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举报
开通vip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1、速度文化,2、学习文化,3、创新文化,4、虚拟文化,5、融合文化。 1、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竟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竟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2、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 1、速度文化,2、学习文化,3、创新文化,4、虚拟文化,5、融合文化。 1、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竟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竟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2、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C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 3、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订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订和选择多套应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4、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5、融合文化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第一次现代化多是对大自然的征服,而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与大自然和相关行业的融合。企业在第二次现代化中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它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在最近两年以来,市场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某项目如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由于规模太大,涉及面广,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独自完成,所以业主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分别招标,再将中标的几家企业优化组合,共同完成,只有善于“竞合”的企业才能中标做大。 优秀企业文化的两个基因 作者: 郭刚 发表时间: 2006-04-14   近年来,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关注。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更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在笔者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也接触过很多业绩优秀的企业,但是真正具备优秀企业文化基因的企业还不多见。有些曾经业绩增长迅速的企业时间不长便过早的患上了“大企业病”,企业内部官僚主义严重,抱怨的人多,承担责任的人少,企业的活力逐步降低;还有的企业文化中过多得留下了领导人的痕迹和工作作风,却没有贯彻到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中去,一旦领导人更换,企业的运营效率便明显下降。   归根结底,虽然这些企业的文化理念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两个基因: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绩效为导向。这两个特征必须贯穿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才能从“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层面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去。那么如何理解优秀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因呢?   基因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关注是以什么样的“人”为本。   笔者认为,该处的“人”应该是和企业理念一致、能够支持企业未来发展的员工,而不是照单全收的所有员工,以人为本应该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差别化管理的基础之上。曾经为一个国有性质的企业做过咨询,高层领导也想着进行变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但是却被错误的“以人为本”的意识捆住了手脚,迟迟不敢决策,而无差别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造就了更多的实际上的不公平,也就根本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每个企业对于以人为本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杰克o韦尔奇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员工招聘;第二,重视员工培训;第三,区别对待员工,实行有差别的管理政策;第四,善待员工。总结优秀企业的共性,笔者建议应该考虑从以下这些方面落实以人为本。   企业应该以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人力资源的核心目标来建设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招聘、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体系的建立。   对于员工的表现,企业应该提供适当的及时的激励和认可。这些认可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对于优秀员工,给予其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让其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议并发表意见往往比单纯的给予物质认可更加有效。   明确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从本质上说,企业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关系。正如所有合同条款都应该明确一样,企业和员工在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赢利上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在公司制度中明确表述。   开拓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改善内部沟通。近年来,在一些跨国企业中普遍推行的“无壁垒办公”(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和“走动办公”等理念都是为了增加公司各层级之间的沟通机会。但是,改善沟通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其根本还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尊重、平等、透明的沟通氛围。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该避免“沟通恐惧症”,把沟通视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基因二:以绩效为导向   优秀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以绩效为导向。笔者曾经服务过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由于企业领导层精明的眼光,同时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未来增长前景良好。   但是,企业的高速发展下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基于领导层的个性,企业过去奉行的是一种“和谐”文化,这确实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忠诚度较高的老员工,同时也很容易让新进入的员工接受;但是,这种“和谐”也造就了企业内部的不负责的风气,甚至工作出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也可以听之任之,发正缺乏奖惩措施。渐渐的,企业各职能的最终责任承担都集中到公司总裁身上,这对领导层的精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企业的决策风险也日益加大。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因为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和管理体系。   建立和落实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并且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好,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首当其冲地承担责任,只有这样,绩效文化才能旗帜鲜明地树立下去。可以常常看到,跨国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时,高级管理人员主动降薪甚至不拿薪水是家常便饭。   任务分配对于员工发展和公司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这说明了人岗匹配的重要性。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便是识别人才、培养人才并且人尽其才,管理学上经常说“不要试图让火鸡上树,而是让松鼠上树”便是这个道理。   建立有洞察力和观察细微的全面评估体系。这是实现绩效文化的技术保证。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不应仅将注意力放在具体的数字结果上,还应该关注员工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职业行为。此外,在制定具体的业绩目标时,也应该更多的关注竞争环境,而不是将焦点集中在具体的数字大小上。   奖惩结果根据表现拉开差距。通用电气公司便以此实施了著名的“三分法”奖惩手段,对不同表现的员工给予区别待遇。   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做出果断的管理决策。对于绩效表现达不到期望的员工,企业应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或是转岗,或是再培训,或是淘汰等其它处理手段。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员工的个别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措施,但是应该保持管理决策的一致性和对员工的尊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任重道远。但是,对于每一个具有雄心壮志、力图创建百年基业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遵循优秀企业文化的基因,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特征 管理之道   2009-07-17 15:32   阅读2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很少有人不知道阿里巴或淘宝网。自马云于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至今已有9年的时间,集团体系下已拥有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等几大网上交易与服务平台,并成功收购中国雅虎与口碑网,员工数已经超过了1万。 中国的互联网不乏红极一时的成功者,但大多却都像螃蟹一样,一红便死。而阿里巴巴的持续成功,除了其独特的赢利模式和定位以外,最核心的还是其高管团队抓住了企业经营的核心——人。 以马云为首的高管团队,从阿里巴巴创立的第一天起,就非常注重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激情,马云更是亲自投入大量精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阿里巴巴的内部员工说,马云不懂财务与技术,也很少花精力于财务和技术方面,更倾向于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与交流。 今年初,用友特别安排我们对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体系进行考察和研究。 阿里巴巴的文化特征。 第一,充满激情。马云本人极富激情,从创业第一天起就以宏伟目标和远景激发大家。并且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制度,将这种激情传递给每位员工。其政委制度能随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传达公司的各项活动及政策。其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非常认同马云,充满激情,而且非常活跃。其内部杂志《阿里人》也透着激情与生活化。 第二,武侠情结。在阿里巴巴内部,比较钟情于武侠小说,曾按对武侠的理解将内部员工水平划分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水平。其价值观被称为“六脉神剑”,对高管的行为评价从“独孤九剑”逐渐过渡到“九阳真经”。曾连续主持过五届互联网业的 “西湖论剑”。 第三,俗文化。阿里巴巴的文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俗气”。如在“九阳真经”中对“激情”的阐释是:“追求理想,使命驱动,很傻很天真”,“在诱惑下坚持使命,在压力下又猛又持久。”为了适应淘宝网个人交易的特点,还在内部塑造了“店小二”文化。员工模仿古代店小二,自已当掌柜并经营自己的一些“主业”。 阿里巴巴独到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高层重视,注重总结与提升。马云非常重视文化对大家的影响,从一开始就为团队注入了充满激情的活力。在创业团队的第一次沟通会上,就以“此时此刻,非我莫属”的气势提出了要做世界级企业,以此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创业不到半年即提出“可信、亲切、简单”的文化要求。2001年,阿里巴巴用工具将文化系统化,以书面形式确定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形成了“六脉神剑”和“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2008年又进一步将“独孤九剑”升华为“九阳真经”。 第二,讲故事。为了重现昨日的激情岁月,以文字、图片、影音等形式客观展现公司的历史。经典的故事有“宏观”的背景、有鲜活的人物、有生动的情节、有深入的细节,能让人有旁观之感,如亲身经历、能借鉴效仿。 第三,事业成长路线。阿里巴巴新发展的业务,都必须重走“长征路”——在湖畔花园创业、在华星大厦成长,在新的地方发展。 第四,活动与纪念日。阿里开展丰富的多彩的活动来传递文化与价值观,如“百年系列”——新员工2周文化培训等。每年5月10日的危机教育,每年9月10日公司纪念日等,都是很好地传递公司文化的途径。 第五,价值观行为化。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及“九阳真经”的每一“剑”每一“经”,都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行为要求,并且与关键事件相结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占个人绩效评价50%的权重。 第六,沟通。阿里巴巴有制度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如组织部员工与新人的定期沟通、各序列定期的交流会等。 第七,核心与个性化。随着公司的成长,不同业务在经营模式及文化表现上的差异也很大。如何保持文化的统一性是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阿里巴巴的解决办法是以“六脉神剑”为核心,子公司或其它业领域在此基础上去丰富。结合阿里巴巴的LOGO色——橙色,提出了阿里橙的文化模型,即核心不能变,只能在核心的基础上去丰富和发 揭秘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在以“白娘子传奇”闻名的江南杭城,坐落着两个气质与这座城市极不搭调的楼层。15天前,这个富有“攻击性”的空间——“淘宝”,迫使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eBay总裁惠特曼放弃了亲自角逐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欲望。   与其气质一脉相承的,还有附近华星时代广场和创业大厦的9个楼层——“支付宝”和“阿里巴巴”。2007年伊始,“支付宝”宣布对非“淘宝”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锋芒毕露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小个子领袖——马云,因超凡的个人魅力,他被公众供奉于“神”坛已经有6年。   “多么奇怪!”一位杭城老媒体人说,“6年2190天,这个正迅速扩张的团队仍超乎寻常地保持‘亢奋’和‘战斗欲’。”然而这个团队的绝大部分人,拿着国内同行业中下水平的工资(在杭州处于中等),却有着职场人士对职责少见的忠诚、幸福感和向心力。   关于这种神秘能量的来源,坊间有诸多私语,如一个“中国式狂想”,“精神控制术”,进一步的解释是——“个人崇拜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无出其右,极其宗教感的文化保证了团队的勃起。”另有人将其比喻为“米老鼠帝国”——“在迪斯尼,没人敢把以前的思想一扫而光,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公司创建人沃尔特不会喜欢那样的。”   对此,阿里巴巴的官方说法不痛不痒——“企业文化”。但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在新近结束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阿里巴巴已第一次将此魔力作为“制度化”建设提出,“其在阿里巴巴2007年战略的重要性,甚至要高于‘速度’、‘创新’这些互联网公司耳熟能详的名词。”   “职场乌托邦”   “这恐怕是中国笑脸最多的一个公司,而且执行力超强,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卫哲的答案。两个月前,他刚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变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7个月前,首次踏入阿里巴巴的卫哲,这个传统零售业的“销售狂人”就已经看到,一群互联网销售人员在一部部冰冷电话前长时间站立,手舞足蹈。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么?”一位淘宝新雇员已经没有疑问,虽然两个月前,他还因不能理解公司无处不在的激情而独自偷笑。另一位因挫折极度消沉的女士来到阿里巴巴,三个月后姿态已焕然一新。尽管她3000左右的薪水在大部分白领看来毫无兴奋点,但她口气铿锵——“请不要再和我提自杀那些愚蠢的话题,我正在给中国的电子商务做贡献。”   魔力还蔓延到与阿里巴巴雇员朝夕相处的亲人。马云习惯不定时邀请他们到公司“视察”并非秘密,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走出大门后,会对“枕边人”感慨——“加油干吧,以后就靠你了。”曾有一位以抱怨“丈夫工作过于拼命”著称的妻子,最后在阿里巴巴员工大会时跌跌撞撞冲上了主席台:“我想感谢你们,我很荣幸将丈夫交给了阿里。”   还有一些更激动人心的画面。据一位淘宝雇员透露,当淘宝交易额冲过目标值时,雇员们将在部门经理带领下愉快“裸”奔,男生脱掉上衣,甚至只剩下一条裤衩。当然,这一业绩并不直接返点到个人薪水上。   这里的一位“销售冠军”还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跳下了西湖。事情源起一次“豪赌”——如果他能在2004年实现一年1000万元的销售额(相当于其2003 年的3倍),马云将应允他去世界上他喜欢的一个城市喝咖啡,但如果失败,代价是在最冷的节气“跳西湖”。结果,该销售冠军达到了似乎异想天开的销售额,但离马云“老客户续签持率必须在80%以上”的附加条件差了一个百分点。   还有更多疯狂的场景。阿里巴巴和各子部门的狂欢频繁发生——马云会打扮成维吾尔族姑娘或江南小城的普通渔夫;而阿里巴巴的首席财务官蔡崇信,这个被业界认为不好说话、极其严肃的人,偶然也会穿上女人的丝袜、在众目睽睽下跳起缠绵的钢管舞。   所有的人都在提示,这个类似“职场乌托邦”的团队,是马云头脑的一个翻版。这个4800多员工的团队有着和军事企业一样高度统一的价值观,马云推崇的“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和“敬业”。   有人指出,如果把“职场”视为一个交易系统,阿里人降低了交易成本——“长期处于同样的氛围,对内高度统一,大家都用同样逻辑对待他人,不适合的人将被‘舆论’自然淘汰,实际上避免了很多单位的‘口是心非’,是管理成本的极大节省。”   “精神控制术”   然而,阿里巴巴团队魔力来源的核心,关乎人性的深层秘密。对此,有一位通晓心理学的商界人士解释——“阿里巴巴一直在有意无意维护马云的‘神坛’形象,以实现类似崔健《一块红布》中叙述的‘神秘控制’。”   这个判断似乎得到了佐证。大部分员工事先听说过马云的传奇,而在其此后的职业生涯中,马云的神话、价值观和理想在公司的各种场合被宣讲、重复,然后无孔不入地传染。而当一个团队对领导者产生图腾崇拜的心理,它内在循环所产生的力量,将导致遇敌时的所向披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对“精神控制”的分析,除核心的“神秘控制”外,方式还包括——发展一套内部术语用于交流与思考,以强化个体对所倡导价值的使用等。   在这里,每个淘宝雇员都有一个“花名”,它们来自马云酷爱的金庸小说。最近,这个“花名”单正逐渐向中国神话《西游记》的角色拓展。   “符号是一种自我定位。”员工们说,当这些“令狐冲”、“黄蓉”和“孙悟空”在一起,把每次平淡的业绩冲刺幻化为热烈的小组竞争。而马云判断员工优劣的思维,已在公司广而告之——有业绩没团队合作精神的属“野狗”,应被坚决清除;老好人但没业绩的属“小白兔”,会被逐步淘汰;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属“猎犬”,这才是阿里巴巴最需要的。   与此同时,员工保持着忙碌状态。这些雇员除要共同冲刺高标准的部门业务指标外,个人还要接受公司安排的各种培训,这些必须修满学分的科目包括“阿里课堂”、“阿里夜谈”、“阿里夜校”、“百年大计”、“百年诚信”和“百年阿里”等。   “这已经是阿里巴巴团队的一个定式。”上述杭城老财经媒体人说,忙碌被认为是实现“精神控制”的必要条件——因为忙碌将导致员工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集团内部的事,不能分身接受更多信息,因此对身边一切习以为常。   但不少淘宝员工说,“精神控制”并不是“蒙蔽”。他们的理解是——“马云通过团队培训和系列潜移默化的训导,让员工在他的价值观和体系面前选择,否则能力再强,也不能呆在阿里巴巴。”   不过,两者在解读阿里巴巴团队魔力的另一入口——“一个严厉的制度设置”时,取得了一致。   的确,这里有每年10%的淘汰率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考核制度——50%是业绩考核,另50%则以“六脉神剑”为参照的价值观打分;又如这个公司奖罚分明,而也曾有一位销售冠军因对客户“过度承诺”伤害“诚信”一条,而被驱逐。   这里的员工还被热情告之,他们拥有一个特别的“安全保障”——个人对公司的“不满”除可以向上司沟通外,还有来自人力资源部门一位负责点对点的“员工关系”职员。   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又是一种“头脑”监管。“我尝试的结果是更坏,而不是更好。”阿里巴巴某个老雇员说,“虽然提倡民主,但实际上,我们的文化之一就是‘服从’,因为‘上司总是对的’。”   期权与“魔力”   有批评人士指出,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以自由为时尚的行业,阿里巴巴的管理方式貌似“污点”。不过,最近专业鉴定和出版机构荷兰CRF关于“中国杰出雇主2007”的评选中,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唯一的互联网企业,刚荣登榜单。   有人说,这里的雇员每人每年有1800元的“outing”(游玩)费;有一个连厕所也充满人生哲语的办公室;这里以客户利益至上,“六脉神剑”的各个要素都积极向上;如果工作卖力,销售人员的提成其实相当不菲,何况这里还“温情脉脉”,如果离开(包括被淘汰)也有重新回来的机会,因为每个人的编号都被无限期保留。   在新近结束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阿里巴巴要将此魔力作为“制度化”建设提出,使其成为一个诉诸文字的“基本法”。分析人士认为,在一个知识时代,团队价值即最大价值。尽管阿里巴巴分散的股权结构让人担心,但“如果马云控制了团队和士气,并有效地使团队共进退,那么这是一个不可能被并购的企业,因为投资人的并购目的是实现投资增值。”   现在,这个“魔鬼训练营”团队因为扩张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庞然大物,阿里巴巴在一年内进入了将近1000名员工。而马云还可能退休,他个人对团队的现实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弱。   “如果这个集体还在,我会愿意留下。”这是淘宝新员工的回答。或许,这也是阿里巴巴需要“基本法”的另一个原因,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是否真能够长久?   在最根本的经济利益上,据了解,在2003年9月后进入“阿里巴巴”事业部的员工将不能获得公司期权(“淘宝”和“支付宝”仍能获得),虽然之后马云为这批员工补了部分股权,但数量仅在每人2000股到4000股之间,相比此前几万股左右已经大大减少。   现在,按照阿里巴巴公司的官方说法,每位新进员工仍有机会获得公司期权,但主要以奖励形式出现,并不是绝对。而事实上,阿里巴巴事业部与其他事业部的期权分配相比显得比较少,因此颇有意见。而确有部分拥有2000到4000股的员工私下透露,等期权兑现可能会考虑离开。         有一篇是说马云的个人魅力的: 一个公司在互联网时代要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思路。   --五十个聪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   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阿里巴巴的团队;有人非议马云善于炒作,但从来没有人非议马云的管理艺术。阿里巴巴的一切正符合那个向新经济投资的至高原则:只要有一流的团队和管理,你就成功了一半。马云对自己的团队十分自豪,他说,我最骄傲的是我们的人,其次是我们的投资者,最不骄傲的是我们的网站。阿里巴巴的管理层,绝对可以算得上超豪华阵容。顾问软库董事长孙正义和前世贸组织总干事萨瑟兰,都是威震四方的人物。而尤为令人惊讶的是,创业5年,阿里巴巴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要走,公司最初的18个创业者,现在一个都不少。   "一个公司在互联网时代要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思路。"   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有个流传很广的管理理念就是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马云认为东方人有深厚的智慧积淀,但在商业运作能力上有所欠缺,家族作风、小本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很多东西用制度来保证,而中国是用人来保证。因此,在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作、全球化的操作上,马云均毫不含糊地"全盘西化"。   阿里巴巴有一个规定,要想当Director(主管)职位以上的人,必须是在海外受过3~5年教育,或工作过5~10年的。马云说,这是个死命令,一起创业的18个人,可以当连长、排长,但团长、师长以上的人,马云通通从外面请。马云对现有的团队很满意。"阿里巴巴的职员一半是技术人员,一半做服务,基本上在IT行业都有2~3年的经验。策划人员比我有创意,市场人员比我懂市场,技术人员比我懂技术。我的最强项是考虑公司的战略,怎么去硅谷竞争,去全球竞争。"   "五十个聪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团队结构   马云当CEO当得不简单。他创业5年,从来没有一个员工主动离开,别的公司出3倍的工资,员工也不动心。马云还说风凉话:"同志们,3倍我看算了,如果5倍还可以考虑一下。"他的管理团队也豪华得惊人,现在有越来越多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了阿里巴巴。   CTO吴炯,是雅虎搜索引擎的发明人,身价百倍,却放弃了8位数的利益,在阿里巴巴埋头苦干;马云的助手,营运总裁蔡崇信,是耶鲁大学的法学士,毕业后在华尔街的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工作,他本是来和马云谈风险投资的,结果被马云的魅力和阿里巴巴的前景所吸引,干脆辞掉工作,加盟阿里巴巴。最有趣的是蔡崇信原来所在的公司,听说他要走,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以表示对他的支持。   马云强调,"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面向全世界的大市场"是阿里巴巴的精髓。马云说,阿里巴巴永远可以容纳各种古里古怪的人,有些人能干活不能管人,有些人能管人不能干活。阿里巴巴一定要有专业管理人员进来,因为阿里巴巴的这帮人很难管,你是3段,我是3段半,谁怕谁呀!但有些人就能把人全部管起来。他技术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却是9段。马云想到大学里除了科室主任、系主任、院长这条线,还有助教、讲师、教授这条线。公司的两条线则一条是官路,由Head、Manager、Director、VP、Senior VP、CEO组成,另外一条是学术线。阿里巴巴鼓励学术,来到阿里巴巴第一阶段转正以后变成勇士,经过3~6个月,跳过3级,升为骑士、侠客,侠客以后是Hero。达到Hero很难,Hero里面又分A、B、C三级,然后到Master(大师)。大师之后才是Chief,共分5档,每档又分三级,一共十五级。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可能永远不会管人,但他可以说Master是我前进的目标。他做到Master 的时候,说不定CEO只是个Hero。爬到阿里巴巴的Master一级,在中国互联网,甚至亚洲、世界互联网界,说话的分量就已经全都不一样了。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心目中的理想企业   马云说,阿里巴巴是一支一流的团队,一流的投资组合。当阿里巴巴打进Nasdaq的时候,将是亚洲第一。   问马云搞管理看什么书,他说,不看书,看人,他身边有很多人,都是书。他说,应该学习高盛严谨的风格,萨瑟兰的智慧,这些人的冲劲,正直无瑕的品格。"我相信未来人们之间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而不是狡诈的竞争,上海滩的时代过去了,要把买卖做大,还要把企业建好,这才是永久性的。"   做阿里巴巴,马云有没有理想?他说有。他的理想是,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保证这种成功,文化的基石一定要打得牢,企业的品格和人的品格也决不能马虎。马云说,他对竞争对手很尊重。就比如下棋输了,那是智慧的较量,但是决不因此违背商业道德、人的道德。他不允许任何人卑鄙狡诈,"不然,如果以后当老师的时候,学生说,'你那一招多卑鄙',我面子就没了。"在竞争中,不看竞争对手有多么厉害,最重要的是自己做好。   "5年之内,要把三分之二的员工赶出阿里巴巴。"   创业与守业   马云自认为是个擅长创业但不擅长守业的人,"最多干到40岁,我会离开阿里巴巴"。马云的人生理想是要在5年内把阿里巴巴做成世界前十名的电子商务交易站点,然后自己去学校教MBA。"如果成功了,我就去哈佛;如果失败了,我就去北大。"而5年之内,他要把三分之二的公司员工赶出阿里巴巴。   马云是个金庸迷,因此阿里巴巴面试员工的条件听起来也完全"不讲理"。要进阿里巴巴,你读金庸得读到大学水平,而如果你读得懂金庸,你也基本上就合格了。马云的理由是:懂金庸,就是性情中人。从金庸小说中,看出来不少修身治国之道。"你看郭靖、杨过的成功,除了机缘巧妙,还得勤奋努力。你要学会与各种人合作,最重要的是有一身正义和责任感;你还得学会时而超脱时而务实,但一定不能松懈。"做公司就像在练功: "我们很多资源是很巧合地组织在一起的,就像金庸的小说,一个人的武功练到一定程度,是有很多机会结合在一起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以及整个公司资源的整合。因此,过去5年吃过的苦,积累的经验,都是资源。   对于网络马云不敢吹牛,对技术他也说自己不懂,可是谈到当老师,马云说:"我没见过比我更好的,而且4年以后我会更好。" 阿里巴巴公司里有好几位是马云和夫人的学生,马云的学生证实,他当年是坐在讲桌上上课,可是学生特别爱听。马云计划40岁退休,那时候他就会在课堂上说,当年这个案例,是这样这样的情况,我于是就这样这样做了。讲的案例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沙滩上小的石头,可以捏在一起抗衡大企业。"   水泥CEO   阿里巴巴的团队五花八门,马云说就像"动物园"。公司的人来自16个国家,有德国人,严谨得有点严酷;有秘鲁人,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在美国银行做了8年研究;还有韩国人,美国人。生长环境、文化背景都完全不同,有的人5分钟不说一句话,有的人特别爱说话。洋鬼子不好管,而且马云是个中国CEO,为什么他们听马云的?   我问马云在公司的职务,是Chairman,CEO还是 President?他说,"进了公司,就是朋友,我是捏他们的水泥,他们是石头。阿里巴巴也是水泥,沙滩上小的石头,可以捏在一起抗衡大企业。"团队的合作精神就像拔河一样,无论方向朝哪里,只要大家一致,总能赢。马云比方说,如果一只牧羊犬管一群羊,那么羊就听牧羊犬的,但是如果五只牧羊犬管一只羊,羊就是领导。   阿里巴巴在周六周日总有很多人在加班,是工作太多了还是员工都是工作狂?马云说,不是。"其实你们认为这是工作,我们认为是工作更是快乐。"马云是个很关心员工的老板,很聪明,人也幽默,他说,"我付员工的工资可能不是同类公司里最高的,但是我自信工作起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是最开心的。"互联网公司压力这么大,我有点不相信:"不是边快乐边痛吧?"马云回答:"痛苦的时候也是fun,fun的时候也是痛苦。" (像个哲学家还是绕口令专家?)可是马云说,公司很顺的时候,他一定是铁青着脸的,因为大家都开心,也就有危机存在,而大家都很痛苦的时候,机会往往就来了。但是管理一个团队,绝对不是凭某一个人就能吸引住人的。"很多人认为是我的吸引力,不是。如果管理层问题重重,那你谁也吸引不过来。这帮人都是聪明人,前景好,能做事,他们才来。否则老是卖我人情肯定不行。"马云很有自知之明。   马云的凝聚力从何而来?阿里巴巴的一位创业员工说,"我感觉他本质非常好,非常善良,比较照顾周围的人,而且不是应付也不是应酬,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他把我们当朋友,他付出从来不讲回报,他很平等待人,而且做得很正。很多事情我们觉得很困难,可是他却说,你看我们还有这么多希望,跟他工作很高兴。生活永远是两面的,你看到一面特别抢眼就看不到另外一面,他启发我们看另外一面,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怎么愁云惨淡,很开心就过来了。他的性格也很好,这些都影响了我们。"心能平着放最重要,马云有一颗平常心,才让员工放下了心。   "招聘人的过程中我的第六感觉是化学的。"   团队的味道   马云说,"招聘人的过程中我的第六感觉是化学的",不仅招人无定势,管人也无定势。   马云监督员工工作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时常拎着个高尔夫球棒满公司乱晃,说是要闻一闻     阿里巴巴近年来扩张速度更是让人吃惊,在扩张过程中,企业文化的稀释也成为阿里巴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任凭阿里巴巴文化稀释下去,任凭它变得愈来愈淡薄甚至被异化,那么阿里巴巴的前景就很难预料。为此,马云呼吁:“要不惜一切代价进一步贯彻阿里巴巴价值观。”      为了贯彻企业文化,对新入职的员工,阿里巴巴提供一系列企业文化方面的系统培训,主要包括对普通员工的百年阿里、百年淘宝培训,以及针对销售人员的百年诚信、百年大计培训。并特意为新员工设置3个月的师傅带徒弟和HR关怀期,而在入职6~12个月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回炉”接受再培训。      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了解决企业文化稀释问题,阿里巴巴不仅在招聘和培训上下工夫,就连每个季度审核员工业绩时,价值观考核也占到50%的比例。如果有的员工工作业绩非常出色,但他如果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依然无法通过考核,不仅不能获得加薪、奖金或晋升的机会,甚至有可能被辞退。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说重视价值观,但像阿里巴巴这样把价值观考核与员工收益如此紧密挂钩的公司却很少见。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酿好企业文化这杯酒,需要不断去丰富它,不断去贯彻它,不断去进化它,才能让这坛酒愈来愈醇愈来愈香。优秀的文化如果能传承下去,企业就能永远充满活力,生生不息。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马云靠什么打天下?阿里巴巴凭什么创造神话?正如马云所说,阿里巴巴其实是靠文化打天下。    阿里巴巴的文化不是几句蛊惑人心的口号,不是写在纸上的几行文字,也不是绩效考核中50%的分数,它是阿里巴巴人的行为准则、道德底线,是阿里巴巴的信仰、理想和精神支柱,是阿里巴巴的动力源泉以及核心竞争力。    每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并不相同。有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有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有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资源,而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业初期的阿里巴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它的18个创始人当时还算不上人才也算不上梦幻团队,它的模式也是慢慢摸索后才逐渐清晰的。创业时的阿里巴巴唯一拥有的是文化,一种非常独孤也非常优秀的文化。那么,阿里巴巴文化究竟独孤在何处?他们为什么敢于把自己的价值观命名为独孤九剑呢?    如果你身处其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如果你认真体味,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的确很独孤,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独孤的。  团 队 文 化    阿里巴巴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团队文化。团队合作在阿里巴巴其实有更深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对团队配合、凝聚和精神的简单强调。    阿里巴巴是靠团队打天下的,而不是靠英雄主义。没有马云的敏感、胸怀和眼光,没有马云的执著、专注和坚韧,没有马云的个人魅力,阿里巴巴的诞生和发展都是难以想象的。然而没有团队,没有这支人才济济、优势互补、同患难共成长的团队,没有这支堪称梦幻组合的团队,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马云固然是核心、是领袖,但马云不懂财务和法律,也不精通管理,离开他手下的那些独当一面的大将,他如何成事?对此马云从来都有清醒的认识:“互联网必须结束个人英雄时代,必须进入团队发展。”    阿里巴巴公司的体制是合伙人股份制。公司50万启动资金是18个创始人凑起来的,因而每人的原始股份也是大体依照出资额度确定的。这18个共同出资、持股、创业的人形成了阿里巴巴的原始团队,马云就是靠着这支团队打天下的。    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理念很先进。他摒弃了个人出资、个人控股的体制(中国90%以上的民企都是此体制),采用了共同出资、共同持股、共同创业的体制。这种体制的先进性在于它把每个人都变成了真正的主人公。为自己干活和为别人干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阿里巴巴实行全员持股制,创始人有股权,老员工有股权,空降的高管有股权,加入阿里巴巴满4年的员工都可以拥有股权。阿里巴巴每年都要举行“五年陈”颁奖仪式,五年陈的员工得到的不仅是一枚白金戒指,还可以得到公司赠送的股权。    阿里巴巴的股权值多少钱?根据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阿里巴巴每股至少也在11元以上。    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和创始人的马云只持有阿里巴巴B2B子公司的5%的股份(1.89亿股),以招股价上限计算,上市后马云的身价为22.7亿港元,同时会造就千名百万富翁,并使4000多名持股员工受益。    马云说过:“中国企业都是可以同苦不可以同甘的。”但是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这支团队一起走过了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一起走过了一天100万的收入、一天100万利润、一天100万纳税的辉煌时期。如今,这支团队仍然携手并肩、不离不弃地往前走,没有任何分裂的迹象。    18个创始人携手走过8年风雨本身就是奇迹,一个在中国企业界难得一见的奇迹。8年之后的18个创始人现已分化了。这种分化体现在职务和财富两方面。他们之中有人做了副总裁,有人成了总监,有人还是无官无职的基层专家;他们之中,有人住别墅坐宝马,有人住洋房开奥迪,有人仍然无房无车。但大家觉得这一切很正常,没人计较、没人提起,也没人对马云成为IT首富榜第8位有任何非议。18个创始人至今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仍然每年聚一次,一起吃饭、聊天,仍然是亲如一家人。更重要的是这坚如磐石的18个创始人团队仍然是阿里巴巴的核心骨干!这是阿里巴巴独孤的团队文化造就的神话。    阿里巴巴团队文化中还有简单、开放和直言不讳。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个理想的团队氛围,一个没有利益矛盾、没有抱怨之声的小环境。    细想起来,阿里巴巴的团队文化,阿里巴巴想要建立的小氛围,有点乌托邦的味道。地上是建不起天国来的,可是阿里巴巴的团队理想居然变成了现实!    阿里巴巴的团队文化是一种共有、共享、共生、共死的侠客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最先进的企业理念上的制度文化,是一种“主人”文化和“为自己干”文化,是一种散财文化和共富文化,也是一种简单、开放、和谐的氛围文化,一种杜绝政治斗争、利益集团的环境文化,这种文化很独孤也很优秀。 理 想 文 化     阿里巴巴文化的本质是理想与利益,理想第一,利益第二。理想不仅体现在阿里巴巴的使命和目标中,也体现在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中。理念源于梦想。在阿里巴巴的辞典中,理想和梦想是一回事。马云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说过:“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地学习,不管你长的如何,不管你是不是有钱,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你都是有机会的。”1995年,马云白手起家创办中国黄页时,他的口号是“中国的雅虎!”1999年马云二次创业创建阿里巴巴时,他的口号是:“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这两个口号当时被世人当作疯话,被合作伙伴当作遥不可及的梦。但这就是马云心中的梦想,是马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追求。当这个理想慢慢扩大成团队理想,转化为公司的使命和目标时,奇迹便出现了。理想的作用有多大?文化的作用有多大?看看阿里巴巴的发展史就知道了。当一个团队不仅仅为了利益、薪酬、股份而奋斗,更多的是为了伟大的使命和共同的目标玩命时,这个团队所爆发出来的能量让人难以置信!    关于钱,马云说过,“我们真的不是为了钱才干公司的”、“永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做杭州首富和中国首富”,但他也说过,“赚钱是商人的本能”、“我比谁都爱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创业最艰辛的时候,马云对张英说:“我们会有钱的!”    马云为什么创建公司?为了干一番事业,也为了挣一笔钱,只有这样理解他才合乎情理。事业与金钱孰轻孰重?金钱第一、事业第二的人,有时反而挣不到大钱;事业第一、金钱第二的人,有时反而挣大钱。事业与金钱,其实是相关的。“我想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而不是让马云成为中国的首富。当然我看得出来,我知道网络将来一定赚钱。”理想第一、事业第一的马云,用6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世界知名网站,造就了一种很独孤、很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团队和一批人才,当然,马云自己也从中收获了丰厚的利益。    今天阿里巴巴拥有的20个亿的年收入,在马云的眼里只是“花生米”和“零花钱”。他知道eBay的年收入是40多亿美元,Google的年收入是60多亿美元。“我去年在日本被当众敲一闷棍,忽然对钱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我去日本参观了一家叫拓板公司的企业,我和他们老板交流:去年赚了多少啊?他们说:220亿。我说:噢,220亿日元。他们说:不,是美元。这才叫钱,我们只做了一两亿人民币就牛起来了,距离太远了。拓板公司是百年企业,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7岁,再给我们20年时间,我们也可以的。世界500强企业哪家营业收入不是70亿、80亿美元?我们闭嘴!慢慢来。中国的企业家要有远大的理想。今天我们说赚了1000万、2000万,我觉得丢脸。”    志存高远的马云怎么会满足眼前的20亿?他的目标是世界500强,也是年收入70、80亿美元。但他关注的是公司的规模和收入,而不是自己的股份、自己的身价。这就是事业第一与金钱第一的区别!    马云在用理想、使命和价值观激励团队时,也没忘了用金钱、股份和利益来激励团队。在EDI,马云用宝马车库的钥匙;在湖畔,马云用花园洋房、用股份。“艰难时永远讲一些美好的事情。记得在湖畔花园困难的时候我们常说,如果现在有500万,你准备怎么花?好,开心了,你准备去挣500万吧。”    由此可知,理想与利益,事业与金钱,在阿里巴巴是怎样共生共存的。    阿里巴巴的理想文化是一种理想第一、使命第一、目标第一的文化,也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结合、与利益结合的文化,是一种讲理想也讲股份,讲使命也讲薪酬的文化。这种文化很独孤也很优秀。  客 户 文 化    阿里巴巴文化的本质还是客户文化。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中的第一剑就是:客户第一。诠释客户第一的第一句话就是:客户是衣食父母。这句话不新鲜,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把客户当作衣食父母。但阿里巴巴在它的“三个代表”中提出:第一代表客户利益。在它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永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的。永不谋求暴利。这些理念新鲜又独孤。    欧美多数企业信奉股东利益最大化,东亚多数企业信奉家族利益最大化。没有多少企业会拒绝暴利。多数企业想的是如何争取更多的客户,如何从客户那里赚到更多的钱,而阿里巴巴客户文化的实质则是帮客户赚钱,然后才是赚取合理利润。    金建杭讲过一个例子:“马云和我去全国各地考察企业,在沈阳看到一家生产胸章的企业,它通过阿里巴巴找到了买家拿到了订单。我们看到的是废弃的厂房,是艰难生活的人们。一位老大姐,每月工资只有350元。她说已经很好了,可以让女儿上学。我们感触很深。阿里巴巴不仅是帮企业拿到了几张订单,而且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了一些人。”    阿里巴巴网站不是生产企业而是服务企业,阿里巴巴的价值是通过客户体现的。只有客户在网上做成了买卖,赚到了钱,只有客户通过网上贸易成长、壮大了,阿里巴巴才能赚到钱。客户与阿里巴巴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形成了一个生态圈。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很深刻。阿里巴巴的客户文化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之上的。    阿里巴巴的客户文化是其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伟大使命的重要保证。阿里巴巴客户文化是其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这种客户文化使阿里巴巴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实现了伟大的理想,完成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这种文化很独孤也很优秀。 企业文化造就阿里巴巴稳定的团队   提到阿里巴巴,除了记忆中那个和十八大盗相关的异域小伙子的故事外,现在更为人熟知的,是那个在国际互联网上演绎的中国传奇——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   当阿里巴巴收购雅虎时,其创始人、现任总裁马云曾明确指出:“有一样东西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就是企业文化、使命感和价值观。”   对于阿里巴巴的未来,马云有一个美丽愿景: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然而,为了实现这种电影镜头中时常能出现的“成功”画面,马云和阿里巴巴可能更多依靠的是健行不息的软实力。   “软实力”硬过一切   如果说经营设施、生产能力,甚至包括资本这些“硬实力”比较容易被复制和替代,那么“软实力”所表现出的某些“文化”特征,则很难被复制。软实力更多体现为企业获得的社会认同以及亲和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灵魂所在。   经过多年打拼的阿里巴巴储备最为丰富的,似乎就是这种秘而不宣的“软实力”,公司旗下的淘宝网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   在淘宝网,所有的员工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耳熟能详的武侠“花名”,并一起用青春捍卫自己的名号。段誉、语嫣、乔峰、胡斐、小龙女等来自金庸小说的“武侠人士”出没周边,在淘宝网,往往大家只知对方的花名,而忽略其真名。   “与我们有文化共鸣的客户也非常容易记住淘宝网服务人员的花名,减少沟通成本,增加沟通乐趣。”淘宝网的一位“丐帮九袋弟子”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在阿里巴巴,员工讨论江湖大事,不是聚首“光明顶”,就是笑傲“侠客岛”,因为这里所有的会议室也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来命名的。可以说,武侠文化中的正义感和团队精神渗透到了公司员工的一言一行。   但具体做起事情来,却并不像小说的情节那么虚无缥缈。在阿里巴巴,员工被分成三种:有业绩但价值观不符合的,是“野狗”;事事老好人但没有业绩的,是“小白兔”;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是“猎犬”。对于“野狗”,公司在教化无力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坚决清除。   当一个项目按期或超额完成,为了向员工表示庆祝,阿里巴巴的项目负责人会只穿一条短裤钻桌子或者在公司楼内跑上一圈,甚至被大家拉着,“裸体”发放喜糖,敲锣打鼓游行。这被员工们戏称为“裸奔”计划。   由此不难看出,实现阿里巴巴 “百年老店”梦想的原动力,在于马云极其看重的企业文化和人才。   “六脉神剑”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马云对此深信不已。   “天下没有人能挖走我的团队。”基于公司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马云如是说。“整个文化形成这样的时候,人就很难被挖走了。这就像在一个空气很新鲜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你突然把他放在一个污浊的空气里面,工资再高,他过两天还跑回来。”   阿里巴巴在2000年就推出了名为“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包括群策群力、教学相长、质量、简易、激情、开放、创新、专注、服务与尊重。而现在,公司又将这九条精炼成目前仍在使用的“六脉神剑”。阿里巴巴正是在这种认识的高度中不断地完善其企业文化建设。   然而,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是一件易事。成功的企业都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地,而不仅仅作为墙壁上的口号那样流于形式。   “阿里巴巴每年至少要把五分之一的精力和财力用在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和员工培养上。”阿里巴巴人事部经理陈莉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没有严格的打卡要求,只要完成工作任务随便什么时候上下班。“像IT业,研发性的工作用脑量大,员工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提供优雅一点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舒畅,开心工作。”   这可能就是一般企业人才流动率高达10%至15%,而阿里巴巴连续数年的跳槽率仍然能控制在3.3%的根本原因。   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的价值体系   -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   -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激情: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标准 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目标:做102年的企业,做世界10大网站,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价值观(六脉神剑): 客户第一   团队合作  拥抱变化  激情  诚信  敬业 “四项基本原则”: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永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的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永不谋求暴利 “三个代表”: 第一代表客户利益 第二代表员工利益 第三代表股东利益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六脉神剑 客户第一 ·客户是衣食父母 ·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团队合作 ·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
本文档为【企业文化必须具备的特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98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8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09-12
浏览量: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