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举报
开通vip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认殷舆须住功 ?冯勋胜 民事诉讼中一般将诉分为三种,即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 变更之诉(也称为形成之诉).三种诉中,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 占据了实务中民事诉讼案件的绝大多数,而且也得到了学界 的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确认之诉则较受冷落,确认之诉的诉 讼功能,特别是其预防性功能尚待人们进一步认识. 一 确认之诉的涵义 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大陆法系国家对当事人的诉讼请 求按照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对诉讼所作的三种分类中的一种. 所谓确认之诉,就是原告要求法院确认实...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 认殷舆须住功 ?冯勋胜 民事诉讼中一般将诉分为三种,即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和 变更之诉(也称为形成之诉).三种诉中,给付之诉和变更之诉 占据了实务中民事诉讼案件的绝大多数,而且也得到了学界 的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确认之诉则较受冷落,确认之诉的诉 讼功能,特别是其预防性功能尚待人们进一步认识. 一 确认之诉的涵义 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大陆法系国家对当事人的诉讼请 求按照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对诉讼所作的三种分类中的一种. 所谓确认之诉,就是原告要求法院确认实体法上的权利或法 律关系存在不存在之诉o(i法院对确认之诉所作的判决称为确 认判决.苏联学者把确认之诉也称为承认之诉.民事诉讼 最初只有给付诉讼,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确认权利关系 也能解决现存的纠纷,于是确认之诉就被承认了.1877年德 国民事诉讼法首先对确认之诉作出了明文规定,其后大陆法 国家立法纷纷效仿.英美法普通法上的诉是给付之诉,只是在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宣告性判决制度产生才承认了确认 之诉的地位.因而,英美法对确认之诉称为宣告之诉,确认判 决即为宣告判决.就英美法而言,宣告之诉是比禁令诉讼更为 温和的预防性救济方法. 二,确认之诉的种类 确认之诉按其请求的目的性,可以分为肯定的确认之诉 和否定的确认之诉.肯定的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 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存在或肯定某种存在状态的 诉.例如,请求确认收养关系存在之诉,确认婚姻关系成立之 诉等.肯定的确认之诉因其对争议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持积 极的肯定态度,故而又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否定的确认之 诉,是指请求法院确认争议的法律关系不存在或否定某种存 在状态的诉.例如,请求确认所有权不存在之诉,确认婚姻关 系不成立之诉,等等.否定的确认之诉因其对争议的法律关系 持消极的否定态度,因而也称为消极的确认之诉.在这两者之 间,有学者认为还存在一种中性的确认之诉,即既不是直接肯 定的请求,也不是明确否定的请求,而是要求法院对某,民事 法律关系的内容作出确认.这种确认之诉成立的前提是当事 人对于法律关系的存在并无异议,只是对其内容的认识缺乏 一 致.u债务人对其与债权人之间存在的某项债没有异议, 但对该项债的具体金额有争议,于是债务人提起要求法院确 认该项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之具体内容的确认之诉.不过笔者 以为,这种所谓的中性确认之诉对起诉人来说,提出请求时仍 然是要求对某具体内容的肯定或者否定,因此还是可以划归 于前两种类型. 另外,根据提起确认之诉的阶段和形式的不同,确认之诉 还可以分为独立的确认之诉和中间的确认之诉.独立的确认 之诉是指原告在起诉阶段以起诉方式提出的确认之诉.独立 的确认之诉是原告起诉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中间的确认 之诉,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因作出裁判需以某项法律关系为 依据,而该法律关系成立与否尚有争执,因而要求先确认该法 律关系存在与否时,当事人以增加诉讼请求或反诉的形式所 提出的确认之诉.因为当事人提起中间确认之诉的目的只是 将作为裁判依据的某种法律关系先确定下来,因此中间确认 之诉又称为先决确认之诉或从属确认之诉. 三,确认之诉的特征 确认之诉是以通过法院的判决权威性地确定权利或法律 关系为目的的诉,与给付之诉相比,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确认之诉就其目的而言,只是请求法院对当事人之间 争议的,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法律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确认, 并不欲求法院就该争议法律关系所涉及的标的作出给付判 决,即判决不具有给付内容,也不生形成力. 2,确认之诉所请求的争议法律关系,既可以是已对原告 形成实际侵害的法律关系,也可以是尚未对原告形成实际侵 害的法律关系.前者例如被告已实际占用房屋,但原告只请求 确认房屋所有权归于自己,并不要求收回房屋.后者例如被告 只是与原告争房屋所有权,并未实际占有房屋.这一特征使确 认之诉在纠纷起源一1-.有别于给付之诉,因为给付之诉必以认 为被告有特定给付义务为前提. 3,确认之诉是当事人之间实际纠纷的结果,而非对假设 性争议请求确认.所谓实际纠纷,是指对某一法律关系是否存 在的争议业已客观存在.而假设性纠纷,是指纠纷尚不存在, 只是想象中的或假设性的,但若某一情形出现,纠纷也有可能 发生.尽管所有诉都是对实际纠纷而言,但明确确认之诉这一 特征十分重要,可以不至于将确认之诉与预防纠纷的一些手 段相混淆起来.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权利主体只有在有特定的相对人与其 争议某一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时,才可以提起确认之诉,如果权 利人单是为了防止有人与其发生争议,则不能提起确认之诉. 4,确认之诉因为只是请求对法律关系的确认,而不涉及 到具体的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因此确认判决不具有强制执 行效力,当事人不能请求强制执行.在英美法中,法院作出的 ? 153? 宣告性判决同大陆法法院作出的确认判决一样,没有强加可 以强制执行的直接个人义务.不过,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遵守 宣告性判决,受到伤害的当事人将可以请求发布禁令,直接要 求遵照执行宣告性判决.凭借这一追加步骤,宣告性判决因此 通常具有与禁令相同的效力. 四,确认之诉的诉的利益 确认之诉属于预防性法律救济,旨在预防或避免将来纠 纷或侵害的发生.因此,提起确认之诉就必须具有值得救济或 保护的法律利益,即诉的利益,否则诉讼就不被允许,这种利 益被称为"确认利益".大陆法国家对"确认利益"比较重视.而 英美法过去也有这样的原则,即法律权利只有受到侵犯才允 许起诉,但宣告判决之诉是这一原则的例外,不过与之相应的 是原告在履行期限尚未到来时起诉必须具有特殊的理由. "诉的利益(权利保护利益)"这一概念正是在十九世纪后随着 确认之诉的产生而被提出并加以讨论和重视的.在给付之诉 中,一旦发生给付请求权存在与否的争议,就此而提起诉讼, 法院当然受卿,当然也就没有必要逐一考虑进行诉讼有无利 益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至于形成之诉,法律明确规定可以提起的具体,个 别的情形,只要符合这些法定情形就可提起形成之诉,因此也 无必要考虑有_尢利益的问题.然而,确认之诉却不然.如果对 于可以请求确认的对象不以法律明文特别加以限制,则范围 难免过于广泛,法院将对任何事情均得审判.因此,必须通过 确定诉的利益(即确认利益)来限定确认之诉的对象,防止当 事人滥诉.这样诉的利益(确认利益)便成为确认之诉的诉权 要件,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要件,或者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先决 条件.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汰"明确规定了提起确认之诉的 原告必须有"即受确认判决之法律上利益".对于何谓"即受确 认判决之法律上利益",台湾地区学者认为,这是指原告的权 利或法律地位,由于被告的否认或其他原因的存在,发生危险 不安,原告有即时现实利用法院的确认判决,对被告将此项危 险不安状态除去的必要性.另外原告之法律地位的不安,系指 法律性之不安,而非经济l生或感情性之不安,而且此项法律之 不安状态,能够以确认判决除去,若法院确认判决不能除去原 告的不安状态,也不能认为原告有诉的利益.可见,确认之诉 中的诉的利益,应该是因争议的权利义务或法律关系存在与 否不明确,导致原告的权利有受侵害的危险,即原告应"有受 确认判决保护必要的法律上的利益"如不具有这样的诉的利 益,则原告不能提起确认之诉. 五,确认之诉的预防性功能 "确认之诉的目的,就是通过法院的判决对权利或法律关 系加以权威性确定,并以此遮断将来的纠纷."?因此,确认之 诉与给付之诉相比,不仅具有对纠纷的防止功能,而且还对以 后因损害发生的给付之诉有预决作用.台湾学者认为,"按确 认之诉与确认判决具有预防性之权利救济功能,得在权利侵 害尚未发生之前,于第三人间已就法律关系存否发生争执时, 将发生给付请求权基础之法律关系预先为确认而解决,使给 法律视角 前苏联学者也认为,承认(确 向法律关系得到澄清和肯定, : ,能保护尚未被侵害的权利, ?预防煮义"@i文就县说.确认 之诉在侵害权利的行为发生或者有这种侵害危险出现之前, 通过确认法律关系或权利存在,或者是确认义务,法律关系不 存在的方式,给当事人指出了依法行动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有助于事前防 止纠纷的发生,消除争议,或者可以避免纠纷的激化.如果 没有确认之诉,就只能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才能消极地通过 ,原告请求法院 提起给付之诉恢复原状或予以损害赔偿.例如 判决确认房屋所有权属于自己,一旦法院判决确认了房屋所 有权属于原告,被告以及其他不特定的人一般就不会贸然去 侵犯原告的所有权,即便以后因有人侵权而产生给付之诉时, 被告也不可以用原告对争议房屋无所有权作为抗辩理由,因 为先前的确认判决就原告所有权的认定对给付之诉具有预决 的作用.由此可见,确认之诉所具有的预决性和防范性,是其 解决纠纷的法宝,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注释: (D王锡三着:《民事诉讼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166页. ?法国虽不采用上述对诉的三种分类方法,但在法国民 事诉讼理论中,存在着将判决分为宣告(确认)判决和形成判 决的分类方法.参见张卫平,陈刚编着:《法国民事诉讼法导 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页. ?参见柴发邦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6页. ?【美l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着:《美国民事 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209页. ?沈达明编着:《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下册),中信 出版社,1991年版,第251页. ?陈荣宗,林庆苗着:《民事诉讼法》,三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局,1996年 版.第339页. ?同前引陈荣宗等书,第341页. ?【日l中村英郎着:《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林剑锋, 郭美松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同前引陈荣宗等书,第283页. ?【苏1阿?阿?多勃罗沃里斯基等着:《苏维埃民事诉讼》, 李衍译,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9年版,第259页. (作者简介:冯勋胜,男,法学硕士,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 院教师.) ? 154?
本文档为【略论确认之诉及其预防性功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0-11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