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

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思想内容】诗中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作者长期陷于苦闷之中。全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名句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表现出作者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弃”刻画出了过去岁月对...

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
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思想内容】诗中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作者长期陷于苦闷之中。全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名句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表现出作者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弃”刻画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显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则健。“小谢”指南朝诗人谢眺,这里李白自比小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主客双方雄心勃发,对理想境界充满向往和追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前句富有创造性地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后句道出诗人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三个“愁”字既写愁思之多,又与“多烦忧”相照应。“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性格让他找不到出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艺术特色】本诗情感跌谷起伏,形成独特的“纵逸”风格。【经典中 考题 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金融学机考题库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题答案朝花夕拾考题答案excel基本考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由于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自然天成。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名句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归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现将士们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艺术特色】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下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边地的荒凉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帅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经典中考题】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怎样理解“寐”?答:长期戍边,归期遥遥,思乡情浓,难以入眠,将军生出白发,征夫以泪沾襟。“寐”:睡觉。3、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也为下阕抒情作铺垫。5、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答: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6、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8、“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答:天冷、声杂、城孤9、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思乡之情。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想内容】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这句话渲染了萧索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经典中考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悉苦(悲伤)的情绪。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3、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答:冷清、凄凉的景象。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5、“天净沙”是曲牌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6、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九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飘泊异乡的游子的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8、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断肠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思想内容】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恰当用典,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经典中考题】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怀念故友,对老朋友远去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的时间太长,表现了对世态变迁岁月流逝的怅惘心情。3、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这首诗虽含忧伤,却见豁达,试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5、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6、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答:①思想感情: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②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7、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想内容】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以未来想像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活用在后人的语言中。【炼字炼词】“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经典中考题】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4、“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思念远方妻子,渴望团聚的感情。6、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孤寂思乡(凄凉愁思)。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像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情。7、体会诗中“涨”字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表现诗人愁思的深重。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与《沁园春雪》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都运用了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虽然归期难定,但是诗人想像着他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如此温馨的画面给远方的亲人以无限的慰藉。6、《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思想内容】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名句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奉献精神。【赏析手法】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经典中考题】1、根据理解,用原诗句填空。诗人由已推及恋人,设想恋人思念自己情形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借用神话,表达自己对恋人无尽思念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这首诗的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诸从修辞手法及思想内涵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颔联以“春蚕”“蜡炬”一对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颔联则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4.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用以歌颂奉献精神。6.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7、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8.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9、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10、“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7、《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反对泥古不化。【名句赏析】1、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前两句是为提出下面的见解略作铺垫而已。2、后两句指出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经典中考题】1、作者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什么样的见解?诗歌创作应该与时俱进,不同的时代应该有反映不同时代的鲜活的诗歌。2、诗中说李杜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是否对李白杜甫有贬低之意?请谈谈你的看法。没有,只是诗人认为现在的时代应该有现在时代的诗歌。3、你读了《论诗》后,有什么感受?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诗歌,事物是内在发展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一切其他内容也是这样。4、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①“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5、“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鸟专题1、《闻雁—韦应物》故国渺何处?归思方悠战。准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思想内容】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名句赏析】“高斋闻雁来”。雁叫声更使得人思乡情切,思绪万端,但作者对闻雁后感触不写字,留下广阔空间,让读者自己总想学习思考。【艺术特色】意境高古澹远,语言质朴自然。【经典中考题】这首诗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方”字作用:体现出作者归思正浓,为下文高斋闻雁蓄势。“归思方悠哉”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回怅惘之情。2、《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思想内容】本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名句赏析】尾联“临风一唳”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青田云水遥”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经典中考题】丹顶鹤象征不事权贵、不邀宠献媚的高洁之人。乱鸡、鸬鹚象征权贵者的奴仆;鹦鹉象征邀宠献媚之人。这首诗以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池鹤孤高的性格、超凡的姿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人以鹤自喻,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之情。3、《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日,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思想内容】这首诗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燕的不嫌贫爱富,追求幸福生活的辛勤忙碌,正是作者隐居生活的反映;全诗还写了人与燕的关系,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经典中考题】全诗写了老百姓与燕的和谐关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体现。燕子的品质是:不嫌贫爱富、不趋炎附势、辛勤忙碌、与主人和谐相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燕子一样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谊。叶专题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闻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思想内容】联系诗题来看,诗人的劝诫,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深层意思是寄语儿辈要提高修养,不要哗众取宠。【经典中考题】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印证的俗语是什么?其美学道理是什么?人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其含义是什么?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其美学道理是: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人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其含义是: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2、“芳心”的意思是什么?既指海棠的心,又指儿辈的心。一语双关。3、这首诗表面上是对海棠而言,其实是寄予儿辈什么希望?要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4、诗中“闹”字用得极妙,说说妙在何处吗?“闹”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桃李在春天争妍斗艳的娇媚场景,含蓄地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5、后人说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它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有什么教育意义?着重体现在后句,赞美海棠的美丽及品格,借以劝慰儿辈要谦逊,不要哗众取宠。6、诗中着重写的是“未开海棠”,为什么还要写“新绿重重”呢?衬托海棠的色彩鲜艳。正所谓“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7、“小蕾深藏数点红”中的“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8、“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一怎样的哲理启示?运用反衬或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的、难以持久的。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2、《题红叶—宣宗宫人》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思相内容】本诗抒写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艺术特色】前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烘托出作者红颜暗老之恨,度日如年之苦;后两句托物寄情,通过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祝告,表达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冲破樊笼的意愿。【经典中考题】1、诗中的叶的形状、色彩、荣枯等等,都抹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题诗的叶是通红的,说出作者在红叶中所赋予的感情?叶色是通红的,叶片上寄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2、“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含蓄表达题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中宫女为什么要把诗题在红叶上?宫女因睹急水,想尽日闲深宫处境而生悲情的,想借对随波而去的红叶的祷祝,表现对深宫幽闭的愤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3、“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两句,运笔委婉含蓄。它妙在何处?“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两句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中。3、《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思相内容】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名句赏析】前两句“万里”对“长江”的从地理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将归”对“已滞”从时间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悲”和“念”从心情上写旅愁归思。后两句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比拟诗人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衬托诗人的旅愁归思。【经典中考题】1.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色?诗中的“高风晚”“黄叶飞”写出了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3.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前半首写诗人远在异乡、归路迢迢、思归未归的处境;后半首即景抒情,用眼前风和叶的深秋景色,烘托出诗人客旅久滞、思归未归之悲情。4、《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横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思想内容】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艺术特色】三、四句用芳春秾丽的景色反衬一、二句早春清新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经典中考题】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绝句或七绝。“春”的清幽和新鲜的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2、作者是怎样写出“春”的这些特点的?①正面描写和(虚拟、想像)反衬相结合;②柳芽新发,嫩黄的柳眼点缀枝头,只有绿意而还没有变成绿叶,足见春之早(“新鲜);想像中的“花似锦”“俱是看花人”热闹非凡反衬了此时柳色只引起了眼光独到的诗人的关注,足见环境清幽可爱。3、早春”在诗歌的上联中是如何体现的?上联用“新春”点出早春时节,用“清景”指景色刚刚显露出来;同时柳叶初生,并且在写柳芽时用“才”和“半”两个字,都暗示“早”。以上都体现出早春的气息。4、诗歌的标题是“早春”,下联却描绘了仲春时的景象,为何要这样写?所写的仲春繁花似锦,游人如云,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早春景色的热爱6、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你认为是什么?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7、第二句中的“才”“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使人仿佛看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不但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本文档为【八年级诗歌赏析专题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kw66cm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9-1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