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

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

举报
开通vip

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 会计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选择)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单位;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判断题: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唯一计量单位(×) (三)会计的发展...

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
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 会计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选择)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单位;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判断题: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唯一计量单位(×)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单选)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一章“簿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 传统的会计至此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另一类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 第 1 页 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真实性: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 合理性:内部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目标。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会计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 第 2 页 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二、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会计主体: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 海尔公司 海尔公司 海尔公司车间、事业部 海尔公司销售分公司 海尔集团(母子公司的总称)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三、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 (一)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第 3 页 (二)分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会计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看时间不看钱。 看钱不看时间;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第 4 页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1)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得变更)。 2)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 (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全年的报刊杂志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每月分摊,每月确认费用为10元。 但是因为费用较小,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可以将全年的报刊杂志费120元全都计入1月份的费用。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 5 页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第 6 页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资产 1.定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注意: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即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拥有:所有权 控制:控制权(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注意: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 7 页 3.分类 2年的货物,1年以上的债权也属于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 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三、负债 1.定义和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正在筹划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如企业的业务计划、购货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于3个月后购入一台10万元设备)不属于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不是潜在义务)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 8 页 3.分类 流动负债: 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四、所有者权益 1.定义和特征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老板权益) 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特征: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3.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具体表现: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五、收入 1.定义和特征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非日常活动?利得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 9 页 总流入:1万购进,1.5万出售,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投资人投入的称为资本而不属于收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1)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是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2)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六、费用 1.定义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非日常活动?损失(如地震、罚款支出)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分配股利不属于费用)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例题?判断题】损失即费用,计入损失即计入当期费‎‎用。(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支出‎‎,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七、利润 1.定义和特征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 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利润=日常活动 + 非日常活动 = 营业利润 + 非营业利润 第 10 页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利润的分类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接受捐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资本溢价) 八、会计要素的计量(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过去的流出 重置成本 ——现在的流出 可变现净值——现在的流入 现值 ——将来的流入 公允价值 ——现在的流入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指为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元,安装调试费用13万;固定资产成本=315万元 例:设备价款300万元,运杂费2万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常用于:盘盈固定资产 (三)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四)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应用:交易性金融资产 (五)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其实质就是该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在产品100万成本:加工后的商品估计售价150万元,预计的加工成本10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10万元,可变现净值是130万元。 应用:常用于存货的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第 11 页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 的等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 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 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 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 资产, 200 ,100 , 100 1200 ,100 , 100 , 1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第 12 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分类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1001 库存现金 1231 坏账准备 1002 银行存款 1402 在途物资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1403 原材料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流动资产 1121 应收票据 1405 库存商品 1122 应收账款 1406 发出商品 1123 预付账款 1408 委托加工物资 资产类 1131 应收股利 1411 周转材料 1221 其他应收款 1471 存货跌价准备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1601 固定资产 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602 累计折旧 1511 长期股权投资 1604 在建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非流动资产 1521 投资性房地产 1605 工程物资 1531 长期应收款 1701 无形资产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1702 累计摊销 2001 短期借款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2201 应付票据 2221 应交税费 流动负债 2202 应付账款 2232 应付股利 负债类 2203 预收账款 2241 其他应付款 2501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 2502 应付债券 2701 长期应付款 4001 实收资本 4002 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类 4101 盈余公积 4103 本年利润 4104 利润分配 成本类 5001 生产成本 第 13 页 5101 制造费用 5201 劳务成本 5301 研发支出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6111 投资收益 6601 销售费用 损益类 6301 营业外收入 6602 管理费用 6603 财务费用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6711 营业外支出 6801 所得税费用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 1.总分类科目 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1 000 ——工行 400 银行存款 ——建行 600 总分类科目 明细科目 应收账款1000 ——北京300 ——张三100 ——李四200 ——天津700 ——王五300 ——赵六400 一级 二级 三级 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明细科目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例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属于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明细分类科目。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单位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第 14 页 注意:也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科目。 例如:本年利润就没有明细科目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类,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二、账户的分类 (一)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 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二)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共同类账户 第 15 页 三、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 信息。 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 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 “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 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 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 四个金额要素: 例如: 现金月初余额1 000元,工资收入现金6 000元,现金支付生活费4 000元,月末余额3 000 元。 其中:期初余额,1 000元 本期增加发生额,6 000元 本期减少发生额,4 000元 期末余额,3 000元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十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1.期末余额一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一本期减少发生额 2.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3.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 4.本期增加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 (二)账户结构 1.基本结构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用以说明经济业务记录的日期); (3)凭证字号(表明账户记录所依据的凭证); (4)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5)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第 16 页 2.简化结构: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本章小结 第 17 页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考情分析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的种类: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都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法来记录经济业务。(但记账方法并非唯一)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1.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例如: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第 18 页 例如:采购商品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 2.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3.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复式记账法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 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四、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这里的“借”、“贷”已失去其原有的含义,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按相 反方向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就登记减少额。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账户左方为 借方,账户右方为贷方。 (二)具体结构 费用、资产 =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第 19 页 1.资产类账户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 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 期末贷方余额 =期初贷方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同,其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初 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未完工在产品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 =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第 20 页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是为了计算损益而开设的,因而 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 会计期末,应将收入、费用全部转出,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利润。 收入、费用转出后,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1)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与权益(权益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含转出数),结转后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含转出数),结转后无余额。 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解析】一项经济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同时也要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 记入借方的金额合计数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合计数。 用银行存款1 000元购买原材料。 例如: 例如:采购商品2 000元已入库,银行存款支付1 500元,余款未付。 第 21 页 四、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二)会计分录 1.含义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由应借应贷方向、相互对应的科目及其金额三个要素构成。 在我国,会计分录记载于记账凭证中。 3.会计分录的分类 借:银行存款 23 400 一借多贷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 3 400 借:银行存款 2 000 一贷多借 库存现金 100 贷:短期借款 2 100 借:银行存款 23 000 应收账款 400 多借多贷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 000 应交税费 3 400 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否则无法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 五、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通过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 指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保持平衡。(依据: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公式为: 第 22 页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二)余额试算平衡 指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 (初)余额合计保持平衡。(依据是财务状况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借余 贷余 贷余 (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试算平衡表通常是在期末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后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中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三大栏目,其下分设“借方”和“贷方”一般应设置 两个小栏。 编制试算平衡表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表。 期初、发生额都有 只有期初余额 只有本期发生额 (2)如果试算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实现了有关三栏的平衡关系,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 ?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 ?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偶然发生多记或少记并相互抵消,借贷仍然平衡 ?某项经济业务记录的应借应贷科目正确,但借贷双方金额同时多记或少记,且金额一致,借贷仍然平衡。 第 23 页 本章小结 第 24 页
本文档为【基础会计入门知识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