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021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2021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PAGEPAGE1一、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准备】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学期...

2021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PAGEPAGE1一、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准备】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25-15+1827÷9×6100-15×6200÷8+10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齐读。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1)情境导入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3)列综合算式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要求还剩多少个没有做?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4)尝试解答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请一学生板演在黑板上。(5)反馈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小结: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今天学习的有三步运算。教师揭示课题:像这种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三步)相同点都是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对于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2.完成试一试:说运算顺序,再计算50+75×4-90360÷40+13×8订正答案时,让学生板演出第2小题的两种书写格式,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用第一种书写格式比较简洁。(1)360÷40+13×8(2)360÷40+13×8=90+104=90+13×8=194=90+104=194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四、巩固练习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做练习。1.课堂活动1题。说出运算顺序:76+42×2÷14100-62+540÷18,15×40-360÷1210+(120-96)2.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反馈。3.练习一第2题(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大象比狮子大的多少岁,先要算到大象的年龄,再与狮子进行比较。(3)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4)反馈计算结果。4.独立练习:练习一第3题。第2课时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7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感受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的重要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其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准备】课件,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下面请同学们来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120+65×4-80320÷80+16×4先指名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导入新课如果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2,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出示:70×(91-715÷65)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2)自主学习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有两步计算,又该先算什么呢?那就请同学们尝试完成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书写。(3)交流算法括号里面有几步运算呢?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有两步,应该先算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师强调:当括号里还没有算完时,括号就要照抄下来,不能丢掉。70×(91-715÷65)=70×(91-11)=70×80=5600(4)即时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第二列,说一说运算顺序100-(62+540÷18)(288-24×5)÷28(5)讨论: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结: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议一议,怎样添括号。240-40×2÷5(1)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请同学们先按要求添好括号后,再认真检查,你添好小括号后的运算顺序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240-40)×2÷5(240-40×2)÷5(2)集体订正完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3)讨论:为什么两个算式中数的大小、数的顺序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都相同,而计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呢?学生交流得出:括号的位置不一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3.数学文化:括号的由来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第7页内容:括号的由来和作用。(1)学生自学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还有什么问题?预设1:最早的小括号出现在哪年?(1544年)预设2:最早的大括号出现在哪年?(1953年)(3)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括号?了解这些括号有什么作用?预设:在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或其他书上见过括号,表示多音字注音用中括号,表示生字注音用小括号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顺序就不同,那么计算结果也就不同。2.练习一第5题。先判断,再说出错的理由,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3.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按要求完成,最后集体订正。4.独立练习,练习一第7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第3课时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课堂活动1题,练习二第1、2、5题。【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2.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投影展台、扑克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请同学们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再计算。60-80÷16×315×40-360÷12247-(17+180÷6)说一说,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小结:在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里,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括号里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3(1)创设情境师傅和徒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2)理解题意(出示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师傅做了27个后剩下的个数,师徒合作还要多少天?)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必须先求出什么?(先求出剩下的个数,和师徒两人每时合做的个数)(3)尝试列综合算式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反馈:(147-27)÷(12+18)这个算式为什么要加两个小小括号?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数,用减法;再算师徒两人每时共做的个数,用加法;最后算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用除法。在有加减、除法的算式里,要想先算加法、减法,所以要添小括号。(4)尝试计算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你们会算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尝试计算在草稿本上。反馈: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做法板演在黑板上(147-27)÷(12+18)(147-27)÷(12+18)=120÷(12+18)=120÷30=120÷30=4(时)=4(时)根据学生的板书,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5)感受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为什么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可以两个小括号同时计算呢?预设1:都是小括号,都应该先算,所以可以同时算。预设2:解决问题时要先算出剩下的个数和两人每时合做的个数,也就是要先算出减法和加法,所以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看来两个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正好吻合解决问题的思路。2.小结:如果一个算式含有两个小括号,可先算第1个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算第2个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板书:有两个小括号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分组进行游戏。2.练习二第5题先让学生判断,再改正。集体订正时说说理由。3.练习二第1、2题学生先自己理解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订正时,说一说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也可以同时计算前后两个小括号里面的)第4课时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2题,练习二第3、4、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知道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2.在探索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数学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投影展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先计算,再说说这4道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72-18÷6×3(72-18÷6)×3(72-18)÷6×3(72-18)÷(6×3)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4出示:900÷[(15+10)×3](1)认识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有什么作用呢?(它的名字叫“中括号”,它也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板书:有中括号的有中括号的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最后算什么呢?(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书写,强调:计算出小括号里的结果时要把中括号照着写下来。(3)如果这道题去掉中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独立计算900÷(15+10)×3(4)比较两道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中括号?在小括号不够用时要用中括号,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2.议一议: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3.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4.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三、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2题学生先观察思考每组题目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再说说理由。2.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强调括号位置的重要作用。3.练习二的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思考:先算到总人数,再算总共需要多少个苹果和多少瓶矿泉水,接着算10箱苹果和9箱矿泉水的数量分别是多少,最后进行比较。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给予充分表扬。五、课堂作业1.练习二第3题2.思考题:学生先尝试,然后再讲评。二、乘除法的和乘法运算律1.乘除法的关系第1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题、课堂活动,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讨论、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3.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比谁最快!出示四道题,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1)()+5=8(2)4+()=10(3)()-7=12(4)15-()=6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四年级上期的时候,我们学过这个内容,还记得是怎么说的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揭示课题对的,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同学们你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吗?(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找到数学信息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出示例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有12棵树,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一共有48个灯笼。)(2)写出算式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能用这些数据写出算式吗?生在作业本上写:4×12=48,48÷4=12,48÷12=4。你知道这些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请几名学生分别介绍。(3)小组讨论观察4×12=48,48÷4=12,48÷12=4,这三个算式,你发现除法和乘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eq\o\ac(○,1)48既是乘法算式里的积,也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eq\o\ac(○,2)4和12既是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也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或商;eq\o\ac(○,3)在乘法算式里,用积除以一个因数,可以得到另一个因数;eq\o\ac(○,4)在除法算式里,用商乘除数,可以得到被除数;用被除数除以商,可以得到除数。eq\o\ac(○,5)我们也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看书整理同学们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得真好!我们翻开数学书第9页,自己再读一读。然后师生一起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0不能作除数看了书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书上说,注意:0不能作除数。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有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预设1:我们刚刚学习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假如0作了除数,那1÷0=()呢?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不能得到被除数,所以就没有答案。预设2:如果是0÷0=(),括号里不管填几,商乘除数都能得到被除数,就无法确定商是几。如果0作为除数的话,要么就没有商,要么就是商太多了,这样,就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我们就规定,0不能作除数。三、课堂活动1.“1比2”对对碰(1)初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乘法算式,对方则根据这个乘法算式说出两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教师先和一个学生示范,然后同桌开始玩。(2)中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一方说一个除法算式,对方则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说出一个乘法算式一个除法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3)高级活动规则:同桌两个人玩,不规定先说什么算式,一方可以任意说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对方说出另外两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2.猜猜我是几?课件出示四道题:(1)★×5=120(2)14×★=280(3)★÷23=46(4)520÷★=13先四人小组里交流,每个人说一道题,说清楚是怎么算出来的,听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帮助。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四、独立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1-3题。第2课时乘除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议一议,练习三第4-8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2.讨论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此关系,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求出被除数。3.在练习中,巩固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验算乘除法算式的正确性。教学难点:在已知除数、商、余数的情况下,能求出被除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的验算1.乘法的验算(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考试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过计算错误。的确,随着计算的步骤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大,我们的计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越来越容易出错,那怎样能减少这样的错误呢?预设1:计算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预设2:计算时可以在草稿本上多算两遍。预设3:计算完了后,我们还可以验算一次。(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计算204×52的结果。(4)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204×52的结果对不对呢?预设1: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结果是不是一样的。预设2:昨天我们学习乘除法的关系,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可以用算出来的积除以52,看能不能得到204。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交换因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我们今天用除法来验算乘法,请同学们试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验算的格式。(5)讨论:有学生验算时,没有得到204,该怎么办?预设1:如果没有得到204,说明算错了。我们就要回头检查第一个乘法竖式,看看是哪一步出了问题。预设2:我认为也有可能是验算的竖式出错了。如果我们检查了乘法竖式没有问题,那就要再检查是不是我们验算的竖式出了问题。2.除法的验算(1)乘法大家已经会验算了,除法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计算504÷36,并讨论如何验算。预设1:可以用504除以商,看能不能得到除数36。预设2:也可以用商乘除数,看能不能得到被除数504。(2)同学们提的方法都很好,一般情况下,我们用乘法来验算除法。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验算。3.在验算乘法或者除法的结果算得对不对,我们是根据什么来验算的呢?小结: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验算乘法或者除法。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各部分的关系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也利用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验算乘法或者除法。那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各部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2.请同学们举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5÷2=2……17÷2=3……114÷3=4……2……3.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4.全班反馈交流:预设1: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的。比如:14=4×3+2.师板书: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预设2: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等于被除数减去余数之后再除以商的。师板书: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预设3:我们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等于被除数减去余数之后再除以除数的。师板书:商=(被除数-余数)÷除数。5.如果我们要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怎样验算?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三、课堂练习1.完成书上练习三第5题。如学生掌握得很好,完成速度较快,教师可以增加两道题目,求商和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5653042四、独立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4、6、7、8题。2.速度快的学生,完成书上练习三的思考题。师引导,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我们要先把它转化为简单的算式。如480÷(6×□)=20→480÷()=20,则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可以求出括号里该填480÷20=24;也就是说,6×□=24,则□=24÷6=4。再让学生用此思路解决第二题。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加法的运算律来填空。1.利用加法运算律填空。    45+56=56+ □     (25+49)+51=25+(□+□)    甲数+乙数=乙数+□    (10+△)+c=□+(□+□)学生独立完成后,抽一生反馈结果。2.这两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谁来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a+b=b+a     (a+b)+c=a+(b+c)    3.设疑激趣。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掌握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有这样的运算律吗?同学们都很有胆量,敢于猜想,那乘法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吧。(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律)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教学例1,乘法交换律(1)解答例1(出示例1)请你仔细观察例1的鸡蛋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请列式解答在草稿本上。反馈:9×4=36(个)4×9=36(个)为什么要用9×4呢?(横着看,一排有9个鸡蛋,有4排,就是有4个9。)为什么要用4×9呢?(竖着看,一列有4个鸡蛋,有9列,就是有9个4。)无论是横着观察有4个9,还是竖着观察有9个4,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得到一共有多少个鸡蛋?(36)(2)观察算式特点9×4=36,4×9=36,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两个算式中的因数位置交换了,但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师板书:9×4=4×9)(3)举一反三同学们,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等式。如:6×4=4×629×8=8×2925×7=7×25……(4)归纳特征同学们举出的例子还真不少,如果继续写下去,能写完吗?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结:大家真了不起!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请大家把自己的发现给你的同桌再介绍一次吧。(5)用喜欢的方式表示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不用具体的数据,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好吗?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反馈。预设: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a……看来大家想到的形式还真是丰富多彩呢,真棒!那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我们又应该怎么表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在数学中,我们就是这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的。2.教学例2,乘法结合律(1)猜想刚才我们共同发现了乘法交换律,接下来谁来说说你心中的乘法结合律又是怎样的呢?(2)验证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验证。①出示例2的情境图,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这个小区共有多少户,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吗?②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③反馈学生的算式,并说出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6×24×8        =144×8            =1152(户) 先算出每幢楼有多少户,再乘8求出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6×(24×8 )    =6×192          =1152(户) 先算出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层楼,再乘6求出一共有多少户。④大家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再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反馈:数据的位置和运算的符号没有变,运算的顺序变了,但结果一样。师板书:6×24×8=6×(24×8 )。 (3)算一算,比一比①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这三组算式的结果。16×5×2=35×25×4=12×(125×8)=16×(5×2)=35×(25×4)=12×125×8=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反馈结果。②请你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乘,数的位置没有变,结果相等。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师板书: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③那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举几个吗?如果继续写下去,能写完吗?(4)小结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吗?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怎样表示呢?师板书:(a×b)×c=a×(b×c),学生齐读。3.勾画数学书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12-13页,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文字和字母表示用直尺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三、巩固运用1.课堂活动1题。(1)刚才我们一起探索出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我说等式,你们来说出运算律,有信心正确完成吗?师生活动、共同完成。(2)还想继续玩吗?请同桌两位同学像刚才一样活动,看看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好,同桌活动。2.练习四第2题。(1)学生独立填空,并思考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反馈结果。3.练习四第1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了这些运算律,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有的乘法计算更简便,还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对乘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大家体会很棒,现在请大家先计算下面两题,再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吧。16×1725×140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过程。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以后要常运用哟!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么获得的?乘法运算律能否给乘法计算带来简便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第2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3和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四第3-5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正确、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四第4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谁来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怎么表示?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怎么表示?3.练习四第3题。(1)学生独立连线。(2)反馈是怎样连线的,并让学生说出这样连线的理由。4.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61×25×48×9×125(2)观察数据特征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算?(3)学生尝试简算,教师巡视时个别指导。(4)反馈:请有代表性的三种做法的学生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反馈。61×25×48×9×1258×9×125=61×(25×4)=8×125×9=9×(8×125)(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6100=9000=9000①第1道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预设:因为25和4相乘可以凑整得100,所以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出它们的积,再去乘61,这样计算就很简便。②第2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预设:运用乘法交换律,交换9和125的位置,就可以先算8×125,使计算简便。③第2题,8×9×125=9×(8×125)可以这样计算吗?这样计算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你是怎么知道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8和9的位置变了,有了因数的位置变化就运用了乘法交换律。运算顺序原来是先算前2个数的积,现在变成了先算后两个数的积,有了运算顺序的变化就运用了乘法结合律。(5)小结同学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时要注意什么?(先要看题中的数据,哪两个数相乘能够得整十、整百或整千,就运用乘法运算律把这两个数凑到一起相乘。)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再与另外的数相乘,这样就使计算简便。(6)试一试同学们,现在你们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算吗?请同学们完成例3下面的试一试。2×23×3551×15×450×(19×8)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2.拓展延伸,课堂活动第2题。(1)刚才大家完成得很棒,再看看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16×2572×12536×15(2)启发思路①这些算式都只有2个因数,怎样简便计算呢?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看一看哪些数比较特殊?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想法。反馈时,让学生得出25、125、15很特别,它们乘2、4、8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如果算式里没有2、4、8时,可以把另一个数拿来拆分,比如16就分成4×4。(3)下面就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简算这些题。(4)汇报。展示学生的简算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16×2572×12536×15=4×4×25=8×9×125=9×4×15=4×25×4=8×125×9=15×4×9=400=9000=540(5)小结同学们,通过简算这几个计算题,你有什么收获?简算时要认真观察数据,尤其是要关注25、125。有时还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进行凑整相乘,使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练习四第5题。(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活动,请大家完成14页第5题,比比看,哪些同学最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了。(2)学生独立计算。(3)集体订正,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四第6-11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计算。(1)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学生反馈:a×b=b×a(a×b)×c=a×(b×c)(2)下面请大家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4×(25×34)15×23×456×125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这节课我们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指导练习1.探索除法的性质(1)设疑我们已经知道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除法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出示7900÷25÷4(3)找特征这个算式里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如果是25×4就可以凑整为100)(4)猜想感知、举例验证大家都观察到了25×4可以凑成整百数,那是否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后,再用被除数来除呢?请大家用我们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方法自己去验证吧。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反馈交流。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商不变。(5)小结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自己探索出的规律吗?师板书:a÷b÷c=a÷(b×c)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就把它称为除法的性质。它还可以延伸到一个除以三个数、四个数……有时利用它同样可以使计算简便的。(6)简算360÷15÷4780÷(39×4)2.练习四第7题。(1)齐读题目,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2)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生反馈:要求的是4个方队需要多少个气球和花环。(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交流①需要多少个气球?请有不同计算思路的学生把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反馈。25×25×2×425×25×2×4=625×2×4=25×4×25×2=1250×4=(25×4)×(25×2)=5000(个)=5000(个)第1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预设:25×25求出一个方队的人数,再乘2就是求到一个方队需要的气球个数,最后乘4求出4个方队共需要的气球个数。第2种方法的列式是一样的,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进行了简算)列出算式后,没有必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②需要多少个花环?25×25×4÷5或25×25÷5×4抽生反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结:在解决问题中,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数据,能简算的也要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3.练习四第11题。(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幢教学楼共4层,每层有5个班。每个班的教室里放5盆花。每盆花12元。(2)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预设:①教学楼里一共有多少个班?②教学楼一共有多少盆花?③买这些花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请同学们口头列出算式解答。三、独立练习1.练习四第6题。同学们,喜欢跑步吗?瞧,这两位小朋友正在进行呢!(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7个来回是什么意思?(2)学生独立完成。(3)汇报交流。生反馈:可以先用7乘2求出7个来回一共有多少个单面,再乘50,求出一共跑了多少米。也可以先算一个来回多少米,再算7个来回多少米。小结:这两种解题思路都是正确的。无论我们是用哪种思路来列的式,在计算时,都可以把2和50先乘,这样计算就更简便。2.练习四第8、9、10题。(1)学生独立练习。(2)重点反馈第9题的思路。900÷(900÷12+15)先求出平时每分钟可以走多少米,再求现在平均每分钟走的米数,最后再用总路程除以现在的每分钟走的米数就求出所需要的时间。四、拓展练习练习四的思考题。(1)理解要求,寻找思路。同学们,这道题是什么要求呢?(1—9这9个数字只能出现1次,现在已经有1、2、4、5、9,还需要填出3、6、7、8。)(2)请你想一想,填写这个乘法算式的入手点在哪里呢?学生独立尝试。(3)反馈:引导学生从积的个位数字是2入手分析,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3和4,再利用估算的知识,想4乘19□□积的最高位一定是7或者8,然后继续分析就可以解决此题。答案是:4×19(6)(3)=(7)(8)52第4课时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4和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好吗?这里有二道计算题,比一比谁算得更快一些?  37×27+63×27(25+23)×4  预设:大部分学生可能都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花去的时间要多一些。  2.老师一看题目就知道第1道题得2700,第2道题得192。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3.揭示课题:其实这两道题都可以利用乘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乘法分配律来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等)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主探究新知(1)提供研究素材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这个问题是让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让你们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大家探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研究素材。出示例4的情境图。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反馈教师请两位学生将做法板书在黑板上。(40+20)×1440×14+20×14=60×14=560+280=840(元)=840(元)这两种方法分别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一种方法是先求出两种票各买一张需要多少元,再求出各买14张需要多少元。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14张成人票要多少元,再求出14张儿童票要多少元,最后求出它们的和。)(3)提供研究思路想一想,以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来研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  反馈:  步骤1:找出两个结果相等的算式并组成等式。步骤2:观察得到的等式,看看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步骤3:根据这一特点,自己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并想一想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14页算一算的题目。步骤4:看看从列举的算式中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并尝试用喜欢的方式来概括其中的规律。2.小组探究,梳理归纳 (1)下面请大家发挥小组的力量,借助这样的步骤去探究乘法分配律。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进行指导。(2)全班交流。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一定有了许多的发现,哪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你们组的研究过程。反馈:第1步,把刚才的两个算式组成了一个等式(40+20)×14=40×14+20×14。第2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们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左边先算40与20的和,再用和与14相乘;右边是先分别算14乘40、20的积,再把积相加,但计算结果相同。第3步举例验证。为了说明我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还写出了这样的几个等式。(8+7)×5=8×5+7×5(30+50)×6=30×6+50×6……(教师将学生反馈的等式写在黑板上)第4步,我们从这些式子中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个规律我们用符号表示为(○+△)×□=○×□+△×□对于他们的探究过程,你还有什么补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写不完的,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追问:你们也得出了这样的规律吗?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究,我们都发现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3)阅读巩固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6页,看看你们得到的规律和书上小结的是否是一样的吧。请大家边阅读边勾画。(4)加深理解同学们,乘法分配律能否反过来运用呢?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a×c+b×c=(a+b)×c学生顺着和反着分别读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5)提炼探究过程  刚才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索了乘法分配律,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我们的探究历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再次经历获得数学新知的过程。从实例中找出相等的两道算式—观察特征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在数学上,我们经常运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出很多数学规律和结论,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用这样的思路研究数学,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1.课堂活动1题。(1)先用两种方法算出一共的学具。5×4+3×4(5+3)×4(2)说一说每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说出算式中的每一步在图上是指的哪部分学具。(3)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5×4+3×4=(5+3)×42.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练习五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重点反馈第2个问题,郁金香占地面积比兰花多多少?14×8-6×8(14-8)×6可以先分别求出郁金香和兰花的面积,再求出面积差;还可以先求出两块地的长度差,再乘宽来求出面积差。(3)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不同?(两个数的和,变成了两个数的差……)小结: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情况同时适用。可用字母表示规律a×c-b×c=(a-b)×c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想对大家说?关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第5课时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5和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五第3-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练习五第5题。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师板书:(a+b)×c=a×b+a×c(a-b)×c=a×c-b×c学生齐读,顺着读,反着读。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5(1)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100+2)×4532×27+32×73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用乘法分配律对这两道题进行简算吗?(2)学生独立尝试,教师进行指导。(3)反馈:教师请有代表性的做法的学生板书在黑板上。(100+2)×4532×27+32×73=100×45+2×45=32×(27+73)=4500+90=32×100=4590=3200①第1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怎么想到的?生反馈:利用乘法分配律,用100和2分别乘45,然后再相加算出结果的,这样算很简便,不用笔算。第1道题,我们观察题目的数据,是100和2这两个数的和与45相乘,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45分别和这两个数相乘,从而使计算更简便。②第2道题又是怎样简算呢?生反馈:想到27和73相加正好凑成整百数,所以可以反着用乘法分配律很快计算出结果。第2道题,我们观察题目的数据,是32分别和27与73相乘然后相加,就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等于27与73的和与32相乘,也可以使计算简便。(4)小结同学们,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要注意什么?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首先要看算式的形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呢,还是一个数分别和两个数相乘再相加;然后找出数据特征;再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2.巩固练习(1)下面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17页的第3题,看一看这些算式的形式是什么,找一找数据特点,想一想能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算。(给足时间观察和思考)(2)学生独立用简便方法计算。(3)反馈。3.拓展延伸刚才大家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那下面这些不是乘法分配律标准形式的算式还能简算吗?(1)出示36×99+3667×101-6763×99(2)学生观察、思考①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据比较特别?②怎样才能转换成乘法分配律标准形式呢?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小组讨论。(3)反馈想法。抽生反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结:第一题,第二题都可以把单个的数改成与1相乘的算式,如36就相当于36×1,这样就能转换成乘法分配律标准形式来进行简算。第三题中99接近100,就可以利用拆数法,变成100-1,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4)学生独立完成。(5)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做法,再全班交流。36×99+3667×101-6763×99=36×(99+1)=67×(101-1)=63×(100-1)=36×100=67×100=63×100-63×1=3600=67×100=6237(6)触类旁通第3题如果改为63×102,又该怎样简算呢?(7)小结:遇到特殊形式时,要认真观察数据,有时需要把其中单个的数改成与1相乘的算式;有时需要用拆数法把其中一个接近整百的数拆成整百加几、减几的形式,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三、课堂练习课堂活动第2题。(1)同学们,有一位小朋友也运用运算律进行了简算,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16页,看课堂活动第2题。(2)独立思考,这三道题错在哪里?然后4人小组议一议。(3)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4)同学们找出了每道题错误的原因,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下面把这三道题改正过来。2.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小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让其明白应该注意观察数据和运算符号,灵活运用运算律。3.练习五第4题。(1)出示题目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反馈做法。先请有不同计算思路的学生把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反馈。(65+35)×4065×40+35×40=100×40=2600+1400=4000=4000(3)方法优化。①刚才大家用了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看一看哪种方法计算更快呢?②如果列式为40×35+65×40了,解题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非要先算出两个积然后再相加,仍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师在65×40+35×40的下面板书:=(65+35)×4=100×4=400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就是老师在课前能很快计算出题目结果的原因。4.独立练习:练习五第6、8、9题。四、拓展练习1.思考题。(1)学生独立思考,并推算出999×999+1999是多少?(2)反馈学生是怎样推算出结果的?方法一:根据前两个等式,我发现等号左边的每一个数有几个9,等号右边的每一个数就有几个0。所以999×999+1999就等于1000×1000,计算结果是1000000方法二:借助乘法分配律来思考。9×9+19那么999×999+1999=9×9+9+10=999×999+999+1000=9×10+10=999×1000+1000=10×10=1000×1000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问题解决第1课时问题解决(一)——相遇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尝试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形成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数量关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余刚每分行75米,他从家走到少年文化宫要5分钟,余刚家离少年文化宫有多少米?(1)请同学们默读题目,并列式解决。(2)反馈学生说解法,教师追问:“要求余刚家离少年文化宫有多少米,为什么要用75×5来解决?”(每分行75米,5分就行了5个75米;或路程=速度×时间)(3)回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这是一道行程问
本文档为【2021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ikaibing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20多年,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骨干教师。在《生活教育》、《安徽教育》、《教育文汇》、《教学创新》、《教学随笔》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09-20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