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中的答题妙招 数学运算是行测中较难的一个模块,得分率较低,且考试做答题时普遍反映数学运算需要不少时间。诚然,每年的数学运算都会有些新题出来,但大多数的题还是以往见过的类型,因此熟练掌握常规解法极其重要。并且,如果能记住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遇到适用的题型能直接套用公式的话,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也会有很高的正确率。因此考生一定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 在记忆这些常用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用的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技巧(可编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中的答题妙招 数学运算是行测中较难的一个模块,得分率较低,且考试做答题时普遍反映数学运算需要不少时间。诚然,每年的数学运算都会有些新题出来,但大多数的题还是以往见过的类型,因此熟练掌握常规解法极其重要。并且,如果能记住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遇到适用的题型能直接套用公式的话,能大大缩短解题时间,也会有很高的正确率。因此考生一定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 在记忆这些常用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用的条件,最好是用典型例题进行训练;另外,公式结论的记忆准确性也极其重要,记错了当然得分就无从谈起了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公式和结论: 一、三位数页码问题 【例】 国家2008 编一本书的书页,用了270个数字 重复的也算,如页码115用了2个1和1个5共3个数字 ,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A.117 B.126 C. 127 D. 189 若一本书一共有N页 N为三位数, ,用了M个数字,依上可知:M 9+180+3x N-100+1 ,得出N M?3+36 结论: 若一本书一共有N页 N为三位数, ,用了M个数字,依上可知:M 9+180+3x N-100+1 ,得出N M?3+36 套用公式可得, 这本书一共有270?3+36 126页。选B 二、余数问题 【例】 国家2006 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2,除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有几个 A.5 B. 6 C.7 D. 8 结论: 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 根据结论,这个数除以20余7,和除以9余7又为余同问题,所以该数除以180余7,故可表示为180n+7 n为整数 ,这个数为三位数,所以共有5个。选A 三、星期日期问题 【例】已知2008年的元旦是星期二,问2009年的元旦是星期几? A。星期二 B。星期三 C。星期四 D。星期五 由结论可得,2008年到2009年过了一年,所以星期数加1,其中经过了一个2月29日,即2008年2月29日,再加1,共加2,所以星期二到了星期四。选C 四、等距离平均速度题 【例】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它又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A.50 B.48 C.30 D.20 套用公式可得,平均速度为2x60x40/ 40+60 48。选B 五、几何特性 【例】 国考200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0%后,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 A.36% B.40% C.44% D.48% 若将一个图形尺度扩大为 N倍,则: 对应角度不变;对应周长变为原来的N倍; 面积变为原来的N2倍; 体积变为原来的N3倍 套用结论可得:尺寸变为原来的120%,则面积变为原来的120%的平方倍,即144%,因此增加了44%。选C 六、几何最值理论 【例3】 国考2008 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A.四面体 B. 六面体 C. 正十二面体 D. 正二十面体 几何最值理论: 1. 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 2. 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3. 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4. 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球,表面积越小 根据结论,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四个选项中显然正二十面体越接近于球。选D 七、错位排列问题 【例】小明给5个国家的5位朋友分别写一封信,这些信都装错 了信封的情况共有多少种? A.32 B.44 C.64 D.120 有n封信和n个信封,每封信都不装在自己的信封里,可能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总数记为D,则: D1 0 D2 1 D3 2 D4 9 D5 44 D6 265 根据结论,可得5封信进行错位排列,为44种情况。选B 八、多人传球问题 【例】 国考2006 4个人进行篮球传球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多少种传球方式? A.60 B.65 C.70 D.75 M个人传N次球,记X M-1 n/M, 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 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为传回到自己的方法数。 根据结论,4个人传5次球,球回到甲手中,故答案为 4-1 5/4, 60.75,传回到手中,找第二接近的整数,为60。选A 九、数字组合 【例】由1、2、3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所有三位数之和是多少? A. 1222 B.1232 C.1322 D. 1332 由a,b,c三个数字组成所有三位数的和 2× 各数字之和 ×111,能被111整除; 由a,b,c,d四个数字组成所有四位数的和 3!× 各数字之和 ×1111,能被1111整除; 由a,b,c,d,e五个数字组成所有五位数的和 4!× 各数字之和 ×11111,能被11111整除 因此,这些三位数之和能被111整除。选D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难题熟练求解方法 2011-07-25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考生朋友们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和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奥数试题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解公务员数学运算试题时,许多题目将因方程的引入而变得更为简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程将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在备考中,考生不仅要有列方程的意识,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解方程。在此,介绍几种未知数的假定方法,与广大考生朋友分享。 一、借助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 例:有一口水井,如果水位降低,水就不断地匀速涌出,且到了一定的水位就不再上升。现在用水桶吊水,如果每分吊4桶,则15分钟能吊干,如果每分钟吊8桶,则7分吊干。现在需要5分钟吊干,每分钟应吊多少桶水?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解析过程如下:本题属于“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y N-x ×T。设水井中原有水量为y,每分钟出水量为x,5分钟应安排N个水桶。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组: y 4-x ×15;------ 1 y 8-x × 7,------ 2 y N-x × 5,------ 3 方程 1 2 联立解得:y 52.5,x 0.5。将结果带入方程 3 中,得:N 11。故选D。 例: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A。解析过程如下: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是:混合溶液浓度 混合后总溶质?混合后总溶液×100%。根据题目所求假设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 各是x、y,可列如下方程: 300x+250y ? 300+250+200 50% ------ 1 200x+150y+200 ? 200+150+200 80%------ 2 方程 1 2 联立得:x 75%,y 60%。故选A。 点评:上述两题分别借助了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和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了所需要的方程。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悉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公式,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二、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 例:一种打印机,如果按销售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售,就要亏损125元。则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为 。 A.3400元 B.3060元 C.2845元 D.2720元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解析过程如下:题目假设了两种销售模式,很明显,这两种销售模式所对应的成本 成本 售价-利润 是一样的,可借助这个等量关系列恒等式。假设售价是x元,则有:成本 0.9x-215 0.8x- -125 ,解得:x 3400。因此,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是0.9×3400-215 2845元。故选C。 例:将大米300袋、面粉210袋和食用盐163袋按户分给某受灾村庄的村民。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3:2,则该村有多少户村民? A. 7 B. 9 C. 13 D. 23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解析过程如下:根据题目条件“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3:2”可知,“余下的大米+余下的食用盐 余下的面粉”,这个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的依据。假设该村有居民x户,每户分得大米、面粉、食用盐各a、b、c袋。借助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可列如下方程: 300-ax + 163-cx 210-bx ,方程化简为:253 a-b+c x,根据题目条件“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可得 a-b+c 是整数,故253应为x的整倍数,用代入法,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 点评:上述两题均是结合已知条件,在题目中找到了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尤其是例4,虽然假设了多个未知数,但是并没有将这些未知数一一求解,这一“设而不解”的做法是方程法的重要思想,值得重点关注。当然,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不定方程和不等式也将会被引入到考题中,考生也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2012年公务员《行测》熟练求解行测运算难题 2011-07-26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考生朋友们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和小学奥数试题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解公务员数学运算试题时,许多题目将因方程的引入而变得更为简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方程将极大地提 高解题速度。在备考中,考生不仅要有列方程的意识,还需要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解方程。在此,国家公务员网老师介绍几种未知数的假定方法,与广大考生朋友分享。 一、借助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 例:有一口水井,如果水位降低,水就不断地匀速涌出,且到了一定的水位就不再上升。现在用水桶吊水,如果每分吊4桶,则15分钟能吊干,如果每分钟吊8桶,则7分吊干。现在需要5分钟吊干,每分钟应吊多少桶水?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解析过程如下:本题属于“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是:y N-x ×T。设水井中原有水量为y,每分钟出水量为x,5分钟应安排N个水桶。根据题意可列如下方程组: y 4-x ×15;------ 1 y 8-x × 7,------ 2 y N-x × 5,------ 3 方程 1 2 联立解得:y 52.5,x 0.5。将结果带入方程 3 中,得:N 11。故选D。 例: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 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A。解析过程如下: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浓度问题。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是:混合溶液浓度 混合后总溶质?混合后总溶液×100%。根据题目所求假设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x、y,可列如下方程: 300x+250y ? 300+250+200 50% ------ 1 200x+150y+200 ? 200+150+200 80%------ 2 方程 1 2 联立得:x 75%,y 60%。故选A。 点评:上述两题分别借助了牛吃草问题的核心公式和浓度问题的核心公式,将题目所求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了所需要的方程。因此,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熟悉每一种题型的核心公式,这是列方程的关键。 二、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 例:一种打印机,如果按销售价打九折出售,可盈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售,就要亏损125元。则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为 。 A.3400元 B.3060元 C.2845元 D.2720元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解析过程如下:题目假设了两种销售模式,很明显,这两种销售模式所对应的成本 成本 售价-利 润 是一样的,可借助这个等量关系列恒等式。假设售价是x元,则有:成本 0.9x-215 0.8x- -125 ,解得:x 3400。因此,这种打印机的进货价是0.9×3400-215 2845元。故选C。 例:将大米300袋、面粉210袋和食用盐163袋按户分给某受灾村庄的村民。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3:2,则该村有多少户村民? A. 7 B. 9 C. 13 D. 23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解析过程如下:根据题目条件“余下的大米、面粉和食用盐的袋数之比是1:3:2”可知,“余下的大米+余下的食用盐 余下的面粉”,这个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的依据。假设该村有居民x户,每户分得大米、面粉、食用盐各a、b、c袋。借助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可列如下方程: 300-ax + 163-cx 210-bx ,方程化简为:253 a-b+c x,根据题目条件“每户分得的各种物资均为整数袋”可得 a-b+c 是整数,故253应为x的整倍数,用代入法,只有选项D符合条件。 点评:上述两题均是结合已知条件,在题目中找到了等量关系,将需要用到的数据设为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尤其是例4,虽然假设了多个未知数,但是并没有将这些未知数一一求解,这一“设而不解”的做法是方程法的重要思想,值得重点关注。当然,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不定方程和不等式也将会被引入到考题中,考生也要有这方面的准备。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中的经典公式 2011-07-27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目中,最难完成的当属数学运算中的应用题问题,而且时间比较紧,学生的思考时间有限,需要做大量准备才能在有限时间和考试压力下完成题目,同时还要求速度要快,这时候记忆相关的经典公式是比较现实的方法,总结的这几个公式都是目前在公考中出现过的题目,并且按照固定思维模式做题比较费时费力,计算过程也相当麻烦。针对类似问题,总结出了相关公式,可以通过记忆的方式得到解决。 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 3S1+S2 /2 两岸型 S 3S1-S2 例1: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 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 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 A. 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解析: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 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 代入公式3×720-400 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 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 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 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第二:十字交叉法:A/B r-b / a-r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解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 1.2X 75-X 1 75 X 1.2X-75 1.8? 得X 70 女生为84 第三: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 2v1×v2 / v1+v2 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 C.25 解:代入公式得2×30×20/ 30+20 24,选A。 第四: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需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 M-A / N-A 次 例4: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A.7 B.8 C.9 D.10 解: 37-1 / 5-1 9 第五: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 牛数-每天长草量 ×天数 例5: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 A.16 B.20 C.24 D.28 解: 10-X ×8 8-X ×12 求得X 4 10-4 ×8 6-4 ×Y 求得答案Y 24 公式熟练以后可以不设方程直接求出来。 第六:N人传接球M次公式:次数 N-1 的M次方/N ,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 例6: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 。 A. 60种 B. 65种? C. 70种 D. 75种 公式解题: 4-1 5/4 60.75 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 2012年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如何复习 2011-07-28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数量关系是行测的五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多数考生对数量关系复习的不得要领,在此,笔者总结一些学习数量关系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参考真题,熟悉常考题型 毫无疑问,真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进行公务员考试训练的最佳复习资料。综合历年国考真题,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点会在不同的年份中屡次出现,甚至一些考题不止一次的以原题或者高度相似的变通题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其他类型的考试,其出题点和考查点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国考和地方考试在一些经典题型上会相互借鉴、相互模仿和创新,了解了这一特点,在备考中,就要高度重视真题的参考价值,将遇到的每一道真题尽可能地全面掌握,以期以不变应万变。 建议考生将历年国考真题中的常考类型进行归类,会发现某些类型的试题是命题的重点,比如:在连续多年的国考真题中,排列组合、容斥原理、鸡兔同笼等经典题型常出常新,考生应对这些题型重点关注、多加练习,做到题型会认、公式会背、试题会做,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地步。 二、适度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但做题要适度,有时候“题海战术”对于“菜鸟”级考生不一定有用,反而会让其丧失信心。所以,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真题试卷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额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一般只涉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在平常的做题中,一定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简单的加减乘除不能算错。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 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量关系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考出理想的成绩。 政法干警行测指导:数量关系要高度重视思维训练 2011-09-02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各地政法干警招录政策呼之欲出,虽然目前的行测考试大纲尚未公布,但是根据以往政法干警考试情况分析,今年政法干警的行测考察内容与以往的差别不大,仍将包括五个专项内容,若有变动也将是大专项中小题型的微调,大局不会调整。在下面的论述中,将对行测五个部分之一的数量关系备考进行分析。 数量关系是基层政法机关招录考试常考的题型,主要测查考 生理解、把握数量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技巧,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方面。在这一部分专科班和本、硕班没有明显区别,考察内容上基本一样,但是难度略有不同,本、硕班更注重深度挖掘考生的综合分析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专科更倾向于基础运算能力的考查。 通常情况下,数量关系包括两种题型:第一种题型是数字推理,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虽然在2011年的国考和上半年的4.24联考中未涉及到数字推理这一题型,但是考生仍不能忽视这一题型。因为某种题型的调整并不是一种常态,所以要做到全面复习、有备无患。在之前笔者就已经针对数量关系的多种题型给出解题建议,在此要特别阐述数量关系部分整体的解题思路。笔者认为在复习数量关系时应掌握多种方法,同时提升思维,真正的提高数量关系答题能力,赢取高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指的是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包括数列型数字推理和数图形型数字推理。常规解答数字推理的方法有以下5种: 1 逐差法:依次通过做差的方法来发现规律; 2 逐商法:依次通过做商 积 的方法来发现规律; 3 局部分析法:着重观察局部数字的特点来发现共性的规律; 4 整体分析法:将数列看做一个整体来发现共有的规律; 5 特殊数字分析法:着眼于题干中的某个具体特殊的数字分析,适用于幂数列。 在此,提醒考生,答题方法对提高做题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首先要了解每种方法的涵义以及适用范围;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加练习,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至于会不会出现个别难度较大的题目,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传递性,考生只需将几种简单的数字推理规律进行组合或是跳出常规的数字推理规律范围,就能从变化趋势中发现规律,得到诀窍。 二、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尤其涉及涉及数学基础知识,很多考生都认为难度较大,不仅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计算,正确率却不高,得到的分数很低。在这个时候答题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缩短计算时间,提高答题效率。京佳崔熙琳老师总结了以下6种答题方法: 1 代入法:代入法可以使考生更快的找出正确的答案。其 中基本要点有:题干问最大值,则从选项中由大到小代入,问最小值,则从选项中由小到大代入;其次,代入法结合排除法,本着“先猜后验”的原则,谨慎求解。 2 方程法: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 x、y 表示,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3 逐步分析法:逐步分析法又叫推导法,它包括顺推法和逆推法。顺推法主要是指从题干的开始按照题目条件顺序推断;逆推法的要义是采用逆向思维,即从题干的结论入手,采用倒推的方法,寻找最终的结果。 4 归纳法:归纳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简单分析情况,归纳出解决此类题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归纳法是解决数学运算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 特值法: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特殊值可以将题目具体化、简单化,能迅速求解。 6 总分法:总分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分步讨论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通过一步是无法解决的,因为需要分步然后一步步解决。此方法尤其适用于排列组合题目和概率类试题。 知识无限,考点有限!方法固定,解法灵活!针对数量关系, 考生要树立这一思想,高度重视思维的训练,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政法干警行测指导:奇偶法解数学运算题 2011-09-05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在行测数学运算题的快速求解方法中,奇偶法是一种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奇偶法的定义是:利用运算结果的奇偶性进行答案的选择,一个数要么是奇数,要么是偶数,由于只需要进行奇偶性的判断,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技巧和复杂的运算,因此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求解,故使用范围极广。在此,专家将这一方法给大家进行剖析,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一、奇偶法的核心准则: 1.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 即:两个数的和 或差 为偶数,则两个数必然同奇 或同偶 ; 两个数同奇 或同偶 ,则这两个数的和 或差 为偶; 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差一定为偶数; 2.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 即:两个数的和 或差 为奇数,则两个数必然一奇一偶; 两个数一奇一偶,则这两个数的和 或差 为奇; 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差一定为奇数; 二、奇偶法的真题解析 例: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 8 B. 10 C. 12 D. 15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传统方法是列方程法,设甲教室举办了X场次培训,那么乙教室就举办了27-X场次培训,然后列出方程,这种方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计算才能得出答案。 本题利用“奇偶法”可以快速求解,过程如下:根据题干意思,甲每场人数是50人,乙每场人数是45人。因为总人数1290是个偶数,甲不管几场,其总人数均为偶数,故乙的总人数一定也得为偶数;再因为,乙每场的人数为45人,是个奇数,所以乙的总场次一定为偶数,这样乘以45之后,总数才能为偶数。根据条件,总场次27是个奇数,乙的场次是偶数,故甲的场次就是奇数,观察答案,只有D选项是奇数。故选D。 例:哥哥5年后的年龄和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29岁,弟弟现在的年龄是两人年龄差的4倍。哥哥今年 岁。 A. 10 B. 12 C. 15 D. 18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根据题目条件“哥哥5年后和 弟弟3年前的年龄和为29岁”,可得哥哥和弟弟现在的年龄和是29-5+3 27岁,27是奇数,两个人的年龄和为奇数,则两人年龄必然一奇一偶;同时,“弟弟的年龄是年龄差的4倍”,也就是说弟弟的年龄一定是一个偶数,所以哥哥的年龄一定是一个奇数,观察答案,只有C选项是奇数。故选C。 例:某单位有员工540人,如果男员工增加30人就是女员工的2倍,那么原来男员工比女员工多几人? A. 13 B. 31 C. 160 D. 27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根据“某单位有员工540人”,可以得出男工与女工的人数和为偶数,结合“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差一定为偶数”,可知男工比女工多的数也一定是偶数,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是偶数。故选C。 综上所述,在求解数学运算时,如果题目中涉及到了多个数字的差和关系,我们不妨考虑奇偶法,借助选项数字的奇偶性,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国考行测技巧:利用数整除性快解数学运算题 2011-11-22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都是选择题,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选项入手,利用数的一些性质,例如整除性,排除不符合已知条件的选项,进而得到正确选项。免除了繁琐的列式、计算等中间环节,就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般来说,和差倍比问题,特别是遇到含百分数、分数和比例的问题,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利用整除性解题。 一些多位数问题,也可以利用数的整除性绕过复杂的分析,直接排除错误选项来解题。 例题: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解析:此题答案为A。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则设去年有男员工x人,去年女员工有(830-x)人。根据今年员工数 去年员工数+3,可得 (1-6%)x+(1+5%)(830-x) 830+3 解得x 350,则今年男员工有(1-6%)x 94%x 329人,也可根据今年男员工比去年少直接选A。 利用整除性快解:考虑到员工数是整数这个特点,可以直接从今年男员工数是去年的94%入手,选项中只有329除以94%是整数。故直接选A。 利用数的整除性解题,专家提醒考生往往还需要用下面的几个性质: 性质1:传递性。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 a能被c整除。 【示例】72能被 9 整除 , 9 能被3整除,所以72能被3整除 性质2:可加减性。如果a能被c整除,b能被c整除,则a+b、a-b均能被c整除。 【示例】56 能被8整除, 16 能被8整除,56+16 72、56-16 40均能被8整除 性质3:如果a能被c整除,m为任意整数,则a??m也能被c整除。 【示例】39 能被13整除,15为整数,39×15也能被13整除。 性质4:如果 a 能被b整除,a 能被c整除,且b和c互质,则 a 能被b??c整除。 【示例】162能被2、9整除,2和9互质,所以162能被2×9 18整除。 性质5:如果a??b能被c整除,且a和c互质,则b能被c整除。 【示例】2×9 18能被 3 整除,2和3 互质,所以9能被3整除。 例题1:一个三位自然数正好等于它各位数字之和的18倍,则这个三位自然数是: A.999 B.476 C.387 D.162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个三位数是18的倍数,即这个三位数能被18整除,又18能被2和9整除,根据整除性质1,这个数一定能被9和2整除。 A、C两项不能被2整除,排除;B项4+7+6 17,不能被9整除, 排除;只有D项符合。 例题2: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 )公斤面包。 A(44 B(45 C(50 D(52 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说明剩下的饼干和面包的重量和应该是3的倍数,而6箱食品的总重量8+9+16+20+22+27 102为3的倍数,根据整除性质2,卖出的一箱面包重量也为3的倍数,则重量只能是9或27公斤。 若卖出面包重量为9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9)?3 31公斤,题干数据不能凑出31,排除。 若卖出面包重量为27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27)?3 25公斤,正好有25 9+16满足条件,则面包总重量为27+25 52公斤。 公务员行测指导:数量关系审题技巧 2012-02-01来源: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广大考生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复习备考之中。纵观行测的各部分内容,数学运算这一部分一直是广大考生复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历年国考真题出发,帮助各位考生突破数学运算这部分题型的关键之处-审题,从而决胜于行测考场。 审题是做题整个过程中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此出现偏差,则会导致整道题目陷入歧途,最终浪费了时间反而做不出来或者做错,甚至有时候会功亏一篑,前面90%的部分都做对,但是最后却选错了答案。因此,各位考生在行测考试过程中务必应审好题,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并分清题目属于平时复习过的哪种题型,从而顺利解答。接下来通过几道真题体会审题的重要性。 【例1】(2008-59)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日他们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问下一次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是几月几号,( ) A. 10月18日 B. 10月14日 C. 11月18日 D. 11月14日 【解析】D。此题属于周期问题,关键是确定各人的周期,然后通过求最小公倍数求出四个人的共同周期。部分考生没有仔细审好题,误将题目中给出的数字5、11、17和19当做四个人的周期,而这四个数两两互质,最小公倍数为四个数的乘积,结果发现数字很大很难算,并且也无对应的答案。此题的关键词在‘每隔’这个词上,每隔N天其实应是每N+1天,即周期为N+1天,因此四个人的周期应分别为6、12、18和30天,求出最小公倍数为180,因此答案选择D。 【例2】(2009-111)甲、乙两人卖数量相同的萝卜,甲打算卖1元2个,乙打算卖1元3个。如果甲乙两人一起按2元5个的价格卖掉全部的萝卜,总收入会比预想的少4元钱。问两人共有多少个萝卜?( ) A. 420 B. 120 C. 360 D. 240 【解析】D。此题属于基本的运算问题。关键词在于题目问的是两人共有多少萝卜。假设甲、乙的萝卜数为X,则由题意可得方程: 解得X 120,这时部分考生会误选答案为B,从而功亏一篑。注意此题问的是两人共有萝卜多少个,故应乘以2,答案选择D。 【例3】(2010-46)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材料。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法, A.12 B.10 C.9 ? D.7 【解析】B。部分考生读完题后会有疑问就是这30份学习材料是否相同,这时注意到选项,发现均比较小,如果材料各不相同,那么情况将会十分复杂,并且答案应该很大,因此此题中的30份学习材料应是相同的。这样这题就是平时复习中遇到的插板法问题的变形,将其转化成6份学习材料分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一份的情 况(先给每个部分发8份材料,这样还剩下6份),答案是 【例4】(2011-70)受原材料价格涨价影响,某产品的总成本比之前上涨了,而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问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多少, 【解析】A。此题读完题之后,部分考生会觉得缺少条件,无法算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多少。其实如果注意审好题的话,会发现总成本的上涨只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其它部分并未上涨。可用赋值法求解,设原来总成本为15,涨价后变成了16,而原材料价格也是涨了1,设原来原材料的成本为X,则涨价后的成本为X+1,于是有方程:,解得X 9,于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9。 【例5】(国家05一类-45)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多少人。? A.22人 B.28人 C.30人 D.36人 【解析】A。此题属于容斥问题,从表面上看属于三集合模型,可以用文氏图法解决,但计算过程比较麻烦。而在三集合容斥问题中需要各位考生审好的关键之一是总体中是否存在三者均不符合 的,在本题中也就是球赛、电影和戏剧都不喜欢看的。题目的第一句话是: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也就暗含了这100名员工没有三者都不喜欢的。这样只喜欢看电影的就是既不喜欢看球赛又不喜欢看戏剧的,设为X,将此题转换成两集合模型。运用两集合公式58+38-18 100-X,解得X 22。 通过这几道例题,各位考生能够体会到审题在国考中的重要性,应很好的过好审题关,快速而准确的选出答案。 公务员行测指导:数量关系时间最少型试题 2012-02-07来源: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行测试卷的数学运算部分,考生经常会碰到一种求“时间最少是多少”、“怎样安排时间最短”、“最短为多少分钟”等这样的试题,此类试题即为统筹问题中的“时间最少型”试题。该类问题没有固定的公式,需要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在此,以下精选几道考试真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时间最少型”试题的做题技巧,望考生多做分析,举一反三。 “时间最少型”试题有以下三个做题原则: 1.如果是多人依次做事情,则让占时间最少的事件先进行。 例:某美发厅有甲、乙两位理发师。星期天下午同时来了5位顾客。根据发型不同,给这5位顾客理发所需要的时问分别为10分、l2分、l5分、21分、25分。则这5位顾客理发和等候所需要的时间总和最少为多少分钟? A. 37 B.47 C. 120 D. 130 【答案与解析】D。本题是一道统筹问题。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每个顾客所需时间不同,制定一个最优顺序表使总时间最短。5位顾客理发总时间为10+12+15+21+25 83分钟,83?2?41分钟,所以甲、乙两位理发师工作时间应比较接近41分钟,这样5位顾客理发及等候的总时间最少。故安排为甲接待10分、12分和21分的顾客,乙接待15分、25分的顾客,这样5位等候时间是10×2+12×1+15×1 47分钟。理发及等候总时间是83+47 10×3+12×2+15×2+21+25 130分钟。故选D。 2.如果是一人做多件事情,则让能同时做的事情一起进行。 例:妈妈让李明给客人烧水切茶,洗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15分钟,洗茶壶要1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拿茶叶要2分。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切好?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及解析】B。本题中李明一个人要完成整个烧水过程,要想时间最短,按照“能同时做的事情一起进行”的原则,可做如下 安排: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共计16分钟。在烧开水的时候,洗茶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2分钟,共计5分钟,这5分钟可以和刚才的烧开水15分钟同时进行。因此,最短时间为16分钟。故选B。 3. 如果是几件事情同时进行,则尽量把最耗时的几件事同时完成。 例: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分钟,乙过河要3分钟,丙过河要4分钟,丁过河要5分钟。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A.16 B. 17 C. 18 D. 19 【答案与解析】B。因为是允许两头牛同时过河的 骑一头,赶一头 ,所以若要时间最短,则一定要让耗时接近的两头牛同时过河;把牛赶到对面后要尽量骑耗时最短的牛返回。安排如下: 1 骑甲乙过河,再骑甲回来,合计5分钟; 2 骑丙丁过去,再骑乙回来,共计8分钟; 3 再骑甲乙过去,3分钟。最短时间共计16分钟。故选B。 公务员行测指导: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核心判定技巧 2012-02-13来源: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过程中,很多考生会对数字特性中的倍 数关系核心判定技巧很感兴趣,但是在做题过程中不太会运用,这里对这种方法进行一定的深入总结。 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 m/n(m,n互质),则a是m 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a m/n ×b(m,n互质) ,则a是m的倍数;b是n 的倍数。 如果a/b 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 ? n的倍数当数学运算题目中出现了百分数(浓度问题除外)、分数和倍数关系时,可考虑能否用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快速解题。在应用的时候,一般是从所求的量入手,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构建倍数比例关系 。 例1、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乙区的人口数是甲区的5/6,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4/11,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200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7题)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 答案:B 解析:读完这个题目,发现多处出现分数,我们优先考虑能否用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快速解题。题目求得事全城人口,观察发现与这个量有关系的就是题目中第一个条件,即“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显然可以构建一个等价比例关系,即:甲区 (4/13)×全城,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马上知道,全城应该是13的倍数,代入选项,发现只有B符合。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 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 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52题)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答案:D 解析:读完这个题目,发现两处出现百分数,我们优先考虑能否用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解题。题目求的是女生平均分,观察发现与这个量有关系的就是题目中最后一个条件,即“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 20%”,显然可以构建一个等价比例关系,即:女生/男生 1, 20% 120/100 6/5,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马上知道,女生平均分应该是6的倍数,代入选项,发现只有A符合。 例3、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 6 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 8、9、16、20、22、27 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 5 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 (? )公斤面包(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60题) A、44 B、45 C、50 D、52 答案:D 解析:读完这个题目,发现两处出现倍数,我们优先考虑能否用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解题。题目求的是购进面包重量,观察发现与这个量有关系的就是题目中最后一个条件,即“剩下的 5 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 显然可以构建一个等价比例关系,即:饼干/面包 2/1,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马上知道,剩下的饼干与面包的重量之和是3的倍数。6箱食品重量除以3的余数分别是:2,0,1,2,1,0。卖掉一箱后剩下的是3的倍数,所以卖掉的一箱面包是9公斤或者27公斤,代入验证,假设卖掉的是9公斤,剩下重量是102公斤,其中1/3是面包,即34公斤是面包,显然根据题目给出各箱重量无法出现34公斤面包,所以卖掉的一箱面包是27公斤,剩下重量是75公斤,其中25公斤是面包,显然9公斤和16公斤加起来是25公斤,所以面包一共的重量是9+16+27 52公斤。 倍数关系的核心判定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破题,在考试中如果碰到数学运算题目中出现百分数、分数和倍数关系时,我们可以优先考虑用这种方法去解题。 公务员行测指导:方程法解数量关系题 2012-02-17来源:学宝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方程法是一种直接的方法,它是把未知量设为字母 比如x ,然后把字母 比如x 作为已知量参与计算,最终得到等式的过程。方程法的思维方式与其他算术解法的思维方式不同,它不需要从已知到已知和从已知到未知等多层次的分析,它只需要找出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按顺序列出方程即可。 方程法的主要流程为:设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方程 一般说来,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等均可使用方程法。但是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题中数据关系比较简单,或者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公式时,使用方程法反而会影响答题效率。 专家从历年真题中选取典型题型,结合真题,为各位考生详细讲解方程法的运用。 例题1:2010年国家行测真题 一商品的进价比上月低了5%,但超市仍按上月售价销售,其利润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则超市上月销售该商品的利润率为: A.12% B.13% C.14% D.15% 【思路点拨】本题为典型的利润问题,但是没有太多详细的 数据,即不容易直接找到已知数据间的关系,因此直接用方程法求解比较简洁。 【解析】设未知量:设上个月的利润率为x,则这个月的利润率为x+6%。 找出等量关系:两个月的售价是一样的。 列出方程:不妨设上个月商品进价是1,则这个月商品进价是0.95, 1× 1+x 0.95× 1+x+6% 解出方程:x 14%。 所以正确答案为C。 行测数量:国考数学运算三种考试题型 2012-05-31来源: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运算题型纷繁复杂,考生不容易把握重点,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过对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归纳总结出“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最值问题”为每年必考题型,甚至同一题型出现两次以上,所以考生备考时应予以足够重视。下面就这三种题型分别进行讲解和解析。 一、排列组合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是数学运算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也成为 了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排列组合的两个公式()和两个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考生只要熟练运用两个公式,并分清排列与组合、分类与分步的差别即可快速解答此类问题。 【例1】(国家2010-46)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材料。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法,( ) A.7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对于三个部门发放到的材料份数,可分为三种情况:?9、9、12,有3种方法;?9、10、11,有种方法;?10、10、10,有1种方法。总计有3+6+1 10种方法。 【例2】(国家2010-50)一公司销售部有4名区域销售经理,每人负责的区域数相同,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问这4名销售经理总共负责多少个区域的业务,( ) A.12 B.8 C.6 D.4 【答案】C.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可以看为从四人中任意选择两人分配,即。 【例3】(国家2009-115)厨师从12种主料中挑出2种,从13种配料中挑选出3种来烹饪某道菜肴,烹饪的方式共有7种,那么该厨师最多可以做出多少道不一样的菜肴,( ) A.131204 B.132132 C.130468 D.133456 【答案】B.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其中含有“3”这个因子,排除A、C、D,选B. 【例4】(国家2008-57)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 A.20 B.12 C.6 D.4 【答案】A.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将2个新节目安排进来一共分两步:先插进第一个节目,有4个空,所以有4种安排方法;再插进第二个节目,有5个空,所以有5种安排方法。分步用乘法原理得到总共有4×5 20种安排方法。 二、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一般涉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角度、表面积与体积,以及几何定理和几何特性的考查。此类问题考生只要熟悉几何公式、理解几何定义、定理便可迅速解答。 【例5】(国家2010-53)科考队员在冰面上钻孔获取样本,测量不同空心之间的距离,获得的部分数据分别为1米、3米、6米、12米、24米、48米。问科考队员至少钻了多少个孔,( ) A.4 B.5 C.6 D.7 【答案】D. 【解析】几何问题。因为任意两段距离的和都不大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没有组成三角形,即要形成N段距离,至少要有N+1个孔,即为7个。 【例6】(国家2009-116)如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纸片,覆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290,其中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的面积依次是24、70、36,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5 B.16 C.14 D.18 【答案】B. 【解析】几何问题。具体解法可用容斥原理公式。设所求为x,则:64+180+160-24-70-36+x,290,解得x,16. 【例7】(国家2008-49)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以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A.四面体 B.六面体 C.正十二面体 D.正二十面体 【答案】D. 【解析】几何问题。根据四条定理:(1)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周长越小。(2)等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面积越大。(3)等体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表面积越小。(4)等表面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体积越大。由(4)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三、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一般为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快”、“最慢”、“最高”、“最低”等字样,题目较抽象,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为“极端分析法”就是构造符合条件的数值。 【例8】(国家2010-55)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 A.88 B.89 C.90 D.91 【答案】B. 【解析】最值问题。20人总共失分(100-88)×20 240,由及格率为95%知只有1人不及格。要使第十名失分尽量多(得分尽量低),可使前9名失分尽量少,设分别失分0,1,„,8分。而从第11名至第19名亦是失分尽量少,设第10名、第11名„第19名分别失分x,x+1,x+2,„,x+9,则可得(0+1+„+8)+[x+(x+1)+(x+2)+„(x+9)]+41?240,解得x最大为11,即第10名最少得分89分。 【例9】(国家2009-118)100个人参加7个活动,每人只能参加一个活动,并且每个活动的参加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多少人,( ) A.22 B.21 C.24 D.23 【答案】A. 【解析】最值问题。要使第四名的活动最多,则前三名要尽量的 少,又因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前三名人数分别为1,2,3.设第四名的人数为x人,则有:1+2+3+x+(x+1)+(x+2)+(x+3),100,解得x,22,所以,参加人数第四名的活动最多有22人参加。 【例10】(国家2008-56)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了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 ) A.30 B.55 C.70 D.74 【答案】C. 【解析】最值问题。1-5题分别错了20、8、14、22、26道,加起来(注意利用凑整法速算)为90.题目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这次考试”,所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不及格,因此这90错题分配的时 候应该尽量每3道分给一个人,即可保证一个人不及格,那么90道错题一共可以分给最多30个人,让这30个人不及格,所以及格的人最少的情况下是70人。 行测数量:数量关系的八大要点 2012-06-08来源: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所有参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备考之前必须深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数量关系”的复习,既不能只依靠盲目的题海战术,也不能仅凭借自己十几年来自认深厚的数学功底,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三、五天的培训课堂上。考生要想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做题潜能,把握正确的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练习才是克题制胜的关键。 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备考务必把握的八大要点: 题型 首先,考生必须熟练的把握所考题型的“完全”分类、了解题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判别不同题型的基本特征。譬如提到经典的数字推理题,考生必须明白其五大题型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自有什么形式特征,题型之间又是如何综合联系的。其二,无论你参加哪种形式 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你所考的试题当中几乎所有题目都能在往年国家、地方考试试卷中找到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题型,因此,大题量、大范围的真题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最近两年各地新出现的试题形式,往往会成为当下考试的新趋势,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自然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关键,考生必须掌握所有基础的数字知识和数学公式。如果不熟练常用幂次数,将不会有基本的数字敏感;如果不了解整数的整除特性,应对数字关系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基础的数学公式储备,很多运算题你将无从下手。 数学解题思想 构造法、极端法、枚举法、归纳法、逆向法、图示法、设“1”法等等,都是数学题当中常见的典型解题思想,每一种方法都是一把破解难题、节省时间的金钥匙,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细细领悟。 方程 列方程和解方程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基本能力,而能用方程解题是区分数学运算题与小学奥数题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很 多题目将因方程的运用而变得简单。譬如鼎鼎大名的“牛吃草问题”,在方程组的帮助下就变得异常普通。考生一定要了解哪些题型常用方程求解、掌握如何合理设定未知数列方程以及如何快速有效求解方程的方法。此外,由一般方程或方程组引申出来的不定方程和不等式,同样是现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考察的重要方向。 模板 所谓“模板”,是指专为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量身定造(包括之前业已存在但被重新提炼的情形)的、注重最终结果而省略中间思维过程的解题方法。譬如用平均分段法解决典型年龄问题,用相应“口诀”解答星期日期问题、乘方尾数问题、同余问题、典型统筹问题,用特殊公式解裂项相加问题、两集合容斥原理问题、时钟追及问题等等。 技巧 如果会用“十字交叉法”,你可以跳过方程直接口算出答案;如果会用“代入排除法”,你可以回避很多复杂计算和公式,过程的简单将让你意想不到;如果会用“数字特性法”,利用肉眼直接区分选项的尾数、大小、奇偶、因子、倍数、余数等特征,你将发现解题变得如此轻松。总之,“数学运算”特有的“客观单选”性让技巧的发 挥有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 训练 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让自己“已知”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的大量有效的训练就是让自己“会用”的过程。训练要掌握节奏:一开始多尝试一题多解(寻找最优方法)和一解多题(掌握方法的适用范围),细细品味题型的识别和方法的选用;然后再通过同类练习巩固自己对各种方法的熟练掌握;最后进行定时定量模拟训练,检验自己的学习,寻找真实考场的感觉。 心态 心态的好坏决定了考场上战术与战略的成败。从整体来说,一定要学会“先易后难”的做题顺序,将最珍贵的分分秒秒投入到自己最有把握的题型上来。而针对具体题型,一定要遵从“机械程序化”的解题思维,考场时间特别有限,并不是大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场所,宁愿遵从统一的思维方式,也不要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浪费更多思考的时间。 以上八点,便是攻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数量关系”的不二法门,愿广大考生从中获取正确的备考方向,让勤奋与拼搏的汗水挥 撒在正确的道路之上。 行测数量: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2012-06-13来源: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大 中 小】 1.基本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 b+a ?加法结合律: a+b +c a+ b+c ?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 a×b ×c a× b×c ?乘法分配律: a+b ×c a×c+b×c ?幂次交换律:am×an an×am am+n ?幂次结合律: am n an m amn ?幂次分配律: a×b n an×bn 2.基本运算公式 ?平方差公式:a2-b2 a+b a-b ?完全平方公式: a士b 2 a2?2ab+ b2 ?完全立方公式: a?b 3 a3?3a2b+3ab2?b3 ?立方和差公式:a3?b3 a?b a2ab+b2 3.分数常用变换 ?约分: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通分:将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 ?有理化:通过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O的数 算式 的方法,将分母中的无理数 式 化成有理数 式 的方法,称为分数 式 的分母有理化。 4.整除基本知识点 ?往下研究整除、倍数、因数 约数 、余数及其相关特性时,仅限于在整数范围内讨论 某些性质需要在正整数范围内讨论 ,不再重复说明; ?如果存在整数c,使整数a、b满足a bc,则称b能整除a,a能被b整除。此时也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因数 也称b是a的约数 ; ?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 ?在正整数中,除了1之外,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 正 因数的数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 正 因数的数称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2、4、8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能被2 或5 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 或5 整除。 ?一个数能被4 或25 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 或25 整除。 ?一个数能被8 或125 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 或125 整除。 ?一个数被2 或5 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 或5 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 或25 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被4 或25 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 或125 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被8 或125 除得的余数。 6.3、9整除及余数判定法则 ?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 ?一个数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9整除。 ?一个数被3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3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7.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质因数分解 ?如果质数b是a的因数,则称b是a的质因数。 ?将一个数写成它的质因数的乘积的形式,称为质因数分解。 ?将这些质因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称为标准 质因数 分解。 8.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及互质 ?能同时整除一组数中的每一个数的数,称为这组数的公因数 ?能同时被一组数中每一个数整除的数,称为这组数的公倍数。 ?一组数的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正整数为这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组数的所有公因数中最大的正整数为这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则称这两个数互质。
本文档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