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ppt.Convertor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ppt.Convertor

举报
开通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ppt.Convertor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1 一、教材体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共包括3个单元、22节正课和4节活动课,本书主要叙述的是从隋朝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3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ppt.Convertor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1 一、教材体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共包括3个单元、22节正课和4节活动课,本书主要叙述的是从隋朝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3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4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5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繁盛一时的隋朝 2.“贞观之治” 3.“开元盛世” 4.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创立 5.“和同为一家” 6.对外友好往来 7.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8.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三、教材分析 6 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8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知识梳理 9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科举制度中的“科”是分科的意思,“举”是选拔的意思。简单说,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在隋朝之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是根据门第出身的高低来进行。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这样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低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10 2.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它打击了腐朽的氏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唐朝前期清明政治出现的客观原因之一。它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末,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为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1 第2课贞观之治 一、知识梳理 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 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2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1)“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趋势,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2)另一个重点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唐高宗时就已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我们在分析或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时不能带有感情色彩,不能从“好”或“坏”出发,而是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分析,看其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评价,从而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应该把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下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打好基础。 13 第3课“开元盛世” 一、知识梳理 14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5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16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知识梳理 吐蕃:1)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2)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 高原。3)唐朝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17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1)吐蕃的发展、唐朝和吐蕃的交往 发展:有的以游牧为主、有的以农耕为主;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交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8世纪初,金城公主又嫁到吐蕃 2)唐朝民族交往的范围:具有广泛性,除了和吐蕃外,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都证明了其广泛性。 18 2.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整合。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修德政等,都说明了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表明了其政策比较开明 2)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祖国的历史是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于各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主要从民族交往的双方去理解相互发展的好处。 19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一、知识梳理 20 二、重点分析 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可归纳为: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②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③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21 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单元小结: 22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0.经济重心的南移 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3.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23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24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知识梳理 25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并且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②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兴盛,以广州和泉州为重要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广,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货币制度的变化。纸币的出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6 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一,经济因素 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第三,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27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服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食:饮食品种丰富,有小吃,有冷。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饮食习惯有影响,北宋肉食羊肉为主;南方人吃鱼多。 (3)住:百姓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城市平民的屋顶以草或瓦覆盖,或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贵族官僚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房。 (4)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一、知识梳理 28 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瓦子里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等。 (2)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除夕夜要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元旦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29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0 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澶渊之盟”介绍了北宋政权与辽政权的建立,以及双方战与和的关系;“宋夏和战”介绍了西夏政权的建立以及同北宋政权的战与和;“金和南宋的对峙”介绍了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以及在岳飞等抗金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从三目的标题上,我们可以明显认识到北宋、辽、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在民族关系方面,既有对立和斗争,例如辽、宋、西夏之间的战争,也有共同发展、友好往来,相互学习,例如北宋与辽、西夏的榷场贸易,辽、西夏接受中原先进文明等,而后者是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 31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知识梳理 32 重点: (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元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 33 难点: “行省制度”的理解是个难点。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认识有一定难度。关键要解决以下知识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34 本单元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联系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学过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了解从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到元朝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的民族----回族;掌握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本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通过学生自学、绘制表格,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单元小结: 35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5.明朝君权的加强 16.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7.君主集权的强化 18.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0.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36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37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诸措施。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即: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38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39 1、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2、重点:“文字狱”及其后果 40 难点:对君主集权强化的评价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41 第16课对外的交往与冲突 1.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及意义,它与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即郑和下西洋是以和平为目的的,为世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带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 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发达的造船业、科技(主要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国家的强盛。另外,明成祖开拓疆域,积极外交的国策和郑和个人的勇敢也是主要原因。 42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知识梳理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赤嵌楼之战,荷军投降;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43 (二)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据点:雅克萨和尼布楚。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4 (1)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而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两者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中俄《尼布楚条约》也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45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6 重点: 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达赖、班禅: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7 难点: 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知识梳理 49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50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51 本单元突出明清时期对我国历史主要贡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明清加强专制,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同时又突出明清时期社会危机,如抗击外来侵略、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由于明清距离我们较近与明清时期有关文艺作品较多,在讲课时应当充分利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利用影视资料《康熙大帝》来导入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以及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事迹和明清时期文化成就 单元小结: 52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地图。 加强了时空的主观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又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生动,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加强对同类知识的归纳与对比。 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总结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3.根据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的变换,既突出了学生“学为主体”的主人公地位,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新鲜感。 4.帮助学生记忆。 通过图片、视频,既增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又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53 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4
本文档为【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ppt.Convertor】,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初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8-11-25
浏览量: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