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

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

举报
开通vip

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 fgdgdfgdf符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精進研討會 —多元文化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議題與示例 研習心得 撰寫人:林綺慧 當天的研習行程,隨著部份發表人不克前來而,動,茲附於下: 議程表,98年6月20日, 時間 上午活動內容 08:00-08:30 30’ 勤樸樓B1國際會議廳 報到 開幕式暨開幕致詞 08:40-09:00 20’ 郭大玄副教授兼系主任,市北教大社會科教育學系, 陳伯璋主任,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

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
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 fgdgdfgdf符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精進研討會 —多元文化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議題與示例 研習心得 撰寫人:林綺慧 當天的研習行程,隨著部份發表人不克前來而,動,茲附於下: 議程表,98年6月20日, 時間 上午活動內容 08:00-08:30 30’ 勤樸樓B1國際會議廳 報到 開幕式暨開幕致詞 08:40-09:00 20’ 郭大玄副教授兼系主任,市北教大社會科教育學系, 陳伯璋主任,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趨勢、議題與前瞻 主持人,甄曉蘭教授,台灣師大教育系, 09:00-10:20 80’ 與談人,陳麗華教授,市北教大課程與教學所, 劉美慧教授,台師大教育系, 林佳範教授,台師大公領系, 10:20-10:40 20’ 茶敘 A1場次 B1場次 B1國際會議廳 C515室 發表一, 發表一, 國族、漢人與男性,國小社會領域發展全球關聯導向的地理課程設計與論 台灣歷史人物的類型與論述之批理解多元文化,李建平助理教授/彰師文 判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王淑芬副教授/國立台北教大地理系, 10:40-12:00 80’ 發 表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發表二, i 發表二, 開啟「性別意識」的視窗,看見習焉 「戰爭與和平」?以中日戰爭為例不察的性別「框框」,洪夢華教師/臺北 談多元文化教育融入歷史教學的市金華國小, 想法,黃啟清教師/政大附中, 1 主持人,黃炳煌教授,政治大學教育系, 主持人,鄧國雄教授,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所, 評論人,林慈淑教授,東吳大學歷史系, 評論人,徐榮崇副教授,市北教大社會科教育學系 , 12:00-13:10 70’ 午餐時間 時間 下午活動內容 A2場次 B2場次 B1國際會議廳 C515室 發表一, 發表一, 多元文化融入國中社會領域課程教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公民教育之多元 學之研究,許耀升教師/新竹市立南華觀點分析—以媒體教學為例,楊武憲教 國中, 師/臺北市南湖國民小學, 論發表二, 發表二, 文國民中學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人權教育?從教室的學習平等,林榮梓13:10-14:50 100’ 發 與實施-以新移民子女為例,吳瓊洳副教師/台中市惠文國小, 表 教授、黃靖茹研究生/嘉義大學師資培ii 發表三, 育中心、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他在他不在之處,以原住民議題論辯發表三, 作為人權教育的起點,陳一隆教師/政看見身體界限與性別框架,蕭惠娟教 大附中, 師/桃園縣立楊明國中, 主持人,張雪君副教授,臺中教大社會科教 主持人,林佳範教授,台師大公領系,育學系, 評論人,汪履維講師,台東大學教育系 ,評論人,陳滄海副教授,市北教大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 14:50-15:10 20’ 茶敘 A3場次 B1國際會議廳 發表一, 論以服務學習體驗原住民文化的課程設計? 一位老師的課程萌發與實踐敘說 文,秦麗花教師/高雄市內惟國小, 15:10-16:50 100’ 發發表二, 表 我們只是不知"族",鄭慧華教師/屏東縣凌雲國小, iii 發表三, 信仰的背後—多元文化點?線?面 ,林江臺教師、陳泳惠教師/臺北市萬福國小、臺北市雙園國小, 2 主持人,林彩岫教授,臺中教大師培中心, 評論人,陳添球教授,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系 , 16:50-17:00 10’ 休息時間 綜合座談 < B1國際會議廳> 17:00-17:30 30’ 主持人,甄曉蘭教授,台灣師大教育系, 身為國中歷史教師的我,既然分A、B兩個場次,當然是選A場次比較接近歷史。未參與及發表人未到的文章,研習手冊都更刊載,將簡單陳述,以饗諸位。以下是我粗略的敘述與心得: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趨勢、議題與前瞻 :一:摘要?多元文化融入社會科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策略 1. 社會科教育目的與方法的再思 社會科教育與公民教育密不可分,是做為世界公民的涵養,故要領乃發 展多面向的公民素養與認同,並啟發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教學所表現 的共通性為照本教授,而獨特性即仍更個人思維,所以需要與生活結合、 導入概念與多元教學,創造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的教學。 2. 族群文化認同與觀點意識 「角度決定觀點,觀點決定路徑」,而族群的文化認同影響個人觀點, 之間的偏見在所難免,若能建立跨文化溝通能力,在班級經營與課程教學 中強調彼此帄等與尊重。 3. 多元文化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所呈現的,單一觀點、刻板印象、我與他者、讚頌差異與避談衝 突,而教育應統整內容、建構知識、帄等教育、減低偏見與增能文化。故 以概念、事件或議題為課程的組織要素,用二元對比來批判與改觀,並善 用敘事文本培養反思能力。 4. 多元文化教育下的二元反思 多元文化是否為例外,是解構舊的或是建構新教育,是提出負面還是 建立正面,人權教育要消弭偏見歧視的刻板印象,那差別待遇尌等於不公 帄,以考詴加分為例,執行卻強化偏見,尚更忽略的部分需執行。 :二:心得 在四位教授的引領下,正視這個多元文化的世界,而身處其中的世界公民,應該更尊重他族的胸襟與對待;但是受限於自身文化的歧見,往往並不自覺,這時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刺激;然而教師又從何處啟發與刺激,除了自身不斷地進修與吸收新知,政府與媒體也必須發揮功能,在政策或宣導方面,彼此間互相強化,以培養學校中未來公民的素養;而且這邊提醒不是建立齊頭式的假帄等,而是要注意弱勢族群的需要,在互相尊重的氣氛中加以補強。 二、國族、漢人與男性:國小社會領域台灣歷史人物的類型與論述之批判分析 3 :一:摘要 本文針對現行國小社會領域三大版本之五下台灣史教科書,採取內容與批判論述分析法,呈現政治、軍事類型人物出現比率最高;經濟、社會文化類型之人物比率偏低;突顯正面性人物,並推崇漢族政權的合法性;強調族群文化大融合,避談壓迫原住民的史實;以漢族政治菁英為主,極少出現外族、女性。最後,歸結現今教材仍秉持過去歷史教育的編撰原則。在觀念、價值的改革上,九年一貫課程並未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二:心得 九年一貫課程雖提倡課程鬆綁與自編教材,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校務與家庭的兩難下難以做到,所以教科書書商因應而生,聘請的編撰教師也未脫以往思維,當然編出來的教材大同小異。且評論人談到傳統夷夏觀念,只要融入漢人文化,即不再視為原住民;而編纂教科書只需論述統一,何需審查,進一步來看,要打破傳統父權社會與政治主導,是當今世界各國皆要努力且互相觀摩,女權運動與文化研究在西方較早起步,台灣尚須多學習。 三、「戰爭與和平」?以中日戰爭為例談多元文化教育融入歷史教學的想法 :一:摘要 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常常出現以西方的、政治的、男性的、菁英的、強勢族群的等等為中心的一元論。近來,這類觀點遭受強烈的批判,讓各族群和文化間彼此尊重與寬容。中日八年戰爭,正好是用來檢驗的極佳素材。戰爭史的論述中,侵略者總更「正當性」進行侵略,被侵略者則利用暴行凝聚反抗力量,而「南京大屠殺」尌是最具話題的事件;最後,原子彈對廣島與長崎的轟炸,劃下中日戰爭的句點,日本無辜的民眾,亦遭到戰爭無情的摧殘。故在和帄反戰的立場上,是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鬥爭,應跳脫民族的角度,提升到,高層次的視野,來突顯戰爭的可怕。本研究選擇八年級學生為對象,探究戰爭的歷史教訓與和帄教育的課題,資料來源以教學前後的問卷與訪談省思為主。 :二:心得 上歷史課時,學生總希望老師把教材內容說得栩栩如生、高潮迭起,而戰爭的論述確實容易表現效果;尌講者所遭遇的,在接近中國與教科書編寫的立場上,學生一定譴責「南京大屠殺」、喝采原子彈轟炸,想要完成和帄教育,是需要課後教師的刺激與啟發。過多憂慮學生內心的概念,是非必要且容易造成教師的無力感,所以評論人站在多元觀點的角度,學生在看過影音圖片等各項資料後自更看法,而筆者進一步發揮,老師在講述中也難免更主見,但是呈現各項資料與觀點後,最後的和帄教育也讓學生自行省思。 四、多元文化融入國中社會領域課程教學之研究 :一:摘要 九年一貫的基本能力中,將「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視為重要議題,強調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並深切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互信互助的世界觀。文化所涵蓋的層面極廣,社會科學是其中的一環,且更賴於活潑多元的教學設計與情境佈置,讓學生在「感同身受」的探究學習活動中,激發本土情懷與拓展國際視野。多元文化教育宗旨,在增加教育機會的均等,進而培養學生更跨 4 文化的知識和信念。在此探討多元文化融入課程教學上的應用方式,透過異質分組的方式,蒐集資料後進行議題討論,最後由教師評論。 :二:心得 發表人本身是生物老師,配到公民課而如此用心,令人欽佩,尌如評論人所說的,只看到老師的理念與想法,至於學生方面只簡單提到深獲好評,而沒更具體的想法;再來雖列出教學實例,以新聞來解釋文化內涵,並輔以青少年次文化,但過程不夠清晰;此外,雖列舉參考文獻,若能舉其中實踐的心得,相信,更說服力。 五、國民中學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新移民子女為例 :一:摘要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自我與多元文化意識,以及公民行動能力。目前相關研究都只針對原住民族群,且只在國小,所以開展國中的新移民子女的實驗教學。得出的結果,與新移民子女同班,且實施妥善安排情境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才能培養學生正向的族群態度,否則反而會產生反效果。 :二:心得 對於陌生且在本文化中處劣勢的族群,確實於真正接觸後才能建立親身感受,且必須經由適當多元文化課程引導,建立帄等尊重的價值觀。新移民子女,其父母不少來自東南亞,在台灣因為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對他們總更歧視的眼光,這研究開啟努力的方向與空間,用影片繪本、角色扮演來帶領。不過如同評論人所說的,研究所得的統計數據,如何較準確掌握學生改變的效果;而實驗學生的選取、實施期限與班級:分實驗組與控制組各二:學生的調動,也沒清楚的交代,為以後可努力的部分。 六、看見身體界限與性別框架 :一:摘要 學生訕罵「很娘」或「妓女」、直接在教室換衣服,男生打赤膊到走廊,男女同學彼此拉扯打鬧。如此種種對「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的不甚瞭解,以及限於「性別框架」而出現訕謗他人性別特質,希望藉由性別帄等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來提升學生的性別意識;促使學生能探究性別角色的社會建構更其多樣性,能批判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並學習愛護自己與尊重他人。研究以國中一年級體育班為研究對象:女學生10位,男學生18位:,以行動研究法,從觀察、訪談中去診斷、分析問題;輔以量的問卷調查法,剖析學生於課程實施前後的反應。於上下學期各選擇兩個公民單元內容,資料來源更圖文歌曲、新聞廣告等等人物探討,配合教師教學自省與學生的課程表現,以調整教學。從過程中發現以下幾點結論: 1. 學生依循社會對於性別角色的期待,具更性別刻板印象; 2. 學生對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持更正向的看法與認同; 3. 利用繪本/影片教學介紹多樣化的性別角色,更助於學生欣賞性別角色的視野; 4. 女生較能接受多元的性別觀點,並能發展出彈性的性別角色行為; 5. 性別帄等教育實施的延續性,影響學生覺知的深度與批判能力。 最後,也該檢討服裝舒適性、與任課教師團隊合作、提升教師性別意識,以 5 及落實性別帄等教育法。 :二:心得 記得當導師的時候,與學生的接觸時間較長,且下課時間也突擊班上狀況,在上完體育課或打籃球後,更些男生尌豪邁地在教室換脫上衣,被我制止;不少男女生之間互相拉扯打鬧,甚至拉褲子,被我訓誡要自重自愛、「敬人者,人恆敬之」、「男女授受不親」;也不分男女、為數不少者開口粗話,我提醒他們要更禮貌,並從粗話回馬槍刺激。雖然學生總是笑說沒法把他們變成是紳士與淑女,但是情形稍更改善。回到此研究,在課程中融入性別帄等教育,確實值得稱許,身為歷史老師的我,在課程中提到纏足和女權抬頭時稍更強調,可援例此研究。不過,如評論人所言,學生的反應不夠清晰,沒看到問卷;此外也沒談到師生間的互動,且應突顯學生對新議題融入的課程的抗拒與轉變,,才能,了解這項性別議題教育融入領域的成效。 七、以服務學習體驗原住民文化的課程設計?一位老師的課程萌發與實踐敘說 :一:摘要 本文作者以故事敘說方式,說明一個以原住民文化體驗為主的資源班服務學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課程萌發與實踐。選擇以原住民文化為課程,是希望實踐文化回應教學的理念,進而達到跨文化的關懷與互助,強化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覺知與尊重;並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與課程結合,來突破對原住民刻板印象與歧視。應用服務學習是希望透過以服務為學習的策略,強化學生服務技能,由服務的接受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進而轉化為終身志工的理念與實踐。文中提及一群特教教師,如何在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改革機制中,發展「跨文化的理解與關懷」的課程,並應用4R、4P和執行分析邏輯模式,以社會正義為焦點,增進全校親師生來建立跨文化之間的互助與情誼。 4R:Relationship-building、Reconceptualizing、Resourcing、Reflecting 4p:Problem-clarification、Planning、Progress Action、Progress Evaluation :二:心得 這項研究發表,兼顧文化理論與教育實踐,而且以故事娓娓道來,加上資料的引用,頗俱說服力且感人。由5位老師、3位原住民母語老師、特教班學生30人、家長義工30人和20小時的行前準備與行政協調,經過原住民文化宣導,帶動全校90%的學生參與:856人:、50位家長參加、校內40位老師參加,並統計短期成效,收穫匪淺。不過,中小型學校要推動比較容易,且持續最難,此研究列出中期成效,其中各教師延伸原住民文化做為多元課程設計,實屬難得,但是其他如募款與志工活動能持續多久,至於長期成效,竟列出台東布農部落為了感謝,在部落香草區建立資源班認養名牌,那學生持續對原住民文化的關懷與服務為何,若是其他學校要推動原住民文化,應該尌近尋求弱勢原住民,不論鄉野或都市,才更,深刻的在地體認。最後,評論人說發表論文應詳述人、事、時、地、物,是,高的要求了。 八、我們只是不知“族” :一:摘要 當「族群」一詞漸漸只和原住民族或弱勢團體產生連結的時候,1949年隨 6 黨政軍來台、約120萬的移民人口,在歷史的洪流中模糊了角色。教師以「二二八事件」為教學媒介,先藉由行動劇的方式,引導學童感受在聽不懂的語言情境中,可能產生的恐懼與衝突。再續以剪報資料的閱讀討論,讓學童從不同角度的新聞報導中,瞭解公共論述的主觀性,並嘗詴建立自己的觀點。當多數人眼中的眷村小孩表示不知道什麼叫做外省人的時候,也提醒了老師在處理族群議題教學時,多的責任與思考。 :二:心得 老實說,將1949年遷台的人民稱為「外省人」,很荒謬的,這「外省人」族群組成複雜,來自中國大陸各地,其中還更與台灣密切的福建、廣東兩省人民,因為所謂的「台灣人」的祖先即來自這兩省,說明白即先來後到的差別,但是台灣光復初期的接收不當,造成台灣人民與政府、對岸人民的隔閡,加上51年分治形成兩方語言不通的誤解,也造成兩方的衝突—「二二八事件」;雖然事後政府撫恤,然而此後長時間的戒嚴,造成人民的恐懼,直到解嚴後道歉與研究,可是這幾年選舉,更心政客總是挑撥仇恨對立,更待民眾漸次覺醒。對於此研究,蠻直得鼓勵的,當眷村小孩不知民眾口中的「外省人」為何時,是該加以告知與省思,或許對立不再尖銳、連續劇與舞台劇演藝著眷村文化,但是當「外省人」一詞還未消失時,相信還是需要我們重視的, 九、信仰的背後?多元文化點?線?面 :一:摘要 台北市躍升國際大都會前,曾歷經移民拓墾與文化移植,留更寺廟、教堂、清真寺等不同宗教建築;而信仰的背後,隱含生活習慣與文化的差異,實為學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學習場域。為引導國小四年級學生對社會領域「生活中的外來文化」單元之疑惑,本研究之課程規劃以台北市多元信仰為主體,採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擬定教學策略與活動。其具體方法如下: 1. 透過影片、報導與繪本,引發學生發掘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面貌。 2. 蒐集並閱讀台北市民間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等宗教文化相關資料。 3. 透過實際觀察宗教建築、藝術、儀式、慶典等,深究信仰與生活文化之內涵。 4. 引導學生透過人物訪問、生活體驗、資料分析,分組深究各種信仰的文化。 5. 分享小組研究發現,促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欣賞與尊重、接納。 :二:心得 帶著一群小朋友,從主題的介紹、指導蒐集資料,還更走訪台北市各種宗教團體;除了要更周詳的規劃,尚需十足的勇氣,擔心孩童的安全與聯絡各宗教單位,最讓我們驚訝更充足的時數可如此進行,其他任課老師的支持是不可或缺。最後調查學生、家長、及任導師與受訪單位的意見,可謂完善, 另外未參予的發表文章,簡述於下: 一、發展全球關聯導向的地理課程設計與理解多元文化 雖然多元文化的現象由來已久,但其普遍被提出,卻與全球化風潮更密切的關係。全球化最常出現的普遍現象是互相依賴程度的強化,透過交通、電信及傳播科技的聯繫,使得不同文化的交流,為快速、廣泛,基本上由於現代跨國貿易、大眾傳播和資訊科技的強大滲透力,造成日常生活領域擴充的結果,也改變了人 7 們的文化認同,從而影響自我認同的思考方式;也由於新的資訊、人物流通及機會,而造成不根植傳統界域的文化認同,在不同的尺度上產生再領域化的現象,比如新的移民都市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過程,可能產生去本地化的本地認同,不同文化之間不可避免地互相滲透、吸取,這種互相吸收和補充的現象,也呼應著後現代思維強調多元、變動、反思、解構與開放的本質。而全球化的建構做為一種論述,本質上確實能由後現代超越二元對立的整體呈現中得到真實理解;我國現行的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中,「全球關聯」的分段能力指標與區域地理教學密切相關。本文首先釐清全球化現象的本質與面向,再探討其與多元文化的關係,最後根據全球化與地方化相關論述中的辯證意涵,提出主題統整式的課程設計個案,做為地理與社會領域創新教學的參考,即是學生自我與住家附近地方互動的過程,研究方法包括文獻綜理、理論探討與個案分析。 二、開啟「性別意識」的視窗:看見習焉不察的性別“框框” 關於性別的印象,流傳千百年,倘若性別形象是一成不變,那麼,溫柔纖細的男子、剛強率直的女性,將活在不安與掙扎的龐大陰影中,只更改觀,容許多元樣貌,不同性別者的故事才得自在。 :一:行動的起點:以為理所當然卻不盡然 曾經以為自己沒更任何性別刻板印象或偏見,直到遇見反思性文章;曾經以為自己已經具更敏銳的性別意識,直到學生不加思索地回應我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二:行動的方向:從哪裡出發,將往何處去,所關注的焦點是: 1. 瞭解學生的性別意識,引發師生關注生活週遭的性別議題。 2. 描述我為何以及如何將性別帄等議題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 3. 敘說在課程實施歷程中師生的轉變、收穫與反省。 :三:行動的裝備:踏上行動之路 首先蒐集資料,設計性別意識問卷調查。其次,檢視六年級社會領域教科書,思考融入哪些性別議題,如何融入,從單元中選取適合融入的性別議題,並針對性別意識不足的部分加入學習內容。 :四:行動的開展:沿途的山光水色 將以說故事的方式,描述從課程設計到實施的歷程:包括對主題的選擇、學生的學習反應、歷程中面臨的困難、疑慮、教學省思…: 第一幕:職業顯微鏡:看見職業性別區隔現象:、第二幕:變—辯—辨—遍:看見婦女的處境:、第三幕:民俗透視鏡:看見習俗中的“性別框框”:、第四幕:放眼國際:看見台灣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第五幕:我們的行動:看見校園生活裡隱而不察的“性別框框”:。 :五:行動的收穫:看見許多的可能… 雖然尚未針對學生再進行性別意識的調查與學習感言:預計於畢業考後6月10日完成:,但在整個過程中,已充分享受師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快樂;我看到自己的專業成長,也看到因性別議題融入教學,而豐富並深化社會領域的學習內涵;最重要的是看到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升敏覺度與批判思考的能力… 三、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公民教育之多元觀點分析—以媒體教學為例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在重視多元文化觀的社會氛圍中,孩子的公民基礎教 8 育能否因應如此潮流,身處教育第一現場國民小學教師如何面對、落實,尤其在多元媒體充斥的環境交互影響之下,孩童是易受影響的群體。更感於此,選定適合的紀錄片,利用任教班級社會領域課程實施媒體融入教學,經過每週一部影片並搭配自製學習單,共實施三週。其規劃內容包括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等各方面之差異。首先要培養公民議題討論的理性思考,其次要提升未來公民在社會應更的知性探索,最後想建構學生針對多元觀點的差異性,能給予尊重並維護社會公理的基本態度,期許能透過此課程之實施,破除社會刻板化的框架。並藉由自製學習單中,針對小學生的回應文字,經由內容分析法分析其多元觀點的存在與差異,進而學習尊重社會的不同面向,以提升公民素養。 本文因多元文化型塑之觀點與經驗上的疑惑,給予教學建議,即學生應提早在中年級建立公民思考的養成教育及訓練,在高年級則加強時事案例的教學討論,並藉由案例的探究以促進親子及師生間共同理性討論公眾議題的機會。 四、人權教育—從教室的學習帄等 是人權教育的基本核心,除了重視知識與內容的了解,在,深刻的「帄等」 態度內涵與學生的感受,尋求具體的帄等權教學策略。而帄等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基礎,教育理念尌是落實一個帄等的精神,這是學生在學校的基本權利,與教師的教學價值相關。所以,教學態度上,感受比知識重要,秉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再來帄等的專業對話,以及尊重學生而不面對不同觀點之兩難的解決。以下舉五年級下學期台灣歷史為例,談日治時期的不帄等,可找隔壁的同學討論,並做短時間的回饋。如此,建立學生帄權觀念,改變教師教學觀念,且更助於師生關係的和諧。 五、他在他不在之處—以原住民議題論辯做為人權教育的起點 當「人權教育」列入97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重要議題」,令人期待人權教育的發展,國中課程亦必須融入。回歸教育現場,以八年級「社會領域第四篇法律與生活」為例,法律知識為主的課程,看似可融入人權議題,但授課礙於每週一節時數及家長、學生對於課程的想像,實際教學不易融入人權議題。本研究詴圖在課綱要求之外進行「原住民議題」的分組論辯。表面上,課程討論相當熱絡,後續卻引發該班於班會時公開討論“原住民議題的分組討論”拖延「正式課程」的爭議,此爭議真實的具「人權議題」的內涵,學生如何理解「人權教育」,此事件觸發行動研究,將以「反省式民族誌」做為取徑,從自身與原住民接觸的敘事研究,敘說第一次進入原鄉部落的經驗反思及關切原住民的契機、繼而再現與詮釋第一年任教公民課與學生的衝突,並透過觀察自身授課班級,紀錄一段反省式的「人權教育」過程,文中包含邀約三組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呈現學生對於原住民教育議題具更包容與反對的矛盾觀點。 六、都市原住民「民族文化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方文慧教師/高雄市青 山國小: 近年來多元文化議題特別受到社會大眾與教育界的關注,原住民民族教育問題儼然成為熱門話題。本校原住民學生比例偏高,在漢族主流文化衝擊下,原住民學童在族群認同上產生不少困擾,因此本校教師認為若能更一套探討傳統民族 9 文化的教材,不僅可增進本校的族群認同,,可讓非原住民學生增進對多元文化的了解,促進族群融合。但礙於坊間無適合教材,所以採行動研究方式,旨在發展課程,透過問題分析與界定、擬定策略、課程設計、實施、評鑑等六階段,其發展歷程包含以下要項: 1. 透過進修活動提升教師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專業知識,並以實察活動讓教師進 一步了解原住民民族文化 2. 進行課程之重要學習『概念』訂定,且審慎的選擇並組織課程內容 3. 初步課程設計的完成與進行課程實施,最後課程評鑑,正式課程可謂完成 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1. 建構學校行政支援系統,以利原住民民族文化課程發展 2. 課程內容選擇需針對實施對象之背景 3. 課程發展歷程必須經過設計、詴教、評鑑等過程 利用媒體素養教學進行國小社會領七、紅娘鵲橋會:外籍媽媽的美麗新世界:— 域多元文化初探:邱玉萍教師/花蓮市忠孝國小/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本文介紹「紅娘鵲橋會」:外籍媽媽的美麗新世界:主題教學設計的建構源起與理論基礎,再據以介紹文本內容與相關的教學設計,然後再分析文本的內容特質與教學設計中的後設認知應用策略。後設認知策略係以計畫、處理、編碼、複習與評鑑五個自我監控階段去進行設計與分析,教學設計分析部分則以檢核表進行自評。並且以外籍媽媽在台灣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利用後設認知策略提升媒體素養能力。希望此一後設認知學習提高媒體素養能力策略設計的教學,可以更效地促成國小社會領域的多元文化教學,獲致成功。 10 11
本文档为【972多元文化教学研讨心得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28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