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

举报
开通vip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第一节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1、企业战略的定义、特征、层次 定义:指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特征:长期性、全局性(最根本)、灵活性、风险性 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企业职能战略 2、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指管理者指定企业战略和实施企业战略的动态管理过程。从智能化管理走向战略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次飞跃。 任务:基本任务:实现特...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 第一章 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第一节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1、企业战略的定义、特征、层次 定义:指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特征:长期性、全局性(最根本)、灵活性、风险性 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企业职能战略 2、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指管理者指定企业战略和实施企业战略的动态管理过程。从智能化管理走向战略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次飞跃。 任务:基本任务:实现特定阶段的战略目标 最高任务:实现企业使命 3、宏观环境的主要要素: 政治环境:?政局稳定状况?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对企业的影响 法律环境:?法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国家司法执法机关?企业法律意识?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内法律环境 技术环境:?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科技体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经济环境:?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社会购买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模式 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环境(数量、地域结构、质量)?文化因素(文化传统、价值观、社会发展趋势) 4、行业经济特征,即行业发展周期(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行业竞争结构(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市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供应真的谈判能力)和行业内战略群体。 5、企业内部环境条件 ?企业结构: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矩阵型。 ?企业文化;?企业资源 6、内部条件分析方法: ?核心竞争力分析法: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技术体系;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整合集成 ?价值连分析法 价值链分为主体活动和辅助活动 主体活动: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辅助活动:企业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SWOT分析法的运用。 评估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内部要素评价法矩阵 ?和组织温度调查法 第二节 企业战略选择 1、基本竞争战略的构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及集中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适用范围:大批量生产;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有能力使用先进的设备;能严格控制一切费用开支 途径:规模效应、技术优势、企业资源整合、经营地点选择优势、与价值链的联系、跨业务相互关系 ?差异化战略 就是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特殊需要。其核心是取得某中对顾客有价值的特殊性。 适用范围: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有强烈的传信意识和创新眼光;在产品或服务上具有领先的声望,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 途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产品创新;产品特性差别;产品名称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 ?集中战略:指企业把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群体、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区市场上的战略。 适用范围:在行业中或某一地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存在;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试图在上述目标市场采取集中战略;经营实力较弱。 途径:选择产品系列;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重点客户、重点地区;发挥优势集中经营。 2、企业总体战略的构成:发展、稳定、收缩。 3、发展型战略的含义和构成 ?一体化战略 a、纵向一体化:向后一体化、向前一体化 b、横向一体化 c、混合一体化 ?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 4、稳定性战略的含义和构成:?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略、?暂停战略、?谨慎实施战略 5、收缩型战略的含义和构成:?转向战略?放弃战略?清算战略 6、战略选择的主要方法的构成和含义 一、战略逻辑性评估 ?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 金牛区:产生较大现金余额 瘦狗区:资金紧缺,应转向或放弃 幼童区:继续投资或者放弃 明星区:即产生也需要大量现金 ?生命周期分析法:生命周期组合矩阵分为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的竞争地位(统治地位、强大地位、受欢迎地位、可维持地位、弱地位) ?价值系统分析法:协同分析是其主要工具。 二、财务指标分析 ?投资收益分析法 ?资金流分析法 三、风险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 ?决策矩阵 第三节 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1、企业战略制定的含义和流程 ?识别和鉴定现行的战略?分析外部环境、评估自身的能力?却敌企业使命和目标?准备战略方案?评价和确定战略方案(择优原则、民主协调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2、企业战略实施的涵义、基本原则和流程 原则:合理性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权变原则 流程:战略变化分析、战略方案分解和实施、组织结构调整、考核与激励。 3、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构成 ?指挥型:(强制命令) ?转化型:缺点是:过分强调组织体系和结构,有可能失去战略的灵活性,适合环境确定的较大型企业。 ?合作型:把战略决策扩发到企业高层管理集体中。协调高层管理人员成为管理者的重点。适合于复杂而又缺少稳定环境的企业。 ?文化性:参与成分扩大到企业的较低层次,力图使整个企业人员支持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管理这起到指导作用。局限性: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较高。 ?增长型: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的产生。关键是激励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制定与实施完善的战略。 4、企业战略控制的含义和流程 含义:指企业战略管理者及参与战略实施者根据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的评审,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的活动。 流程:制定绩效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审查结果、采取纠正措施。 5、战略控制的方法构成 ?预算控制(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标准成本、责任中心) ?审计监控(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财务控制:杜邦分析:投资周转率乘以销售利润率等与投资回报率。 ?统计分析控制 第四节 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1、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和内涵 含义:指企业通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方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整个过程。 内涵:?有明确目标?由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决策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的。 2、企业经营决策的要素:决策者(最基本)、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条件、决策结果。 3、企业经营决策的类型 时间分类:长期决策、短期决策 重要性分类:战略决策(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战术决策(桥梁纽带作用)、业务决策(战术性、短期型、可操作性) 起点分类:初始决策、追踪决策。 可控程度分类: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 4、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确定目标阶段、?拟定方案阶段、?选定决策方案阶段、?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评价阶段 第五节 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1、定性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 ?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思维共振。缺点易屈服于权威。 ?德尔非法:匿名、背靠背。关键:选择好专家、专家人数(10-50人)、拟定好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征询表。普遍用于政府机关、企业。 ?名义技术小组:独立思考、挨个陈述自己的意见,进行投票。企业决策者可以决定接受或拒绝。 ?淘汰法:规定最低满意度、规定约束条件、根据目标主次筛选方案 3、定量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 一、确定性决策方法 ?线性规划: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借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盈亏平衡点法:S-C=0 二、风险性决策 ?决策收益表法:其标准是损益期望值,即各种状态下加权性质的平均值。该方法又称决策损益矩阵。 ?决策树分析法: 状态节点的期望值:?(损益值×概率值)×经营年限 方案净效果=该方案状态节点的期望值—投资额 三、不确定性决策方法 ?乐观原则(大中取大):取最大损益值 ?悲观原则(小中取大法):指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准,在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值对应的方案。 ?折衷原则(最大值和最小值加权平均),加权系数a为乐观系数 ?后悔值原则(大中取小法): ?等概率原则(假定每一状态具有相等概率): 例题: 1、价值链理论所依据的基本逻辑关系是:经营资源—价值活动—竞争优势 2、战略控制的目的是控制战略失效。 3、备选决策方案的特点:整体性、排斥性、可行性 4、多元化战略的利益:实现范围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力量 5、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以往的经营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时间因素、经营决策体制。 6、企业发展战略三种形式:一体化、多元化、集中型。 7、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利润。 8、麦肯锡矩阵分析法中的两项评价指标:行业吸引力、企业在行业的竞争能力。 9、经营战略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及控制 10、经营战略构成要素:公司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组织 11、无关联多元化优点:分散经营风险、抓住机会、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率。 1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阶段:确定企业远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确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战略实施及控制 企业再根据自身多面临的具体情况选择竞争战略时,应考虑: 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状况、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类别。 13、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进入者的多少、替代品的数量。 14、科学决策过程阶段:确定目标阶段、拟定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方案实施与监督阶段、评价阶段。 第二章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节 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1、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2、公司原始所有权(表现为股权)及其基本构成 ?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馈赠、转让、抵押。 ?公司决策的参与权?收益权 3、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及其特点 公司法人财产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基础。 特点:?从归属意义上来说属于出资者、?法人财产和出资者的其他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出资者不能直接支配着部分财产。 4、公司经营者的概念及其特征; 特征:?经营者岗位职业化趋势;?具备高深的经营管理素养;?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偿雇佣关系?经营者的权利受董事会委托范围的限制。 5、经营者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获取关键性资源: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完善公司制度 6、经营者的素质要求 ?精湛的业务能力: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综合体现,而尤以决策能力、创造能力(核心能力)和应变能力最为重要 ?优秀的个人品质:理智感、道德观 ?健康的职业心态:自知和自信、意志和胆识、宽容和忍耐、开放和追求。 7、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营者受董事会委托范围限制:法定限制、意志限制 ?有偿雇佣 8、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 ?股东掌握着最终的控制权;?董事会全权负责公司经营,拥有支配法人财产的权利和任命指挥经营人员的全权,对股东会负责;?经营人员受聘于董事会,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统管企业事务。 第二节 股东机构 1、股东的含义 2、股东的基本权利、义务 权利:?股东会的出席权、表决权?临时股东大会的召开提议权和提案权?董事、监事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司资料的查阅权?公司股利的分配权?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出资、股份的转让权?公司新增资本的优先认购权?其他股东转让出资的优先购买权?股东诉权 义务:?交纳出资的义务;?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遵守公司章程;?忠诚义务。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性质与职权 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职权:?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由非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和监事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对公司发行债券作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的决议 分为?普通决议:一般事项,二分之一通过即可。 ?特别决议:重要事项,三分之二通过。 5、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的性质与职权 职权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职权。 6、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的决议方式 原则:一股一权 累积投票制: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监事时,每一股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其功能在于保障中小股东有可能选出自己信任的董事或监事。 7、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权力机构 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的职权。可以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权力。 第三节 董事会 1、董事会的地位:是执行机构,依附于股东大会。 2、董事会的性质 代表股东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机构;是公司的执行机关;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是公司法人的对外代表机构;法定常设机构; 3、董事会的决议方式 ?一人一票原则?多数通过原则(半数) 其原则是:董事数额多数决。 4、董事会的职权 ?股东会的合法召集人;?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要务;?为股东会准备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为股东会准备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为股东会准备增资或减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组成及董事的任职资格 组成:3—13人 无任职资格(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经济犯罪被判处刑罚未逾五年;被剥夺政治权利未逾五年;?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企业法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个人负有较大数额债务到期未清偿。 6、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性质与职权 性质:对内执行公司业务、对股东负责;对外代表公司常设机构。 职权: 7、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议事规则:一人一票 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组成:5—19人,通常为单数。 9、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性质与职权 10、独立懂事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具备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独立性;?决被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规章及规则;?具有五年工作经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11、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及其特征 第四节 经理机构 1、经理的概念、作用和职权 2、经理的义务与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职权 ?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和投资方案;?拟定公司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聘任或者解聘其他人员。 4、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机构 经理是必须设置的职务。 第三章 市场调研管理 本章主要框架 第一节 市场调研概论 一、市场调研的含义与特点 熟悉:市场调研是调研者对商品及服务市场相关问题的全部数据,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 统的收集、记录、分析的过程。市场调研的基本特点是: (1)系统性。(2)客观性。 (3)时效性。(4)多样性。(5)不确定性。 二、市场调研的内容与分类 (一)市场调研的内容(八大内容): 市场调研的内容是由市场调研的目的决定的。 掌握名称:市场竞争调研、市场细分调研、产品定位调研、产品调研、广告调研、渠道调研、 销售调研、用户满意度调研。 掌握每种调研的内容 (二)市场调研的分类:掌握 1.根据购买商品目的不同,分为消费者市场调研和产业市场调研。 2.根据商品流通环节不同,分为批发市场调研和零售市场调研。 3.根据产品层次不同,分为各商品类别和商品品种类的市场调研。 4.根据空间层次不同,分为国际市场调研和国内市场调研。 5.根据时间层次不同,分为经常性、一次性、定期性市场调研。 6.根据市场调研目的和深度不同,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关系调研和预测性调 研。 7.根据市场调研的方式不同,分为全面调研和非全面调研。 8.根据调研方法的不同,分为二手数据调研和原始资料调研。 三、市场调研的程序 (一)确定调研性质:掌握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关系调研的名称和含义 (二)设计调研方案:熟悉其包含的十个内容 (三)实施调研和数据采集:熟悉 (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掌握 (1)查收和校对资料;(2)编码,(3)录入数据,建立原始数据库,(4)数据查错和数据净化,处理缺失数据,(5)数据处理、制表制图和统计分析等。 (五)撰写调研报告:熟悉 1.调研报告的形式 调研报告一般包括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两种形式。 数据型在报告中只提供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并用表格(图形)的方式提供统计结果 报告 分析型在数据型报告的基础上对数据所反映出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报告 咨询型在分析型报告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其内容除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外,还包括在报告 此基础上提出对策、采取行动的咨询方案 第二节 二手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 一、二手数据 (一)二手数据的来源与种类 二手数据是指已经收集、记录、整理好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二手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按二手数据的性质分类,分为宏观的市场信息、微观的环境信息、企业的直接环境信息;按二手数据的来源分类,分为外部资料、内部资料;按二手数据的载体分类,分为印刷资料、电子资料(仅用电子手段保存的信息资料)、口头信息等。 (二)二手数据的优缺点 1.二手数据的优点及应用 优点: 与原始数据采集相比,二手数据调研成本较低,资料容易获得,收集资料时间较短。同时,二手数据有助于明确或重新明确探索性调研中的研究主题,可以提供收集原始资料的备选方法,可以提醒市场研究人员应该注意的潜在问题和困难、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甚至可以切实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有的市场调研都可以始于二手数据,只有当二手数据不足以解决市场调研的问题时,才需要进行实地调研。 经常采用二手数据调研方法的情况是: 市场供求趋收集各种市场动态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观察市场发展变化 势分析 市场占有率?全部市场占有率=企业的销售额?全行业销售额×100% 分析 ?可达市场占有率=企业的销售额?企业所服务市场销售额×100% ?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三个最大竞争者)=企业销售额?最大的三个竞争者 的销售额总和×100% 市场覆盖率市场覆盖率=本企业产品投放地区数?全市场应销售地区数×100%(其中的地分析 区可以以省、市、县等为单位) 相关和回归通过收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二手资料或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以确定分析 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例如销售额与 广告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2.二手数据的局限及二手数据的评估 (1)资料的相关性不够 (2)准确性不够,如相关性描述数据需要适合度、准确性和可信度,如果二手数据缺乏其中任一特性,将成为无用信息; (3)收集二手数据的目的、性质和方法不一定适合特定的市场调研的情况。 (三)二手数据的来源(熟悉) 1.内部二手数据 内部二手数据包括:(1)业务资料,包括订货单、进货单、发货单、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文本、发票、销售记录、业务员访问报告等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2)企业的各种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3)财务资料;(4)生产技术资料,(5)档案资料;(6)企业的其他资料,如日常简报、经验总结、顾客意见和建议、各种研究报告、同业卷宗及有关照片和录像等。 2.外部二手数据 外部二手数据包括:(1)统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2)各类经侪信息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行业情报资料,专业调查机构、各行业协会等提供的市场信息;(3)图书馆信息资料;(4)媒体信息资料,如报刊、电视和电台等;(5)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6)有关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如产品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书、广告说明书、价目表等;(7)各种国际组织、外国使馆、商会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市场信息;(8)各种国内外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订货会、论坛等会议及专业性经验交流会上所提供的资料等。 (四)二手数据的收集程序和途径 1.资料检索、搜索调查清单 为获取必要的信息,检索、搜索所需要的资料,并列出清单。 2.资料分析调查 收集、分析想要调查的事项及周边环境的资料,对有关关联性和未来动向等的假设进行设定。 3.二手数据分析调查 它是指收集、分析数据,调查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与规律性。具体程序与步骤依次为(1)必要数据项目的把握,(2)必要数据的检索;(3)数据内容、数据形式等的把握;(4)数据获取;(5)数据检查与筛选;(6)数据统计,(7)数据分析,(8)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二、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掌握) 原始资料是市场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直观、具体、零碎等特点,是直观感受。 主要采用邮寄调查、人员访问、电话调查、互联网访问、观察法等。 (一)邮寄调查 邮寄调查是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再由被调查者根据要求填写后寄回。 优点 (1)费用低。 (2)调查的空间范围广。 (3)邮寄调查可以给予被调查者相对更加宽裕的时间作答,问卷篇幅可以较长,并 且便于被调查者深入思考或从他人那里寻求帮助,可以避免面访调查中可能受到的 调查人员的倾向性意见的影响; (4)邮寄调查的匿名性较好,所以对于一些人们不愿公开讨论而市场决策又很需要 的敏感性问题,邮寄调查同网上调查一样,无疑是一种上选方式; (5)邮寄调查适用于从那些难以面对面访问的人员那里获得信息,包括由于“看门 人4(门卫、保安、秘书)阻隔无法进行面对面访问的人和封闭式社区的居民。 缺点 (1) 问卷回收率低,因而容易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提高邮寄调查问卷回收率是使邮寄调查更有效的重点和难点,具体的方法为: ?请由受人尊重的权威机构主办,将大大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随问卷附上回邮信封和邮票等等; ?附加一点实惠性的东西,比如给予一定的中奖机会、赠送一些购物优惠券、享受会员待遇; ?加强问卷管理,在问卷发出后,试着做些事后性的工作,比如发跟踪信、寄明信片、打跟踪电话等。 (2)问卷回收期长,时效性差; (3)缺乏对调查对象的控制; (4)由于问卷或许是由指定地址之外的其他人员填写的,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答复和不真实的信息。 (二)人员访问 人员访同是通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以获取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询问时可按 事先拟定的提纲顺序进行,也可采取自由交谈方式。 街头访问 街头定点访问 选择在人流或者车流比较多的路口附近租下一个大约 15—40平方米的面积,分隔成二次甄别区、访问区、 复核及礼品发放区,访问员按照项目要求在附近繁华 地手持甄别问卷并约请被访者到此固定地点进行访 问。 比较适合于比较繁琐的访问、问卷较长的访问、比较 敏感的话题。 是入户访问的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案 街头拦截访问 访问员散落在街头某个区域附近,手里拿着问卷,只 要甄别到合格的被访者,当场就可以进行问卷访问, 不必带到某一个固定地点。此区域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如必须是繁华市中心、人流较为密集的区域。 适合于20分钟以内的访问,要求问卷不复杂,访问员 不出示卡片、产品等物品 入户访问 入户访问依赖抽样技术,保证入户访问的数据质量的关键是:(1)规范的抽样 一般通过对某区域范围内控制,包括抽样框确定原则、起点原则、家庭入户抽 400—800个样本的访问,取原则、敲门入户原则、家庭成员甄别原则等;(2) 来推断某区域范围内消费标准的问卷设计;(3)严格的实地访问控制与质量监 者整体的意见。 控制度,包括受访率、回访率、新旧访问员的抽检率、 复核率等;(4)完善的访问员培训制度等。 入户访问的适用范围:问卷比较长,有些涉及到使用 与态度的访问,可达40分钟,与家庭氛围有关的研究, 譬如家庭日用品的购买等。 优点主要表现为 :(1)访问程序是标准化和具体的, (2)访问具有较好的灵活性。(3)可以在访问过程 中使用图解材料,直观明了;(4)调查资料的质量较 好。 缺点主要表现为:(1)每次访谈的成本是所有调查方 法中最高的;(2)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调查结果的 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者本人的访问技巧和应变 能力,(3)匿名性较差,因而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 往往难以用个人访问来收集资料,(4)访问调查周期 较长;(5)拒访率较高 (三)电话调查 电话调查是通过电话中介与选定的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电话调查分传统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 传统电话调查 随机拨号的方法是根据随机抽样的原理设计的,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利用现成的电话号码簿随机抽取电话号码拨打。 ?二是按照所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抽样方案先确定拨打号码的前几位,再 按照随机原理确定后几位号码。 电话调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要进行成功地调查,必须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好简明易懂的调查问卷,二是对访问员进行电话调 查技巧的培训,三是调查样本的抽取及访问时同的控制。 计算机辅助电简称CATI系统,也称为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话调查 调查而开发的调查访问作业系统。 优点 (1)取得市场信息资料的速度最快; (2)节省调查时间和经费; (3)覆盖面广,可以对任何有电话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 (4)被调查者不受调查者在场的心理压力,因而能畅所欲言,回答率高; (5)对于那些不易见到面的被调查者,如某些名人,采用此法有可能取得 成功;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更有利于访问质量的监控;访问员的管 理更为系统规范,达到管理集中,反馈及时之效。 缺点 (1)由于电话调查调查的项目过于简单明确,而且受通话时间的限制,调 查内容的深度远不及其他调查方怯, (2)电话调查的结果只能推论到有电话的对象这一总体,因而存在先天母 体不完整的缺陷,不利于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3)没有办法提供直观的教具; (4)电话调查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调查者不在现场,因而很难判断所获信 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等 (四)网上访问 根据采用调查方法不同,网上访问可以分为网上问卷调查法、网上实验法和网上观察法,常用的是网上问卷调查法。目前,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E—mail问卷、交互式CATI系统和网络调研系统。 1.E-mall问卷 E-mail问卷有专门的程序进行问卷准备、列制E—mail地址和收集数据。 E-mail问卷制作方便,分发迅速。 2.交互式CATI系统 利用一种软件语言程序在CATI上设计问卷结构并在网上进行传输。因特网服务器可以设在调研机构中,也可以向有CATI装置的单位租用。因特网服务器直接与数据库连接,对收集到的被访问者答案直接进行储存。 3.网络调研系统 有专门为网络调研设计的问卷连接及传输软件。这种软件设计无须使用程序,包括整体问卷设计、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和数据传输程序。一种典型的用法是:问卷由简易的可视问卷编辑器产生,自动传送到因特网服务器上,通过网站,使用者可以随时在屏幕上对回答数据进行整体统计或图表统计。 优(1)辐射范围广;(2)网上访问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3)匿名性很好,所以对点 于一些人们不愿在公开场合讨论的敏感性问题,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4)费用低。 以上四种调查方式比较起来,网上访问的费用将是最低的。 缺(1)样本对象的局限性 点 (2)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 (3)网上访问需要一定的网页制作水平。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 ?本章主要框架 第一节 生产计划 一、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概念 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内部各种资源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着能否满足市场需要。 掌握企业生产能力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 狭义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中生产设备、面积的数量、状况等能力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含义: (1)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加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生产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生产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单机(台)生产能力、环节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单机(台)生产能力影响环节生产能力,环节生产能力影响综合生产能力。 (3)生产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生产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掌握三种能力的含义、作用、使用条件 (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掌握名称和具体内容 1.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四)生产能力核算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每种算法 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常用产品的实物量表示,通常可以直接按设备组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对于流水线生产则可以依据节拍进行计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F×S×P 或 式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P——产量定额,也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同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 t——时间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式中:M——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 F——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 A——生产面积; a——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 t——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 式中: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F——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 r——流水线节拍。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两种。把教材例题看懂,熟悉。 二、生产计划的概念与指标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熟悉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掌握企业的生产计划的分类:中长期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二)生产计划指标 掌握:生产计划应建立包括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及产品产值四类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标 熟悉产品品种指标的确定方法: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 ?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中所讲的市场引力是指市场吸引企业的能力,从四方面体现:产品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市场容量、该产品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程度。 ?企业实力从四方面体现:本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该产品销售能力。 2.产品质量指标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确定产品产量指标主要采取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 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量本利法或保本点法)的基本计算: 4.产品产值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进行不同行业间比较。 掌握: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三种形式。名称和含义、包括的内容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简单看看) 1.调查研究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3.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4.生产计划大纲定稿与报批 四、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产品出产进度应做到:保证交货时期的需要、均衡出产、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的生产技术特点。 (一)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掌握: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安排出产进度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计划年度内各季,月的产量。 (二)成批生产企业 熟悉方法: 1.将产量较大的产品,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各季、月生产。 2.产量较少的产品,用集中生产方式参照用户要求的交货期和产品结构工艺的相似程度及设备负荷情况,安排当月的生产。集中生产可以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作业准备的工作量,扩大批量,有利于建立生产秩序和均衡生产,但其可能与用户要求的交货期不完全一致。 3.安排老产品。要考虑新老产品的逐渐交替。 4.精密产品和一般产品、高档产品和低档产品也要很好搭配,以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设备和生产能力,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三)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熟悉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 第二节 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工作的继续,是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熟悉以下内容: (1)编制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计划。它包括产品进度计划、零件进度计划和车间日程计划。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它包括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准备、技术文件准备、劳动力调配等内容。 (3)计算负荷率,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设备、生产面积等)之间的细致平衡。 (4)日常生产的派工、生产、调度、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与控制。 掌握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计划的区别 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计划 计划期较长,生产计划的计划期常常表现计划期短,表现为月、旬、日和小时 为季、月 计划内容具体,把生产任务落实到车间、工段、计划内容相对粗略,是整个生产企业的计班组和工人 划 计划单位小,详细规定各零部件,甚至工序的进计划单位相对较大,一般只规定完整产品度安排 的生产进度 熟悉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5条) 二、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是指为加工对象(零件、部件、产品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规定的标准数据。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1.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或节奏、流水线的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掌握每种标准的含义 2.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生产提前期等。 掌握每种标准的含义 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 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注意: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分两个步骤:正确选择计划单位;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作业任务。 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为每个车间正确地规定每一种制品(部件、零件)的出产量和出产期。 熟悉安排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在制品定额法、累计编号法、生产周期法。 第三节 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概念:掌握 生产控制是指为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分析偏差和合理调节的系列活动。 生产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它包括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调度、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 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完成进度计划+降低成本 二、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 :熟悉 生产控制包括三个阶段,即测量比较、控制决策、实施执行。 (一)确定控制的标准:1.类比法。2.分解法。 3.定额法。 4.标准化法。 (二)根据标准检验实际执行情况 (三)控制决策 (四)实施执行 三、生产控制的方式 掌握生产控制方式:事后控制方式、事中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方式各自的含义、优缺点、要求 第四节 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调度和调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广义上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等。 一、生产进度控制:掌握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任务是按照已经制订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产出。 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进度。为此,必须自始至终掌握各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第一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用时间来具体衡量的,基本出现在拥有大型流水线,产品稳定,工艺相对简单的企业。 3.出产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是指对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更广泛的考虑,还可以包括对产品的配套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二、在制品控制 (一)在制品概念:掌握 所谓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二)在制品控制:熟悉 在制品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 (三)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熟悉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和妥善保管在制品。 (四)在制品定额 掌握两种情况下的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1.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三、库存控制 (一)库存控制的概念 库存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暂时闲置但可用于未来的资源储备,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狭义上讲是指用于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或满足顾客需求的物料储备。 库存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库存控制主要作用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控制落实到库存管理上就是降低库存成本。 1.库存管理成本:掌握 (1)仓储成本。(2)订货成本。(3)机会成本。 2.降低库存措施:掌握 (1)降低周转库存,基本做法是减少库存批量。(2)降低在途库存,主要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3)降低调节库存,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和需求相吻合。(4)降低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预防不测缺货影响生产和销售,起缓冲器作用。降低安全库存主要努力是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 3.库存控制基本方法 库存控制基本方法有定量控制怯、定期控制法、ABC法等。 熟悉定量控制怯、定期控制法的内容。掌握ABC法的内容 四、生产调度:熟悉 (一)生产调度的概念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对生产计划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的过程。 生产调度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生产进度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二)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检查、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2)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 (3)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和其他生产信息(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时损失记录、机器损坏造成的损失记录、生产能力的变动记录等)进行分析研究。 2.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对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 快速,是指对各种偏差发现快,采取措施处理快,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快。 准确,是指对情况的判断准确,查找原因准确,采取对策准确。 对生产调度工作的其他一些要求如下所述 (1)生产调度工作必须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这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 (2)生产调度工作必须高度集中和统一。 (3)生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4)生产调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贯彻群众路线。 (三)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一般大中型企业设厂级、车间和工段三级调度。 中小型企业一般则只设厂部、车间二级调度。 (四)调度制度与方法 调度工作制度一般有:值班制度、调度会议制度、现场调度制度、调度报告制度等,其内容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第五节 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一、MRP、MRP?和ERP (一)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 熟悉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原理:“反推法” 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主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处理信息),三大部分的内容。 掌握:经过MRP处理器处理输入信息获得的输出信息主要是输出报告。输出报告包括主报告和辅助报告。 注意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例子:一种圆珠笔 独立需求物料由主生产计划体现。 (二)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简称MRP ?) 制造资源计划(MRP ?)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计划和控制的流程系统、基础数据系统、财务系统。 掌握这一结构的特点: (1)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 (2)数据的共享性。 (3)动态的应变性。 (4)模拟的预见性。在MRP?上能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属于预见性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时间期限内,将展现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做出防范。 (5)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性。 (三)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 1. 企业资源计划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实现最合理地配置资源、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掌握MRP ?和ERP的区别 MRP是ERP的核心,而MRP ?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内容 在目前较多的生产企业中使用的ERP主要包括生产控制功能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四个部分。 二、丰田生产方式和看板管理 (一)丰田式生产管理概述 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杜绝浪费任何一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资源。 “准时化生产”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 这种生产系统具有一种内在的动态自我完善机制,即在“准时化生产”的激发下,通过不断地缩小加工批量和减少在制品储备,使生产系统中的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使生产系统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保证丰田生产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思想和手段包括 1.准时化 “准时化(JIT)”和“自动化(jidoka)”是贯穿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所谓准时化JIT(Just In Time)本质是一个拉动(pull)式的生产系统,更有效率地响应了顾客所需。 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刻,生产需要的数量的所需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自动化 丰田公司强调的是“自动化缺陷控制”,是通过三个主要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这就是异常情况的自动化检测、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停机、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报警。 3.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均衡化生产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的又一重要前提。 丰田公司的标准化作业主要是指在标准周期时间内,把每一位多技能作业员所承担的一系列的多种作业标准化。 丰田公司的标准化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标准周期时间、标准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存量。熟悉含义 4.多技能作业员 多技能作业员是与设备的单元式布置紧密联系的。 每当一个工件进入生产单元时,同时就会有一件成品离开该生产单元。像这样的生产方式就是“单件生产单件传送”方式。 优点:排除了工序间不必要的在制品,加快了物流速度,有利于生产单元内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等。特别是多技能作业员和组合U型生产线可以将各工序节省的零星工时集中起来,以便整数削减多余的生产人员,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5.看板管理 自动化与准时化为丰田式生产管理的两大支柱,而看板管理可以说是让系统营运的工具。 6.全员参加的现场改善活动 (1)建立动态自我完善机制。 (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3)合理化建议制度。 (4)改善,再改善。 7.全面质量管理:全体人员参加,涉及生产产品全过程 (二)看板管理 1.看板的基本概念 看板管理,简而言之,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的信息系统。 2.看板的功能 看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点: (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必须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 (4)改善的工具。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减少在制品的中间储存。 3.看板的种类 看板是一张在透明塑料袋内的卡片。 经常被使用的看板主要有两种取料看板和生产看板。 取料看板标明了后道工序应领取的物料的数量等信息 生产看板则显示着前道工序应生产的物品的数量等信息。 4.看板的使用规则 (1)不合格品不交后工序。 (2)后工序来取件。 (3)只生产后道工序领取的工件数量。 (4)均衡化生产。 (5)利用减少看板数量来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章 物流管理 ?本章主要框架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的概念(了解) 物流是包括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美国销售学会 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后动。1935年,被认为是最早的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标准《物流术语)) 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是一个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强调: 客及社会性需求,也就是说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二)物流管理的概念(熟悉)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向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1.物流战略管理。 2.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 3.物流作业管理。 二、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 掌握主要内容:七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 (一)运输 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 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运输可以划分为两段: ?一段是生产厂到流通据点之间的运输,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单一,运距比较长; ?一段是流通据点到用户之间的运输,一般称为配送=“配+送” (二)储存 储存具有保管、调节、配送、节约方面的功能。 储存的主要场所是仓库,储存的方式与仓库的类型密切联系在一起。 储存的业务管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和出库管理。 储存的合理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储存合理化的原则,主要包括:面向通道原则、高层堆码的原则、先出原则、回转对应原则、同一性原则、似性原则、形状特性原则、形状特性原则、位置标志原则、网络化保管原则; 二是储存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储存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储存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 (三)装卸搬运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 ?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岳动称为搬运。 装卸搬运的功能是连接运输、保管和包装各个系统的节点,该节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又是缩短物流移动时间、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包装 包装可大体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业包装,或叫运输包装、大包装。工业包装的对象有煤炭、矿石、棉花、粮食等。工业包装的原则是便于运输,便于装卸,便于保管。 ?另一类是商业包装,或叫销售包装、小包装。商业包装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销售。 (五)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就是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一种加工运动,或者说是一种初加工活动。 (六)配送 配送具有实现物流活动合理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开发应用新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和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以及配送加工等是配送最基本的构成单元。 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应大力推行专业化配送、加工配送、共同配送、双向配送、准时配送和即时配送。 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然后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节点设施,具有采购、存储、集散、配组、分拣、分装、加工等功能。 (七)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功能是物流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是物流活动取得高效益的前提,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依据。 三、企业物流 熟悉:按主体物流活动区别,企业物流可以区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五种具体的物流活动。 四、现代物流的发展与趋势 1.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TPL) 建议掌握 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所谓“第三方”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方和“第二方”收货方而言的。 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可以理解为:本身不拥有货物而是为其外部客户的物流作业提供管理、控制和专业化作业服务的公司和企业。 关于“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l8354—2001)中是这样描述的:“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资产型 主要通过运用自己的资产来提供专业的服务 按提供服务管理型 主要提供物流规划与策划、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 的种类划分 兼具以上两种公司所具有的能力,既能够提供管理咨询又拥有必整合型 要的物流设施装备系统,能够承担备种物流业务 综合性物能够提供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 流公司 管理等各种物流服务 按物流业务 划分 专业性物只能提供某一种或者几种物流服务,例如运输公司、仓储公司、 流公司 搬运公司、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1)关系契约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方物流发展成为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 (2)服务个性化。 (3)功能专业化。 (4)管理系统化。 (5)信息网络化。 2.全球物流:熟悉 企业在进行全球物流活动时成功企业的经验是“全球思考,当地行动,或者说是“全球协调,当地管理”。 ?“全球协调”的内容包括生产和运送等全球物流网络的优化,建立和管理全球信息系统,库存选址,外部委托和外部采购决策,国际运送方式和运输手段的决策,综合分析和成本控制。 ?“当地管理”的内容包括。订货业务和顾客服务管理,库存管理和控制,仓库管理和当地配送,顾客效益分析和营销成本控制,与当地营销商的联系向通和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绿色物流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操作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所组成,其中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活动对环境几乎没有损害或没有直接损害,而物流操作系统中的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对环境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掌握物流对环境的影响,熟悉采取的对策 第二节 供应物流管理 一、供应物流概述 供应物流是生产过程中物流的外延部分,受企业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掌握以下内容 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它是依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一)采购 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料外购的作业层,需要承担市场资源、供货方、市场 变化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任务 供应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它是依据供应计划和消耗定额进行生产(二)供应 资料供给的作业层,负责原材料消耗的控制。 (三)库存库存管理是供应物流的核心部分。它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状况制订管理 采购计划,并负责制订库存控制策略和计划及反馈修改。 (四)仓库仓库管理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它负责购入生产资料的接货和生产供应的发货,管理 以及物料保管工作。 二、采购决策 (一)采购决策的内容:熟悉市场资源调查、供货方、采购批量和进货时间间隔 (二)经济订购批量 经济订购批量,实际上就是两次进货间隔的合理库存量,即经常库存定额。 库存物资的成本包含了物资价格、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 熟悉经济订购批量法的计算公式: 三、供应存货的库存控制 1.正常库存。正常库存是各个环节不发生断货情况所需要的最低库存水平。 2.安全库存。是发生意外事故和受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供应活动受到阻碍时,保证生产平稳运行而设置的物料库存水平。 库存控制的内容包括库存控制策略、库存计划及库存动态调整。 (一)准确预测需求:市场——生产——供应 (二)库存控制 1.库存的性质 在研究库存系统性质时,需求、补给、约束和成本是任何库存系统都共有的组成部分。 掌握需求、补给、约束和成本的具体内容 2.库存的目标 库存的目标应归结为:使库存投入最少,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保证企业的有效经营。 四、准时制采购 (一)准时制采购的概念和意义(熟悉) 准时制采购极限目标是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为零、缺陷为零。 准时制采购具有以下意义: 1.可以大幅度减少原材料与外购件的库存。 2.可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与外购件的质量。 3.降低了原材料与外购件的采购价格。 (二)准时制采购的策略:掌握内容 准时制采购的策略主要包括减少供货商的数量、小批量采购、保证采购的质量、合理选择供货方、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1.减少供货商的数量。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某种原材料或外购件只从一个供货商处采购,这种做法称之为单源供应。单源供应的好处是,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增强了依赖性,有利于建立长期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供货商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订货,也可能提供更低价格的原材料与外购件。 2.小批量采购。由于准时制采购旨在消除原材料或外购件的库存,采购必然是小批量的。采购批量小将使送货频率增加,从而引起运输物流费的上升,因此,必须相应改善供货物流系统。 3.保证采购的质量。 4.合理选择供货方。 5.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送货可靠性主要取决予供货商的生产能力、运输条件和应变能力。 ?准时制采购对包装也有特定的要求,目的是为了运输和装卸搬运的方便,如采用标准的而且是可重复使用的容器等。 第三节 生产物流管理 一、生产物流概述 (一)生产物流的概念:熟悉 (二)生产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掌握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生产的类型、生产规模、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二、准时制生产(JIT) (一)准时制生产的概念 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称为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 (二)准时制生产的意义——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三)准时制生产的目标 准时制生产方式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目标。 总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特定配套目标的完成程度。这些配套目标具体包括:降低库存、减少换产时间与生产提前期、消除浪费。 1.降低库存,最终降为零库存 2.减少换产时间与生产提前期 3.消除浪费实现最大的节约 浪费表现的是非生产性资源,消除浪费现象能够解放资源,提高生产率。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降低浪费,进行不断改善。 准时制生产方式定义了七种类型的浪费,掌握七种浪费的表现 (四)准时制生产的管理内容:熟悉 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管理内容主要有:生产实绩管理、改善计划、标准作业、异常显示看板、生产进度看板、在库量控制、设备利用率、工时管理。 (五)准时制生产的基本方式:掌握 为了达到降低成本这一基本目标,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三个方面:适时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质量保证。 掌握每种方法的内容 1.适时适量生产 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要求,必须在生产同步化、生产均衡化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掌握生产同步化、生产均衡化的含义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 实现这种“少人化”的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作业人员必须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 3.质量保证 第四节 销售物流管理 一、销售物流概述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配合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企业销售物流通过包装、成品储存、销售渠道、产品发送及相关信息的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实现销售活动。 掌握以下内容: (一)包装 包装可视为生产物流系统的终点,也是销售物流系统的起点。 包装具有防护功能、仓储功能、运输功能、销售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成品储存 (三)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的结构有 1生产者一消费者,销售渠道最短。 2生产者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销售渠道最长。 3生产者一零售商或批发商一消费者,销售渠道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政策性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和生产企业本身因素。 销售物流的组织与产品类型有关,如钢材、木材等商品,其销售渠道一般选用第一种结构渠道和第三种结构渠道;而诸如日用百货、小五金等商品的销售渠道,则较多的选用第二、三种结构渠道。 (四)产成品的发送 产成品的批量、运送距离、地理条件决定了运输方式的不同选择。 对于第一种销售渠道,运输形式有两种,一是销售者直接取货,二是生产者直接发货给消费者。 对于第二、三种销售渠道,除采用上述两种形式外,配送是一种较先进的形式,可以推广。 由生产者直接发货时,应考虑发货批量大小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费用,要使发货批量遵循运输费用与仓储费用最小的原则。 (五)信息处理 二、分销需求计划(DRP) 熟悉DRP在两类企业中的应用: ?一类是流通企业,如储运公司、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流通中心等。 ?一类是一部分较大型的生产企业。它们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储运设施。 ?这两类企业的共同之处是;(1)以满足社会需求为自己的宗旨。(2)依靠一定的物流能力(储,运、包装、装卸搬运能力等)来满足社会的需求。(3)从制造企业或物资资源市场组织物资资源。 掌握DRP的三个输入文件,两个输出计划的内容。 输入的文件: (1)社会需求文件。(2)库存文件。(3)生产企业资源文件。 输出的两个计划是: (1)送货计划。(2)订货进货计划。 (四)分销需求计划(DRP)的发展——DRP? 在DRP的基础上,增加物流能力计划,就形成了一个集成、闭环的物资资源配置系统,称为DRP? DRP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在功能方面,DRP?除了具有物资的进货、销售、存储的管理职能外,还具有对车辆、仓库利用以及成本、利润核算等功能。此外,还有物流优化、管理决策等功能。(2)在具体内容上,DRP?增加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能力计划、物流优化辅助决策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3)具有闭环性。DRP?是一个自我适应、自我发展的闭环系统。信息系统也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订货信息和送货信息都反馈到仓库和车队 第五节 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管理 一、物流循环过程:熟悉 排泄物的产生来自于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三个方面 (一)生产过程发生的排泄物 生产过程发生的排泄物主要包括:工艺性排放物,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废料,装备、设施和劳动工具的报废。 掌握其内容: 1.工艺性排放物。此类排放物根据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的条件,其排放时间、数量、种类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形成稳定的物流系统。 2.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废料。其产生的数量具有一定规律性,但产生的时间却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工艺流程中往往就地回收,重新纳入生产流程中,而很少进入社会物流系统。 3.装备、设施和劳动工具的报废。这些排泄物不是经济活动产生的,需要随机进行处理。 (二)流通过程产生的排泄物 流通部门最典型的废弃物是被捆包的物体解捆以后所产生的废弃捆包材料,如木箱、编织袋、纸箱、纸带、捆带、捆绳等。有的可以直接回收使用,有的要进入物资大循环再生利用。 (三)消费后产生的排泄物 这类排泄物一般称为垃圾,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与城市的规模、性质、功能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称为工业废物,按照法律规定由产业部门自行处理,处理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消费后产生的废弃物称为一般废弃物或生活废弃物、垃圾,主要由政府财政支付其处理费用。 二、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概念:熟悉 对排放物处理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将其中有再利用价值的部分加以分拣、加工、分解,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重新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这称为回收 二是对已丧失再利用价值的排放物,从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将其焚烧,或送到指定地点堆放掩埋,对含有放射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工业废物,还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这称为废弃。 综上所述,对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的作用概括如下。 回收物流的作用是考虑到被废弃的对象有再利用的价值,将其进行加工、拣选、分解、净化, 使其成为有用的物资或转化为能量而重新投入生产和生活循环系统。 废弃物流的作用是.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已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 三、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特点:掌握 1.小型化、专用化的装运设备 2.简易的储存、包装要求 3.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加工的目的是为流通服务。如果利用回收物资作为原材料制造某种产品,则应视为生产加工。 4.低成本的要求 四、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的物流方式 (一)废弃物流的物流方式 废弃物流的物流方式主要有:垃圾掩埋、垃圾焚烧、垃圾堆放、净化处理加工。 掌握每种方式的内容 (二)回收物流的物流方式 回收物流的物流方式主要有: 1.以废玻璃瓶为代表的回送复用物流系统 2.以废纸为代表的收集集货物流系统 3.以粉煤灰为代表的联产供应物流系统 4.以废玻璃为代表的原厂复用物流系统 掌握每种方式的具体内容 第六章 技术创新管理 第一节 技术创新含义、类型与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1.掌握创新的含义: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2.掌握创新的五种情况:?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开发新的资源;?组织管理创新。 3.熟悉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不是技术行为,而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外部性;一体化与国际化。 4. 熟悉研究、发明、开发和创新的投入产出方面的特点。 二、技术创新类型 (一)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的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1.掌握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含义与类型,能够加以区分 注意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 2.熟悉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3.了解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频率的关系:产品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工艺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 (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根据创新模式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熟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原始创新的本质属性是原创性和第一性。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 1.了解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的时期,注意教材中提供的图形 创新过程模型(或程序) 创新过程模型 时期 第一代 技术推动 1950,1960 第二代 需求拉动 1960—1970 第三代 交互作用 1970,l980 第四代 一体化 1980,l990 第五代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5IN) 1990,2000 第六代 国家创新系统 21世纪 2.熟悉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研究开发(R &D)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 3.熟悉需求拉动的创新过程模型: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4.熟悉创新过程的交互作用模型: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 5.熟悉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该模型强调创新模型内各要素应该具有平行且整合发展的特性。 6.熟悉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及其特点 该模型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5IN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助开发工作,仿真模型技术部分替代了实物原型。5IN不仅将创新看成是交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程。 7.掌握国家创新体系的含义 注意国家创新体系最早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2年提出。 掌握我国国家创新及其六个系统和四个基础平台 六个系统是:(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2)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3)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4)以各种中介机构为纽带的科技服务体系;(5)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6)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四个基础是:(1)科技信息、公共数据、技术交互与军民共享平台基础;(2)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3)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法规基础;(4)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 掌握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 二、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内企业家、技术创新小组、新事业发展部、企业技术中心等。 (一)内企业家 1.掌握内企业家的特点: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在所在企业内。 2.熟悉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 (二)掌握技术创新小组的特点 注意技术创新小组属于临时性创新组织,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之一。 (三)掌握新事业发展部的内涵 新事业发展部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是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 新事业发展部拥有很大的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主管的领导。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组织。 (四)企业技术中心 1.掌握企业技术中心的地位,了解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 2.熟悉企业技术中心的类别: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和企业级技术中心。 三、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产学研联盟、企业-政府模式、企业联盟。 (一)“产”、“学”、“研”联盟 1.了解形成产学研联盟的原因 2.掌握产学研的主要模式,注意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是我国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 (二)熟悉企业-政府模式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协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或自己成为附属主体。 (三)企业联盟(动态联盟或虚拟企业) 1.掌握企业联盟的主要特点:目标产品性(动态联盟最基本的特征);优势性;动态性(临时性);连接的虚拟性;组织的柔性;结构的扁平性。 2.熟悉星形模式、平行模式和联邦模式等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 掌握企业联盟的组织运行模式对比 四、企业R&D管理 掌握企业R &D管理体系的含义及内容。企业R&D(研发)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绩效管理等内容构成其基本构架。 (一)熟悉R&D管理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决定技术战略。 (二)R&D人员的选择与激励 1.了解形成R &D项目管理需要的六种人:创新思想家、技术看门人、市场看门人、项目拥护人、项目管理者和协调者。 2.了解R &D人员绩效评价方法:企业管理者主要根据R&D人员的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出勤率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估。 (三)R &D项目管理 1.掌握R &D项目的类型:国家级R&D项目、省级R&D项目和企业级R&D项目。 2.国家级R &D项目和省级R&D项目立项程序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行政决策、签订合同四个基本程序。 3.熟悉R &D项目管理的方式:目标管理; 4.熟悉R &D项目管理的组织: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5.掌握R &D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及其四个阶段: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 (四)绩效管理 R &D的绩效指标应涵盖效率、质量、柔性、创新。 第三节 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 一、技术转移概述 (一)技术转移的含义及特征 1.熟悉技术的含义与特征 技术的三个显著特征:?无形性;?系统性;?商品属性。 2.掌握技术转移的含义与特征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以及技术自身系统内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掌握技术转移的特征。 (二)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技术转让、技术引进的关系:掌握 ?技术扩散:技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中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中的过程。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 ?技术转让:拥有技术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技术出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技术转让是技术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技术引进:一个国家或企业引入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需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以发展本国经济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做法。技术引进是技术转移的一个方面。 (三)技术转移的基本活动途径 主要有八种:技术许可证、产学研联盟、设备和软件购置、信息传播、技术帮助、技术交流和人员流动、创办新企业、技术并购。掌握其优缺点。 注意:技术许可证是目前技术转移中最受关注和最为重要的方式,通常称之为技术转让。这是一种有偿的转移方式。 产学研联盟是技术转移中效果较好和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 (四)熟悉技术转移规律 技术转移的梯度最小律、信息传递律、人才载体律、适用律、引力最大律、创新发展律、风险律、保密与传播矛盾律、加速律等九个规律。 熟悉各个规律的含义。 二、技术交易 (一)掌握技术交易的含义与特点 技术交易是指技术供需双方对技术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进行转移的契约行为。 技术交易的主要特点:?技术买卖的标的不是有形的商品,而是无形的技术知识;?技术贸易转让的是技术的使用权,而不能转让技术的所有权;?技术出口不是企业的直接目的,只是当企业认为出售技术会比利用这种技术生产产品带来的利润更大时,它才会出口这种技术;?技术贸易比一般商品贸易复杂。 (二)了解技术交易的方式 (三)了解买者、卖者技术交易的基本程序 三、国际技术贸易 (一)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含义 (二)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专利技术、商标和专有技术。 掌握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含义;熟悉专利的含义及其特点。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方式 国际技术贸易采用单纯的技术贸易与混合的技术贸易两种方式或途径。 ?单纯的技术贸易有许可贸易、专有技术转让、技术协助; ?混合的技术贸易主要有:合作生产、合资经营、补偿贸易、工程承包、装配生产、交钥匙工程(引进成套设备、技术转让)、租赁贸易、特许专营等。 1.掌握许可贸易及其标的内容 许可贸易按其标的内容可分为专利许可、商标许可、计算机软件许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形式。 根据其授权程度大小,许可贸易可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让许可、互换许可五种形式。 2.掌握特许专营的含义及其特点 注意特许专营的被特许方与特许方之间仅是一种买卖关系。特许专营合同是一种长期合同。 3.熟悉技术服务和咨询的内容及其特点 4.熟悉合作生产的内涵; 5.了解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掌握知识产权的含义与特征 我国承认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的主要知识产权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知识产权主体权利具有财产和人身双重权利。 (二)了解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注意: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通过法律手段把智力成果当作财产来保护。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 掌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选择策略 (1)以取得技术排他权为目标,企业选择法律的优先顺序是:专利法、技术秘密保护、版权法、合同法、物理技术保护、商标法。 (2)专利的保护费用最高。若考虑知识产权费用因素,法律选择的顺序是版权法、技术秘密保护、合同法、物理技术保护、商标法、专利法。 (3)考虑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我国: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均为10年。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l0年,但期满前可以续展10年,并且也可以一直续展下去。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较复杂,其修改权、署名权以及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的权利均不受时间限制,但作品的使用权、发表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为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 (4)若以减少风险为目标,法律选择的顺序是:专利法、技术秘密保护(合同法)、版权法、商标法、物理技术保护。 掌握知识产权法保护科技成果属性比较 排他性 费 用 保护期 风 险 专利法 强 高 中 无 版权法 弱 低 长 中 技术秘密 中 中 长 低 合同法 弱 中 长 低 商标法 无 高 长 高 2.熟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阶段策略 在创意的形成阶段、开发中试阶段、应用开发与市场化阶段,采取不同的阶段策略。 二、技术合同的类型 主要有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四种类型。 (一)技术开发合同 1.掌握委托开发合同的含义:当事人之间共同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2.掌握合作开发合同的含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开发完成同一研究开发项目,共同享受效益、共同承担风险的合同。 (二)技术转让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合同、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合同四种。掌握这四种合同的含义。 注意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可以分为独占实施许可合同、排他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普通实施许可合同。 (三)技术咨询合同 (四)技术服务合同 包括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 三、了解技术合同管理 了解合同准备阶段的管理、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本章主要框架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1.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2.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按照规划时间的长短,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1年或l年内)、中期规划(1,5年)和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 按照规划的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其中具体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配备计划、使用计划、培训开发计划、薪酬计划等。 二、熟悉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程序 1.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2.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3.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计划 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三、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管理人员判断法、德尔菲法、转换比率分析法和一元回归分析法。 1.熟悉管理人员判断法 由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自下而上地确定未来所需人员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 2.熟悉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以匿名问卷的方式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3.掌握转换比率分析法:结合教材例题 转换比率分析法的关键点是找出企业业务增量与人力资源增量,企业主体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关系,由此推断出企业各类人员的需求量。 4.掌握一元回归分析法:结合教材例题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方面。最常用的内部供给预测方法有三种:人员核查法、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 1.了解人员核查法 2.熟悉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该职务的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该职务的现职人员数+可能的人员流入量-可能的流出量。 这种预测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供给预测。 3.掌握马尔可夫模型法:结合教材例题 基本思路是:找出企业过去在某两个职务或岗位之间的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推测未来企业中这些职务或岗位的人员状况。 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定量预测方法。 熟悉影响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本地区的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本地区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行业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职业市场状况等等。 第七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第二节 员工招聘 一、员工招聘的含义、作用与原则 注意员工招聘的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公正平等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双向选择原则 二、熟悉员工招聘的程序 制订招聘计划;制定招聘决策;选择招聘渠道;选择招聘方法;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资料;确定录用人员。 注意招聘信息的发布原则:广泛原则、及时原则、层次原则、真实原则、全面原则。 三、企业招聘的渠道 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企业应根据拟招聘职位的性质、劳动力供给状况和预算成本等进行渠道的选择。 (一)内部招聘 1.掌握内部招聘的含义 2.掌握内部招聘的形式:内部晋升和职位转换。 3.掌握内部招聘的优点和不足 (二)外部招聘 1.掌握外部招聘的含义 2.外部招聘的形式:媒体广告招聘、人才招聘会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公司招聘、互联网招聘、海外招聘和申请人自荐等等。 3.掌握外部招聘的优点和不足 四、员工招聘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心理测验、知识考试、情景模拟考试、面试 心理测验的内容包括:成就测验、倾向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能力测验。 面试是员工招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争议较多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一)熟悉薪酬的概念与构成 从最宽泛的角度观察,薪酬由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构成,掌握下图中各项的具体内容。 (二)了解薪酬的功能 薪酬的功能可以从员工、企业和社会三方面进行考察: 1.薪酬对员工的功能:保障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2.薪酬对企业的功能:增值功能;改善用人活动功效的功能;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和塑造企业文化的功能;促进企业变革和发展的功能 3.薪酬对社会的功能 二、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一)了解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公平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量力而行原则、合法原则 在公平原则中,注意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员工个人公平的含义。 (二)了解影响企业薪酬制度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区分哪些属于外在因素,哪些属于内在因素 (三)熟悉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流程 1.明确现状和需求——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2.确定员工薪酬策略——薪酬策略由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决定。 3.工作分析——通过工作分析编制出工作说明书。 4.职位评价。 5.等级划分。 6.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7.市场薪酬调查。 8.确定薪酬结构与水平。 9.薪酬制定的实施与修正。 三、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方法 (一)掌握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方法 基本薪酬制度主要有以职位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和以技能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两种方法。 1.以职位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具体包括职位等级法、职位分类法、计点法和比较因素法四种。 2.以技能为导向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具体分为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和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 ?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比较适用于企业职能管理人员基本薪酬的确定; ?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方法比较适用于工作在生产和业务一线员工的基本薪酬的确定。 (二)掌握激励薪酬制度的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奖金制度的设计、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员工分红制度的设计。 注意员工持股制度是利润分享的重要形式。股票期权是员工持股制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股票期权和持有股票的共同点是,都可以激励持有者的长期化行为,但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 (三)熟悉员工福利制度 福利的提供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及贡献无关。福利具有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激励员工和促使员工忠实于企业的作用。 福利的构成:安全福利、保险福利、各种津贴、带薪休假和其他福利 (四)了解非经济性薪酬 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企业文化。 第四节 员工流动管理 一、员工流动的含义和类型 (一)熟悉员工流动的含义 (二)熟悉员工流动的类型 1.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通常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2.按照员工流动的边界是否跨越企业,可分为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三种形式。 3.按照员工流动的走向,可以分为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4.按照员工流动个人主观原因分为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了解其他分类。 二、员工流动的基本理论 掌握勒温的场论、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库克曲线、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马奇和西蒙模型、普莱斯模型、莫布雷中介链模型、扩展的莫布雷模型八种理论。 三、员工内部流动管理 (一)员工内部调动及其管理 内部调动是指员工在企业中横向流动,在不改变薪酬和职位等级的情况下变换工作。内部调动可以由企业提出,也可以由员工提出。 (二)职务轮换及其管理 职务轮换又称轮岗,指根据工作要求安排新员工或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在不同的工作部门工作一段时间,时间通常为一到两年,以丰富新员工或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掌握其优缺点。 (三)晋升及其管理 有效的晋升管理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晋升过程正规、平等和透明,二是晋升选拔注重能力,三是对能力的评价要注重对员工技能、绩效、经验、适应性以及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考察。 (四)降职及其管理 降职是一个员工在企业中由原有职位向更低职位的移动。降职是与晋升相对的。 四、员工流出管理 (一)熟悉员工非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非自愿流出包括解聘、人员精简和提前退休。 (二)熟悉员工自愿流出及其管理 员工自愿流出又被称为企业员工的流失。 1.员工流失的特点:群体性、时段性、趋利性。 2.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外部宏观因素、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种。 3.熟悉新的留人观念的具体做法 (三)熟悉员工自然流出及其管理 员工自然流出的形式主要有:退休、伤残、死亡等。 第三节 企业重组 一、熟悉企业重组的含义、方式 企业重组可采取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并购型企业重组模式和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 二、几种主要的重组方式 收购与兼并、分立、资产置换与资产注入、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一)收购与兼并 1.掌握收购与兼并的含义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的一种经济行为。 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用现金、有价证券等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2.掌握吸收合并的含义:兼并也称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统称为合并。 3.熟悉并购的分类 (1)按照并购双方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分为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 (2)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来划分,分为善意并购、敌意并购两种。 (3)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来划分,分为承担债务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股权交易式并购三种。 (4)按涉及被并购企业的范围来划分,分为整体并购、部分并购两种。 (5)按照是否利用被并购企业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划分,分为杠杆并购、非杠杆并购两种。 (6)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划分,分为协议并购、要约并购、二级市场并购三种。 4.掌握并购的动机: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谋求经营协同效应;谋求财务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获得特殊资产;降低代理成本等。 其中谋求财务协同效应包括:财务能力提高;合理避税;预期效应。 5.掌握并购的财务分析 (1)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 如果S >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溢价、并购费用的差额。 NS=S-P-F (2)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营运风险;信息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 (二)分立 1.公司分立的含义及种类 公司分立主要有标准分立、出售和分拆三种形式。掌握标准分立、出售、分拆的含义。 (1)标准分立会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持股结构的新公司。 (2)出售是指将公司的某一部分股权或资产出售给其他企业。 (3)分拆也称持股分立,是将公司的一部分分立为一个独立的新公司的同时,以新公司的名义对外发行股票,而原公司仍持有新公司的部分股票。 2.熟悉公司分立的动机 3.掌握公司分立不同手段的优缺点比较 (三)熟悉资产置换与资产注入的概念 注意资产注入与资产置换往往发生在关联公司或即将成为关联公司之间。 (四)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转股与以股抵债可视为债务重组行为。掌握债转股和以股抵债的含义,了解债转股和以股抵债的积极意义。 三、价值评估方法简介 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市盈率模型)、贴现现金流量法 (一)资产价值基础法 掌握价值评估的价值标准: 账面价值 市场价值:Q模型(注意市净率等于股票市值与企业净资产值的比率)。 清算价值:清算价值是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丧失增值能力情况下的资产估价方法。 (二)熟悉收益法(市盈率模型) 市盈率暗示着企业股票收益的未来水平、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希望从股票中得到的收益、企业投资的预期回报、企业在其投资上获得的收益超过投资者要求收益的时间长短。 (三)熟悉贴现现金流量法(拉巴波特模型) 拉巴波特认为有五个重要因素决定目标企业价值:销售和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资本成本率。
本文档为【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考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7KB
软件:Word
页数:6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