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举报
开通vip

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RevisedbyChenZhenin2021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针对当前复杂快变的竞争环境,提出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探讨了资源生成的过程、企业家能力在企业资源生成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的观点。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创造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地位的差别要归结为企业所拥有资源形态的差别,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RevisedbyChenZhenin2021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文档资源★★★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针对当前复杂快变的竞争环境,提出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探讨了资源生成的过程、企业家能力在企业资源生成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的观点。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创造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地位的差别要归结为企业所拥有资源形态的差别,竞争优势是构建在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上。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些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经营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配置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形成产出的过程。于是,企业间的竞争就可以看作是异质性资源层面的竞争,如何独占某些资源或打破竞争对手对资源的独占成为竞争的焦点。  一、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成因  1.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创立以来,关于资源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就有多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巴尼(J.B.Barney)关于资源的定义。巴尼认为界定企业的资源主要根据以下四个特点,即VRIO框架:(1)价值(Value)。一方面资源本身具有价值,另一方面指资源与战略的适应程度,适应程度越高,价值越大。(2)稀缺性(Rareness)。稀缺性是资源在要素市场上的物理性的稀缺或者可觉察价值的稀缺性。(3)不可模仿(Inimitability)。它是非完美信息要素市场的必然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使别的企业无法轻易获得或复制该资源。(4)组织倾向性(Orientation)。即组织是否被引导或者具有使用战略性资源的倾向。本文中,“资源”是那些符合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条件的,并可以为企业带来潜在经济租的资产。简单地说,一项资产要变成为资源,就必须及时创造经济租,尽量长久地保持经济租。  2.竞争优势产生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View,RBV)研究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拥有、利用异质性资源而获得的超常回报——经济租(rent)。经济租被托雷松(Tollison,1982)定义为超过资源拥有者机会成本的回报。而潘德罗夫(M.A.Peteraf)认为,经济租是超过盈亏平衡的收入,而不被称作利润,其前提是这些经济租的存在并不会引起新的竞争。  根据租金的性质不同,理论界通常把租金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过政府保护或者共谋安排而造成很高的进入障碍,进而获取的垄断租金。二是由于具有稀缺性资源而获取的理查德租金。三是由具有风险意识的革新者或企业家获取的熊彼特租金。  3.竞争优势的保持  无论经济租的本质如何,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要求企业必须保持异质性的条件。如果异质性成为暂时现象,那么租就可能流失。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租,并延续租的时间,尽可能保持异质性的条件以便为企业创造价值。竞争优势的保持需要企业选择合适的隔离机制(IsolatingMechanisms),以保护企业异质性资源不被模仿。隔离机制分为两类:模仿障碍和率先行动者优势。  模仿障碍(ImpedimentstoImitation),是一种阻止其他企业通过模仿资源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隔离机制,具体可分为四类模仿障碍。一是模仿的法律****。二是获取投入或顾客的优越途径。三是市场容量和规模经济。四是无形的模仿障碍。  率先行动者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指企业一旦获得了竞争优势,就不断地增强其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的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具体也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学习曲线。二是网络外部性。三是声誉和购买者不确定性。四是购买者的转换成本等。  4.新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异质性资源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租最终会被侵蚀,所以必须通过隔离机制等手段来****资源的被模仿、移动或替代。在传统的静态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也一旦获得竞争优势,并通过有效的隔离机制加以保护,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长的优势持平期(见图1)。  但隔离机制并不是持久和完美的,每一种隔离机制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技术更新加快、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且变化频繁,有效隔离机制作用的范围日益缩小,期限也越来越短。例如,专利的有效保护新技术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美国硅谷的一些电子企业并不积极地去申请专利来保护它们的技术知识。在很多行业不为新型产品申请专利和技术保护已成为一种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做法。很多战略和资源都处于模仿者或者革新者的强烈冲击之下,这些模仿者和革新者很快就会侵蚀掉这些资源的价值。所以在当今动态、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竞争优势持平期变短。  在前文中,已经阐明竞争优势有三种来源。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持续地获得经济租,尤其是熊彼特租。持续的经济租来源于企业不断的稀缺性资源的创建和维持,而决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创建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应该是企业连续的不同的资源整合,即表现为企业的经济租的连续曲线(图2所示)  在当今激烈竞争环境中,过于关注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也许是致命的。相反,公司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破坏已经存在的优势,持续创造新的资源和优势。在竞争环境中,长期成功的道路就是不断创造短期成功,而不是试图维持长期的优势。它是在不断干扰市场平衡、不断削弱对于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的。公司只有不断发展优势来源,才能保持正的经济利润。  二、企业家能力与资源生成  如上文所述,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持续地获得稀缺性资源。而稀缺性资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RBV理论对这个问题着墨不多,大家一直习惯于把资源的存在作为事先存在的前提假设,而更关注于资源会带给企业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的问题,忽视了企业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研究。例如,李普曼(Lippman)和罗曼尔特所构造的资源研究模型就认为,异质性是企业纯粹的先天的前提条件,企业之间的不同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本文试着用企业家能力来解释这一问题。  1.资源生成模式中的基本元素  资源生成模式基于两个前提:首先,异质性资产和能力成为资源的基本条件,即稀缺性,不可完全被模仿,不可替代,具有增值作用。其次,资源可能是独立的,但更多是复杂资产的整合形式,即具有网络关系的资源束。  任何资源产生经济租的潜力,依赖资源四个特点的有机整合。分析这四个特点,我们会发现它们对经济租的作用各不相同。增值作用和稀缺性有助于为组织尽快创造价值;而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却有利于组织尽量保留价值。简单地说,一项资产要变成为资源,就必须及时创造经济租,尽量长久地保持经济租。因此,资源生成模式至少必须包含两个阶段:(1)在任何时间阶段(特别是组织创业阶段),通过生成具有增值作用和稀缺性特点的资源,为组织创造经济租的部分。(2)通过设置替代和模仿障碍(隔离机制),而尽量长久保持经济租的部分。  2.企业家能力  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识别企业的生产性因素,并整合它们。”麦瑟斯(Mises)也认为,“企业家行为就是成功指导资源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一种识别、发展、完善企业现有资产束或者新的资产构成的整合的能力。这个定义主要包括两个关键因素:(1)“企业家”并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对一种功能的描述;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战略管理者,当他们在识别和完成新的资产整合时,他们的行为就反映了一种企业家能力。(2)企业家能力强调了资源下列的特点:资源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所有资源都来自于现有的经济或者技术领域中的资产和能力的整合。企业家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通常就是现有资产、技能和能力的整合。造成资源的稀缺性的原因就是特定资产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一种异质性的整合。企业家能力可以分解成五个组成部分;创造力,信用能力(AccessToCredit),冒险精神,辨别机会价值的能力以及有助于整合资源束的企业专家知识结构(ExpertScrilots)。  3.资源与经济租的生成  在本文中将企业家能力与普通资源的定义区分开来,因为企业家能力和行为并不完全具有异质性资源的四个特点。例如,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就是经验性的知识,而知识无论如何都不是完全隐性和沉默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显性和可描述性。可描述性知识由于可以被别人应用或者扩散,所以可能会被模仿。因此,企业家能力并不严格符合资源的不可模仿性的条件。  个人或者组织获得企业家能力的多少,依赖于获得企业家专业知识结构中扩散出来的一般经验和基本框架。企业家能力在资源生成模式中先于其他模块,具有起因的地位。企业家能力本身并不产生资源,但它却传递了新的资产整合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价值和稀缺性。一个企业拥有特定的技能、资产和能力,但这些因素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企业家能力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原来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品牌,还可以是某种能力,如高的研发水平。新的资产整合通过提供企业差异化能力,改善成本定位,以及有利于企业的其他一些有益的战略而增加价值。关键是,价值是根据目前资产产生的服务和产品的可替代性而决定的。资产整合所产生的价值只要超过其发展或者获得的成本,就可以产生经济租。  新的资产构成也具有一些稀缺性。因为企业家行为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它产生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是具有稀缺性和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的程度大小,是由两方面的条件作用的:企业家所形成新的资产构成本身的异质性水平,以及竞争者中存在的企业家行为的综合水平。虽然从原则上讲,每个新的资产整合都应该是稀缺的,但是实际上,由于竞争者创新和模仿行为的大量存在,这种稀缺性会被减弱。所以在有很多竞争者的市场上,任何一个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稀缺性都必然比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这个方案的稀缺性要小。  总之,企业家能力通过新的资产整合,并及时取得经济租,即完成了资源生成模式的第一部分。例如,企业家能力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配置资源,将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文化、制度、激励等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完成产品更新换代或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4.资源与经济租的保持  经济租创造出来以后,必须有合适的机制来保持。保持经济租的机制可以分为市场和组织两个方面。这两种机制作为模仿障碍的作用是不同的。市场机制假设所研究的资源在原则上是可交易的,并且通过市场机制失灵(MarketFailures)来保持企业资源的潜在赚取经济租的能力。相反地,组织方面主要根据资源的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ce),其假设资源具有内在的不可交易性。  (1)市场机制失灵。市场机制失灵假设资源具有内在的可交易性,以及模仿障碍既来自于****资源交易的外生因素,如隔离机制中的产权。专利等法律保护手段;也来自于资源本身的内生特点,非完美信息市场和不可竞争市场。  一是非完美(信息)市场。非完美(信息)市场就是企业的内生资源的特点造成了交易中存在不对称信息。由于资源本身的一些特点,例如复杂性或者知识密集性,资源拥有者可以掩盖资源的重要信息。因此买卖方不能平等分享关于资源本质和价值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即具有信息不对称,所以非完美(信息)市场****了资源有效的交易。  二是不可竞争市场。另外一个可以导致资源市场失灵的内生因素是使市场不可竞争的资源特点。可竞争市场是指进入和退出都很容易,并且不存在其他原有企业****或者复仇行为的市场。在不可竞争市场中,新的进入者所获得的未来收益的折现不足以弥补进入市场的成本。  总之,产权等外生因素通过****资源交易来保持新的资产的价值。内生因素中,非完美市场通过允许资源拥有者****交易中的资源的关键信息来保持价值。不可竞争市场造成资产整合的交易无效,使资源的购买者无法按照资源目前的标价购买并赢利。  (2)路径依赖性。由于资源产生于资产的整合,而资产整合的过程是不可交易的,也同样可以保持资产价值。组织的路径依赖性成了保护资产价值和新的资产整合稀缺性的首要机制。路径依赖性假设资源的特性和生成过程导致了自身内在的不可交易。  某些资源内在的不可交易,是因为根本就不可能从资源所有组织中获取它。例如,虽然公司可以去购买或出售商标,但该商标管理中所形成的信誉却很难出售或购买。这些资源多为一些社会性的无形资源,这种资源要么是组织专有,要么勉强从原有企业脱离,则其价值会大打折扣。另外一些资源是通过复杂的学习过程而得来的,而这些学习过程和行为是很难说清楚的。这种隐性知识在企业内运用的过程就是一种组织学习。  不可替代与不可模仿的机制是相似的。只不过模仿是通过提高竞争性资源的供应而消耗经济租,而替代却是减弱需求而导致经济租的减少。尽管替代行为本质上脱离于企业控制之外,但是企业仍然可以通过阻止模仿的市场机制来****替代行为。运用产权等外在因素和非完美市场也可以保持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的附加价值,而且不可竞争市场通过减少占有资源的替代品的供应而****了替代行为。路径独立性具有相似的作用,对于那些需要组织学习,长久的发展时间以及关联性资产,才能形成替代品的情况,其排除被模仿的过程本身就杜绝了替代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竞争优势持续循环圈  综上所述,企业家整合企业现有资产、能力形成新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资源在隔离机制有效期内带给企业经济租,经济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又有助于企业家能力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循环圈。企业也就获得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如图3所示)。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家能力处在循环圈的起点,所以说企业家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如上图所示,竞争优势与企业家能力之间用虚线箭头相连,说明竞争优势的形成并不一定导致企业家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它对企业家提供了一种压力。随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利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企业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家的能力增长能够跟上企业规模的扩张,那么企业才能良性发展。如果企业家的能力滞后于企业的规模,无法整合规模日益扩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产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势必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同的竞争环境对企业家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企业家能力也应当是动态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企业由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领导,那么这个企业就会获得经济租,从而获得利润,维持生存或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不具备企业家才能,那么这个企业充其量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在现代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将很难生存和发展。于是,向企业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关心产品、技术、组织学习、过程再造等内容的同时,应当将足够的精力放在其高企业家的能力上。更多相关文档·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12167字)·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的兴起与发展(7482字)·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模式研究(5281字)·环形结构与传统企业学习战略(6548字)·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7522字)·资本结构与产品竞争策略前沿性研究(10414字)·对平衡计分卡顾客满意度指标设定的思考(1582字)·转型期企业工作压力管理探讨(3101字)·外包选择理论述评(4891字)·谈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权威的学习力提升(3539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nbsp;1978)及行为经济学的观点(Penrose,1952;Siman,1947,1984)相一致。  Leibenstein(1968,1987)发现,企业家在弥补差异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即企业家能发现没有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为其提供独特产品;企业家在和投入要素竞争中也起了特殊的作用,即他拥有组织、领导、动员员工的特殊才能。Rumelt(1984)认为,公司的企业家精神紧密地与独一无二的、奇异的资源表现及调整相关,且企业家拥有特殊的信息,他们是独特的,是能够创造纯利润的。Barney(1986)指出,一个产业中的某一企业也许拥有独特的技巧,这些技巧是产业变革的源泉,其他企业也可能拥有独特的能快速地适应变革所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或技巧的企业都更有可能地生存下来。这种关于奇异能力是由企业的代理人(或企业家)创造和发展的认知理论建议,应该关注组织现象,如信息不对称、组织惯例、历史、声誉,这就已经超过了在评价竞争优势时的技术经济思考范围。换言之,战略选择隐含了对特有能力概念(Selznick,1957)的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Schumpeter的“创造性破坏”假设,推动了资源基础派的战略和竞争优势模型的发展。  战略选择强调,一个企业战略领导者的主动性,包括了创造和抓住企业内外机会,而不是局限于给定的可选方案中(Child,1972;Hrebiniak&Joyce,1985),且它集聚在对创造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很重要作用的组织变量上,这种企业分析方法明显地认识到影响企业业绩的管理主动性的作用。这种战略选择观与动态能力观联系很紧。如Teece、Pisano、Shuen(1997)认为,用Schumpeter(1934)的术语来看待竞争,这意味着在某一水平,企业是在产品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产品质量、过程有效及其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竞争。然而,在Schumpeter世界里,企业不停地寻找“新的结合”,并且对手也在不停地努力改善其能力或模仿他们高质量竞争对手的能力。所以,发展新的能力或改善既存能力的竞争在Schumpeter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在创造长期的竞争性优势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然,由于战略选择观强调决策者的主动性,就自然地使其与行为制度观紧密相联。 ****之,战略选择观点主要是从企业如何做(行动)这一角度,提供了一个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接受的理论模型。此观点近来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如Priem和Butler(2001)及Barney(2001)都认为,资源基础模型应通过创新的和企业家的过程理论加以深化。将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引入资源基础理论的更大贡献,可能在于它将为非主流的资源理论与主流的企业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及代理理论等的结合提供了方向。  五、综合观  Porter(1994)等认为,企业理论过分地强调了企业的内在性,即过多地关注了企业内部资源状况而忽视了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位势。他指出,资源观是无意义的循环。成功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资源,但什么是独特的资源呢什么使其具有价值呢为什么一个企业能够创造或获得它呢是什么允许资源维持其价值(FOSS,1997)但我们注意到,企业能力理论并没有像Porter所言忽视了企业的周围环境的重要性(Barney,1991)。如在竞争力仿制、要素市场分析等方面企业内部观是涉及到环境因素的(Amit&Schoemaker,1993;foss&Eriksen,1995),只是没有太多的深入展开。如,Dieficks和Cool(1989)认为,产品市场位势与独特资源共同决定了竞争优势;Wernerfelt(1984)也提出了产品市场观与资源基础观最终是同一的观点,并且认为环境分析,即如何在产品市场获得最佳的位势的分析与资源基础观基本上是互补的。尤其是Porter(1980)的产业分析法并不与资源基础观相矛盾。Schoemaker和Amit(1994)提出了“战略产业要素”概念,这是影响产业利润的产业专有性资源。Diericks和Cool(1989)还指出,企业不必为了获得租金而拥有自己的资源,如它可以从正的外部性经济中获利,资源本身和进入移动壁垒是相连的。即使Porter自己也不是不注意内部分析,如他在分析地理位势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时,也关注到嵌入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进化过程,只是他的重点是在于如何从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环境进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Porter,1998)。  实际上,从古典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以来,甚至是更早,就一直没有非常严格地将企业内外完全分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如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如Andrews(1971)、Ansoff(1965)、Hofer和Schendel(1978)等认为,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可以用一个单一的组织框架SWOT表示。该模型表明,企业应通过利用内部强项、对外部环境机会作出反应以缓和外部威胁并回避内部弱点的战略,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许多关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研究,或是集中于隔绝一个企业机会和威胁,或是描述企业的强项和弱项,或是分析如何将这些因素进行配合以选择战略。Foss(1988)认为,SWOT分析包含了企业资源和能力,涉及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企业阻止其他同行获得平均收益的专门壁垒及企业成长战略。传统的SWOT模型也暗示,只有当其战略能利用机会并缓解威胁时才能提高绩效,其他特性如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也可能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条件是这些特性能促使其利用机会并缓解威胁。资源的有价值性指出,在竞争优势的环境模型与资源基础模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互补关系。一方面,环境模型有助于分离出那些利用机会或缓解威胁的企业特性,并进一步区分哪些企业特性才能被视为资源,另一方面,资源基础模型则指出那些资源必须拥有什么额外的特性,才能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  那些集中于研究一个企业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对竞争优势影响的学者,也已经认识到他们假设前提的严重不足。如Porter(1985)注意到内部的组织特性可能影响可持续竞争优势,他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是贯穿于企业内外的,它同资源基础学派的观点是具有一定的关系的。后来企业资源学派对该价值链进行了更深的研究。如Lado、Bord、Wright(1992)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归纳出可持续竞争优势框架。他们认为,企业能力可以通过其代理人的战略决策和行动模式得以创造和培育。他们根据业务的职能将专有性的独特能力分为管理能力、资源基础能力、资源转换能力和产出能力,这些能力已经综合地考虑了组织文化、声誉、企业家精神、管理者认知及行为特性和外界环境等,它们共同产生了可持续竞争优势。并据此模型,Lado和Wilson(1994)还就人力资源系统(HRS)在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针对目前许多竞争优势的模型仅强调经济因素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Rindova和Fombrun(1999)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更应该考虑到社会的认知因素,他结合经济学和有关认知理论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在该模型中,作者从物资资源和认知资源,企业领域和产业领域四个变量,从战略投资、战略方案、战略策划、资源分配、产业范式、成功定义等六个角度进行分析。虽然他们强调的是社会认知资源在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但很明显地他们在较大程度上结合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观点。如果Knudsen(1998)的观点,即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在企业成长论中进行讨论、而竞争优势的可维持性问题必须在产业经济理论中解决是正确的,则一个完整系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就势必同时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即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说来,只有综合才是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最有解释力的一种观点。  六、小结  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产业组织理论、权变理论及近来的资源基础理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来看还是缺乏系统性。且在不同的文献中的术语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交流的困难,基本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模型至今还未结合在一起,不同作者的思想也未综合(Peteraf,1993)。  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先外后内,再综合的过程。但并不表现出严格的时间区分,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交错出现的。即使在将来,关于该理论的研究也不可能只停留于综合。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相对而言是更倾向于一种非正统的经济理论(Foss,1998),它更多地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在非常复杂的企业系统中要概括出一个相对通用的模型是比较困难的,况且由于可持续竞争优势涉及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我们几乎不可能找到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而只能局限于在此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寻找到某些必要条件。这就决定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仍然会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局部性研究,然后又推导出新的综合模型。更多相关文档·产品服务增值扩展战略的兴起与发展(7482字)·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模式研究(5281字)·环形结构与传统企业学习战略(6548字)·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7522字)·资本结构与产品竞争策略前沿性研究(10414字)·对平衡计分卡顾客满意度指标设定的思考(1582字)·转型期企业工作压力管理探讨(3101字)·外包选择理论述评(4891字)·谈学习型组织中领导权威的学习力提升(3539字)·美国公司CEO继任方式比较及启示(3219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713'language='JavaScript'charset='gb2312'>enter"cellpadding="0"cellspacing="0">son,J.&J.E.Vahlne: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firm-FourSwedishCase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1975,12(3):305-322.  [4]Johanson,J.&J.E.Vahlne:TheMechanismof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1990,7(4):11-24.  [5]刘迎秋,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分析[J].财贸经济,2004,(10).更多相关文档·OEM:后发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4340字)·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4400字)·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5590字)·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及其影响因素(5736字)·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策略探析(6119字)·对我国金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的评析(5372字)·旅游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070字)·浅析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4700字)·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4711字)·企业国际化、多元化以及规模与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3989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欢辖屑际醺潞筒房ⅲ欢咸岣咦约浩放频木赫ΑP>①贴牌战略要和创牌战略结合起来,二者不应截然分开。OEM是我国企业做品牌的必经阶段,最终目的是塑造自己的品牌。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实力,OEM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和手段。但是由于利润好薄,好的企业不应把做OEM作为长期赢利点。通过OEM缓解企业现阶段开工不足的局面,降低成本,企业还是应该加大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对于研发能力强、具备品牌推广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应该继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②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尽快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水平、锻炼工人的素质。但是贴牌战略不能从根本解决我国企业缺少领先技术的客观状况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通过OEM减低成本,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防范OEM的固有风险。为降低经营风险,我国企业在OEM的具体方式上应有所创新。例如,格兰仕创造“OEM”不仅采用OEM购买方的品牌、原料、连生产设备也由购买方提供,这就又避免了一个固定资产贬值的风险。为防范过度依赖购买方的风险,我国企业除加大科研和市场开拓力度,建立自己的品牌外,还应一仆多主,防止海外企业控制上游企业或截断下游渠道,导致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逐渐萎缩。④我国企业应通过贴牌战略与国外企业发展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国际市场竞争的趋势是从竞争走向竟合,成功并不只能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也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火使自己明亮。我国企业在实施贴牌战略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间尤其是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整体经济,达到双赢目的。结束语名牌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更加具体、更加个性化的名牌塑造战略,则是企业自己需要量身定做的战略设计与策划。本文设计的品牌联合战略、“贴牌”战略和“搜寻商品”战略等几种可供选择的名牌塑造战略。为当前企业名牌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品牌理论的研究进入品牌关系的新阶段,迄今为止,关系在品牌层面的相关经验研究特别匮乏。尤其在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步入关系营销主导的时代,企业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重视将迫切要求本土化理论的提出和创新。这就要求对西方品牌关系的前沿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思索。
本文档为【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书香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1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