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摘 要:由于高校各类研究项目将专利作为验收指标的引导~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在高校中的研发活动没有真正做到与市场应用的紧密结合~也导致专利质量的下降和专利成果应用的不力。同时~国外职业专利投资公司反而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提出有市场针对性的研发立项~通过委托研究或者专利收购之后的“刷新研究”进行专利布局~对我国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高校的专...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 摘 要:由于高校各类研究项目将专利作为验收指标的引导~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在高校中的研发活动没有真正做到与市场应用的紧密结合~也导致专利质量的下降和专利成果应用的不力。同时~国外职业专利投资公司反而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提出有市场针对性的研发立项~通过委托研究或者专利收购之后的“刷新研究”进行专利布局~对我国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专利~申请~管理~转化 一、目前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问题现状 (一)高校专利申请脱离市场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呈现逐年增长态势。198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累计申请专利319595件,年平均增长19.8%;累计专利授权总量为150029件,年平均增长26.0%[1]。尽管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快速增长,但并未带来专利收益的实质增加。 相反,由于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和市场应用脱离,导致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动力不足,专利质量和专利技术转化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习惯于追求技术水平的“高、精、尖”,强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而忽视了市场导向和科技成果的现实经济价值,专利技术转化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考评体系较为依赖SCI、Ei等的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对专利质量、专利技术转化的考核和奖 1 励机制不足,导致大量高校教师重基础研究而轻应用研究,重专利申请而轻专利技术转化,存在不同程度的“为申请而申请”的状况。此外,由于在地方政府和高校专利资助政策支持下的专利申请经费充足,也导致部分高校和教师不重视对专利质量控制,造成大量垃圾专利的存在,不具有产业推广价值,不利于相关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实施。 (二)高校专利维持年限不高 我国高校专利授权后,往往维持年限不高,近年来还出现了维持年限缩短的趋势。根据课题组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校有效专利量为96182件(其中发明专利为53048件,实用新型30252件,外观设计12882件),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0.1%。课题组通过对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前20位的高校进行统计,发现这些高校平均的专利年龄约为4.9年。其中,中山大学的发明专利平均年龄最大,为7.19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专利平均年龄分别为6.9年、5.98年和5.9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明专利平均年龄最小,仅为3.38年。详见表1。 2 我国高校专利维持年限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受地方政府部门专利资助政策限制。以上海为例,对高校资助期限是专利授权后3年的维持费,资助期限满后,高校往往不愿自行出资维持。第二,受课题研发经费的限制。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超过60%来自政府资助,这些科研项目对专利申请提出了指标要求,但当课题完成后,剩余资金往往收回,并没有配备或预留一定资金用于专利维持经费,从而导致专利维持的放弃。第三,专利申请与实际应用脱节。由于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量专利处于闲置状态,没有为学校带来实际收益,因此,在完成指标考核后,很容易放弃维持。专利权的放弃,造成高校科研成果流失和创新投入浪费,为专利技术转化带来诸多不便。 (三)高校科研导向不明确 3 由于高校以科研为主导方向,大多课题是根据科研发展制定相应研究规划,并在国家相关部门立项,因而主要注重的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理论分析和评价,侧重于技术的可行性而非市场前景,同时相当一部分项目本身侧重于对论文成果产出的要求,科研人员在进行这类课题研究时缺乏对课题与市场结合程度的重视。 项目组调查,高校专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专利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和再现性经不起复杂的现场条件考验、与企业的要求不配套、过于超前而使企业无法承接该技术等问题,导致应用者对专利技术缺乏信心。有的专利即使有市场需求,也会由于生产条件苛刻或生产成本过高而难于实现产业化,导致技术转移比较难以实现。根据课题组对高校专利技术开发利用的调查可知,由教职工自行开发使用的高校占45.53%,均由学校统一开发利用的占17.78%,均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占3.7%,仍有32.99%的高校还没有统一的做法。 (四)高校专利管理不完善 专业化的专利技术转化机构和多元化的配套服务机构,是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机制保障。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工作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为进行专利技术转化工作,各高校开始建立相关的部门,但目前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机制存在一定缺陷,有的高校专利管理部门与专利技术转化部门分离,由不同部门管理负责。这种管理方式导致科研管理人员更关注专利申请和管理,而忽略专利技术转化。专利产业化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专利管理工作,因此很难了解到专利技术的详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利技术转化。各高校相应的专利技术转化部门名称繁多,种类不一,转化模式各不相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层面的专利技术转化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实施专利技术转化的人员配备不足,一般是1,3名,甚至是兼职。 高校专利管理的不够完善,导致专利管理和转化机制脱节,不能提供高水平、规模化的可转化专利,也缺乏对相关专利的有效管理和运营,从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专利技术转化的作用。 4 (五)高校专利政策不配套 合理配套的专利技术转化扶持政策,是推动高校专利技术成功转化的政策保障。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来推动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各相关高校也结合本校校情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专利技术转化的措施,为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但在对高校、企业、政府等的政策引导方面还不到位,这与各单位对政策理解以及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高校内部(高校、院系、发明人及其他参与人员)和高校与外部机构(高校、企业、政府及中介机构之间)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合理配置,不利于发挥院系和发明人推动专利技术转化的积极性。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政策实施效率偏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由于政策引导、激励、实施方面不到位,因而难以有效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良性运行。 (六)高校专利激励不足 目前,我国出台了《专利法》、《专利法 实施细则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实施细则公司办公室6S管理实施细则国家GSP实施细则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大体积混凝土实施细则 》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激励,但对研发人员的物质激励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明显偏低,降低了高校研究人员的创造热情。项目组对教师获得专利后学校是否给予奖励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表明,高校专利权转让或实施许可后获奖与未获奖两者比例为57:43左右。 尽管我国高校专利质量在显著提高,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专利未获得相应奖励。抽样高校在专利物质奖励上总额已经突破240亿元,但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专利总量在显著增加的结果,单项专利奖励金额并不高,如发明专利获得的奖励金额平均只有2616.46元。《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发明专利的奖金下限设在了2000元,显然与今天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研究经费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也很难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我国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专利技术转化后专利权人的回报。 5 实践中,我国部分高校将专利技术转化费用的30%归属科研人员所有,比例设置相对较低。而一些高校,以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两校分别将专利技术转化费用的60%和70%归属科研人员所有,提高了该校科研人员专利技术转化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专利投入产出过低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投入和产出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衡量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重要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我国高校每亿元科技经费投入的授权专利数从2006年的26件持续增长到2010年的4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从2006年的15件上升到2010年的20件。2004,2008年,我国高校专利实施许可率和专利权(含申请权)转让率分别为4.56%、1.85%,合计6.41%;更多的专利技术转化是通过高校三技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和校企联合申请专利的方式实现,分别占比23.75%和7.89%。目前,高校进行专利实施许可和专利权(含申请权)转让的实际操作之所以不多,这与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模式和政策密切相关。此外,也与现行各种经济、奖励和税收制度等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与高校专利多以职务发明专利居多以及担心专利权转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因素有关。 (八)国外专利投资机构开始介入 由于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应用水平不高,美国高智发明公司、思科达中美专利合作中心等国外职业专利投资公司乘虚而入,积极与我国高校以及有关科研院所接触,并洽谈收购事宜,投资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意,再依靠自己的资金优势与专业的运营机制,辅助发明人开发专利,继而共享专利市场化后的利润。据调研组在北京、上海、陕西、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的调研,美国高智发明公司及其合作机构和当地主要高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流,虽然我国高校专利工作者普遍持慎重态度,但我国高校专利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仍然无法阻止教师个人出售技术和创意的行为,从而为这类公司低价收购相关知识产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6 目前,个别国外职业专利投资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开拓行为,已经引起美国、德国更多专利海盗公司和专利投资机构的关注,值得我们警惕。虽然目前还很难预计高智发明公司对我国某一产业产生多大影响,但类似公司的“创意资本”活动可能使我国高校知识产权大量流失。这些公司不直接参与研发和生产,只是利用在我国购买的专利技术转而向我国企业索要专利使用费,如果不加强管理和规范,有可能影响我国技术和经济安全,引起产业界的恐慌和不满。而对于科研单位、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进行研究的项目,在马上就要产生成果的时候,这类国外职业专利买家的介入,确实有“摘果子”之嫌,对此我们必须有相当的警惕[2]。 (九)社会各界认识不统一 在国内外,业界对大学的学术性和商业性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保持学术纯粹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与追求利益的公司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的转移,大学的办学动机变得不再清晰。通过技术转移,大学可以获得利润,直接的科研人员也可以获得利益,这使得科研的目标受到了质疑。由于这些根本区别(详见表2)[3]的存在使得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大学的纯粹性、中立性和学术自由这些核心价值会被商业利益所损害,如何既能实现技术转移的目标又不对大学的根本价值和功能造成损害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1)利益之间的冲突和职责之间的冲突;(2)保持学术的自由和科学的目标;(3)对人文研究的保护;(4)在商业导向和求知导向之间的恰当平衡;(5)排他许可与非排他许可之间的恰当平衡;(6)向新企业许可和向已经存在的企业许可之间的恰当平衡;(7)过多的甚至是重叠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4]。 7 在是否应推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探讨中,核心内容是大学办学宗旨之争,争论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科研教学”还是为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在考虑鼓励创新和成果转化时,也必须考虑到“教学科研与成果转化的平衡问题”。如果忽略高校工作重点间的平衡,盲目地追求技术成果的转化,很可能成为保守派学者诟病的对象。不同的办学理念,对其科技成果商业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办学宗旨对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制定,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和实施的实际状况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些高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专利技术转化制度,但因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下去,这是阻碍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启示和建议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转化能力,有必要结合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和问题,探讨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为指导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和参考依据。 (一)加强政策在高校专利技术转化中的导向作用 建议修改和完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完善面向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将实施高校专利战略、激励发明创造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高校专利工作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内容,营造有利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环境。各高校应制定并实施长远的专利战略,使高校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实现高校及科研人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高校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最重要的资源。 (二)加强高校专利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8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相应的专利管理机构和专利管理制度,但其职能主要是专利申请、专利缴费、专利奖励、专利合同审核、科技成果推广等日常事务,缺乏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管理部门级别设置低,没有决策权,大多停留在“专利代理”和“专利统计”的阶段。而且,高校专利管理部门职能弱化和专利管理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瓶颈。高校主管领导对专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总体专利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运营,是造成高校专利管理机构职能弱化和脱节、专利管理人员编制配置偏少的重要原因。引导高校建立健全专利管理丁作体系,完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业务流程,加强专利管理团队建设,引导高校形成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商品化全过程中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将专利管理纳入高校科技管理的全过程。各高校应围绕本校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高校专利管理职能,配备专利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经费,保障专利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评价体系 进一步健全高校专利指标考核制度,将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专利量、专利技术转化量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逐步取消将专利申请量作为专利主要考核指标的做法。引导高校建立专利评审制度,对专利质量进行评审,按照专利的等级(重点专利、一般专利、垃圾专利等),明确是否应该申请专利,是否应该维持以及何时放弃维持,从而有效提升专利质量和延长专利寿命。突出专利创造重点,鼓励高校开展科学的专利申请布局,引导高校在重点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四)合理规范高校专利经费使用和激励机制 引导高校建立完善的专利资助政策,避免政府资助政策期满后或者科研项目经费用完或收回后专利自动放弃的情形。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方式和途径,通过多层级、分阶段、多种类的奖励制度设计,同时兼顾学校、发明者和 9 发明人所在院系的利益,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多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及其所有者和发明者的合法利益得以充分实现。完善推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更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转化。 (五)建立官民共同出资的专利基金,推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探索设立由国家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形式专利运营资金,整合国内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面向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运作,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价值专利的转移与应用,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立专利经营公司,运作专利基金,探索商业运营新机制,推动我国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制,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促进高校科技、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推动建立质押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证券化等多层次的专利技术融资体系。 (六)强化高校专利对外转化审查机制,避免知识产权流失 建议出台规范我国高校专利对外转化的指导性文件,对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专利投资机构的技术转让和交易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建立和完善高校对外技术转让中的专利审查机制,避免高校智力成果低价出售和自主知识产权流失。针对专利海盗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进行反垄断审查,合理规范专利海盗的市场行为。对于我国高校的对外技术转让行为,应当加强专利审查和备案工作,与国外专利投资机构合作应慎重,注意风险防范,防止重要技术成果泄露。 (七)科学评估高校知识产权,降低专利技术转化风险 项目组调查,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的方式主要是委托校外专业服务机构方式,但仅停留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作价投资入股时评估等方 10 面。另外,仍有34%的学校没有对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在专利实施过程中对专利的价值没有客观正确的评价,无法有力保护专利,既增大了专利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也打击了部分发明人的转化意愿。建议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高校专利技术的价值进行客观正确的知识产权评估,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技术转化意识,积极促进专利技术转化。 (八)提升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渠道和平台建设 提升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渠道,利用高校的知识技术创新成果,吸引外部资金开发新产业,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使大学从次要的社会支撑机构转变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站。通过强化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完善专业化的专利技术转化机构和多元化的配套服务机构建设,为建立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提供机制保障,推进高校专利技术的商用化和产业化。 (九)探索适应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模式 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利转化模式探索。不同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既有共性之处,也有不同特点。高校专利转化模式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专利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转化模式具有共性特征,如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配套的专利转化政策、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必要的研发投入和产出、科学的专利申请和管理、明显的专利转化效益。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模式,应当因校制宜,积极借鉴国外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相应的专利转化体系,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董碧娟.高校专利转化率为何低于5% [N]. 经济日报,2011-08-04(14). 11 [2] 陈瑜.高智发明:创新天使还是专利魔鬼, [N]. 科技日报.2011-08-22 (01). [3] Henderson Jennifer A. Academia,Industry,and the Bayh-Dole Act:An Implied Duty to Commercialize,Oct.2002:7. [4] Robert Kenller.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apan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Another Reason for Japan's Economic Malaise, [J]. 24 U. Pa. J. Int'l Econ.L.329.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Summer 2003. 作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 12期 12
本文档为【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