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举报
开通vip

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第PAGE32页XX东路质量通病防治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月千山东路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人员应对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提高足够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的方法去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路基通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措...

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
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第PAGE32页XX东路质量通病防治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月千山东路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为有效防治本工程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通病,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的发生,同时避免施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给项目及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及效益的流失,根据行业内总结的经验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编制如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路基工程路基工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各级人员应对路基工程的质量通病提高足够的认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好的方法去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路基通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措施:1.1路基碾压出现“弹簧”原因分析:①、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②、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③、翻晒、拌合不均匀;④、碾压层有软弱层,且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弹簧反射至上层;⑤、局部填土混入冻土或过湿的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腐殖土以及含有草皮、树根和生活垃圾的不良填料;⑥、透水性好与透水性差的土壤混填,且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了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防治措施: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限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②、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③、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④、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⑤、严禁异类土壤混淆,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⑥、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它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⑦、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1.2路基压实度不够;原因分析:①、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规定值②、松铺厚度过大;③、碾压遍数不够或碾压不均匀,局部碾压;④、压路机质量偏小;防治措施:①、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和碾压遍数符合规定;②、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有重叠;④、压路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1.3路基积水严重;原因分析:①、路基碾压表面不平整,表面凹凸不平;②、路基表面修整不合格,横坡不到位或出现倒坡;防治措施:①、路基压实前应按要求进行平整;②、路基表面应按要求设2%-4%的横坡。1.4路肩、边坡松软;边坡冲刷严重,浪窝现象表现:路肩松软,一经车轮碾压,即下陷出车辙。边坡呈松散状态,稍触外力,边坡土下溜;边坡受雨水严重冲刷,浪窝;原因分析:①、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②、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③、松土填垫路肩,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进行碾压;④、路基填方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⑤、过早的削坡而边坡防护工程未能及时跟上;⑥、未设临时急流槽或拦水梗;每次雨水冲刷后未及时修补路基;⑦、边坡未植草防护;防治措施:①、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超宽填筑50cm,且应控制碾压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路基边缘也应按要求进行碾压。②、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肩的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③、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粒料,其边坡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应及时施工,以保护边坡稳定;如若边坡防护施工滞后,应设临时急流槽、拦水梗和排水沟;1.5压实层表面松散;原因分析:①、施工路段偏长,拌和、粉碎、压实机具不足;②、粉碎、拌和后未及时碾压,表层失水过多;③、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防治措施:①、确保压实层水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②、适当洒水后重新进行拌和碾压。1.6路基表面网状裂缝;原因分析:①、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②、碾压时含水量偏大,且未能及时覆土;③、压实后养护部到位,表面失水过多。防治措施:①、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灰处理;②、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料修筑路基,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③、加强养护,避免表面过分失水;④、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安排。1.7路基表面起皮;原因分析:①、压实层土的含水量不均匀且失水过多;②、为调整高度而贴补薄层;③、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未配置脚轮压路机。防治措施:①、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②、认真进行施工组织计划,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碾压及时。1.8路基压实度超密;原因分析:①、未认真进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误差较大;②、路基填料不均匀;③、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力功偏大。防治措施:①、在取土坑取由代表性的土样认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不同土样应分别进行标准击实试验;②、选择均匀的填料。1.9路基填筑过程翻浆;作为道路工程的一个典型病害,路基翻浆主要发生在路基土质不良、潮湿、冰冻等地区,而施工中出现的路基翻浆主要指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射般上下抖动,使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即常说的弹簧土。如何防治道路翻浆这一病害,保证路面畅通,是道路工程长期需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翻浆原因分析:①、当填土为黏性土,含水量过大,而水分又无法散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压实,就会产生翻浆。②、下卧层比较软弱,含水量过大,在其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翻浆将会反映到上层翻浆,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基,增加了上层路基土的含水量,引起翻浆。③、施工时过度的碾压,使填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减小,引起翻浆。④、填料的性质决定了路基的填筑质量,如粉性土、黏性土属冻胀性较强的土,这种土最容易产生翻浆。⑤、影响翻浆的主要因数有:土质、气候、水分、行车与养护等。防治措施:①、换填土壤。把翻浆路段上的土挖出来,换填40cm-60cm厚的砂性土,压实后从铺路面,本法适合翻浆较严重路段。②、在翻浆已破坏的土路上,可在该路段上铺撒适量石灰并捣夯,使石灰渗入路基中,形成灰土路基,提高路基的水稳性。③、提高路基高度是效果显著、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常用方法。④、铺设隔离。A、透水性隔离层:透水性隔离层可以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或炉渣等,其厚度一半为10cm-20cm。为防止淤塞应在隔离层上、下铺设1cm-2cm泥炭、草皮或炉渣、石屑等适水性材料做隔淤层。隔离层应高出地面10cm-30cm,并向路基两侧做成3%-4%的横坡和边坡,街头的地方,要用大块的碎砾石铺进50cm。B、不透水隔离层:分为不封闭式和封闭式两种。前者适用于一段路基,用于隔断毛细水;后者使用与地面排水困难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用于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⑤、保持路面平整,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防治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一是要确实提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各部门的业务和管理素质;三是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四是认真执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贯彻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五是加快治理路基质量通病的步伐。桥梁工程1.14土质基坑开挖基底后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①由于连续降雨,使基坑内积水。②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③当采用坑内排水时,排水量小于出水量。④由于种种原因,在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地表水流入基坑内,或泉水渗到基坑内。防治措施①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去,随即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合格后立刻进行基础的施工。②雨季施工时,为了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应在基坑四面0.5~1.0m外的地方挖排水沟或打土垄。③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当采用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深0.5m,并有坡度,集水井应比排水沟最低处深1.0m,详细尺寸视降水范围决定。④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坑内不积水为准。⑤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础基坑时,应在基坑外(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挖一条截水沟,截断流入基坑的水源,截水沟外侧距基坑的距离应大于3m。⑥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50cm以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⑦如果基坑被水侵泡,可将被浸泡的软土挖除,用砂砾、级配碎石或石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二、桥梁上部结构模板和支架2.1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原因分析(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理干净。(6)模板设计不合理,刚度不够。(7)未设置对拉螺栓。(8)模板未涂脱模剂或者脱模剂选用不好等。防治措施(1)垫层混凝土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2)模板应予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支撑应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避免虚撑现象。(4)模板在组装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模板拼缝应该符合质量要求。2.2、立柱模板现象(1)模板走动造成立柱面变形、鼓出、尺寸不准、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出现蜂窝麻面。(2)柱模纵、横拼缝不密贴,造成漏浆,棱角不挺直,错缝明显,柱面不平。(3)柱身偏斜,上下不垂直,一排立柱不在同一条轴线上。(4)矩形立柱柱身扭曲,圆柱柱身失圆。(5)柱根部漏浆严重。原因分析(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接螺栓偏小。(2)配置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3)成排的立柱未按基准轴线定位,柱身上下未按轴线进行垂直校正或由于柱身支撑设置不够,造成柱身偏斜;或由于立柱钢筋本身偏移未经校正,就进行立柱套模。(4)柱模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柱模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理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柱身棱角破损确角。(5)柱模安装时,基底不平,未采取嵌缝找平措施。防治措施(1)成排立柱在模板安装前,应事先定出立柱的纵横轴线,在立柱模板上同时定出模板的纵横中线,安装时模板纵横中线对正定出的纵横轴线,并用垂线校正柱模的垂直度。(2)柱模安装前必须先找平基座,纠正立柱钢筋位置,当钢筋位置正确后方可安装模板。(3)根据立柱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计算按混凝土的侧压力,配置适当的柱箍及连接螺栓,防止跑模、鼓模。(4)立柱模板定位无误后,底部应支撑牢固,不得松动,可在基础浇筑时设置支撑用的预埋件(钢筋或者角钢等)以作支撑。在四角设置牢固的斜撑,以保证立柱位置的正确和稳固。(5)立柱模板不论是采用木模还是定型模板,拼缝都应平直、严密,板面应光滑平整,在拼缝处应采取嵌缝措施,确保不漏浆。(6)柱模在使用过程中,应保养,维修。拆模时应按顺序进行,严禁敲打拆模,防止损坏柱身棱角。拆模后应随时清除模板表面的残渣,并涂防护剂。如发现有变形、损坏应随即整修。2.3盖梁模板现象:盖梁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形成下口漏浆、上口偏斜。盖梁与立柱接口处漏浆及烂根。梁面不平,影响支座安装。原因分析(1)模板未按基准线校正,支撑不劳。(2)模板支架地基未做处理,支架设置在软硬不均匀地基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底模受荷载后,造成支架及底模的不均匀下沉,梁底模未抛高或者抛高不足,使梁底下挠。(3)盖梁侧模刚度差,未设置足够的对拉螺栓。(4)侧模下口围檩未撑紧,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板下口向外位移,底模不平未采取嵌缝措施。(5)模板上口未设置限位卡具,对拉螺栓紧固不均,斜撑角度过大(大于60度),支撑不牢造成局部偏位。(6)盖梁底模与立柱四周接口处缝隙未嵌实或盖梁底模板高出立柱顶面,造成漏浆及烂根现象。防治措施(1)盖梁侧模在安装前应事先定出盖梁两侧的基准线,侧模按基准线安装定位,并设斜撑校正模板的线形和垂直度。(2)盖梁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地基上,加固措施应根据地基状况及盖梁荷载确定,当同一个盖梁部分支架设在基础上,部分支架设在地基上时,对基础以外的地基应做加固处理,并应设置刚度足够的地梁,防止不均匀沉降。盖梁底模要垫平、填实,防止底模虚空,造成梁底不平。盖梁支架搭设宜做等荷载试验,以取得盖梁底模的正确抛高值。(3)盖梁侧模无论采用什么材料的,均应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设计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模板结构,并应根据盖梁的结构状况设置必要的对拉螺栓,以确保侧模不变形。(4)在侧模下口,应在底模上设置牢固的侧模底夹条,以确保侧模不向外移动,并对侧模与底模的接缝处进行嵌缝密实,防止漏浆。(5)侧模上口应设置限位卡具或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在紧固时,应保持紧固一致,同时对所设置的斜撑角度不得大于60度,并应牢固,这样才能确保盖梁模板上口线条顺直,不偏斜。(6)盖梁底模与立柱四周的接缝缝隙,应嵌缝密实,防止漏浆。立柱的顶标高宜比盖梁底标高高出1~2cm。2.4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缺陷现象:混凝土表面粗糙,有气孔,线形不顺直,顶面高低不平,相邻孔伸缩处栏杆顶面有高差,防撞护栏与栏杆的伸缩缝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栏杆柱不垂直。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不光洁,模板表面混凝土残渣未清除干净,使用时未涂脱模剂。(2)模板支撑不牢,未按基准线进行校正,预埋钢筋有偏差。(3)护栏与栏杆模板未垫平,基底标高未校正。(4)伸缩缝模板支撑不牢,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走动。造成护栏及栏杆与伸缩缝偏斜,位置不准确。防治措施(1)防撞护栏及栏杆的模板宜采用光洁度较高的防水胶合板或定型钢模板,支撑牢固。(2)防撞护栏及栏杆的位置应精确放样,预埋钢筋如有偏差,应按质量标准进行校正。在防撞护栏及栏杆施工前应对全桥的桥面标高进行统测,如发现有偏差,应做统一调整。模板安装时应按基准线和标高认真进行校正。保持线形顺直,顶面平顺,标高正确。(3)防撞护栏及栏杆的伸缩缝必须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伸缩缝端模应保持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并支撑牢固。栏杆柱的立模,不论桥的纵坡有多大,栏杆柱应始终保持成铅垂线。(4)拆下来的防撞护栏及栏杆的模板,应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使用时模板光洁完好。2.5梁内模上浮现象(1)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梁内模开始上浮,是梁顶板混凝土变薄;(2)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梁内模开始上浮,造成梁顶面抬高并有龟裂性裂缝。原因分析:内模定位固定措施不力防治措施(1)橡胶气囊内模,应设置固定钢筋并于梁主筋焊接。(2)空心木模内模应与顶板对拉进行支撑。钢筋2.7钢筋电弧焊2.7.1焊缝成形不良现象:焊缝表面凹凸不平,宽窄不匀,这种缺陷对静载强度影响不大,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对承受动载不利。防治措施:(1)严格选择焊接参数。(2)提高焊工操作水平。(3)对已产生表面不良的部位,应仔细清渣后精心补焊一层。2.7.2咬边现象: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没有得到熔化金属的补充,特别是直径较小钢筋的焊接及坡口焊中,上钢筋很容易发生此种情况。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2)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并控制好焊条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3)对已产生咬边部位,清渣后应进行补焊。2.7.3电弧烧伤钢筋表面现象:已焊钢筋表面局部有缺肉或凹坑。电弧烧伤钢筋表面对钢筋有严重的脆化作用,往往是发生脆性断裂的根源。防治措施:(1)精心操作避免带电的焊条、焊把与钢筋非焊部位接触,引起电弧烧伤钢筋。(2)严格操作,不得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燃电弧。(3)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紧固。(4)Ⅱ、Ⅲ级钢筋有烧伤缺陷时,应予以铲除磨平,视情况补焊加固,然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一般以500℃~600℃为宜。2.7.4夹渣现象:在被焊金属的焊缝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影响焊缝强度。防治措施:(1)正确选择焊接电流,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的脏物清除干净。(2)多层施焊时,必须层层清除焊渣后,再施焊下层,以避免层间夹渣。(3)焊接过程中发现钢筋上有脏物或焊缝上有熔渣时,焊到该处应将电弧适当拉长,并稍加停留,使该处熔化范围扩大,以把脏物或熔渣再次熔化吹走,直至形成清亮熔池为止。2.8钢筋外表发生锈蚀与裂纹质量问题及现象施工场地存放的钢筋外表有严重锈蚀、麻坑、裂纹等现象。原因分析⑴仓库保管不善,环境潮湿,钢筋储存时间过长;⑵露天堆放时间过长,不用苫布或塑料不遮盖,受到雨水侵蚀,未用垫木把钢筋垫起。预防措施⑴露天堆放钢筋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钢筋要用垫木垫起,一般要离地面30cm以上,堆放时间应尽量缩短,用防雨布遮盖;⑵加强仓库治理,对仓库内的钢筋不许执行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⑶对表面有浮锈的钢筋应清除干净后再使用。一般用钢刷或喷砂机进行除锈;⑷对表面有严重锈蚀、有麻坑、裂纹并削弱截面的钢筋采用除锈后降级使用或另作处理。2.9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原因分析①钢筋骨架尺寸偏大,局部钢筋紧靠模板;②保护层垫块遗漏或太稀,脱落;③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位移或绑扎松散。预防措施①严格检查钢筋的外形尺寸,不得超出答应偏差;②按设计保护层厚度计算钢筋净保护层,然后制作保护层垫块,适当加密设置保护层垫块,直立钢筋可采用带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③已产生露筋的可采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结合可靠,原混凝土要凿毛、修边并用水冲洗湿润,用铁刷子刷净,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修补,重要部位露筋,要通过有关单位协商后,确定修补方案。三、混凝土混凝土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和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施工人员急需解决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等。3.1坍落度不稳定现象: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变化起伏大,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原因分析(1)搅拌机水量控制器失灵,自动加水量忽多忽少。(2)操作手任意增减用水量。(3)砂石料计量不准。(4)没有按现场情况调整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加水量。发现坍落度异常首先检查加水量的大小和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是否正确。(2)校正水及砂石料的计量装置。杜绝按体积比拌制混凝土。(3)根据气温、湿度、砂石实际含水量调整加水量。3.2混凝土现场试块强度不合格现象:(1)同批次试件强度测定值和平均值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R。(2)同批试件强度最低测定值低于0.85R。(3)同批试件中强度最低测定值低于R的组数—当试件为6~10组时,多于2组;当试件为3~5组时,多于1组;当试件少于3组时,每组强度测定值低于R。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安全度不够。(2)试件制作有缺陷:如未按规定振捣、未进行养生、受冻或遭爆晒。(3)混凝土拌制质量低劣。防治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2)按规定制作混凝土试件,并与结构或构件同条件养护。不得受冻或者爆晒。当发现现场留置的混凝土试件不合格,应与标养条件下的试件强度相对照,确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可以从结构中钻取试样或采取非破损方法查明结构实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灌注质3.3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⑴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⑵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⑶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⑷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⑸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⑹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3.4混凝土露筋产生原因:⑴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⑵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⑶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⑷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⑸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⑹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防治措施预防措施:⑴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现象及时调整;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⑵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⑶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3.5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原因分析:(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3.6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原因分析:(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º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3.7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3)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3.8混凝土夹芯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3.9外形尺寸偏差。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原因分析:(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预防措施:⑴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⑵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⑶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⑷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⑸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一、蜂窝修补方案如下:1、对小蜂窝: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2、对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二、筋修补方案如下: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2、对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三、孔洞修补方案如下:先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再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的细石砼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突出结构面的砼,待达到50%强度后在凿去,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平。修补前要先将有缺陷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剔凿干净,洒水润湿,再涂一层同品种的水泥浆,然后进行混凝土修补。修补用的混凝土水灰比要小,应为半干硬性,其中还应按比例掺入原混凝土所掺的外加剂。修补完后应注意养护。3.10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孔洞混凝土孔洞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孔洞的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或振捣不实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孔洞的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处,应两侧同时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木块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捣实。3.11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混凝土缺棱掉角现象就是指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防治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TTY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2)出现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3.12由于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纹,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露面,以及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严重的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增长,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不合格。当气温低时,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时,使其承受荷载,混凝土受到破坏。原因分析⑴对混凝土养护未引起高度重视;⑵高温干燥时,施工现场缺少养护用水;⑶未采取覆盖养护措施;⑷养护时间不够;⑸混凝土强度小于2.5Mpa前,使其承受行人、模板、支架等荷载;⑹气温低时,升温保温措施不到位不正确。预防措施⑴对一般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及桥面等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加设遮阳栅罩,待收浆后予以覆盖和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⑵混凝土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常常使模板保持湿润。⑶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天,可根据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掺用外加剂等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⑷当气温低于5°C时,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⑸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等荷载;⑹可采用塑料薄膜或喷化学浆液等保护层措施;⑺冬季养护混凝土时,应按冬季施工有关规范执行。3.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过振或漏振质量问题及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振捣工人不能准确掌握振捣的部位和振捣的时间,使某一部位的混凝土发生过振或漏振。发生过振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浆和粗骨料分离。发生漏振时,混凝土产生松散,蜂窝、麻面。两种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外观,而且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此部位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振捣工人责任不明确,施工前未接受技术培训;②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③某一部位漏振;④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⑤振捣器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振捣器选择不合适;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连续振捣出现漏振;⑦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预防措施①对振捣工人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将振捣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要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人专门进行振捣;②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采用振捣器振实,避免人工振实。大型构件宜用附着式振动器在侧模和底模上振动,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中小型构件在振动台上振动。钢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③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上下层混凝土的振捣应重叠。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部位振捣完成后应边振边渐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⑤使用平板振动器时,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左右为宜。⑥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⑦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⑧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五、桥头及桥梁伸缩缝处的跳车产生原因1、桥头跳车桥头跳车台阶的产生和形成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施工方面的诸多原因。⑴桥台及台后填方地基的受力与沉降变形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作为桥台及台后填方地基的地层岩性状况也千差万别,如基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基、黄土地基、软土地基、冻土地基、盐渍土地基、膨胀土地基等等,除基岩(指次坚石以上的岩类)地基外,其它类型的地基一般情况在桥台及台后填方的作用下,均要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或竖向固结变形,所以对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如采用扩大基础或桩基础等,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桥台及台后填方的地基一般情况为同一性质或同一类型的地层,但从目前设计情况看,仅对桥台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而对台后填方路段下的地基一般不进行加固处理设计。桥台和台后填方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结构体,虽然桥台作用在地基上的压力大于台后填方,但由于桥台基础一般都进行了加固处理,所以它一般不发生竖向沉降变形。而台后填方的地基一般不进行加固,其竖向沉降变形都远大于桥台下的地基变形,由于地基的这种差异变形,反映到上部路面,就出现了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⑵台后填料受渗水侵蚀及变形分析桥台一般由浆砌片石和钢筋混凝土砌筑,在桥台和台后填方之间或者锥坡部位,大气降水易沿路面或锥坡体(锥坡体的压实度较难达到要求)下渗,下渗水对桥台一般不产生破坏作用,但是对土类填料,易产生侵蚀和软化,特别对于填方体压实度不够,更易产生侵蚀和软化,降低强度,从而导致填方体变形。对砂砾石类填料,从填方横断面看一般填方体中部为砂砾石,两侧为土类,这种结构只利水的下渗,而不利水的横向排泄。对不加固的地基来讲,填方体中部压力大,向两侧边坡压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地基产生凹形沉降变形,当水沿砂砾石下渗到地基后,下渗水不易快速排泄,从而软化地基,并加速地基的变形。⑶台后填料压实分析靠近桥台处填方体的压实度很难达到设计规范要求,这也是一直困绕设计和施工的难点。目前在设计上和施工中主要采用强夯、人工夯实、填筑砂料等方法和措施。对于轻型桥台,重型压路机靠近桥台进行压实,特别是振动压路机可能破坏桥台的结构;而对于“U”型桥台,重型压路机难以靠近,从而使靠近桥台部位的填方土体不易达到设计和压实度要求,造成桥台与台后填方差异沉降变形。⑷桥头跳车台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产生桥头跳车台阶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基强度不同。桥涵、通道与路基大都是同年平行进行施工的,桥涵是刚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沉降较小或不沉降(岩石地基)。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差异沉降变形,以致形成台阶。②台后填料不当。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土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需特别指出,施工不良比材料不良更易造成构造物台后填料的下沉。③台后压实不足。施工时工期工序安排不当,以致桥头填土处于工期末期,被迫赶工,不能很好地控制台背填土的压实度,致使填料压实度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使填方体产生竖向固结变形,形成较大的工后沉降,在台背与路基连接部造成沉陷形成台阶。④地基浸水软化。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等造成路基沉降。⑤桥台伸缩缝的破损。据上分析,形成桥头台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的差异、设计的不周和施工控制的不严、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了差异沉降的发生和发展。2、桥梁伸缩缝处跳车桥梁伸缩缝处跳车台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桥梁伸缩缝发生病害或损坏引起的。⑴桥梁伸缩装置损坏原因分析目前,工程上常常采用的伸缩装置有板式橡胶缝、BF缝、毛勒型钢缝以及TST弹性体伸缩装置。板式橡胶伸缩装置及BF缝装置是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伸缩装置,但损坏也比较严重,这种损坏首先表现在过渡段的混凝土破坏,继而锚固系统破坏,最后整个伸缩装置破坏而无法使用。对目前常用桥梁结构而言,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很难准确地预埋在梁中,甚至不能预埋,大部分锚固在铺装层混凝土中。一般的桥梁铺装厚度为8-12cm,最厚也不超过15cm。板式橡胶伸缩装置和BF缝装置锚固系统由于缝本身厚度的影响,锚固深度一般只有5-7cm,最多不过10cm。伸缩装置一般设计要求过渡段混凝土采用C40、C50甚至更高的高标号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厚度太薄、体积太小,还加上预埋件的位置干扰,施工难度大,过渡段混凝土的锚固作用实际上大打折扣,预埋件的锚固质量也大受影响。桥面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料铺装,往往伸缩装置安装在先,桥面铺装在后,沥青面层和过渡段混凝土之间很难铺平,加上刚柔相接,容易产生台阶。车辆通行振动产生冲击使伸缩装置锚固系统和过渡段混凝土受力瞬时加大,而由此产生的振动又是高频振动,在反复的车辆瞬时荷载作用下,伸缩装置锚固混凝土不能保持弹性而破坏,锚固装置在反复动载震动下产生变形并与混凝土剥离,最终全部破坏。桥梁的设计施工质量也是影响伸缩装置的使用寿命的一个主要原因。从设计上看:设计工程师在伸缩缝设计过程中只注重计算桥梁的伸缩量,并以此进行选型,而往往对伸缩装置的性能了解不全面,忽视了产品的相应技术要求。从施工上看:伸缩装置安装是桥梁施工的最后几道工序之一,为了赶竣工通车,施工人员对这道细活难活易疏忽大意,施工马虎,不按安装程序及有关操作要求施工。另外,伸缩装置安装后混凝土没有达到强度就提前开放交通,致使过渡段的锚固混凝土产生早期损伤,从而导致伸缩缝营运环境下降。另外,伸缩装置的受力复杂,而与之密切相关起决定作用的锚固系统却不尽合理,锚固混凝土太薄,强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极容易损坏。⑵桥梁伸缩装置破损的原因桥梁伸缩装置由于设置在梁端构造薄弱的部位,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又多暴露于大自然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伸缩装置是易损坏、难修补的部位。伸缩装置产生破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设计不周。设计时梁端部未能慎重考虑,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梁端破损引起伸缩装置失灵。另外,有时变形量计算不恰当,采用了过大的伸缩间距,导致伸缩装置破损。②伸缩装置自身问题。伸缩装置本身构造刚度不足,锚固的构件强度不足,在营运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③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选择不当。对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没有认真对待、精心选择,致使伸缩装置营运质量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④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梁端伸缩缝间距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人为地放大和缩小,定位角钢位置不正确,致使伸缩装置不能正常工作。这样会出现下列情况:由于缝距太小,橡胶伸缩缝因超限挤压凸起而产生跳车;由于缝距过大,荷载作用下的剪切力以及车辆行驶的惯性,会将松动的伸缩缝橡胶带出定位角钢,产生了另一类型的跳车。施工时伸缩装置的锚固钢筋焊接的不够牢固,或产生遗漏预埋锚固钢筋的现象,给伸缩缝本身造成隐患;施工时伸缩装置安装的不好,桥面铺装后伸缩缝浇筑的不好,使用过程中,在反复荷载作用下致使伸缩缝损坏。⑤连续缝设置不够完善。为了减少伸缩缝,现在大量采用连续梁或连续桥面。桥面连续就需设置连续缝,目前连续缝的设置不够完善,致使连续缝破损,而产生桥面跳车。桥面连续缝处,变形假缝的宽度和深度设置得不够规范,不够统一,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连续缝的正常工作。⑥养护不当。桥梁在营运过程中,后浇压填材料养护管理不善,桥面没有经常进行清扫,导致伸缩装置逐渐破损。⑦桥面铺装的影响。接缝处桥面凹凸不平,桥面铺装层老化等均可引起伸缩装置破损。⑧交通流量影响。桥梁在营运过程中,车流量大、车速快、载重车辆多,巨大的车轮冲击力造成板式伸缩缝、橡胶伸缩缝的某些伸缩装置的部件破损、脱落、松动,有的甚至引起桥面破坏,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总之,形成桥梁伸缩缝处跳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考虑不周、材料不足、营运条件恶劣、施工管理不善和养护不当等诸多原因都可导致桥梁伸缩装置不同程度的损坏。(二)防治跳车的基本措施根据目前我国公路修建中桥涵及桥涵两端路堤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以及桥梁伸缩装置设计选型和安装的具体情况,结合关于产生跳车原因的分析,跳车防治措施应该是综合的。1、桥头跳车防治措施⑴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尤其是特殊地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河流相冲击洪积物地基等更需进行特殊处理。台后填方段的地基压力,一般小于桥台的压力,其次台后填方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沿纵向(远离桥台)不断降低,即压力不断减小,所以在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时,首先应了解地基的地层岩性情况,并取样做土的含水量、密度和剪切试验,对特殊地层如黄土和膨胀土还需做湿陷性等试验,从而确定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固结变形计算),其次分段计算填方自重压力,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设计地基加固方案,使台后填方路段的地基沉降变形与桥台地基沉降变形保持一致,对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方法和措施。①软土地基。软土属高压缩、大变形地基,对该地基首先应采用插塑料板、袋装砂井等超载预压等方法进行排水固结,其次根据填方路堤的压力计算,采用喷粉桩、挤密桩等进行加固处理。②河流相冲洪积物地基。该地层分布广、类型多、相变较大,地貌一般为河漫滩,或一、二级阶地,该地基无论地层岩性条件,还是固结变形情况都优于软土地基,但由于该地基岩性和固结情况变化较大,在地基加固设计前,应做地质勘察和土工实验,计算固结沉降量和填方压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基渐变加固处理。③黄土地基黄土地基(除Q1和Q2老黄土外)主要特点是具有湿陷性。设计前应做地基土的湿陷性指标和压缩试验,在计算台后填方土体压力的基础上,采用同上的地基加固处理设计,但需注意防排水设计,防止地基产生湿陷。⑵桥头设置过渡段。在路堤和桥涵结构物的连接段上,考虑结构的差异,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根据具体情况和所采用的措施,过渡段可以分为两种:①路面类型过渡。桥涵两端路堤的施工,在一定长度范围(该长度可以考虑与路堤高度成比例)内铺设过渡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以后改铺原设计的路面,这种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适合。②搭板过渡。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搭板逐渐过渡至桥涵结构物上,车辆行驶就不致于产生跳跃。目前设计的搭板,长度从$%至&%不等。搭板的使用,在一段时间内效果尚好,但是在路堤一侧搭板搁置在路面基层上或特制的枕梁上,基层或枕梁的沉陷可能在该处形成凹陷,还有导致搭板滑落的。鉴于此,施工时还需进行特别加固,在搭板的端部设置宽’()%、深达#%的水泥稳定砂砾大枕梁,这样使用效果很好。此处,在路堤与桥涵接缝处设置排水槽,避免或减少对路基、路面材料的冲刷和浸润,将会减少沉陷值和减弱冰冻的影响。⑶台背填料的选择。设计及施工中,台背填料应在现场择优选用。采用粗颗粒材料填筑桥涵两端路堤,或者设置一定厚度的稳定土结构层。用粗颗粒材料作为路基的填料不仅改善了压实性能,使其易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而且对北方地区特别有利于减缓冻融的危害。设置稳定土的改善层能够使路基、路面的整体刚度有所提高,从而减少沉陷。国外台后填方采用轻质填料,其目的也是减小填方容重,减轻填方土体对地基的压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的能力。在挖方地段的台背回填部位,因场地特别窄小,应选用当地的石渣、砂砾等优质填料(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宜用水泥、白灰稳定土),填料的施工层厚度,以压实后小于20m为宜。无论填方或挖方地段的台背填料,最好不要采用容易产生崩解的风化岩的碎屑,以免因填料风化崩解而产生下陷,这一点在土方调配时应予以重视。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应尽量使用内摩擦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得发生偏压,以免造成工程事故。⑷台背填方碾压方法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充分发挥一般大型填方压实机械的使用,认真施工,给以充分压实。为了便利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当受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能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对于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人工夯实、碾压,最终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在洞涵的翼墙周围特别容易产生因压实不足而引起的沉陷,给养护工作带来麻烦,应注意压实。扶壁式桥台在施工时很可能使用大型压实机械,这种情况下应与小型振动压路机配套使用,给以充分压实。⑸设置完善排水设施填方的排水措施对填方的稳定极为重要,特别是靠近构造物背后的填料,在施工中及施工后易积水下陷,因此,设计及施工时,应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另外也可以在桥台与填方段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体。对中间为砂砾石填料、两侧为土类填料的填方体与加固地基的连接处做30-50m纵向集水管和每10-15m的横向排水管,以排泄填方体与加固地基之间的下渗水。⑹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桥涵两端路堤的施工质量由于桥涵两端路堤所处的位置和特定条件使其有别于一般地段的路基质量要求,应采用相应的方法达到较高的质量。桥涵端部路堤桥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物,都有各自的设计施工要求,为了使沉降差尽量小一些,应该将该处路堤的压实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路基顶部土层可提高至98%或更高外,整个路堤的压实度都应提高。为了使桥台填方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比如压实土层厚可以适当减薄以及增加压实遍数。为适应桥涵端部路堤施工场地窄小,压实区域形状不规则而工期又紧迫的特点,应使用专用的小型压实机械。2、桥梁伸缩缝处跳车防治措施⑴梁端特殊设计梁端部要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营运过程中反复荷载的作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伸缩间距,以保证伸缩装置的正常营运使用。⑵合理选用伸缩缝装置选用伸缩缝装置最主要的是伸缩装置缝本身的刚度和质量。我们所理想的伸缩缝装置必须满足下列要求:①满足上部结构梁与梁之间和梁与台之间的位移;②伸缩装置的锚固是牢固可靠、经久耐用的,能够抵抗机械磨损、碰撞;③车辆行驶平稳、舒适;④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渗入;⑤安装方便、简单,易检查且便于养路工操作。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有的伸缩装置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板式橡胶缝、齿口钢板伸缩缝、西安SDⅡ—80型伸缩缝、衡水XF—80仿毛勒伸缩缝、美国万宝伸缩缝、德国毛勒伸缩缝以及TST弹塑体与碎石填充型伸缩装置等。根据各种伸缩装置的使用状况及适应范围进行分析对比,选择采用最经济最合理的伸缩装置。⑶伸缩装置的安装①伸缩装置的锚固宽度。需要规范伸缩缝预埋钢筋在梁(板)端部和桥台的锚固宽度。考虑到施工工艺的协调,伸缩装置的锚固宽度按50cm进行设置为适宜,桥台上宜采用背墙的宽度进行设置,这既方便了桥面板、现浇混凝土铺装层的施工,也使伸缩装置的稳定性得到了保障。②伸缩装置的锚固钢筋。在预制梁(板)的端部和背墙内预埋伸缩装置锚固钢筋是在两种不同情况下进行的。一般设计给定的都是对称于桥宽中心,在梁(板)端部设置预埋钢筋,则钢筋在每片梁(板)内的预埋位置都会不一样,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因此锚固钢筋应以对称于每片梁(板)的中心进行设置,这点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施工中要保证锚固钢筋的作用。仅在浇筑8—10cm厚的桥面板混凝土时进行设置是不可取的,这实际上没有让伸缩装置的定位角钢牢固地与梁(板)和背墙混凝土联结成整体,形成不稳定隐患,需要施工中认真对待。③伸缩装置的定位角钢伸缩装置的定位角钢一定要依据安装时测定出的气温、计算伸缩缝的伸缩量来调整两块定位角钢之间的距离,并按桥面高度将定位角钢焊接到预埋钢筋上,这样严格控了缝距。对于伸缩缝的间距,多持有宁小勿大的倾向,是万万要不得的。定位角钢附近的混凝土,在施工中振捣比较困难,死角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加强人工插捣。⑷连续缝的设置连续缝的宽度按桥的设计跨径和梁(板)的设计长度之差值进行设置,30m组合T梁连续缝宽6cm;各种板桥连续缝宽4cm;弯
本文档为【XX东路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13771067619
从事社区医疗工作多年,对基层医疗有丰富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1-10-1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