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举报
开通vip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Ⅰ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概述主要内容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与噪声聋的防治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主要内容 1.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2.评价目的、意义与原则 3.评价方法概述 4.评价范围概述 5.评价应思考的环节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卫生问题,以环境和人群为对象,主要任务是是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劳动环境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科学,旨在创造安全卫生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Ⅰ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概述主要内容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与噪声聋的防治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主要内容 1.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2.评价目的、意义与原则 3.评价方法概述 4.评价范围概述 5.评价应思考的环节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卫生问题,以环境和人群为对象,主要任务是是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劳动环境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科学,旨在创造安全卫生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等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3-03-26  (1)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②一些不溶或难溶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如明虾及一些海鱼表层体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组分;④植物,如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主要由于有关器官及肌群等长期紧张劳动过度疲劳或不适当的强迫性体位或工具引起的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广东中毒急救中心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2)生产性粉尘、气溶胶: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噪声、振动: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体动力性噪声与振动(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3、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如屠宰、皮毛加工等作业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病源体;医务人员、警察接触艾滋病人。(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3、生物因素①炭疽杆菌②布氏杆菌③森林脑炎病毒④艾滋病(医疗人员、警察)⑤莱姆病1、化学性有害因素①生产性毒物②生产性粉尘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2、物理因素①异常气象条件②异常气压③噪声④振动⑤非电离辐射⑥电离辐射(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chemicals)①生产性毒物——中毒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锡及其化合物;如砷,磷等; 有机溶剂:如苯、甲苯、SO2、汽油等; 有害气体:如氯气、氨、酸类、CO、氰化氢等;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等:TNT、苯胺等; 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等:氯乙烯等②生产性粉尘——尘肺 无机粉尘:如含游离SiO2粉尘、石棉尘、煤尘 有机粉尘等:棉尘、皮毛尘、茶尘等2、物理因素(physical)①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高气湿、强热辐射——中暑低气温、高气流——冻伤②异常气压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山病(mountainsickness)和航空病(aircraftdisease).高原作业、高空飞行(3000以上)时③噪声——噪声性耳聋④振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全身振动病)⑤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皮肤、眼睛损伤⑥电离辐射:X射线、β粒子等——放射病高气压下进行的潜水和潜涵作业,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如果减压速度过快或降压幅度过大,则可使溶解在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引起(decompressionsickness)。3、生物因素(biological)—①炭疽杆菌——炭疽②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如屠宰、皮毛加工等作业、可接触到①②③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森林作业可能受到带森林脑炎病毒的蜱的叮咬而感染森林脑炎。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长5~10μm,宽1~3μm,两端平切,排列如竹节,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  炭疽杆菌主要有4种抗原:①荚膜多肽抗原,有抗吞噬作用。②菌体多糖抗原,有种特异性。③芽胞抗原。④保护性抗原,为一种蛋白质,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毒株产生的毒素有3种,除保护性抗原外,还有水肿毒素,致死因子。(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二)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四)流行特征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炭疽热的发病原理: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  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 布氏杆菌病(外科)本文章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请输入关键词搜索更多信息2005-2-1917:06:17巧治痛风,摆脱终生病有问必答全新改版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 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此病遍及全世界各地,在我国则多见牧区,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南方则少见。根据不同的传染源和不同型的菌种,国际上将布氏杆菌分为6个型:主要为羊型,牛型和猪型,绵羊付睾型,森林属型和犬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型,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羊为主要的传染源,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多,菌种毒力强,临床上症状重,易流行。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如3%的漂白粉及来苏水都很敏感,数分钟至20分钟即可杀死。但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在乳制品,皮毛或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诊断】    可根据以下几点:①有在流行区居住及来往史或接触牛、羊史。②有过间歇性发烧,多汗,头痛,肝脾大,乏力等全身症状或目前仍有这些症状。③骨关节的疼痛,尤以腰痛剧烈与X线所见不太相符。④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及脓液的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⑤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在1∶80以上,并在治疗后下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治疗措施】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学】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病理改变】    本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该肉芽肿可位于椎体内或邻近椎间盘的软骨下椎体骨质内。病变可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软骨板及椎间盘。最常见受累的是腰椎。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langhan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MM。有少数发生坯          煞费苦心及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广泛的新骨形成是一特殊的表现。因椎间盘破坏,椎体间常呈骨性的融合。据统计约30%~40%病人有骨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炎,骨膜炎,骨髓炎,脊柱炎。脊柱,肩关节,肩锁关节及骶髂关节最容易受侵犯。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辅助检查】    X线所见与化脓性感染相似。发病1~2个月后才逐渐出现X线上的骨改变,以骨质修复为主而破坏少为其特征。在脊柱常可见2~3个椎体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但骨质增生显著。逐渐出现骨质破坏被不规则的致密新生骨所替代,椎体边缘形成明显骨赘,前纵韧带钙化,椎体可融合,小关节也有炎症改变,由间隙增宽变为狭窄及融合。椎旁脓肿常多见,在骶髂关节常为双侧骨质疏松,间隙变窗及不规则破坏,周围硬化,死骨少见,最终也可融合。        其它: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很高,患者多呈阳性。流行病学普查时,多用皮内试验,但在发病6个月内阳性率很低,而慢性患者100%呈阳性。【鉴别诊断】    ①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高热不呈间歇性,全身中毒症状重。白血球总数可达2万/mm3以上及中性白血球数增加。血培养阳性。椎旁脓肿或髂窝脓肿出现较早,将抽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学的检查即能明确诊断。X线上表现骨破坏多于修复。②脊柱结核:发病慢,低烧盗汗,无其他关节痛,血沉快,结核菌素皮内的试验呈强阳性,X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很少增生反应,后期常至脊柱后凸畸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甚至导致工伤。(2)不合理的工具设备、长时间的强迫体位——局部器官或系统的紧张、过劳。 (1)厂房建筑或布局等不符和卫生要求——职业病或职业性外伤发生率增高。(2)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防护设施——职业病发生率增高或病情加重。(三)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物理因素强度过大过大,如夏季的太阳辐射;厂房的建筑和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种和无毒工种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生产环境中缺少必要的防毒、防尘、防暑降温和防噪声等设备也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卫生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预测、识别、评价、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经验或通过调查分析、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空气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收集资料 项目申请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书;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 生产工艺与设备; 各种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资料; 健康监护与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资料;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识别方法2、现场调查 物料名称用量(出量); 工艺特点(自动化、密闭程度、设备布局、作业方式) 卫生工程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 作业场所管理措施 接触人数及接触方式 检维修、事故时的职业病危害 应急救援情况3、危害确认 用量、挥发性、毒性、危害性; 散放机会、浓度或强度; 接触人数、接触方式; 特殊危害及健康影响。识别重点物料 种类与数量;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纯度: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氨)生产工艺过程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工艺过程中:产品、中间品、副产品:种类、数量,形态,包装与储运方式,三废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国家根据自己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而认可一部分职业病,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某些特定的职业病,应给予一定的劳保待遇。 ----发达国家因有职业病保险制度,故又称此类职业病为赔偿性疾病。 ----我国称之为法定职业病。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6》所规定的疾病。职业病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只有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才有可能患职业病。 剂量反应关系--与有害因素浓度、强度、暴露时间正相关 群体发病--暴露有害因素人群存在一定发病率。在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可预防性--通过三级预防避免发病、减轻病痛、延长寿命职业病的特点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1.技术措施 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 2.组织措施 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开展“三同时”。 3.卫生保健措施 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1.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2.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我国法定职业病种类我国卫生部: 1957年首次公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4种职业病 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 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 2013年,修订为10类132种 2016年,调整后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类,其中3类的分类名称做了调整。原“尘肺”与“其他职业病”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将原“职业中毒”修改为“职业性化学中毒”;将“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修改为“职业性传染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8、职业性传染病(5种)9、职业性肿瘤(11种)10、其他职业病(3种)8、职业性传染病(5种)1).炭疽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三、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与噪声聋的防治一)、尘肺病的防治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其他尘肺。**中国是世界上受尘肺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受矽尘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且没有之一),接触矽尘的人数,新发矽肺病人数,现患矽肺人数均居世界之首。2006年底,全国尘肺病累计病例616442例,死亡146195例,现患470247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一万例(据卫生部6月的通报2008年我国新发尘肺病人为10829人),其中矽肺患者大约占上述病例的一半左右。 矽肺病理变化:触及表面有散在、孤立的结节如砂粒状,弹性丧失。案例1: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案例2:湖北咸宁市有个县盛产石英石,全县石英砂厂28家,都是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人多在10名左右,生产方式简陋,作业现场粉尘浓度高,加工车间基本没有防尘设施。一家企业12名工人在一次体检中全部诊断为尘肺病,其中11人为Ⅱ期以上尘肺病,一名33岁工人初次诊断就为Ⅲ期病人,其生命已经走到尽头。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如矿山开采、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来源: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其主要来源:固体物质破碎和加工、物质不完全燃烧。常见于矿石开采和冶炼、铸造工艺、耐火材料、玻璃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粮谷脱粒等过程。不完全燃烧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碳黑、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生产性粉尘分类1、无机粉尘(1)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2)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2、有机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谷物、麻、木、茶等粉尘。(2)动物性粉尘皮、毛、骨、丝等。(3)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3、混合性粉尘上述无机、有机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此种粉尘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 粉尘的化学组成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变发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 石棉尘可引起石棉肺; 粉尘含铅、锰等有毒物质,吸收后可引起相应的全身铅、锰中毒; 棉、麻、牧草、谷物、茶等尘,不但可阻塞呼吸道,而且可以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变态反应等肺部疾患。接触生产性粉尘主要职业 矿山开采:如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采煤工运输工等 机械制造:如铸造业的配砂、成型以及清砂等。 冶炼:如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 建筑材料: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陶瓷原料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 筑路、水电业如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铺路及地下电站建设。洗肺水像煤尘一样浑浊1、工程防护技术革新、湿法防尘、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等。尘肺病预防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落后工艺先进生产工艺石英砂干法破碎石英砂加工湿法破碎采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备先进设备石英砂加工球磨机落后设备简陋石英砂破碎机2、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防尘口罩,做到专人专用、及时更换,正确使用和维护。3、职业健康体检: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矽肺是无法根治,但百分之百可防。(NIOSH,2007)预防尘肺“8字”策略革:技术革新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加强个人防护管:加强粉尘及尘肺病人的管理教:加强宣传教育查: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粉尘危害的主要行业(举例)1、矿山生产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噪声(1)掘进:主要工序包括凿岩、爆破、装岩、运输和支护等。(2)采矿:由于机械化程度不同,劳动条件差别很大,可分为手工、机械和水力采煤。(3)运输:采掘的矿石、岩石等经运输巷道运到车场,再用提升机、运输机运送到地面。(4)充填:把砂石等充填材料填满采空区防塌陷。(5)露天开采 :主要使用爆破、推土机、电铲等剥离表面覆盖层,露出矿层后采掘。2、水泥生产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高温、噪声。(1)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长期吸入可引起水泥尘肺。(2)原料烘干、立窑煅烧有高温、热辐射。(3)各种设备运转时,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3、砖瓦生产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危害较大,生产过程中有较高浓度的的粉尘产生。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生产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4、电焊作业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有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等。二)、职业中毒的防治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接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疾病。常见职业中毒的种类:(1)金属中毒:如铅、汞、镉、铊中毒等        (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毒:如急性光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磷化氢、砷化氢中毒,慢性砷中毒、工业性氟病等(3)有机化合物中毒:如苯、正己烷、氯乙烯、溶剂汽油,急性三氯乙烯、甲醇、酚、甲醛中毒等(4)农药中毒:急性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杀虫脒中毒、拟除虫菊酯中毒等苯致白血病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1d+2d丢失探伤机放射源受照事故+20d+39d接触工业毒物主要职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重有色金属冶炼、橡胶制品、玻璃制造、涂料及颜料制造、塑料制造、陶瓷制品、石墨及碳素制造、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预防职业中毒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健康体检1、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1)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度的物料,是控制有害物质危害的根本措施(2)改革工艺。尽量选择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有害物质的工艺(3)密闭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防止有害物质散发、外溢(4)隔离措施。把工人操作地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避免工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5)通风排毒等治理措施。包括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事故通风装置及泄露报警装置。2、个人防护措施和个人卫生:(1)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毒护具,如供氧式防毒面具、防毒口罩、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毒口罩,做到专人专用、及时更换。(2)个人卫生。下班后要洗澡,工作服勤换洗,不得穿回家,不吸烟、不酗酒。3、健康体检: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职业中毒危害的主要行业1、油漆作业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机溶剂(1)各种油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2)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甲苯、二甲苯(一般含有少量苯)2、胶粘剂是把材料粘合在一起的物质。胶粘剂具有应用广、简便、经济、效益高等许多特点。主要有木材加工,建筑、包装、服装、轻工、机械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广告宣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库等领域,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胶粘剂的种类很多,按化学组成和性能分为高分子类、纤维素类和蛋白质类。包括皮肤损害、刺激作用、窒息、肺部疾患、神经系统影响、生殖毒性、肝脏损害、心血管损害、造血系统损害。胶粘剂的组分或者溶剂的化学品多为有机化学物1、神经系统影响:丙烯腈、环己烷、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烷和三氯乙烯,正己烷2、造血系统损害: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3、皮肤损害:环氧树脂、正己烷、甲苯、氯乙烯、氯丁胶4、窒息:高浓度正己烷、热熔粘结一氧化碳中毒;5、肺部疾患:芳香族溶剂和汽油蒸气,苯、二甲苯6、刺激作用:氯化溶剂、甲苯或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3、蓄电池生产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烟、铅尘、硫酸雾、高温(1)熔铅、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2)球磨制粉、涂板、修板和焊接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3)铅板放入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4、机械制造加工业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工业毒物、有害气体、噪声、高温(1)熔炼金属与浇铸时可产生一氧化碳、砷、高温、噪声等(2)锻造、热处理车间的高温、热辐射、有害气体、噪声、振动等(3)高频电炉的高频电磁场(4)金属和矿物性粉尘、焊接、电镀及喷漆涂装等产生的职业危害。5、化工行业:化工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等大类;化学工业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数量大、毒性高,化学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是污染大户;化工产品在加工、贮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三)、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 职业性噪声聋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当劳动者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使劳动者听觉器官受损,如果是长时间的暴露,会发生噪声性耳聋。接触噪声作业岗位较普遍,如:1、矿山开采凿岩工、放炮工2、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3、电气机械制造4、各种机械设备运转5、冲压、金属加工等。预防职业性噪声聋1、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危害(1)以工程改善、采取不同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2)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2、个人防护措施: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维护个体防护用品3点要求:价低质次的防护用品发放钱物替代发放用品不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1)用人单位应当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2)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用品;3)不得使用价低质次的防护用品。谢谢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3-03-26  (1)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②一些不溶或难溶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如明虾及一些海鱼表层体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组分;④植物,如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主要由于有关器官及肌群等长期紧张劳动过度疲劳或不适当的强迫性体位或工具引起的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广东中毒急救中心 (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chemicals)①生产性毒物——中毒 金属与类金属:如铅、汞、锡及其化合物;如砷,磷等; 有机溶剂:如苯、甲苯、SO2、汽油等; 有害气体:如氯气、氨、酸类、CO、氰化氢等;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等:TNT、苯胺等; 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等:氯乙烯等②生产性粉尘——尘肺 无机粉尘:如含游离SiO2粉尘、石棉尘、煤尘 有机粉尘等:棉尘、皮毛尘、茶尘等2、物理因素(physical)①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高气湿、强热辐射——中暑低气温、高气流——冻伤②异常气压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山病(mountainsickness)和航空病(aircraftdisease).高原作业、高空飞行(3000以上)时③噪声——噪声性耳聋④振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全身振动病)⑤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皮肤、眼睛损伤⑥电离辐射:X射线、β粒子等——放射病高气压下进行的潜水和潜涵作业,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如果减压速度过快或降压幅度过大,则可使溶解在组织和血液中的空气形成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引起(decompressionsickness)。3、生物因素(biological)—①炭疽杆菌——炭疽②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如屠宰、皮毛加工等作业、可接触到①②③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森林作业可能受到带森林脑炎病毒的蜱的叮咬而感染森林脑炎。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长5~10μm,宽1~3μm,两端平切,排列如竹节,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  炭疽杆菌主要有4种抗原:①荚膜多肽抗原,有抗吞噬作用。②菌体多糖抗原,有种特异性。③芽胞抗原。④保护性抗原,为一种蛋白质,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毒株产生的毒素有3种,除保护性抗原外,还有水肿毒素,致死因子。(一)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二)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2.经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3.经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四)流行特征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炭疽热的发病原理: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  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 布氏杆菌病(外科)本文章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请输入关键词搜索更多信息2005-2-1917:06:17巧治痛风,摆脱终生病有问必答全新改版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 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此病遍及全世界各地,在我国则多见牧区,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南方则少见。根据不同的传染源和不同型的菌种,国际上将布氏杆菌分为6个型:主要为羊型,牛型和猪型,绵羊付睾型,森林属型和犬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型,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羊为主要的传染源,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多,菌种毒力强,临床上症状重,易流行。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如3%的漂白粉及来苏水都很敏感,数分钟至20分钟即可杀死。但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在乳制品,皮毛或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诊断】    可根据以下几点:①有在流行区居住及来往史或接触牛、羊史。②有过间歇性发烧,多汗,头痛,肝脾大,乏力等全身症状或目前仍有这些症状。③骨关节的疼痛,尤以腰痛剧烈与X线所见不太相符。④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及脓液的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⑤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在1∶80以上,并在治疗后下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治疗措施】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学】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病理改变】    本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该肉芽肿可位于椎体内或邻近椎间盘的软骨下椎体骨质内。病变可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软骨板及椎间盘。最常见受累的是腰椎。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langhan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MM。有少数发生坯          煞费苦心及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广泛的新骨形成是一特殊的表现。因椎间盘破坏,椎体间常呈骨性的融合。据统计约30%~40%病人有骨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炎,骨膜炎,骨髓炎,脊柱炎。脊柱,肩关节,肩锁关节及骶髂关节最容易受侵犯。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辅助检查】    X线所见与化脓性感染相似。发病1~2个月后才逐渐出现X线上的骨改变,以骨质修复为主而破坏少为其特征。在脊柱常可见2~3个椎体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但骨质增生显著。逐渐出现骨质破坏被不规则的致密新生骨所替代,椎体边缘形成明显骨赘,前纵韧带钙化,椎体可融合,小关节也有炎症改变,由间隙增宽变为狭窄及融合。椎旁脓肿常多见,在骶髂关节常为双侧骨质疏松,间隙变窗及不规则破坏,周围硬化,死骨少见,最终也可融合。        其它: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很高,患者多呈阳性。流行病学普查时,多用皮内试验,但在发病6个月内阳性率很低,而慢性患者100%呈阳性。【鉴别诊断】    ①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高热不呈间歇性,全身中毒症状重。白血球总数可达2万/mm3以上及中性白血球数增加。血培养阳性。椎旁脓肿或髂窝脓肿出现较早,将抽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学的检查即能明确诊断。X线上表现骨破坏多于修复。②脊柱结核:发病慢,低烧盗汗,无其他关节痛,血沉快,结核菌素皮内的试验呈强阳性,X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很少增生反应,后期常至脊柱后凸畸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甚至导致工伤。(2)不合理的工具设备、长时间的强迫体位——局部器官或系统的紧张、过劳。 (1)厂房建筑或布局等不符和卫生要求——职业病或职业性外伤发生率增高。(2)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防护设施——职业病发生率增高或病情加重。(三)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物理因素强度过大过大,如夏季的太阳辐射;厂房的建筑和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种和无毒工种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生产环境中缺少必要的防毒、防尘、防暑降温和防噪声等设备也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因素。*中国是世界上受矽尘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且没有之一),接触矽尘的人数,新发矽肺病人数,现患矽肺人数均居世界之首。2006年底,全国尘肺病累
本文档为【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事可乐
热爱教育职业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10-05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