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教学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教学教案 全册

举报
开通vip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教学教案 全册欢迎阅读欢迎阅读欢迎阅读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应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该教...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教学教案 全册
欢迎阅读欢迎阅读欢迎阅读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应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照片,由学生说出差异。(2)从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等方面提问我国在这些方面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3)从传统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说出不同地区的差异。〖讲授新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着〖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小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归纳〗:农业:西放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经济:东部高、西部低饮食习俗:3、“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高大、绵长的山脉对气流有较强的阻挡作用,从而导致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所以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它与1月00C等温线和800毫米降水线的位置大致一致。〖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地理环境对我们生活也有很大影响,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着。〖课堂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着;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连接会考〗1、我国疆域辽阔,各地环境千差万别,这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A.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条件方面B.自然条件方面C.人文条件方面D.地理位置方面2、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B.土壤条件C.气候条件D.技术条件〖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东南沿海高达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某些地区不足50毫米。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学生归纳。讨论交流。 教后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扬州城根据现状情况及发展方向分析,规划将开发区划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北区的主要功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安排开发区的行政管理、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商务接待、生活居住等项目;中区的主要功能为科教旅游及生态环境建设区,起过渡与隔离作用;南区主要功能为发展耗水量大、有污染的二三类工业及仓储物流业。〖讲解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活动〗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小结〗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板书:3、四大区域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提问1: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提问2: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提问3: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连接会考〗扬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2)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的趋势。(3)划分B、D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填数字代号)①气候②地形③行政区域④植被类型(4)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对比项目B区域D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作物熟制〖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讨论交流。观察图5.5。阅读、思考并回答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地形因素影响的。小组观察、讨论。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完成选择题与填空题。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____、B____C_____、D___。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____,②是_____。〖讲解新课〗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的概况:①范围,②地形,③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活动〗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二、黑土地黄土地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问题:春旱。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课堂小结〗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链接会考〗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A.黑、吉、辽B.鲁、苏、皖C.甘、宁、川D.鄂、豫、赣2.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 口答。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思考发言。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阅读P11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阅读并发言。完成P12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思考并回答。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2“黑山白水”──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比较东北三省内地形和气候差异。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5.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根据北方地图,回答下列问题:主要的气候、三大地形区、土壤类型、耕作类型、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那面的环境与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讲授新课〗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地形与河流: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沃野千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多媒体展示: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课堂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吃、穿、住等特点。〖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链接会考〗1、关于东北平原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阔低平,分布于东北三省境内B.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C.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D.无霜期长,生产期短,不能满足水稻所需的热量2、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多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则可以一年三熟,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B.热量条件不同C.地形条件不同D.海陆位置的差异〖课堂小结〗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 讨论交流,口答。口答。讨论交流。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合作学习。完成P16活动题。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 教后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讲解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了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提问: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重工业基地,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活动〗P21-22〖课堂小结〗东北三省农业与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链接会考〗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A.地势平坦B.土壤肥沃C.人口稀少D.雨热同期3.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4.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A.钢铁、机械B.石油、化工C.煤炭、电力D.轻纺、电子〖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 阅读书本P17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回答。阅读书本P18,并归纳生态问题。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充分讨论、交流。对于“活动”第1题,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对于“活动”第2题,先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对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对于“活动”第3题,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最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摇篮。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3.在地形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岇、川等多种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要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 重点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难点 1.黄土高原的成因;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讲解新课〗板书:一、文明的摇篮阅读书本P23—25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归纳主要的知识点。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窑洞与黄土,白羊肚头巾、信天游与高原环境。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低秦岭。2.地形:高原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归纳〗:探究与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二、风吹来的黄土1.(风成说)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3.形成过程。〖链接会考〗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2、“五岳”中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A.泰山B.衡山C.华山D.嵩山3、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风成说”,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 阅读、讨论。完成P25活动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书上杠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各抒己见。阅读P26“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完成P27活动题第1题。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后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三级阶梯中的(  )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第二、第三级阶梯广泛分布2、P29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1.阅读图6.34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讲解新课〗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P28,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自然:土质疏松、地表裸露、降水集中等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矿、修路等探讨: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展示图片后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2.后果:①带走肥沃的土壤②破坏农田、村庄③生态环境恶化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谈谈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策略。四、水土保持1.方法:生物措施:植树植草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凡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长期进行,相信一定有效果的,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思考:①为什么黄河下游很少有支流汇入?②“地上河”是黄河的景观出现在黄河的上游还是中游、下游?〖课堂活动〗P30─31〖课堂小结〗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链接会考〗1、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叙述正确的是()A.主动采取工程措施B.主要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生产的措施C.农业生产技术对治理影响不大D.采取全部退耕的措施2、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生态建设B.只要植树种草就可以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C.应该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D.不能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农作物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 ①阅读、观察P24图6.34图,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②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③判断思考、讨论、交流。上游:保护植被,适度放牧。中游: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加固黄河大堤。治理黄河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面,支流难以汇入。阅读第30页、31页活动题,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4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讲解新课〗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上,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位置上,海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2.地形: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的西北角。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3.北京的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4.北京的河流: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二.政治文化中心〖活动〗阅读课文和图6.40、6.41,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 北京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讨论、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1、2组讨论第1、2题,3、4组讨论第3、4题。完成P35活动题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后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讲解新课〗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请大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现代化的大都市。〖课堂活动〗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课堂小结〗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链接会考〗1、在北京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取的做法是()A.坼除旧城和古建筑,兴建现代化的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B.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道路系统C.兴建新区,建设卫星城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2、北京旧城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面向南方,这样有利于居室避寒和采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与纬度因素B.纬度与气候因素C.经度与地形因素D.地形与经度因素〖布置作业〗地理填空图册 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阅读课文和图6.47。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都800多年。(建城时间早)2.至元、明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看图6.46,说说北京的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7.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 1.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分析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讲授新课〗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现在我们要了解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活动1〗利用教材P45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观察地图完成并发言。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2〗多媒体展示教材P45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着标志和形成基础。归纳地形特征。2.地形:复杂多样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沿江:平原和三角洲。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湿热)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植被常绿红土壤〖活动3〗P46活动题。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田农业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课堂总结〗南方地区的范围,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链接会考〗1、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A.农作物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B.本区平原面积广大C.本区的土壤肥沃D.水热条件好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干旱〖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谈谈观后感。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阅读、思考并回答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平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P49第一段的文字,将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学习中,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展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城市面貌、经济、交通等发展图片,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江海交汇之地1.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着名的“鱼米之乡”。(二)区域优势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2.结合教材图7.13,读图找出“江”、“海”,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三)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1活动题第1、2题。〖课堂总结〗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河流上、中、下游对区域的影响作用。〖连接会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2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动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温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2、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指名朗读教材P49第一段的文字。学生读图7.1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读图找出“江”、“海”。完成教材51页活动题第1.第2题。 教后记: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图片,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血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经济发展也很迅速。〖讲授新课〗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发展也很迅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读图7.19。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城市古都:南京、苏州、扬州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活动〗上海的印象。介绍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总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便捷地往来于不同城市。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城市生活和工作成为可能,者在一些经济、交通发达的大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同城效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地方文化特色也相当有影响力,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活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的资料。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园林艺术水乡风貌江南水乡六大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其他:戏曲、茶、丝绸、饮食等〖课堂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连接会考〗1、我国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B.重庆C.上海D.天津2、关于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最大的港口B.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D.我国的政治中心3、有关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地势低平,江宽水阔,可实现江海联运B.长江上游地区拥有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C.长江下游地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其中以煤炭储量最为可观D.长江下游地区已形成以南京、上海为中心的两个城市群4、长江沿江城市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是()A.肥沃的土壤B.繁茂的植被C.长江D.宜人的气候〖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找出城市古都。南京、扬州、苏州。谈上海的印象。自由思考、讨论。完成教材55页活动题。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举例说明香港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一、概况阅读课文及图7.28,P59活动内容后,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下表的填写。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地狭人稠”。“上天”、“下海”填海造陆,澳门也如此。现在两颗灿烂明珠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刚才我们讲到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一国两制”。香港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全球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祖国内地多方面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也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了祖国内地,目前香港80%的工业转移到内地。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课堂总结〗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祖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连接会考〗下列有关香港、澳门的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B.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西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C.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D.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长江口南、北两侧,与广东省相邻〖作业布置〗填充图册 香港和澳门。阅读课文及图7.28,P59活动内容,回答问题。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很大,分别是6431人/km2和18518人/km2。北京748人/km2,上海2325人/km2,新加坡3890人/km2。阅读P63“阅读材料”。完成教材P51活动题第1.第2题。 教后记: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课时 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着名的景观。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讲授新课〗一、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38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祖国统一。〖活动〗请大家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教学教案 全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多多学习,共同进步
格式:doc
大小:6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10-04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