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鸟类学习资料

[最新]鸟类学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最新]鸟类学习资料[最新]鸟类学习资料 3月25日爱鸟周活动借用鸟类标本名单 1、 小白鹭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分布范围广泛,从欧洲南部经欧亚大陆南方,包括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一直到日本列岛,整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等。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最新]鸟类学习资料
[最新]鸟类学习资料 3月25日爱鸟周活动借用鸟类标本名单 1、 小白鹭 鹳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分布范围广泛,从欧洲南部经欧亚大陆南方,包括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一直到日本列岛,整个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等。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中型涉禽,体形纤瘦,全身白色;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长羽,背、胸均披蓑羽。 羽毛:成鸟夏羽:全身羽毛纯白色;繁殖期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称辫羽,悬垂于后颈;前胸和背部被蓑羽,背部蓑羽的羽枝特别松散而延长,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 冬羽:全身羽毛纯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胸的蓑羽或矛状羽均消失。 虹膜黄色;眼先裸露皮肤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嘴黑色,冬季下嘴基部黄绿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爪黑色。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呆立不动时,常一脚踏地,一脚缩于腹下,头缩成“S”状,或漫步走动。不时伸长颈部,昂头环顾四周,一有危险,就立即飞走。繁殖前期有飞向较远的湖泊、河川觅食习性。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 食性: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觅食,晚上休息。常飞至离栖息地数里至数十里的水域岸边浅水处涉水觅食,有时亦守候在一定地方等待食物和跟随牛群活动或在附近草地上觅食,偶尔也见栖息于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虫。 2、 普通翠鸟 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中文别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秦椒嘴 。是人们最熟悉的种类。身长16 - 17 cm,翼展24 - 26 cm,体重40 - 45 g,寿命15年。引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 普通翠鸟人们最熟悉的种类,寿命15年。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眼下和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雄鸟上嘴黑 嘴色,下嘴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普通翠鸟。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3、 白头鹎 是雀形目鹎鹎属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4、 草鸮 草鸮是中型猛禽。上体暗褐,具棕黄色斑纹,近羽端处有白色小斑点。似仓鸮,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下体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黄色;脚,略白。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栖息于山麓草灌丛中,以鼠类、蛙、蛇、鸟卵等为食。叫声响亮刺耳。白天,草鸮躲在树林里养精蓄锐,夜间却非常活跃。草鸮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都适应于黑夜捕捉老鼠。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日本,越南。 中国西南及华南,河北南部、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留鸟。草鸮在中国南方农田地区分布较广,对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保护。 5、 大斑啄木鸟 体型中等(24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叫声‘jen-jen-’。 6、 树麻雀 树麻雀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论 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多有分布。栖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m,在西藏地区甚至可达4500m。麻雀栖息环境很杂,但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性喜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有时集群多达数百只,甚至上千只。一般在房舍及其周围地区,尤其喜欢在房檐、屋顶、以及房前屋后的小树和灌丛上,有时也到邻近的农田地上活动和觅食。每个栖息地都有较为固定的觅食场所如场院、猪圈 、牲口棚和邻近的农田地区,活动范围多在1-2km内。在屋檐洞穴或瓦片下的缝隙中过夜,也有在房舍或村旁附近的岩穴、土洞和树上过夜和休息的。性活泼,频繁的在地上奔跑,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较为嘈杂。若有惊扰,立刻成群飞至房顶或树上,一般飞行不远,也不高飞。飞行时两翅扇动有力,速度甚快,大群飞行时常常发出较大的声响。性大胆,不甚怕人,也很机警,在地上发现食物时,常常先向四周观看,无危险,才跑去啄食,或先去几只试探,然后才有更多的鸟陆续飞去,稍有声响,立刻成群惊飞。 7、 暗绿绣眼鸟 绣眼儿,粉眼儿,白眼儿,白日眶,粉燕儿。体小而细弱,全长约11cm。上体草绿色,具明显的白色眼圈。喉及上胸淡黄色,下胸及两胁苍灰,腹部中央近白,尾下覆羽淡黄。性活泼喧闹,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似“滑儿,滑,儿,滑,儿”,婉转动听。栖息于平原至山地的阔叶林、针叶林及竹林。非繁殖季节亦有集群之习性,冬季能达50,60只,在树冠的枝叶间寻找昆虫、小浆果及花蜜。3,8月繁殖,多在南方,巢呈浅杯状,悬挂于阔叶树、针叶树及灌丛的细枝分杈处、隐蔽在枝叶之间,每窝产孵3,4枚,浅蓝绿色或纯白色,平均重1g。生境: 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m左右的针叶林,冬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习性: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 8、 珠颈斑鸠 小型鸟类,体长27-34cm。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下体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尾甚长,外侧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暗褐色,脚红色。前额淡蓝灰色,到头顶逐渐变为淡粉红灰色;枕、头侧和颈粉红色,后颈有一大块黑色领斑,其上布满白色或黄白色珠状似的细小斑点,上体余部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些;外侧尾羽黑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翼缘、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蓝灰色,其余覆羽较背为淡。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颏白色,头侧、喉、胸及腹粉红色;两胁、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色。雄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不如雄鸟辉亮、较少光泽。虹膜褐色,嘴深角褐色,脚和趾紫红色,爪角褐色。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斑鸠混群。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觅食多在地上,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快速,两翅扇动较快但不能持久。鸣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鸣声似‘ku-ku-u-ou’,反复鸣叫。珠颈斑鸠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前后大约差一两天。约两星期后,小斑鸠就会同一 天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 9、 画眉 雀形目 > 莺科 > 噪鹛属,俗名:金画眉 描述:体型略小(22厘米)的棕褐色鹛。特征为白色的眼圈在眼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顶冠及颈背有偏黑色纵纹。台湾亚种taewanus无白色眉纹,灰色较多且纵纹浓重。海南亚种owstoni具白色眼纹,但下体较淡,较亚种canorus下体多橄榄色。 虹膜,黄色;嘴,偏黄;脚,偏黄。 叫声:鸣声为悦耳活泼而清晰的哨音,令爱鸟者备加赞美。 分布范围:中国华中及东南、台湾、海南岛和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中、华南及东南的灌丛及次生林,高可至海拔1800米。 习性:甚惧生,于腐叶间穿行找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 注:大陆的亚种canorus已在台湾立足,部分鸟与亚种taewanus出现混交 10、 黑脸琵鹭 鹳形目 > 鹮科 > 琵鹭属,俗名:匙嘴鹭,哈日其来太,哈勒,黑面琵鹭,琵琶嘴鹭。 描述:体略大(76厘米)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黑色而形似琵琶。似冬季的白琵鹭但嘴全灰,脸部裸露皮肤黑色且少扩展,形成鲜明的“黑脸”。 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及脚,黑色。 叫声:繁殖期外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在朝鲜岛屿,中国东北可能有繁殖地尚未被发现。冬季至中国台湾及南部、越南北部,过去曾在菲律宾越冬。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迁徙时见于中国东北,于近辽东半岛东侧的小岛上近期有繁殖记录。春季在内蒙古东部曾有记录。冬季南迁至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及海南岛。世界上仅存600余只,多数在台湾及香港越冬。 习性: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11、 褐翅鸦鹃 鹃形目 > 鸦鹃科 > 鸦鹃属,俗名:大毛鸡,红毛鸡。 描述:体大(52厘米)而尾长的鸦鹃。体羽全黑,仅上背、翼及翼覆羽为纯栗红色。由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大肆捕杀,现已濒临绝种。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一连串深沉的boop声,开始时慢,渐升速而降调;复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至一长连串音高相等的或缩短的四声boop叫声。又作突然的plunk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大巽他群岛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中国南方的常见留鸟,上至海拔800米。亚种intermedius于海南岛及云南南部及西部;sinensis于云南东部至福建。 习性:喜林缘地带、次生灌木丛、多芦苇河岸及红树林。常下至地面,但也在小灌丛及树间跳动。比小鸦鹃更喜较厚植被。 12、 红嘴兰雀 雀形目 > 鸦科 > 蓝鹊属。俗名:长尾巴练,长尾山鹊,赤尾山鸦,山鹊,山鹧。 描述:体长(68厘米)且具长尾的亮丽蓝鹊。头黑而顶冠白。与黄嘴蓝鹊的区别在嘴猩红,脚红色。腹部及臀白色,尾楔形,外侧尾羽黑色而端白。 虹膜,红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发出粗哑刺耳的联络叫声和一系列其他叫声及哨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中国、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指名亚种为留鸟于中国中部、 西南、华南、东南和海南岛;alticola于云南西北部及西部;brevivexilla从甘肃南部 及宁夏南部至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及辽宁西部。 习性: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 13、 红嘴相思鸟 红嘴相思鸟,小型鸟类,体长13-16cm。嘴赤红色,上体暗灰绿色、眼先、眼周淡黄色,耳羽浅灰色或橄榄灰色。两翅具黄色和红色翅斑,尾叉状、黑色,颏、喉黄色,胸橙黄色。特征极为明显,野外不难识别。红嘴相思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该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动听,是世界各地著名的笼养观赏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鸟类。每年除大量捕捉供各动物园和个人饲养观赏外,还出口境外,致使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应控制捕猎,注意保护资源。 14、 白鹇 白鹇(Lophura nythemera)又名银鸡。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它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象披着白色长“斗蓬”,被风吹开露出灰蓝色的内衣。眼裸出部分赤红,脚亦红色,鲜艳显眼。雌鸟全身呈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和雄鸟相比十分逊色。 15、 绿头鸭 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属鸭科鸭属中型游禽。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16、 黑枕黄鹂 黑枕黄鹂(学名:Oriolus chinensis)为中型雀类。嘴与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2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体色艳丽。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叫声悦耳。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17、 大杜鹃 大杜鹃 又名郭公,布谷。分布于非洲、欧亚大陆到东南亚。中国除台湾省外,国内各地均有分布。鹃形目杜鹃科。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先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等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栖息于开阔林地,特别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间鸣叫,每分钟24,26次,连续鸣叫半小时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隐伏在树叶间。平时仅听到鸣声,很少见到。飞行急速,循直线前进,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离。取食鳞翅目幼虫、甲虫、蜘蛛、螺类等。食量大,对消除害虫起相当作用。大杜鹃性孤独,繁殖期亦不成对生活。雌雄交配杂乱,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的巢内。所产的卵有与寄主卵相似的现象。卵大小约23.6×18.1毫米,外壳粗厚。孵化期为12,14天。嗜食其他鸟所不敢啄食的毛虫,如松尺蠖、松毛虫等。 18、 棕背伯劳 亦称“桂来姆”、“黄伯劳”。属雀形目,伯劳科。普遍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省。雀形目伯劳科。有伯劳的普遍特征,头大,喙短而强壮有力,上喙具凹刻,先端向下弯曲成利钩,能很牢靠地捉住动物,使其不易自嘴里脱逃,脚短而强健。体长达24厘米左右,体重70,90克。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 棕背伯劳会终年守护着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而且不会随季节转变而更换。雌雄鸟共同守卫领地,单独一只鸟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它们的领地观念很强,相邻的领地彼此区界分明,很少有个体入侵邻近区域。面对入侵者一般都由雄鸟对付,进行攻击和驱离,而雌鸟则在一旁连续高声示警,仿佛为丈夫摇旗呐喊助威似的。尤其在孵育幼雏期间,它们的警惕性和攻击性会变得更强,这期间连一些猛禽也不敢贸然闯入它们的领地,甚至当有人走近它们也会高声威吓并俯冲攻击,真是一对捍卫自由和主权的勇猛斗士。 19、 鹊鸲 雀形目鸫科的鸟类,体长约21厘米,嘴形粗健而直,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或比一半略长;尾呈凸尾状,尾与翅几乎等长或较翅稍长;两性羽色相异,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黑后白。但雌鸟则以灰色或褐色替代雄鸟的黑色部分。鹊鸲性格活泼好动,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枝或大厦外墙鸣唱,因此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食物以昆虫为主,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竹林、林缘疏林灌丛和小块丛林等开阔地方。单个或成对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及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性活泼、好斗,清晨常高踞树梢、墙脊、屋顶上啼鸣跳跃。鸣声婉转动听,长年善鸣,尤其在繁殖季节,雄鸟鸣声更为激昂、多变并长时不停。常在粪坑、厕所、猪牛圈、垃圾堆或翻耕地里觅食,有时也在草地上猎取昆虫。鹊鸲食动物性物质,其中有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异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及幼虫,食蝇蛆、蝇蛹的频率较大,兼食蜘蛛、蜈蚣、小蛙等。在4—9月间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 20、 家燕 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 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但均无斑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黑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 家燕在是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在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 21、 白喉红臀鹎 描述:体型中等(24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食性: 主要以甲虫、小蠹虫、蝗虫、吉丁虫、天牛幼虫、蚁科、蚊科、胡蜂科、鳞翅目、鞘翅目等各种昆虫、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橡实、松子、稠李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 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 22、 天鹅蛋 23、 夜鹭 又名水洼子、灰洼子、星鸦、灰洼子、苍鳽、星鳽、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狭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羽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黄色。头大、颈短、健壮的中型鹭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型:体重?500,685g,?450,750g;体长?480,585mm,?475,560mm;嘴峰?57,73mm,?63,73mm;翅?260,294mm,?259,296mm;尾?93,120mm,?86,110mm;跗蹠?65,75mm,?65,75mm。 外形: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狭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羽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嘴黑色,跗跖和趾黄色。幼鸟嘴先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绿色,脚黄色。 24、 戴胜 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低柔的单音调hoop-hoop-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 25、 喜鹊 是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共有10亚种。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喜鹊属雀形目鸦科鹊属,又名鹊。体形特点是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虹膜是褐色的;嘴是黑色;脚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 体长435,460毫米。雌雄羽色相似。幼鸟羽色似成鸟,但黑羽部分染有褐色,金属光泽也不显著。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在山区、平原都有栖息,无论是荒野、农田、郊区、城市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一个普遍规律是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该物种的身影。喜鹊常结成大群成对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 喜鹊是很有人缘的鸟类之一,喜欢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在居民点附近活动。 26、 黑天鹅 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其体貌特征为全身除初级飞羽小部分为白色外,其余通体羽色漆黑,背覆花絮状灰羽。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澳大利亚珀斯又有黑天鹅的故乡之称,大型游禽。体长80,120cm,体重6000,8000g。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黑天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及其邻近岛屿。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天鹅是澳大利亚的保护动物。 27、 大白天鹅 学名大天鹅,别名黄嘴天鹅,隶属脊椎动物门雁行目鸭科雁亚科天鹅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易危物种。体长120—160公分,体重6500—12000公克。嘴基黄色,并且延伸到鼻孔以下。嘴的端部和脚黑色。身体丰满,双脚短粗,趾间有蹼。脖子很长,几乎与身体一样长。全身披白色羽毛,在水中游动时伸着脖子与身体稍呈直角,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态。天鹅是一种候鸟,主要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栖息于西伯利亚的白天鹅为了避寒,在气候转冷之际,迁徙至中国南方各地越冬,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4月才又陆续返回故乡,夏季多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带繁殖。天鹅属杂食性动物。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及软体动物、昆虫、蚯蚓等为食。性情和顺,成群活动。白天活动。善于飞翔和游泳,也能在地面行走。飞行时头部向前伸,脚伸向腹部后方。天鹅除繁殖期外,没有固定的家,常选择湖面安全地区,弯曲着脖子,把头夹在翅膀里随水漂流而眠。白天鹅喜欢集群营巢,有固定的配偶,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后永不分离。除夏季外,其它季节均能产卵繁殖,年产二十多只。繁殖期内,雌鹅产卵,雄鹅负责守卫。经公母天鹅轮流孵化, 35天后小天鹅即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天鹅毛色灰白色,几天后即可下水游泳了,可与亲鸟下水觅食,遇到惊扰,就躲到亲鸟翼下。小天鹅三、四月龄毛色逐渐转变成白色,6月龄后具有与成年天鹅一样的体型和体重了。 28、 大火烈鸟 体大而甚高(130厘米)的偏粉色水鸟。嘴粉红而端黑,嘴形似靴,颈甚长,腿长,红色,两翼偏红。亚成鸟浅褐色,嘴灰色。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宽阔浅水域。常结成数十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飞行时颈伸直。多立于咸水湖泊,嘴往两边甩动以寻找食物。在浅滩用芦苇、杂草、泥灰营造圆锥形巢穴。性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飞行慢而平稳。以水中甲壳类、软体动物、鱼、水生昆虫等为食。体大而甚高(130厘米)的偏粉色水鸟。嘴粉红而端黑,嘴形似靴,颈甚长,腿长,红色,两翼偏红。亚成鸟浅褐色,嘴灰色。 虹膜,近白色;嘴,红色,端黑;脚,红色。叫声:短促带鼻音咕哝声及似雁的叫声。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宽阔浅水域。常结成数十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生活,飞行时颈伸直。多立于咸水湖泊,嘴往两边甩动以寻找食物。在浅滩用芦苇、杂草、泥灰营造圆锥形巢穴。性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飞行慢而平稳。以水中甲壳类、软体动物、鱼、水生昆虫等为食。每年6,7月繁殖,产卵1,2枚,孵化期29,3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20,30年。 29、 蓝黄金刚鹦鹉 蓝黄金刚鹦鹉(学名:Ara ararauna)又名琉璃金刚鹦鹉,是最常见的金刚鹦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面部无羽毛,布满了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比较容易接受人的训练,和其他种类的鹦鹉能够友好相处,它爱亲近人的特质使得这种鹦鹉特别受欢迎,个性温和,在各地鸟店、动物园等地方都可见。生活习性:黄蓝金刚鹦鹉在野外栖息于原始森林中,尤其喜欢生活在平原并有河流隔离的密林里。喜欢成群活动,大多在早晨和傍晚觅食,中午炎热时在林中休息。能利用其强有力的嘴协助双脚在树上攀援,有时还用双脚抓住树枝,头部向下呈倒挂的姿势。激动的时候经常发出“嘎一嘎一嘎”的叫声,声音十分响亮,震耳欲聋。黄蓝金刚鹦鹉的叫声通常都非常响亮非常大声,尤其在早上与傍晚或兴奋紧张时。 30、 鸵鸟蛋 鸵鸟是世上最大的禽类动物;鸵鸟蛋,则是世上最大的蛋,一粒鸵鸟蛋,可供24人享用。此外,人们在鸵鸟蛋蛋壳上通过彩绘、浮雕等手段制作成相应的艺术品,即所谓的“鸵鸟工艺蛋”,亦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鸵鸟蛋一般长达15公分,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 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圆润、光洁、乳白色,具有象牙般的肌理和光泽。 31、 鸸鹋蛋 鸸鹋(又名澳洲鸵鸟)。鸸鹋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国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动物之一, 鸸鹋是世界最大的陆地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是鸟纲鹤鸵目鸸鹋科唯一残存种。形似鸵鸟而较小,体高约1.5米。嘴短而扁,羽毛灰色或褐色。翅膀退化,足三趾,腿长善走。产于澳洲森林中,吃树叶和野果。是仅次于鸵鸟的最大鸟,栖息于开阔森林与平原,羽毛发育不全,具纤细垂羽,副羽甚发达,头、颈有羽毛、无肉垂。鸸鹋易于饲养,被广泛引入其他国家,在中国很多动物园中都能见到。它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鸵鸟,但没有鸵鸟高大,成年雌性鸸鹋比雄性的大。体重数十公斤不等,从动物分类学来说,它应属于鸵鸟类中的一种。鸸鹋蛋有人的两个拳头握起来大小,深绿色,蛋壳表面较为粗糙。鸸鹋又名“澳洲鸵鸟”,为澳洲国鸟。鸸鹋所产之蛋,鸸鹋蛋是世界上颜色最美丽的鸟蛋之一,鸟类中独一无二,鸸鹋蛋的颜色非常独特,呈天然的墨绿色,鸸鹋蛋壳有三层颜色,分别为墨绿色、天蓝色和白色,鸸鹋蛋壳不用雕刻即是天然精美的高档工艺品,而雕刻而成的鸸鹋蛋壳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绝对是独特而美丽的艺术珍品。1985年澳大利亚政府就曾以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我国。鸸鹋蛋单枚蛋重约400g-900g,不仅口感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天然绿色的美味佳肴更因其数量稀少而显得珍贵。鸸鹋蛋壳也很可贵的医用价值。 32、 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别名瘤鼻天鹅、哑音天鹅、赤嘴天鹅、瘤鹄、亮天鹅等。是一种大型的游禽,体色洁白,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疣鼻天鹅分布广泛,大量在欧洲,少数分布在亚洲。栖息在沼泽、湖泊、河流处,也在近海的咸水地带活动。主要吃植物的水下部分,偶尔也吃少量的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昆虫、鱼虾等,觅食时倒立将头探入水下。 形态特征:大型游禽。体长130——155厘米。体重7,10千克。体羽洁白。嘴为赤红色。体形尤如大天鹅,主要特征是眼先黑色与嘴基部相连呈三角形,嘴基和嘴缘为黑色,前端稍淡,近似于肉桂色。嘴甲为褐色。嘴基和前额交汇处有一个黑色疣状突起,十分明显,以此区别于其他两种天鹅。头顶至枕部沾有淡棕色。眼先裸露为黑色。虹膜为棕褐色。尾羽较长而尖。附跖、爪和蹼均为黑色。
本文档为【[最新]鸟类学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