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2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2

举报
开通vip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2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III 一、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研究目的    1 2、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2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二、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4 (一)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    4 1、资产减值的涵义    4 2、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4 (二...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2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    III 一、绪  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研究目的    1 2、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外研究现状    2 2、国内研究现状    2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3 二、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4 (一)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    4 1、资产减值的涵义    4 2、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4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4 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计量理论    5 2、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谨慎性原则    6 3、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6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及存在的问题    7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7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时间    7 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8 3、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    9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存在的问题    9 1、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有难度    9 2、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存在不合理性    10 四、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10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10 1、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    10 2、资产减值计量方法的选择    12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存在的问题    12 1、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标准    12 2、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有难度    12 五、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及存在的问题    13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13 1、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内容    13 2、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方式    13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3 1、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未能充分披露    13 2、缺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披露要求    14 六、资产减值会计的改进建议    14 (一)促进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建设    14 (二)完善信息价格市场体系    15 1、完善信息市场    15 2、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15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    15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16 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16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A    21 附录B    22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摘  要 当今,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公司的可信度,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资产减值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拟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会计 Impairment of Assets Accounting Abstract Today,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complex and volatile economic environment. Driven by the economic interests, there is growing trend of asset overestimations in the companies and corporations. The overvalu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decision of the users, reduced the company’s credibility and caused many adverse effect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airly reflect the state assets of a certain company and to provide real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with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decision-making, asset impairment becomes an unavoidable issu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becomes a current hot topic of accounting in the worl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No.8-impairment of assets”, issued by Ministry of Finance in China, and the listed companies implemente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raws up from the theory question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concepts an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analyse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mpairment of asset in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ement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n puts forwar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execu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end, the paper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erfection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accounting.     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sets impairment  Assets devaluation accounting             前  言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很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其报表信息缺乏可信度,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择资产减值会计研究为题,拟就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如何在实务中得到有效实施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所借鉴。 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拟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05年7月19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由此,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形成,并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2006年10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7年11月26日发布了解释公告第1号。这样,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框架结构上也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05年7月19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征求意见稿)。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由此,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形成,并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2006年10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7年11月26日发布了解释公告第1号。这样,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框架结构上也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等到资产处置时才能转出。主要是考虑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众多学者的实证检验让我们相信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可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的行为(这里特指利用资产减值),如陆建桥(1999)、赵春光(2007)、王建新(2007)等。新准则颁布和实施后,很多人认为一些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在2006年底会有特殊行动。准则制定者也预期到了这种状况,在2006年末2007年初接连发布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证券公司2006年年报审计及信息披露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企业不得在2006年年底前转回巨额减值准备,也不得随意变更资产减值计提方法,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警惕企业利用新旧准则的过渡期进行盈余操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对于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很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其报表信息缺乏可信度,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择资产减值会计研究为题,拟就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如何在实务中得到有效实施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所借鉴。 2、研究意义 我国于2006年初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针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巨额准备而后转回来操纵利润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中途转回,而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来调节账面利润。而资产减值会计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问题进行研究,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又对指导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会计学术界开始利用资本市场的有关数据得出一些关于资产减值的实证研究结论。Zukav和Campbell (200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现象:首先,提取减值的公司大多属于制造业;其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第三,大多数减值发生在盈利低于正常水平的期间;第四,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希望突出计提减值具有不寻常或偶然发生性的特点;第五,自行计提减值的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如同行业中没有确认减值的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些结果显示了减值有被用于操纵盈利的迹象。 SFAS 121《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2005)出台以后,会计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入手研究 SFAS 121所造成的影响、优点和不足。 Resave、Smith和 Linden在2006年指出,人们对资产减值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减值会对企业的财务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状况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建议在研究资产减值时要区分不同的行业[1]。 Radcliffe和 Monte在2007年指出,虽然 SFAS 121要求考虑资产减值应按个别资产进行,但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预计一项资产在使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因为大多数企业不可能追踪现金流量到如此程度。 Bark在2007年经过研究指出,SFAS 121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定期去评价资产价值,增强了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在财务报告中包含了更多未来的预测性信息,从而提高了报告的有用性。 著名会计学家Mc Nichols和Wilson也发现,当企业的利润非常大或非常小时,企业都倾向于提取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有利用减值政策进行利润平滑和大清理的盈余管理行为[2]。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内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概括如下: (1)周忠惠、罗世全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2007年)一文中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对资产定义的角度、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资产减值计量的主要标准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从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权益投资四方面论述了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5]。 (2)朱炜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2008年)一文中通过分析2007年度160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程度两个方面来考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得出如下结论:上市公司能够按照《企业会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疏漏,给予上市公司在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使各上市公司在计提与否、训提比例等诸多方面不统一:上市公司在享有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选择权时,更倾向于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即使选择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也偏低;盈利公司比亏损公司能更好地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但有些公司的盈利有可能是通过冲回当期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的;亏损的公司更倾向于在当期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便下期冲抵资产减值准备,扭亏为盈,避免被ST或PT。也就是说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现象比较严重,给予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权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6]。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对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会影响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几点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规范研究的方法研究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明确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问题。通过资产减值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国际准则的差异比较,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进而提出资产减值准则实务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本文试图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在确认、计量、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资产减值准则实务操作和实施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二、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一)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 1、资产减值的涵义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己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21号准则公告也做出类似的规定。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减值是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从实质内容上看,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保持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会计记录和反映这一笔资产减值就是合理的。 2、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会计实务中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披露,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从财务会计目标出发(反映受托责任,有助经济决策),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将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历史成本、账面成本进行比较、修正的会计处理过程。正确计量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资产未来实现经济利益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资产减值会计并不涉及物价变动等特殊业务,而大多是在企业正常可持经营情况下,对企业资产价值的重新估计。它不否定历史成本原则,却超出历史成本这一传统模式。即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金额不高于其现时价值时(现时价值一般是指资产的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金流入量现值等),以历史成本列示;当现时价值低于历史成本时则不再采用历史成本,而是直接按现时价值列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外部利害关系人掌握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也说明了管理当局己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3]。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计量理论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环节,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会涉及到会计计量。对于会计计量,它是“对某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控制的资源及其变化的计量”。按照现代资产计量理论的要求,应从完整的时空观来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状况,在选用资产的计量标准时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多重的。 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做到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状况。历史成本不具有贴现价值的特征,其相关性最差,但历史成本的确具有客观性,因此其可靠性较强。“也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比以施加现值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更为可靠,但这种可靠性将逐渐削弱,因为管理当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不同的历史成本会计政策做出选择以操纵净收益,换句话说,虽然历史成本会计比其他计价方法更为可靠,但它绝不是完全可靠的”。在价格变动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属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l)基于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它们没有可比性;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费用与以现时价格计量的收入之间缺乏逻辑上的统一性; (3)无法区分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变动引起的持有利得; (4)在价格下跌时忽视资产的减值问题,从而虚增资产,无法揭示实际的财务状况[7]。 只有采用多重计量属性对资产进行计价,才能全面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状况,而资产减值会计正是满足了现代资产计量理论这一要求,它是在历史成本下,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对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修正。资产减值会计选择改变计量属性但不改变计量单位的方式来计量资产减值的数额,它通常涉及的计量的主要标准有现行成本、现行市价、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其主要计量属性见如下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比较如表:2-1 计量属性 时态 类型 交易 可靠性 相关性 操作难度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现行市价 可变现净值、销售净价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过去 现在 现在 现在 未来 投入 投入 产出 产出 产出 实际 假设 假设 假设 假设 强 弱 弱 强 易 难 表2-1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资产减值会计》 2、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质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最不可能高估资产和收益的方法。亨德里克森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揭示,“会计师对于资产和收益具有几种可能的价值的话,应按其最低的价值来呈报,而对于负债和费用具有几种可能的价值的话,则应按其最高的价值来呈报,它意味着对于费用与其迟确认不如早确认,而对于收入与其早确认不如迟确认”。 这一思想形成一种惯例,一直延续到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对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当20世纪初期的会计人员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与其说是为了正确的资产计价,不如说是谨慎性要求运用的结果。因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源于谨慎性要求的应用。正如葛家澎教授所论述的,“只要会计对象包括着不确定性,只要人们还找不到唯一科学的估计标准,而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计价方法中加以选择,就不能排除‘稳妥’的原则,那就是:宁可低估,不可高估”。 谨慎性要求报告提供者尽可能提供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信息。在这些信息中,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资产减值会计是谨慎性要求的重要体现。经济环境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越多,经营风险越大,应用谨慎性要求的范围就越广,程度就越深,与此相对应,资产减值会计便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资产减值会计源于谨慎性要求的应用,但仅用谨慎性要求来规范与指导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是不够的。因为在非专业人员的眼中,谨慎是“任意低估”的代名词;即使对专业人员而言,运用谨慎性来考虑资产减值,也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谨慎性要求的运用较大程度上要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如果在应用中没有把握好尺度,极端的谨慎就会导致“秘密准备”和“隐匿资产”的出现,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应有的披露,进而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8]。 3、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信息是否对决策具有有用性主要取决于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原则,更好地实现了会计目标的要求。 (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最主要的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S)第2号将相关性的信息描述为“能帮助用户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往的预期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相关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该使会计信息同决策相联系,从而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决策能力,其通常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要素组成。①预测价值。SFAS将预测价值定义为“信息的质量有助于使用者增加或纠正过去或现在事项的预测结果的可能性”。 ②反馈价值。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期结果。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预测。③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会计应尽可能在使用者做出决策之前提供与之有关的信息。历史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资产的减损情况通常只有在对资产进行处置时才进行披露,而资产减值会计正是针对这种缺陷,在资产发生减值时就及时地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减值方面的信息,较好地满足了及时性的要求。 (2)资产减值会计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着大量的估计和预测,涉及到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难题之一。SFAS NO.2指出,“一个指标的可靠性,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又通过核实向用户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情况的质量。当然,必须承认可靠性有程度之分。它几乎从来不是一个或黑或白的问题,而是一个可靠性更强或更弱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条就是可靠性,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通常包括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个部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以确保信息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真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即会计信息能如实表达所要反映的对象。资产减值会计虽然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相关性,却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两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一项计量或描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②可验证性远不如历史成本。可验证性是指独立的计量人员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高度一致的结论,即对同一会计事项,由不同的人依据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应当得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结论。③中立性有所削弱。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根据会计准则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偏不倚,提供的信息不偏袒任何一方,不追求预定的结果[4]。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时间 对于资产价值损失的确认时间,从理论上来看,应当在资产发生减值的当期就予以确认,但这在实务中是不可行的,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指出: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核查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样的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会计期末,企业应核查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己经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对比我国会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研究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显然,我国确认资产减值的时点早于国际会计准则,也就是说,我国确认资产减值的及时性要好一些。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计提减值损失,这样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有利于投资者根据季报、半年报判断上市公司的年度经营情况。因为资产减值确认、计量等工作比较复杂,企业计量时要为此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企业不宜频繁确认资产减值。同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估计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并据以估计可收回价值,确认资产减值准备,做好估计事项的质量一记录,以保证会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 当前会计界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主要有三种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 (1)永久性标准。这种观点要求只对永久性(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部分进行确认。这种确认标准较为严格,可以防止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的滥用或利用它来操纵盈利,而且还可以避免确认暂时性减值损失。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这种标准要求太高,是否属于永久性减值需要靠管理人员或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有可能促使管理当局故意延迟减值损失的确认,这种标准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2)可能性标准。可能性标准是指在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无法足额收回时确认减值损失。可能性标准依据的是谨慎性原则,多数人认为,可能性标准强调企业当局对未来的预测,充分发挥管理当局的信息优势,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记录更加接近经济现实。然而,这一标准在运用时选用的确认和计量基础可能不一致,比如美国,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时使用公允价值。这样,如果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贴现值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即使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也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因此,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同时,可能性确认标准提出的限制条件不高,从而使资产减值的确认带来较大的随意性。 (3)经济性标准。这种观点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只要某项资产的账面金额大于其可收回金额即确认减值损失。它是建立在资产计量的基础上,确认与计量采用统一量度以保证相同情况下取得一致的结果,计量结果成为减值损失确认的原因。《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准则广泛采用了这一标准。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可能是三种确认标准的任意组合。各国在资产减值确认原则上也有不同的取舍。美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和计量,遵循的是可能性原则,而减值损失禁止恢复又是依据永久性标准进行处理的。英国等一些国家采用永久性标准,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当存货、金融资产等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价值己恢复时,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从这一方面看,这些资产的减值损失当具备一定条件时是可以转回的,这就遵循了经济性标准。同时,适用该准则的其他资产,其减值损失的确认都采用了永久性确认标准。可以说,这是我国资产减值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后,较之过去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相关规定的最大不同,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大差异[9]。 3、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 资产减值的确认,可以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和资产总体、资产组合(或现金产出单元)等基础来进行。 资产类别是指某一类资产内的各种具有相同性质和相同经济内容的各项具体资产的组合,如存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等。 资产总体是指某一类资产内各项具体资产的全体,如企业的所有应收账款、所有短期投资等。 IAS No.36规定,如果存在资产可能减值的迹象,应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不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则企业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现金产出单元指从持续使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并且能认定是最小的资产组合。 SFAS No.144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减值或决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是否用来计量减值的资产时,应将资产分组。对于为使用而持有的长期资产而言,其所属的资产组代表了该组合的可辨认现金流量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及负债组合的现金流量的最低水平。在这一水平上,现金流量是可以辨认的,并且这些现金流量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其他资产的现金流量。对于为使用而持有的长期资产而言,其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可能包含某些流动资产(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及负债(如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 目前的物流活动只关注从资源起始地到产品消费地的物流活动,并以尽可能高的效率来实现这一单向的物流活动。而对于资源供给及利用的效率以及产品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置效率则很少考虑。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系统论为依据,我们应完善物流系统,改变以往单向物流的发展模式,建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物流体系。循环经济下的绿色物流是由正向物流和逆…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存在的问题 1、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有难度 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资产减值会计对于资产价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资产减值确认的标准有三种,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其确认不是交易而是事项,即使没有发生交易,只要造成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已经存在,资产价值的下降可以相对可靠地计算,就可以加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减值损失有较大的难度,且各个类型的企业内部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同,选用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不同,加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资产减值确认的内部信息来源困难,也使得会计从业人员无法正确、合理地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2、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存在不合理性 在涉及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除资产减值的初次确认之外,还应考虑资产减值的再次确认,即“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其减值确定的标准采用了永久性标准。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若该项规定得以实行,则会计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就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使得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因此这样处理的结果,只是满足了谨慎性的要求,并未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2)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存有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抵减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因此,准则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 四、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 1、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 任何客体都具有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计量的特性,会计作为被计量客体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可供选择的资产计量属性有很多,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中》中列举了现行会计实务中采用的五种主要的计量属性和其他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也称原始成本,是指为取得一项资产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现行成本。现行成本又称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是指如果现实取得相同或同类资产或与其相当的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3)现行市价。现行市价是指在正常清算过程中,出售一项资产时所能获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4)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随后的交易中变现一项资产所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减去必要的直接成本后的余额。 (5)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指在正常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换得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或贴现值,减去为取得流入量所需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或贴现值后的余额。 (6)其他计量属性。以上五种计量属性是资产减值计量的基本属性,其他的计量属性如销售净价、可收回金额和公允价值等只是由上述五种属性派生出来的计量属性。 ①销售净价。销售净价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交易的双方出售一项资产所得金额减去处置成本。 ②可收回金额。国际上对于可收回金额定义并不一致,一种观点将可收回金额定义为未来预期将要收回的现金净流量,也有的国家将可收回金额笼统地定义为未来预期将要收回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定义是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高。 ③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并非是一种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多种计量属性的统称,其运用必须以存在完善和活跃的市场前提。公允价值应当是属于现值范畴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短期应收项目的可变现净值或者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市场、强调公平的计量属性。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通常将其市价视为公允价值;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可以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资产本身与其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的市场的非现金资产,可以适当的贴现率贴现计算现值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存在合同或者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价格的,合同价或协议也可以作为其公允价值。 不同的计量属性反映了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或方面,这些不同的特征或方面主要表现为时间的秩序、交易的性质、交换价值类型、信息的质量特征以及可操作性。各种计量属性特征的整体描述。 2、资产减值计量方法的选择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主要采用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等三种方法。对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减值计量方法采用可收回金额。旧《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对如何确定可收回金额给出详细的指南,可操作性较差,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销售净价的确定有较大的主观性,为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新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其中所谓处置费用应该包括处置资产相关的法律费用、缴纳的各种税费、搬运费及为达到预期可销售状态的直接费用等。新准则对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更便于实务操作[10]。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存在的问题 1、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标准 资产组的划分是资产减值准则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实务中具体运用资产组的概念,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然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也普遍缺乏经验。而且,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这些都表明引人资产组概念在上市公司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务中,资产组的划分具体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意性。由于资产减值准则对划分标准并未予以明确,因此会计人员在划分资产组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强,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二是划分标准的模糊性。资产组的划分标准涉及是否计提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的问题,划分标准的模糊性会导致不同的主体对同一项资产的处理方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是高难度。按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即使是上市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准确划分资产组,更不要说一般企业的会计人员了。 2、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有难度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是资产减值计量的核心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并不很健全和完善,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很难确定,因此要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导致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频繁出现。关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问题,要综合考虑企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以及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及特定风险的确定,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11]。 五、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及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 1、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内容 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内容主要解决企业应该向外界披露哪些信息,即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范围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单独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各减值准备的年初余额、本期增减变动额以及年末金额。与旧制度相比,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披露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定在财务报告及其附注中,企业至少应对以下资产减值准备事项进行披露: (l)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 (2)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和计量方法及相关依据。 (3)减值资产当期计提的减值数额及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 (4)资产减值对包括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各财务报表项目造成的影响。 (5)管理当局对资产的处置态度。这些较为全面的规定使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趋于完善[12]。 2、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方式 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二是如果表内确认的话,是否单独列示。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单独设立项目来反映资产减值损失,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以“资产负债表”附表的形式,即“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披露。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外,其他均直接冲销了资产负债表各相关项目,同时将各项资产减值损失直接作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进行核算。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则将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列示在损益表中,这一改进使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情况更为明显,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未能充分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这是目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对重要资产减值的金额和原因予以模糊披露,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对大额计提、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均未作详细披露,对于资产可收回金额方面的信息,如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折现率的计算方法、销售净价的计算依据等往往不进行相关披露,在披露重要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时过于笼统或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和判断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 2、缺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披露要求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的披露在新准则中没有做出要求。针对企业在资产减值披露方面的模糊披露,甚至不披露相关信息,以达到掩饰操纵利润的目的,应加快制定强化信息披露的准则。会计制度制定减值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防止资产高估。由于在减值金额的确定过程中,存在诸多主观估计因素,不免有些公司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利用这些主观因素进行盈余管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各自的目的通过利用计提或冲回巨额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本公司的亏损或盈利。禁止减值损失的转回也可能导致滥用。例如,在某一年确认大量损失,导致在后期确认较低的折旧和摊销,并进而导致较高的利润。另外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因为企业运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时,主要运用的是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这些减值准备新准则依旧允许转回。此外,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资产实际变现时,其原有的减值准备必须同时转回,抵减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准则的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纵利润的随意性,但无法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以上种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的披露,在新准则中并没有做出要求,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明晰资产减值信息披露[13]。 六、资产减值会计的改进建议 (一)促进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建设 促进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利润操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监管政策有关。较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尽量减小企业的政策选择权。但是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不完善,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又是合理的。但是,很多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面临市场压力的公司就利用会计选择权进行利润操纵,违背资产减值会计的初衷,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因此,为了减小利润操纵的可能性,相关部门应尽量缩小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例如,关于坏账准备,可规定按行业、规模或公司的内控情况选择计提方法,并对其选择依据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披露。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应做出一定的限制,给出相应的幅度范围,避免出现不同的企业对同一公司的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余额出现较大差异。新会计准则不得转回减值准备的规定,可以说是财政部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的行为,在限制企业的政策选择权上采取的一个措施[14]。 (二)完善信息价格市场体系 1、完善信息市场 健全、发展信息、和资产评估体系是有效实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对公开交易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强烈,包括资产重组、资产评估、破产清算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公开、公平的参照值来衡量。为了合理确定各项资产的市场信息,判断各项资产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必须规范和健全我国的现实市场环境。而规范和健全我国的现实市场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资产信息。为此,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各行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市场信息系统[15]。 2、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完善信息价格市场,改进资产减值计量。要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等;要充分利用国家各级物价、工商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及独立诚信的相关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所掌握的市场动态价格信息;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商品的价格、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价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的公允价值有较为客观的依据,从而减少减值计量过程中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实务中,计量现值过程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可以考虑以资产减值前三年各年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未来几年的年现金流量。为减少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选择空间,可采用单一的现金流量而非复合的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选取也可以采用简化的做法,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己经考虑了所有可能的风险,可将无风险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没有对风险进行调整,可将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 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除了会计师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价值取向。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治理机构不完善,若不加限制地通话企业采用资产减值会计,很可能企业管理层就将其演变为合法操纵利润或计提秘密准备的工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与可靠性,失去了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也就谈不上有用性了,这完全与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背道而驰了。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大股东常常利用自身优势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伤害小股东。实行股权多元化可以避免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一下进行有目的的操纵企业利润的行为,同时也应加强公司内部的治理,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16]。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新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而是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无论是现金流量的预算,还是资产组的划分和和商誉的减值测试,都需要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一能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并不断精通会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17]。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在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杜绝本位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既要大力宣传和解释新准则的要点,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又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同时,会计人员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做违背会计相关法律的账,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一能确保我国新准则实施后的会计信息质量[18]。     结  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产减值的因素广泛存在,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反映客观存在的资产价值的减少,全面、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状况,揭示潜在风险,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本文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并对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虽然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但是由于我国实施新准则的环境尚不成熟,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健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相信在制度不断完善,操作不断规范的环境下,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一定会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笔者知识和实践上的欠缺,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认识仍存在局限性。未能对我国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实际影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相信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广泛应用,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更加深入,会有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致  谢 几经周折,反复修改,我的学位论文《资产减值会计研究》顺利完成,结束了我本科阶段最后一个艰巨的任务。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赵居霞老师在论文上的细心指导。您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对学术问题一丝不苟的精神,一直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鞭策着我。您从读书、研究、实践各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并永远鼓励我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不断迸取。 感谢的还有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在我求学的路上对我的无限关爱、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精神动力,他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我都铭刻在心,并努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来回报我的亲人。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感受了艰辛的过程,也体会到了收获的快感!     参考文献 [1] SFAS No.144 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r Disposal of Long- Live Assets[J].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7(3) [2] Michael Davis.Good will Impairment:Improvement or Boondoggle[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8(2) [3] Meeting,David T & Leek,Randall W:Asset impairment and disposal[J].Journal of Accountancy.2009(3) [4] Creams K:Impairment of assets[J].Accountancy.2003(2) [5] 周忠惠,罗世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6] 朱炜.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J].财会通讯.2008,(3) [7] 袁国红.资产减值计量基础探讨[J].财会通讯.2007,(2)  [8] 李刚.资产减值计量方法浅探[J].财会月刊.2007,(3) [9] 杨有红、赵佳佳.试论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完善[J].会计研究.2008,(2) [10] 肖序,李震.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J].上海会计.2008,(9) [11] 薛爽,田立新,任帅.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N].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 [12] 黄世忠.资产减值准则差异比较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7,(1) [13] 毛新述.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10) [14] 戴德明.资产减值会计披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6,(7) [15] 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9,(8) [16] 陈敏.资产减值新旧会计规范的利弊分析[J].财会月刊.2008,(7) [17] 黄芙萍.资产减值准则相关问题探讨[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18] 温美琴,顾林其.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兼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N].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2     附录A 追溯调整资产减值准备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应在收益表中确认为费用,我国会计准则也将各项资产的减值确认为当期费用。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可能将应计入折旧中的资产损耗一次性计入某一年度的费用中,模糊了折旧与减值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若利用减值弥补资产损耗,不仅掩盖了资产在消耗中被弥补这一漫长过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一定空间,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曾提出对不同减值采用不同的方法计量。若资产可能是由于折旧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减值,应进行追溯调整;若资产可能是由于用途重大改变而减值,在与相关的计量标准进行比较后可将减值差额直接计入损益。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一般是在依据现在的情况来推测资产未来的使用情况后,对资产制定折旧政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一段时间后,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实际价值,此时,将这部分差额完全计入当期费用显然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为此可以通过追溯调整将资产的损耗计入恰当的年份,防止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调节利润。在区分不同性质的减值时,对那些受过去已经发生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的因素(如科技进步)影响而减值的资产,应对减值进行追溯调整;而对于特殊的、不经常发生的事件(如资产坏损,经济、法律环境突变等不可预测的事件),由于不是以前各期积累的结果,也不对以前的核算有任何影响,可将其导致的减值计入当期损益。当然,追溯调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利用追溯调整将资产减值计入以前年度,这样既挤掉了资产中的水分,又不影响当年的利润数字,从而造成将以前年度的利润转到本期的现象。但只要对减值的原因进行审核,制定相关措施,对部分减值进行追溯调整是较为妥善的做法。     附录B Retroactive adjustment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sset impairment loss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an expense in the income statement,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will be recognized as an expense. Although such an approach is simple, but there may be loss included one-time depreciation of the assets included in the cost of a given year, depreciation and impairment blur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 If you make use of asset impairment loss, not only cover the assets in the consumption of the process was to make up for this long, adjust the profits of the enterprise, leave space,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will bring some risks. Thus, in the U.S. accounting standard-setting process, have raised the impairment of different measures in different ways. If the asset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because of the depreciation adjustment and impairment, should be adjusted retrospectively; if the asset may be impaired be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use in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related comparison can be taken directly to the impairment loss . This is mainly on account of the enterprise is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speculate the future use of assets, after depreciation of assets, development of policy. The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very unpredictable, and may be a period of time, the book value of assets greater than its actual value, at this time, this part of the difference fully included in the current cost is clear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tch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This can be traced back to adjust the assets by the loss of the year included the right to prevent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djusted profit enterpris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impairment, for those who have already occurred by the past, has been in existence longer period of time factor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fect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mpairment should be adjusted retrospectively; and for special , infrequent events (such as asset corrupted, economic, leg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unpredictable events mutations), as it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prior periods, nor does it have any impact on the accounting of past, can lead to the impairment of its total income statement. Of course, the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has some limitations. Enterprise use of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s to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ncluded in previous years, this way, the water squeezed out of the assets, without affecting the current year's profit figure, resulting in profit the previous year to current phenomenon. But as long as the cause of the impairment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measures, retrospective adjustment on the part of the impairment is a more appropriate approach.
本文档为【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5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