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举报
开通vip

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关键词】健脾清化方[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健脾清化方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代营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受体抑制剂等治疗;健脾清化方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结果:健脾清化方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下降,而红细胞总花环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g;(2)中医辨证属...

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关键词】健脾清化方[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将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健脾清化方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代营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受体抑制剂等治疗;健脾清化方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结果:健脾清化方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下降,而红细胞总花环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g;(2)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型(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口苦、小便灼热黄赤、舌苔腻或黄腻);(3)年龄16~岁;(4)未接受过透析治疗。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伴有肾动脉狭窄;(3)伴有大量蛋白尿,近1个月内使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4)合并有心、脑、肝脏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疾病;(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7)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8)未完成治疗或资料不全。病例分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根据患者进入临床观察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数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以常规治疗:(1)危险因素的治疗: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肾炎及肾盂肾炎等);纠正水平衡失调;纠正高钾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低钙及高磷血症;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病;纠正肾性贫血;治疗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用钙离子拮抗剂或中枢性降压药为主进行治疗,肾性高血压则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其受体抑制剂治疗;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调节血脂。(2)现代营养治疗: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必需氨基酸,一般为~g/kg;适量的糖类、脂肪,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低磷饮食;适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全身浮肿患者,钠的摄入量控制在3g/d左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JPQHR治疗。JPQHR由党参15g、生黄芪15g、苍术10g、制大黄9g、黄连6g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之功,1剂/d,分2次煎服。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的观察按脾虚湿热证的辨证依据(主症、次症、舌象、脉象等),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生化指标的检测检测S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24hUpr,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胆固醇(cholesterol,C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红细胞总花环(erythrocyterosetteformingcells,EtRFC)及免疫球蛋白G(IgG)。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中的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多样本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方程。2结果一般情况纳入临床观察的患者共110例,其中1例未完成治疗,3例资料不全,最后对106例患者进行了病例分析。对照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32~75岁,平均(±)岁,其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3例、缺血性肾病患者2例、药物肾损害患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4例及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患者1例。治疗组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27~77岁,平均(±)岁,其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例、高尿酸性肾病患者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患者2例、多囊肾患者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恶心口苦、纳差腹胀、小便灼热黄赤及苔腻或黄腻者分别为49、53、42、48、及53例;治疗后则分别为10、5、7、6、3及9例;其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及%。对照组:治疗前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恶心口苦、纳差腹胀、小便灼热黄赤及苔腻或黄腻者分别为50、53、40、45、44及53例;治疗后则分别为18、19、18、16、11及28例;其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64%、%、55%、%、75%及%。两组治疗前后脾肾气虚及湿热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其中治疗组少气乏力、小便灼热不利及舌苔黄腻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或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Ccr及24hUpr定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都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cr的变化并不显著,但治疗组治疗后其Ccr水平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相对于对照组治疗后Ccr的下降来说更有意义。治疗后两组的24hUpr定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1、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TG有显著下降(P<),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治疗组治疗后HDL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DL则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总花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增加(P<),说明JPQHR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两组IgG均无明显变化,说明JPQHR对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见表4。表1两组治疗前后SCr和BUN的比较(略)Tab1ComparisonofSCrandBUNoftwogroups*P<,vscontrolgroup表2两组治疗前后Ccr和24hUpr的比较(略)Tab2ComparisonofCcr,24hUproftwogroups*P<,vscontrolgroup表3两组治疗前后CH、TG、HDL、LDL的比较(略)Tab3ComparisonofCH,TG,HDLandLDLoftwogroups*P<,**P<,vsbeforetreatment;△P<,△△P<,vscontrolgroup表4两组治疗前后EtRFC和IgG的比较(略)Tab4ComparisonofEtRFCandIgGoftwogroups*P<,vsbeforetreatment;△P<,vscontrolgroup讨论依据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土位”的理论,按补脾胃(益气)、降阴火(或散阴火)的治疗原则,以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基础方组成的健脾清化方,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之功,治疗早、中期脾虚湿热证CRF患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肾功能及降低尿蛋白。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CRF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高脂血症与局灶型肾小球硬化以及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7]。王淑芬等[8]观察57例CRF患者,发现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者,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CRF时,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是:当GFR降至500ml/min左右时,血清TG水平则开始升高,随着GFR进一步的下降,高TG血症逐渐加重,见于接受或未接受透析的患者以及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患者。尿毒症时的高脂血症,其脂蛋白的变化特点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和LDL中TG的含量增加,而HDL所含CH减少,但LDL所含CH仍属正常水平[9]。CRF时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脂质肾毒性,其机制可能为:(1)损伤内皮细胞及肾小球基底膜,导致细胞膜脆性增加;(2)诱导血小板凝集,影响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3)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参与肾小球损伤;(4)导致系膜细胞损伤与增殖等[10]。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大黄可以明显纠正CRF时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清TG、CH下降,HDL升高[11]。本研究发现:脾虚湿热证CRF患者,其TG和LDL均有显著提高,应用JPQHR治疗后TG、LDL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说明清热化湿中药能显著改善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这与降低血清SCr、BUN有关。杨春波[12,13]对400例脾胃湿热证CRF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血清IgG,补体C、B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及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提高,而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4/OKT8)及淋巴细胞转化率表现为下降趋势,提示脾虚湿热证CRF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失衡的结果。王亿平等[14]应用具健脾清热化湿之功的清肾汤,治疗72例CRF急剧加重的湿热证患者,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清肾汤不仅能降低患者SCr的水平,逆转急性恶化的肾功能,而且具有升高患者的血OKT3、OKT4、OKT4/OKT3而具有调整其细胞免疫的作用,有效率达%。本研究结果表明:JPQHR能明显提高脾虚湿热证CRF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EtRFC显著增加,但对代表体液免疫功能的IgG影响并不显著,提示调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本方改善CRF的另一个作用机制。[参考文献]孙伟,曾安平,严志林,等.湿热病邪与慢性肾病关系探讨――附152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医研究,20XX,13(1):3637.刘红,于尔康.湿热与慢性肾炎[J].山西中医,1997,13(1):5556.傅文录.运用湿温学说辨治慢性肾病的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1996,28(6):68.孙伟.慢性肾病中医湿瘀病理的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5):276277.何立群.脾胃湿热理论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XX,2(1):79.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58.许琦,阮诗玮.IgA肾病肉眼血尿与湿热及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研究,20XX,17(2):1011.王淑芬,管淑平,李冀军,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脂代谢变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3):158159.黄泰康,魏汉林,向楠,等.中医肾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XX.596.陈香梅,徐启何,王梅,等.现代慢性肾衰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1419.张景红,黎磊石,万柏珍,等.大黄对慢性肾衰病人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3):133135.杨春波.脾胃湿热理论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3):129131.杨春波,祁建生,柯晓,等.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9(4):16.王亿平,曹恩泽,吕勇,等.清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XX,8(4):4950
本文档为【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0836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22-02-0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