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

举报
开通vip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急诊科是一个将院前急救、门诊急诊、院内内外科急救及综合性ICU病房融为一体的科室。工作任务是:1.院前急救;2.重大灾难及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3.门诊抢救、观察、分诊;4.重症监护;5.恢复病房;6.教学与健康人群的急救培训。*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012年9月发布以下五部分:1、心肺复苏;2、催吐、洗胃;3、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4、呼吸道分泌物吸引;5、外伤患者紧急止血、包扎和搬运(第1、2、3、5部分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第4部分于...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急诊科是一个将院前急救、门诊急诊、院内内外科急救及综合性ICU病房融为一体的科室。工作任务是:1.院前急救;2.重大灾难及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3.门诊抢救、观察、分诊;4.重症监护;5.恢复病房;6.教学与健康人群的急救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012年9月发布以下五部分:1、心肺复苏;2、催吐、洗胃;3、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4、呼吸道分泌物吸引;5、外伤患者紧急止血、包扎和搬运(第1、2、3、5部分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第4部分于2013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气管插管、纤支镜检查应签有知情同意书)。现将以上内容作部分分解,与在座各位一起复习,不对之处请指教。*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一、徒手心肺复苏术*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1、心跳骤停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会议上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美国心脏病协会定义: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Cecil内科学定义: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跳骤停。*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心肺复苏的历史.1936年,前苏联神经外科医师提出了“复生”概念。.50年代提出现代呼吸复苏即口对口人工呼吸。.1954年研究出电除颤技术。.1956年首次电除颤抢救室颤患者成功。.60年代胸外心脏按压。*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3、体内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交感神经结:45-60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时间更长。*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4、无氧缺血时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10秒:脑氧储备耗尽.脑循环中断20-30秒:脑电活动消失。.脑循环中断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脑循环中断5分钟:ATP耗尽。*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5、判断心跳骤停的标准.意识丧失呈深昏迷状,.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心电图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瞳孔固定及发绀。*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6、目的:对任何原因所致心跳骤停现场急救,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7、注意事项心肺复苏力争在心跳骤停4分钟内进行。必须在30秒钟内作出诊断的方法:拍背、呼唤--检查鼻孔气流,胸部起伏--触摸颈动脉。诊断依据:呼之不应,无气流感觉,胸部无起伏,大动脉无搏动。如病人有轻微自主呼吸时,人工呼吸应同步进行。吹气时间1-1.5秒,吹气量800ml,自动呼气时间约2.5秒。频率12-20次/分。按压时使胸骨压下4-5cm,频率:成人80-100次/分,小儿l00-12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次)单人操作30:2双人操作15:1。除特殊情况外,停止按压的时间不应超过15-30秒钟。*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8、操作步骤(1)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的一侧(一般是右侧)。(2)摇拍病者之肩部呼唤病人。(3)如无反应,就地呼叫别人来协助。(4)将病人去枕置于仰卧位。(5)解开病人衣扣,暴露病人胸部,摆好体位。(6)用一只手放在病人的额上向后压,另一只手放在颈后将颈部抬高,使头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有分泌物可用手指清出,有假牙取出)。*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7)耳贴病人鼻孔是否有气流感觉,同时双眼注视胸部是否有起伏,颈动脉能否触到搏动(位置: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缘)。(8)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左手拇指食指紧捏病人鼻孔,右手抬起病人下颌,拇指压下下唇,使之张口,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密封病人口围,均匀用力吹气(或密闭口腔向鼻吹气),可见胸廊上升,松开口鼻,让其自动呼气,连续2次。(9)重新判断。*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10)心脏按压:背部垫板1)抢救者站在或跪在病人右侧。2)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挤压位置。①先找到肋弓下缘与胸骨连接处的切迹;②以右手中指、食指置于该切迹上;③将左手掌跟部紧贴右手食指旁,并压在胸骨上,正好压在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3)将右手掌跟部压在左手背上,左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以防止发生肋骨骨折。*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4)肘关节伸直,肩部和手掌必须保持垂直位,借助肩部力量向下按压。5)每次按压用力要均衡,使胸骨下陷4--5cm;每次按压后的间歇期要与按压时间相等;按压后的手掌位置不变,以保持手的正确位置。6)以每分钟80-100次频率挤压15次后,迅速趋向其头部后仰其头,打开气道,给予2次足量的吹气。如此反复。7)抢救1分钟后再次检查脉搏、呼吸。仍无效者,继续进行复苏术,此后每4-5分钟检查1次脉搏、呼吸。*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010年版徒手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术,国际用语: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骤停(如心脏疾病、心肌梗塞、触电、溺水、中毒、矿难、高空作业交通事故、旅游意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心脏骤停),而现场第一目击者采取呼救、心肺复苏术等紧急求助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最新指南操作标准: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替代原来2005的CPR操作顺序(A、B、C三大步骤:即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有条件可采取D—自动体外除颤。而现场抢救人员,必须要规范标准进行心肺复苏术C、A、B、D步骤抢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救。*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三、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适应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反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清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四、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1、血液净化溶质清除原理2、技术要求*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1、血液净化溶质清除原理1)弥散.经由半透膜两侧的血液及透析液中的分子,在限定的空间内自由扩散,以达到相同的浓度,最终,分子由高浓度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腹膜、透析器的中空纤维膜均是半透膜.应用于透析中.清除率与分子大小、膜孔通透性、及膜两侧物质浓度差有关.对血液中小分子溶质(BUN、Cr等)清除效果好于大分子溶质(细胞因子等)因为血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浓度高,膜内外浓度差大,其次,同样的膜对小分子溶质阻力小*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对流.在跨膜压(TMP)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液体中的溶质也随之通过半透膜,这种方法即为对流.人的肾小球以对流清除溶质和水分.应用于血液滤过中3)吸附.溶质吸附在滤器膜的表面、或滤器中的活性炭及树脂上,从而达到清除的效果.应用于血液灌流等模式中*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技术要求.建立血管通路.抗凝技术.液体平衡的管理.血管回路的维护1)建立血管通路首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孔在远心端,静脉孔在近心端,相距2~3cm,血液再循环量小于10%。常用穿刺部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一般流量50~250ml/min。其他:内瘘、人工血管、肘正中静脉等*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抗凝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法:.首剂量1000~3000U,经动脉管路,此后,5~15U/Kg/hr.4个小时检测一次APTT时间,使延长并达到正常值的1.5-2倍,APTT60-80s,大于100s肝素减量。其他抗凝方法:.体外枸掾酸抗凝法.低分子肝素.无肝素,盐水冲洗等3)液体平衡的管理:.每小时计算液体平衡.平衡=同期入量(置换液量+静脉输液量+口服量)-同期出量(同期超滤液量+尿量+引流量+其他液体丢失量).平衡量由医生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的循环情况掌握4)血管回路的维护*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五、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压: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中心静脉压测定:从静脉将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该管可做为补液和测压用。测中心静脉压时应以液中线第四助间为“0”点。正常值6~12cmH2O。途径:颈内静脉(常用)、颈外静脉(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通常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准确)*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途径:颈内静脉(常用)、颈外静脉(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通常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准确)目的:①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②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进行鉴别。③对需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循环超负荷的危险。④对重危病人、大手术以及紧急情况下作为大量输血、补液途径。*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5、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6、持续性血液滤过。*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六、肠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只要肠道有功能就使用肠道。*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途径:(常用有以下两种).口服途径:.经鼻置管:鼻胃管和螺旋型鼻肠营养管鼻十二指肠或鼻空肠营养管*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TPN).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PN).中心静脉肠外营养(CV-PN).有些患者虽有PN指征,当伴随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先纠正,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PN。肠外营养输注途径:.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周围静脉输注和中心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液组成、输入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适应症:肠外营养时间短(<2周)部分营养支持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症:肠外营养时间长(>2周)置管途径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PICC等*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肠外营养输注的方法持续输入法:指将一天的营养液在24h内均匀输入,适合于开始接受TPN以及全天输液量大于3500ml的患者。*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常用血管活性药物配泵及用量注:硝普钠用糖配,其余用盐配药物配法泵上显示(举例)用量多巴胺体重kgx3mg11ug/kg/min多巴酚丁胺体重kgx3mg11ug/kg/min硝酸甘油体重kgx0.3mg10.1ug/kg/min硝普钠体重kgx0.3mg10.1ug/kg/min去甲肾上腺素体重kgx0.3mg10.1ug/kg/min异丙肾上腺素体重kgx0.03mg1*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RI泵配法及使用中注意事项常见配法:50uRI+0.9%NS至50ml,即1u/1ml=1u/hr注意事项:1.常规RI皮下注射起效时间0.5h-1h,作用时间5-8h,静脉注射立即起效,作用时间约1h。2.BS正常值3.6-6.1mmol/L,ICU对高BS处理目标维持BS3.6-8.3mmol/L3.开始静脉注射RI或调整注射速度后1小时立即测BS,持续静注RI应Q2h测BS,皮下注射RI者应注射后Q4h测BS。4.持续静注RI2-4小时后BS无变化,则RI静注速度加倍,保持BS低于13.9mmol/L,直至内环境稳定。5.BS:1mmol/L=18mg/dl。*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谢谢!*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本文档为【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poope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0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1-05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