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培训讲义

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培训讲义

举报
开通vip

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培训讲义第二章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类型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第二节贫困与经济发展贫困问题消除贫困与经济发展一、收入分配的类型◎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假说的检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收入范围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平均绝对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1、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考察收入分配状况,应该区分不同的时间跨度。从现期消费或收入流,到财富或...

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培训讲义
第二章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类型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第二节贫困与经济发展贫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消除贫困与经济发展一、收入分配的类型◎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假说的检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收入范围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平均绝对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第一节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1、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考察收入分配状况,应该区分不同的时间跨度。从现期消费或收入流,到财富或资产存量,到生命周期中的总收入,其时间跨度依次延长。仅靠短期收入差距难以对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如果一个经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低收入者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即使在短期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较大的收入差距,其长期收入分配也有可能是比较平等的。如果一个经济灵活性很低,那么长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就比短期内看上去要大。由于个人一生中的收入水平与年龄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又常常因自然、市场、政府等难以预料的变化而发生剧烈波动,所以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终生收入。但由于数据收集存在极大困难,一般的作法往往以近期特定时间中(通常是一年)的收入估计值为依据。返回目录2、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功能分配,又称要素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即不同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在总国民收入中所获得的收入份额。功能分配注重每种要素获得收入在总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对每个个人从哪种要素收入(个人既可获得工资收入,也可获得租金、利息、股息等收入)中获得多少收入并不关心。规模分配,又称个人收入分配,是指单个个人或家庭得到的总收入。规模分配注重的是人们获得多少收入,而不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这些收入是通过工作得来的,还是从利润、利息、租金或继承等其他途径得来的,对获得收入的地点(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职业(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还是商业部门)也不予考虑。对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规模分配。返回目录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由于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来源于生产要素的报酬,规模分配由功能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布情况所决定。在长期内,规模分配会影响对产品的需求,进而影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引起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改变功能分配。1、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1955年,库兹涅茨(S.Kuznetz)提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库兹涅茨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的曲线。因此,库兹涅茨的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用普鲁士的资料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迅速加剧的趋势:1854~1875年,最富裕的5%人口的收入份额从21%上升到25%,而较贫穷的90%人口的收人份额从75%下降到65%。他还引证美、英、德等国几个收入阶层的有关数据来说明经济发展后期阶段收入分配状况改善的趋势:在考察期间,美国、英国和德国萨克森地区的富裕阶层的收入份额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而贫困阶层的收入份额不同程度地有所上升。为了说明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于处于发展后期阶段的发达国家,库兹涅茨用经济中最富有的20%与最贫困的60%的人口的收入比率来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对一些国家进行了横向比较:印度1.96,斯里兰卡1.67,波多黎各2.33,美国1.29,英国1.25。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最大支持不是来自发展中国家,而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资料。似乎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经历了收入不平等的这种变化,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料的缺乏,或者因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因而对此似乎还难以证明。库兹涅茨认为有两个原因使收入分配恶化:第一,增长的源泉在于储蓄,而储蓄集中在少数富有者手中;第二,增长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通常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因而城市化水平提高会导致整体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但又有三个因素会抑制收入分配恶化:其一,法律、政策等非经济力量,如累进税制、遗产税、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等;其二,人口结构变动,富裕家庭通常子女较少,使富有者的人口比例降低;其三,产业结构变动,在现代化的动态经济中,旧的行业逐渐衰落,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使收入分配呈现动态变化。在经济发展早期,主要是前两个因素起作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提高。到经济发展后期,后三个因素的作用逐渐占主导,收入分配状况好转。因此,在长期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动趋势呈倒U形。返回目录2、库兹涅茨假说的检验:◎横向国别分析:该方法假设所有国家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只是不同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可用不同国家同一时期的统计资料代替一个国家的长期统计资料,测算回归方程,得出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间的函数关系。因横截面数据较易获得,该分析方法使用较多。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德尔曼(Adelman,I.)和莫里斯(Morris,C.T.)使用4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的回归方程支持了倒U假说。1973年,泡克特(Paukert,F.)将样本规模扩充到53个国家;1976年,阿鲁瓦利亚(Ahluwalia,M.)分析了60个国家的数据,都得出了与倒U假说一致的结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较为平等;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最贫穷的国家收入分配较为平等;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是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上述研究结果也受到一些质疑:第一,数据的来源、选择和估算方法是否可靠?第二,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是否有足够的可比性?第三,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能否用同一个方程来表述所有国家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不能,用横截面数据得出的回归方程就没有经济意义。第四,仔细考察各国数据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中等收入水平、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都是拉美国家。这是否意味着,收入差距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可能仅仅是拉美国家特有的结构特征,倒U曲线的出现有可能仅仅是因为包含了拉美国家的数据。◎纵向时序分析:该方法追踪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考察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动情况。因一个国家足够长时期的收入数据很难收集,这种研究较少。50年代,有学者对一些发达国家二战后的收入差距变动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确实有所改进。但有学者或认为计算有问题,或认为改进只是战后的短期现象,而非长期趋势。7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时序资料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上或发展的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但亚洲“四小龙”(尤其是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又使该研究结论受到怀疑。1985年,林德特(Lindea,P.H.)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J.C.)对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一百多年来的收入状况进行了研究。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显著提高。其他国家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只能考察此后的发展阶段,结论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一直在稳步降低。然而,这项研究所依据的数据是相当稀疏的。返回目录3、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有人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使财富集中在乐于储蓄和投资者手中,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政府不应干预收入分配。有人则认为,适当的再分配政策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并促进增长。对于较低的收入水平而言,边际储蓄率显现出递增趋势。发展中国家许多穷困者的收入刚够维持生存,现时的生存需要使其不可能为未来进行储蓄,他们的储蓄率非常低。在此基础上如收入有所增加,储蓄率就会显著提高。对于较高的收入水平而言,边际储蓄率显现出递减趋势。发展中国家富有者的储蓄率低于较不富有者,主要原因在于富有者的炫耀性消费降低了他们的储蓄率。储蓄率最高的是中等收入者,他们已经脱离贫穷,有能力进行储蓄;但距离富有还很遥远,有动力进行储蓄。因此,储蓄率与收入之间也存在着倒U关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来鼓励储蓄。在极度贫穷的国家,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还会有一部分人有愿望有能力积累财富;一旦为缩小收入差距而进行再分配,反而没有人能进行储蓄。在中等收入国家,再分配会提高储蓄率,因为穷困者和富有者的低储蓄率会通过再分配转化成中等收入者的高储蓄率。◎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有可能是不均匀的。在低收入水平上,一些部门率先增长,拉大了收入差距,但最终会发生补偿性增长,增长会扩散到各个部门,使收入分配状况得到改善。这就是“扩散效应”(SpilloverEffect)。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部门首先从技术进步中受益,农业部门相对落后,人们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高收入的工业部门。工业化初期,掌握着金融资源和企业家才能的少数人在收入分配中居于有利地位,大量的不熟练劳动者居于不利地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的主导部门涌现,各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利益逐渐扩散到整个经济。◎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如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会降低(恩格尔定律)。需求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收入的功能分配,进而通过生产要素在个人手中的分配影响规模分配。有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对穷困者所能提供生产要素的需求会增加,导致其价格提高,经济发展成果最终会滴落到穷人身上,从而自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这被是“滴流效应”(Trickle-downEffect)。◎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如果低收入者能很容易地从资本市场获取所需资金,那么穷人就不难受教育、办企业、买房产等,进而改善自身处境。现实的资本市场并非如此,由于缺乏贷款者的个人品质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一个人能否从资本市场获得信贷仅取决于其拥有的抵押品。因此,低收入者很难进入资本市场,为低收入者服务的资本市场不存在或不健全。较大的收入差距限制了低收入者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并间接阻碍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尤其当资本市场受抵押品约束时,市场缺乏自我修正机制。在低收入者中,必定有人具有企业家才能,或科学研究、技术发明等方面的天赋,但因缺乏教育和创业的机会而没能发挥出来。假如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发挥,对他们自已和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有好处。返回目录1、收入范围系数:其中,μ代表全社会平均收入,ym代表全社会最高收入,y1代表全社会最低收入。这个指标反映出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之间的相对差距。但比较粗略,只反映了全社会中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的情况。返回目录2、库兹涅茨比率:库兹涅茨比率是指收入最低的20%或40%人口所占有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份额,或收入最高的10%人口所占有的收入份额。或者更一般地,指全社会最富有的x%人口的收入份额与最穷困的y%人口的收入份额之间的比率。x,y可以是10,20,40。这是库兹涅茨在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状况时最先引入的一种度量方法,在欠缺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是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有用的工具。返回目录3、平均绝对差:其中,n代表总人口,μ代表全社会平均收入,全社会共分m个收入组,yj代表第j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nj代表第j个收入组的人数。这个指标表示全社会每个人的收入与平均收入的差距的总水平。但是当收入分配发生累退变化时,在这个指标里反映不出来。返回目录4、变异系数:这个指标的含义与平均绝对差相似,但克服了平均绝对差的缺点。当收入分配发生累退变化,也就是不平等程度提高时,变异系数会增大。返回目录5、洛伦兹曲线:横轴表示从最贫困者到最富有者依次排列的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上的每一个点说明一定比例的收入最低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通过该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的状况。返回目录洛伦兹曲线的两端一定位于45°线上,因为收人最低的0%的人口必定获得0%的收入,100%的人口必定获得100%的收入;曲线上的其他点一定不可能位于45°线上方,因为一定比例的收入最低的人口所获得的收入份额一定低于其人口比例。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即每个人都获得完全相同的收入,则洛伦兹曲线就会和45°线重合;否则,洛伦兹曲线就会位于45°线下方。偏离得越远,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如果分配完全不平等,即全部财富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洛伦兹曲线将呈折线形,与横轴和100%人口所对应的竖线重合。6、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洛伦兹曲线与45°线所夹的面积(A)除以45°线、横轴、100%人口所对应的竖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A+C)所得的比值,它是最常用的度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返回目录在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状况下,基尼系数为0;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状况下,基尼系数为1。理论上,基尼系数的值应介于0与1之间,但在现实中,基尼系数的变动范围狭窄得多,一般是0.25~0.6。目前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0.4,高于这个水平,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已超出正常范围,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一、贫困问题◎贫困的定义◎贫困的衡量◎贫困的状况◎贫困的度量二、消除贫困与经济发展◎贫困产生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斗争第二节贫困与经济发展1、贫困的定义:贫困通常是指生存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基本需要”具有绝对性,不管什么样的社会,人们都需要足够的食品、衣服和住处,但什么是“足够”具有一定相对性。贫困可以从生活状态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但要对贫困进行客观定义却并不容易:①如果只从维持生存的角度来看,那么仅有很少量的收入就可以维持生存。但是,贫困问题不只是物质方面的一个绝对收入水平高低的问题,它还包括与贫困相联系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意义。从社会层面来看,一个人如果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区被迫生活在比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之下,他就是贫困人口。从心理的角度说,一个人的贫困是他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所应享受的东西。所以,绝不是解决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营养不良问题、文盲问题等就解决了贫困问题。②贫穷也意味着在疾病和健康、克服经济上的逆境、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极端脆弱性。③贫穷也表现为经常受到政府和社会某些机构的不公正对待,而他们对影响自己生活的关键性决策却无能为力的一种状态。所以,贫困往往首先是缺乏足够的赖以为生的食物和栖身之所,同时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健康状况低下,被剥夺了人人珍视的那种生活。返回目录2、贫困的衡量:◎货币收入或支出:货币收入或支出是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指标,以其为标准确定的贫困被称为收入贫困。该方法以家庭收入或支出为基础,是对贫困进行定量分析和政策分析的主要手段。这种家庭调查还收集许多其他信息,所以能显示更多关于福利和贫困状况的其他信息,可为研究贫困的原因、贫困的影响及各种贫困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以家庭为基础收集收入或消费数据的基本缺陷是无法显示家庭成员内部的不平等,有可能低估总体的不平等和贫困状况。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或支出水平低于满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会被视为处于贫困状态。这个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会惯例和社会观念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贫困线标准。贫困线可依据不同标准制定:可收集最低营养水平的食谱和构成该食谱的食物价格,以及关于居住和穿着支出的数据,计算出满足这些最低要求的消费支出,从而得到一个特定社会的贫困线;通过一个国家法定的最低工资来估计该国的贫困线;认定一国平均收入的60%是该国的贫困线。实际操作中,以营养为基础的贫困线比较常用。贫困线一经确定,衡量贫困程度的最直接办法就是计算收入或消费水平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种计算“人头”的方法是测算贫困程度最常用的办法。当对世界范围的贫困进行估计时,人们必须用相同的参考贫困线,在各个国家之间以共同的单位进行比较。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总和比较,世界银行划定了以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衡量的每天收入1美元和2美元的参考贫困线。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用20年解决了12亿人的吃饭问题,但中国的贫困线标准仅为年人均625元人民币。如按国际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远远不止目前的3000万。◎健康和教育:从健康和教育方面衡量贫困是一项传统,人们很早以前就这样做了。例如,一份19世纪末英国历史上关于贫困状况的经典调查报告中,曾经用大量篇幅探讨贫困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死亡率是衡量人们物质福利差距的最好手段。在不同收入组中,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差别很大。因此他们认为,死亡率既可以作为反映消灭贫困的指标,也可以作为反映广义贫困的指标。接受教育的程度与贫困之间的联系更是十分紧密。受教育程度低既是贫困的一个原因又是贫困的结果,因而对教育和贫困之间关系的探索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贫困和找出脱贫的途径和方法。◎脆弱性:脆弱性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将要经受的收入和健康贫困的风险,即人们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它是衡量贫困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贫困的家庭和个人往往经受不住各种风险和灾害的侵袭,一旦发生各种风险和变故,会迅速陷入困境,被排斥到社会的最底层。脆弱性可从多方面衡量:①家庭物质资产。它是指那些在家庭收入临时下降时能够出售的资产,是测算家庭自我保障能力的一项指标。②家庭人力资本状况。受教育低的家庭往往更易于受到收入波动的影响,也很难通过获得信贷或其他收入来源应对风险。③收入的多样化。如果农民既种植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也从事其他副业,他们对气候变化产生的收入波动风险就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社会联系的广泛程度、参与正规可靠社会保障体系的程度、利用信贷市场的能力等都是衡量脆弱性的指标。返回目录3、贫困的状况:世界银行在1985年制定了两条全球的贫困线: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75美元的家庭被列为“极端贫困”,低于370美元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根据该标准,1985年全世界大约有10.5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总贫困率为30.5%;极端贫困人口6.33亿,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18%。实际上,区分极端贫困和贫困并无意义,所有这些人可完全列为极端贫困。到20世纪末,从贫困人口的数量来看,世界贫困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据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世界人口为60亿左右,有28亿人依靠每天不足2美元的收入过活。其中,更有12亿人口,也就是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依靠每天不足1美元的收入生活。世界贫困人口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地理分布:在东亚,1987~1998年,贫困人口从4.2亿减少到2.8亿;在拉丁美洲、南亚和南撒哈拉非洲,贫困人口的数目却一直在上升;在东欧和中亚,贫困人口增加了20倍以上。在许多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比例非常高,如孟加拉国和印度分别为78%和40%。在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南部非洲艾滋病多发地区,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艾滋病。◎贫困人口的人群分布:①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和其他辅助活动。有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是小农,扶贫攻坚重点应在农村。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大多却投向了城市。②贫困人口大多是弱势人口,如老人、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世界最贫困人口中超过70%是妇女。妇女和儿童更易遭受贫困和营养不良,也很难获得医治、洁净用水、卫生设施。返回目录4、贫困的度量:◎贫困人口数(HeadCount,简写为HC):即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的数量。◎贫困人口比率(HeadCountRatio,简写为HCR):即贫困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该指标的缺陷是只能说明贫困的范围,显示不出贫困的程度。◎贫困缺口比率(PovertyGapRatio,简写为PGR)。其中,yi代表每个人的收入,p代表贫困线,n代表总人口,m代表平均收入。该指标表示贫困者的收入距贫困线之间的总体差距与全社会总收入之间的比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贫困程度,但在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时易偏小。返回目录◎收入缺口比率(IncomeGapRatio,简写为IGR)。该指标对PGR作了改进,缺陷是不能反映贫困的范围。◎森提出的一种精确度量贫困程度的指标:其中,H为贫困人数,I为收入缺口比率,G为贫困者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该指标克服了以上各指标的缺点,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1、贫困产生的原因:联合国农业发展国际基金(TheInternationalFundforAgriculturalDevelopment)提出贫困产生的10个因素。◎政策因素:贫困很大程度上是二元经济的产物,错误的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偏重城市的发展政策,阻碍了农业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上升。不恰当地鼓励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导致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问题严重。压低农产品价格和高估本币的汇率政策,导致价格体系朝着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扭曲,使农村贫困人口增加。◎环境/自然因素:有些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加重了贫困。例如孟加拉国常遭受热带风暴的袭击,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在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人口增长意味着对土地的压力增加。穷困家庭倾向生育更多孩子,作为社会保险的替代,但又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人力资本投资,结果是更加贫困。人口膨胀还导致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降低了可持续增长所需的承载能力,而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又是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贫困人群。◎文化/制度因素:第一,种族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如拉丁美洲国家的贫困人口大多是土著印第安人,南非的贫困人口大多是黑人。第二,性别问题。在贫困人口中,妇女处于最底层。妇女的就业机会少于男子,平均工资较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比较低。妇女的贫困对下一代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贫困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的影响力较弱,政治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当一国发生政治动荡甚至内战时,生产活动会受到严重破坏,加剧贫困。国内和国际组织的救援活动也会受阻。◎国际因素:对于初级产品出口国,当国际市场发生不利的价格波动时,许多人的收入水平会显著下降,贫困人口增加。主要贸易伙伴国如果对某些商品实行贸易保护,出口国的生产者收入水平将会下降。世界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对那些负有大量债务的国家也有影响。返回目录2、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斗争:◎消除贫困与经济发展:消灭贫困,特别是消灭绝对贫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应当占据中心位置。世界贫困人口从经济迅速增长的亚洲向非洲转移说明,经济增长可以减轻贫困,而经济增长停滞,同时人口迅速增加,就会增加贫困人口。除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重新取向,把消除贫困摆到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不能一味迷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最大化,还应树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目标,如减少收入的过分不平等、消除贫困等。经济增长不能自动解决贫困问题,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平等分配并不必然排斥。发展战略不仅要注意加速经济增长,还要直接关注大部分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演变:①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把物质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②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识到,只有物质资本投资还不够,在健康和教育上的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同等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它们的投资要能带来贫困人口收入的增长。③20世纪80年代,人们从东亚国家、拉丁美洲国家、南亚国家和南撒哈拉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同经历,以及一些国家出现债务危机的背景出发,认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点应进一步改变。提出应更强调如何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管理,如何能够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④20世纪90年代,国家的治理和制度建设问题又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心议题。◎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的政策安排:①制定出一套有益于市场经济运作的制度结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往往缺乏的就是市场经济的制度,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结构阻碍着经济发展。②制定一套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资产、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分配发生良性转变的机制和长远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与发展中国家产权高度集中密切联系在一起的。③建立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制度上的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得到各种服务和机会。能否使贫困人口获得各种公共服务、取得各种机会,取决于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各种制度上的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④改善和提高贫困人口的保障体制,减弱贫困人口对风险的脆弱性。通过国家财政和其他方式,建立一套再分配制度以给穷人设立一张安全网,保证最低收入水平。返回目录
本文档为【收入分配、贫困与发展培训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言言无悔一生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2-01-2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