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古代名人

山西古代名人

举报
开通vip

山西古代名人关于传说中的黄帝、伏羲、女娲、神农、尧、舜、禹、伯益、后稷、巫咸、风后、彭祖、祝融、精卫以及共工、羿和嫦娥、丹朱等等,传说比 但真实性不太可考.我就不多说了.但我仍为我们山西的这些老祖较多, 先而自豪亿万年.下面我来说说有史可查,有证可考的一些三晋名人。 帝尧,帝喾次子,姓尹祁,名放勋,晋南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十八岁时,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后迁平阳。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平民的意见,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

山西古代名人
关于传说中的黄帝、伏羲、女娲、神农、尧、舜、禹、伯益、后稷、巫咸、风后、彭祖、祝融、精卫以及共工、羿和嫦娥、丹朱等等,传说比 但真实性不太可考.我就不多说了.但我仍为我们山西的这些老祖较多, 先而自豪亿万年.下面我来说说有史可查,有证可考的一些三晋名人。 帝尧,帝喾次子,姓尹祁,名放勋,晋南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十八岁时,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后迁平阳。尧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平民的意见,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这就是华表最初的由来。尧设立了最初的政权组织,制定颁布了礼仪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还要求大家荐举贤人,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才能,加以任用。他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推行耕种,教大家养殖,并且最早开始懂得挖井取水(是他最早发明挖井饮水,我们把生活的地方叫市井,离开故乡叫背井离乡,即是缘于此)他组织大臣发明创造了最初的文字。尧在位时,天下洪水汤汤,他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鲧的儿子禹,使洪水得以治理。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深得人民的爱戴。 尧还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 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平阳,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之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日月同辉。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 章。”意思是说:“帝尧作为一代君王是多么伟大~他像崇山一样高高耸立着,上天是最高大的,帝尧就是在效法着上天~他像大地一样一望无际,民众无法用现有的词语来称道他~因此,他所成就的功业是如此崇高伟大,他所制订的礼仪制度是如此灿烂辉煌。”孔子赞尧"民无能 不是因为帝尧是帝王而赞美,而是因为帝尧能够效法天道地道的无名", 私覆载,因为他的礼仪制度能够使国泰民安。司马迁评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 在临汾仙洞沟和万国”。传说尧还发明了最初的围棋游戏。通过考证, 风景区的山崖边一块很大的岩石上,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围棋棋盘。 黄帝被后世尊为“华夏文明初祖”,尧被称为“中华文明始祖”。 尧都平阳城南有尧庙,城东筑尧陵。尧庙 ,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仪门、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和尧井亭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尧庙也被山西百姓称为祖庙,是我国人民寻根祭祖的圣地。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皇帝曾亲自来此拜祭过帝尧。 尧陵 ,在山西临汾市东北,,公里郭村,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 松 柏苍翠,陵丘耸峙,高,,米,绕周,,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 为唐初所建。 金泰和二年(,,,,年)碑文载:唐太宗征辽曾驻 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己像。 元中 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 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 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绿瓦,围以清流古柏, 相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 日渐残塌。现地方政府已拨巨资重修尧宇沿革。因为年久和文革破坏, 陵,同时接受全球华人的捐助,望华夏儿女踊跃参加,修我祖陵! 帝舜,虞舜者,名曰重华,冀州之人也(今山西冀城县)。耕于历山。舜年少丧母,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舜帝陵(衣冠冢)位于今运城市郊。 傅说 三晋圣贤、一代名相 傅说是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圣人。 傅说(音悦,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傅说生于大臣(今山西省平陆县太臣村)。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 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名句,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基石;他的治国方略,改变了商朝持久的没落,他落难时所创造的“版筑”(俗称打墙)营造技术,是我国建筑科学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最大进步。 高宗武丁尊他为“圣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历史上人们总把他敬之为“圣人”、“天神”、“梦父”及天策星。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维、司马光、苏轼等,均撰文赋诗颂扬他的卓才高德。 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但据史籍所载,武丁是我国至今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傅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尊奉为“圣人”的人,比孔子大约早800年。 姜子牙 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黄河畔屈地(今山西石楼)人。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文献多称姜太公,太公望。相传姜子牙的先祖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他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之际,据说活了 139 岁。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享盛名的韬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尚武功,重智谋,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用兵打仗无往不胜。在渭水垂钓遇到明主后,他协助周文王、周武王修德理政、兴国安邦,不仅贤能爱民,而且带领军队纵横驰骋于战场,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其雄才伟略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齐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当时的强国。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这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 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 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太公之学多佚:“《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仅有《六韬》传世,即太公兵法。《六韬》是一部光照千秋万代的完备的兵学理论专著,姜子牙也因此受到了历代兵家的敬仰,被誉为兵家始祖。 有史学家认为姜子牙的文韬武略应该在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之上。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地为侯,齐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唐代时封姜子牙为“武成王”,与受封“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 的说法,无可考证.(另关于姜子牙是山东人----一说日照市,一说郯城县 其实,那只是他的封地和后来的生活之地.而山西石楼通过出土的文献和史料考证,是他早期的生活之地.他的妻子桃花女也是山西石楼县人.姜子牙和他的岳父的墓葬在石楼已被发现,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龙形觥,现保存在山西博物馆.还出土了姜子牙的青铜像以及兴周灭商图(石碑刻).最近又发现了大禹井以及大禹的父亲---鲧的陵墓。山西省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是一块古老的文明荟萃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夏为鬼方,商为沚国,春秋称屈邑,西汉名土军,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为石楼至今。当地虽地处黄土高原一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山西省倒数第一,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可当地丰富的青铜器文物和大量地上文物遗址却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著名的黄河天下第一湾----乾坤湾,也在此地,毛泽东于1936年率领红军东渡黄河,路经此地,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 雪) 由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专著《古史寻源》中有篇《姜太公祖籍是山西石楼人》的文章。为此记者采访了对姜子牙进行多年研究的国际考古专家、中国管理工程学院院士白礼昌教授。 位于吕梁山区的石楼出土了很多关于姜子牙的文物。出土的姜子牙铜立像高1.43米,胸围1.10米。头戴王冠,冠饰正中有“王”字,两边是“日、月”,字样,还出土了其夫人桃花女的铜像。 在石楼县桃花者村姜子牙岳父的墓中发现了姜子牙的家中奇宝“龙形觥”,此为国家特级文物。1997年7月,在吕梁封夫子山的古庙废墟中,出土一块周朝《姜太公灭商兴周图》石雕刻。1956年8月,在今石楼县义牒出土商青铜兵器“姜太公助武王断斩兵器玄钺”。这些都实物证据把姜子牙的原籍之考引到了石楼。 古典中也明确记载了姜子牙的祖籍。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汾州府志》载:“吕梁山,古西河地”。《史记.齐太公世家》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这就是说,姜太公先祖为句龙,其封地申国就在今陕北米脂吉镇、山西吕梁山地区。食邑封地梁山,赐姓吕氏。从此“梁山”易名“吕梁山”。姜太公是其后裔也,从其封姓,故称吕尚。 王大有的《三皇五帝时代》中也提到“句龙在石楼”。据郭沫若《中国史稿》一书所述,石楼就是我国古代鬼方国所在地,句龙部就是鬼方。据《前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刘彻于元狩元年(前122)为祭祀句龙“使治庙汾阴南临河”,也就是石楼的后土庙。“于是上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汾州、临河、隰州、分阴都为今石楼县义牒一带。石楼县义牒发掘《宋御碑》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七月二十三日,诏封后土皇地祇。其年,驾幸汾阴亲祀之。”“塑后土圣母 列仙全传》卷一之像,宗立之。故曰:临良,因知是诸神之领袖。”《 中记载:吕尚,冀州人。《中国神仙传》也记载:“商朝末年冀州人。”《尔雅》、《禹贡》、《周礼.职方》中记述当时的冀州中心就是石楼。 据此证据考证,姜太公是冀州隰州临河人氏。即今山西省石楼县义牒镇人氏。 由于希贤、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松凡、山西省古都学会会长王尚义等组成的专家组经过论证认为:黄河流域中游是西周初年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水、汾河、洛水等是周代物质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交通大动脉,无论是建于沣水西岸的丰京还是建于镐水之北的镐京,京畿所在和石楼均只一河之隔,石楼西濒黄河、东临汾水,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文化背景。 于希贤说,这是目前国内姜太公祖籍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有利于对奠定中华传统文化根基的周文化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化起源黄河文化,而黄河文化的根基主要是商周文化。 石楼是被称为“殷商三个出土方国之一”的文物大县。自1956年至1993年,在石楼县城二郎坡、义牒、桃花庄等17个遗址,分9批、8次,出土殷商青铜器300余件,其中有生产工具、兵器、乐器、食器、酒器、生活用具6个类型,以酒器居多,兵器次之。这些殷商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最令人心痛、惋惜的是,姜太公墓葬的发现,竟是因为盗墓贼。2005年11月,一个十余人的盗墓团伙,因其中一人嫌分到的赃款少,便向公安局报案。有传言说,这个团伙从地下挖出一个盛满水的金盆,能卖几千万,但因不懂只卖了几百万。还有的说,他们从放在朱砂上的墓主人遗体中盗出了巨宝……后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个墓的主人就是姜子牙本人~经过审讯,盗墓者招供称,墓葬位于石楼县义牒镇,墓穴内遍地铺有朱砂,墓中有53件商周青铜器,其中编钟一套13件、大鼎7个和零散青铜器33件。而这套编钟和零散的青铜器已流失,不知下落。 唐叔虞 周成王姬诵之弟,名虞,字子于。晋国的始封君。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史称唐叔虞。 姬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他的母亲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妃,后世被尊为圣母。受封到唐地(今山西翼城一带),唐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因地制宜,从唐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施行有别于周、鲁、齐、卫等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使唐国日渐强大,并奠定了后来晋国的发展格局,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殷周之际,在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有一个古老的小封国叫做唐。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古唐国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潮到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上古时代的山西南部,最早是陶唐氏的子孙所居,继之被夏后氏的子孙所占有。这里氏族、方国林立,唐国就是上古山西南部众多方国中的一个,位于汾水、浍水流域,依山枕水,美丽富饶。成王十年(前1054年)姬虞做了古唐国的诸侯,于是,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就成为晋国的发祥之地。30多年以后,至姬虞的儿子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山西从此称晋。 关于叔虞封唐,《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这时唐国发生动乱,周公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叔虞来到唐都翼(即今山西翼城县西24公里处),他按照“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既定国策,鼓励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兴办水利,使唐国民众逐步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唐国附近原有的许多戎狄部落,也都先后归附了叔虞。这样,唐国的疆土日渐扩大,在邻国中的威望也就越来越高了。 “启以夏正、疆以戎索”这一方针对唐国夏后氏遗民和周围戎狄民族来说,是一个求同存异、政治上比较宽容的方针,对以周礼井田制为基础的周王朝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来说,则是一个非正统的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方针。这一方针成为晋国后世治国的传统政策,对后来的晋国乃至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晋文化体系。在三晋政治思想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正统宗法观念比较淡薄,使晋国政治具有尚贤、尚法、尚公的特色,使韩、赵、魏成为三晋早期法家的策源地;三晋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宽容博大的特色,能够不断融合周边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等,都同这一方针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位于太原的晋祠,最先就是为了纪念、供奉他而修建的。唐、宋后,主神被改。 晋文公(公元前,,,—前,,,)晋献公之子,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人忠厚,重礼节,讲义气.他最先不是太子,因为王位之争而受迫害,长期在外流亡.后来在秦国和楚国的帮助下,回国做了国君.晚年励精图治,稳定社会,发展农业,使晋国兴盛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曾成为各诸侯国的盟主(玉石盟书已被考古发现,出土于侯马,曲沃一带).著名的退避三舍(一舍为30里),寒食节等故事,就发生在晋文公身上. 介子推,又作介之推,春秋时晋国之义士。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了两位后来在神州大地上颇有些影响的著名悲剧人物,一位是晋国的清高君子介子推,一位则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由于这两个人,使得两个地方在后世人心目中成为神圣之所在,那就是淹死了屈原的湖南汩罗江和烧死过介子推及其老母的晋中绵山。也还是由于这两个人,从两千多年前始,华夏民族历史上即产生了两个最深入人心的纪念性的节令,,吃粽子的“端午节”和禁烟火吃冷饭的“寒食节”。绵山,位于山西介休(介子推休眠之地),原叫:眠山,后逐渐被人叫做绵山.“寒食节”主要在北方各省中流传,而“端午节”在北方汉族以及南方的好几个少数民族中都很盛行.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晋国乐师。目盲而辨音能力极强,善弹琴,有“乐圣”之称。活动时期在公元前,,,,,,,年,晋悼公、晋平公 ”字。 执政时期。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 师旷天生眼盲,常自称“暝臣”“盲臣”,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已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已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份,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 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赵武灵王(,——前,,,)名雍,战国时赵国第六代国君,著名政治家,军事改革家。对传统的军事体制进行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当时的军事强国。他实行的军事改革,在战争史上,具有化时代的意义。 荀况(约公元前,,,——前,,,)即荀子,号卿,战国时赵国(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文学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史记》里说,他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 游学于齐,死后葬在了山东兰陵.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子作为儒家先哲,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 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他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他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仁人之兵。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2000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他的《成相篇》、《赋篇》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两种文学之先河,建立起独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地理、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语言的思想体系。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中文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助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荀子被称为后圣。 近代史学家称荀子为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开一代师风的旷世大儒,谭嗣同认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不是孔孟之教,而是荀学。” 廉颇,生于公元前32,年卒于公元前24,年,死时已是,,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出生于山西平遥廉庄福安堡的武风世家,父祖辈均是农家百姓。 廉颇16岁结婚,18岁充军,他为人禀直豪爽,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屡建战功,到36岁时升为将军。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扬名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公元前205年,廉颇封信平君,官拜相国,后因年老体病和离间被赵王不用,赵国逐渐走向衰亡......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平遥县廉庄村的福安堡、廉宗祠、《廉氏家谱》等历史遗迹现已在整理开发中。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襟怀坦荡,正直、忠诚、勇猛,敢于知错就改。年事很高,仍思报效国家,思国忧民。他的一生,司马迁称其“赵之良 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司马光:“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能征惯战忠良将、高节亮风启后生,将相和好国事重,负荆请罪第一人。”概括了他的一生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山西安泽、古县北宝丰村人,其墓在村之附近。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按正常升迁,很难位居国相地位,但秦赵之间的尖锐斗争,为其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战国后期,强秦加紧了东出兼并六国的攻势,而三晋当其冲要。经过几大战役后,韩魏国力锐减,慑于秦威,逐渐不敢做正面相抗。赵国自武灵王(前325-前229年)胡服骑射、大兴改革以来,奋发图强,比之其他中原各国,实力强盛,成为秦向东发展的劲敌。到了赵惠文王(前307-前251年)后期,秦的攻势加剧,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一次,秦昭王向赵提出以15城易赵之“和氏壁”。这是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想借机试探赵之虚实。赵王对此束手无策,大家也没其它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蔺相如在这紧要关头,出面打破僵局。他对比秦赵实力,说明赵虽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从道义的曲直着眼,采取“宁许以负秦曲”的策略,来揭穿秦的骗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赵在道义上取得主动。蔺相如“奉壁往使”。秦素称“虎狼之国”,想借强大的武力来欺压赵国,并无赖般占有和氏壁.秦王便殿接见,轻慢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气势上占了上风。秦 人欲以武力夺回壁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壁睨柱”,表示了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以生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取得了“完壁归赵”的胜利。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秦赵“渑池会‟,是秦对赵的又一次政治胁迫。在会谈中,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再次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廉颇为赵之良将,屡立战功,威震诸侯,拜为上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斗争的胜利,与廉颇的统军镇守密不可分,秦仅以外交活动试探虚实,也正是慑于廉颇的武力。当廉颇看到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利便拜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时,极为气愤,公然宣言:“吾见相如,必辱之。”。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很清醒,“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他顾全大局,主动忍让,毫不计较,终于感动了廉颇,由此谱写了一曲负荆请罪,将相和佳话。蔺相如的一生,是在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赵国政权的斗争中度过的。就其行事来看,显然是一位有着深厚政治素养和卓越识见的政治家,他足智多谋,胆略超人,雄材善辩,顾全大局,而他与廉颇“将相和”的故事,又谱写了一曲公忠爱国的赞歌。 郅都,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郅都文武全才,刚正不阿,作战勇猛,曾威震匈奴,使其闻名丧胆,很长时间不敢进犯。司马迁称赞他:“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向沙幕。” 后人把他与战国时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卫青(,——前,,,) 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曾多次率军击败匈奴,横扫大漠。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长平侯。从奴隶到将军,卫青一生忠勇善战,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清廉正直,居功不傲,实在难得可贵。公元前 106年,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前,,,——前,,,)卫青之甥,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前后六次率兵出击匈奴,并获大胜,功绩显赫一时,深得汉武帝宠 以武报国,建立不朽功绩,17爱。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和卫青都出身贫苦, 岁就统兵作战,战无不克,把匈奴追杀出大漠,攻至贝加尔湖以北,占领了今黑龙江以北黑河一带.但他没有他舅舅为人平和宽容,有些年轻气盛.公元前 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象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他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军事天才"。 霍光(,——前,,),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班婕好(约前,,——前,)名不传,楼烦(今山西宁武)人。西汉女文学家。少有才名,成帝初被选入后宫,封为婕好。有《自伤赋》等二篇及五言诗《怨歌行》传世。 吕布,字奉先,生活于汉代末年, 山西定襄人 , 汉末三国时第一勇将,相貌堂堂,武功盖世,称霸一时!吕布是骁勇善战的汉末诸侯,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少有谋略,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在演义中,吕布是天下无双的超一流武将,曾在虎牢关大战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曾一人独斗曹军六员大将,武艺 可谓公认的第一。著名的美女貂蝉上演连环计后,成为吕布的妻室。 吕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儿女情长,不纳群下之言。性情多变,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最后被戮于白门楼。吕布和貂禅被称为人中龙凤。 貂禅,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今忻州市)木耳村,和吕布生活于同一时期,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对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惊天动地的一生。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关羽(,,,——,,,)本字长生、寿长,后改云长,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南征北战,忠义仁智,威震华夏;关羽生前的职位仅是个将军,但他死后却名声鹊起,封号不断升级,奇迹般地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历史,最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代,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代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代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历代王朝对关羽的加封在清代达到极盛:“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共26个字,采用了众多美好的文词,超过了前代任何王朝。关羽生前绝然不会想到,他身后会得到这样多的荣耀,历代皇帝会给他这样美好、这样崇高的封谥;他也更不会想到,他不仅走上了神坛,而且集神教、道教和佛教的尊位于一身。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 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而在中国,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河南洛阳关林,湖北 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的关帝庙了,它堪称天下第一关庙。在中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只有这座关庙可以配有龙饰。做为一个将军,他武功盖世,威震天下,作为文学艺术典型,他更是集中国传统美德之大成,成为无瑕疵的完美超人;作为一位被世俗尊奉的神,他被迷信为降妖护国、平寇破贼、除瘟攘灾、助人发财等等的全能华夏之神。把这三者归纳起来,关羽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忠诚,信义,仁智,勇武),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在中国,文有孔子,武有关公。一文一武,两圣相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著名地图学家。晋武帝时官至司空。绘有《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及《地形方丈图》。 刘渊(,——,,,)字元海,匈奴贵族,世袭匈奴左部帅,居新兴(今山西忻县)。西晋末年,起兵反晋,建立汉国,都离石(今属山西)。永嘉二年(,,,)称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 卫夫人(,,,——,,,) 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善隶书及正书。著有《笔阵图》( 石勒(,,,——,,,) 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人。,,,年建后赵,,,,年称帝,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郭璞(,,,——,,,) 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曾任东晋著作佐郎,有《尔雅注》、《方言注》、《穆天子传注》等。今有明人辑《郭弘农集》二卷。 慧远(,,,——,,,) 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东晋名僧,倡弥陀净土法门,为净土宗初祖。著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 法显(约,,,——,,,) 佛教高僧,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东晋僧人,杰出的旅行家和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家。中国最早的西行求佛之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自小出家志坚贞,不畏艰险西取经,译经著述传后世,取经回国第一人。 法显大师3 岁出家,20岁受大戒。为求取佛律,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求法,先后于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部律》、《萨婆多部 钞律》、《杂阿毗昙心论》、《摩诃僧祗阿毗昙》等梵本;于狮子国(斯里兰卡)获《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经》、《杂藏经》等梵本;并由海路经耶婆提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于义熙八年(412)抵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历时14 年,游历29国,历尽艰险。次年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道场寺,与佛陀跋陀罗译6卷本《 大般泥洹 》、《摩诃僧祗律》、《方等般泥洹经》、《杂藏经》、《杂阿毗昙心论》。另撰有《佛国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他的行程及见闻。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南朝宋时著名史学家。曾任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撰有《三国志》注。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隋代诗人。少有才名,初仕北齐,官至中书侍郎、太子侍读。齐亡入周,为御史二命士,司禄上士,历陵州、邛州刺史,授仪同。入隋,文帝尤器之,久当枢要。拜吏部侍郎,以结党得罪,除名,配防岭表。寻征还,直内史省,后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进位上开府,出检校襄州总管。炀帝即位,转番州刺史,上《高祖文皇帝颂》,帝不悦,拜司隶大夫,坐论时政缢死,卒年70。《隋书》卷五七,《北史》卷三六有传。薛道衡是当时南北双方一致推崇的人物。《隋书》本传记载:陇西辛术感叹,有道衡在,“郑公业不亡”,河东裴谳誉之为“关西孔子”。且“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好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北史》本传曰:“世擅文宗,令望攸归。”《隋书?房彦谦传》称其“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明人辑有《薛司隶集》。 王通(,,,——,,,) 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哲学家,门人私谥为文中子。著有现存《文中子》(又名《中说》)。 王绩(,,,——,,,) 字无功,王通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历仕隋唐。有《东皋子集》 温大雅 字彦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名医、史学家。著有《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与他的兄弟温大雅、温大有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卿相才,曾被突厥流放阴山的温彦博最终成为与房玄龄、魏征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温彦博以善词令而闻名,他熟习四方风俗,颁布诰命,担任中书令后,“敷奏详明,出纳惟允”,“国之利害,知无不言”,为贞观盛世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使他彪炳史册的是他提出的对待突厥开明的民族同化政策。他兢兢业业,格守职 责,为官清廉,为国殚精竭虑,去世后家贫无正寝,唐太宗命有司为其构寝,谥曰恭,陪葬昭陵。这在封建官吏中是难能可贵的。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唐朝开国大将,能征善战,勇武忠直,战功卓著,后官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是李世民夺取天下,当上皇帝的最大功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恭等24名功臣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后被我国民间奉为著名的门神(另一为秦琼)。 薛礼,字仁贵(,,,,,,,年,月,,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在军事,政治上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的赫赫功勋。 武则天(,,,——,,,) 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皇后,后自立为帝,改唐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传世有《武则天集》。 狄仁杰(,,,——,,,) 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大臣。武周朝官至宰相。英明,忠直,断案如神,在任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 薛稷(,,,——,,,) 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唐代大臣、著名书画家。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书学褚遂良,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画以人物、花鸟为擅长,尤以画鹤称誉一时。 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诗人、骈文家。官至虢州参军。“初唐四杰”之首。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其时王父因王勃获罪而被贬为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 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王勃文思敏捷,即兴而赋,出笔成章,从不加修改,可谓才华横溢,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27岁即溺水而亡,可惜至极,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宋之问(约,,,——,,,) 又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唐代文学家,官至考功员外郎。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王翰(,,,——,)一作王澣,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中进士唐代诗人,官至仙州别驾。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及第.因深得宰相张说赏识,与张九龄、贺知章等名诗人交往甚厚。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王翰仕途不得意,吃亏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而他的这种性格,却有助于成为一个名诗人。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令人惋惜的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者,只有13首。 王之涣(,,,——,,,),字季陵,今山西太原人,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唐代著名诗人。曾官文安县尉。“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诗作流传下来的甚少.现存《凉州词》,被后人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登鹤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为千古名句。 王昌龄(约,,,——约,,,)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江宁丞。后人辑有《王昌龄集》。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引发旧病而亡,没想到初次见面,竟成永别。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和大诗人岑参也相交甚厚,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辞官后,游至毫州被刺史扣留,因忌才而杀(最后刺史也被斩首),令人惋惜。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唐代大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王维胞弟王缙,官至宰相,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他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诗歌以山水诗为大宗,画工山水,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开元九年(721年)就中了状元,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但仕途和命运非常不顺,官场无所作为,在安禄山叛乱中,还差点丢了性命.作为一代才子,王维少年得志,名传遐迩,但终其一生,仍然多遇坎坷,极不顺利,竟至险遭杀头之祸。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成为千古名句。对音律,乐器,书画也造诣极深.传世诗歌400余首,著有《王右丞集》。 卢纶(,,,——约,,,)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明人辑有《卢纶集》。 裴度(,,,——一,,,) 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代名相。贞元进士,官至宰相。,,,年督师攻破淮西,促成了“元和中兴”。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唐代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古代山西诗人中,白居易的名气最大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这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从此成为莫逆之交.34岁成婚,官拜左拾遗。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白居易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因而一直受到排挤。811年,因为老母和爱女先后去世,白居易又贫又病,又因为得罪了权贵,贬为刺史,后再贬司马.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和政治迫害,使得白居易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此不敢多言朝政.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四年后,被召还朝,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一直没能有所作为,非常郁闷和忧伤.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 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将所筑之堤称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他的《长恨歌》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叙事长诗的杰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从上层到最底层,从老人到妇女,甚有影响.而且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历官礼部员外郎、柳州刺史等职。倡导古文运动,名列“唐宋八大家”。著作有《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出身贫苦,成B3び诙?.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793年,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土,同时中进土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从此步如官场。同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学,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31岁时,调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同官.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所以“二王八司马”分别被处分,柳被贬到贫永州做了司马,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生活非常艰苦.和他同去的还有他的老母亲和几个亲戚,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而此时,朝中的保守派仍不肯放过他,几年间,对他进行造谣诽谤和人身攻击。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灾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 《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虽然由司马升为刺史,但所贬之地比原来更僻远更艰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还要艰苦,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随身奉养,便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柳州距京城长安,比永州距京城更远,更为落后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生活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柳宗元初来这里,语言不通,一切都不适,但他还是利用刺史的有限权力,在这个局部地区继续实行改革,破除迷信,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使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同时开垦了大片的荒地耕种,组织百姓植树,为当地民众做了很多好事。柳州四年,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柳宗元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确是未老先衰。他的好友吴武陵多次奔走于执政大臣裴度门下,设法营救他离柳州还京。裴度与柳宗元同系河东人,元和十四年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同意召回柳宗元。然而为时已晚,诏书未到柳州,柳宗元便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人间,当时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后来刘禹锡编成《柳宗元集》。虽然活了不到50岁,但柳宗元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后人评价他:“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家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 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封建论》是柳宗元最著名的政治论文。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封制暴露出种种严重弊端,而新的郡县制能克服分封制弊端,有优越性和进步性,因而极力支持郡县制。对秦始皇的评价,也反映出柳宗元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六逆论》、《晋问》等政论文,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袭特权,甚至认为天子在用人问题上有了错误,也应改正。他重视农战的思想也比较突出,重视劝农耕,修水利,以利民、安民。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他的不少言论,往往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这是他思想异于其他思想家之处。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 张彦远,字爱宾,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代绘画理论家。官至大理卿。著作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 吕洞宾(,,,——,),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唐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俗传八仙之一,通称“吕祖”。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土,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 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戏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山东东平为吕氏郡望,故吕氏后裔迁至河中府者,仍自称东平人。度人为仙,救治疾病,扶助贫人, 惩戒恶人,倡导人伦,施行教化。“佛菩萨中之观音,神仙中之纯阳,鬼神中之关壮谬(即关羽),皆神圣中之最有时运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矣。举天下之人,下逮妇人孺子,莫不归心向往,而香火为之占尽。”可以说是民众各种善良愿望的代表,故最受民众的崇敬。 永乐宫原建在永乐镇。1958年因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上马,将永乐宫完好无缺地迁移到了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永乐宫由宫门、龙虎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建筑物组成。壁画享誉海内外. 温庭筠(约,,,——,,,)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官至国子助教。有《温庭筠集》辑本。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杨玉环原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后被高力士献于唐玄宗,受宠至极,杨家也幸盛一时。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很多名人都写过关于她的诗作(杜牧,李白等),唐玄宗曾亲为其谱《霓裳羽衣曲》,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司空图(,,,——,,,) 字表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诗歌理论家。官至中书舍人。著有《诗品》、《一鸣集》。 石敬瑭(,,,——,,,)沙陀部人,其祖先徙居代北(今山西大同一带)。五代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勾结契丹贵族灭亡后唐,由契丹册封为帝,都汴(今河南开封)。 李克用(,,,——,,,)沙陀部人,其祖先徒居定襄(今属山西)。曾官唐代州刺史,其子李存勖建后唐,尊为太祖。 荆浩 字浩然,号洪谷子,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著名画家。精于山水,著有《笔法记》一卷。 杨家将,杨业(约,,,——,,,)本名富贵,又名继业。祖籍陕西,后居太原,遂为太原人。初仕北汉,号称“杨无敌”,后降北宋为云州观察使,知代州。率军抗击契丹。战绩辉煌。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山西河津人)和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山西石楼人)。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现在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杨家祠堂,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人们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的一处珍贵遗迹。 折太君(误称余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等,至今广为流传。 呼延赞,生年不详,卒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山西石楼人,(一说太原人)。北宋著名军事将领。他在战场上勇于作战,被宋太祖提拔为骁雄军 使。因军功被提升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又被选拔为铁骑军指挥使。后又被提拔为马军都军头,淳化三年(992年)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 呼延赞矢志以身许国,消灭契丹,恢复故土,他的全身甚至嘴唇里面都刺满“赤心杀契丹”五字。他还命令他的妻妾仆人也都在脸上刺字,因全家人跪求才改为妇女刺字臂上。他的儿子们都在耳朵后面刺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几字。 呼延赞戎马生涯一生,他热爱祖国,忠于宋廷,为北宋的统一事业和抵御契丹的入侵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宋真宗继位后,大力提拔军官。当时各将纷纷宣扬自己的功劳,唯独呼延赞说自己无以报国,不敢更求 迁擢,再拜而退。咸平三年(100O年)去世。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在对西夏的战斗中,因作战英勇,狄青得到了当时主持西北战事的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狄青被认为是专门来解除宋朝边患的“武曲星”,他与当世的“文曲星”包拯,被人们一同视为救宋室于危难之中的一代名臣。在平定叛乱,抵御外侵中,战功卓著,官至枢密使(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但在欧阳修、文彦博等文官的猜疑排挤弹劾下,被莫须有地罢免了官职,但因无过,被加宰相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民间称狄青“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年仅49岁。“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宋仁宗悲痛万分,亲自题其碑曰“旌忠元勋”。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终自食其果,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到宋神宗登基,希图重振国威,但又苦于朝中没有能征善战之人,这才又思念起了狄青,他亲自为文,派使者到秋青家祭奠之灵,并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但已于事无补,只能是叹息国势日颓,朝中无将。后世小说把他塑造成一个战神的形象。 孙复(,,,——,,,,) 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北宋著名学者。著作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 文彦博(,,,,——,,,,)本姓敬,避讳改。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名臣,官至宰相。著有《潞公集》四十卷。 郭若虚,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艺术史论家。官供奋库使。著《图画见闻志》六卷。 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夫,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官至宰相。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资治通鉴》,有《文集》、《稽古录》等二百余卷。,《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为之作注的胡三省深暗此理。他说:“《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清代王鸣盛也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近千年的历史证明:《通鉴》已与《史记》一样,被人们并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代不乏人,使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即“通鉴学”。如今,对《通鉴》的研究正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它将更多地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借鉴。这一发展趋势,是司马光始料不及的,也是其卓绝贡献的必然结果。 王诜(,,,,——,)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居开封。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名作有《烟江迭嶂图》、《渔村小雪图》等。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其先为西域米国(在今苏联境内)人,世居太原,北宋大书画家。官至书画学博士。书法擅行、草,为“宋四家”之一。画工山水,世谓“米家山水”。著有《画史》、《书史》等。 马远 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南宋著名山水画家。官画院待诏,为“南宋四大家”之一。绘画喜作边角之景,又工画水,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等。 元好问(,,,,——,,,,) 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之际最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先为拓跋族。官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曾作《论诗》绝句三十首,主张天然真实,在文学批评史上地位颇高。著有《遗山集》。 刘祁(,,,,——,,,,) 字京叔,号神川遁士,浑源(今属山西)人。金元之际史学家、文学家。著《归潜志》十四卷,为研究金史的重要资料。弟刘郁,字文季,为元监察御史。曾笔录出使波斯的使节常德的口述为《西使记》,为研究西域史和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关汉卿 号己斋,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后居大都(今北京)。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窦娥冤 是其代表作 郝经(,,,,——,,,,) 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元代史学家。官翰林侍读学士,著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白朴(,,,,——约,,,,) 初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元代著名剧曲作家。现存杂剧有《墙头马上》等三种。 乔吉(,,,,——,,,,) 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流寓杭州。元代后期重要的散曲、杂剧作家。现存《两世姻缘》等三种。 萨都刺(,,,,——,) 字天锡,号直斋,先世为西域回人,世居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元代优秀诗人。生平诗作达七百余首,词作数量不多,尤以《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脍灸人口。 郑光祖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现存《倩女离魂》等五种杂剧。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妙笔生花而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薛瑄(,,,,——,,,,) 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学者、理学家。官至礼部右侍郎。是“河东学派”的创始者。著有《薛文清公集》、《读书录》。 傅山(,,,,——,,,,) 初字青竹,后改青主,山西阳曲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武术家。其书法强调个性自由,画工山水、花鸟,医学特重医德,有《傅氏女科》传世。主要著作有《霜红龛集》、《西汉书姓名韵》等。是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思想、有抱负的著名人物。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被称为长江以北独一人。品质高雅,忠诚刚直,曾被康熙皇帝招用而不为官(忠于汉室,不事满人)。康熙钦佩其胆识才学人品而没有加罪。他是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傅青主的原型。著名的山西名吃''清和园头脑''据说就是他发明的. 于成龙(,,,,——,,,,)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吕梁方山)人。清代大臣,官至两江总督。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于成龙逝世后,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 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于准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于清端公政书》8 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曾组织编写了他《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 阎若璩(,,,,——,,,,) 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经学家、考据学家。 陈廷敬(,,,,——,,,,) 原名敬,字子端,号午亭,山西阳城人。清代明相,著名学者,康熙皇帝的老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担任《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明史》及《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对文化事业颇有贡献。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生平好学,极有才华,诗、文、乐俱备。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致仕时,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陈廷敬一生著述很多,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享誉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年经筵讲师陈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 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以及<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重要外景地。为国家,,,,级景区。 文化巨族: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徐昆(,,,,——,) 字后山,号柳涯,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清代文学家。官至内阁中书舍人。其《柳涯外编》,为文言短篇小说集,另著有《易说》、《说文长笺》等。 祁寯藻(,,,,——,,,,) 字叔颖,后改春圃,号观斋,平定寿阳人。清代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端。著有《 徐继畲(,,,,——,,,,) 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清代大臣,地理学家。著有《瀛寰志略》,为我国研究世界地理的先驱者。另有《退密斋文集》、《五台新志》等。 张穆(,,,,——,,,,) 初名瀛暹,字硕洲,后改字诵风,山西平定人。清代地理学家、史学家。代表作为《蒙古游牧记》、《顾亭林阎若璩年谱》等。 杨深秀(,,,,——,,,,) 本名漪秀,字恬慏,后改字漪村,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清末著名维新志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杨漪村侍御奏稿》、《雪虚声堂诗钞》。
本文档为【山西古代名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