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 —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 ======================================================================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网页、WAP手机客户端、绑定IM(gtalk、MSN、QQ)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发布简短消息。它支持...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 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 —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 ======================================================================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网页、WAP手机客户端、绑定IM(gtalk、MSN、QQ)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发布简短消息。它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但在信息发布的数量上会受到限制,比如说新浪微博最多不超过14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 微博最早产生于美国,2006年上线的twitter,截止2010年1月份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随后腾讯、网易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在一项针对微博用户的调查中显示,96%的用户通过微博了解、发布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观点,微博已经成为一个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平台。[1]特别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围观就是力量”成为对微博影响力的一个生动注解。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根据中国公安部颁布的数据,2007年群体性事件已达8万起,2009年更超过10万起,这些事件大多涉及到公众利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微博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兴起,如何有效地引导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公共危机成为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近期发生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入手,通过微博对该事件的信息传递分析来探讨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从而为更好的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传播提供借鉴。 一 微博的信息传播特性 (一)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的杨晓茹博士认为,鉴于微博的传播媒介以及传播过程与以往的博客或者web网页的传播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了解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是必要的。 在此传播模式中,处于中心的X是“微博”网站,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也是终点;A-N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不同的“微博”使用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D1-Dn代表“博主”的跟随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M代表“微博”传播 发生、完成的传播环境。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或者电脑将信息上传到网站,其跟随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同时发表自己的评论。微博建立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传播模式。 (二)微博的传播特性 1.信息传播的自发性 微博具有自发性传播的特性,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会主动地发表自己的内容,传播自己的观点,同时有许多微博用户表示对在微博上面会进行信息转发,他们转发的主要是有价值、有趣的或是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尤其是以一些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 个性化信息交流 2. 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与展现自我的时代,微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的媒体个性化的需求:便捷的书写方式、以秒计算的更新速度,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微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达便利与快感。从发布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内容都是同微博使用者有关的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同时享受最新资讯的个性化服务。 3.即时的通信互动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介大大缩小了信息发出到接收反馈产生的时间差,从而保证了传播的即时性。而微博的出现将这种时间差进一步缩小,甚至发展到“零时差”程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当天下午2点35分33秒Twitter上出现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路透社等的通讯社电稿都要快。[3]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微博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介甚至新闻网站无法媲美的。 4.信息的裂变式传播 微博信息的运动由“信息聚合——临界点——信息裂变”,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层层转推,快速蔓延,纵深循环。微博的几何级的传播速度与发文、转帖、关注的围观力量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例如,在某个突发事件的现场,用户可以把所看所闻以短信或者彩信即时发布出来,如果他的跟随者中有10%进行了转发,那就相当于作者多10个发布点,这10个发布者每人也拥有100名跟随者的话,新闻受众就上升至1000人。依此类推,如果信息能得到第二轮、第三轮转发,受众就直线上升至1万人、10万人。 当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是重大新闻事件时,微博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声音,降低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依赖。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微博用户表示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时,除了关注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与主要观点,还会有意识地在网上搜索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一些当事人、见证人、亲历者们的个人 声音,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态的发展。有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相信亲历者的微博内容。[4]此外,由于微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上,对微博信息的控制难度加大。 二、7?23事件中的微博信息传播 依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读,突发事件共分为四类:飓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空难、塌方、水土污染等由技术和管理因素造成的事故灾难,例如此次的“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疾病传播、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政治骚乱、恐怖袭击、校园枪击、人质救援等社会安全事件,例如2008年西藏骚乱。[5] 通过研究发现,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微博信息传播可以分为:事件来源的相关描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事件进程的跟踪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以及与事件有关的其他信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时间是受众了解救援情况的重要标尺,而死亡失踪人数是读者最为关注的信息,这两点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的微博信息传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事件来源的相关描述 7月23日20时27分,一条来自新浪网友“Smm_苗”的微博引起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11分钟后,“Smm_苗”所描述的这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温州市双屿路段,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造成6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从高架桥上掉落。 几乎在事故发生的同时,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网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信息。“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 此后不久,第一条求助信息由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 快点救我们!”这条信息在短时间内被转发了十万次。 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 紧接着,网络上不断出现被困旅客以及第一批赶赴现场的救援人员所发出的消息,事故现场情况也如拼图般渐渐清晰起来:20点54分,网友“Smm_苗”:“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21点05分,网友“羊圈圈羊”:“火车现在处于倾斜状态,车内封闭,前面几节车厢基本连撞了。”21点27分,网友“Sam是我”:“确切的消息,D3115次列车15号车厢断裂脱轨!不确切消息,15号车厢一死一伤!我所在的2号车厢一人被空架物品砸伤!”„„ 这些发自事故现场亲历者的微博动态的展现了事故现场的情况,言简意赅的传递着信息,同时勾勒出极强的现场感。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爆发初期,由于 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导致传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难以捕捉这些具有强烈现场感的信息。而微博由于信息传播的自发性,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能够捕捉到事故现场更为多种多样的信息。 (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 事故发生2小时后,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血液中心等多家官方微博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网友前往血站献血。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直至当天深夜2时18分,连发36条微博,报告浙江省组织救援的情况,赞扬 的哥的姐”免费送客人到医院献血。郑继伟副省长、省卫生厅官方微博温州“ 也用微博通报医疗救援的进展。 然而,由于多数政府部门对于微博等新兴传播力量的应对不足,铁道部公布死亡名单迟缓、数字不准确,对于通车、事故调查处理等等都饱受诟病,尤其是对于铁路部门救援不利的批评信息也成为微博传播的主流,可以说在此次事件的微博信息传递中,大量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对政府的形象影响很大。尤其是从7月24日,关于铁路部门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但现场又搜救出生还者”的信息,到24日晚间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王勇平的不当应对,以及铁路部门对车头的掩埋等信息更被微博大量转载。 在信息呈现爆炸性传播以及即时性传递的新媒体时代,仍然用传统的信息处理以及发布方式来应对显然是不够的。尽管在事件发生5天之后,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小组,温家宝总理也亲赴现场慰问家属,并且铁路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出来对前期的一些质疑进行回应和解释,但是对于受众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的改变已经是收效甚微了。 (三)事件进程的跟踪评价 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大量的网友对于事故救援的跟踪评价微博也不断涌现。在事故发生12小时后,微博上相关讨论量已突破200万条,其中大量的微博关注的是此次事故中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救援措施以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一部分网友通过微博对事件进程进行即时的追踪报道,随后大量的网友对这些报道内容进行点评并转发,使得事件进程的跟踪评价呈现出一种同步递进的态势,甚至有网友专程赶赴救援现场来对救援情况进行微博直播,这使得微博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取代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功能。 网友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进程,微博上对于此次事故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为该事件设置了议程,使得事件不仅是进入到了传统媒体的视线,并且提升了事件的重要性判断,直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政府的相关决策。 (四)与事件有关的其他信息 事件发生后,微博立刻成为发动最广泛力量寻找亲人的网络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也迅速开辟了“微博寻亲”专栏。微博寻人的转发量已经超过了50万条,至少有6名事故伤员通过腾讯微博与家人成功取得联系。当寻亲信息在微博上不断接力的同时,网友们还在微博上大量转发已公布的乘客名单和在各医院救治的伤员名单,以便家人及时赶往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博上转发的大量事故中遇害人员的亲朋好友所发出的微博,例如在事故发生21小时后的最后一名获救者伊伊,在伊伊获救后其父母的微博被大量的转发,尤其是伊伊的父亲在事故发生前为伊伊拍摄的第一次乘坐动车的照片,更被大量转发。这些信息的传播增强了事件的立体感以及真实性,更贴近受众的需要。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的第7天,微博上网友自发组织,线上缅怀事故中的遇难者,这些网友发布的祭奠微博转发超过2000余万条。相关信息的转发,使得微博传递的信息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加的贴近受众的需求以及体现了微博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文关怀。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所展现的微博影响力 (一)微博成为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的报道平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孟令俊表示:在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博不仅成为舆论传播的中心和渠道,同时也参与舆论的形成、发展与引导的过程,微博充当了突发事件公开的助推器、突发事件的社会监督者和突发事件的救援平台。[6] 在“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微博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中成为了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事故发生仅4分钟,微博就开始第一时间发布事故信息,随后微博用户们对于事故情况的的描述、现场救援的直播以及相关救援信息的传递不仅展现了微博作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重要报道平台,更体现了微博作为民意收集和展示的重要场所的特性。 (二)微博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议程设置功能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壮大,舆论的发生机制和内容、语境都发生变化,新的舆论传播机制正在形成。从信息发布主体和途径看,目前国内已形成两种不同的议程设置模式:一个是各级党委、政府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主动发布信息和解读信息而形成的“传统议程设置模式”;另一个是网民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自下而上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的“网络议程设置模式”。而后一种模式随着微博的兴起,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显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调查显示,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从“江西宜黄拆迁”事件到仇子明、谢朝平等事件,微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已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方 式,同时也成为网民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碎片化信息汇聚成话语权,成为持之有据的民意诉求。而这种民意力量,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放大后,浸入行政议程,源源不断地释放动能。 (三)微博影响着突发事件中社会话语空间的释放[7] 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进一步消弭了传统媒体主导下的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中心化状态。带有的鲜明自发性特征的微博进一步改写了传统新闻业的新闻采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使用微博发布信息的低成本和易得性,以及微博节点传播的特性,则进一步推进了新闻信息发布和扩散速度,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方面,微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传统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只能依赖政府部门官方的信息或者相关救援人员的信息,并且多数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随着微博的兴起,许多事件亲历者会自动的通过微博来传递第一手的信息,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更多的声音能够被传递。 (四)微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益于群体共识的达成 微博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构建社会成员间互有勾连的圈子,达成群体的共识。不同的人共同关注、了解某一话题,并且还知道谁在共同了解,这种共识能够产生群体间的认同和归属感——同样的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背景,或者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为这种互动提供长久的动力。 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私人社交群体与公共领域的新闻议题的有机的融合,在7?23事故的信息传播中,来自事故亲历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微博被不断地转发。利用微博的人际传播的特点,各种信息的接受度和可信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在这种传递的过程中,加强了群体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五)微博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基于微博的强大力量,传统媒体已经显示出与微博客进行媒介融合的革新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阻挡。首先,传统媒体在逐渐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微博客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一条通路。其次,传统媒体从微博上挖掘资源,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后续深度报道。最后,突破传统,利用微博进行采访,美国很多记者的采访方式就是微博客对话的“Twitter view”, 实现信息共享。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更是有大量的记者通过微博寻找各种信息来源以及采访对象,同时,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信息又成为微博下一轮转载的热点。 四、小结 尽管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处置公开、公正、迅速,也将提高人们对政府形象的正面评 价。突发性事件爆发后,应该结合微博的传播特征,充分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 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准确地信息,避免微博上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谣言的传递。其次,权威机构专业媒体需迅速行动,可以利用微博掌握舆论风向,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进行舆论引导。再次,应该充分发挥微博上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他们在微博上发出的声音拥有更多的倾听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微博实际上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微博在人际传播上的说服优势。最后,应提高微博用户媒介素养。让微博用户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不去主动传播违法、有害信息以及提高他们对谣言的辨识力。最后是采取必要的审核措施,这也是目前一些微博客网站常用的办法:实名注册、发布带关键字的信息需经审核、直接禁止发布此类信息等。 目前,微博在国内尚处于兴起阶段,在突发性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是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对辟除谣言、舆论引导、议程设置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它也是及时辟谣、掌握舆情、进行反馈的有效工具。因此,推广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需要对微博监管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让微博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注释: [1] 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载《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2]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载《当代传播》2010年第2期。 [3] 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载《今传媒》2010年第4期。 [4] 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载《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 汪永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6] 《网民微博直播动车事故首条微博比新闻早2小时》,载 2011年7月25日新华网。 [7] 喻国明: 《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与作用空间》,载《中关村》2010年第4期。
本文档为【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影响力研究——以7·23甬温线动车特大交通事故为例【文库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