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极拳学名词释义

太极拳学名词释义

举报
开通vip

太极拳学名词释义太极拳学名词释义(练功术语供参考)一.太极拳思想这是太极拳拳学修炼、在宏观上的纲领性慨念即练习太极拳要从太极文化的本原形象、阴阳互抱太极图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然化生万物、阴阳生生不已之哲理的位置角度去认识理解太极拳学的有关问题.包括学、练、修、养等方面以及作为武术,太极拳具备的实战攻防运用技能。二.动明阴阳也叫做动知阴阳。指在太极拳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为实践。练习太极拳凡一举动,周身上下内外,无论局部还是整体、也不论运动幅度的大小或细微等,都要呈现出阴阳两性.如轻重、缓急、虚实、开合、动静、主从等等.也可以说:练习太极...

太极拳学名词释义
太极拳学名词释义(练功术语供参考)一.太极拳思想这是太极拳拳学修炼、在宏观上的纲领性慨念即练习太极拳要从太极文化的本原形象、阴阳互抱太极图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然化生万物、阴阳生生不已之哲理的位置角度去认识理解太极拳学的有关问题.包括学、练、修、养等方面以及作为武术,太极拳具备的实战攻防运用技能。二.动明阴阳也叫做动知阴阳。指在太极拳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为实践。练习太极拳凡一举动,周身上下内外,无论局部还是整体、也不论运动幅度的大小或细微等,都要呈现出阴阳两性.如轻重、缓急、虚实、开合、动静、主从等等.也可以说:练习太极拳时的肢体动作,是由阴阳变动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的,没有阴阳变换,就没有形体表现。学者要明白:太极图阴阳互抱、生生不已的特性!知道每一动(不分大小).哪里为阴?何处为阳?何处阴中有阳?何处阳中寓阴?即为:动明阴阳!三.单腿重心指导思想源于杨澄甫《太极拳练习十要》中“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指练习太极拳)”的诫言。在行功练拳时,身体重量一定要在一条腿上,而不能由两腿分担,如全身重量完全负于左腿,则全身重量自在左腿!四.立柱式身形即指单腿负重时的外部形象。承重脚(实腿)承担全身所有重量,虚脚虚净,丝毫不能负重。实际即是立身中正的要求。百会穴要和脚下的垂直点——实脚八方线的中心点(在实脚踝骨垂直向下、脚掌的中间部位)处于垂直的一条线状态,而且从身体前、后、左、右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正直不偏。六八方线八方线是太极拳运动时的基本框架。没有八方线就没有太极拳这是概念上的意义。具体指由某一个中心点向四面八方(四正四隅)放射的无形的线路,其形如米字.即名八方线。也可以说,由正隅线组成了八方线。人身共有五个八方线:两手、两脚和身体(脊椎)。七.正线指左右脚脚尖(脚大趾)向前的延伸线,分别名为左脚正线、右脚正线。八方线即基于某一正线上的某一点而形成。八.隅线指从脚下中心点位置,在先确定左右正线的情况下,相对正线而产生的隅位射线。如左脚向北正线时,则从左脚下中心点向西北或东北方向的无形射线,即为左脚隅线,右脚同此例。注:在行功中,左右脚正隅线都不能混用!如左脚用右脚隅线,右脚用左脚正线等等。九.弧线太极拳是圆运动,没有直和横的运动路线,所以在行功中,所有的运动轨迹都必须是有度数的弧形线。弧线的惟一特点就是不论长短,都必须有一个高点、两个低点。换句话说就是:具有高低点的线段即为弧线!只有弧形运动,才能动成阴阳,才能做到运动没有障碍。然而弧线只是圆的局部表现,是圆属于阳的显现。十.高低点具体在八方线中,线与线之间的外接圆.形成了具有高低点的弧形线段.起点和止点为低点,中间为高点.高低是相对距离自身重心所处位置的远近而言的,离重心近为低点.离重心远则为高点.如:斜单鞭第二动.左手自正南偏西运行到正东,幅度约120度,则在正南偏西和正东位置时为低点,中间经过的东南隅位为高点,高点时意要高远。十一.轻扶八方线这是太极拳独特的行功法:实手食指不用力,轻轻扶着套路所需的正隅方向即八方线的路线运行.如:行功的实脚为当前势子的所需用的八方线中心点.而实手因脚下方位不一、向某一方向运行神意形成的八方线上轻轻扶着,即手指的意思在射线的端点,随脚下的阴阳变转形成腰胯的转动而运行到别一方向的射线,描绘出一段其有高低点的弧形线段。轻扶八方线关键有两点:一是轻扶,二是真扶!轻扶则无力,真扶则意生。十二.方位.方向方位是指行功者实脚中心点的位置。方向是指实脚脚尖朝向(定势时),实手轻扶八方线运行是运动中心的方向。十三.中正安舒身体自然站立,神意领起,不偏不倚,心神意气安静,有气定神闲的舒适感,即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中正安舒。不偏则在中.不倚自然正.心意清静则神安,神气畅顺则体舒;外求中正之形,内得安舒之感。通过基本行功法的练习,而使周身上下内外本力退尽,神意使自身如处在虚无寂静之中.即先贤所言“神意自然得中”“虚灵在中”的境界。只有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用功,才能渐达中定的功夫境地.十四.太极手.空手指在太极拳练习中关于手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外在手型要求:五指展直分开,无名指与中指间距略小,虎口圆撑,不可翘指坐腕.手掌与前臂的关系是平直的。空手即手上不用力、不挂力而久练获得的功夫境界,也是太极手内在神意上的要求!具体做法是:手的意思离开本体向指尖前方或向拳势开展的方向舒展。理论上是因为手的意思随神远去而造成手掌本体的松空虚无.视之有相.触之无力,符合太极拳对手的要求,所以叫做太极手,或名空手。十五.太极没有手,手到不再走依据被动练拳的原理,在太极拳行功中,手因为要符合空手的要求,所以不能产生向某一处运动的想法(动意)及主动离开原来所处的位置的形迹(主动)。在整个拳架行功中,手始终处于被动随从地位,有手就如同没有手似的,所以称为:太极没有手。但手以调整机势为目的而产生的相应运动,称为手到。如从起式定势至抱七星定势,双手的变动,当然这个变动也是完全被动的。调整好了机势,手便不再有自主的运动,只能是随脚下的阴阳变转、相随而动,所以叫手到不再走。如:揽雀尾第三动开始,右手指向身前(左脚隅位)接视线的这个过程中、右手的动态是神意的运行造成的,所以看似主动,实际仍是被动;接住视线后即不可再有丝毫手的运动及存在感—后面的运动完全是由吸收腹股沟形成的,这个过程符合被动练拳的原则。十六.行工也叫行功。太极拳套路的练习,旧称走架行工,因为拳路动作是由身体不同位置的不同行功方法而产生的,所以太极门内称练拳为走架行功,而不称练拳。十七.实手是鼻子的延长这是在太极拳行功中保持身手一致的重要原则性要求!前边的实手永远保持在鼻子的正前方,意思就象是鼻子伸出到了手的位置!不管下边和肢体如何运动,实手和鼻子的这种关系永远不变。十八.一致拳经上要求的“上下相随”,指的是能通过吸收腹股沟导致腰胯转动,形成身肢手脚的一齐运行;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这样可有效避免身手散乱导致的主动、乱动、妄动的毛病(主动.乱动.妄动易产生直线,阴阳难分,虚实不辩,双重未悟等一切违背太极拳学原理的错误.)。十九.手上松空转,脚下阴阳变这是太极拳学被动练功法则的体现!具体是指在走架行功中.全身运动主要是由手和脚来表现的,手因为要依被动减法原则,达成空手,所以凡有手的形象运动,实际上手都没有动.它是随肢体身形的运动而运动的.而身肢的运动主要是(即在大部分情况下)由脚下的变转阴阳形成虚实而造成的.所以叫做“手上松空转,脚下阴阳变”;也可以说脚下阴阳变是因,形成的果是手上松空转。二十.动意就是说在具体的行功过程中,无论身手都不能有从某一处向另一处运动的想法!例如:重心原在后面,下面的势子是要把重心移到前面;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之前乃至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身体、手、脚的思想意识都不能有要自后向前面或从左至右.转移重心的想法,如果有,这个想法就叫动意。就是错误的。二十一.太极手的五指在太极拳拳学体用法则中.手的每一根手指都有自已的专职分工,舒展大指用于帮助稳定自已的重心。大指向前向上舒展,易于稳定自已的重心而保持平衡,增强自身肢体的框架支撑.如:人站立时背后受力,站立不稳欲向前倾倒,即刻会产生自身体中间一种无形力量,足以稳定重心;食指在行功中走架中,是轻扶八方线的工具,对于整个手臂的放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食指松净后,直接促使上肢自掌,膝.尺骨.肘.大臂至到肩节节放松;食指松空,对达到空手至关重要!中指向前舒展:可以调整自身中心,使底盘稳固,用可以控制对方中心,使对方底盘空虚.无名指在走架中起着向前引领的作用.因这无名指很难用力,所以用它带路不会出力不出力.则手臂无用力处.自然能松;小指:在太极拳走架行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凡向后退向下屈的动势,均是由松落小指而形成.手臂平落,不是手臂自已主动下落,而是意想下落小指而形体并不须动,即可达到目的。小指常松,则呼吸顺畅,不生淤堵之疾。二十二。掌变钩钩变掌指太极拳走架行功中、手型变换的方法。掌变实钩:小指引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依次通过放松(阴松)退力。而自然垂下形成勾手状。掌变虚钩:小指引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依次放松(阳松)退力,而自然松虚拢成勾手状。钩变掌,则自拇指开始依次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舒展成掌。二十三。松脚是太极拳行功对脚概念上的要求。具体做法是:脚平松落地,没有踩地之意,通过减法行功减去本有拙力。并寻找脚掌与地面接触部位的空虚感,这个过程即是在做松脚行功。二十四。太极脚通过正确的放松行功。使脚符合了太极拳理的要求,脚下松空产生了离虚感受,脚下能够分清阴阳而举动轻灵,可说是练成了太极脚。二十五。松踝是太极拳行功对脚踝概念上的要求。通过踝部减力放松,寻找踝关节部位的松虚空虚涨感,即松踝的具体行功做法。脚下能不踩地,踝即容易放松。二十六。松膝是太极拳行功对膝部概念上的要求。通过吸收腹股沟使膝部松弛而让膝关节部位自然产生微微的弧度,然后随时寻找膝关节内外部位不受力,不负重的最佳位置。这个过程即为松膝的具体行功做法。(随时收吸腹股沟,则膝盖与膝后窝自然舒松。)二十七。收吸腹股沟是放松腹股沟连带腰胯部位的功法,具体做法是:左右腹股沟部位的意思,顺其自然走向,向身后稍收吸,这个意思离开离开本体位置愈远愈好,初习者可有形体上的相应运动,即产生坐的形态。如:起式第四动的定势。身体重心的下降成坐姿,即是通过收吸左右腹股沟,形成的在这一运动中收吸腹股沟是因,是正确的行功法,重心下降是果,是被动形成的。在所有的走架行功中,根据具体情况而同时收吸两侧腹股沟或是单侧,都是在“随曲就伸,舍已从人”的原则指导下,本着阴阳相济的要求,而自然相应做出的。需要注意的是收吸单侧并非不顾另一侧,而是收吸左侧而右侧随之收吸右侧而左侧随之,不过是以前者为主,后者完全被动以不给前者造成运动障碍为是。其实,单收一侧腹股沟和单纯做松肩松脚等行功方法,是一样的!但要依一个原则,即是单松某一部位,其它所有部位都要松,前者不过是个切入点,切入点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全身内外放松则是经常都在的。对于初学太极拳行功者,要求多,大都不易完全顾及,而收吸腹股沟则是贯穿始终的极重要功法,对拳架的产生,运转都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如揽雀尾第一动,由双脚重心渐渐变转为单脚重心,这个过程完全是由收吸右侧腹股沟完成的。正确收吸腹股沟:可以促进腰胯部位的放松,及挡部的圆虚程度,直接造成膝盖与膕窝的松弛不受力。自然达到正确收腹股沟要求,大腿周围肌肉的放松,也依赖于收吸腹股沟的程度,最重要是贯穿气血经络,得以上下流通,身体中正,凡动圆转无碍,非此法莫属。二十八.前中心通过正确的收吸腹股沟行功,可在受到外力正面攻击时,一定程度上,缓解并消化、转换来力,所以称收吸腹股沟为“前中心”。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如果手是外围的第一道防线,收吸腹股沟则是内地的门户。二十九.收腹即对腹部的放松要求。在收吸腹股沟时,会形成小腹部位自然的向内收敛、隐藏的感觉,渐至觉腹内松净虚无。拳诀“腹内松净气腾然”,即指的是正确收腹后感。松净是功法和要求.做到了,中气贯足,自然升腾。三十.展胸指放松胸脯内外部位的功法。具体行功:即胸脯的意思向身体两侧无限舒展,自可觉宽胸下气有松舒感,进而渐达到胸空之境,久练无横气填胸、气血壅隔之疾!胸空则背圆,这是上身自然正直的重要条件!松胸与松肩垂肘有互助功效。三十一.收胸窝人体左右肩与胸相连处、生理上自然形成的微凹处、即为胸窝。把这的意思向身后无限收吸,即为具体行功法!在走架时凡是上肢向前的势子,则胸窝的意思就向后收吸,实即放松此处的做法。三十二.空胸指胸脯不挂力,心气能自然下降,使胸腔内部产生的虚无松净的舒适感,再是指展胸,与收胸窝达到的胸松至空的功夫境界。三十三.松肩这是太极拳对肩部关节的要求。在走架行功中,留意让肩关节部位的意思深入地下“肩放在地下”,每留意一次,即是做了一次松肩行功.此皆是意!只能想!而肩关节部位本身不能有:向下的动意以及向下主动的形体运动形式!久练后,则无须用意,而肩自然松沉入地,可谓肩已放松。松肩后,外力不能从我肩部进入我身体,即无法撼摇我身体平衡。随着肩松的程度不断加深,他人扶我手臂时会渐觉沉重,所以世人又多以为松肩即沉肩,有用力下压或形体下溜来表现肩松,大谬!须知松是要求,退力是做法,而沉则是松的程度显现,也就是松的境地,是松后自然形成的,主动以沉代松,则为本未倒置,舍近求远尔三十四.垂肘即肘关节部位的放松做法。具体行功同松肩膀一样,把肘关节部位放地下(可无限深)久自见功。肘能松垂到地,外来劲力自不能过肘上行;肘意愈深,则自已重心愈稳固!与人接手时,松垂两肘,会使对方觉面前忽现一大坑,几欲坠入,心中极不舒服!若松垂单侧,则自然产生阴阳变转,人推我急且力大则跌出愈速愈远。垂肘为阴松功法,垂肘后展指则转为阳松,垂肘后松肩则为阴松。三十五.展指即对手关节部位放松要求的概念和说法。具体做法是指手指的意思向外向前向外包括向上向下侧等无限展舒。走架行功时,依据被动减法及渐变原则,手指要一根完全舒展至极远处,再展另一根!依次将五指全部舒展后,手掌自然已松空。展指是修炼并达到太极拳无手、空手要求的惟一良方.!三十六.舒腕是手腕关节部位的放松功法及名称,。五指舒展掌心松空后,寻找手掌根部同前臂断开的感觉,即为具体行功法。也可觉腕关节向前融入掌中,向后化入前臂,可导至腕部产生虚无感觉。腕松后,外来劲力难入我体,而我欲发劲则人难以察觉。是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重要关键!三十七.松腰指放松腰部的行功。在走架行功中的理念是:不要腰、不想腰!心中不要、脑子不想,最终导致自然没有腰的意识存在,实际上是做到了腰部不挂力、不出力也不受力。静练无极桩时另有一种体验方法:与腰带接触的内在身体部位在无形中向自身里边,用意退力收隐,会有间隙感产生,腰周围部位自然舒松灵活;或寻找腰周围部位的舒松下沉感,亦可使腰部放松,松腰是阳松。三十八.空腰泛指松腰至空的理论概念。空是没有力点!能退去力点,则腰虽形体在,但因为没有力点,不受外力侵击,所以给人摸不着的感觉,这是松腰达到的境地。三十九.藏中做为人身运动主宰地位的腰,好比两军打仗时的司令部,虽然指挥领导一切,却是不能让敌方探知所处的位置的!所以腰要放松到空虚的程度,好象隐藏没有了;腰脊命门部位在生理上处于人体正中承担自身重量及所有外来动力,如将此处隐藏起来,则不受外力,叫做藏中。人体的中线也同此理。四十.虚灵神顶是太极拳内修体系的重要法则。在走架行功中头部的意思向上虚虚领起即可。具体做法是:视线向面前远处平视,切记要淡然漠视,不能瞪眼直射。顶上的意思时刻要领起,拳经上讲“精神能领起,则无迟重之虞”。头部为人体之纲,“纲举目张”,拳诀也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喻。立身中正离不开精神上领在顶上,周身内外轻松也离不开顶头虚空悬!所以虚灵神顶,直接影响自身中正及轻松的程度。四十一改变思维即不要用常人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理解太极拳学本质原理、特性及行功法!而要用太极拳的思想角度去领会和体会所有有关太极拳的一切问题。四十二。胸腹空虚如灯笼腰胯以上肩膀以下是人身肢体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行功中,自已本身不能有进退辗转的意思即不能有动意和运动形式,一如空腰的理念一样把这一部分忘掉,本力退尽,自然松柔空虚,人虽能触及身体却找不到力点。自己且有空虚松涨的感觉。胸腹部位能够松空,则可有效避免身体的主动妄动。这是杨禹廷先师“腰松腹空、身通出功”的理论思想。四十三.减法这是依重阳先师“身安而虚,大道来止”的内修纲要所传、太极拳学修练的以减法修炼太极内功的基本法则。减法即减本力、减思维、减动作、乃至减私心杂念,终能空静身心,肢体干净,而至于无障碍的自然运行之境则太极功夫自在己身。在走架行功中,每一举动都要在“不加力、不用力、无劲意、不主动、不妄动、不乱动”的被动原则指导下,放慢速度,把握渐变、.始能逐一减去周身各部位原有的拙力僵劲,及思想中潜在的主动意识,空净已身,太极拳阴阳相济、刚柔随机、虚实相兼、轻重缓急、忽隐忽现的符合自然运动规律的内功表现即自在人身。四十四.太极拳载体用太极拳思想理解认识了有关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及运动规律乃至表现形式后,就要让自身所有的身体部位包括思维形式都符合太极拳运动的要求,使自身成为太极拳的载体。四十五.太极体也是太极载体之意。人身处处无论动静虚实、缓急、阴阳等等都是太极的体现,能表现阴阳,即为太极体。四十六.虚实渐变在走架行功中,势子之间的阴阳虚实过渡变转都要在减法思想指导下,逐一渐变,而不能有任何形式、思维上的加速而导致的突变!四十七.读秒练拳法这是虚实渐变的一种具体操作法。在走架行功中,从当前式子运动到下式,要从一开始,依次均衡的念二,三,四,五,六直至式子结束,读出声或心中默念均可。动作有长有短,可以根据长短不一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起式第三动从开始到止点即双手平举,可从一数至十乃至二十,三十不等,总以能均衡递进渐渐变化为原则,也可根据修养心性平和的程度而稍快或更慢,但再慢也不得影响身体其它部位的正确要求.本着阴阳渐变的自然规律总以渐变数到止点为止!读出声或在心中默念均可。读秒练拳可极为有效的驱除杂念放松肢体,使心神意气很快安静下来,身肢松净,易于体悟自然运动规律、和已身运动相合的感受。四十八.变转虚实.从理论上讲,太极拳一动即分明了阴阳!即是说:练习太极拳从一开始即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变转虚实,自始至终皆处在虚实变转的运动之中!拳诀指出“变转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留意什么呢?即留意把握虚实渐变时,不挂力不出力,自然可使周身气血运行略无障碍。四十九.空腰转胯指在走架行功中,形式上呈现是以空腰转胯来表现虚实的变转。在空腰的基础上,收吸单侧腹股沟,形成胯向某一侧的自然转动;胯动是被动的,自身不能有动意及主动,如身欲左转,则不能有左转的想法,(动意)只须能过收吸左侧腹股沟即可达到目的.另指决不可在腰部负重时转动。五十主动指在走架行功中,肢体某一部位有向某一处自主移动的错误行为。因为主动行为是由主动的意念(动意)造成的,如心想手向上举,则手因此而产生的向上举的行为即为主动,所以都是病态。不要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是太极拳内修体系重要的指导思想。五十一妄动指由动意产生的主动行为。因为是错误的病态不会造成好的结果,所以称为妄动。另指不明理法即胡乱挥舞手脚的行为如在临敌时,尚未探明对方虚实,即采取攻击,亦属妄动!五十二乱动在妄动中一遇阻挡,毫无意识的只靠本能应付对待,完全不符合太极拳运动规律原则的行为,则为乱动.五十三阴阳顶阴阳顶是指在行功中神意虚灵在顶上、忽隐忽现的表现。也可假设百会为阴,囟门为阳.阳动势子由百会过度到囟门,阴动势子由囟门过渡到百会。拳经上说“精神能领得起,则无迟重之虑”又指出;满身轻利顶头悬,满身轻利皆是因为顶头悬的原故。顶上阴阳分清,才能领导势子,按照阴阳自然变化的运动规律运行。五十四周身三不动即在行功中不能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五十五手上三不动在周身三不动的原则指导下,当与敌交手时,手与对方的接触部位要做到:形体不动分毫,(动必随人即是由对方主动运动导致的形迹),对来力不顶,从人的意思不丢。关于此处,先贤曾指出:要从人要所动,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怎样做到不丢不顶呢?不动即可!不动即静,静则符合自然之规律,所以黄帝《阴符经》曰:“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五十六三动三不动手动时脚不动,脚动时手不动。手脚齐动手不动。这是行功中的一般规律常识,手动脚不动指的是:没有重心移动的虚实变换势子,则只有手的变化,没有脚下的运动;脚动手不动指的是:有重心移动的虚实变换势子,则只有脚下运转,没有手的动作,有时手随脚下一齐运转,产生了好象是手的运动,实际手仍然是被动的,所以叫做手脚齐动还是手不动。五十七太极拳阴阳之道陈家沟陈氏十六世陈鑫曾说过:世上效法如父母的天地是由太极阴阳二气形成的一一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此二气所生,太极拳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也是拳法所以以太极为名的道理一一(见《陈氏太极拳图说》)。太极是由混沌无极产生的,非动非静而处于动静之几(间),非阴非阳而为阴阳之母;凡有所动则秉承阴阳,动而复静,无极自在!舍已从物,则刚柔缓急,始能随机而应物;随屈就伸,则心静神安,自然无为无不为。五十八阳动手追视线去阴动视线逐手回在某人传的太极拳法理中,把拳架分为阴阳两势。凡阳动势子行功,视线要先行远展,虚手的意思去追逐视线,形成运动形势,而渐变为实手;凡阴动势子行功,视线回至实手前寸许处,如将手逐赶回状,促使实手回来变成虚手一一如“揽雀尾’第五动。实际上此动中右手的松回落是因为垂肘松肩落小指而形成的。树人案:手逐视线是对的,视线逐手大错!五十九减法真义人体欲求松柔必须减法,欲减力则动必缓慢!这是因为速度能够产生力量的缘故。慢则易入静中,静极则神意自然发动,这时的动便不是主观意识下的行为。所以虽显于形,但不滞于迹,毫不着力,纯是以意气流行,以此神意形成的拳势、松净流畅,合乎自然运动规律。六十被动原理宇宙间天地日月星辰昼夜轮转,四季交替,都是被动的,只有被动的运动,才是自然的!昼不催夜而夜自去、昼自来,昼去而夜至;春不催冬而冬自去、春自来,春去而夏至。如此运动始能生生不息,以生养万物。六十一自然本义宇宙间万事万物因阴阳变化而自然化生。虽然变化万千,却是丝毫不假人力安排的。自然而然,自其本然,本来如此,原来是然,生亦如此,未生亦如此,本生即如此,无人无物能改之!能改者:决非自然!六十二接点不接面这是在太极拳拳学体用“避实就虚”原则指导下的基本技击原理!凡是对方来攻,无论单双手,都是由无数个用力点组成的一个整体力面,不管这个面有多少力点组成,只能虚接其中任意一点,谓之“接点不接面”。六十三打点不打面可以理解为:对方强有力处为面,缺陷处为点,在得机得势的情况下,直接去攻击对方的缺陷处即为打点。点面皆是双重性,用力实接则为接面,用意虚接即为接点;用力接点也成面,放松接面也是点。其实只要是想接,接的便都是面!不过有大有小而已。不想接则触处即点,这个点即是中心点。而对方自然成为我之外圆。拳诀:“触处成圆”即此意。六十四力点人体所有部位只要用力即可成为力点。力点少者则放松程度自然高。气血流通的障碍即少!气血畅通则杂病不生,这是太极拳行功养生法理。在攻防应用中,已身力点愈少,则可供人攻击的缺陷处愈少。周身松净、力点退尽,则混元一体,太极成矣!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本文档为【太极拳学名词释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83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18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