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举报
开通vip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摘要:科学技术史上由机遇引起的新发现不胜枚举,说明产生这一现象有 其内在的规律性。本文列举了正面和反面了例子说明了丧失机遇的原因和如何在 机遇来临时把握住机遇。作为当代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品质发现机遇,把握 机遇。 关键词:机遇 科学思维 创新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曲折复杂的,科学研究的认识过程也既具有目 的性又存在意外性。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 为机遇。意外的机遇透漏了大自然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线索,因而人类向 来对这种无法把握的机遇非常关注。 ...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摘要:科学技术史上由机遇引起的新发现不胜枚举,说明产生这一现象有 其内在的规律性。本文列举了正面和反面了例子说明了丧失机遇的原因和如何在 机遇来临时把握住机遇。作为当代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品质发现机遇,把握 机遇。 关键词:机遇 科学思维 创新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曲折复杂的,科学研究的认识过程也既具有目 的性又存在意外性。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的事件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 为机遇。意外的机遇透漏了大自然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线索,因而人类向 来对这种无法把握的机遇非常关注。 机遇对科学发现起着重大的作用,是科学发现的促发剂。科学研究是对未知 的探索活动,其目的是要探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然而由于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未料到的偶然事件即机遇。人们抓住“机遇”并 且进一步深入研究,由此引起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在科学史上不乏其例。 在物理学领域,X射线的发现就是一次机遇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 琴偶然在阴极射线放电管附近放了一包密封在黑纸里的未曾显影的照相底片,当 他把底片显影时,发觉它已走光了。他认为,这一定有某种射线在起作用,并给 它取了个名字叫X射线。就这样,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放电现象时,偶然发 现了X射线。 在化学领域,氧气的发现也得益于机遇。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得到了一个直径一英尺的大聚光透镜,在闲玩中用来聚集日光照射各种物质,当他 照射氧化汞时,发现放出的气体能助燃,氧气就这样意外地发现了。 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因为一次机遇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 菌学家,在观察用泥土封闭着培养的细菌时,忽然发现离泥土远的地方,细菌繁 殖得很多,而在接近泥土的地方细菌被溶解了。他抓住这个现象深入探索,发现 这些泥土里面有一种化合物,从中分离出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青霉素,弗莱明因 这次机遇发现了青霉素,从而闻名世界。 机遇是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发现、识别和捕捉呢?不是的。表面上机遇的产 生是一个偶然性,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在偶然性的背后有其必然性。法国微生- 1 -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物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 至今仍被许多专家学者当作座右铭。古今中外,凡是在科学技术上有重大贡献的 人,并不是靠侥幸和运气去乱碰,而是用有准备的头脑,审慎地对待科学研究中 的机遇,才获得成就的。这里的“有准备的头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学思维, 有了科学思维才能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进而捕捉直觉意识,把零散的材料上升 为理论。因此,科学思维及其方法有助于把握机遇。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在科学发现中产生的机遇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机遇具有异常性。 所谓异常性,是指相对于传统理论、习惯见解、流行看法的不一致。因为机遇的 出现一般都突破了旧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所以按常规知识经验去理解就会感 到异常,因此机遇往往成为科学技术新的生长点。其次,机遇具有易逝性。机遇 既会意外而又突然地来临,又会像闪电石火一样稍纵即逝。在人的一生中机遇可 能只降临一次,如果把握不住只能遗憾终生。 科学史上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有所成就必须养成科学思 维。研究生阶段有着大学的知识基础但是缺乏缜密的科学思维和对科学现象的深 层分析能力。这一阶段要摒弃以记忆知识为目的简单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目的是 为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要学习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 的能力,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能够把握机遇。 机遇来临时能够捕捉机遇除了具备客观条件(当时的科学水平)以外,还需 要具有一定的主观条件。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必须拥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顽强 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意识,等等。 广博而精深的知识是捕捉机遇的基础。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 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对于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来说,他是很难碰到什么机遇的,就 算万幸碰上了,因为他不具备捕捉机遇的必要的知识基础,机遇也总会悄悄而无 情地从他身边溜走。巴斯德一生有很多科学发现,在他的科学发现中不乏机遇的 作用。但是,机遇之所以偏爱他,原因之一在于他具备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巴斯 德不仅对微生物学,还对医学、兽医学、生物学、化学都有研究,正是这样的知 识基础培养了他对机遇的敏感性,使他能捕捉机遇。 这正是我们许多技术工作者所欠缺的。很多人总抱怨所学的内容对自己以后 的发展不起作用,因而学习丧失了积极主动性;有些人全凭自己的爱好学习知识。 知识的贫乏,让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只是碌碌无为。 - 2 - 顽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捕捉机遇的重要条件。机遇的捕捉要以知识为基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础,但并不是学了物理便能发现电子,学了微生物便能发现青霉素。有了知识基 础,还要进行顽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如果他没有一点进 取精神,懒于从事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只是一味地守株待兔,机遇是不会光顾他 的。反观科学史,凭借机遇作出科学发现的大有人在,但哪一个不是在自己的领 域长期地耕耘,居里夫人发现镭,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等等 诸如此类的科学发现无不是以科学家长期的艰辛劳动为基础。 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是捕捉机遇的又一重要条件。机遇的出现是偶然的, 具有强烈的时效性,稍纵即逝,而机遇往往由微不足道的细节组成,隐藏在千变 万化的偶然性中,要从扑朔迷离的现象中捕捉机遇必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 断力。科学史上这方面正反的例子都有。1894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逊从苏格兰山顶上像往常一样变幻莫测的云雾受到启发,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机会,作出了云室 的发明。1781年3月13日,赫舍尔在夜晚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偶然发现了一颗能 运动的星星,后来天文学家经分析确认这颗行星是当时未知的“天王星”。然而 由于赫舍尔误把这颗行星当作一颗彗星,错过了一次科学发现的机遇。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捕捉机遇的又一条件。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使人在一个 普通理论、普通事物或普通产品中发现大量的问题,包括已知的问题和未知的问 题、细小的问题和重大的问题、理论上的问题和现实中的问题、现象的问题和本 质的问题,等等。有意识地发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应特别着眼于人们普遍认为 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甚至着眼于人们认为根本就不会出现问题的问题。创新活动 的实践表明,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是隐藏着尚待深化认识的问题、甚至是关键性问 题或突破性问题的机遇。爱因斯坦正是在当时人们全都认为没有问题的“时间” 上,寻找到了深层次的突破性问题的机遇,最后创立了相对论。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科学家借助机遇的科学发现,往往事前都经历了长久的 对问题的思考和酝酿,头脑中积累着各种材料,常常想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就 使他们保持着高度警惕,注意意外之事,一旦受到某个意外事件的触发,就容易 获得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作出发现。 要敢于怀疑,不能一味的相信前人的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毕竟受限于当时 的科学水平,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有限,在当时有一定的正确性。但随着科学的 发展其不适应性也就表现出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被马克思称为17世纪人类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宏观天体的应用中得到检验,却无法用来解释微观 粒子的运动,从而促进了微观粒子学的发展。 - 3 - 科学发现中的机遇 当机遇来临时,由于人们受经验和知识的约束,心理定势的约束,知觉惯性 的约束等等,往往不能抓住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对科学权威的崇拜而缺 乏科学批判精神,从而对类似的现象不再仔细观察,即使有人看到一些“反常” 现象也未加以深入思考,或者找一些其他理由来加以“解释”,甚至还会怀疑自 己观察的准确性。 伦琴之前凡是从事阴极射线研究的人都“看见”过X射线,但是没有人确认它是一种新射线。较早将X射线明显暴露出来的是1859年普吕克的阴极射线管试验。后来,普吕克的学生希托夫在1869年进行的试验,1876年戈德斯坦的试验,以及1879年鲁克斯用带有马耳他十字形云母障碍物的阴极射线管所做的试 验,都已经一步一步地把X射线暴露出来。很遗憾他们因困惑于阴极射线到底是 以太横向振动还是带电粒子流这样一个问题,竟未能“越雷池一步”,让眼皮底 下的新射线溜过去了。到1892年和1893年,赫兹和勒纳又分别做了阴极射线“穿 透”金属屏障和铝窗的试验,但因同样的原因(他们都是以太波动论者),把X 射线当作了“穿透”力极强的“硬”阴极射线或“外”阴极射线。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对机遇所提供的每一意外事件或观测现象予以注意,并对 其进行研究。没有发现才能的科学家往往不去注意或考虑那些意外之事,因而在 不知不觉中放过了偶然的机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对科学创新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作为当 代的研究生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的品质,大胆地去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 用机遇,不断地获取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8. [2] 梁国钊. 失败的科学 [M].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 刘战村. 机遇只施惠于准备的头脑——论伦琴对X射线的发现和研究 [J]. 物理实验 2001, (11). [4] 宋德生. 关于伦琴的三篇通讯—纪念x射线发现100周年[J]. 物理,1996, (8). - 4 -
本文档为【科学发现中的机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67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5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