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SO14001环境手册及相关表格

ISO14001环境手册及相关表格

举报
开通vip

ISO14001环境手册及相关表格PAGE环境手册ENVIRONMENTALMANUAL【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06年01月01日 章节号:0.0 0.0目录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0.0目录0.1批准页0.2《环境手册》更改页0.3《环境手册》发放清单1.0《环境手册》的控制2.0《环境手册》范围和适用领域2.1《环境手册》术语及定义3.0公司概况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2环境方针4.3规划(策划)4.3.1环境因素4.3...

ISO14001环境手册及相关表格
PAGE环境手册ENVIRONMENTALMANUAL【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06年01月01日 章节号:0.0 0.0目录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0.0目录0.1批准页0.2《环境手册》更改页0.3《环境手册》发放清单1.0《环境手册》的控制2.0《环境手册》范围和适用领域2.1《环境手册》术语及定义3.0公司概况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2环境方针4.3规划(策划)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他要求4.3.3目标和指标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4.4实施与运行4.4.1组织机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与能力4.4.3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管理评审5.0环境管理职能分担表6.0环境管理职责、任务、权限明细表 章节号:0.1 0.1批准页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据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重新编写了本公司的《环境管理手册》,现批准发布,自2006年01月01日起,正式实施。《环境管理手册》阐述了公司的环境方针、目标,并对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做出了原则规定,适用于公司税控收款装置与铸钢、铸铁件的生产经营与相关的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也是公司对所有顾客和相关方的承诺。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并单独或共同承担相应责任。批准人:年月日 章节号:0.2 0.2《环境手册》更改页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2006年01月01日,因扩项进行更改,更改提出人为质量部。 章节号:0.3 0.3《环境手册》发放清单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加强对环境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为我公司的环境管理者代表。环境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保证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要求;3.在整个组织内贯彻环境保护意识;4.就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有关事宜对外联络。总经理:2006年01月01日 章节号:1.0 1.0《环境手册》的控制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手册的编制、批准和发布本手册是本公司根据GB/T24001-2004Iidt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的,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审批后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2、手册的发放2.1手册的发放范围和数量由管理者代表确定。2.2质量管理处负责手册的发放,并保存发放记录清单。2.3手册为公司受控文件,封面印有“受控”标识,并标有发放编号。2.4手册的对内发放对象为与管理体系直接有关的公司领导、部室负责人、厂长和内审员。公司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由质量管理处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2.5对外发放给认证机构的手册为受控版本,发放给咨询机构、顾客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为非受控版本。3、手册的管理3.1质量管理处应保证受控手册的持有者及时得到有效的版本。3.2受控手册的持有者的责任:3.2.1严格遵守手册的管理规定,认真办理领取、更改手续。3.2.2手册限定在公司范围内使用,部门和个人应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不得擅自对外交流、外借和外送。3.2.3在得到手册更改通知后,应及时进行计划改或更换,并在更改记录表中标注。3.2.4有责任和义务提出对手册的修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质量管理处3.2.5调离公司或不再担任有关职务时,应立即将手册交还给质量管理处4手册的修订、换版与保护4.1手册采用活页装订,所涉及的每个程序均独立装订在手册中,附程序清单.4.2质量管理处每年至少对手册评审一次,以确保其有效性。4.3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手册进行修订或换版4.3.1公司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有较大变动时。4.3.2手册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过程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发生较大变动时。4.3.3发现手册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时。4.3.4环境体系审核或管理评审中提出重大修改建议时。4.3.5手册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4.4手册修改时,由各职能部门提出修改申请,交质量管理处汇总提请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由各职能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实施。4.5当手册更改多次不易阅读或公司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时,由质量管理处及时提出《手册换版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实施。发放新版手册时回收旧版本,由质量管理处统一处理。 章节号:2.0 2.0《环境手册》范围和适用领域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1总则《手册》阐述了公司的管理方针,系统的描述了环境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是公司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企业管理行为、明确企业各层次与人员职责、相关工作关系和考核评价绩效的基本依据。1.2应用本《手册》覆盖了本公司的税控收款装置与铸钢、铸铁件的生产经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全过程,适用公司管理活动的各个过程。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保护环境。同时适宜于认证机构对我公司进行环境认证。2引用标准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章节号:2.1 2.1《环境手册》术语及定义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通用术语本《手册》采用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给出的术语和定义2专用术语2.1目标与指标—公司为证实环境绩效所制定的可测量的目标、指标。2.2方针—公司的环境方针。2.3公司—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2.4部室—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设置的管理职能部门2.5产品—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的税控收款装置与铸钢、铸铁件。2.6顾客—指对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的购买方、用户、需方的统称。2.7相关方—指为本公司供应材料、设备、半成品、运输方、构配件等物资或以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形式为公司提供外包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章节号:3.0 3.0公司概况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章节号:4.1 4.1总要求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说明对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性要求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总要求。2、范围适用于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其体系文件的控制。3、职责3.1最高管理者3.1.1负责领导本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3.1.2批准环境手册和发布环境方针和目标。3.2管理者代表3.2.1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3.2.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3.3质量管理处3.3.1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3.3.2负责组织编制与环境方针和目标相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程序概要4.1环境管理体系的总要求环境体系的建立要满足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标准的要素要求,更强调体系建立之后应按要素要求进行环境管理。为实现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公司严格按照ISO14001:2004国际标准建立、保持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4.1.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按照环境体系标准要求建立和形成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指标的制定和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4.1.2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4.1.2.1环境管理体系要按规定的要求运行,以实现组织环境方针、目标。4.1.2.2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按环境体系文件要求管理并实施和保持所有过程,确保体系有效运行。4.1.2.3对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检验,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实现对过程的监视。4.1.2.4通过审核、评审等方法对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必要的措施,(也包括新情况出现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修订和必要的支持活动等)确保过程结果并持续改进体系绩效。 章节号:4.2 4.2环境方针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本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持制定并批准了如下的环境方针与目标:1.环境方针1.1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预防环境污染;1.2对相关方环境控制施加影响与培训,促使其树立环境意识,预防环境污染;1.3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合理使用水、电及其它资源;1.4强化员工的环境意识,塑造全新的现代企业形象;1.5有效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环境绩效。  为保证本方针的有效实施,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存的环境因素、相关方的要求等,对环境目标和指标每年重新设定或修改一次。  向全体职工传达该环境方针。  本方针对外公开,相关方如有要求可以提供或公开发表。此外,通过展示环境方针、培训和内部服务器展示环境方针等方式,向全体职工传达、宣传环境方针。2.环境目标2.1根据GB/T24001—2004标准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为保护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2.2在所生产的产品在活动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都符合国家要求的相关法规。2.3节约用水用电与办公用品与其它资源的使用;2.4对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促使其树立环境意识,维护环境。 章节号:4.3 4.3策划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实现公司环境方针、目标。2、适用范围:公司体系策划过程。3.职责:3.1最高管理者负责组织实施。3.2各级领导层协助参与。4.工作要点:4.1按照,ISO14001:2004和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特点及顾客要求,在守法的前提下,对如何建立管理体系和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4.2确定公司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4.3组织编写环境文件,经授权人批准后发布实施。4.4当体系的策划和体系的结构、职能、过程、资源、顾客需求、体系文件等发生较大变化时,最高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更改策划,更改策划的结果要进行管理评审。体系的策划应符合实施环境方针的要求,并与产品过程策划及其他未按内容协调一致,同时,任何的修订和改动都必须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在对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期间,应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章节号:4.3.1 4.3.1环境因素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2、适用范围公司在办公过程与生产、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3.3质量管理处负责组织环境影响的评价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工作程序4.1初始环境调查体系建立之初,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调查,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有:4.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4.1.2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向空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向土壤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如土地使用、水的使用);   ——地方的或社区的环境问题;   ——能源的使用;   ——能量的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废弃物和副产品;   ——物理属性(如尺寸、形状、颜色、外观)。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4.1.3公司用地及所在地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土地使用历史沿革;4.1.4对所有现行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4.1.5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4.1.6环境因素识别和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4.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时机:4.2.1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调查时;4.2.2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4.2.3管理评审要求;4.2.4相关方提出抱怨或合理要求;4.2.5公司办公、项目环境发生较大变化。4.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4.3.1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调查表》选择和确定(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其中活动的选择可涉及设计、采购、储存、运输、生产、绿化等多方面。4.3.1.1在识别生产活动的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同一环境因素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影响特征,包括如下全过程环境因素的识别:产品设计→过程设计→产品生产→销售→后期服务4.3.1.2在识别办公区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废水、固废、烟尘、资源能源的消耗、火灾、爆炸等。4.3.1.3在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公司所必需的原材料、能源等的供给者、顾客方、代理商、废弃物处理者以及产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4.3.2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覆盖如下的时态和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4.3.3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下列类型;4.3.3.1水体排放4.3.3.2大气废气4.3.3.3废物管理4.3.3.4土地污染4.3.3.5社区和相关方4.3.3.6原材料和自然资源4.3.3.7其它地方性问题4.3.3.8能源的释放4.3.3.9能源的使用4.3.4调查环境因素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调查法、问卷法、现场过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4.3.5质量管理处认真修改补充和整理各部门填写的《环境因素调查登记表》,并据此填写《环境因素登记及评价表》,形成《环境因素清单》。4.3.6环境因素的更新(见本程序4.2)4.4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4.4.1对于每一个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的评价,由质量管理处组织专业人员采用是非判断法与多因子评分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所有环境因素可先通过是非判定法进行判定,其余的采用打分法进行评价,管理者代表批准。4.4.2是非判断法:对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4.4.2.1影响范围广,受到社区强烈关注或重大排的均直接列为重要环境因素。4.4.2.2凡违反本公司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直接列为重要环境因素。4.4.3多因子评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4.4.3.1环境影响的规模范围(1)超出装置边界扩散至较远的6分(2)在装置内控制或略微超出装置边界的4分(3)比上述两项小的1分4.4.3.2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1)环境影响程度大的6分(2)进行处理仍有环境影响的4分(3)环境影响不易消除的1分4.4.3.3环境影响的持续性(1)连续产生使影响持续的6分(2)持续影响时间小于1个月的4分(3)持续影响时间小于1个周的1分4.4.3.4社区关注程度(1)强6分(2)一般4分(3)弱1分4.4.3.5可改进程度(1)强6分(2)一般4分(3)弱1分4.4.4评价专业组人员对每一个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进行评分,然后汇总评出每一个环境因素得分。凡通过是非判断法确定的或通过多因子评分得分在19分以上的环境因素,均为重要环境因素,质量管理处汇总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到各部门。4.4.5各部门依据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4.6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见4.2)4.6记录的管理4.6.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中有关文件和记录的控制,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4.6.2质量管理处负责保存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过程中的所有记录。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环境因素调查表》《环境因素登记及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EMS-4.3.1-01EMS-4.3.1-02环境因素登记及评价表 序号 环境因素 污染物 环境影响 涉及部门 产生频次及排放量 排放及处理现状 备注 EMS-4.3.1-0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序号 重要环境因素 存在部门 环境影响 管理计划 目标指标 控制/应急 评价____日期____复检____日期____确认____日期____ 章节号:4.3.2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建立并保持法律与其他要求控制程序,使公司的所有活动符合法律与其它要求,并建立获得相关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它应遵守的要求的渠道。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3、职责3.1质量管理处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确认及更新。3.2各部门遵照执行审批下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4、工作程序4.1与本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4.1.1国际公约;4.1.2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4.1.3本市环境法规、规章、标准;4.1.4所在地区环境法规、规章、标准;4.1.5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4.1.6相关方的要求等。4.2获取途径4.2.1本地区环保局、监测站及政府各部门;4.2.2专业咨询机构、认证机构;4.2.3出版社或发行机构;4.2.4相关部门(如环卫局、建委):4.2.5图书馆、书店;4.2.6专业报刊杂志(如环境报等);4.2.7环境网站。4.3获取的方法4.3.1质量管理处负责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内容的获取。一般每年整理一次。若有环境因素及生产项目有重大变化或发布新的法律、法规及要求的情况,应由相关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及要求的获取工作。4.3.2公司应经常与所在地区相关部门保持联系,获取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3通过出版社、图书馆和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环境专业网站等渠道补充,以获取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4选择、确认、分发、更新4.4.1质量管理处确认所获取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分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相关部门。4.4.质量管理处保存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原件,当上述外来文件更新或增加时,相关部门负责跟踪、确定和评审,及时修正《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新的或更新的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4.5执行(准则)4.5.1接收单位由负责人负责组织员工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5.1各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所引述的内容进行各项管理活动。5、相关记录《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EMS-4.3.2-01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一览表 级别 类别 名称 施行日期 出处 备注 编制:             审批: 章节号:4.3.3 4.3.3目标和指标和方案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为了设定本公司环境管理担当者、环境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次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与方案,编制分年度的行动计划,明确量化的目标值与控制方案。在制定行动计划时,要特别注意考虑以下事项:  a.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b.是否考虑了已判定的环境因素;  c.是否考虑了本公司的技术水平、财务状况、作业内容、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d.是否考虑了相关方的要求。此外,还要对行动计划与环境方针的一致性加以确认后,形成文件向下传达。1)质量管理处负责组织编制本公司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并对实施效果监督验证。2)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审核,经总经理批准。3)各有关部门负责参与目标、指标的制定与编制环境管理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4.1环境目标应建立在公司环境方针的基础上,目标应具体,可测量,经过全员的努力后可以实现。4.2目标的制定检查与修订4.2.1每年年初,各部门、生产部制定出本部门的环境目标与指标,质量管理处负责将各部门的目标收集、汇总,提交管理评审会议,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公司通过会议、宣传栏、培训等方式,对公司各层次人员进行目标的传达和贯彻,确保全员清楚了解本公司本部门的目标,并付诸实施。4.3.2质量管理处每年对各部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结果报公司管理评审。4.3.3当环境目标需要修订时,各相关部门提出修改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修改,并将修改的目标向全员传达和贯彻。4.3.4在每次管理评审时,应对各部门的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审,当需要修订时,经总经理确认后予以传达。4.3.5公开公司的环境目标时,需经总经理批准。4.5环境管理方案为了有效实施环境目标和指标,本公司必须制定并保持包含以下内容的环境管理方案:  a.规定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次的环境目标及为实现目标所应承担的责任;  b.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及时间表。  此外,在计划期内本公司的事业活动和产品开发有新的或修改的内容时,应对方案的相关部分加以补充或修改,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4.5.1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1.环境管理方案由质量管理处于每年2月依据目标与指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2.环境管理方案应涉及与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全部有关活动(如设计、采购、运输、生产、能源的贮存储、设备的安装、废物处置等);3.环境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依据的目标与指标;b)方法措施、技术手段、预算经费;c)执行部门与负责人、启动日期、完成期限、验证时间等。4.5.2环境管理方案的更改当措施(或手段)发生变更、目标指标变化或涉及到新的开发及活动、产品、服务等情况需更改方案时,由更改申请者以《文件更改申请单》的形式交质量管理处,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处依据《文件控制程序》更改。4.5.3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督验证1)环境管理方案以受控文件的形式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由质量管理处负责对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果等进行监督验证。2)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公司应将环境管理过程进行具体运实施与运行,确保其在受控,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本公司的目标实现。针对具体的各类产品,通过产品计划,制定专门的和管理措施,控制环境污染。 章节号:4.4.1 4.4.1机构和职责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环境管理体制  本公司对管理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如下:  a.职责分配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和实施承担职务的部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附件1《环境管理职能分担表》所示。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和实施承担职务的部门,其责任和权限见附件2《环境管理职责、任务、权限明细表》。  此外,各项业务活动的细节以及相应的责任和权限,在本手册所引用的程序、标准以及下位文件中做出规定。  对环境管理体系行使管理和执行业务的承担者,由其主管领导根据其资格和经历加以安排,在各主管决定的业务分担表中予以明确。  另外,公司经理要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给以必要的资源保证,在年度预算中做出安排。  必备的资源,除了相关的设备和备件之外,为使这些设备运行而必需的人才、特殊技能、技术、资金等也包括在内。  b.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应指定环境管理者代表,不论他是否还承担其他的职责,都要把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的责任和权限授予他,并要求他承担以下两项任务:  ——保证ISO14001的各要求事项得以实施和保持;  ——向总经理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有关的信息,以作为管理评审和改进的依据。 章节号:4.4.2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对从事影响生产过程及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2、范围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过程。3、职责3.1人力资源处负责对从事影响环境活动的人员的能力(包括学历、培训、技能和经历)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识别和控制,确保所有岗位人员满足要求。人力资源处根据各部门的培训申请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并组织实施并负责保留相关的培训记录并对培训的情况进行总结。3.2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并协助人力资源处实施培训工作。4、工作程序4.1人力资源处负责对从事影响、环境活动的人员的能力(包括学历、培训、技能和经历)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识别和控制,确保所有岗位人员满足要求。4.2总经理每年一次对各部负责人及公司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水平、法律法规知识、行业标准及规范等知识的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确定参加培训及转岗。4.3生产部根据员工从事、环境、活动的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的员工从事该工作,并对其能力进行识别,不能胜任的要调离。4.4培训计划4.4.1人力资源处根据各部门及生产部的培训要求编写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时间、主办单位等)报总经理审批并组织实施。4.4.2根据各主管部门的要求增加的临时性培训,人力资源处要及时编制培训计划,报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4.5培训内容4.5.1对全体员工进行管理、环境管理、管理体系的培训,使其理解体系中方针、目标、术语及体系结构等。4.5.2各部门、生产部要求熟悉本部、环境、手册及工作程序文件内容。4.5.3根据岗位特点,进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培训及岗位技能培训,各岗位人员要持证上岗。4.5.4对特殊岗位及特殊作业人员要根据其岗位性质分别进行特殊作业人员持证培训,确保持证上岗。4.5.5劳务层人员要及时进行岗前教育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4.6培训组织4.6.1公司管理人员培训由人力资源处组织。4.6.2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由有关的部门组织。4.6.3劳务人员的岗前及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由生产部组织。4.6.4培训的方式可采取脱产、半脱产、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4.7培训的效果考核4.7.1公司内部的培训由负责培训的人力资源处进行考核。4.7.2外部培训由主办单位负责考核。4.7.3人力资源处负责对全年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内容包括年度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培训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4.7.4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取得相应的培训效果证明、任职证书、上岗操作证、结业证等。4.7.5经培训考试未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者,考虑继续对其进行培训或调换岗位。4.8人力资源记录和培训资料的管理4.8.1人力资源处应建立和保存以下记录1)年度培训计划2)内部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教师、培训人员名单、考勤记录、考核结果、培训总结等)。3)相应的考核成绩及岗位证书。4.8.2负责培训工作的相关部门应保持各种培训的资料、档案及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4.9当相关方工作涉及、影响环境目标、指标实现时,应对其进行宣传和适当培训,以保证其满足要求。相关文件: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质量记录(执行ISO9000相应的记录)《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章节号:4.4.3 4.4.3信息交流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及时、准确地收集、交流及处理信息,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信息的收集、交流与处理。3、职责3.1质量管理处负责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归口管理。3.2各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环境管理体系信息的交流和处理。4、工作程序4.1信息的分类根据环境管理体系信息的来源,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4.1.1外部信息a)国家、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指令等。b)上级管理部门、监测部门、认证机构等监督检查的结果及其他相关的信息;c)顾客要求、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抱怨。4.1.2内部信息a)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如:方针、目标完成情况b)本公司内部标准、制度、规定;c)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数据;如:监视和测量数据d)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情况反映。如:员工建议4.2环境管理体系信息交流方式4.2.1电话传达、口头通知;4.2.2书面通知、文件传达;4.2.3会议交流、工作报告;4.2.4电子邮件、软盘、光盘、录像带等。4.3环境管理体系信息的交流4.3.1外部信息的交流a)质量管理处负责收集上级环境管理部门、监测部门、认证机构监督检查的结果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以4.2方式传递到相关部门及相关方。b)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收集与本公司有关的相关方的信息。涉及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及与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要及时传递给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处收到信息后按本程序a)条款的要求处理。c)需向外部以文件形式发布的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管理成果和有关资料、信息,应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对外发布。d)凡涉及重要、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环境信息,均由质量管理处集中,提出对信息的处理意见,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4.3.2内部信息交流4.3.2.1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信息收集与交流a)公司质量管理处负责以公司名义行文传递信息;b)负责全公司、环境监测和测量结果收集和处理;c)质量管理处负责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有关管理评审的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d)各部门负责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相关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正常传递;4.3.2.2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或个人)及时传递给公司质量管理处,并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3.2.3其他内部信息(员工关注的、环境问题、环境因素及环境绩效等)的交流,均应做好记录。4.3.2.4涉及重要环境因素与重要和影响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相关信息,各部门均应及时向通报,根据需要及时处理。4.3.2.5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管理者代表应定期征集员工意见,并将相关信息传达至员工,确保员工代表参与工作方针和程序制定、实施和评审;确保员工代表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确保员工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4.3.3环境管理体系信息交流记录由质量管理处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保存、控制。5、相关文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执行ISO9000相应的记录表格)《信息联络单》 章节号:4.4.4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遵循ISO14001:2004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循的要求。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环境手册第一级文件(包括程序文件)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记录文件、第二级文件表格及其他文件2环境文件规定应与实际运作保持一致,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及环境方针、目标变化,应及时修订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定期评审,确保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3环境文件覆盖了公司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的全过程,对环境控制过程都做了规定。4文件可呈现任何媒体形式,如纸张、磁盘、光盘或照片、样件等,都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5文件包括了ISO14001:2004要求的所有文件与记录。6文件包括了本公司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与记录。 7为实施上述要求,对本章节编制了《文件控制程序》 章节号:4.4.5 4.4.5文件控制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确保环境运行的各个场所都使用有效文件,防止使用过期、作废、失效的文件。2、使用范围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批准、颁布环境管理体系文件。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体系文件的评审工作。3.3质量管理处负责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更改、控制管理。3.4各职能部室根据职责的要求,负责本部门的文件控制。4、程序4.1文件的编制、审核与批准4.1.1由质量管理处组织人员编写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1.2起草后的文件由质量管理处,组织相关部室进行会签,会签后保送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批准颁布。4.1.3支持性文件由有关人员编制,报职能部室审批。4.1.4外来文件由质量管理处负责识别。4.2文件管理要求4.2.1在所有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在发布前都进行审批,确保期充分性与适宜性;4.2.2每年定期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按新文件形成进行发放;4.2.3确保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和现场修订状态得到标识;4.2.4保证在相应的部门或需要文件的都是现行有效的;4.2.5确保有效的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4.2.6确保外来文件都进行识别,确保其有效性;4.2.7对过期或作废的文件如需保留,要有恰当的标识。为满足以上要求,本公司执行ISO9001:2000中的《文件控制》程序文件要求。 章节号:4.4.6 4.4.6运行控制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及有关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环境和职工的要求,从而保证环境方针、目标的实现,保证环境体系的正常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环境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3.职责3.1各部门负责编制体系运行中环境和最相关的程序文件,并负责运行控制的贯彻执行。3.2生产部负责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3.3质量管理处负责检查各部门、生产部环境和管理的执行情况。4、程序4.1策划4.1.1公司对与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及有关活动进行重点控制,以减少污染,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控制程序。1)节能降耗控制程序2)设备安全使用手册3)废弃物,扬尘控制程序4)化学危险品控制程序5)相关方控制程序4.1.2生产部长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后,根据需要制定环境和安全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对于一般环境因素,应通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日常检查来控制。4.1.3客户部根据与4.2策划结果的实施4.2.1各单位主要领导合理配备人、财、物,依据体系要求,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因素进行管理,负责检查各部门环境和管理的执行情况。4.2.2各单位组织学习环境和管理体系文件。4.2.3专业组长负责本专业活动中环境和风险因素的控制。4.2.4各部门严格依据体系要求,开展环境和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参照ISO9000的《不合格控制程序》与《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负责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3选择供方时,在合同或附加协议中对供方提出环境和要求。在供方第一次进场时,采购部要对其进行环保评价,并对其进行监控,择优使用符合公司环境和体系要求的供方。在运行过程中采购部要对供方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测量。4.5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详见《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5.相关文件《不符合、纠正与纠防措施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废弃物、扬尘控制程序》《节能降耗控制程序》《化学品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运行控制检查记录》编号:EMS-4.4.6-01运行控制检查记录 固体废物弃物检查记录1、生产部固废分类情况符合□不符合□2、现场固废贮存条件符合□不符合□3、车间现状清理状况符合□不符合□4、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符合□不符合□放射性污染与化学危险品检查记录1、老化房热辐放射污染符合□不符合□2、化学危险品运贮存环境符合□不符合□3、化学危险品运包装物及容器控制符合□不符合□4、化学危险品运使用情况符合□不符合□消防检查记录1、机构设置符合□不符合□2、应急预案知识掌握情况符合□不符合□3、消防器材的配备及有效期符合□不符合□4、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符合□不符合□5、现场安全通道符合□不符合□6、动用明火控制情况符合□不符合□7、消防演习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8、安全用电控制情况符合□不符合□运行控制检查记录(续) 噪音检查记录1、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符合□不符合□2、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3、厂界噪声检测情况符合□不符合□4、代理商环保遵守情况符合□不符合□法律法规1、法规充分识别符合□不符合□2、法规文本有效符合□不符合□3、法规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4、人身健康符合□不符合□相关方检查记录1、方针、目标传递情况符合□不符合□2、控制要求传递情况符合□不符合□3、相关方控制要求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 备注:检查人:日期:EMS-4.4.6-03重点实施影响的相关方一览表 序号 相关部门 相关方 重要环境因素 列入日期 备注 1 2 编制:_____                    审核:_____编号:J-EMS-4.4.6-01运行控制检查记录 固体废物弃物检查记录5、生产部固废分类情况符合□不符合□6、现场固废贮存条件符合□不符合□7、生产现场清理状况符合□不符合□8、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符合□不符合□放射性污染与化学危险品检查记录5、热辐射防护符合□不符合□6、化学危险品运贮存环境符合□不符合□7、化学危险品运包装物及容器控制符合□不符合□8、化学危险品运使用情况符合□不符合□消防检查记录9、机构设置符合□不符合□10、应急预案知识掌握情况符合□不符合□11、消防器材的配备及有效期符合□不符合□12、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符合□不符合□13、现场安全通道符合□不符合□14、动用明火控制情况符合□不符合□15、消防演习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16、安全用电控制情况符合□不符合□ 备注:检查人:日期:运行控制检查记录(续) 噪音检查记录4、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符合□不符合□5、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6、厂界噪声检测情况符合□不符合□法律法规5、法规充分识别符合□不符合□6、法规文本有效符合□不符合□7、法规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8、人身健康符合□不符合□相关方检查记录4、方针、目标传递情况符合□不符合□5、控制要求传递情况符合□不符合□6、相关方控制要求执行情况符合□不符合□ 备注:检查人:日期: 章节号:4.4.7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为了预防公司管理与产品过程中潜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环境污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得到及时处理,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办公区、生产现场可能出现紧急环境事故的预防和处理。3.职责3.1生产部负责编制本程序并组织实施。3.2各单位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负责对本单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4.工作程序4.1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因素a.火灾b.爆炸c.设备故障4.2应急准备4.2.1保卫部与生产部共同建立消防领导小组,经常对职工进行应急处理知识的宣传学习,并保存学习记录。4.2.2各单位根据生产现场、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和环境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数量的应急器材,并做好标识,防止失效。4.2.3生产部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预案,内容包括:a.明确发生潜在事故的物质和场所;b.分析可能发生潜在事故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c.建立组织机构,指定责任人;d.可能发生事故的场所应配备的器材;e.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4.2.4公司保卫部每年组织职工至少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并对活动作好记录。4.3应急响应4.3.1当生产现场发生紧急事故时,发现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警,同时做好人员疏散,并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应迅速做出处理决定。4.3.2公司、机关发生紧急事故,事发部门立即组织人员疏散、自救、报警,并向上级领导报告。4.3.3紧急事故发生时要截断电源,隔离易燃品、易爆品,防止事态扩大。4.3.4当事态发生难以控制和处理时(如挖断水管、燃气管线等),应立即疏散现场人员,并向有关单位报告,请求救援。4.4责任单位在事故结束后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自留一份,报公司质量管理处一份。质量管理处应定期评审本程序,在出现紧急状况后应评审本程序的有效性。4.5质量管理处要对《事故报告》进行分析,并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修订,以使其更加完善。4.6责任单位在事故结束后要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当涉及到程序文件修改时,遵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5.相关文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化学品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公司潜在事故应急预案》6.相关记录《体系运行检查记录》《事故报告》 章节号:4.5 4.5检查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为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以及实现其不断的改进,在对测量和监控活动动作出规定、策划和实施时,应考虑如下几点:1)在确定测量和监控的项目、测量点时要考虑能使组织获益;2)评价对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遵守情况;2)要考虑采取适宜的措施,面不是单纯用于积累信息;3)应按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初稿测量和监控活动。质量管理让负责定期检查环境方针中对遵守法律的承诺实现程度,并负责环境目标、指标实施和更改情况的监控,并委托本市环保局监测站对工厂有重要环境影响的因素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污染。所有环境监测记录由质量管理处收集、原始记录保存在质量管理处,并定期进行评价。为此制定下述程序文件:《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章节号:4.5.1 4.5.1监测和测量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为保证环境体系正常有效的工作,对环境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测量。制定本程序,实现对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环境与的监督、检查和测量。3.职责3.1质量管理处负责对与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等进行监控和记录,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定期评价。3.2各职能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监测、测量和管理。3.3生产部负责监测设备的校准,由使用部门维护和保养。4.工作程序4.1运行控制的现场的监督检查4.1.1检查、监督的范围1)生产现场环境管理情况的检查、监督;2)环境内部管理资料的检查、监督。4.1.2检查、监督的内容1)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2)环境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运行情况;3)环境管理资源的配置情况;4)内部信息交流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的运行情况;5)各种环境管理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6)各个车间所各种环境因素的实际状况;7)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环境表现情况;8)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有关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情况。4.1.3检查、监督的分类4.1.3.1外部对公司进行的检查、监督的种类:1)上级主管部门及业主组织的各类环境检查;2)各级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组织的各类环境检查;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组织的审核。4.1.3.2公司内部进行的检查、监督的种类1)公司年度结合内审定期组织的检查和监督;2)根据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或环境管理需要,由各级单位不定期组织的检查和监督;4.1.4外部检查、监督时的组织与管理外部检查、监督时,由公司生产部按以下分工组织迎检准备和配合工作:生产部应组织做好应审工作,具体在审核过程中,质量管理处派人陪同,分公司配合。在审核中对认证机构提出的问题或不符合项,由质量管理处协助生产部进行整改、纠正,质量管理处负责实施对整改情况的验证。4.1.5公司内部进行的检查、监督组织管理1)公司的环境检查和监督,由协助管理者代表组建检查组,由检查组组长负责编制检查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检查组组长负责按照检查计划对公司范围内的环境管理情况组织检查。2)生产作业过程中,生产部进行的检查、监督,由技术质检员负责具体组织实施。4.1.5内部检查计划的内容与实施4.1.5.1确定检查范围和内容公司内部环境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生产的实际和环境管理需要进行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生产部的内部检查范围和内容,由本单位提出建议,经理审批确定;2)公司的内部检查范围和内容,由质量管理处提出建议,管理者代表审批确定。4.1.5.2内部检查计划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查单位,内部检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内部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内部检查的目的、依据;——内部检查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内部检查的内容和时间安排。4.1.5.3内部检查实施1)按照内部检查计划和经受检单位确认的内部检查范围、内容和时间安排,进行现场环境管理情况和环境内部管理资料的检查;2)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对内部检查收集到的客观证据、材料汇总核实后,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整改项目,签发环境不符合整改通知单;4.1.5.4内部检查的不符合整改及验证1)内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应签发不符合整改通知单,由受检单位负责制定整改措施,限期组织整改。对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整改的缺陷(隐患),应采取相应临时措施,同时制定整改计划或列入公司治理项目,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治理。2)内部检查查出的不符合进行整改后,受检单位应按规定的期限填写,向检查部门上报不符合整改结果,检查组组长指派职业健康安全监督员负责进行不符合整改情况的验证。4.2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质量管理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本年度管理方案的实际情况要求,各有关部门配可根据需要购买必要的监控设备,具体执行《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每年制定常规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频率、项目、污染物指标等)实施监测。当运行控制出现异常时,根据需要临时增加监测计划。4.3所有监测设备、能源计量设备及重要与环境岗位的测量设备由国家相应的计量检测部门校准,由使用部门进行维护和保养。4.4每年对与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一次,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管理者代表,执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4.5凡检查出现不符合时,均按照《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4.7有关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保存和控制。5、相关文件《记录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运行检查记录》 章节号:4.5.2 4.5.2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实施程序》,对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实现和运行控制情况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程度进行监督并对合规性进行评价,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运行控制情况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3.职责3.1总经理批准合规性评价报告。3.2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3.3质量管理处负责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执行情况、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和运行控制实施合规性检查工作。3.4各部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4.程序4.1合规性评价时期4.1.1例行评价:质量管理处每年一次结合内审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作相应合规性评价报告。4.1.2不定期评价: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在下述情况下,质量管理处应及时对变化后执行情况进行评价。a)新项目的引进;b)环境因素发生变化;c)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更;d)组织机构调整,部门环境职责发生变化;e)其他需重新评价的情况。4.2评价内容4.2.1对公司三废的处理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4.2.2对监测设备、仪表、仪器的管理和维护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4.2.3目标、指标和方案及运行控制的监测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4.2.4应定期对国家公布禁止使用的设备进行网上搜索,并对生产工艺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报管理者代表。4.2.5对实施运行控制中的生产工艺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4.2.6对公司投入原材料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评价。4.2.7内审结果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合规性的评价。4.3评价方法4.3.1采用对照比较方法,进行数据合规性评价。4.3.2对评价出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内容,管代与相关部门,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4.4评价结果4.4.1对照要求逐项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作为内审报告附页。4.4.2对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报管代审核,总经理批准,提交管理评审。4.4.3评价报告提交管理评审。4.4.4评价结果产生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并由质量管理处保存记录。5.相关文件《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6.记录1.法律、法规一览表2.合规性评审报告3.会议记录 章节号:4.5.3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监测和测量发现不符合时,要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置,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调查,采取以减轻环境影响为目的纠正及预防措施以及自始至终的责任和权限。2、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合格项的标识、隔离与处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验证与改进。3、职责3.1质量管理处对环境管理体系监视与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评审;3.1质量管理处负责对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并对环境体系持续改进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审核。3.2质量管理处负责对和环境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3.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3.4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并实施预防、预防措施;4、工作程序4.1不符合的来源:4.1.1内审、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报告;4.1.2日常监控和测量发现的不符合;4.1.3相关方的要求;4.1.4管理评审提出的不符合;4.2不合格项的记录各相关部门分别对环境中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记录,反馈到质量管理处。4.3不合格项依据制定纠正措施对不合格进行处置。4.4纠正措施4.4.1质量管理处针对生产过程和产品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严重不符合,组织调查分析,确定责任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处对纠正措施进行指导,并跟踪验证实施结果。4.4.2质量管理处针对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的严重不合格,转生产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并将纠正措施反馈给生产部,质量管理处对其下一批来料进行跟踪验证。4.4.3生产部技术人员对一般不符合的原因,组织调查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检员进行验证。4.4.4针对环境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确定责任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针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确定责任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对其进行指导、跟踪验证实施效果。4.4.5生产部针对顾客对环境方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的抱怨,收集整理信息转交质量管理处,由质量管理处确认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处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市场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4.4.6质量管理处针对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不合格,确定责任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处跟踪验证实施效果。4.5预防措施4.5.1质量管理处负责组织收集相关方对环境控制的意见以及项目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和回访出现的问题等潜在的信息与不合格记录和不合格检验记录;4.5.2当发现重大不符合,由质量管理处确定责任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处对预防措施进行指导,并跟踪验证实施结果。4.5.3当发现一般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时,由各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做好实施记录,质检员跟踪验证实施结果。4.5.4根据发生问题的严重性,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调查、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根据查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预防措施实施完毕,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负责填写“不合格报告”中的预防措施。4.5.5质量管理处对责任部门、单位及体系运行中采取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其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满足要求后,填写“不合格报告”中的预防措施的验证,并负责将责任部门或单位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交管理评审。5.质量记录《运行检查记录》《不符合报告》 章节号:4.5.4 4.5.4记录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为本公司整个环境绩效是否符合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提供证据,使各项活动具有可追溯性。2.适用范围公司各职能部室、生产部在环境活动中的所有记录。3.职责3.1质量管理处负责编制《记录控制程序》,。3.2各职能部室、生产部负责本部门记录归档前管理工作。3.3公司质量管理处负责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归档管理工作。4.对记录管理的要求4.1记录管理的要求4.1.1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记录必须符合ISO24001:2004版要求;4.1.2必须明确对相关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与外置方法;4.1.3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为满足以上要求,对环境记录的控制执行ISO9001:2000的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6.相关记录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清单 章节号:4.5.4 4.5.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定期开展内部审核活动,以验证本公司环境体系活动的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各项计划安排和要求,确定环境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环境体系持续有效运行。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控制。3.职责、权限3.1最高管理者a)任命管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b)聘任内部环境体系审核员,规定职责、权限,并授权其进行内部审核活动。4.2管理者代表a)负责环境体系审核计划和所需资源并批准计划;b)任命审核组长、批准审核组完成特定的审核任务;c)领导内部体系审核,协调解决审核中有争议的问题;d)审批审核组提交的审核报告,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4.3综合管理部a)负责组织环境体系内部审核的具体工作;b)编制《内部审核年度计划》;c)负责内部体系审核员的培训、取证,并报公司批准授权;d)保存内部审核的文件和记录。4.4审核组长a)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b)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审定检查表;c)全权负责审核阶段的工作,并对观察结果做出最后决定;d)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4.5内审员a)履行被赋予的审核职责;b)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审核前的准备,并编写《检查表》交审核组长审查;c)实施具体审核,并做好记录,报告审核结果;d)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e)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4.6受审核部门a)按审核计划做好准备工作;b)配合审核组完成内部审核工作;c)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负责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5.工作程序5.1审核方案的策划5.1.1管理者代表组织质量管理处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策划的输入为过程状况、区域状况、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以往审核的结果。质量管理处根据策划的结果于年初编制《内部审核年度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实施。5.1.2《内部审核年度计划》主要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时间及频次等内容。5.1.3审核的频次内部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要素和全部门的审核,对重点的要素和部门可进行多次内部审核。发生下列事件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a)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要求变更;b)企业最高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环境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发生较大变动;c)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要求的审核;d)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证书,而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e)发生重大环境问题或顾客/相关方有重大投诉;f)管理者代表认为有必要时。5.2审核准备5.2.1组成审核组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成员并组成审核组,授权审核组长对审核所有阶段的工作全面负责。审核人员应经过内部审核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5.2.2编写内部审核计划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计划》,将审核任务分配到每个审核员,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其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时间、审核组成员及审核日程。5.2.3收集资料审核组长负责组织审核员收集审核所需的有关资料。5.2.4编写《检查表》审核员根据内部审核计划分工要求和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编制《检查表》,并交审核组长审查。5.2.5在审核的前5—7天,由质量管理处向受审核部门发《内部审核计划》的通知。受审核部门在接到《内部审核计划》后,如有异议,可在两天之内向质量管理处提出,经协商可适当调整。5.2.6受审核部门作好协助工作a)受审核部门按计划安排好工作,并做好必要的文件、记录的准备,确保审核工作准时进行;b)受审核部门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本部门情况的陪同人员协助审核工作。5.3实施审核5.3.1首次会议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说明审核工作正式开始。参加会议人员为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审核员,审核组应做好会议记录,与会人员应签到。会议主要内容包括:a)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情况;b)向受审核部门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和日程安排;c)简要介绍审核的程序和方法,确认审核依据、标准、文件等;d)落实受审核部门配合协助的事项,澄清审核计划中不够明确的问题。5.3.2现场审核a)内审员依据《检查表》采用“问、看、查、听”的方法收集审核证据;b)内审员对收集的审核证据进行记录,并对照审核依据进行评价,对不符合审核依据的审核发现,应由受审核部门领导予以确认。5.3.3审核汇总a)内审员根据现场审核的记录,对不符合审核依据的审核发现,开出不合格项报告;b)内审员就分工审核的过程以及活动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沟通,组长汇总后,对环境管理体系整体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5.3.4末次会议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主持召开会议,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组成员参加并签到。会议内容包括:a)审核组长报告审核结果,并宣读不合格项;b)对纠正措施及措施完成时间提出具体要求;c)说明纠正措施跟踪与验证;d)对审核结果做出结论。5.3.5内部审核报告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应在十日内完成《内部审核报告》的编写工作,报送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发至有关单位。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a)审核的目的、范围及日期;b)审核所依据的文件;c)审核组成员;d)不合格项观察结果及内部体系审核不合格项分布表;e)对环境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做出真实准确的评价。5.4纠正/预防措施5.4.1审核组将内部审核查出的不合格项报告发至到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按《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对不合格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完成时间,经审核组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质量管理处(总工办)组织实施,并将实施结果报审核组。5.4.2纠正/预防措施完成后,受审核部门要进行自检。审核组对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内审员在确认纠正/预防措施完成后,将结果记入《不合格项报告》中,并签字认可。若验证结果未达预期效果,质量管理处应重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直到问题圆满解决为止。5.4.3审核组应将内部审核结果及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等记录移交质量管理处。内部审核情况由管理者代表提交管理评审。6.相关文件(执行ISO9000:2000程序文件《内审控制程序》)7.报告和记录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报告不合格项报告内部审核不合格项分布统计表内部审核员任命书内部审核检查表会议签到表 章节号:4.6 4.6管理评审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1.目的公司总经理对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有效性按计划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评价。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审人员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3.职责3.1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审批管理评审报告。3.2管理者代表3.2.1向公司董事会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3.2.2负责管理评审活动的组织实施。3.3质量管理处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准备管理评审的所需资料,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组织相关部门对评审后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负责管理评审的存档。4.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的时间4.1.1管理评审每年一次,每年年底前对当年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审。4.1.2若发生公司组织机构有重大调整或发生重大环境事故,使公司的形象受到伤害时,由总经理决定可进行管理评审。4.2管理评审计划4.2.1管理评审计划由质量管理处制定,总经理审核后批准,并予以下发。4.2.2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1)目的、范围2)时间、地点及评审安排3)参加人员4.2.3质量管理处根据评审计划,提前两天通知参加评审人员,做好评审准备工作。4.3管理评审前质量管理处应准备以下资料:4.3.1质量管理处准备资料:1)管理评审会议通知2)内外部环境审核报告3)评审会议签到表和会议记录表4.3.2其他职能部门准备资料:4.4管理评审的内容4.4.1、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适宜和有效,是否满足、环境、方针、目标的要求。4.4.2、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外审情况。4.4.3公司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对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职责等方面提出的要求。1)顾客及相关方的反馈情况。2)过程的运作和产品的符合性。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和环境管理方案实施情况。4)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情况。5)预防和纠正措施情况。6)上次评审所确定的措施和改进的结果。7)由于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所受的影响及改进的措施。4.5管理评审的输出1)环境管理体系及改进情况。2)与顾客和相关方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情况。3)对资源的需求情况。4.6管理评审报告4.6.1质量管理处对评审的内容作出的决议及采取的措施应作好记录,并形成书面的报告。4.6.2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分别报送相关责任部门,质量管理处留底存档。4.6.3传达给员工代表。4.7评审后的验证4.7.1针对评审提出的问题或改进的目标,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4.7.2质量管理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其改进情况检查验证。5.相关文件(执行ISO9000:2000的程序文件)《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和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通知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EMS-2005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日期:2006-01-01 版本:A/0 发行号: 章节号:5.0 5.0环境管理职能分担表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部门要素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处生产部 客服部销售部4.2 环境方针◎○○○○○4.3计划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和其他要求  ◎○○○4.3.3目标、指标与方案◎○○○4.4实施与运行4.4.1 机构、职责◎○○○4.4.2 培训、能力  ◎○○○4.4.3 信息交流  ◎○○○4.4.4 体系文件  ◎○○○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4.5不符合纠正4.5.1 监测、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4.5.3 纠正、预防◎○○○4.5.4 记录◎○○○4.5.5 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注:◎主管部门;○相关部门。 章节号:6.0 6.0职责、任务、权限明细表 发行号: 版本号: 生效日期:2006.01.01 No.部门要素职责权限内容责任部门责任人14.2 环境方针制定环境方针质量管理处2向全体职工传达环境方针质量管理处3环境方针向企业外部发放和公开质量管理处44.3.1 环境因素识别公司办公地点的环境因素质量管理处5质量管理处6质量管理处7质量管理处8质量管理处9识别生产部环境因素生产部10识别危险物品的环境因素生产部11组织识别生产中的环境因素质量管理处12识别重要环境因素13环境影响评价、注册144.3.2 法规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登记154.3.3 目标、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制定环境目标、指标方案16批准目标、指标质量管理处17制定环境管理方案质量管理处18批准环境管理方案管代194.4.1 组织机构和职责编制并保持业务分担表总经理20有关环境管理的预算调整总经理21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责任总经理22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对新职工、业务骨干和管理监督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处23环境管理教育质量管理处24对环境有影响设备的操作者的培训质量管理处25取得法定资格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处26对承包方人员资格取得和接受培训确认 质量管理处274.4.3 信息交流内外部环境信息的接收和传递质量管理处28向官方报告有关环境影响及设施信息294.4.4 EMS文件环境管理手册的制定,程序文件和保持304.4.5 文件控制企业标准类的发放、保管等管理业务质量管理处314.4.6运行控制对环境有影响的业务程序的编制和保持生产部32向供方、承包方传达有关作业的程序和要求生产部/客服部33向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通报环境影响质量管理处34环境目标、指标程序的制定、保持、实施质量管理处354.4.7 应急准备紧急状态对应程序的制定、保持、修订生产部364.5.1监测、测量制定并保持影响环境的监测方法质量管理处37 分析、测定管理管代38 对环境目标指标执行情况监测方法设定质量管理处39 对环境目标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测质量管理处40 计测器具的校准、维护生产部414.5.2合规性评价评价对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质量管理处414.5.3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对有关业务活动产生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质量管理处/相关部门42对环境目标指标不符合采取措施质量管理处434.5.4记录环境记录的标识、保持、处置质量管理处444.5.5EMS审核内部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处/内审组454.6管理评审环境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管理者文件编号:版次:A/0发放号:受控状态:总经理EMS管理者代表销售部质量管理处客服部生产部采购仓库
本文档为【ISO14001环境手册及相关表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9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05-18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