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1.右面的二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是什么?求出它的体积.[Key]1.解:右面的二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是正六棱锥.设这个六个棱锥的高是h,底面积是A,体积是V,则有注:本题考二视图和计算棱锥的体积.余弦对数表2.在A处的甲船测得乙船在北偏西49°48的B处以速度22/小时向正北方向行驶.甲船立即从A处出发,以速度26/小时向北偏西a度的方向沿直线驶去,追赶乙船.问a是多大角度时,经过一段时间,甲船能够在某处C恰好与乙船相遇?(lg2.2=0.3424,lg2.6=0.4150;lg...

【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1965年 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doc幼小衔接 数学试题 下载云南高中历年会考数学试题下载N4真题下载党史题库下载 及解析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右面的二视图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立体是什么?求出它的体积.[Key]1.解:右面的二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是正六棱锥.设这个六个棱锥的高是h,底面积是A,体积是V,则有注:本题考二视图和计算棱锥的体积.余弦对数表2.在A处的甲船测得乙船在北偏西49°48的B处以速度22/小时向正北方向行驶.甲船立即从A处出发,以速度26/小时向北偏西a度的方向沿直线驶去,追赶乙船.问a是多大角度时,经过一段时间,甲船能够在某处C恰好与乙船相遇?(lg2.2=0.3424,lg2.6=0.4150;lg是以10为底的对数符号.)余弦对数表[Key]2.解:设甲船与乙船相遇所需要的时间为t,则有BC=22t,AC=26t.由正弦定理,得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sin(49°48′-a)=lg22-lg26+lgsin49°48=1.3424-1.4150+=查表得到49°48-a=40°15.∴a=49°48-40°15=9°33.注:本题考解任意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并考查学生查表和运用对数计算的能力.3.把地球看作半径为R的球.设A、B两地的纬度相同,都是a度,它们的经度相差β度(0°<β≤180°).求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即大圆弧长).[Key]3.解法一:设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x,大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θ度,则(1)设纬度为a的纬度圈的圆心为P,半径为r,则∠APB=β.因为△PAB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之间的直线距离又在直角三角形OAP中,∠OAP=a,可知r=Rcosa.又在等腰三角形OAB中,可以求得代入(1),得答: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解法二:设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x,大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θ度,则设纬度为a的纬度圈的圆心为P,半径为r,则∠APB=β.在△PAB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B之间的直线距离的平方AB2=2r2-2r2cosβ=2r2(1-cosβ).又在直角三角形OAP中,∠OAP=a可知r=Rcosa.所以AB2=2R2cos2a(1-cosβ).又在△OAB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B2=2R2(1-cosθ).所以2R2cos2a(1-cosβ)=2R2(1-cosθ).由此,cosθ=1-cos2a(1-cosβ),即θ=arccos[1-cos2a(1-cosβ)].代入(1),得答: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注:本题考运用几何与三角的基本知识,计算球面距离.4.(1)证明│sin2x│≤2│sinx│.(x为任意值)(2)已知n为任意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sinnx│≤n│sinx│.(x为任意值)[Key]4.解:(1)│sin2x│=│2sinxcosx│=2│sinx│·│cosx│≤2│sinx│.(∵│cosx│≤1)(2)当n=1时,│sinx│=│sinx│,不等式成立.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今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因为sin(k+1)x=sinkxcosx+coskxsinx,所以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到│sin(k+1)x│≤│sinkx│·│cosx│+│coskx│·│sinx│.又根据归纳法的假设和│cosx│≤1及│coskx│≤1,得到│sin(k+1)x│≤k│sinx│+│sinx│=(k+1)│sinx│.因此,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注:本题主要考数学归纳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一小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应用│cosx│≤1来证明不等式.5.已知一点P的坐标是(4,-2),直线l的方程是y-x+5=0,曲线C的方程是此题的略图.[Key]5.解:直线l的方程也可以写成y=x-5,所以l的斜率是1,与l垂直的直线的斜率应为-1.因此,经过P点而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l的方程是y+2=-(x-4),即x+y-2=0.要求l与C的交点坐标,只须解下列方程组由(1)式解得y=-x+2,(3)代入(2)式并化简,得到3x2+2x-1=0,或(3x-1)(x+1)=0.代入(3)式,得到略图如下:注1:本题主要考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以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交点等最基本的解析几何知识.注2:画出的略图应包括所给的以及所求出的点、直线和曲线的图形.6.当p是什么实数时,方程x2+px-3=0与方程x2-4x-(p-1)=0有一个公共根?并求出这个公共根.[Key]6.解法一:设这两个方程的公共根是a,则有现在的问题是求p和a的值.为此,我们先从(1)、(2)两式消去p.由(2)式得p=a2-4a+1.代入(1)式并化简,就得到a3-3a2+a-3=0.分解因式得(a-3)(a2+1)=0.(3)因为p是实数,±i不可能是方程x2+px-3=0的根,所以a=3.将a=3代入(1),得到9+3p-3=0,∴p=-2.解法二:设这两个方程的公共根是a,则有现在的问题是求p与a的值.为此,我们先从(1)、(2)两式消去a.(1)式减(2)式,得(p+4)a+p-4=0,显然,p≠-4,所以有代入(1)式并化简,得到p3+2p2+16p+32=0.分解因式,得(p+2)(p2+16)=0.因p是实数,p2+16≠0,所以p=-2.将p=-2代入(3)式,就得到a=3.解法三:解已知的两个方程,得知它们的根分别是:要使两个方程有一个公共根,有下面四种可能的情况移项,得到将(1)式两边平方,得到化简,得再平方并化简,得p3+2p2+16p+32=0.不难看出,有理化(2)或(3)或(4)都得到同样的结果.将上面得到的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得(p+2)(p2+16)=0.因p是实数,所以p=--2.将p=-2代入原方程,得到x2-2x-3=0,x2-4x+3=0.解这两个方程,得到一个公共根x=3.注: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及解方程的能力.7.已给抛物线y2=2x.(1)在抛物线上任取两点P1(x1,y1)、P2(x2,y2).经过线段P1P2的中点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交于点P3.证明(2)经过线段P1P3和P2P3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依次交于Q1、Q2.试将△P1P3Q1与△P2P3Q2的面积的和用y1、y2表示出来.(3)仿照(2),又可以作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照这样继续下去,可以作出一系列的三角形.由此设法求出线段P1P2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Key]7.解:(1)设P3的坐标是(x3,y3),则△P1P2P3的面积是行列式的绝对值的一半.现在来计算△的值:因此,△P1P2P3的面积是:(2)仿照(1)可求得△P1P3Q1与△P2P3Q2的面积分别为由题意知因此,△P1P3Q1与△P2P3Q2的面积的和是(3)经过线段P1Q1、Q1P3、P3Q2、Q2P2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依次交于R1、R2、R3、R4.与(1)、(2)同理,可以知道△P1R1Q1、△Q1R2P3、△P3R3Q2、△Q2R4P2的面积因此,这四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所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是照这样继续下去,每一步所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的和都等于前一步所得到的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由此可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注1:本题是解析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第一小题主要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从具体结果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较普遍的公式的能力,以及代数计算能力.注2:(1)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作.令P4表P1P2的中点,则P4的坐标是△P1P3P4的面积是∴P1P2P3的面积是8.附加题:(1)已知a、b、c为实数,证明a、b、c都为正数的充要条件是:a+b+c>0,ab+bc+ca>0,abc>0.(2)已知方程x3+px2+qx+r=0的三个根a、β、γ都是实数,证明a、β、γ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Key]8.附加题:解法一:(1)条件的必要性是显然的,所以只须证明充分性.利用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我们知道a、b、c是方程x3-(a+b+c)x2+(ab+bc+ca)x-abc=0的三个根.因为常数项不为0,所以x=0不可能是方程的根.又以任何负数代入方程左端,各项都为负数,所以任何负数都不是方程的根.因此a、b、c都是正数.(2)a、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应该是:由(1)可知a>0,β>0,γ>0的充要条件是:a+β+γ>0,aβ+βγ+γa>0,aβγ>0.即-p>0,q>0,-r>0.现在来求a+β>γ,β+γ>a,γ+a>β的充要条件,也就是求a+β-γ>0,β+γ-a>0,γ+a-β>0的充要条件,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a+β+γ=-p.于是a+β-γ=-p-2γ,β+γ-a=-p-2a,γ+a-β=-p-2β.因此,问题化为求-p-2a>0,-p-2β>0,-p-2γ>0的充要条件,由(1)的结论,它的充要条件应为化简不等式(1),得-p>0.不等式(2)可化为:3p2+4(+β+γ)p+4(β+βγ+γ)>0,即3p2-4p2+4q>0,即4q>p2.不等式(3)可化为:-p3-2(+β+γ)p2-4(β+βγ+γ)p-8βγ>0,即-p3+2p3-4pq+8r>0.化简,得p3>4pq-8r.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得到、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但是,第四个不等式可以由第一、三、五这三个不等式推出.由第三、第五两个不等式得到p3>4pq,又由第一个不等式,两端除以p,即可得到p2<4q.因此,为、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解法二:(1)条件的必要性是显然的,所以只须证明充分性.因为abc>0,所以a、b、c三数或者都是正数,或者有两个是负数、一个是正数.前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要证明的结论,所以只需证明后一种情况不可能成立即可.用反证法来证明,不妨假设a<0,b<0,c>0.由a+b+c>0,ab+bc+ca>0,得到因为-(a+b)>0,,把(1)式两端都乘以-(a+b),得-(a+b)c>[-(a+b)]2.(3)由(2)、(3)得到ab>[-(a+b)]2=(a+b)2=a2+2ab+b2.移项,得a2+ab+b2<0.因为左端各项都是正数,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a、b、c只能都是正数.(2)同解法一.
本文档为【【高考数学】1965年试题及解析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慧眼资料馆
一线基层教师
格式:doc
大小:16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高中数学
上传时间:2019-05-10
浏览量: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