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反思風險社會

反思風險社會

举报
开通vip

反思風險社會 寫在卷首 反思風險社會 馬傑偉、陳韜文、黃煜、蕭小穗、馮應謙、葉月瑜、羅文輝 風險社會理論始於八十年代,至今二十多年,理論解釋力不減從 前,不單沒有因全球化與數碼化等新趨勢而顯得過時,反而更有力地 切入現代社會的核心,解釋了反思現代性(reflexive modernity)所引發 的風險連鎖反應是勢所必然。這套理論不是風險失控的末日論,也不 是提供方案的烏托邦指南。它指向一個更複雜的雙刃剖析:一方面說 明現代反思系統的風險趨勢,另一方面指出反思而引起的改革可能。 或者我們可用例子解說。2010年...

反思風險社會
寫在卷首 反思風險社會 馬傑偉、陳韜文、黃煜、蕭小穗、馮應謙、葉月瑜、羅文輝 風險社會理論始於八十年代,至今二十多年,理論解釋力不減從 前,不單沒有因全球化與數碼化等新趨勢而顯得過時,反而更有力地 切入現代社會的核心,解釋了反思現代性(reflexive modernity)所引發 的風險連鎖反應是勢所必然。這套理論不是風險失控的末日論,也不 是提供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烏托邦指南。它指向一個更複雜的雙刃剖析:一方面說 明現代反思系統的風險趨勢,另一方面指出反思而引起的改革可能。 或者我們可用例子解說。2010年12月出版的The Economist 25周年特 集,有多篇文章瞻望將來。Global Viral Forecasting的創辨人Nathan Wofle指出,全球化令地方性病毒擴散的風險增加,但資訊技術的提 高,將在不久的將來令人類發展一套以情報為基礎的全球免疫系統。 英國知名廚師 Jamie Oliver亦指出,速食及製成食品普及全球,肥胖症 以及各種由此引發的健康問題,已為各地帶來沉重的社會代價。展望 將來,透過推廣對健康飲食的認知,或可抗衡垃圾食品所引起的公共 衛生風險。 以風險社會的概念分析,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無論在全球運 輸、食品加工、基因改造等各個生活範疇均有突飛猛進飛的發展,但 與此同時也製造潛在及不可預測的風險。但現代社會的反思技術,例 如對社會趨勢的監察,對人類生存條件的反思,往往能以新知識新技 術抗衡風險。近年資訊科技能處理大量的微觀數據,以更有效率的方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o py rig ht ed M at er ia l vi 《傳播與社會學刊》,(總)第15期(2011) 式預測及控制風險。然而,按照貝克(Ulrich Beck)與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思路,新知識新數據亦會引起一波又一波不可預測的新風 險,並指出反思過程的激進化,是現代社會恆常流動及不穩定的基本 特性。 風險理論主要創始於吉登斯與貝克對現代社會的理論描述,「反思 性」是兩位學者反覆強調的,在此不再贅述,但有兩個較被忽略的概念 或可在此一談。其一是吉登斯所說的「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他 指出現代性其中一個獨特現像是專家系統大量湧現,一般人均依靠各 種專家處理日常事務,而唯有信任一套又一套自身不能理解的知識, 現代城市生活才能順利進行。這些各自發展的專家系統偶出問題,便 成為普及於生活層面的風險。貝克則概括現代性各種特質而引伸出風 險社會的總體概念, 但他較不為人所熟知的是個人化理論 (Individualization Thesis)。「個人化」與「風險」可謂一銀兩面,同時指 出現代社會逼使現代人以個人方式面對社會現實,是以不得不在各種 專家系統之中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因而導致現代社會根本的不穩 定性,其中風險以及抗衡風險的博弈,均在乎於個人以至集體的反思 能力。而在這個反思過程中,現代資訊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更是風 險社會之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本刊基於以上的一些考慮,本刊以「風險社會與危機傳播」為題 在 今期發表專輯。專題編輯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院的黃懿慧負責。專 輯共有文章七篇,而作者則來自中港臺三地。文章以風險及危機作為 研究的經緯,並以過去兩年重大事件作為觀察的焦點。由於專輯的論 列面頗具廣度及深度,我們預期它會成為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有關 個別文章的簡介,請參考專輯的前言。 跟專輯主題相配合的是與危機傳播研究大師 James Grunig的《學術 對談》。他認真而有系統的回答,對我們思考公共關係理論的普適性及 特殊性應有莫大的啟發。 這期的〈視覺.文本〉由邱林川現身說法,闡述他如何以影像介入 社會及研究。影像的社會影響愈來愈大,而社會各方也愈來愈自覺, 當中的含義值得我們研究者思考。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o py rig ht ed M at er ia l 寫在卷首 vii 本文引用格式 馬傑偉、陳韜文、黃煜、蕭小穗、馮應謙、葉月瑜、羅文輝(2011)。〈反思風 險社會〉。《傳播與社會學刊》,第15期,頁v–vii。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o py rig ht ed M at er ia l viii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5 (2011) The Risk Society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Kit Wai MA, Joseph M. CHAN, Yu HUANG, Xiaosui XIAO, Ying Him FUNG, Yueh-Yu YEH, Ven-Hwei LO Abstract The thesis of the risk society enables us to explain and explore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our time, when the processes of modernity have been radicalized by institutional individualization and the pluralization of competing expert systems. The journal features a special issue on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risk society. It pertains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various aspects of risk socie- ti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itation of this article: Ma K. W., Chan, J. M., Huang, Y., Xiao, X., Fung, Y. H., Yeh, Y. Y., & Lo, V. H. (2011). The Risk Society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Editors’ Note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5, v−vii. Editors’ Note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Co py rig ht ed M at er ia l
本文档为【反思風險社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69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07-21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