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3、第四纪底限:2.588MaB.P.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代号: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2)褶曲构造地貌:A、原生褶曲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造成):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挤压构造盆地、拱曲上升与阶地变形;、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地质构造遭受剥蚀造成):背斜山与向斜谷、向斜山与背斜谷、单面山与猪背岭、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3)穹窿构造地貌:穹窿、盐丘。4)断层构造地貌:断块山地(地堑式与地垒式)、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断层谷5)火山和熔岩地貌:火山堆、火山口、火山盾、火山弹、熔岩平原/高原、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6)侵入岩体构造地貌:岩席平原、岩盘丘陵、岩墙山脊、岩株山、岩基山丹霞地貌:一些中新生代的红色盆地堆积,经构造上升和流水切割,由水平岩层构成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地形,称为丹霞地貌。向斜山:向斜两翼如为松软的老岩层,易被侵蚀,而核心部位为新岩层,侵蚀较慢,其坚硬岩层突露,高出背斜谷成为山。背斜谷:由于背斜轴部有张性断裂易被侵蚀,如轴部地层软,翼部和向斜部位地层硬,背斜轴部容易被侵蚀成河谷,而翼部和向斜部分形成山体。地形倒置:正向地质构造形成负地形,负向地质构造形成正地形,称地形倒置。逆地貌:倒置以后的地形称逆地貌。如:向斜山与背斜谷。火山:由地下岩浆或碎屑喷出地表的一种地貌形态。断块地貌: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的构造地貌形态。断块山地: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山地。断陷盆地(地堑盆地):受断层控制的陷落盆地。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短而陡,另一坡长而缓。岩层倾角一般小于35o。猪背脊:岩层倾角较大的单斜构造地貌。岩层倾角一般大于35o。1、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2、风化壳: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风化壳分带:全风化带、半风化基石带、半风化基岩带古风化壳: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风化壳类型:a.岩屑型残积物在寒冷的高纬、高山冻原带,以冻融风化为主,岩石物理风化速度较快.化学风化轻微。它以岩屑为主。b.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残积干早区(荒漠)或温带半干旱区(草原),以温差(热胀冷缩)风化为主,岩石破碎成土状,化学风化早期析出的碱金属等元素与酸根结合,形成钙质残积物。这种残积物以含细角砾的细粒土为主。c.硅铝粘土型残积物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化学风化为主。这一类残积物以形成多种粘土矿物为特征,并形成少量次生氧化铁和氧氧化铁矿物。以高岭土矿物为主,蒙脱石次之。d.铁铝型残积物(砖红土风化壳)湿热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较彻底,硅酸盐矿物全部分解,转变为以次生铁、铝矿物和高岭石粘土矿物为主的砖红土风化壳。3、土壤:具有生长高等植物能力的残积物的表层。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故又称埋藏土壤(也有的露出地表)。土壤剖面结构:本层特征,具有团粒、孔隙和细小裂隙等。(中部)淋溶层:颜色较浅。被分解物、微粒矿物和有机质在淋滤作用和淋溶作用下,从本层往下移动,故本层缺少腐殖质。(底部)淀积层:位于土壤下部、由母质层组成,颜色和下伏成土母岩相近,但淀积从上部滤下来的成分,故称淀积层。本层以下为成土母岩。1、崩塌:斜坡上部的岩、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地向下运动,称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质构造、岩性、气候及降水、河流侧蚀造成的陡岸/负坡、人类活动。崩塌的特点:运动速度快、崩塌坡度陡、运动方式多变、基坡坡度与崩塌发育速度有关。崩塌地貌:崩塌崖、倒石堆、倒石群、堆石坝、垮石山。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称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地形、岩石结构和岩性、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滑坡要素: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阶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缝、滑坡洼地(滑坡湖)、反坡地形、醉汉林(马刀树)。滑坡的识别:古滑壁遗迹、坡角渗泉、双沟同源或单钩转向、局部不协调地形、局部反坡地形、醉树3、泥石流: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固体物质大于50%)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形条件(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气象水文条件(水源量、高山湖泊溃决、水库或渠道溃决);植被条件(植被稀少);人类活动。泥石流地貌:泥流舌、泥流裙、泥流阶地。泥石流堆积物识别:1)空间分布,地形特点:分布在沟谷中下游比较开阔的地带,形成泥石流阶地或泥流舌。2)岩矿成分:一般比较复杂,取决于整个流域,不稳定的岩矿成分多(快速堆积)。3)结构构造:快速堆积,无分选无磨圆,无层理,大孔隙。砾石互相撞击产生擦痕与冰川擦痕不同,呈纺锤形,粗大毛糙。C常含有泥包砾,砾石的表面附着黏土等细颗粒物质。4、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土屑蠕动成因:温度或湿度变化。土屑蠕动现象:电线杆歪斜、树干弯曲、土墙或篱笆墙向下坡倾斜、坡面草皮向下坡移动。1、流水按其规模分类1)面流(片流、表流):沿平缓斜坡形成的网状细流。2)洪流:暂时性急流。3)河流:具有固定流槽的常年流水。2、面流地貌(有哪些?)1)片蚀坡——位于斜坡上部,表面分布有细沟。一般表面微凸,较光滑。2)坡积裙——在平缓斜坡的下部,由坡积物堆积形成的向四周倾斜的环带状地形。3)坡积平原——若干坡积群联结起来,形成规模较大、表面坡度较小的面流堆积地貌。4)坡积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或其它原因,使坡积平原受到切割,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3、坡积物的识别(特点)1)空间分布或组成的地貌分布于平缓斜坡的基部,形成坡积群或坡积平原。2)岩矿成分其岩矿成分和片蚀带成分相似,岩矿成分以细颗粒成分为主(搬运动力小)。3)岩相特征具有一定的分选,自斜坡上到基部颗粒越来越细。坡积物常常具有与斜坡倾向一致的原始倾斜层理。C常和残积物共生形成残坡积D岩相由于是细颗粒堆积易黄土化形成黄土状土。4、洪流地貌1)洪流形成的条件:大量水源、较大的汇水区、植被不太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2)洪流冲蚀地貌:纹沟、细沟、切沟、冲沟、坳谷3)洪积地貌A洪积扇:在冲沟沟口,洪流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体。洪积平原:在山前地带,若干洪积扇相互连接,形成范围广阔的微倾斜平原,称洪积平原。C洪积阶地:洪积平原形成以后,若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使洪积平原受到切割,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称洪积阶地。4)A空间分布或形成地貌分布于山麓地带或冲沟的沟口,组成洪积扇(裙、裾),洪积平原,洪积阶地。岩矿成分岩矿成分取决于冲沟中的岩矿成分,一般认为不稳定的矿物成分较多,其中常含有动植物的残体。C结构构造具有一定的分选,磨圆和层理。厚度由沟口到下游逐渐变薄,单层厚度变化较大(急流形成切割,侵蚀间断面凹凸不平)。松散透水含水。有原始倾斜的层理。砾度变化较大(有巨砾的堆积)。5、河流地貌1)水流运动方式:层流与紊流、横向环流、涡流。2)河流作用侵蚀作用(向源侵蚀、下切侵蚀、侧方侵蚀)、搬运作用(悬移、跃移、推移)、堆积作用。向源侵蚀:河流沟谷发育过程中,水流冲刷加剧。下切侵蚀加深河床沟床,受冲刷部位随物质蚀离,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下切侵蚀:河流不断侵蚀河床,使河床降低及河谷加深和增长的过程。侧蚀作用: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3)河谷:河水沿着地表流动的线性谷地。河谷发展阶段:V型河谷、河漫滩型河谷、成型河谷。河谷的成因类型:侵蚀谷、构造谷、多成因谷4)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河床的平面形态:顺治河床、弯曲河床(曲流)、汊河型河床、游荡型河床。其中曲流可分为自由曲流(构造稳定/下沉区)和深切曲流(构造抬升区)。河床中的地形:深槽与浅槽、岩槛、壶穴、边滩、心滩与江心洲。河床沉积物:蚀余沉积物、滨主流线沉积物、滨河床浅滩沉积物。裂点:每一次侵蚀基准面下降时都会引起一次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两次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床纵剖面坡折处称为裂点。5)河漫滩:洪水期被河水淹没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形成及其发展过程:A、最原始的河漫滩出现在年青时期的V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石所组成的雏形滨河床浅滩。B、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滩不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C、雏形河漫滩形成以后,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由于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水中的大量悬移质就可以在那里沉积下来,构成由粉沙及粘土组成的沉积层,形成真正的河漫滩。D、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河漫滩微地貌:滨河床沙坝、迂回扇、心滩沙堤、牛轭湖。牛轭湖:由弯曲河床的自然截弯取直或汊道淤塞形成。平面上常呈新月形。7)河流袭夺:有甲、乙两条河流,甲河溯源侵蚀很快,切穿分水岭,把乙河或乙河上游的水抢夺过来,这种现象称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条件:甲、乙两河河床高度不同,溯源侵蚀速度不同。(8)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或其它原因,河流下切侵蚀增强,原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被抬高到洪水面以上,形成一种阶梯状地形,称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成因:地壳运动(阶地面与冲积物地面—地壳稳定、阶地陡坎—地壳上升、巨厚沉积物—地壳下降)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变化、河流袭夺。河流阶地类型:侵蚀阶地(阶地面[侵蚀面]、阶地陡坎都由基岩组成)基座阶地(阶地面、阶地陡坎上部由冲积物组成,阶地陡坎下部由基岩组成)堆积阶地(阶地面、阶地陡坎都由冲积物组成。)真假阶地识别标志:台面的物质成分、台面的形态和倾向、台面与基座底层产状的关系、台面后缘与山坡的接触关系、台面在横向的连续性。阶地要素:如图所示,一级阶地T1为堆积阶地,二级阶地T2为基座阶地,三级阶地T3为侵蚀阶地。在最开始的一个阶段,地壳稳定,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拓宽谷底,而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把原河床谷底面抬升到洪水位以上,有零星的堆积物分布,形成三级阶地(侵蚀阶地T3);而后,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拓宽谷底;地壳下降,堆积作用盛行并形成一定厚度的堆积物;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幅度大于堆积物厚度,形成二级阶地(基座阶地T2);最后,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拓宽谷底;地壳下降,堆积作用盛行并形成一定厚度的堆积物;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幅度小于/等于沉积物厚度,形成一级阶地(堆积阶地T1)。9)冲积平原:在地壳下降区,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分类: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冲积平原的微地貌:决口扇、天然堤决口、天然堤、地上河、河间积水洼地、沼泽、牛轭湖、河床、河间地泛滥平原(10)冲积物的识别A、空间分布(组成地貌)沿河流分布,形成河流冲积地貌(河漫滩、牛轭湖、心滩、冲积阶地/平原)B、岩矿成分取决于河流流域岩矿成分,一般较复杂,中游较下游复杂,下游的不稳定矿物一般都被磨蚀,不太复杂。C、岩相特征有分选、磨圆、层理、砾石定向排列;分三相:河床相,以粗颗粒为主;漫滩相,以细颗粒为主;牛轭湖相,有机质含量增多;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为河漫滩相,下部为河床相;冲积物松散、透水、可以找到地下水;冲积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动、植物遗体),含有一定量的孢粉。冲积物的厚度(正常厚度为地壳稳定时的最大厚度,等于河床底部与洪水位的高度差)11)河流地貌小结侵蚀地貌::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三角洲: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1、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凡是以化学过程为主,以物理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做岩溶作用。2、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岩石的透水性、可溶性,水的流动性、溶蚀性。3、地表岩溶地貌溶沟和石芽、石林、溶蚀漏斗、落水洞、竖井、溶蚀洼地、峰丛、峰林、孤峰、岩溶平原、平谷、盲谷【注】:岩溶平原又称坡立谷、岩溶盆地、岩溶谷地。4、地下岩溶地貌定义: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体的各种构造面,进行溶蚀侵蚀,并伴机械崩塌作用而开拓出来的地下空洞。包括:溶洞、地下河(暗河)、伏流、暗湖。溶洞:灰岩地区岩溶作用形成的地下洞穴。5、地表岩溶堆积物1)淋溶堆积和残积——赭土(蚀余红土)岩溶地区的凹地大面积分布,红色黏土为主,被称为“赭土”。赭土有隔水作用。岩相特点:粘土和石灰岩的块石,无磨圆,无层理,无分选,有时有固结。2)泉华(石灰华):泉华是指岩溶泉出露的地方,形成的碳酸钙沉积。6、地下岩溶堆积物(1)洞穴化学沉积物A、滴石:由洞中滴水形成的方解石及其他矿物沉积,其形态多样。a、石钟乳(中空,横切面有同心圆结构)b、石笋(中实,横切面有同心圆结构)c、石柱:钟乳不断地向下长,与之对应的石笋也同时向上生长,两者相连后所形成的柱状体。B、流石:洞内流水所形成的方解石及其他矿物沉积。1、海岸带的三分:潮上带(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2、海洋环境分带:滨海、浅海(0-200)、半深海(200-2000)、深海(2000-)3、海岸类型: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泥质海岸、生物海岸。4、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穴(洞,槽,海蚀壁龛)、海蚀崖、海蚀台地(波切台地,浪蚀台,岩滩)、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阶地、海蚀凹槽。5、海岸地貌—海积地貌海滩、水下沙坝、水下阶地、离岸堤、贝壳堤、沙嘴、连岛坝、海积阶地6、海平面位置的确定标志1)沉积物标志(现代懈湖、海岸岩);2)地貌标准(海蚀凹槽、海蚀穴、海蚀崖、波切台等);3)生物标志(珊瑚礁评台、有孔虫、介形虫等);4)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7、河口地貌河口沙嘴、心滩河口沙坝、水下心滩、水下边滩、三角洲。三角洲由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从河口到远离河口分为顶积层粗,前积层较细,底积层细。8、海滨沉积物的特点1)空间分布:沿海岸分布,形成海积地貌(沙嘴,沙坝,沙洲,海滩,海积阶地,海滨平原)2)岩矿成分(成分相对简单,但河口地带相对复杂)3)岩相特征:A、砾石的扁平度高,波浪颠簸作用形成的;B、含有海生的贝壳;C、砂砾表面干净光滑1、冰川: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坡下运动,称为冰川。2、.雪线:年降雪量=年消融量的界线。3、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大陆冰川(冰盾、冰盖)高原冰川4、冰蚀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悬谷、冰川三角面、羊背石、冰蚀阶地、冰蚀平原5、冰碛物:冰川搬运并堆积形成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冰碛物按位置分类:侧碛、中碛、底碛、表碛、内碛6、冰水堆积地貌冰砾阜及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冰蘑菇、冰水扇、冰水湖、冰水冲积平原、冰水阶地7、冰川堆积地貌8、山岳冰川地貌组合的垂直分带性冰蚀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上,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冰蚀—冰碛地貌带(位于雪线以下,尾碛垅以上,以冰谷、侧碛堤、冰碛丘陵、鼓丘为主)冰碛地貌带(以尾碛垅为代表)冰水堆积地貌带(尾碛垅以下,表现为冰水扇和外冲平原)1、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胎生、哺乳;全身或某一部位有毛发;恒温;五块指骨;七块颈椎骨。2、鉴别哺乳动物的标本:完整的骨架、头骨、牙&角、肢骨、碎片。(鉴定骨骼最重要的是头骨、有角动物的角是鉴定动物种类的重要标志)3、洞角和鹿角洞角:不分叉,外面是角质层,里面是骨质,一生只生一次,如果断了就不再生长。如牛角。鹿角:分叉,表面为皮包裹,每年要脱落一次,次年再长,鹿类属于此角。4、中国现代动物区跨越了两个动物界(古北界、东洋界),包括北方动物群和南方动物群。5、全球动物七个动物界: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旧热带界、新热带界、澳洲界、大洋界。6、中国现代植物三大分区:东部湿润森林区、西部干旱草原荒漠区、青藏高原寒冷草原草甸区。7、冰期植物群(仙女木植物群)代表:八瓣仙女木、北极柳、矮桦、对叶虎耳草、灰藓。8、孢粉采集注意事项:(1)重量<1kg;2)从下往上逐层采集(防止污染、混样);3)采样间距一般为20cm,最大不大于50cm;4)在地层界面上下采样;5)采样采集细颗粒(砾石中细砂夹层),若有机质含量高则加密采集;6)样品编号要明细,逐层对比;7)样品装入塑料袋,外套布袋。9、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A、早更新世动物群(Q1):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特征种类: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古中华野牛B、中更新世动物群(Q2):中国猿人-肿骨鹿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特点:共96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30%为绝灭种特征种类:肿骨鹿、周口店犀C、晚更新世动物群(Q3):赤鹿--最后斑鬣狗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特征种类:赤鹿、最后斑鬣狗、野驴在东北地区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冰期动物群:披毛犀--猛玛象动物群D、全新世动物群(Q4):四不象鹿动物群10、周口店动物群:中国北方中更新世具代表性的哺乳动物群,化石丰富,该动物群显示了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的景观。北京猿人化石:20世纪初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直立人化石,包括头盖骨、头骨碎片、牙齿等化石及石器材料。11、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A、早更新世(Q1):元谋动物群B、中更新世(Q2):大熊猫--剑齿象动物主要成分:大熊猫、剑齿象、长臂猿人、金丝猴、中国犀。C、晚更新世(Q3):资阳动物群含真人化石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资阳人)。D、全新世(Q4):无12、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文化层:含有、陶器、铜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文化期:和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13、石器: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石质工具。石器制作的两道工序:打片和修理。根据石器特点,古人类文化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4、古人类演化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15、中国猿人特征:能直立行走又称直立猿人,眉骨突出,明显脊状,在眼眶上连成一片,头盖骨低平,下巴壳后缩,牙齿粗壮具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能用火和制造工具是人的特征,所以称为猿人。1、冰期:指第四纪期间,全球气候显著变冷,冰川规模扩大和增厚的时期。间冰期:指两次冰期之间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时期。冰后期:指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到现在。时间上相当于全新世。时间为10,000aB.P.2、雨期:第四纪期间,中低纬度地区雨量充沛,内陆湖泊面积增大,湖面升高的时期。间雨期:中低纬度地区,两次雨期之间,气候干旱,降雨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的时期。3、第四纪气候波动标志:生物学标志(植物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岩石学标志地貌学标志地球化学标志(氧化物、碳酸钙、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氧同位素、碳同位素)、氢同位素)矿物学标志土壤学标准磁化率标准4、全新世气候划分:前北方期、早北方期、晚北方期、大西洋期、亚北方期、亚大西洋期(大暖期)5、第四纪冰期的全球五大冰盖:南极洲冰盖、格陵兰冰盖、斯堪的纳维亚冰盖(欧洲)、劳伦泰冰盖(北美)、西伯利亚冰盖(亚洲)6、第四纪冰期划分:(全新世---早更新世)由新到老阿尔卑斯:冰后期、雨木冰期、里斯冰期、民德冰期、贡兹冰期、多瑙冰期、拜伯冰期中国东部:冰后期、大理冰期、庐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阳冰期、红崖冰期第12/15页(每两个冰期存在间冰期)7、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黄赤交角、岁差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1)生物地层学的原则:依据生物的演化规律,它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前进,是一个全球性规律。同一物种中,原始形状多的时代早,进步形状多者时代晚;相同种,而且形状又相似的其时代接近。2)气候地层学的原则:第四纪气候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冷暖的波动,即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而且是频繁地发生。在统一地球表层系统控制下,全球的气候变迁具有全球性。根据全球的气候旋回为标志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就是气候地层学原则。2、中国华北第四纪地层剖面A、生物地层划分依据是生物地层学原则,利用哺乳动物群划分地层。(1)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Q1上(黄)泥河湾:黄褐色砂砾及砂质粘土为主,含泥河湾动物群~~~~~~~~~~~~~~2.4MaBP~~~~~~~~~~~~~~~~~~~~~N2-Q1下(绿)泥河湾: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夹泥灰岩为主,含东窑子头动物群汾河—渭河谷地三门组与泥河湾组情况大体类似(黄三门、绿三门)。(2)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①地点:代表性剖面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中国猿人洞)②岩性:主要为石灰岩角砾与砂土交替沉积,夹砂砾与石钟乳层,堆积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17层,周口店组指1-13层.③哺乳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中国猿人-肿骨鹿动物群)④时代:23-46万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属布容正极性时。3)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Q3)①地点:代表性剖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乌审旗。②岩性: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成砂,自下而上分为7层。③哺乳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④时代:14C年龄为40Ka,为晚更新世。4)全新统(Q4)含半坡动物群或殷墟动物群化石及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黄土、冲积层和湖积层。第13/15页B、黄土—古土壤地层划分依据:黄土岩性、古土壤类型、特征和接触关系,并配合年代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午城黄土①地点:隰县午城柳树沟②岩性: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厚50米。③化石: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④时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龄为2.4Ma,属于早更新世(Q1)2)离石黄土①地点:山西离石县陈家崖②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马兰黄土(Q3)~~~~~~~~~~~~~~~~~侵蚀面~~~~~~~~~~~~~~~~~~~~~~离石黄土上部:色较浅,土质较疏松,含5-6层红色古土壤层,其间距较大,古土壤结构较清晰。离石黄土下部: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间距较小,。~~~~~~~~~~~~~~~~~侵蚀面~~~~~~~~~~~~~~~~~~~~~~午城黄土(Q1)③化石:下部含肿骨大角鹿,上部含较多的方氏鼢鼠化石。④时代:中更新世(Q2)3)马兰黄土①地点:原指北京斋堂马兰峪次生黄土②岩性:灰黄-姜黄或黄褐色,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③化石:较少。④时代:晚更新世(Q3)全新世黄土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1、物理年代学方法1)古地磁学方法2)热释光和光释法3)电子自旋共振法4)裂变径迹法2、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1)14C法2)K-Ar法3)铀系法(铀系不平衡法)4)人工核放射性沉降法3、其他方法1)历史考古法2)沉积学方法3)树木年轮法
本文档为【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27921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