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讲义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讲义

举报
开通vip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讲义null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 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 中华民族的象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讲义null【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null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讲义
null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 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 中华民族的象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讲义null【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null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清北京城和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以及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造、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nul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但是课前经过调查,去过北京的学生很少,因此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采用了材料收集、教师引导、图片观察、小组交流、畅谈感悟、体会及“我是2008奥运形象大使”的活动突破三维目标。null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故宫和长城。 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 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 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null 教法选择: 采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精讲深化、设疑讨论、列表分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法指导null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null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令世界人民注目的大事是什么吗?(学生回答2008北京奥运会) 师:2008年,中国人民除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外,我们的祖国还将向他们展示这座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古城的历史遗迹和独特魅力。你想成为“2008北京形象大使”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拥有无穷魅力的北京城吧!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null分组活动 感受新知null 活动一 把全班学生分成“逛故宫”组与“游长城”组,每个小组将分别收集到的故宫与长城的资料进行介绍,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意图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和长城的雄伟、壮观,激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同时也锻炼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null 逛故宫 展示故宫相关图片资料 null逛故宫组的问题: 1.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2.故宫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3.故宫是如何体现王权至上的特征的? 4.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null 1.故宫由明成祖所建,它是明清时期的皇宫。 2.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禁,色彩金碧辉煌,前朝后寝。 3.故宫布局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几乎所有的数字都和九有关,紫禁城之名等都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 4.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与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null1. 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2 .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 null1 .红色表示着重尊严,黄色是皇室的       标志。 2 .体现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3 .突出传统的儒家理念。null游长城 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null游长城组的问题: 1.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曾修建过长城? 2.明长城有什么特点?(目的、起止、地位) 3.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 4.长城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5.长城精神是什么?null中国古代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朝代都修过长城。 明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在规模、质量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null辽东临洮鸭绿江嘉峪关明长城与秦长城不同之处:明长城与秦长城不同之处:1.目的: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秦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建筑成就:明长城的修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长城的作用长城的作用1.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2. 政治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 经济上:为边疆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宁的环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长城精神长城精神 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null活动二 开展“我是2008北京形象大使”的活动,根据上一活动学生的表现,评选出“2008北京形象大使”。 设计意图 巩固学习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的精神。nullnull关注现实 课堂延伸 教学过程关注现实,课堂延伸关注现实,课堂延伸活动三 展示“今日长城之痛”系列图片,学生讨论后提出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倡议世人爱护长城。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关注现实、保护文物的理念,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null今日长城之痛null倡议书倡议书尊敬的中华同胞: 您们好! 长城不仅是我们的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当我们踏上长城尽享她的美丽风姿时请不要忘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XX中学 初一(1)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探索与思考: 长城的变迁 任务:收集有关长城的由来、历史地位及作用的文章和相关图片资料,根据你的视角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长城的变迁》。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明长城的东西至点是( )。   A. 辽东、临洮   B. 山海关、临洮   C. 山海关、嘉峪关 D. 辽东、嘉峪关 2. 迁都北京的明朝皇帝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建文帝  D. 明神宗 CBnull小结设计: 宏伟壮丽的气势、金碧辉煌的色彩、完美和谐的艺术效果,故宫是帝王的宫殿,一方面体现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成为帝王至高无上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横空出世莽昆仑”。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跨崇山、越峻岭,穿草原、过沙漠,骤然崛起,纵横交错,绵延起伏10万余里——万里长城。情感升华 课堂小结null小结设计: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项空前雄伟、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伟大奇迹。千百年来,万里长城一直令华夏儿女自豪,今国际友人赞叹。长城的雄姿、长城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悠悠岁月,挡不住长城的万古雄风;浩翰空间,隔不断长城的不朽魅力! 情感升华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明清皇宫 二、雄伟长城 1.修建: 1.修建: 2.特点: 2.特点: 3.地位: 3.影响:
本文档为【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610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3-04-08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