施再教育工程,确保各层次员工能经常性、长远性的胜任工作和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确保产品符合顾客需要。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a)公司应制定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职能要求。 b)公司应制定培训计划,以确保各层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不断更新和深化; c)建立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d)公司应建立企业文化,并结合质量目标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e)公司对所有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必须建档。 6.2.2.1 产品设计技能 公司必须保证产品设计人员具有设计能力,并能熟练掌握适用的工具和技术,确保进入公司的设计人员,有能力胜任工作。 6.2.2.2 培训 对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各级人员,要有培训计划。对从事产品检验和试验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并须聘任授权行使这一工作。 6.2.2.3 岗位培训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及新上岗或调整上岗的人员,必须进行岗位培训,并应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给顾客带来的后果告知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 6.2.2.4 员工激励和授权 公司必须建立企业文化,并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以激励员工为实现质量目标,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6.3 基础设施 2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a)公司进行各种工作的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及其他建筑物。 b)各类人员进行工作的设施和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各种必要的支持性的服务到位,如后勤工作,通讯、交通和运输工具等。 6.3.1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1)公司应采取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和设备的计划。 2)公司应根据产品流程,对工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物流合理,场地利用充分。 3)公司应在APQP文件中对上述活动进行规范。 6.3.2 应急计划 对在紧急情况下,如公用事业的供应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和售后退货等情况的发生,不影响顾客的要求,必须有有效措施。 6.4 工作环境 最高管理者必须: 1)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或法规的要求; 2)有确保员工安全的各种设施和措施; 3)为生产现场的清洁,产品实现所需环境要求,提供有利的条件。 6.4.1 与实现产品质量相关的人员安全 公司应在设计和开发及制造过程中,对安全有潜在的分析,做到预防为先,并要经常性的作好产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6.4.2 生产现场的清洁 公司应确保生产现场处于产品和制造过程的需求相协调的有序、清洁和维护的状态。各种物品应做到定置、平行垂直摆放,按“6S”的要求做好经常性的工作,确保生产现场整齐有序,洁清如常。 7 产品实现 TS16949标准中7.1-7.3条款,本手册按过程模式进行,即APQP过程,此条 款号与 TS16949标准中条款号有所不同。 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方法,是确保产品使顾客满意的步骤,其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公司必须建立项目小组,最高管理者确立其职责、工作范围等,并全力支持小组一切工作。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计划和确定项目 项目小组必须按顾客的需要和期望确定计划和质量项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依据产品过程和顾客的需要与期望而变化。 项目小组应编制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表。 输 入 2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7.1.1.1 顾客的呼声 顾客的呼声,必须是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顾客们的抱怨、建议、资料和信息: a) 市场研究 b) 保修记录和质量信息 c) 小组经验 7.1.1.2 业务计划/营销战略 必须将顾客的业务计划和营销策略作为项目小组产品质量计划的设定框架。 7.1.1.3 产品/过程基准数据 必须把基准确定作为建立产品/过程能力目标的输入。 7.1.1.4 产品/过程设想 必须把包括技术革新、先进的材料、可靠性评估和新技术,作为设想产品具有某些特性、某种设计和过程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输入。 7.1.1.5 产品可靠性研究 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必须用数据核定。 7.1.1.6 顾客输入 通过对产品的后续顾客和后续产品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或其有价值的评审和研究,公司应依据这些输入,以开发统一的衡量顾客满意的方法。 输 出 7.1.1.7 设计目标 必须将顾客的呼声转化初步和可度量的设计目标。 7.1.1.8 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可靠性目标的制定应建立在顾客需要和期望、项目目标及可靠性基础上,总的可靠性目标应采用概率或置信度表示。 质量目标为基于持续改进的目标。 7.1.1.9 初始材料清单 项目小组必须在产品/过程设想的基础上制定初始材料清单,并应包括早期供方的名单。 7.1.1.10 初始过程流程图 项目小组必须编制预期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7.1.1.1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 特殊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必须由顾客确定,项目小组必须根据顾客的确定,确保制定出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初始清单。 7.1.1.12 产品保证计划 产品保证计划必须将设计目标转化为设计要求。 7.1.1.13 管理者支持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这一工作的实现。 29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7.1.2 接收准则 公司应规定接收准则,必要时应由顾客批准。对于计数性数据抽样,接收水平应为零缺陷。 7.1.3 保密 公司应确保顾客委托的正在开发的产品、项目和有关产品信息的保密。 7.1.4 更改控制 公司应建立对影响产品实现的更改进行控制并作出反映的过程。 7.2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批量生产以后,发生在内外部抱怨信息的反馈、评定和改进措施。应用统计技术来分析和控制变差;与顾客共同参与产品的使用,以便评价产品质量策划工作的有效性,共同解决、纠正缺陷;在交付和服务阶段,应与最终顾客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7.3.3的输出为7.2的输入) 输出 7.2.1 减少变差 应运用控制图和其他统计技术来作为识别过程变差的工具,分析和纠正措施应用来减少变差。 7.2.2 顾客满意 产品和服务应在顾客环境中完成,为了达到顾客满意,可与顾客合作,共同进行必要的改变来纠正缺陷。 7.2.3 交付和服务 交付和服务应与顾客保持经常性的合作,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与顾客共同倾听最终顾客呼声。 7.3 设计和开发 7.3.1 产品设计和开发 产品设计和开发必须能满足生产量、工期和工程要求的能力,并满足质量、可靠性、投资成本、重量、单件成本和进度目标等。 产品质量策划应保证对工程要求和其他有关技术信息的全面和严格的评审,进行初始可行性分析并评定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 (7.1.2的输出为7.3.1的输入) 设计负责部门的输出 7.3.1.1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 项目小组必须编制DFMEA文件。DFMEA是一种评定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影响的分析技术,是动态文件。 7.3.1.2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是同步工程过程,项目小组必须考虑: 30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a) 设计、概念、功能和对制造变差的敏感性; b) 制造和/或装配过程; c) 尺寸公差; d) 性能要求; e) 部件数; f) 过程调整; g) 材料搬运。 7.3.1.3 设计验证 项目小组必须进行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是产品设计是否满足顾客要求的活 动。 7.3.1.4 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由总工程师主持,主要内容: a) 设计/功能要求的考虑; b) 正式的可靠性和置信度目标; c) 部件/子系统/系统工作循环; d) 计算机模拟和台架试验结果; e)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 f) 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的评审; g) 试验设计(DOE)和装配产生的变差结果; h) 试验失效; i) 设计验证进展。 7.3.1.5 样件制造——控制计划 项目小组应确保制定样件控制计划,应对主要和关重(3C)件的样件进行 评审。 7.3.1.6 工程图样(包括数学数据) 工程图样应包括必须在控制计划上出现的特殊(政府法规和安全性)特性, 项目小组应对工程图样进行评审。 7.3.1.7 工程规范 项目小组应对工程规范进行评审,包括零部件和总成的功能、耐久性和外 观等,并对影响其结果的特性进行确定。 7.3.1.8 材料规范 对涉及到物理特性、、性能、环境、搬运和贮存要求的特殊特性,应进行材 料规范评审,并应反映在控制计划中。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小组的输出 7.3.1.9 图样和规范的更改 项目小组必须保证图样和规范的更改,用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到所有的有关 31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部门。 7.3.1.10 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 对于评审可能提出需增加新设备、工装和设施要求的,项目小组应保证及时到位,并监测设施进度。 7.3.1.11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项目小组应保证能识别初始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建立特性清单,并保证在设计特性的评审和设计开发过程中达到一致。 7.3.1.12 量具/试验设备要求 项目小组应同时将量具/试验设备要求纳入到进度图表中,并监视保证进度进展过程。 7.3.1.13 小组可行性承诺和管理者支持 项目小组应确立设计必能按预定的时间,以顾客可接受的成本付诸于制造、装配、试验、包装和足够的数量按时交货。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这一工作的实现。 7.3.2 过程设计和开发 过程设计和开发确定,是为了保证开发一个有效的制造系统,并能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需要和期望。 (7.3.1的输出为7.3.2的输入) 输出 7.3.2.1 包装标准 包装设计或规范(包括顾客要求的包装标准)应保证产品在使用时的完整性。 7.3.2.2 产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项目小组可对供方的质量体系手册进行评审,可用APQP手册中附录A—4:《产品/过程质量检查表》进行评价。 7.3.2.3 过程流程图 必须编制过程流程图,项目小组可用APQP手册中附录A—6:《过程流程图检查表》进行评价。 7.3.2.4 车间平面布置图 必须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进行评审,项目小组可用APQP手册中附录A—5:《车间平面布置检查表》进行评价。 7.3.2.5 特性矩阵图 项目小组应利用特性矩阵图对过程参数和制造工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7.3.2.6 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PFMEA应在开始生产前及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进行,是动态文件,当发现新的失效模式时,需要对它进行评审和更新。项目小组可用APQP手册中附录A—7:《过程PFMEA检查表》进行评价。 32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7.3.2.7 试生产控制计划 试生产控制计划是对样件研制后批量生产前,进行的尺寸测量和材料、功能试验的描述,是遏制初期生产运行过程中和之前的潜在不符合。项目小组可用APQP手册中附录A—8:《控制计划检查表》进行评价。 7.3.2.8 过程指导书 项目小组应确保向所有对过程操作负有直接责任的操作人员提供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过程指导书。 7.3.2.9 测量分析系统计划 项目小组应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7.3.2.10 初试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项目小组应制定初始过程能力计划,控制计划中标识的特性应作为计划的基础。 7.3.2.11 包装规范 项目小组应保证任何情况下的包装设计,对产品性能和特性在包装、搬运和开包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7.3.2.12 管理者支持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这一工作的实现。 7.3.3 产品和过程确认 项目小组应通过试生产运行对制造过程进行确认,并确认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及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7.3.2的输出为7.3.3的输入) 输出 7.3.3.1 试生产 应采用正式生产工装、设备、环境(包括生产操作者)、设施和循环时间来进行试生产,其有效性的确定从生产的试运行开始,初始产品可进行: a)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b) 测量系统评价; c) 最终可行性; d) 过程评审; e) 生产确认试验; f) 生产件批准; g) 包装评价; h) 首次能力(FTC); i) 质量策划认定。 7.3.3.2 测量系统评价(MSA) 项目小组应在试生产当中或之前,使用规定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按工程规范, 33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检查控制计划标识的特性,并进行测量系统的评价。 7.3.3.3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项目小组应对控制计划中标识的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7.3.3.4 生产件批准(PPAP) 对生产件批准,项目小组确认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满足工程要求。 7.3.3.5 生产确认试验 生产确认试验,项目小组确认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满足工程标准的工程试验。 7.3.3.6 包装评价 项目小组应对所有的试装运(可行的情况下)和试验方法都应评价产品免受正常运输中损伤和在不利环境下受到保护的情况。 7.3.3.7 生产控制计划 生产控制计划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的文件,是动态文件, 7.3.3.8 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 项目小组应保证遵循所有的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 最高管理者必须确保这一工作的实现。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公司应确保采购的产品(包括服务)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确保供方及提供的产品对公司产品的实现及最终产品完全符合顾客要求。 公司应建立对供方的选择,考核、评价或重新评价程序,建立对已纳入合格供方及产品的考核程序。 当供方的性质发生变更时,公司应重新验证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7.4.1.1法规的符合性 用于产品而采购的所有产品或材料,应符合适用的有关法规要求。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 公司应以供方符合本标准为目标,进行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要求供方至少要(逐步)达到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从而进一步进入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 供方开发的优先顺序可按供方的质量业绩和所供应产品的重要性决定。 7.4.1.3 顾客批准的供货来源 若合同(如顾客工程图样、规范) 中规定,需按顾客指定点采购供货,公司应按合同指定的供货来源采购产品、材料或服务。 采用顾客指定的供货来源,包括工具/量具的供方,公司必须确保采购的产品 34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质量符合要求。 顾客批准供货来源流向:供方评定人—供方清单—质量体系开发计划—采购信息控制—采购产品质量控制—供方业绩监控—异常情形及时再评定—调整供方清单。 7.4.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必须及时或相互沟通,表述清楚,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公司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公司必须确定并建立实施检验或其它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如公司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公司必须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 证的安排 和产品放行的方法进行商定。 7.4.3.1 进货产品的质量 公司必须有确保采购产品质量的过程(见7.4.3 ),可以采用下列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控制: 1)公司对接收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 2)对进货检验或试验,根据多次质量情况,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抽样方法; 3)结合可接受的已交付产品的质量记录,对供方现场进行第二方或三方评定或审 核; 4)由指定的实验室进行零件评价; 5)顾客同意的其它方法。 7.4.3.2 对供方的监视 公司应对供方或相关方通过鉴定过程来考核其业绩,主要方面: 1)已交付产品的质量; 2)顾客生产中断的应急措施,包括市场退货; 3)按顾客需求计划时间交付情况(包括发生的额外运费); 4)涉及质量和交付问题等异常情况的顾客通知,执行状态方面。 公司应促进供方对其制造过程业绩的监视。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必须包括: 35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生产和制造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c)确保产品符合要求的生产和制造的设备; d)确保产品符合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e)建立了产品的实施监视和测量; f)建立了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程序。 7.5.1.1 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是总体质量体系不可分的部分,它是对控制零件和过程的体系文件化的具体描述,是动态文件,可随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的评价和改进而被修订。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以相同过程、相同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控制计划方法论是协助按顾客要求制造出优质产品。 ——项目小组应召集多方论证来制定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表中栏目是控制计划的具体要求,必须严格按手册和顾客要求进行编制。 ——过程分析方法由项目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议分析方法为: a) 失效树分析; b) 试验设计; c) 因果图。 7.5.1.2 作业指导书 公司必须为生产线上所有的操作人员,提供工艺流程卡或工序卡,为质检人员提供检验作业指导书。 7.5.1.3 作业准备的验证 1)无论何时实施作业准备(如作业的初步运行、材料的改变、作业更改),均应 进行作业准备验证; 2)实施作业准备验证,适当时公司应考虑使用统计方法进行。 建议采用首末件(批)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 7.5.1.4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 公司必须识别关键过程设备,为机器/设备的维护提供资源,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主要要求: 1)必须要有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活动; 2)必须建立设备、工装和量具的维护制度; 3)必须制定设备备件计划,特别是对关键生产设备的零备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对设备的计划应有定期的分析、评估,以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有效性和效率。 7.5.1.5 生产工装的管理 公司必须为工装和量具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活动提供保证,并建立生产工装 36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管理程序,主要内容: 1)维护和修理的设施与人员; 2)贮存与恢复; 3)工装准备; 4)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 5)工装设计变更的文件,包括工程更改等级; 6)工装的修改和文件的修订; 7)工装标识,明确其状态,如在用、修理或报废标识等。 如果上述工作被外包,在文件中必须规范实施监控此项工作的系统。 7.5.1.6 生产计划 公司应建立以市场信息和订单为驱动的生产计划机制,制定满足顾客要求的生产计划。 7.5.1.7 服务信息反馈 必须建立并保持与制造、工程和设计部门沟通服务问题的过程,确保外部信息得以及时反馈到生产制造部门,并注重可信性。 7.5.1.8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 若与顾客达成服务协议时,公司必须做到: 1)对所建立的服务中心进行验证; 2)校核或校准服务的专用工具或测量设备; 3)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或考核。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公司必须建立适用于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必须有对过程实施确认的记录或文件。公司必须规定对这些过程提供: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验收标准; b)设备的检定或准用标签和操作人员上岗或资格认定证; c)对过程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对产品质量特性的记录要求(见4.2.4); e)进行进一步的再确认状况。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公司必须建立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并针对监视和测 量情况对产品的状态标识。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操作者按工艺规定标识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7.5.4 顾客财产 顾客财产:顾客所有的生产工装,顾客的知识产权及顾客所有的可循环使用的包装。 3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必须爱护在公司控制下或使用的顾客财产。公司必须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其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并进行永久性标识。 顾客财产应建立台帐及有关程序,若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能及时告知顾客,进行处理,并保持记录(见4.2.4)。 7.5.5 产品防护 防护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公司必须建立对 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并应对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有明确的规定。 7.5.5.1 储存和库存 公司必须建立仓储制度,进行物码编号,确保物品分区分类,摆放、码放有序,完好无损,物流畅通。优化库存周转期,确保货物周转,如“先进先出(FIFO)”。对过期产品必须按不合格品的类似方法进行控制。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公司必须确保按技术工艺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监视和测量,并必须为产品符合要求(见 7.2.1) 提供记录。 公司必须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可行,确保结果正确、有效,测量设备必须: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检定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当 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必须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检定后必须标识检定合格或校准证,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和失效。 如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公司必此须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以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必须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必须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7.6.1 测量分析系统(MSA) 为分析在每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的结果存在的变差,公司必须进行MSA的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提出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必须符合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 7.6.2 校准/验证记录 公司必须对所有量具、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员工和顾客所有的设备,进行校准验证,并必须有记录,便于查核。应确保有: 3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1)设备标识,包括设备校准依据的测量标准; 2)由工程更改所引发的修订或记录; 3)在校准/验证时获得的任何超出规范的读数; 4)对超出规范条件小影响的评估; 5)在校准/验证后,有关符合规范的说明; 6)如有可疑材料或产品已被发运,提供给顾客的通知。 7.6.3 实验室要求 7.6.3.1 内部实验室 公司必须确定内部实验室设施的要求,要能保证进行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 的能力。 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必须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并建立实验室试验管理程序,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1)试验室程序的充分性; 2)试验室人员必须有认定的资格; 3)产品的试验符合要求的程序; 4)正确实施这些服务,可溯源到相关的过程标准(例如ASTM ,EN 等)的能力; 5)有关记录的分析或评审。 7.6.3.2 外部实验室 公司对于供方或委外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实验室设施,必须考核其有 规定的范 围及进行要求的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能力: 1)必须有证据证明供方或外部实验室可以被顾客接受的,或者依据GB/T15481或 国家等效文件获得认可的。 2)顾客的评定或顾客批准的第二方评定方式可作为证明实验室满足GB/T15481或 国家等效文件意图的证据; 对于尚无校验、校准资格的试验室,校准服务可以由原始设备制造者实施,但这种情 况下,公司应确保满足要求7.6.3.1。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公司必须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必须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 39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在质量先期策划APQP中必须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工具,并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8.1.2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公司必须进行基础统计概念知识的学习,使每个员工理解和使用基础统计概念,如变差、控制(稳定性)、过程能力和过度调整,并编入有关程序文件。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公司必须建立,顾客信息收集和反馈的渠道,以了解公司是否满足顾客要求,确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必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顾客,这是衡量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方法。内部顾客满意度测评由总经办负责。 8.2.1.1 顾客满意度-补充 顾客对公司的满意必须通过对产品实现过程业绩的持续评价进行监视。业绩的指标必须用数据说话,包括但不局限于: 1)交付产品的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顾客生产中断,包括售后退货情况的反映; 3)按计划交付的业绩(包括附加运费情况); 4)关于质量和交付问题的与沟通或顾客通知。 公司必须对制造过的业绩进行监视,以证实其符合顾客对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的要求。 8.2.2 内部审核 公司必须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产品实现的策划(见7.1 )的安排、本手册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 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8.2.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公司进行内审时,必须以验证与本手册和任何附加(法规和顾客特定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 8.2.2.2 制造过程审核 公司实行过程审核,应按年度审核计划要求,对每一个制造过程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有效性。 8.2.2.3 产品审核 公司必须按规定的频次,在生产和交付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如产品尺寸、功能、包装和标签等。 8.2.2.4 内部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且必须纳入有关年度计划。当内部/外部不符合,或顾客抱怨发生时,审核频率必 40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须适当增加。 内部审核应成立审核组,应制定审核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确定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过程中必须注重审核证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每类审核,应该使用特定的检查表。 8.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 公司内的审核员,必须经过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五大手册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由最高管理者聘任的内部审核员。顾客有特定要求的,执行顾客要求。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应建立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必须能确保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必须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3.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必须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排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证其过程能力并为过程控制提供附加的输入。过程研究的结果必须形成文件,适用时,包括生产、测量和试验方法的规范以及维护指导书。这些文件必须包括制造过程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可用性的目标及其接收准则。 公司必须保持顾客在零件批准过程中规定的制造过程能力或性能。公司必须确保实施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包括符合规定的: 1)测量技术; 2)抽样计划; 3)接收准则; 4)当未满足接收准则时的反应计划。 必须记录重要过程事件,如更换工具、修理机器等。 公司应对统计能力不足或那些不稳定的特性启动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适当时,反应计划必须包括对产品的限制和100% 检验。 为确保过程变得稳定和有能力,公司随后应完成明确进度和责任要求的纠正措施计划。要求时,此计划应与顾客共同评审并经顾客批准。 公司必须保持过程更改生效日期的记录。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公司必须建立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控制体系,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必须依据所策划(APQP)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必须保持符合验收准则的记录,签署放行产品的人员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授权。适用时,应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 41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当选择产品参数以监视与规定的对内、外部要求的符合性时,组织确定产品特性的类型,并编制和提供作业指导书,应包括: 1)测量的类型; 2)适当的测量方法; 3)能力和技术的要求。 8.2.4.1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必须按控制计划中规定的足够频次,根据适用的顾客工程材料及性能标准,对所有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验证。其结果必须随时供顾客评审。 全尺寸检验是对设计记录上显示的所有产品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本公司认定为对发动机整机尺寸的测量。确实因特殊原因未能测量的并非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尺寸,必须用文字说明。 8.2.4.2 外观项目 若公司制造零件被顾客指定为“外观项目”,则组织应提供: 1)适当的资源,包括评价的照明; 2)有适当的颜色、纹理、光泽、金属亮度、结构、形象清晰(DOI)的标准样件; 3)维护和控制外观标准样件及评价设备; 4)对从事外观评价的人员,能力和资格认定依据。 8.3 不合格品控制 公司必须制定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的程序,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并必须在程序文件中确定其有关职责和权限。 文件应对下列途径处置不合格品(包括报废、返修、降级或有缺陷产品)进行阐明: a) 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 b) 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必须保持不合格品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见4.2.4)。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必须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必须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补充 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必须按不合格品对待(见7.5.3)。 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 返工应制定返工指导书。 8.3.3 顾客通知 42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当发生不合格产品被发运时,必须立即通知顾客。 8.3.4 顾客特许 无论何时,当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批准不同时,在继续生产前,公司必须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 公司必须保持授权的期限或数量方面的记录。当授权期满时,公司还必须确保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和要求。经授权的材料装运时,必须在每一包装箱上作适当的标识。 此规定同样适用于采购的产品,在提交给顾客前,公司必须与供方就其提出的任何请求进行批准。 8.4 数据分析(SPC) 公司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必须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它有关来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必须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a)顾客满意(见8.2.1);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 8.4.1 数据分析和使用 质量和运行业绩的趋势应与实现目标的进展进行比较,并形成措施以支持: 1)确定迅速解决与顾客相关问题的优先顺序; 2)确定与顾客相关的关键趋势和相互关系以支持状况评审、决策和长期策划; 3)及时报告产品使用信息的信息系统。 应当将数据与竞争对手和适用的基准的加以比较。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公司必须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1.1 公司的持续改进 公司必须确定持续改进的程序,此持续改进是在已完成并达标的基础上的提升。 8.5.1.2 制造过程改进 制造过程改进应持续关注于产品特性和制造过程参数变差的控制和减少。 在控制计划中将受控特性形成文件。 持续改进是当制造过程有能力且稳定,或产品特性可以预测且满足顾客要求时实施的。 43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8.5.2 纠正措施 公司必须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必须与 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可以采用8D方法解决问题(福特公司的方法)。 必须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的措施的结果(见4.2.4);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8.5.2.1 解决问题 公司应有一个确定的过程解决问题,使根本原因得到识别并消除。 若有顾客规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则组织必须采用此方式。 8.5.2.2 防错 公司应在纠正措施的过程中使用防错方法。 8.5.2.3 纠正措施影响 公司可以将纠正措施和实施的控制应用于其它类似的过程和产品,以消除不合格原因。 8.5.2.4 拒收产品的试验/分析 公司应对从顾客的制造厂、工程部门及其经销商拒收的零件进行分析。公司应尽可能缩短该过程的周期。应保存分析的记录,而且在要求时可以提供。公司应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再发生。 与拒收产品分析有关的周期应该与确定根本原因、纠正措施和实施有效性监视相一致。 8.5.3 预防措施 公司必须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必须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必须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44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公司各层次主要负责人质量职责和权限 ? 最高管理者—总经理 1. 决定和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等八大质 量管理原则,并对质量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产品符合要求,提供充足的 各种资源负责; 2. 决定和确保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及其展开;为完成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并对确保公司能完成所定的质量目标负责; 3. 决定和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及各层次人员的质量职责与权限,并对确 保能履行职责和充分发挥各层次员工的才干负责; 4. 决定和确保基于事实的决策及过程或过程方法得以充分体现,并对各项工作 的增值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负责; 5. 决定和确保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及内审、管理评审计划的实现, 主持管理评审,并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完全实施验证负责; 6. 决定和确保公司贯彻国家和行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并对 公司整体工作的提高或完成及指标符合要求负责; 7. 决定和确保授权的检验或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权得以实行,并对提高或维护 他们的素质或职权负责; 8. 决定和确保对供方资源的利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并对供方体系达到公 司要求及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负责。 ? 管理者代表 1.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及质量管理体系上档次的工作; 2. 协助公司制订和审核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年度运行计划,并组织 实施; 3. 组织宣贯公司质量方针,实现公司质量目标,坚持以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为导 向,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4. 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核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 负责主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并协助作好管理评审和并落实纠正预防措施; 6. 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报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7. 负责审查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及合格供方目录; 8. 负责处理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其它事宜。 ? 总工程师 45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在总经理领导下: 1. 负责具体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产品法律、法规、标准,全面负责公司技术工作; 2. 按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制订年度技术工作计划,并确保其实施完成负责; 3. 负责主要技术质量问题的攻关、技术革新或小改小革的工作; 4. 负责批准或审定公司各项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对新技术、新材 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及标准化管理工作负责; 5. 负责公司产品规划和产品性能改进、工艺技术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6. 负责公司产品质量改进,审定或批准产品设计项目改进计划、产品质量问题 处置的决定及外外购协件的紧急放行; 7. 负责公司对外的技术及与技术有关的工作; 8. 负责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及产品试验,并适时协助总经理管理生产部。 ? 顾客代表职责 1. 代表顾客利益,与公司共同协商顾客的需求; 2. 代表顾客方,参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过程和活动及参与对质量有关或 相关人员培训要求的确定; 3. 收集顾客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组织; 4. 收集市场的质量问题,进行反馈,并协同组织分析; 5. 对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提出特殊特性的选择,确保产品符合顾客需求; 6. 对公司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7. 对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 8. 对公司质量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顾客代表权限 1. 有权为顾客的需求,向公司提出合理的措施; 2. 有权代表顾客,并与组织共同解决顾客的疑难问题; 3. 有权监督公司对国家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执行; 4. 有权对公司质量目标执行情况,提出质疑; 5. 有权参与公司质量目标的制订; 6. 有权参与公司培训计划的制订; 7. 有权查询产品设计试验有关情况; 8. 有权参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 ? 总经办主任(主要负责人) 在总经理领导下: 1. 负责公司行政、安全及后勤、档案室等管理工作; 2. 负责贯彻或宣传国家有关劳动、人事、安全、质量等法律、法规,对提高企 46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业文化和全员整体素质负责; 3. 负责审核或审定公司经营计划大纲或年度工作计划; 4. 负责公司的环保及环境优化工作; 5. 负责审核或审定人力资源年度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6. 负责推进公司管理信息化,健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 7. 负责公司员工满意度测评、合理化建议及改善职工生活等工作,对建立以人 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确保员工的正常福利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及人员职责。 ? 管理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编制公司经营计划大纲或年度工作计划,对经营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进 行展开负责; 2. 负责编制每月生产、质量例会纪要,即质量整改措施,并对质量整改措施和 6S的检查负责; 3. 负责公司管理评审工作及其《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报告》的编写; 4. 负责编制公司人力资源年度计划,并对其实施负责; 5. 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负责; 6. 负责公司的绩效考核工作; 7. 负责代表公司检查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各部、室及车间实施情况 进行检查的真实性负责; 8. 负责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及部门职责职能及本部门人员职责的制定。 ? 质量部经理(主要负责人) 在总经理领导下: 1. 负责协助和配合管理者代表建立和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维护其正常运 行工作,协助主持内审及监督审核工作,担任内审组长; 2. 负责管理评审《内审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报告》,《产品质量状况及 质量目标执行报告》等文件的编写; 3.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企业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对质 量考核指标的核定负责; 4. 负责建立和完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体系,参与工装的验证工作,并对监视和 测量装置的控制负责, 5. 负责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外购(协)产品的检测,对产品符合要求负责; 6. 负责审核或确定测量分析系统(MSA)文件的编制及实施工作,并对不合格 品的处理及审核紧急放行或让步申请,并对其后续跟踪、验证等工作负责; 7. 负责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纠正、预防措施的编制,并对其实施、跟踪验证负责; 4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质管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协助和配合管理者代表及质量部经理(主要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 的日常工作负责; 2. 负责编制质量手册和核定年度质量指标及其分解工作; 3. 负责编制《内审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对内、外审核不符合项的纠正 进行记录并对其跟踪验证资料的完整性负责; 4. 负责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计划的编制工作; 5. 负责审核或会签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文件; 6. 负责与供方质量保证协议签署及合格供方有关资料的存档,适时参与供方考核评审; 7. 负责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质检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具体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企业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相 关检验标准与检验作业指导书; 2. 负责按产品标准或图纸对产品和零部件进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和试验及监 督执行检验的“三检”工作,并对产品质量特性或特殊特性符合要求负责; 3. 负责按有关程序和检验标准、产品图纸,对外购(协)件进行检验或试验, 对其符合产品要求负责; 4. 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处理,并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 检验和试验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5. 负责对部门在用的测量装置和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对测量装置和计 量器具按检定周期通知或送计量室检定负责; 6. 负责对操作者检测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生产中违反工艺纪律,违反操作, 弄虚作假的各种现象,有权制止,并报告,提出教育、处罚建议; 7. 负责做好工、料废及协助销售服务室作好三包旧件的认定工作,并对过程(外 协)检验质量指标的统计报表工作及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进行收集、整理、 归档、保存,特别是产品试验的一机一档记录,确保其可追溯性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计量理化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贯彻国家有关的计量法律和法规及组织的计量理化管理制度,对计量理 化工作符合要求负责; 2. 负责建立公司测量装置和计量器具的台账及编制周期检定制度,对测量装置 和计量器具在规定周期内使用和尚无条件校准或检定的联系外委检定负责; 4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3. 负责对违规使用计量器具或不按期送检的人员,按计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进 行考核; 4. 负责按国家、行业、企标或产品技术要求的有关检测规定及检验规程进行检 定、检测和试验,制定或完善计量理化检定规程或试验标准,并做好记录, 提出检测报告,并对记录或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5. 负责编制或修订计量理化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并对所用计量理化 设备的准确率或完好率负责; 6. 负责在用计量器具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或抽查、考核,并对在用计量器具准 确率或完好率负责; 7. 负责理化试验、检测、计量检定或维修等记录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 保存,并对检测、检定的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并及时报告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电器设计检验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贯彻国家有关电器的法律和法规及产品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对电器检 测或试验工作符合要求负责; 2. 负责公司产品所有电器件的检测和试验,并按国家、行业有关检测规定及公 司的检验规程进行检测和试验,做好记录,对检测报告或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负责; 3. 负责制定或完善电器检测、试验标准及所使用设备的操作规程, 4. 负责电器件索赔的质量认定工作; 5. 对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组织进行复检,确保结论正确; 6. 负责检测、试验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按检定周期送检,并对对所用设备 的准确率或完好率负责; 7. 负责电器件检测、试验记录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并对检测、 试验的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并及时报告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技术规划部经理(主要负责人) 在总经理和总工程师领导下: 1. 负责依据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或最高管理者的要求,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 划,并对新产品设计和技术、工艺及产品试验、路试和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 标准化管理工作负责; 2. 负责审核或确定产品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A-CP)、生产件批准程序 (PPAP)、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等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3. 负责审核或确定产品及零部件的技术、工艺、质量检验等标准和检验作业指 导书,零部件重要度等级或关、重及3C件等及让步接收等不合格品处置, 49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并对生产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 4. 负责公司外销产品和技术外包的技术洽谈工作,签订相关技术协议、供货状 态协议、交付配置清单等,并参与订单评审; 5. 负责与供方签订技术协议及工装样件、小批量试装的工作,监督和督促供方 的产品开发和改进工作,并参与对供方的考察和动态管理工作, 6. 负责审核或确定产品的改进工作和编制、完善产品和零配件图样、产品说明 书、备件目录、维修手册等产品技术文件,并对建立有关技术管理制度,并 对产品图样等技术文件、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负责; 7. 负责管理评审《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情况、开发特定阶段的测量分析汇总情况 及质量改进情况报告》的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产品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按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及顾客要求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 开发及编制技术文件,并对技术文件的修改和发放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2. 负责产品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A-C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潜在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等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3. 负责编制产品和零部件性能、可靠性试验及路试计划并进行实施;并对生产 现场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 4. 负责编制或确定零部件重要度等级或关、重及3C件和易损件清单,确定产 品流程图,参与订单、供方及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并确定纠正措施; 5. 负责产品电喷系统ECU匹配及与整车匹配的相关事宜,完善零配件图样、目 录等产品技术文件;确定质保期,并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更改正 确负责; 6. 负责产品及零部件的改进和型式试验工作,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环保一 致性,并对样机试制的验证和确认负责; 7. 负责制定供方工装样件、小批试生产的技术和检验要求,并对试装评审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工艺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产品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对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 书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负责; 2. 负责确定生产过程关、重、特殊工序和质量控制点及其统计技术,指导统计 过程(SPC),并对Cp/Cpk值处于正常或稳定状态负责; 3. 负责生产制造过程及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对解决加工过程中产品的 质量问题负责; 4. 负责工装的设计及建立其技术档案工作,参与工装的验证和定期或不定期的 50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检定验证工作,并对工装设计正确负责; 5. 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车间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并对检查情况的真实性、符合性负责; 6. 负责产品零部件工艺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7. 负责参与对供方工艺流程及加工条件的考核评审;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产品试验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按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产品设计规范及顾客要求进行产品 各种性能试验; 2. 负责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抽检合格产品的性能测试工作; 3. 负责新产品性能的实验和试验及领导安排的其他实验或试验工作; 4. 负责零部件样件和小批件在试验室的实验和试验工作; 5. 负责试验室实验或试验设备及检测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对按时进行校准 或定期进行检定负责; 6. 负责对性能试验的记录,并对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符合负责; 7. 负责记录的收集、整理、反馈及保存工作,并对按时报表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商务部经理(主要负责人) 在(副)总经理的领导下: 1. 负责产品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2. 负责审核顾客和市场需求情况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或传递工作,并对信息合理性负责; 3. 负责审核对供方的选择、考核、评审,并对资料的完整性、符合性及真实性负责; 4. 负责审核或编制部门工作计划; 5. 负责审核或确定采购计划; 6. 负责审核或确定销售工作计划; 7. 负责管理评审《供应商及采购情况报告》的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采购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按生产计划编制产品和生产准备资源的采购计划,并对落实采购计划负责; 2. 负责供方的开发、评价、选择,尽量要求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入ISO/TS16949: 2002的范畴,并对召集产品、工艺、质检或质管等有关部门参与此项工作负 责; 51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3. 负责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管理及定期考核评定工作,确定供方质量等级,并 对考核评定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4. 负责在合格供方范围内,按合格供方的质量等级进行采购,并对所采购进厂 物资的清点、交接及不合格物资退货负责; 5. 负责按“高质量、低成本”及售后服务的要求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并对供 方按期、保质、保量执行交货负责; 6. 负责供方产品质量情况反馈,督促供应商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产品质量 整改,对已通过ISO/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的供方,批量供货前必须 提供PPAP资料; 7. 负责编制外购外协件货款支付及成本控制计划;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销售服务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 2. 负责依据顾客的订单、合同或市场信息,编制产品销售和售后零配件需求计划; 3. 负责对顾客的订单、合同评审及合同的签定和产品运输外包工作,并对确保 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双方利益和交货期及手续齐全,资金及时回笼负 责; 4. 负责向顾客、社会及各地维修服务网站宣扬产品特、优点,特性及维修保养 方法,及时处理产品售后质量问题,对维护公司形象负责; 5. 负责与顾客或维修服务网站建立良好的服务和信息反馈系统,审核产品销售 和售后零配件交付清单,做好售前验证,并对售后和市场信息准确和按最高 管理者或有关规定的要求及时反馈、报告负责; 6. 负责三包索赔(旧)件的质量鉴定及处理问题,对暂时不能确定的质量问题, 可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共同认定; 7. 负责管理评审《顾客满意度和产品售后失效对质量、安全或环境影响情况报 告》的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生产部经理(主要负责人) 在(副)总经理领导下: 1. 负责依据年度经营目标和销售计划,审核或编制生产计划,做到预防在先, 文明生产,并对计划调整、生产进度的实施负责; 2. 负责生产和制造过程、设备、物流及“6S”管理及工装制造、维修和验证工 作,并建立工装台帐,确保安全生产,确保质量为先,确保生产资料到位, 确保物流畅通,确保设备完好,确保水、电、气、动力供给顾客的订单、合 52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同评审, 当出现停产现象,应按应急计划的要求进行处置,并对确保恢复生产负责; 3. 负责审核产品作业的工时定额、加工费及所属部门的零星采购、设备配件及 刀具采购计划; 4. 负责审核、确定或编制统计过程控制(SPC)文件的实施工作; 6. 负责审核或编制生产日报和月报表,并对按时反馈负责; 7. 负责管理评审《生产和制造过程及设备运行情况报告》的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设备动力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并对设备保持良好运转及其规定的完好率负责; 2. 负责对生产制造及辅助设备的验收、验证工作,并对机床的设备能力指数 Cm/Cmk计算负责; 3. 负责编制和实施设备的预见性和预防性维护计划与设备维修、定期保养及设 备(易损)备件采购计划,并对确保设备按时或按要求修好负责; 4. 负责建立设备台帐,并对收集、整理、保存设备所有的文件、资料及维修记 录清楚、清晰负责; 5. 负责编制机床的操作规程,并监督车间或操作者对机床的维护保养及正确使用; 6. 负责对关、重、精、大设备的特殊管理,并对此类设备无上岗或操作证操作负责; 7. 负责设备事故的处理,建立对车间设备的考核制度;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物流室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产品及产品零部件的进库、出库及贮存、保存工作,并对库存物品防护、 防腐防盗、防火负责; 2. 负责按生产计划做好日常的配发料工作,执行物料编号及物品先进先出原 则,并对物品入、出库,记录,定期盘点,及帐、卡、物一致,防止批次混 淆负责; 3. 负责物品存放区域划分及规范物品码放规则,采用目视管理,并对区域和库 存产品标识清楚、醒目负责; 4. 负责产品和零部件到位及时,物流畅通,并对拆包、运输、防止磕碰、损废负责; 5. 设定产品合理的存量基准和零配件、辅料的安全库存量,并对每日编制缺件 报表负责; 6. 负责核实或核定生产及有关部门燃油、润滑油、切削液、五金、电气材料等 53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生产辅料采购计划; 7. 负责物料、成品进出库的电子化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报表的电子文档传送 到有关部、室及车间和人员;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机加车间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机加车间全部工作,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并对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质量指标完成及如 实报表负责; 2. 负责车间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控制,并对操作者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 生产及工件的“三检(首检、自检、互检)”和正确操作设备和维护保养负 责; 3. 负责确保关、重工序质控点的控制,按统计过程控制方法(SPC),用控制图 进行控制或计算工序能力指数Cp/Cpk,并对机床加工的稳定性负责; 4. 负责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操作者各种记录的真实性,确保可追溯性,并对发 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负责。 5. 负责车间“6S”管理,实行文明生产,各类区域和工件状态标识清楚、醒目, 并对工件和其他的物品摆放有序、平行垂直负责; 6. 负责在用监控装置和计量器具完好有效,并对按规定送检和现场校核负责; 7. 负责审核和确定刀具采购、修磨计划及刀具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程,并对贯 彻实施刀具准时化更换,降低刀具消耗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装配车间主任(主要负责人) 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装配车间全部工作,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并对降低生产成本、确保质量指标完成及如 实报表负责; 2. 负责车间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控制,并对操作者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 生产及工件的“三检(首检、自检、互检)”和正确操作设备和维护保养负 责; 3. 负责确保关、重工序质控点的控制,按统计过程控制方法(SPC),用控制图 进行控制或计算工序能力指数Cp/Cpk,并对机床加工的稳定性负责; 4. 负责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装配流程卡记录的真实性及清楚、清晰,确保可追 溯性,并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负责。 5. 负责车间“6S”管理,实行文明生产,各类区域和工件状态标识清楚、醒目, 并对工件和其他的物品摆放有序、平行垂直负责; 6. 负责在用监控装置和计量器具完好有效,并对按规定送检和现场校核负责; 54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7. 负责确保产品试验环境适应国家有关规定,并对员工身心健康负责;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财务会计部经理(主要负责人) 在总经理领导下: 1. 负责接受集团财务的垂直领导,主持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并对定期编制费用 报表负责; 2. 负责审核和编制年度财务计划与财会有关各项工作流程,并对各部、室及车 间按财会制度办理财会手续负责; 3. 负责审核和编制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计划,对公司的各项开支进行财务监督负 责; 4. 负责审核和确定产品质量成本分析及索赔扣款事项,编制经营报告和财务报 表,并按规定对各部、室及车间进行成本费用考核; 5. 负责确保充足的生产资金及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 6. 负责各部、室及车间建立统计报表系统,并对推广应用专业财务软件与办公 软件组合负责。 7. 负责管理评审《不良质量成本定期分析评价报告》的编写; 8. 负责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责。 ? 各部、室、车间副职(负责人) 1. 服从主要负责人的安排或分工,并对所管理的工作负责; 2. 按照主要负责人所规定的职责或要求,并对做好职责范围的工作负责; 3. 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主要负责人反馈有关信息或报告自己的工作,并对所属内 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 对重大或突发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主要负责人,并对报告的事实负责; 5. 尊重领导,关心员工,上传下达,协助主要负责人创造部门和谐环境尽责; 6. 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必须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并对圆满完成任务负责。 ? 审核组长 1. 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对审核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负责; 2. 负责制定审核计划,确定审核原则、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并对审核小组分 工、审核程序及审核员合理配置作出安排; 3. 负责审定或指导审核员编制审核检查表; 4. 负责召开审核首次会议、末次会议,并协调审核过程; 5. 负责召集内审小组长会议; 6. 负责按审核事实进行认定,编制审核报告,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7. 负责对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追踪验证的审定; 55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8. 负责遵守有关的审核要求,保守审核机密。 ? 审核小组长 1. 为审核小组召集人,对审核组长和管理者代表负责; 2. 负责对《检查表》中,所审核部门的审核项目条款及内容,进行增减和核定, 确保完成内审期间审核小组所进行的工作; 3. 负责将小组《检查表》中核定的增减审核项目条款或内容,按时反馈到审核 组长审定; 4. 负责作好组员审核时间的安排和工作安排(注:若审核员是部门、室、车间 主要负责人,审核时须考虑其回本部门配合审核的情形); 5. 负责将有关审核的情况及时与审核组长沟通; 6. 负责组织小组审核员,在检查审核时作好审核记录,并整理填写好《检查表》; 7. 负责审核小组对《检查表》所有审核情况的真实性,并做到签署齐全,按时 交审核组长; 8. 负责本审核小组内审的善后工作。 ? 内审员资质和职责 1. 内审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有最高管理者或总经理的聘任文件或证书; 2. 负责对公司内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对审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负责; 3. 负责所审核部分审核检查表的编制,并按要求完成审核任务; 4. 负责与被审核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到合理抽样、如实取证、客观评价; 5. 负责将审核发现进行整理,报送审核组长认定; 6. 负责对审核事实,编制对被审核方的不符合项报告; 7. 负责协助受审核方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验证; 8. 负责遵守有关的审核规定,保守被审核方的机密。 56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 欢迎下载资料,下面是附带送个人简历资料用不了的话可以自己编辑删除,谢谢~ X X X 个 人 简 历 个人资料 姓 名:xxxx 婚姻状况:未婚 出 生:1987-06-24 政治面貌:团员 性 别:男 民 族:汉 照片 学 位:本科 移动电话: 专 业:英语 电子邮件: 地 址: 教育背景 2006.9-2010.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主修课程 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口本科阶段主修 译,翻译学,词汇学,语法学,英美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 日语,中外名胜。 特长及兴趣爱好 除了有专业的英语方面知识外,我在校生活部工作一年, 在系宣传部和秘书处各工作一年。为全面发展,大三上学期,我加入系文学社,参于了我系《心韵》杂志的创刊和编辑工作。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我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更好的与人相处,这些在我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57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计算机能力 能熟悉使用Office工具以及Photoshop、Flash等软件。 获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资格证书。 外语水平 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能熟练进行听说读写译。 奖励情况: 2007-2008 优秀学生会干部 2008,07 师生合唱比赛一等奖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英语专业四级证书 自我评价 X X X 个 人 简 历 个人资料 姓 名: 婚姻状况:未婚 出 生: 政治面貌:团员 性 别: 民 族:汉 学 位: 移动电话: 专 业: 电子邮件: 地 址: 教育背景 2006.9-2010.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主修课程 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口译,翻 译学,词汇学,语法学,英美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日语,中外 名胜。 能力及特长 这要写你明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及经验,最重要就是告诉用人单位,你会做什么, 计算机能力 能熟悉使用Office工具以及Photoshop、Flash等软件。 58 X X 公 司 — 质 量 手 册 获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资格证书。 外语水平 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能熟练进行听说读写译。 奖励情况 2007-2008 优秀学生会干部 2008,07 师生合唱比赛一等奖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英语专业四级证书 实习经验(或实践经验或兼职经验) 这里写上你的实习经验或实践经验或兼职经验等信息吧,标题自己起一个贴切的。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入其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用功的;我不是太显眼,但我很踏实;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让您满意。 这里不要照抄哦,不会写自我评价的朋友,你可以访问http 这里有很多自我评价范文可以参考。(按住键盘的CTRL键,再用鼠标点链接就可以直接打开网站,不用复制到浏览器的。)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真诚,善于沟通,应变能力较强。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59
本文档为【ts16949质量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8KB
软件:Word
页数:8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1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