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高考2021年生物试题及解析

山东高考2021年生物试题及解析

举报
开通vip

山东高考2021年生物试题及解析山东2021生物高考试题解析.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ATPC.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D.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A.据题意分析,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含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才会被运回内质网。消化酶和抗体都属于分泌...

山东高考2021年生物试题及解析
山东2021生物高考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解析.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ATPC.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D.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A.据题意分析,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含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才会被运回内质网。消化酶和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转运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B.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由ATP直接供能。B正确C.根据题目信息“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可知,含RS序列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与RS受体结合并在内质网中与RS受体分离,又根据题目信息“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可知在高尔基体RS与RS受体结合能力强,高尔基体pH较低,在内质网RS与RS受体结合能力弱,内质网pH较高。C错误D.RS功能缺失,错误运输到高尔基体的蛋白质不能运回内质网,该类蛋白质会在高尔基体积累。D正确【点评】本题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的囊泡运输为情境,主要考查了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ATP等基础知识以及学生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的体现,是生物学科素养生命观念水平二的考查。2.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f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A.Cs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是由H+勺浓度梯度驱动的,属于不直接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A错误B.Ca2+通过CAX的运输进入液泡使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增大,利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H+焦磷酸酶不能跨膜运输H+,使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减小,Cf和H+的反向转运速率减慢。C正确D.根据题目信息“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入液泡”,可知液泡内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因此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并且利用的是无机焦磷酸水解释放的能量。D正确【点评】本题以液泡膜上H+和Cf的跨膜运输为情境,主要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膜蛋白的功能、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是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的体现,是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水平三的考查。3.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KFERQ勺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a-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a-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分化C.抑制L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a-酮戊二酸的含量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答案】C【解析】A.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a-酮戊二酸合成酶本质为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后可以被细胞再利用。正确B.通过题干可知a-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之后,细胞内的a-酮戊二酸无法合成含量会降低,从而促进细胞干细胞分化。则a-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会抑制细胞干细胞分化。正确C.抑制L基因表达,则溶酶体上膜上的受体L无法合成。分子伴侣与a-酮戊二酸合成酶形成的复合物无法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则a酮戊二酸合成酶含量增加,催化细胞内a-酮戊二酸合成使其含量增加。错误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属于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正确。【点评】本题以分子伴侣识别并结合目标蛋白形成的复合体与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被溶酶体降解调控含量,调节细胞分化为情景,考查了溶酶体的功能、信息调节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学生需要根据题干给出的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的过程分析推理出a-酮戊二酸合成酶即理论中的目标蛋白,该酶降解后细胞内的a-酮戊二酸含量降低,进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该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物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信息观以及运用科学的思维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4.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现代人的DN际列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并分离出来,用于研究人类起源及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有两种B.设计“引子”的DN附列信息只能来自核DNAC.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古人类的DNA序列D.土壤沉积物中的古人类双链DNAM直接与“引子”结合从而被识别【答案】C【解析】A.据题意“引子”是利DNA^列设计合成的,其彻底分解的产物为磷酸、五碳糖和4种含氮碱基,共六种产物,故错误。B.设计“引子”的DN际列可以来自于核DNA也可以来自于线粒体DNA故错误。“引子”是利用现代人的DN际列设计的,说明在人类DNA中有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古人类的DNA^列,故正确。土壤沉积物中的古人类双链DNA需要解旋成为单链后才能与“引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不能直接在双链状态直接与“引子”结合而被识别,故错误。【点评】此题以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付巧妹白^研究成果为情境,考察了DNA吉构、DNA的分布、DNA>子杂交等必备知识,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关键能力。通过设计我国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人类起源及进化方面的进展,提高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引子的功能原理的设计,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题意和选项的逻辑性内化了进化观和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酚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T-DNA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C.M经n(nR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答案】D【解析】A.在M培育成N的过程中,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根据题意M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含有T-DNA有丝分裂过程中T-DNA会随着水稻DNA的复制而复制,复制后精确分到子细胞中去,所以细胞M培育成的植物N的每个子细胞中都含有T-DNA故正确。B.N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T-DNA(可记为T),其同源染色体不含T-DNA(可记为O),那么N植株可表示为TO,根据分离定律N植物(T。自交子一代中含T的植物占3/4,也就是含T-DNA勺植物占3/4,故正确。C.根据题意M细胞染色体一个DNA分子的单链中C变为U,由于DNAC制的原料是脱氧核甘酸不含碱基U,故复制n次后脱氨位点含有A-U的细胞只有一个,复制n次后细胞总数为2n个,所以脱氨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n,故正确。D.据A项解析知M经3次有丝分裂后的细胞都含有T-DNA由于M细胞中一个DNA的单链的C变U,其互补链的对应位点正常为G,所以子代细胞1/2是正常的G-C,1/2是碱基对被替换的。M经3次复制后形成8个子DNA,其中4个脱氨位点正常的(G-C或C-G);4个脱氨位点为替换的,其中一个DN*有U-A(或A-U),三个DNA为A-T(或T-A),综上分析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3/8【点评】此题以农杆菌转化法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劳动生产实际为情境,考察了DNA复制、基因突变、分离定律等必备知识,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的关键能力。对一条链突变后的DNA?代情况的推理,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TOC\o"1-5"\h\z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2倍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答案】D【解析】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果蝇星眼、圆眼(假设由A、a控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星眼显性纯合致死;缺刻翅、正常翅(假设由B、b控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推出亲本雄果蝇不能是XBY,只能为XbY,亲本雌果蝇为XBXb,而后代中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说明XBY致死。由此可推出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AaXX3xAaXbY)彳导F1中2/3Aa、1/3aa;1/3X父、1/3XbXb、1/3XbY,所以A.星眼缺刻翅AaXXb2/3*1/3=2/9,圆眼正常翅aaXbXb/aaXbY1/3*2/3=2/9,两者相等,正确B,雌果蝇中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为(1/3*1/3)/(2/3)=1/6正确C.雌果蝇数量1/3XBX1、1/3XbXb雄果蝇数量1/3XbY二者2:1正确D.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频率为1/5,(1/3*1/2)/(1/3+1/3+1/3*1/2)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基本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需要考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判断出其中的显纯合致死。该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要解决本题,学生要运用遗传基本知识,合理应用正推逆推基本方法,通过推理判断,将题目信息整理明白,然后进一步判断计算。符合题目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答案】C【解析】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包含一个突触,而缩手反射的中枢包含两个突触,突触延搁更多,传递速度更慢,正确。患者昏迷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膝跳反射增强,B正确。。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不能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错误。D.蛋白质被摄食后水解为氨基酸被吸收利用,食用较多蛋白质会导致机体内尿素增加,进而生成更多谷氨酰胺,不利患者恢复。因此,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根据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说明和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8.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丫-氨基丁酸持续彳^用于胰岛A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C.胰岛B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A细胞的潜能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答案】B【解析】A、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正确。日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错误。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减弱。C.胰岛A、B细胞遗传物质相同,胰岛B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A细胞的潜能,正确。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功能了解,对细胞等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体现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概括与归纳、等科学思维,理性解释和判断及健康生活理念等社会责任。9.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鬻的叶片B.乙可通过发酵获得C.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D.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答案】B【解析】依题意知物质甲是细胞分裂素,物质乙是赤霉素,物质丙是生长素,物质丁是脱落酸。A物质甲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错误。B.物质乙是赤霉素,可通过在发酵罐中培养赤霉菌获得,正确。C.物质丙是生长素,而成熟的果实中乙烯的作用增强,错误。D.物质丁是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夏季炎热条件下,脱落酸易降解,导致小麦种子易发芽,错误。【点评】该题考查了相关植物激素的种类、生理作用及其运输、分布等,概括与归纳、理性解释等科学思维.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裸掠«甲乙丙时mj(天)时间(无)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后,L中的甲藻数量减少,M中甲藻的数量增多,说明螺喜食甲藻;L中乙藻的数量增多后又降低,说明螺在后期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导致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L中的丙藻增多,说明螺虽然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对丙的捕食数量也比较少。A正确;没有螺存在的M中三种藻的数量变化可以判断出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导致L中各种藻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点评】本题以捕食者对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竞争关系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种间关系、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解题过程主要考查了比较与分析的科学思维,分析在螺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下三种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答案】B【解析】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被标记的鼠为39-5=3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X34+15~77。【点评】本题以教材思考题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标记重捕法的理解。重点考查对于标记重捕法影响因素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数学模型进行合理修正的能力。葡萄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存活但不能大量繁殖B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是野生型酵母菌C.葡萄酒的颜色是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D.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糖含量增加【答案】D【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但增殖缓慢,A正确;自然发酵是利用葡萄皮表面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B正确;葡萄酒的颜色是由于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涩味则主要来自于葡萄籽中的单宁类物质,C正确;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的糖被消耗,逐渐减少,D错误。【点评】本题以传统发酵技术生产葡萄酒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葡萄酒发酵中原理、菌种选择、物质含量变化等的记忆与理解。13.粗提取DNA寸,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储水并搅拌,过滤后所得滤液进行下列处理后再进行过滤,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特定试剂后容易提取出DNAf对含量较高的白色丝状物的处理方式是A.加入适量的木瓜蛋白酶B.37〜40C的水浴箱中保温10〜15分钟C.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D.加入NaCl调节浓度至2mol/L-过滤-调节滤液中NaCl浓度至0.14mol/L【答案】A【解析】A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滤液中的蛋白质从而达到分离DNA的目的,故正确;B.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c的高温,而DNA^80c以上才会变性;37〜40c环境中DN窗口蛋白质均不变性,无法达到分离DNA勺目的,故错误。C.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体积分数为95%勺冷却的酒精后DNA/f出,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无法再提取含量更高的DNA故错误。D.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此浓度下DNAt析出,所以滤液中无法再提取含量更高的DNA故错误。【点评】此题以鸡血细胞为情境,考查了DNA在NaCl溶液和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性、DNA寸酶、高温的耐受性等必备知识,侧重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高考考查要求的基础性。14.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菌属于解脂菌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以脂肪为唯一碳源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D.该平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答案】B【解析】A.解脂菌分泌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推知甲菌分泌脂肪酶是解脂菌。正确;乙菌不能利用脂肪,但在培养基上能繁殖形成菌落,表明乙菌依赖其他碳源生存,错误;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通过菌落的特征进行对比,正确;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越强,相同时间内产生的脂肪酸越多,则颜色变化越明显,显色区域也越大,可通过变色程度以及显色区域半径和菌落半径比值大小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大小,正确。【点评】此题以解脂菌为情境,考察了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鉴定,难度适中。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碳源的推理考察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体现了高考考查要求的综合性、应用性。15.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由同一抗原刺激产生的不同抗体统称为多抗。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注入小鼠体内,可利用该小鼠的免疫细胞制备抗p72的单抗,也可以从该小鼠的血清中直接分离出多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入小鼠体内的抗原纯度对单抗纯度的影响比对多抗纯度的影响大B.单抗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分离出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利用该小鼠只能制备出一种抗p72的单抗D.p72部分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多抗仍有效的情况【答案】D【解析】A.单抗是通过培养特定杂交瘤细胞而获取,与抗原纯度无直接关系,而从小鼠血清中直接分离出的多抗则是由抗原直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受抗原纯度影响大,A错误。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常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有多种,浆细胞只占一部分,并未将浆细胞单独分离出来,B错误。C.由题意可知,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可以利用该小鼠制备多种抗p72的单抗,C错误。D.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若p72部分结构改变,相应的单抗会失效,而多抗仍可能对其它未改变的抗原决定簇起作用,故D正确。【点评】本小题以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制备单抗和多抗为情境,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等必备知识,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主要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上考查“四层”的相关内容。16.关于细胞中的H2O和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一定消耗H2OC.植物细胞产生的Q只能来自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产生的Q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于H2O【答案】ABD【解析】A.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属于脱水缩合,有水的产生。正确。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H2O与丙酮酸反应形成CO与[H]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消耗水。正确C.光合作用通过H2O的光解可以产生Q,另外,植物细胞中具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HQ水解为H2O和O2。错误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HO的光解会产生Q,其他过程均没有产生Q。所以02中的氧元素只能来自于水。正确。【点评】该题考查了细胞内H20和Q的产生与消耗相关的生理过程。考查学生的基础必备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型为XYS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鼠杂交得Fi,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刚F2小鼠中雌雄比例可能为A.4:3B.3:4C.8:3D.7:8【答案】ABD【解析】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所以雌鼠的基因型是XXXY(Y上不含S基因);含两条性染色体雄鼠的可能基因型有XSXS、XSYS、XXs、XY5、XSY,由于母本不能含有S基因,因此XXS和XSYS不存在,符合要求的雄鼠只有①XX5、②XY5、③XSY三种情况。①XXs与该小鼠杂交得Fi为1/4XX、1/4XXS、1/4XY、1/4XSY,Fi雌配子3/4X、1/4Y,雄配子1/4X、1/2XS、1/4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雌雄比例为7:8②XYS与该小鼠杂交得Fi为1/3XX、1/3XYS、1/3XY、Y(受精卵不发育),Fi雌配子3/4X、1/4Y,雄配子1/2X、i/2YS,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雌雄比例为4:3③XSY与该小鼠杂交得Fi为i/3XXS、i/3XY、i/3XSY、YY(受精卵不发育),Fi雌配子i/2X、i/2Y,雄配子i/4X、i/2XS、i/4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雌雄比例为3:4故选AB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在理解信息内容基础上对不确定情况进行讨论,过程中需要运用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对随机杂交进行快速精细运算,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细心,耐心与快速思维能力。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BC【解析】A、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利用多种水解酶的水解作用,而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使病毒因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而被吞噬、消灭。两者机制不同,B错误;C.吞噬细胞不会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变,错误。D.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正确。【点评】本题信息量较少,通过提供的相关信息,理解免疫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法错误的是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答案】BC181621种群密度(个/加)【解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A正确;据图可知水蚤的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为24个/cm3。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可推测种群密度为12个/cm3左右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错误;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即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C错误;根据图示模型分析,水蚤的种群密度超过24个/cm:种群的增长率为负值,D正确。【点评】本题以种群的出生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曲线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数学模型分析的能力。.含硫蛋白质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导致生活污水发臭,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俊结合形成黑色沉淀。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用穿刺接种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菌接种在含有硫酸亚铁钱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图所示。若两种菌繁殖速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B.为不影响菌的运动需选用液体培养基C.该实验不能比较出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量D.穿刺接种等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答案】BA.两种菌的繁殖速度相等,在两种菌数量相等的前提下,由图可知,乙的运动能力比甲强。B.穿刺接种一般用固体或者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是悬浮培养,由图可以判断出该培养基不是液体培养基。C.黑色沉淀区域面积大小反应微生物的运动能力强弱,但不能反映出硫化氢的量,C正确。D.防止杂菌污染是多种接种技术的关键和核心,D正确。【点评】本小题以“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实验为情境,属于实验类情境,考查了培养基的类型及特点、微生物培养的前提等必备知识,侧重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能力,主要从综合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考查四层的相关内容。.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Q与CO竞争性结合Q,Q与Q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光呼吸抑制剂SoBS溶液,相应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呼吸强度见下表。光合作用强度用固定的CO量表示,SoBS溶液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SoBS浓度(mg/L)010()20030()400500600光合作用强度(CO-Pfiiol♦a'**s)18.920.920」18.717.616.515.7光呼吸强度<C0P1.J・N-I\mol■th*s)6.46.25-85.55.2L84.3(1)光呼吸中C5与C2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中。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CO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CO释放量增加的原因是。(2)与未喷施SoBS溶液相比,喷施100mg/LSoBS溶液的水稻叶片吸收和放出CO量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填“高”或“低”),据表分析,原因是。(3)光呼吸会消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抑制光呼吸以增加作物产量。为探究SoBS溶液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据表分析,应在mg/L之间再设置多个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答案】(1)基质光照停止,产生的ATR[H](NAPPH)减少,暗反应消耗的Q减少,C5与0孙合增加,产生的CO2增多(2)低喷施SoBS溶液后,光合作用固定的CO增加,光呼吸(及呼吸作用)释放的CO减少,即叶片的CO2吸收量增加、释放量减少。此时,在更低的光照强度下,两者即可相等(3)100〜300【解析】(1)光合作用过程中CO与C5结合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根据光呼吸的概念,叶肉细胞中Q与CO竞争性结合C5,所以光呼吸中C5与Q结合的反应应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中光反应停止,产生的ATP、[H](NAPPH)减少,使暗反应减弱,暗反应中CO与C5结合减弱,则C5与02结合增加,CO释放量增加。(2)据表可知,与未喷施SoBS§液相比,喷施100mg/LSoBS溶液的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即光合作用固定的CO增加,而光呼吸强度减小即光呼吸释放的CO减少,再结合题干中SoBS溶液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所以喷施SoBS溶液后,叶片的CO吸收量增加、释放量减少。因此,在更低的光照强度下,叶片光合作用吸收的CO量和光呼吸与细胞呼吸释放的CO量相等。(3)光呼吸会消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因此当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差值最大时,最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当喷施SoBS溶液浓度为200mg/L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呼吸强度差值最大,因此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应介于100~300mg/L之间。【点评】本题基于“光呼吸”概念,借助光呼吸抑制剂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强度影响的实验情境和生产实践情境,既考查了学生从新情景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很好的体现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的考查。.(16分)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l勺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B勺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蔡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1)基因型为Mm勺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i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则以上所得Fi的体细胞中含有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I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勺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答案】(1)1/6MmRr5/12(2)0M基因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1/2n(3)以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植体甲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或:利用雄性不育株与植株甲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解析】(1)Mm自交两代,F1中mm隹性不育,只有1/3MM和2/3Mm可自交,产生F2中mm^1/6。雄性不育植株(mmi与野生型植株(MM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Rr)的基因型为MmRr以该杂交种MmR为亲本随机受粉,F1中mm雄性不育,F1雌配子中M:m=1:1,雄配子M:m=21,F2雄性不育mm占1/2*1/3=1/6,R:r=1:1,产生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MRr)为(1-1/6)X1/2=5/12。(2)转基因植株甲和乙(基因型均为Mm与雄性不育植株(mm杂交,其后代应为可育(Mm和雄性不育(mm两种类型,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根据题意可知,H基因应该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喷施蔡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仅有含m基因的雄配子参与受精作用,所得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mm)。由此可以推理,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m所在染色体上必定不含有H基因,其余任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这样才能保证含M基因的雄配子死亡,含m基因的雄配子存活。概括地说,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且M所在染色体上必定含有H基因。植株乙(Mrm体细胞中n个H基因位于n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不含H基因的配子的概率是1/2n,与雄性不育植株(mm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1/2n。(3)若植株甲(Mrm的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勺情况下,植物甲产生的含M基因和m基因的配子都可以存活,因此可以利用雄性不育株(mrm与植株甲杂交,子彳t有大花、可育(Mm和小花、雄性不育(mm两种表现型,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工程及其育种方式,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信息处理、推理分析,科学思维能力。.(9分)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度张点过紧隹下丘胸一垂体忏上腺皮即_*:;-Q1E强增殖分化,毛囊细胞脑和行愉一传出神经一NE十魅②②史巴辿&MSC耗端,挥色求细胞㈱少lll-sc:E囊细胞「细胞G:融皮质激素一*促进①〜②:调节过程McSC:黑色本细胞干细胞NE:去甲仔上腺求•…・抑制(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G的体液调节方式为。(2)研究发现,NE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MesG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答出3种原因即可)(3)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实验思路:。实验现象:。【答案】(1)分级调节(2)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两过程NE运输到MeSC勺时间不同(或其他合理答案如:MESCk的受体分布不同、两过程NE的活性不同等。以上三个空的答案顺序可颠倒)(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D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注:上述处理中A组做假手术处理,C组做假手术并束缚也可。)【解析】(1)由图知:过多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通过垂体再作用于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由下丘脑一垂体一相应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属于激素调节方式中的分级调节,此空难度较小。(2)由图知:过多紧张焦虑刺激脑和脊髓,途径一神经调节:脑和脊髓通过神经调节经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NE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MeSC使MeSC^常增殖分化;途径二神经体液调节: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激素NENE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MeSC作用于MeSC的两条途径中,题目的设问情境是NE主要通过途径②影响MesC途径①作用很小,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可从NE本身起作用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的受体不同,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区别,NE本身的活性、浓度等方面来回答。此空学生可以答上,可能答全难度稍大。(3)实验目的为: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实验类型为验证性试验,双自变量为长期束缚、肾上腺,因变量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观察,观察指标为小鼠体毛是否脱毛及是否变白。预期结果的分析,学生需要从题图中读出的是多度紧张焦虑,下丘脑通过垂体产生G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并最终抑制了HFSC的增殖分化。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等量、单一变量原则可将实验目的分解为两个: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分不处理组和长期束缚组,②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分不处理组和切除肾上腺组,由于题目要求验证上述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再加一组长期束缚及切除肾上腺组。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明显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生长旺盛),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体毛变白;D组小鼠体毛增多(生长旺盛),变白(注:上述处理中A组做假手术处理,C组做假手术并束缚也可。)【点评】本题以紧张、焦虑引起脱发、白发的生理机制为背景考查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神经递质与激素调节方式的区别,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深刻理解生物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第(3)小问考查了双自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案及预期结果的描述,可考查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结果的讨论和交流能力,突出了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的考查。24.(10分)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呼吸作用包?一|生:者卜旦―►匚—►呼吸作用必可学]/丁6—卜^"—|遗体:骸匕史——[|,呼吸作H1r单位t*a}(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2)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kJ/(m2-a)o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TOC\o"1-5"\h\z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答案】(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2)24886.3不能3)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4)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海参是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适用于样方法。2)M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M同化的能量-M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3281+2826-3619=2488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同化的能量+M同化的能量=386+(3281+2826)~6.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不能循环利用的。3)海带和小型浮游植物均属于生产者,存在竞争,如果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由于竞争会导致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4)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空间和资源的同力。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应当考虑各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合适的比例、合理的种间关系等,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获得更高的收益。【点评】本题以立体海水养殖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同量流动、种间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必备知识。考生正确解答本题的需要有较好的理解同力、模型分析和修正同力。综合考虑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则体现了对系统观和平衡观的考查。25.(12分)人类丫基因启动子上防I的调控序列中含有BCL11A蛋白结合位点,该位点结合BCL11A蛋白后,丫基因的表达被抑制。通过改变该结合位点的序列,解除对丫基因表达的抑制,可对某种地中海贫血症进行基因治疗。科研人员扩增了丫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中进行转化和荧光检测,以确定BCL11A蛋白结合位点的具体位置。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至Fl-fJ.R;用幌P:・热景德导下发伸作断后革子泥日,而以刈序列&地判也点:MunI।CAATTGXhoT寓hoIic"(.(iAoEcoRI;JaaTTCISalI:GTCCACINheItGCTAGC(1)为将扩增后的产物定向插入载体指导荧光蛋白基因表达,需在引物末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据图可知,在F1〜F7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在R末端添加的序列所对应的限制酶是。本实验中,从产物扩增到载体构建完成的整个过程共需要种酶。(2)将构建的载体导入除去BCL11A基因的受体细胞,成功转化后,含F1〜F6与R扩增产物的载体表达荧光蛋白,受体细胞有荧光,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的原因是。(3)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雌激素,含F1〜F4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不再有荧光,而含F5〜F6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仍有荧光。若丫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上与引物序列所对应的位置不含有BCL11A蛋白的结合位点序列,据此结果可推测,BCL11A蛋白结合位点位于,理由是。【答案】(1)SalIEcoRI6(2)F7与R扩增产物不含完整的启动子,荧光蛋白基因不表达(3)引物F4与F5在调控序列上所对应序列之间的区段上根据有无荧光情况判断,F1〜F4与R扩增产物上均有结合位点,因此结合位点位于F4所对应调控序列的下游(右侧);F5〜F6与R扩增产物上均无结合位点,可知结合位点位于F5所对应调控序列的上游(左侧),所以结合位点位于引物F4与F5在调控序列上所对应序列之间的区段上【解析】(1)基因的表达需要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参与,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由图可知,荧光蛋白基因的终止子在荧光蛋白基因左侧,从丫基因上游获取的启动子需反向插入到荧光蛋白基因的右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EcoRI能破坏载体上的荧光蛋白基因,NheI位于终止子下游,所以只能用MunI和XhoI切割载体。但MunI和XhoI能破坏丫基因的调控序列及启动子,所以在F1-F7、R末端不能添加这2种酶的识别序列,图中信息可知,XhoI和Sall、MunI和EcoRI识别序列不同,但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所以在F1〜F7末端添加限制酶Sa11的识别序列,R末端添加限制酶EcoRI的识另I」序歹U。本实验中,产物扩增用到Taq酶,切割载体用到MunI和XhoI,切割丫基因的上游片段用到Sa1I和EcoRI,连接不同片段用到DNA1接酶,共需6种酶。(2)基因表达载体成功转化后,含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说明此受体细胞中荧光蛋白基因没有表达,基因的表达需要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参与,根据信息可知,F7与R扩增产物不含完整的启动子。(3)雌激素诱导下P发挥启动子作用,驱动载体中BCL11A基因表达,产生的BCL11A蛋白可与荧光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点结合,抑制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不产生荧光。含F1〜F4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不再有荧光,推知这些受体细胞中荧光蛋白基因没有表达,说明F1〜F4与R扩增产物上均有结合位点,因此结合位点位于F4所对应调控序列的下游(右侧);含F5〜F6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仍有荧光,推知这些受体细胞中荧光蛋白基因得到表达,说明F5〜F6与R扩增产物上均无结合位点,可知结合位点位于F5所对应调控序列的上游(左侧),所以结合位点位于引物F4与F5在调控序列上所对应序列之间的区段上。【点评】题目以对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为情境,考查了限制酶的作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启动子的作用等,题目难度系数大;其中启动子的插入位点和插入方向、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基因工程考察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
本文档为【山东高考2021年生物试题及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dkcapt
有丰富的船舶驾驶经验,精通航海学
格式:doc
大小:114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01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