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举报
开通vip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监测项目及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周期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报警值1变形支护圈梁或围檩(冠梁)水平位移、沉降(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观测点设置在与支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

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
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深基坑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监测项目及内容 对照表 免费下载字号和pt对照表省市对照表下载尺码对照表下载、简繁体字对照表下载三体系对照表免费下载 监测项目及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周期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报警值1变形支护圈梁或围檩(冠梁)水平位移、沉降(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观测点设置在与支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立柱变形(应测)全过程不少于构件的20%,且不少于3个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水准仪、经纬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邻近房屋沉降、倾斜(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应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地下管线沉降与水平位移(应测)开挖至±0.00每10m设一观测点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1点,边长大于50m时,可增加1~2点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50m基坑,可增设1-2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低于1mm1次/2天3内力支护结构板墙内力(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支护结构圈梁或围檩(冠梁)内力(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锚杆应力和轴力(应测)全过程非予应力锚杆取构件的5%,予应力锚杆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锚杆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监测项目及内容3内力土钉的应力和轴力全过程非予应力土钉抽取构件的5%,予应力土丁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土丁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土钉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支撑轴力(应测)支撑设置至拆除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一支撑不少于3点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4水位坑外地下水(应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坑内地下水(应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基坑渗漏水状况(应测)降水过程基坑内全方位观察观察1次/2天5水土压力支护结构(板墙)土压力(应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孔隙水压力(应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6裂缝邻近房屋裂缝(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均应设置点。裂缝点的布置:在裂缝两侧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应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地面超载状况(应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7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应测)开挖至基础底板完以最小点数能测出坑底土隆起量为原则布点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置观测点。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对称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降仪监测,不同深度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隆起变形,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监测项目及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周期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报警值1变形支护圈梁或围檩(冠梁)水平位移、沉降(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观测点设置在与支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立柱变形(宜测)全过程不少于构件的20%,且不少于3个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水准仪、经纬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邻近房屋沉降、倾斜(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宜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地下管线沉降与水平位移(应测)开挖至±0.00每10m设一观测点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1点,边长大于50m时,可增加1~2点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50m基坑,可增设1-2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低于1mm1次/2天3内力支护结构板墙内力(宜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支护结构圈梁或围檩(冠梁)内力(宜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锚杆应力和轴力(宜测)全过程非予应力锚杆取构件的5%,予应力锚杆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锚杆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监测项目及内容3内力土钉的应力和轴力全过程非予应力土钉抽取构件的5%,予应力土丁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土丁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土钉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支撑轴力(宜测)支撑设置至拆除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一支撑不少于3点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4水位坑外地下水(应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坑内地下水(应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基坑渗漏水状况(应测)降水过程基坑内全方位观察观察1次/2天5水土压力支护结构(板墙)土压力(宜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孔隙水压力(宜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6裂缝邻近房屋裂缝(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均应设置点。裂缝点的布置:在裂缝两侧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宜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地面超载状况(宜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7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宜测)开挖至基础底板完以最小点数能测出坑底土隆起量为原则布点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置观测点。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对称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降仪监测,不同深度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隆起变形,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安全等级为三级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监测项目及内容监测项目监测周期测点数量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频率报警值1变形支护圈梁或围檩(冠梁)水平位移、沉降(应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3点,且每20m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中部和端部均应布置观测点,且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米。观测点设置在与支护结构刚性连接钢筋混凝土冠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护顶上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立柱变形(可测)全过程不少于构件的20%,且不少于3个直接布置在立柱上方的支撑面上,每根立柱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均应测量,多个支撑交汇、受力复杂处的立柱应作为重点观测点水准仪、经纬仪监测。精度不低于1mm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邻近房屋沉降、倾斜(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角外墙每10-15m或每隔2-3根柱设置一点;;倾斜点的布置:应沿对应观测点的主体竖直线布置,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置;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可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地下管线沉降与水平位移(应测)开挖至±0.00每10m设一观测点在管线的端点、转角点和必要的中间部位设置;具体的观测点应设置在管线本身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且精度不低于二级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宜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1点,边长大于50m时,可增加1~2点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测斜管应沿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边长大于50m基坑,可增设1-2点,设置在支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应与结构入土深度一致在支护结构或基坑附近的土体中予埋测斜管,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测向位移。精度不低于1mm1次/2天3内力支护结构板墙内力(可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支护结构圈梁或围檩(冠梁)内力(可测)全过程每一边不少于一点在基坑每侧中心处布置,深度方向测点的间距一般为1.5~2.5m用安装在支护结构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3天锚杆应力和轴力(可测)全过程非予应力锚杆取构件的5%,予应力锚杆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锚杆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锚杆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监测项目及内容3内力土钉的应力和轴力全过程非予应力土钉抽取构件的5%,予应力土丁抽取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根土丁上的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和地质复杂的区域应在土钉上安装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1次/2天支撑轴力(可测)支撑设置至拆除构件的10%,且不少于3个,每一支撑不少于3点设置在主撑等重要支撑的跨中部位,每层支撑都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截面进行测量用安装在混凝土支撑内部、与受力钢筋串联连接的应力传感器测试。钢支撑采用与支撑串联连接的、与支撑断面尺寸相同的应力传感器测试。精度不低于1/100(F·S)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4水位坑外地下水(宜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设置在止水帷幕以外,沿基坑周边布设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坑内地下水(宜测)降水过程每边不少于1点坑内地下水位的观测井(孔)在基坑每边中间和基坑中央设置,埋深与降水井点相同。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检查或测量检查。最小读数值不大于10mm1次/2天基坑渗漏水状况(宜测)降水过程基坑内全方位观察观察1次/2天5水土压力支护结构(板墙)土压力(可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孔隙水压力(可测)降水过程一般基坑平面每边不少于2点,竖向布置的间距一般为2-5m设在基坑每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或土压力计的方法监测。精度不低于1Kpa1次/3天6裂缝邻近房屋裂缝(应测)开挖至±0.00每一建(构)筑物或重要设施不少于6点裂缝、沉降缝、伸缩缝的两侧及新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均应设置点。裂缝点的布置:在裂缝两侧布置用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测量。精度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规定开挖深度≤5m及基础底板完成后,1次/2天;其它1次/天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可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地面超载状况(可测)开挖至回填每一边不少于2点,且每20米不少于1点,每一基坑不少于8点应设置在基坑深度的2-3倍的范围,在基坑纵横轴线或有代表性的位置由密到疏布置测点观测检查或仪器测量检查,精度不小于1mm。总体裂缝采用目测,单个裂缝采用裂缝观测仪观测,最小读数不低于0.1mm1次/2天7基坑底部回弹和隆起(可测)开挖至基础底板完以最小点数能测出坑底土隆起量为原则布点基坑中央和距边缘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变形特征位置设置观测点。对方形圆形基坑,可按单向对称布点;矩形基坑,可按纵横向对称布点;复合矩形基坑可多向布点用埋设的土体分层沉降仪监测,不同深度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隆起变形,精度不小于1mm1次/2天
本文档为【建筑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及内容对照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黄红霞
本人自上班以来对工作兢兢业业,曾获得县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格式:doc
大小:13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7-0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