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 要 人口流动是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城市就业机会多和劳动收入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巨大吸引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人口外溢。上述力量的共同作用 决定了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和主导流向。本文选择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命题,把流动人口作为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深入分析人口流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考察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据此扩展社会保障的理论内涵和延伸社会保障的制度功能。 对流入地广州而言,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轻,增加了上海的社会保 ...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究 摘 要 人口流动是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城市就业机会多和劳动收入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巨大吸引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人口外溢。上述力量的共同作用 决定了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因和主导流向。本文选择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命题,把流动人口作为影响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深入分析人口流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考察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据此扩展社会保障的理论内涵和延伸社会保障的制度功能。 对流入地广州而言,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轻,增加了上海的社会保 社会保障压力。在分析广州市外来人口工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州的 作、居住流动性及心理状态基础上,根据广州市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管理外来人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广州 Abstract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which is pushed by the following two major forces: On the one hand, rural labor surplus is attracted by more chances of employment and higher income in cities; on the other hand,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leads to population outflow from the rural areas. Taki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which influences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is paper selects a topic of extensive attention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way to establish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broaden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 theory and to extend the fun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defined in guangzhou, because of the external floating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s light, increase the Shanghai social security resources. To a certain extent,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guangzhou social security. Liquidit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guangzhou working, living and mental state, according to the guangzhou city floating popul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onnative personne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social security; guangzhou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 (二)社会保障理论之于中国流动人口 ................................ 2 (三)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之困 ......................................... 3 二、广州外来人口的现状.............................................. 4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规模及其变动 ................................ 4 (二)广州市外来人口的人力学特征 .................................. 4 三、广州市外来人口流动性............................................ 4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居住流动性 .................................... 4 (二)广州市外来人口工作流动性 .................................... 5 (三)广州市外来人口的流动心态 .................................... 5 四、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 6 (一)管理思想的不成熟,是问题的键所在 ............................ 6 (二)劳动力市场体制的不整合,导致外来劳动力就业不顺 .............. 6 (三)劳动管理制度的操作系统不完善,外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 保障 .............................................................. 7 〔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系统不健全,外来劳动力的生活水平难 以提高 ............................................................ 7 (五)政府规划不到位,外来劳动力的居住环境较差 .................... 7 五、广州市外来人口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8 (一)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8 (二) 政府部门转变观念,为外来人口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和法律援 助 ................................................................ 8 (三) 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9 (四) 建立严格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监管体系 ...................... 10 六、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学者们很早就关注人口流动的动力机制以及人口流动对城乡资源流转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构建相应模式,从不同侧面给予解释。我国人口流动有其自己的特点,人口大规模流动和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经济收入、身份地位、福利保障问题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进行了大 。特别是对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量研究 当前针对人口流动下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还缺乏全方位、综合性研究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仅特征明显,而且被长期固化。由于所有制分割和城乡分割,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呈现明显差异性:城镇职工有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外来人口社会保障呈现出低水平和地域差异大的特征。外来人口享受很少甚至根本就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待遇,“二元”结构下的城乡社会保障缺少相互衔接的结合点。长久下去十分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稳定。因此 本文着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2、研究目的 本文从社会保障理论与流动人口理论入手,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广州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外来流动人口吸纳的非制度化特征,表现为保障方法非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非制度化,推进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则流动人口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的载体。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产生较大影响。流动人口既是影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重要变量,又是城乡社会保障资源流转的载体,可以构筑衔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桥梁。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表现出不同作用。对城镇而言,人口流动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乡城保障资源流转、缓解城市保障压力、增强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就输出外来人口的农村而言,一方面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出造成农村保障资源流失,动摇了农村传统保障的基础。家庭保障方式难以维系,需要求助于现代社会保障形式,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外出就业后收入增加,减少对传统保障形式依赖,促进了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加速形成。 3、研究意义 流动人口作为跨地域、跨不同社会人群、跨不同制度流动的群体,沿着流 1 动人口与城乡保障资源流转的线索,可以揭示流动人口影响下的城乡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制度模式转变机制、从而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应该建立一个与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流动人口作为沟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变量和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工具加以利用,以促进人口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稳定。应该在统一制度的基础上,构架多层次,适用不同对象需求的城乡相互衔接的统一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人口流动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框架。 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1、帮助被排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参加基本社会保障。2、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生活风险,为城乡人口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3、社会保障是减小差别和补偿农民利益的手段,流动人口作为城乡保障制度衔接的载体,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有利于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更好地应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和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5、转变传统生育观。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在中西部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流动人口既是影响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重要变量,又是城乡社会保障资源流转的载体,可以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效用,提出流动人口与社会保障微观资源配置、宏观经济运行、城乡就业和收入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解决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问题。形成城乡统一、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加快人口流动和城乡保障资源合理流转 在缓解城市保障压力的同时,促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加速形成。在统一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适用不同对象需求的城乡统一,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目标及其运行框架。 (二)社会保障理论之于中国流动人口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与商品会在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从经济发展的过程分析,劳动力等资源流转的结果有助于实现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工资水平和利润率均衡化,从而促使地区间和城乡间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保障资源流转的复杂性在于,有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与不利于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同时存在。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劳动力流动频率显著加快。甘满堂(2001)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指出,农民参与社会流动最终结果应是有利于农村社会进步的。李强(2001)从经济学理论上解释均衡论与非均衡论之争。均衡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与商品是可以在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的,这种自由流动的结果是:该国家各地区 2 的工资水平和利润率是会逐渐趋于平衡和均等的。这种演变的结果会促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均衡地上升。非均衡论则认为市场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最终带来的是不均衡。资本和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是极化效应,从城市流往农村是涓流效应。非均衡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极化效应总是处于支 [1]配地位。 目前,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连最起码的社会保障都很缺乏。在中国的流动人口当中,主体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然而他们所从事的却是那些和城市本地劳动者一样的职业,经历相同的风险。缺乏了社会保障,无形之中增加了这一群体的生活风险尤其是未来风险。流动人口中的社会保障权益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一个原因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异地就业,既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保障,也不能积聚自己的社会保障金,客观上是用放弃社会保障权益来获取自己有限的生活收益;另一个原因是:即使流动人口原来享有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也由于全国不同意的社 制度而致使养老保险权益受损,退保也仅仅损害了退保者的权益,只能会保障 个人账户进行转移的规定流失了养老保险权益。整体而言,中国的流动人口均不同程度地付出了社会保障权益代价,这种损失可能造成个人生活的累积,进 [2]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风险。 (三)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之困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动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人口流动会直接引起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广州人口流动数量大、存在时间长。由于户籍不在广州也无法解决诸如医保、养老等问题,如产生了工伤事故,有的因种种原因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法律援助只能是杯水车薪, [3]经常会产生各种纠纷影响社会的安定,又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完成,政府为了扩大城市就业数量,维持社会安定,不断进行一定程度干预,以维持原有城市优先的偏向制度安排。从国家和社会角度考虑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制度转换的成本,减少改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模式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转换相对滞后矛盾凸显出来。 由于受制于传统管理观念和经济调控思路的制约,许多城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用工不断进行干预,使雇佣农村劳动力的管制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相应提高。 同时,对非国有企业在雇佣劳动力应该承担的必要责任缺乏相应的制约,雇佣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往往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或不承担职工其他社会保障责任,将有些企业应当承担的成本转嫁给被雇佣者,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社会保障公平原则仍未得到有效贯彻。 3 二、广州外来人口的现状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的规模及其变动 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时点)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275.78万人,十年共增长27.74%,年平均增长率为2.48%,高于全国(0.57%)、全省(1.90%)的平均水平,但低于上一个十年(1990—2000年)的4.67%。其中,广州外来人口的增速高于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33.29%提高到37.48%,这成为广州人口总规模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汇总,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 。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有794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口的12.17% 普”)时增长19.76%,常住的非广州户籍人口(即外来人口)有476万人,同五普相比增长43.81%。常住广州的外来人口中,来自省外的有300万人,其中,来自湖南的最多,有80多万,其次是广西,有40多万,来自湖北的超过35万,四川的有30多万,江西的超过26万,河南的超过22万。 (二)广州市外来人口的人力学特征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在流动。外来人口成为了广州劳动力的主力军,尤其是对于人员供给相对不足的餐饮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广州外来人口的务工、经商人数约占到全市职工的40%,在商业、服务、建筑、纺织行业的一线员工中,大约48%以上的都是外来工。单位招聘外来工从事于在本市招不到工人的苦重、险、毒、脏、累、高温等职位的占到68%;从事本市不易找到工人的中等工种则占到22%; 对于本市能招到工人的一般工种则仅仅占到10%。由此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多数集中在广州市劳动力比较少,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第一线、毒、苦、累、险等工种。另外,与当地市民相比外来人口“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大约有44.3%的外来人口认为报酬稍低或远远低于他们做出的贡献,差不多有一半人认为如果和广州市民同工种的话,自己拿的工资要比广州本地人低。在某些国有企业中,本市固定工的月收入 [4]是同工种同岗位外来工的1.5倍-2倍。 三、广州市外来人口流动性 (一)广州市外来人口居住流动性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必然。如今政府下决心改造城中村,消除这些城中村中的廉租房,但同时,没有考虑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如果城市不能及时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廉租房的话,一部分人因找不到便宜的租住房只好离开,这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即使一部分人在城中村以外的地方寻找廉租房,但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 4 廉租房在若干年后也面临着改造,如果激增的住房需求使得这些村子的建筑密度迅速增加,这对今后的改造也会埋下隐患。所以外来人口的居住就像找旅店,哪里便宜换哪里,走动很频繁,流动性会随之增大。 影响外来人口居住形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在工厂工作的外来人口多以集体户的方式在企业的宿舍中居住,而在广州市,工厂集中在郊区和新城区,因此外来人口多居住在集体户中,只有较少的外来人口居住在在家庭户中。在广州当工人的外来人口中,外省人比较多本省人比较少,有79(4,的人来自外省,也即70,的外省的外来人口中居住在集体户中,只有30,居住在家庭户当中。广州市流动人口在城市内部空间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居住出租屋的比例大,并出现了外来人口以地缘、业缘关系集中居住形成的居住群落。如广州三元里一带是新疆人的主要聚集地,荔湾茶叶批发市场周围有许多福建茶商等。 在广州市黄埔、天河、白云3个以新城区、郊区为主的区中流动人口比例是最高的,其次则是刚刚由县级市转为城区且在靠近广州市建成区部分开发的大面积住宅小区的番禺;东山、越秀、荔湾3个老城区比例最低。如果以街、镇为单位,就更能突出流动人口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在白云、天河、海珠3区的45个街镇中,10个紧邻老城区的街镇流动人口1.2-3.8倍于户籍人口,而8个位于老城区的街和2个远郊镇仅是户籍人口的3.1- 9.8%。流动人口中居住出租屋、单位内部和工地现场的比重分别为41.37%、26.96%和10.06%,合计为78.39%,其中天河、白云、黄埔、海珠4区的流动人口有54.92%居住出租屋。 (二)广州市外来人口工作流动性 外来流动人口中大多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就业信息渠道的缺乏,造成难以找到收入高和稳定的工作,不断处于流动状态,工作常常具有不确定性。他们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文化综合素质较低,不懂通过签订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维护自身权益,以致产生劳动纠纷后不能通过法律等正常渠道予以解决,易酿成群体性纠纷。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外来人员在工作上常常多处走动,居无定所。 广州流动人口的83.33%是以青壮年为主的就业型人口,在224万的经商、务工、务农、从事服务业的外来人口当中,有 72.5%是务工人员; 在越秀、荔湾、东山等3个老城区,这一比例占到了60.7%。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学历以及技能比较低,他们换工作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比较看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由于外来人口的平均滞留时间很短短、流动性强,不仅会影响到就业者提高收入水平,也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非常地短期化,降低了他们在流入地消费的意愿。 (三)广州市外来人口的流动心态 面对陌生的环境,这使得他们的行为具有难以预测性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 5 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外来人口,特别是那些农民工满怀渴望来到城市,面对这样一个远比农村生存条件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更多带有碰运气的色彩。初来一个城市,对于是否可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是否有打工的机会,在这个城市可呆多久的问题,他们全然不知。即使呆了几年,他们也往往难以预测明天在这个城市是否可继续呆下去。大多数外来人口对广州没有归属感,留在广州只是为了多赚一些钱。 四、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 外来人口是广州市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下,完善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将成为促进广州经济发展、维护广州社会稳定与公平、构建广州和谐社会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 从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感受和深入调研来看,广州市的劳动力管理现状是: 在形式上劳动力市场己经形成,但运作上并不完善;劳动管理制度体系在形式上已经成型但在有效性上并不到位,由此,劳动力市场管理的问题正好由于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而由表层转为深层,即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由市场配置转为如何在市场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高质量配置,从初步建立劳动管理的制度调控机制转为如何最终建成高效有序的劳动管理调控制度体系。而这正是一个成熟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基本标准。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广州市外来劳动力管理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管理思想的不成熟,是问题的键所在 这2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按本地人口和外来劳动力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操作、运作,思想上没有将外来人口纳入广州的人口范围内。广州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过程可以清晰表明这一内容。无论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还是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它的推广过程从来就是先里后外,有些险种还实行差别待遇。当广州的经济突飞猛进时,外来劳动力没能与本地人口享受到同样的成果,他们发展的滞,一方面影响了广州的市容,另一方面,更体现了广州在人口管理观念中的缺口。 (二)劳动力市场体制的不整合,导致外来劳动力就业不顺 劳动力市场体制的基本功能,即是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运行系统,以保证劳动力的有效配置。这套系统应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通畅的市场进入通道;二是准确灵敏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系统;三是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对劳动力供需双方市场交易行为加以明确界定。 事实上,广州已形成了选择众多的职业介绍通道,应该有足够的能力为求职者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情况却并不这样。第一、第二类市场机构由政府主办, 6 并事实上构成了职介的主体渠道,但它们对劳动力市场的调剂能力却并不尽人意。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只有6.8%的市场机构产生了效用,广州的劳动力市场显然还未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形式不断完善起来的市场体系中,市场的基本功能之间却并不整合,如信息传递的社会化程度低、职业介绍效率低下、市场通道不畅通等等。 (三)劳动管理制度的操作系统不完善,外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劳动管理制度的主要构成应包括:劳动就业制度、工资福利保险制度、职业 [5]安全与健康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资关系协调制度等。当制度建立起来后,相应的操作系统能否保证制度的实施到位就至关重要。广州在劳动管理制度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广州已基本建立起了市场化就业与合同化用工相配套的劳动新体制和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机制,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较好制度环境。 但是,已建立起来的制度系统在制度实施上的效果却远未到位,形成了“规则空置”。部分外来劳动力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随意拖欠职工的各种保险和工资,用人单位随意解聘外来工,有些外来工的人身自由都受到侵害等等,造成这些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的操作系统极不完善,这同样是体制不整合的产物。 〔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系统不健全,外来劳动力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外来劳动力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年龄构成轻,存在着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需求。广州的第三产业十分发达,产业水平居全国前列,但是,对于外来劳动力这个庞大的群体,社会的关注程度却很低,造成了社会的不平衡和这一群体极度的地位焦虑。据调查,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三个方面:1、外来劳动力来源的首要动机是挣钱,由于低工资收入水平和广州高消费水平的差距,使外来劳动力的生活环境质量十分低。2、外来劳动力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贫乏,社会交往单调,工人在上班外的时间内无所事事,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精神空虚,生活价值模糊。3、外来劳动力以年轻人为主体,对参加各种培训有十分强烈的需求,但据有关调查表明,外来劳动力有接受培训的迫切需要。但现实中似乎并不实际,主要是由于工资低,工作太累,工作地点与培训点距离太远等缘故。 (五)政府规划不到位,外来劳动力的居住环境较差 从表面上看,脏乱差问题是外来劳动力造成的,因为是他们在那里居住,但实际上,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地的农民问题和政府对外来劳动者只受益不投入的态度,没有整体规划,房屋建筑混乱不堪,其建筑密度大大超过建筑标准,建设杂 7 乱无章,达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出现了很多乱搭乱建、“握手搂”等怪现象, [6]由于建筑密度大,直接导致了人口密度过高,外来劳动力的居住环境奇差。 五、广州市外来人口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明显地,广州市的这种外来人口管理状况违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帮助弱势 [7]群体、用社会的力量帮助生活困难的公民度过难关”的基本原则。外来人口作为广州弱势群体并没有享受到广州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好处,只有那些有较高社会地位、有固定住房的相对的强势群体才能享受到社会的保障体系。可以看出现阶段广州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广州市人口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外来人口,其中的大多数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范围之外。为了深化改革广州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广州市的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的状况,就必须要以“公正、公平”的理念作为导向,努力扩大广州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保证制度对每个市民的“平等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深化改革户籍制度 改革户籍制度是完善广州现有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的前提。自从改革开放开始以来,广州市的户籍制度就已经开始松动了,广州市推出了许多新的政策以加强管理流动人口。比如“暂住户口”、“蓝印户口”等政策,允许那些进城工作从事非农行业的流动人口及其家属有步骤有计划的转化为城市的常住户口。这些所做的改革是改革广州城市户籍制度的一些重要探索工作,但是仍然和社会转型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以后,广州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基本的思路和方向是,取消原先以商品粮为标准而划分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取而代之以居住地为依据来划分城乡人口,以职业来确定身份,建立健全以常住户口、暂居户口和寄居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户籍登记制度。一步一步地实现以居民的身份证、市民的出生证为主的一整套的证件化的管理,把住房和生活基础作为落户的标准,同时和政府控制相结合的一整套的户口迁移制度。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流于形式地改革户口,而更应该关注的是随着户口附带着的那些福利和资源。要逐渐地改革关于规定公民教育权、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社会福利保障权、休息权等一些权利的现有法律体系中的那些和户口直接进行挂钩的法律文件,使这些普遍性的公民权利不只局限于拥有本市户籍 [8]的居民所享有。 (二) 转变政府部门观念,向外来人口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和法律的援助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外来工对于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完善广州现行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政府部门采取实施相应的措施,以治理那些当前外来工的维权意识差、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等的问 8 题。第一,要为外来工提供法律上的援助。政府应该要求、支持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为外来人员,特别是那些维权意识比较差的外来农民工提供一些法律上的援助,以帮助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他们的合法的社会保险权益。第二,提供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即政府应对帮助外来人口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为外来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例如,规定企事业单位为外来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在税前列支,还可按其缴纳的保险费额度,确定给企业减免一定期限和比例的税收,这些实际上是对外来工个人账户进行间接补贴。最后,政府部门同时也应该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这一块的支出,特别是针对那些不同行业的职工工资水平和职业 一些差别性的社会保障的投资。对于那些从事高风险行业、低收入行业性质采取 的外来人员应该加大其社会保障的投入,使社会保障发挥起帮助弱势群体的原有 [9]的作用。 (三) 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改善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加强广州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第一: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科学地界定“贫困者”的界限,对于申请者的实际收益,包括存款收益、固定资产租赁收益、股票收益及其他的收益要做全面的统计分析,以确保最低生活保障金能够真正发放 [10]到“贫困者”的手中。第二:要建立针对外来人口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针对外来工的大病医疗费用部分社会统筹的机制。对于那些长期在广州工作的外来人口,广州市应该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其中雇主负责社会统筹的部分,个人及雇主缴费的一小部分进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可以用于一般的医疗,不足的部分,只要未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仍必须由个人负担。对于那些流动性较强的外来人员,可以采用目前在北京的一些做法,即外来工不建立个人的帐户,不计缴费的年限,缴费当期即可享受相关待遇。第三:建立覆盖所有外来人口的工伤保险的制度。由于外来人口从事的大多为是那些比较脏、累、重、险的工作,工作的条件非常恶劣,随时可能面临着伤筋伤骨、断指断臂、烧伤烧死等事故的危险。所以,非常必要建立针对外来人口的工伤保险制度以保证一旦出现职业伤害事故,外来人口就能得到相应的赔偿。减轻他们的负担。这样的一个制度必须覆盖所有的外来人口,并且由政府强制执行。第四: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失业保险范围应覆盖所有的工薪阶层,包括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城市股份制、国有、集体、私营企业职工和三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都应该享受一定期限内的失业的津贴、失业的救济和再就业的机会。第五:拓宽保障资金筹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社会保障实质上是“国家保障”和“企业保障”相结合,这就会加重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导 9 致了很多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就必须拓宽保障性资金的筹资渠道,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 (四) 建立严格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监管体系 为了解决保证广州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得到落实,应该建立一个多主体、全方位的严格的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具体地来说,这一监督体系应该包括: 第一:政府的监管。现行的社会保障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民政局组合而成的。他们对于社会保障的制度的监督是寓于社会保障管理过程之中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管理监督的范围是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工作;而民政局主要负责的救济、是社会优抚和福利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专职的经济部门监管。城市社会保障的专职经济部门监管包括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各级政府的财政机关对财政的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 预算监督、缴费监督和财务监督。审计监督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使用和投资运营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所进行的经济监督。审计监督应做到监督内容全面深刻、监督结果公正,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健运行提供保证。第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保障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群众组织,借助舆论的作用及其影响,对社会保障管理进行监督。完善社会监督就应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动部分和政法机关,应该建立外来工维权的“绿色通道”。当侵犯外来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投诉到这些部门时, [4]必须当做到及时立案、及时查处、迅速执行,依法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六、结论 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是中国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数量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不仅是转型中的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城市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格局中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日益成为城市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广州作为一座开放、务实、包容、充满大爱的城市,吸引了600多万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广州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发生在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的聚众滋事事件让人十分痛心,既暴露了广州在镇村社会管理服务上存在的不足,也凸显了加强和改善镇村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和紧迫性。所以有关部门要认真查找原因,深刻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外来流动人 10 口的合法权益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要认真梳理,尤其要在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法制化、高效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帮助外来流动人口把广州视为第二故乡,大家和谐共处,和衷共济,共建共享幸福广州。 总之,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广州外来劳动力管理模式改革,必须进一步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流动劳动人口的综合治理,采取管理、教育、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外来劳动力的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11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Z]. 复旦大学, 2003: 博士. [2] 郑功成.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 理论视野. 2007. [3] 武正华,陈岱云.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研究综述[J]. 2011. [4] 张菊梅. 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_以广州为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宋健,于景元. 人口控制论[Z]. 科学出版社, 1985. [6] 岑红薇,邓维. 广州市外来劳动力的管理[J]. 2004. [7] 费梅苹. 社会保障概论[Z].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8] 王梦奎.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Z].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9] 孟艳. 我国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 2011. [10] 杨立雄. 中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4. 12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谨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还要感谢同我一起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最后,我要向此次参加论文审阅和答辩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3
本文档为【广州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7-09-21
浏览量: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