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5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 5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1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语文 5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1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例句中的“以”是连词,而,来。A项,连词,因为。B项,来。C项,介词,把。D项,介词,用。答案:B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解析:A项与例句的“济”均为“渡河”义。B、C两项,救济。D项,(对事情)有益。答案:A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高中语文 5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1
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解析:例句中的“以”是连词,而,来。A项,连词,因为。B项,来。C项,介词,把。D项,介词,用。答案:B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解析:A项与例句的“济”均为“渡河”义。B、C两项,救济。D项,(对事情)有益。答案:A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解析:①③④是助词,无义;②⑥是结构助词,的;⑤是代词,这件事。答案:A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解析:A、B、C三项是代词;D项,句中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答案:D5.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答案:(1)“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2)“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郑国”。(3)“封”,名词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部”。(4)“阙”,使动词,通“缺”,“侵损”“削减”。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8.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逃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6.解析:“济”应作“渡河”讲。答案:C7.解析:A项“夫人”,古义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以为”,古义为把……当作;今义为“认为”。D项“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答案:C8.解析:例句与D项均作助词“的”讲;A、B两项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C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D9.解析:主要是郑之亡对他本人也没有好处。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觗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款: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觗: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杆。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A.B.C.D.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281328188_0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阿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10.解析:C项中“遇”应为“对待”,本句很好翻译,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答案:C11.解析:C项“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焉”很明显是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则是代词“之”;A项两个“为”皆是表被动的介词;B项的“以”则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的“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答案:C12.解析:A项中第②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①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答案:B13.解析:司马光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应当注意《资治通鉴》本身就是给君王作辅证,司马光当然站在劝谏君王的角度论事。而《旧唐书》则是站在裴矩的角度。答案:B14.解析:(1)此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因此要翻译为“当廷”“当面”。(2)本题的关键是对应着理解这个句子,“恶”与“乐”,“其过”与“直言”,“忠”与“佞”。答案:(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二、语言运用15.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您了”。(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人家□□”。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考查范围是礼貌用语,和2005年创建文明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所填词语也是日常生活常用的礼貌用语,难度并不大,答对一处给2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的,可酌情给分。答案:(1)拜托(2)包涵(3)高寿(1)还可填“麻烦”“劳驾”等;(2)还可填“见谅”。三、写作训练16.本文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请你试着叙述一个生活中的事件,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解析:写作时要注意首先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组织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井然。答案:略回顾·展望(2005湖北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19题。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僧笑,命李试其技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19.下列对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17.解析:A项“鄙”虽有“粗俗”之意,但根据语境可知,这一句是交代李超其人的身世籍贯,而后面“豪爽好施”才是对人品性的介绍。因此,“鄙”应是“边远的地方”的意思。其他三项结合语境即可推知是正确的。答案:A18.解析:用排除法。①句与李超的武术技艺无关,故排除A、B两项。④句表现李超的自大,不能体现其武术技艺的不精,故可排除C项。答案:D19.解析:A项中所说的和尚“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不当。B项中说尼僧“争强好胜”不当。D项中说“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不当。答案:C20.(2006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解!牛砺解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茂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至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1)答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一个原则: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2)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答题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作者并没有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答题时也可发挥出此点。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 5 烛之武退秦师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10-0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