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举报
开通vip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健康城市2030”规划纲要》和《城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概况“十三五”期间,以来,在省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在贯彻落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健康城市2030”规划纲要》和《城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四五”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概况“十三五”期间,以来,在省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在贯彻落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事业迅速发展,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市护理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底,注册护士总数20.5万人,较2015年增长45.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5人提高到3.8人,医护比由2015年的1:1.1提高到1:2.5,医护比差距问题进一步扭转。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48.5%,护士学历逐步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发展。护士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向以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为主体方向发展。二是护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多数医院建立了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市护理质控中心,对市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护理队伍群体质量意识提升、基础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发挥关键作用。三是专科护士培养日益规范。建立护士规范化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基地60个,累计招收学员18500人;建立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基地70个,设置老年、康复、肿瘤等25个培训专业,累计培训专业护士25000人。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三级医疗机构覆盖门(急)诊、手术部(室)、血液净化中心(室)、内镜室等非住院部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探索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工作,护理服务模式持续创新,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建成覆盖市、县级的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共有3个省级、10个市级、110个县(区)级护理质控中心。以护理敏感指标为指引,全面开展基于数据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部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指标总体达到甚至优于全国水平。全面实行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执业管理更加高效便捷。逐步建立护理岗位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医疗机构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四是护理学科专业化稳步提升。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伤口造口护理论坛、静脉输液和分级护理行业标准解读、质量管理培训班等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以来每年举办护理岗位职工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专业化水平。各级各类医院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内涵进一步丰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目前,虽然护理事业发展成绩较为显著,但护理事业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护士数量需要进一步增加,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临床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三是护理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护理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护理信息化与管理科学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四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水平较“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国家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地区护理服务分布不平衡,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六是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培训不足,高水平、高层次护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基层服务能力尚薄弱。(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疾病谱不断变化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失能半失能老人、高危孕产妇、儿童患者增加,加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护理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增加护理资源总量,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施“健康城市”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省作出深入推进“健康省城”建设的部署,为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护理服务于人的生命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理事业作为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部署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形成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显著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护理事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深、老龄化增速快,对全省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需要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护理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从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先进技术、实施科学化管理手段、强化护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护理科学管理创造、引领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利条件。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贯彻省工作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二)基本原则。2.提升能力,协调发展。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增加护士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在发展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壮大护理力量,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增加护理资源供给,统筹城乡护理服务体系协调发展。1.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一是以护士为本,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改善护理工作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减轻护士压力和负担,把“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满意。二是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和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患者满意度。2.协调发展,提升能力。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健康特征和护理服务需求,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提高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在发展医院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充实护理力量,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连续型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贯彻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和服务指南,依法规范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患者安全。4.创新管理,拓展服务。持续深化护理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推进老年护理等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发展,建立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创新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延伸护理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持续增强护理发展动力。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能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责任制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显著改善,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护理外延进一步拓展,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具体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总体目标:护士队伍数量、素质、能力进一步壮大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数量进一步增加,基本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立并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大临床急需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员培养力度,扩大专科护士培养领域,增加培养数量,满足临床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纵深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全覆盖,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推行、有效落实,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护士岗位管理不断深化,适合护理工作特点的职称体系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能力,结合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执业规则等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调动护士积极性和进一步激发活力。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一是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底,注册护士总数20.5万人,较2015年增长45.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5人提高到3.8人,医护比由2015年的1:1.1提高到1:2.5,医护比差距问题进一步扭转。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48.5%,护士学历逐步向大学本四、“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一)健全护理服务体系。1.完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当地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对口支援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2.补充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护理站、安宁疗护中心等基层护理机构,提供康复促进、健康管理、长期照护、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紧缺服务,对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形成有效补充。3.强化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控组织体系 架构 酒店人事架构图下载公司架构图下载企业应用架构模式pdf监理组织架构图免费下载银行管理与it架构pdf ,培养具备质量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以目标为导向,明确质控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运用科学的质控工作方法、信息化的质控手段,向以精准数据为基础的质量改进模式转化。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实现护理服务规范化、同质化,保障患者安全。(二)强化护士队伍建设。4.健全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健全临床护士分层级培训体系,加强新入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和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服务能力。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科、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通过现场技能训练、临床案例分析、危重患者护理查房等形式,加强对护士实际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的培训。5.扩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根据岗位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力争达到95%,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6.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职称体系,科学合理开展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岗位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持续开展“优秀护士”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士作用,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引导高职称护士直接服务临床。7.保障专科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保证人力配置、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为广大护士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三)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8.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到2025年,实现“互联网+护理服务”省域全覆盖。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流程,做好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打造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流程体系,加强上门护士服务质量与安全监管,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支持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等,将医疗机构内护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生命终末期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护理服务。9.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明确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护理质量,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扩面提质,动态监测用药错误、压疮、跌倒、非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拔管、误吸及高危药物外渗等指标数据。到2025年,实现二级及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服务细节,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服务的全过程,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适时总结分析、通报反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0.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增强临床护理服务的科学性。11.强化专科护士培训。扩大专科护士培养规模和范围,分批次有针对性开展老年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急诊急救、血液透析、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社区护理等相关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及继续教育体系。(四)补齐护理短板弱项。12.推进老年护理相关工作。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推动老年护理相关政策措施落地。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市、县(市、区)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改扩建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床位设置,鼓励建设社区护理站。增加从事老年护理服务护士数量,强化人才培养培训。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适应老龄社会需求。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13.推进基层护理发展。以医联体、护理专科联盟、护理专家联合团队等为载体,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大基层护士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和安宁疗护等专业服务能力。14.加快发展安宁疗护。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安宁疗护工作,提高安宁疗护质量。根据区域内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健康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加快培养培训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人员,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落实安宁疗护服务临床指南和技术标准,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实践行为。(五)加强智慧护理建设。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探索运用智能输液系统、智能床位监测系统、患者体温监护系统、芯片腕带+物联网技术等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护理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平台,支撑业务管理、经济运行、考核分配等功能,为及时弹性调配人员、科学绩效考核、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创造条件。(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以及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等,切实加强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理队伍建设和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及对外交流。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要创新中医护理模式,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要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中、初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合理,涵盖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等部门的中医护理专业技术队伍;要大力传播推广中医护理理念、方法和科研成果,开展中医护理质控评价,强化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及同质化水平。(七)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护理业界的合作交流,充分借鉴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护理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助力健康城市建设。五、“十四五”时期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护理工作发展与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细化实化落实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同步推动实施。(二)强化沟通协调。要抓好《规划》实施,积极主动协调物价、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增设助产专业,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护理职称评审,简化评审程序,评审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三)开展监测评估。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完善本地“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监测评估方案,做好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定期监测评估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2023年,省卫生健康委将对各设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适时对各地推动实施情况予以通报。(四)及时总结经验。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本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贯彻实施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先行先试。在推动实施过程中,注重积累总结经验,分步推广实施。省卫生健康委将对各设区市创新典型经验予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护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五)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形式,做好“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注重宣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进全社会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的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六)加强督导评估,保证实施效果。各部门要对辖区内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目标任务的督导检查,2023年底组织对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规划》情况进行初、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同时,全面加强护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本文档为【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w631873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3-01-26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