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举报
开通vip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摘要: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典型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的长河里,彰显着独特的魅力。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有着一定的人生追求。将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会引出很多有趣的知识, 关键词: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人物形象 相似点 不同点 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先后在欧洲各国发生。它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是欧洲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宣扬人性、人权;反对神性、神权;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科学思想...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摘要: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典型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的长河里,彰显着独特的魅力。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有着一定的人生追求。将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会引出很多有趣的知识, 关键词: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人物形象 相似点 不同点 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先后在欧洲各国发生。它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是欧洲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宣扬人性、人权;反对神性、神权;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科学思想,反对蒙昧主义;面向现实生活,反对神秘梦幻;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有力武器。在创作上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宣告了资产阶级的产生。而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达到了欧洲人文主义的高峰,是文学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珠宝。 一、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对小说的厘定,即“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就是去发现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1】,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所以能在时间的冲刷中愈加璀璨夺目,恐怕也是发现了“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吧~ 《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灭亡了的骑士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人公是拉曼却的一个穷乡绅,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 ,决心效仿小说中的游侠骑士周游天下、除暴安良。于是他骑上一匹瘦马,穿上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 ,提上长矛悄悄离家去历险。第一次出游遭到商人一顿暴雨般地棍子后,像一对烂泥似的横在驴身上被邻居送回。第二次,他说服农民桑丘当他的侍从,又干下了很多荒唐可笑的事,被锁在笼子里给牛车拖了回家。第三次,堂吉诃德仍然执迷不悟,主仆二人受尽折磨、历尽艰险,最后,堂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 。他狼狈不堪,遵奉骑士法则,自己悄然走上归途。临终时,他说,“我从前是个疯子,现在头脑灵醒了”“现在知道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他嘱咐他的外甥女得嫁给从未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不能继承他的遗产。 “堂吉诃德是一个异常丰满而又复杂的艺术典型”【2】,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是:脱离实际、沉迷于幻想。他把骑士小说中的描写当做现实,以至于丧失了基本的理性 ,行动盲目,荒诞不经。他单枪匹马向黑暗社会进攻 ,把羊群当军队,把旅店当城堡,与狮子交锋,同傀儡戏中的之人拼杀,将朝圣的苦行赎罪的队伍当做强徒开战,结果他总是人仰马翻,被别人痛打一顿。最可笑的是,他把风车看成可怕的巨人 ,被风车的长翼扫翻在地时,凡认为是魔法师“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他胜利的光荣 ”。堂吉诃德执迷于骑士道,自以为在伸张正义,却不但没有解除人们的痛苦 ,反而带给人们更深的苦难。牧童安德瑞斯因堂吉诃德的解救,遭致更狠毒的鞭打。当他再次见到堂吉诃德时不禁大骂:“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的所有游士骑侠~”堂吉诃德不顾时间空间上的差异,落后于历史进程,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过时的骑士道的批判和否定。 但是,堂吉诃德远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角色。他那“消灭一切暴行”“铲除人间不平”的高尚志向与毫无个人私欲的奉献精神,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他忠于自己的信念,又盲目蛮干,不是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受尽了嘲笑、奚落 。 尽 管这样,堂吉诃德还是在坚持,不怀疑自己的信念。这使他的个性中充满了令人心酸的悲剧因素。这种结合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成为文学史上罕见的艺术形象。 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王子,《 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收人文主义教育。由于父王突然去世,回国奔丧后不久,又看到母亲与叔父克劳狄斯结婚,双重打击使他更加沉痛悲愤。就在他怀疑父王是否真的是被毒蛇咬死的时候,父王的灵魂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并嘱咐他要报仇。为了弄清真相,他装疯卖傻。克劳狄斯怀疑他是否知道了什么,便派他的两个同学和情人试探他,而哈姆雷特纡回其中,趁机安排“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的罪行。王后受克劳狄斯唆使,找儿子谈话,哈姆雷特乘机挖苦讽刺母亲,并误杀了躲在帷幕后偷听的波洛涅斯。克劳狄斯便利用此事派哈姆雷特去英国,想借英王之手杀死他。哈姆雷特察觉,途中偷换密信,辗转折回丹麦。回来后获悉情人奥菲利亚发疯落水死亡,克劳狄斯便利用波洛涅斯的儿子、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致哈姆雷特于死地。结果,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也被愤怒的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临死让好友霍拉旭传播他的心愿,继续他的事业。 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性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是丹麦王子,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爱情、对友谊、对人性都有着一整套人文主义的观点”【3】正是这种观点是他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 人是一件多么了比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他心目中,老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典范,而父亲与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的和存在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花园”,那时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但是,当他面对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篡夺王位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变得焦虑、郁闷、痛苦,这一切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在曾经的美好都支离破碎的情况下,一方面,他激愤的诅咒这个“冷酷的人间”,感到自己置身的环境是一座“长满恶毒的莠草”的“荒芜不治的花园”,整个丹麦变成了“一所监狱”,而且是世界上“最坏的一间”。另一方面,他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生活于其间的人。子经过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此时的哈姆雷特眼中,“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推污浊的集合。„„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考虑到“生存与毁灭”的问题。可见此时的哈姆雷特成了一个 “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或延宕),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4】 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深受“群众所喜爱的”王子,“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的去为父亲报仇,但是他最终未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一方面是封建势力强大,有着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而主要的是,哈姆雷特始终把复仇任务单纯的作为只能他一个人来完成的任务,从未想过人民群众是扭转乾坤的真正力量。他孤军奋战,含恨死去。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三、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形象比较 屠格涅夫曾说过,“这两个人代表了人类立场的两个相反的极端”,也有人说:“堂吉诃德是现实主义的典型,行动大于思想;哈姆雷特则是浪漫主义的典型,思想大于行动。”不管怎样,作为同一时代的两大典型人物,他们身上肯定会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 (一)相似点 1、他们都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他们身上都折射出了部分社会现实。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堂吉诃德复杂矛盾的性格是那个时代在他身上的印记。堂吉诃德痛恨奴役和压迫,一心想改革社会。”【5】他脑子里装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却幻想采用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办法来实现。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方法,跟社会现实产生了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便构成了堂吉诃德性格的基本特征:主观主义、脱离现实。同时,也构成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爱的喜剧性的矛盾冲突,而这一冲突的结局又必然是悲剧性的。马克思在指出堂吉诃德游侠失败的悲剧根源时说:“堂吉诃德也因为错误地,以为流浪的骑士,能同样见容于社会的一切经济形态。”【6】所以终于自食了他的恶果。 17世纪初,正当伊丽莎白统治末期和詹姆斯一世继位初期,王权日益走向反动,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整个英国处于动乱状态,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而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哈姆雷特的失败,正是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脱节,以及封建邪恶势力的相对强大。哈姆雷特身上集中的体现了人文之一思想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2、他们都是勇敢的,却也是孤独的。 堂吉诃德坚持着他扶强锄弱的的骑士道理想,一路行侠,不在乎条件的艰苦,不在乎挫折失败,干了很多荒唐可笑的事。他有一套为自己辩护的理论“我知道鲁莽和懦弱都是过失,勇敢地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中折。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懦弱。挥霍比吝啬更接近慷慨的美德,鲁莽比懦弱更接近于真正的英雄。”他的行为甚至比他的理论还要进步,没有什么困难风险可以使他止步不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使他后退,他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的勇敢。但是他的行为没有人能理解,就算他的初衷是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也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同,就连身边唯一的仆人桑丘也是因为利益和他在一起的,他一直在孤独的战斗。 哈姆雷特在复仇的过程中是勇敢的。但是由于他优柔寡断、延宕矛盾,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力量。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认为:“哈姆雷特天生纯粹是内在的、冥想的、主观的,生来是富于感情和思想的人;而可怕的事变要求他的,却不是感情和思想,而是行动;召唤他从空想的世界中走出来,到现实世界中去,到和他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的行动的世界中去。”正是如此,哈姆雷特最终以他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勇气和敌人同归于尽。因为他深知没人能理解和帮助他了,母亲背叛父亲嫁给了仇人,心爱的奥菲利亚不能理解他的行为并单纯无知的成为别人试探他的工具,大臣们也都向着克劳狄斯,他在复仇的路上孤独的徘徊前进。 3、影响都是深远的。 屠格涅夫曾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某种意义上都接近哈姆雷特,或是堂吉诃德”。随着时间上推移,这两大艺术典型还会不断丰富、不断深化,而且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哈姆雷特成功运用了人物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引起了此后的众多作家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 (二)不同点 1、 身份的差距:堂吉诃德是穷乡绅,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 2、 性格的迥异:堂吉诃德乐观、勇敢、富于幻想、脱离实际、对爱情忠贞不渝; 哈姆雷特悲愤、忧郁、优柔寡断、对爱情意志不坚 ;前者是喜剧形象。后者 是悲剧形象。正如:“堂吉诃德是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哈姆雷特是思想 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概括起来就如屠格涅夫所说:“堂吉诃德们在寻找, 哈姆雷特们在探讨”。 3、 爱情观不同:堂吉诃德按照自己的意愿虚构了杜尔西内娅,把杜尔西内娅作 为他的女神在守护,他的爱情纯洁到勿需怀疑。而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的 爱则脆弱的多,当他带着痛苦在复仇路上行进时,也极尽可能的讽刺挖苦这 位昔日的爱人,让痛苦也与奥菲利亚同在。 总之,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艺术典型,他们是成功的,是那个时代的伟大先驱。他们通过自己的所言所行塑造了自己,成就了读者。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而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 参考资料: 1】 艾晓明,《小说的智慧》,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版 ,第13页。 【 【2】 湘赣豫鄂三十四所院校所编,《外国文学简明教程》,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7月第1版,第110页。 【3】 朱维之、赵 主编,《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年6月第1版,第100页。 【4】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6月第2版,第97页。 【5】 湘赣豫鄂三十四所院校所编,《外国文学简明教程》,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7月第1版,第112页。 【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33条注释,人民出版社, 1953年3月第1版。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95页。
本文档为【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