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word】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举报
开通vip

【word】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总第454期?【文化论苑】 传统的走向: 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口杨红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以儒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来考察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不仅对中 国现代化的蹒珊历程予以诠释.而且对知识分子为何从信仰儒教转向共产主义的原因作了解答.本文试图对该 书的论点予以评论和阐发.并对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儒教;列文森;传统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word】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总第454期?【文化论苑】 传统的走向: 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口杨红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以儒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来考察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不仅对中 国现代化的蹒珊历程予以诠释.而且对知识分子为何从信仰儒教转向共产主义的原因作了解答.本文试图对该 书的论点予以评论和阐发.并对传统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儒教;列文森;传统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1)07—0159-03 列文森作为费正清的高徒,又被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只能被埋葬,被收藏,传统的东西已被粉碎,孔子只属于历 学家.如学者郑家栋所评:”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上,列文森力图打通史.[2】 学术史,思想史,观念史与社会史之间的界限等.内容上,一,中国现代化动力的思考 他以广阔的视野,深刻的洞见和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把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上,不少学者反对将传统 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充分地凸显出来.很少有一部像列文森看作现代化的阻力,即反对冲击——回应模式.余英时认 这样的着作能将历史与价值,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为:”传统”并非是”现代”的对立面,现代化也带有传统 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的关联性深刻地表现移形换步转换来的.”挑战——回应”仅能用于外交,军事 出来.”“《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书中分三个卷:第领域,不能充分解释社会思想方面的变动.中国传统在明清 一 卷,他要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其动时期发生了新的转向.传统也曾发挥了主动的力量,不仅仅 力来自于内因还是外缘?没有工业化为背景的西方势力入是被动地回应西方的挑战而已.传统硬体死了,但其软体仍 侵,中国社会是否会出现以科学理性为其内在精神的近代旧存在.它与现代价值观念相激荡,而且相辅相成的.? 化的转变?列文森对明确给予否定回答,他认为:在”学他批评了将”现代化”理解成”西化”.”中国现代化的困 而优则仕”的观念下,中国传统体制限制专业化分工和职难之一是价值观念的混乱,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看作不相 业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观念的形成.中国传统人文教育具有伦理和美学容的对立 体.以现代化等同于西化,无论在保守派或激进派 特征,这与现代西方专业分工的专家和学者要求的素养品都是以相当普遍的现象.他还进一步看到了中国传统的积极 格之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第二卷讨论君主制衰亡问题时,一面,”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到满街揭示圣人的平等意识. 作者认为传统社会也存在着紧张与冲突,如君主和官僚制从为仁由己到讲学议政的自由传统,这些都是中国民主的 度之间,儒家思想与君主政体之间以及儒家思想内部,虽精神凭藉,可以通过现代的法制机构而转化为客观存在 然这些冲突时旧秩序力量的体现,但它并未没有引发其真的”.”)艾尔曼对中国经学研究力图证明中国的传统仍具 正的社会变革.当儒教不再充当君主的盟友和对手角色时,自我创新的能力,中国学者从事的批评研究不仅是西方社会 儒教则真正地衰落了.c2)而民国社会以职业化,反文人为科学和自然科学影响的产物,例如清代的考证学派与20世纪 特征,科学,工业和进步的观念超越了党派的偏爱.这种中国学术话语就存在直接的连续性.b朱维铮更是反对将 观念改造并统治了世界.第三卷,历史意义问题.他讲道: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走向近代的开始.因为早在之前一个多世 共产主义时代的中国,孔庙被保护起来,但人民没有放弃纪里,学者就开始思考中国社会出路问题,他们呼吁帝国改 对旧文化创造者的敌意.儒教文献从经典和历史的预言变革.可见,他 们的觉悟程度并非是西方引起的.[6]就是力 成了历史研究的材料,孔子和儒教走下祭坛,保护孔子并主”西体中用”的李泽厚也不否认传统对于现代化的积极意 不是复兴儒学,而是把他作为博物馆的收藏物,其目的是义.他说:”传统不能轻易扔掉,它是将优劣结合起来.首 为了将他从现实的文化中驱逐出去.凡是科学无孔不入之先是要具体历史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只有将集优劣一身合强弱为一体的 处,孔子都被妥善藏在玻璃橱窗里.共产主义时代的孔子传统本身加以多方面的解剖和了解,取得一种情形的自我觉 [收稿日期]2011—02-23 [作者简介】杨红运(1984一).男,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o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2011第7期圆 【文化论苑】?总第454期? 识,以图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才真正是当务之急……中国人 能极有效地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不但与 它不矛盾,而且可以助它的普及.”[7】 与上述观点相反,列文森则对传统持否定看法.他更多 看到了传统的惰性和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他说:”外来 思想传播的效果,它影响思想环境的程度如何,并不取决于 它们作为某种游离传统社会之外的抽象思想,而是在于它们 在多大程度上使异质的母体社会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只要一 种社会没有被另一种社会彻底摧毁,外来思想只能作为某种 新词汇为原有思想的环境所利用.”[,]也就是说,中国传 统儒家规定社会秩序不去改变,天朝自大的文化优越感不被 摧毁,外来思想就永远只是一种融合于传统文化的手段和点 缀品.早在汉末就传入中国的佛教,它曾对中国官僚社会运 行的儒教构成了威胁.一旦社会正常秩序恢复,儒教重新巩 固了它的正宗地位,佛教最终只能在一个局部改变,但传统 本土特色仍然具有压倒一切的支配地位的环境中安顿下来. 列文森也谈到了中国的传统为什么不可能产生科学的问 题,尝试着解答李约瑟难题.近代学者章太炎,梁启超力主 西学中源之说,他们认为清代的汉学考证就是科学的先驱. 列文森认为:”中国杜会缺乏专家学者.社会的精英依赖的 是文学修养,而不是强调行政效率.当官被用来象征高的文 化,知识和文明的终极价值时,做官就明显要优越于其他社 会角色,其他人任何一种成就,如商业,军事,技术或其他 成就,只要被认为是靠某种专业知识而获得的,其声誉就不 能与获得官职的荣誉相比.士大夫们对进步没有兴趣,对科 学没有嗜好,对商业没有同情,也缺乏对功利主义的偏爱, 他们之所以能参政,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学问,但是他们对学 问本身则有一种非职业的偏见,因为他们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是统治.” ?正如列文森的深刻分析那样,他的同窗史华兹也认为, 传统中国社会宣扬忍受,宁静,回避斗争和冲突,这使得中 国社会的进化缺乏活力.【s同样,余英时也不否认中国的 文化阻碍着近代科学的诞生,他的论述则从中西文化的内倾 与外倾的比较来论证,”西方的外倾精神有助于系统科学的 发展.而中国的内倾精神则不积极地激励人去对外界寻求系 统的了解.内倾文化注重人文领域的问题,外倾文化注重人 文领域以外(自然或宗教)的问题,由此可见,中国之所以 发展不出科学是具有文化背景的.”“】还有的学者认为: “儒家原则具有涵盖一切学问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它包括了 一 切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使得中国缺乏独立学科的观 念.中国思想家缺乏各种相互竞争并宣称具有绝对权威的理 论体系所引发的因素;实验观察所获得的知识,不管有多 少.都可以被囊括在中国人那种包罗万象的知识大框架之 内.而且也没有就有关自然界各种矛盾或对立学说进行解释 或折衷的动力.”[9如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宋应星, 徐霞客,李时珍等人的着作充满到了实用性,更多回味过去 而不是面向未来.他们的着作充满了回溯性而非前瞻性的. 中国传统没有真正的学问,有的只是政治统治术,一切 文艺,思想都是围绕统治术而展开的.士大夫的地位是高于 一 切,从事科学,商业者都处于社会的末流.鸦片战后的清 朝,一方面因西方打击后而变得政治虚弱,社会控制力就下 降,一方面因受到外来文字和语言的渗透.其结果就是洋 人,买办和商人的地位上升,这一切改变了原有的”士农工 商”格局,尤其是改变了士大夫独自垄断政治资源的局面. 如《官场现形记》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借口为 朝廷购置机器,从中骗了不少钱.当朝廷要追究他责任时, 这名商人勾结一个洋人到地方衙门去抗议.朝廷惧怕引起中 外纠纷,就不了了之了.[1o】洋人和商人明显有凌驾于士 人之上的倾向.而且通商口岸给中国士人开启了另外一个全 新的窗口,那里的风气鼓励人们投资,而不是像传统商人一 样为了满足成为官僚绅士的渴望.当人们的追求的标准变了 之后,才会拓展新领域;因为社会向个人提供了另外一条得 到威望,财富的途径,科举进士对于士人来说不再是唯一的 通道.清末科举制的废除,更是加速了士大夫社会地位的跌 落.种种社会压力下,知识分子探寻民主富强中国时有种迫 切感和紧张感,使得他们加速颠覆传统的步伐.科举所造成 的后果就是”将知识分子从统治秩序中排除掉,与其他任何 地方的革命相比,它对于一次成功的中国革命,可能更要加 重要些”.[ 二,从儒教走向共产主义的历程 列文森用大量篇幅讨论儒教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儒教力 主和谐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讲究斗争的哲学;历史观上, 儒教是讲究永恒的思想,不注重历史的演变过程,马克思主 义则是主张进步观念,其核心是各个历史的线型发展;本体 论上而言,儒教的道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讲究唯物主义 的;儒教社会所追求的是非职业化教育,共产主义是追求的 专业化.与儒学注重观念相反,共产主义历史学家尤其重视 研究有形的文物资料,考古发掘的人工制品,军事武器及其 历史,注重研究商代家用肥料器物之类的东西.因此,共产 主义范畴不是传统的.[,列文森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 走向共产主义在于几个方面:第一,共产主义比一般民族主 义能吸收更高程度的反传统主义,并在感情上或历史感上能 为中国人从思想上与传统决裂提供合法根据.【2]余英时的 观点也倾向于共产主义的激进性是吸引思想界的一个主要方 面.时人认为”如果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全盘西化”.[1l】 第二,共产主义能够为知识分子摆脱思想困境提供了现实依 据.传统中国社会的崩溃是西方冲击的结果,它动摇并最终 摧毁了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自信心,共产主义也是唯一能让 知识分子为寻求恢复中国地位的手段.李泽厚也认为五四青 年转向共产主义在于现实考虑.如他所述.”由于马列主义 有一个一切问题根本解决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性急的年轻 人很难满足点滴的改良.于是,进行阶级斗争便自然而然成 了更富有吸引力的方向.马列主义有一套切实可行已见成效 (十月革命)的具体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革命的战略策略”.【’]第 三,共产主义能够兼顾传统与现在,”传统文明并未在现代 得到复兴,而是获得了澄清.许多知识分子喜欢上共产主义 的历史观点,同时它还保证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西方是齐头并 进的,而不只是现代的两极对抗”.C2]它让知识分子能够 以相对的冷静和平和心态将旧的价值作为活着的选择物加以 处理,而不带有共产主义先驱的反传统主是诋毁传统者放 弃了他们的攻击,马克思的历史相对论很有说服力占领这块 阵地,治愈攻击传统的行为所造成的创伤.”[2】在列文森 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填充了儒家被抛弃后的社会真空的, 只是人类文明演进长河中的一个片段而非终极目的.显然, 列文森更多地关注共产主义对传统的破坏,而很少论及共产 主义运动在政治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优越性.共产主义运动 之所以兴起,那是因为旧的政治体制无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 高涨的参政愿望.共产主义对现代政治的贡献不在于革命和 破坏旧体制,而在于组织和创建新的体制,只有共产主义者 才能显示出扩大政治参与的能力,过去被排斥在政治体系之 外的群众能够参与这个新的体系.) 列文森还在绝望地呐喊,他看到了共产主义史学家将孔 子从圣人形象还原为历史形象,儒家持有的知识训练也受到 了非儒学精神的冲击.孔子成了真理的装饰品,儒家传统成 为只具有历史意义的过去.孔庙和儒家的典籍虽还在,但它 们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人们读孔子的书,不再是为了寻求 生活的智慧与行为的典范,而只是为了研究一个历史人物的 思想和评价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完成了从”走 出历史”到”走入历史”的过程. 不可否认,列文森看到了儒教现代中国的尴尬命运.20 世纪的士人对此有着切肤的感受,他们为儒教走下神坛而感 慨,更为知识分子的反孔行为而哀叹道:”清之季世,文 敝,加以欧美科学澎湃.东来达识之士,因悟科举一途不足 以陶育人材,于是学校兴焉.醉心欧化者乃有新教育新道德 之标帜,至吐弃六经四子之书,以为专制之余毒.噫嘻,甚 矣!夫孔子时,中其损益百王,也固未尝引尧舜以绌汤武; 其乐育群才,也未尝进曾闵而退游夏.使其生今之世,目视 西方物质文明,亦必尝兼收博采以前民用.至于大经大法所 以正人心维世道者,尤不能不兴新学制以俱行.若夫信教自 由之说,乃国家宪法所许,正中庸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之精意也.夫岂谓尊孔子遂使他教皆外于生 成哉?”?然而,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告别传统. 根据1927年灯》杂志的一份调查,有仅72.6%的知识分 子同意废除宗族观念,但他们在行为上仍然尊重这种习俗. 他们到了祠堂仍行叩头或鞠躬的仪式.尤其令人感到惊讶的 是,44.8%的人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高祖的姓名,65.6% 的人能不用思考地说出自己曾祖的名字.…】每到清明节, 远在他乡的知识分子纷纷返乡扫墓祭祖.这足以说明宗法观 念在知识分子的脑海里持续之久.甚至连五四时期的领军人 物胡适和吴虞也没能告别旧礼法和旧伦理,他们在往来的信 件中,依旧使用那些区别尊卑,长幼,亲疏和大小等传统称 谓的书面语.曾大肆鞭挞”吃人礼教”的吴虞并未停止纳妾 的旧俗,他在妓院寻花问柳时仍然调查自己的妻子是否服从 妇德.胡适则从1917年任教后,再也不穿西装,终身穿着长 袍.[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士人就为社会剧变中的传统的走向 而迷茫过,他们反问道:”渐近以潮流所趋,愈变愈疾,因 革之间,得失互见.盖科学盛而国粹衰,知识增而道德灭, 万方一概,不足为一乡一邑病已.制作成规,或举地方习惯 其间,孰优孰劣,何去何从?”[】6即使到了现在,封建余 孽仍然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等级制无处不在.个人无法 扞卫自己的尊严,过去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人权利.弱势群 体的利益无人关注,上访者被投入精神病院,官员自封为学 术权威,”豆腐渣”工程中好大喜功的政绩观,”黑砖窑” 和煤矿事件中的反人性行为……这一切都说明残留在人们行 为中的封建意识不是一次社会运动和革命就能消除的.当宣 告传统消亡的时候,传统就以另外一种形式变异存活着.跨 越历史的”三峡”是何等艰难.一 参考文献: [1]郑家栋.列文森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i曲.文史天地, 2ooO. [2]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ooO:215,341—342,141,105一l06,14.16,108, 144,310,319,109,311,365,127,75,370,328-333. [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一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总序),三联书店,2004:9. [4]余美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33,46,22—24. [5]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 面面观.赵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79. [6]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题记7—8. [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43,48,32. [8]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6:49. [9]吉尔伯特?罗兹曼等.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259-260. [10]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上册),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80-90. [11]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04. [1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山. 聂振雄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336,362. [13]民国铷9阳县志》卷十八(嫩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420. [14]吕宝强,张瑞德.礼俗与宗教.”教育部”《中华民国建 国史》第二编.民初时期(四).台北:国立编译馆,1985:181O- 1811,1853. [15]杨奎松.”五四”运动有多重要.《jb大讲座》编委会鳊. 《|b大讲座》第2O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6]民国《阜宁县新,j卷十五错L俗》.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标签:快照]
本文档为【【word】 传统的走向:读《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