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举报
开通vip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汪 潮[Summary]提倡“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在“语文味”观照下,小学语文教学应逐步实现以下5个重点转移:从情节分析为主转向语言习得为主,从语言内容为主转向语言形式为主,从语言拥有为主转向语言感受为主,从语言认知为主转向语言品质为主,从语言理解为主转向语言运用为主。[Key]语文味语言习得语言形式语言感受语言品质语言运用“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浅语文”“泛语文”“串味”...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

 

 

汪 潮

[Summary]提倡“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在“语文味”观照下,小学语文教学应逐步实现以下5个重点转移:从情节分析为主转向语言习得为主,从语言内容为主转向语言形式为主,从语言拥有为主转向语言感受为主,从语言认知为主转向语言品质为主,从语言理解为主转向语言运用为主。

[Key]语文味语言习得语言形式语言感受语言品质语言运用

“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浅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它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语文味”的外层是“滋味”,其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其语言学习元素都是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在“语文味”观照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进行如下转移:

一、从情节分析为主转向语言习得为主

据笔者的现场观察,不少教师教一课书的着眼点是理解课文情节和内容,对课文逐段进行琐碎的内容分析,并由课文内容一味生发开去,进行漫无边际的情感发挥。这样,小学生在6年时间里花了1900多课时学习400篇左右的课文,主要了解的是内容梗概、政治口号和常识性知识,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不多,获得的语言能力培养甚少。这种现象表明,语文教学偏离了自身的发展轨道,步入了一个误区:错把课文内容当成了教学内容的全部,进而错把教学内容当成了教学重点,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语文味”这一教学重点。

语文的原本涵义指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包括听、说、读、写、书(写字)和字、词、句、段、篇10个方面。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已学会初步的语言,尤其是口语已有相当水平,可以进行日常的表达和交流,但这种语言是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而且主要是口头语言。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听、说、读、写、书(写字)和字、词、句、段、篇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要实现从情节分析为主到语言习得为主的转变,就要正确处理好4个关系:(1)语言习得与思维培养、情感熏陶、常规训练之间的关系。突出语言习得,以语言习得为主线,兼顾其他。(2)掌握知识和指导学法之间的关系。贵在掌握方法,在传授知识中突出指导方法和认识规律。(3)训练点和一般知识之间的关系。以训练点为支撑,强化训练点,带动对一般知识的理解。(4)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书(写字)之间的主次关系。我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都需要,“读、写”更必要,“写”最重要。我常说:当前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听说”的时间降下来,把“读”的时间控制住,把“写”的时间挤进去。“写”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将相和》一文,教师这样问:“将,将领,课文指赵国大将廉颇;相,宰相,课文指蔺相如;和,和好,说明他们有矛盾。他们为什么有矛盾?后来又怎么和好?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引领,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各个词的含义,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文章课题与内容紧密联系这一写作特点,对他们平时和今后的写作实践有积累的迁移作用。这种设计很简约,但却有很浓郁的“语文味”。

语文教学提倡以语言习得为主,并非把语言习得与理解思想内容对立起来,认为淡化内容分析就是不要思想内容,把堵住繁琐的内容分析演变成为取消对重要内容的分析,甚至千方百计回避课文内容,使语言由思维的“外壳”变成了“空壳”。诚然,以分析课文情节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有弊端,应该形成以语言习得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但是,语文教学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要因文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内容难懂、思想深刻的课文,就要进行较多时间的内容分析和思想分析,但应适可而止,以学生理解为准。对于情节性、常识性的课文则应尽量淡化思想内容的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习得不能离开课文内容凭空进行,但也不能拘泥于课文机械地进行,应以打破语言为中心带动对内容的理解。例如:《院子里的对话》,可以打破逐段逐句教学的模式,设计好以下填空:

计算()

年轮指示()

记录()

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节省了大量原来用于疏通课文情节的时间。然后教师提供:“能够……能够……还能够……”“不仅……而且……”等句式,让学生选择一种用自己的话说说年轮的作用。这种设计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促进学生发展了语言。

二、从语言内容为主转向语言形式为主

语言是复杂而微妙的信息载体,有内容和形式之分。语言习得,既有语言内容(语言负载的含义)的习得,又有语言表达形式(语言的特点、规律)的习得。强化“语文味”,主要是指加强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运用,并把语言内容的学习渗透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之中。注意语言表达形式的习得,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1不同的语言形式反映内容的不同含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是语言的两个不同属性,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语言内容必须通过语言形式去反映,而语言形式又必然反映着语言内容。因此,语言形式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就会直接影响语言内容的含义。在语文教材里,语言是以词、句、段、篇按线型排列的,词语、语句、句段、段篇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点,这在句式、句型、段式、篇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语言表达中。内容相同,语言也一样,但由于形式上的位移而改变了内容的表达效果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1)老师爱同学。(2)同学爱老师。在这两句中使用的词一样。但词排列的顺序不同,句子的意思也就不同。这种形式上的表达特点就是语言习得的精髓。阅读教学不能抛开语言形式而孤立地去分析语言内容,应当引导学生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中着重理解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和规律。

2掌握语言表达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理科中的各学科有各种不同的公式和定理,根据它们可以解答无数具体的问题,因为这些公式和定理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语文学科虽然没有精确的公式与定理,但也有自身的学习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一个量与质的问题。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够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和表达水平而定量显示,而语言能力更多的是在掌握了语言特点和规律之后才定性显示的。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具体性、准确性、和谐性等特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等语感,词法、句法、章法等语言法则,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有规律可循,要依规律进行“学”,要按规律进行“习”。特别是要捕捉重点词句的语言规律和语言现象的特点。

学习《李时珍》第3自然段之前,教师先出示4个句子:(1)他……编写一部药物书。(2)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3)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4)他

……决心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让学生比较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再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接着让学生从3个词中挑选一个词概括这段的段意,最后请学生用这3个词各说一句话。这样的导人,以句式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领悟了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了阅读教学重视语言表达特点的基本要求。

3在语言习得中,语言形式是理解语言内容的工具。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由语言形式构成的,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而语文学科的教学是用以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习迁移来说,语言形式的习得比语言内容的习得更有价值,因为语言形式更具有兼容性和迁移性。语文教学要树立一个基本的观念:借助语言形式去窥探语言内容的信息。

三、从语言拥有为主转向语言感受为主

拥有语言和感受语言是两种不同境界的“语文味”。“拥有”只是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感受”是语言习得的高级阶段。感受语言离不开语言的敏锐性,即语感。语感习得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1形象感。指的是能感受到语言所表现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如《一粒种子》中的“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2意蕴感。指的是能感悟到语言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含意。意蕴感的习得在寓言故事等课文的教学中尤为突出。选人课文的寓言都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包含深刻的哲理。语文课文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在文中出现,有的在篇末点明,有的没有明显表达,这就需要通过学习逐步领悟。例如,《金色的鱼钩》中有一句话:“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连用3个感叹号,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其中丰富的语言信息和蕴含的感情。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使学生明白:连用3个感叹号表达了求鱼的急切心情。

3情趣感。指的是能感触语言所包含的感情和趣味。情趣感的训练在童话、寓言、诗歌等类型的课文中比较突出,如《小马过河》《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在一些写动物、写景的课文中也要加强情趣性的渗透,如《猫》一文中猫的“古怪性格”(老实但贪玩却又尽职),《可爱的小蜜蜂》中的“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语感是通过长期的语言感知和训练积淀而成的,是可以培养的。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做法。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反复读,并在读中做到出于口,人于耳,了然于心,才能使语感熟练化、自动化,最终产生顿悟的感觉。其中朗读训练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教《黄继光》一课时,一般把课文最后一段的一组句子作为教学重点:“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一位老师上课,精心设计了7个提问:“指导员望着他”的含义是什么?感到朝鲜人民望着他,黄继光又会怎么想?这4个“望着他”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与这4个“望着他”有什么关系?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修辞手法?

这样一问一答,支离破碎,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其实可以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这组句子去体会深层含义。学生的朗读随着排比句的推进,由小到大,感情越来越强烈。当读到“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时,“站”字很自然地吐出了最强音。此时可以据读设问:“为什么大家会越读越有力?为什么‘站字会读成最强音?”由此激发学生更深层的思索。显然,这个“问”是为“读”服务的,由读设问,读中求悟,语感就会油然而生,并逐渐升华。这就是语文味的一种典型表现。

四、从语言认知为主转向语言品质为主

语文味,不能停留在一定的数量和表层上,应该进入到语言品质的习得。常言道:人有人品、字有字品,语言也有自己的品质。小学语文的语言品质主要有以下内容:

1语言的完整性。学生说、写的话要完整,特别在书面语言表达时不能写半句话或模糊不清的话。这是低年级语言习得的重点。

2语言的条理性。这是中年级语言习得的重点。学习的思路是:训练段中的层次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语言的具体性。这是中、高年级语言习得的重点。学习Key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用词造具体的句子等等。当然,也要适当学习语言的概括性。

4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语言习得的难点。一般的重点是:Key语在句中的作用、对用词巧妙句子的理解、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5语言的组织性。学习语言结构的内在联系,例如:字与词的关系、词与句的关系、段与篇的关系等。

6语言的快速性。学生的听、说、读、写、书(写字)都要有一定的速度。

五、从语言理解为主转向语言运用为主

“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是语言习得的基本目的,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语言理解是运用语言的前提,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运用。反之,通过运用可以加深理解。学生掌握语言的真正标志是语言的运用水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指导学生贮存信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处理和使用信息。如果学生接受的信息能学以致用,繁衍再生新的信息,这种课堂教学就能获得高效的信息交流。要实现从语言理解为主转向语言运用为主,依赖于以下两个转变:

1实现从语言理解向语言积累的转变。从教学现状分析看,大部分学生说话、作文时词汇贫乏,语言干巴,原因是多方面的,忽视语言积累是主要原因之一。词、句、段是文章的基本语言材料,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句式、段式,才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情达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只停留在理解语言的水平上是很不够的。语言习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掌握规范化的书面语言。而要掌握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词积句。要提高语言习得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就应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强化语言的积累。朗读、背诵、摘抄等都是积累语言的很好形式。应该注意的是,积累语言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堂课扎扎实实地积累几个词、几个句式即可,日积月累,聚沙成塔。

2实现从语言积累向语言运用的转变。重视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但积累不是语言习得的目的。理解和积累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开端,最终目的是把书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情境之中。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还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读写能力。例如,理解词义是词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并不是词语教学的全部,更不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词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词语。教学《田忌赛马》第二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认读词语卡片“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转败为胜、目瞪口呆”之后,不是让学生解释词义,而是让他们用这些词语连起来复述课文,在此基础上默写。这项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内化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解、积累词语的同时,把头脑中潜在的消极词语,不断地转化为积极词语,练习的目的不是记忆,而是应用,并在运用中检验积累,这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力度。

“语文味”不只是展示语言现象,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复杂过程。所以,“语文味”不只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动态的体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语言习得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需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以语言习得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语言习得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注重语言积累;课始,直入语言系统;课中,体现语言主线;课终,导以语言延伸性训练。这样,每一项学习都紧紧服务于语言习得这一目标。

 

-全文完-

本文档为【语文味观照下的教学重点转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永兴文档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11-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