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完整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完整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举报
开通vip

完整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第PAGE\*MERGEFORMAT11页共57页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47787984"1工程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4\h5HYPERLINK\l"_Toc447787985"1.1基本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5\h5HYPERLINK\l"_Toc447787986"1.1.1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6\h5H...

完整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PAGE\*MERGEFORMAT11页共57页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方案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447787984"1工程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4\h5HYPERLINK\l"_Toc447787985"1.1基本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5\h5HYPERLINK\l"_Toc447787986"1.1.1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6\h5HYPERLINK\l"_Toc447787987"1.1.2下穿轨道交通5号线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7\h6HYPERLINK\l"_Toc447787988"1.1.3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8\h9HYPERLINK\l"_Toc447787989"1.1.4上跨轨道交通9号线概况PAGEREF_Toc447787989\h11HYPERLINK\l"_Toc447787990"1.2工程地质条件PAGEREF_Toc447787990\h13HYPERLINK\l"_Toc447787991"1.2.1地形地貌PAGEREF_Toc447787991\h13HYPERLINK\l"_Toc447787992"1.2.2地质构造PAGEREF_Toc447787992\h13HYPERLINK\l"_Toc447787993"1.2.3地层岩性PAGEREF_Toc447787993\h14HYPERLINK\l"_Toc447787994"1.2.4水文地质情况PAGEREF_Toc447787994\h14HYPERLINK\l"_Toc447787995"1.2.5不良地质作用PAGEREF_Toc447787995\h14HYPERLINK\l"_Toc447787996"2编制依据PAGEREF_Toc447787996\h15HYPERLINK\l"_Toc447787997"3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对策PAGEREF_Toc447787997\h16HYPERLINK\l"_Toc447787998"4施工进度计划PAGEREF_Toc447787998\h19HYPERLINK\l"_Toc447787999"5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PAGEREF_Toc447787999\h20HYPERLINK\l"_Toc447788000"5.1下穿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PAGEREF_Toc447788000\h20HYPERLINK\l"_Toc447788001"5.1.1风险分析PAGEREF_Toc447788001\h21HYPERLINK\l"_Toc447788002"5.1.2设计参数PAGEREF_Toc447788002\h22HYPERLINK\l"_Toc447788003"5.1.3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7788003\h24HYPERLINK\l"_Toc447788004"5.1.4施工技术控制措施PAGEREF_Toc447788004\h28HYPERLINK\l"_Toc447788005"5.2下穿轨道交通5号线施工方案PAGEREF_Toc447788005\h29HYPERLINK\l"_Toc447788006"5.2.1风险分析PAGEREF_Toc447788006\h29HYPERLINK\l"_Toc447788007"5.2.2设计参数PAGEREF_Toc447788007\h31HYPERLINK\l"_Toc447788008"5.2.3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7788008\h32HYPERLINK\l"_Toc447788009"5.2.4施工控制措施PAGEREF_Toc447788009\h34HYPERLINK\l"_Toc447788010"5.3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方案PAGEREF_Toc447788010\h35HYPERLINK\l"_Toc447788011"5.3.1风险分析PAGEREF_Toc447788011\h35HYPERLINK\l"_Toc447788012"5.3.2原设计参数PAGEREF_Toc447788012\h37HYPERLINK\l"_Toc447788013"5.3.3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7788013\h38HYPERLINK\l"_Toc447788014"5.3.4施工措施PAGEREF_Toc447788014\h41HYPERLINK\l"_Toc447788015"4.4上跨轨道交通9号线方案PAGEREF_Toc447788015\h42HYPERLINK\l"_Toc447788016"5.4.1风险分析PAGEREF_Toc447788016\h42HYPERLINK\l"_Toc447788017"5.4.2设计参数PAGEREF_Toc447788017\h43HYPERLINK\l"_Toc447788018"5.4.3施工方法PAGEREF_Toc447788018\h46HYPERLINK\l"_Toc447788019"5.4.3施工控制措施PAGEREF_Toc447788019\h49HYPERLINK\l"_Toc447788020"6超前地质预报PAGEREF_Toc447788020\h50HYPERLINK\l"_Toc447788021"7监控量测PAGEREF_Toc447788021\h51HYPERLINK\l"_Toc447788022"7.1隧道施工常规监控量测PAGEREF_Toc447788022\h51HYPERLINK\l"_Toc447788023"7.1.1监控量测目的及流程PAGEREF_Toc447788023\h51HYPERLINK\l"_Toc447788024"7.1.2监控量测项目设置PAGEREF_Toc447788024\h52HYPERLINK\l"_Toc447788025"7.1.3测点设置PAGEREF_Toc447788025\h56HYPERLINK\l"_Toc447788026"7.1.4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和频率PAGEREF_Toc447788026\h59HYPERLINK\l"_Toc447788027"7.1.5量测数据分析处与反馈PAGEREF_Toc447788027\h62HYPERLINK\l"_Toc447788028"7.1.6警戒值PAGEREF_Toc447788028\h62HYPERLINK\l"_Toc447788029"7.1.7监控量测技术要求PAGEREF_Toc447788029\h63HYPERLINK\l"_Toc447788030"7.2穿越既有结构物自动化监控量测PAGEREF_Toc447788030\h64HYPERLINK\l"_Toc447788031"8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1\h71HYPERLINK\l"_Toc447788032"8.1技术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2\h71HYPERLINK\l"_Toc447788033"8.2质量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3\h72HYPERLINK\l"_Toc447788034"8.2.1组织机构PAGEREF_Toc447788034\h72HYPERLINK\l"_Toc447788035"8.2.2施工保证体系PAGEREF_Toc447788035\h72HYPERLINK\l"_Toc447788036"8.2.3暗挖、初支质量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6\h72HYPERLINK\l"_Toc447788037"7.2.4专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7\h76HYPERLINK\l"_Toc447788038"8.3安全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38\h77HYPERLINK\l"_Toc447788039"8.3.1安全目标PAGEREF_Toc447788039\h77HYPERLINK\l"_Toc447788040"8.3.2组织保障PAGEREF_Toc447788040\h77HYPERLINK\l"_Toc447788041"8.3.3安全技术保证措施PAGEREF_Toc447788041\h80HYPERLINK\l"_Toc447788042"9.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7788042\h81HYPERLINK\l"_Toc447788043"9.1应急组织机构PAGEREF_Toc447788043\h82HYPERLINK\l"_Toc447788044"9.2专项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7788044\h87HYPERLINK\l"_Toc447788045"9.2.1洞内涌泥突水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7788045\h88HYPERLINK\l"_Toc447788046"9.2.2拱顶下沉或隧道周边收敛过大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7788046\h88HYPERLINK\l"_Toc447788047"9.2.3既有轨道交通线、建(构)筑物开裂、失稳预控及应急预案PAGEREF_Toc447788047\h89HYPERLINK\l"_Toc447788048"9.3急救物资准备PAGEREF_Toc447788048\h90HYPERLINK\l"_Toc188172633"1工程概况1.1基本概况1.1.1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三纵线**村隧道左线于ZK5+590~ZK5+608,右线于YK5+608~YK5+620里程段下穿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与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厚度约为23.7m,其中:(1)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07.178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左线K10+442.341相交;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02.286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右线K10+440.675相交;交角均为70°。(2)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14.350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左线K10+476.376相交;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09.458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右线K10+474.710相交;交角均为70°。表1.1.1-1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1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m)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1YK5+614.350(右线)275.338ⅣK10+476.376(1号线左线)308.97033.63270°23.4424ZK5+607.178(左线)275.396ⅣK10+442.341(1号线左线)308.76633.37070°24.048图1.1.1-1三纵线**村隧道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平面图图1.1.1-2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1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1.2下穿轨道交通5号线概况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厚度约为16.6m,其中:(1)三纵线**村左线隧道里程ZK5+632.277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左线ZCK28+931.396相交,交角为64°;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16.451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右线YCK28+913.187相交,交角为65°。(2)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42.897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左线ZCK28+966.754相交;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26.769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右线YCK28+948.418相交;交角均为66°。表1.1.2-1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程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5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m)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2YK5+626.769(右线)275.412ⅣYCK28+948.418(5号线左线)302.90127.48966°约17.83YK3+819.816(右线)275.509ⅣZCK28+966.754(5号线左线)303.12327.61466°5ZK5+616.451(左线)275.451ⅣYCK28+913.187(5号线右线)301.70326.25265°约16.66ZK5+632.277(左线)275.546ⅣZCK28+931.396(5号线左线)301.93226.38664°图1.1.2-1三纵线**村隧道下穿轨道交通5号线平面图图1.1.2-2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5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1.3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概况三纵线**村主线隧道上跨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环线,两隧道交叉段相交关系及净距如下:(1)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6+734.158处与轨道环线右线AK44+133.400相交;于ZK6+746.191处与轨道环线左线AK44+133.506相交;交角均约为86°;(2)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6+732.113处与轨道环线右线AK44+165.488相交;于YK6+744.416处与轨道环线左线ZK44+165.594相交;交角均约为86°。(3)**村主线隧道仰拱底结构线与轨道环线拱顶设计图纸中的净距分别为:3.494m(右线)、3.846m(左线);根据轨道环线提供的图纸,我部复核两条隧道间的净距分别为:1.069m(右线)、1.333m(左线),与原设计相差约2.2~2.5m。(4)轨道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村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80m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2~3m。表1.1.3-1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仰拱底标高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环线仰拱底标高相对高差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1YK6+731.594(右线)284.172ⅣAK44+266.355(环线右线)283.1031.06986°约1.069m2YK6+744.630(右线)284.513ⅣZK44+272.283(环线左线)283.1801.33386°3ZK6+732.714(左线)284.406ⅣAK44+221.171(环线右线)282.0052.40186°约1.333m4ZK6+745.750(左线)284.750ⅣZK44+227.098(环线左线)282.0592.69186°图1.1.3-1三纵线**村隧道上跨轨道交通环线平面图图1.1.3-2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环线交叉段立面图1.1.4上跨轨道交通9号线概况三纵线**村主线隧道上跨拟建的轨道交通9号线,两隧净距约30m,9号线与预开工的轨道交通5号线**村暗挖区间隧道净距约为17m,两隧道交叉段相交关系如下:三纵线**村左线隧道分别于ZK3+810.411和ZK3+827.580处与轨道交通9号线左线AK5+131.452和右线AK5+139.379处相交,平面交角为70~71°;三纵线**村右线隧道分别于YK3+803.014和YK3+819.816处与轨道交通9号线左线AK5+109.150和右线AK5+115.867相交,平面交角为75°。表1.1.4-1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程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9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2YK3+803.014(右线)254.108ⅣAK5+109.150(9号线左线)216.67137.43775°17.23YK3+819.816(右线)254.546ⅣAK5+115.867(9号线左线)216.53938.00775°5YK3+810.411(左线)254.171ⅣAK5+131.452(9号线右线)216.11538.05670°17.36YK3+827.580(左线)254.628ⅣAK5+139.379(9号线右线)215.95838.67071°图1.1.4-1三纵线**村隧道上跨轨道交通9号线平面图图1.1.4-2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9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2工程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1.2.2地质构造拟建**村隧道工程处于金鳌寺向斜西翼,为川东褶皱束中沙坪坝—**复式褶皱曲中的次一级褶曲,无断裂构造通过,构造裂隙不发育。根据区域地质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地应力条件简单,应力水平极低。岩层产状:120~140∠6~10,优势产状140∠8。1.2.3地层岩性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本工程隧道沿线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1.2.4水文地质情况分为两种类型:松散层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场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中的裂隙水和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素填土和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因地形较高不利地下水的赋存。隧道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沉积岩岩层段地下水进入隧道的水量不大,主要以裂隙水淋滤形式为主,局部存在小股状裂隙水涌水。1.2.5不良地质作用已经完成地质勘察地地质报告显示,在拟建**村隧道场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围岩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对隧道临近穿越军事区地段需要进行后期地质补勘,对工程地质进行进一步确认。HYPERLINK\l"_Toc188172628"2编制依据1、**市**村PPP桥隧项目招标文件、施工招标图、地勘资料和施工现场踏勘资料,与项目公司签定的《施工合同》,以及前期施工准备期间与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的新增和变更的项目方案、图纸等全部资料;2、经专家评审通过的《**村桥隧PPP项目施工组织设计》;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建设部令第140号)及**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市轨道交通条例》、《**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快报制度》的通知(104号)、**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工程建设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144号)、**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爆炸物品管理办法》(12号)的通知、关于加强轨道交通节点工程管理的通知(渝轨道发﹝2013﹞4号文)、关于印发《**轨道交通节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338号)等相关条例、规定、通知及办法的文件;6、**村桥隧PPP项目工程**村隧道施工图设计(含图纸会审过程中的设计答疑及澄清、设计交底等资料)、地勘资料、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7、我公司在地铁项目施工中积累的相关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及对地铁施工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存、临近既有线或建(构)筑物施工相关经验等;8、我公司在城市轨道方面的施工能力及积累的施工经验,并借鉴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以及机械设备配套能力。9、国家颁发的市政、轨道交通工程相关技术规范、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10、部颁及行业标准:(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JTGF202-2000)(3)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3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对策1、大规模高密度洞群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工程施工组织重点和技术难点。**村进洞口处下方有5号线**村车站隧道,上方有三纵线**村隧道,左右两侧有歇台子连接线匝道隧道、下方有梨菜隧道及拟建的轨道交通9号线,群洞呈上下叠加、左右平行接近位置关系,隧道群总体呈现出复杂的空间关系,且洞间近接,三纵线隧道与5号线**村隧道净距只有约2m左右,规模浩大、应力变化复杂,开挖难度大,隧道群总体风险极高,是施工技术难点也是施工组织难点。三纵线隧道及5号线**村车站暗挖段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支护参数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加密监测点布置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和工法优化,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适时调整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2、下穿、上跨既有轨道隧道,隧道间距离近,变形大,沉降控制要求高,如何确保结构安全是施工难点。三纵线**村隧道于YK6+715~YK6+765里程段下穿轨道交通环线,经现场调查和计算复核,**村主线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环线段两隧竖向净距仅为1m左右(与设计图纸提供的约4m的净距有较大出入),属于超净距隧道。后期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小结构之间岩柱的扰动、预防主线隧道开挖后环线上方围岩应力释放造成的影响、确保环线结构和主线隧道结构安全是施工难点。目前环线与三纵线**村隧道交接段距离约为80m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2~3m,爆破对上方围岩扰动影响较大,环线隧道超挖部位的回填质量和衬砌背后注浆质量,直接影响后期主线隧道结构安全。三纵线隧道后期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设计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必要时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和支护参数调整,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适时加密监测点和加大监控量测监测频率,做好信息化施工,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根据信息反馈结果及时进行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的调整,确保交接段结构和施工安全。3、隧道开挖方式选择要求严、机械开挖和静力破碎开挖效率低、控制爆破振速控制标准高,如何确保节点工期是重点。针对本隧道实际情况,开挖方式分为控制爆破和机械开挖。其中控制爆破为既有建(构)筑物距离本隧道相对较远,隧道爆破开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控制爆破规模的情况,本工程设计要求爆破振速控制在1.0cm/s,施工爆破振速控制要求高,特殊地段严禁爆破作业;机械开挖为既有建(构)筑物距离本隧道相对较近,隧道爆破开挖对其影响很大的情况。隧道施工中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爆破设计,并应多分部、严格控制每一循环开挖装药量、一次开挖方量和循环进尺,应严格控制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及时调整支护和衬砌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和建(构)筑物安全。三纵线主线隧道施工工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拟适时采用作业效率高的机械设备如悬臂式隧道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混凝土喷射机械手、仰拱液压栈桥、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等先进开挖支护及衬砌施工设备,提高隧道施工作业效率,降低围岩外露时间,提高开挖支护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4、本工程穿越的轨道交通线多为在线或拟建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主线施工方案确定和后期保证结构安全影响大。根据目前现场调查和向相关单位咨询,轨道交通9号线预计2016年年内开工,本项目已经进场并完成了相关临建及管线改移等准备工作陆续准备进行隧道施工,因此9号线对本工程隧道施工相对影响较小,但9号线施工过程中需加强或采用保护措施,确保交叉段三纵线隧道及5号线**村车站暗挖段已完结构后期安全;轨道交通5号线**村车站暗挖断与三纵线隧道施工按照“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中间轨道交通5号线下穿三纵线主线的段落设计原则为“先下后上“顺序施工,但是目前5号线已经施工,不排除后期先行三纵线隧道施工此交叉段部位可能,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同相关单位信息沟通,并制定主线后续施工预案;轨道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村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80m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2~3m,根据目前轨道环线的施工进度,主线施工至该交叉段时,轨道交通环线初步估计提前12.5个月已经完成,三纵线**村隧道实际为后行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自身施工安全和保证已建环线结构不被破坏。4施工进度计划**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影响段控制爆破进度计划综合指标为1天2循化,每循化进尺不大于1.0m;下穿(上跨)轨道交通线段机械开挖进度计划综合指标为2天3循化,每循化进尺不大于1榀钢支撑间距。其余地段综合指标见表4.1-1、表4.1-2和表4.1-3。施工工期计划:开工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以具体批复日期为准),洞通时间为2019年10月12日。表4.1-1匝道隧道施工综合进度指标衬砌地段隧道掘进指标Ⅲ(控制爆破)110Ⅳ(控制爆破)70Ⅴ(控制爆破)45机械开挖40表4.1-2控制爆破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项目测量放线钻孔装药爆破通风除尘清除危石装碴运输初喷砼立钢支撑、钢筋网、打设超前小导管补喷砼合计时间(h)0.520.50.50.53.50.52.51.512表4.1-3机械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项目测量放线钻孔、切割、破碎通风除尘装碴运输初喷砼立钢支撑、钢筋网、打设超前小导管补喷砼合计时间(h)0.590.52.50.531.517.55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5.1下穿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方案5.1.1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07.178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左线K10+442.341相交,交角为70°;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14.350处与轨道交通1号线左线K10+476.376相交;交角为70°。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净距约23m,存在施工高风险,见图5.1.1-1风险识别。图5.1.1-1隧道穿越轨道交通1号线风险识别图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施工中变形超出允许变形值时危及既有轨道交通线运营安全。3、风险控制措施(1)对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的保护措施:①加强超前支护措施:YK5+595~YK5+635段、ZK5+580~ZK5+620段采用Φ76超前中管棚加强支护,全环I20a型钢钢架0.6m/榀;②考虑对既有结构的保护要求,对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严格控制,制定沉降控制标准,并为此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如CD法或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并以机械或微振爆破开挖掘进;③根据对既有结构及**村隧道监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固,以及采取何种加固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④加强施工监测力度,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⑤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用加强支护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成环;⑥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交叉段监测并贯穿施工全过程。⑦必要时应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全力保障既有线的运营安全。(2)监测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5.1.2设计参数三纵线**村隧道下穿轨道交通1号线交叉段的围岩等级为Ⅳ级,开挖段断面宽为16.47m,高为10.09m,衬砌类型为ⅣB加强衬砌,断面见图5.1.1-1,设计参数见表5.1.1-1。图5.1.2-1ⅣB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表5.1.2-1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桩号长度(m)衬砌类型施工方法开挖方式超前支护钢架C25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cm)C3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cm)类型每环根数纵向间距(m)长度(m)类型部位间距(m)拱墙边墙仰拱拱墙仰拱YK5+595~YK5+63540ⅣB加强衬砌CD法机械开挖Φ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YK5+635~YK5+66530ⅣB加强衬砌CD法控制爆破Φ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ZK5+580~ZK5+62040ⅣB加强衬砌CD法机械开挖Φ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ZK5+620~ZK5+65030ⅣB加强衬砌CD法控制爆破Φ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5.1.3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方法(1)施工工法三纵线**村隧道穿越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交叉段净距相对较大、围岩整体性相对较好,但是轨道交通1号线为既有运营线,为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叠加穿越段**村隧道施工工法采用CD法,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影响段施工工法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方法为控制爆破法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2、施工流程(1)CD法施工流程CD法施工断面见图5.1.3-1和5.1.3-2,施工步序见表5.1.3-1。图5.1.3-1CD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图5.1.3-2CD法施工方案纵断面图表5.1.3-1中隔壁法(CD法)施工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⑴左侧上导坑开挖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8cm。⑵左侧上导坑及侧壁锚网喷支护,侧壁施作I16临时钢架⑶左侧下导坑开挖1)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3~5m(加快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开始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8cm。⑷左侧下导坑及侧壁锚网喷支护,侧壁施作I16临时钢架⑸右侧上导坑开挖1)待左侧下导坑开挖长度达到3~5m(加快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开始右侧上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⑹右侧上导坑锚网喷支护⑺右侧下导坑开挖1)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3~5m后,开始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封闭成环,复喷至厚度。⑻右侧下导坑锚网喷支护,拆除临时钢架⑼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注1)拆除中隔壁,浇注仰拱混凝土;2)浇注拱墙混凝土。⑽拱部及边墙砼浇筑(2)台阶法施工流程台阶法开挖断面见图5.1.3-3和图5.1.3-4,施工开挖步序见表5.1.3-2。图5.1.3-3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图5.1.3-4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表5.1.4-1台阶法开挖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⑴上断面开挖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上端面开挖;2)上断面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拱部格栅钢架,复喷至厚度。⑵上断面支护⑶下断面开挖1)待上断面施工长度完成5~15m后开始下断面开挖;2)下断面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边墙格栅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⑷下断面支护⑸仰拱开挖,仰拱及填充砼浇筑1)分段开挖仰拱,进行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筑;2)二衬砼浇筑。⑹拱部及边墙二衬砼浇筑3、主要施工方法(1)机械开挖隧道下穿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为减少施工对其结构的震动影响及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上断面全部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机械开挖采用水钻+切割机+破碎机(带炮头挖机)相结合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时先用水平钻机沿隧道外部轮廓依次进行钻挖,利用隧道断面周边钻挖形成的隔离层做临空面,用切割机纵横向切割分块,再通过破碎机(炮头挖机)对中部岩体进行分割破碎。(2)控制爆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下台阶可采用微振控制爆破技术,尽量减小对既有构构物的震动,临近既有既有线地段爆破震速控制在1cm/s内。微振爆破参数详见爆破设计专项方案。5.1.4施工技术控制措施1、隧道开挖支护(1)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进尺(循环进尺控制在1m内),不得欠挖,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上导坑开挖进尺每次不大于一榀钢架间距,下导坑不大于两榀钢架间距,土质较软时适时在拱(墙)脚、拱腰和拱顶部位加密纵向连接筋和锁脚锚杆(管),严格控制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2)做好超前支护和支护结构早封闭,早封闭就是快速开挖仰拱,开挖成形后,快速安装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快速灌注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3m,仰拱到掌子面距离不大于35m。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提高钢拱架整体受力,减少拱顶沉降及边墙收敛变形速度,降低初支钢拱架变形。(3)混凝土二次衬砌尽快施工衬砌混凝土,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封闭后期围岩的蠕变形,提高隧道稳定性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拱墙混凝土二次衬砌选用10.5m液压台车一次衬砌成型,加快衬砌施工进度和整体外观质量。(4)加强监控量测,交叉段监测贯穿施工全过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5.2下穿轨道交通5号线施工方案5.2.1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32.277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左线ZCK28+931.396相交,交角为64°;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5+616.451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右线YCK28+913.187相交,交角为65°;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42.897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左线ZCK28+966.754相交;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5+626.769处与轨道交通5号线右线YCK28+948.418相交;交角均为66°。三纵线**村隧道与轨道交通5号线区间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净距约16.5m,,存在施工高风险,见图5.2.1-1风险识别。图5.1.1-1隧道穿越轨道交通5号线风险识别图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3、风险控制措施(1)施工控制措施:对同处于交叉地段的的轨道交通5号线区间隧道,采取“先下后上”的施工方案,先施工三纵线**村隧道,待交叉段**村隧道二衬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关地段的5号线施工,同时考虑以下加强措施:①加强支护措施:YK5+635~YK5+665段、ZK5+620~ZK5+650段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全环I20a型钢钢架0.8m/榀;②先行施工隧道采用中壁法施工控制爆破开挖,为后行隧道施工提供可靠的外部条件;③加强对隧道的观测和监测,根据监测成果,及时调整隧道爆破参数,循环进尺及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2)监测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5.2.2设计参数交叉段主线隧道围岩等级为Ⅳ级,开挖段断面宽为16.47m,高为10.09m,采用ⅣB加强衬砌,断面见图4.2.2-1,设计参数见表4.2.2-1。图4.2.2-1ⅣB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表4.2.2-1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桩号长度(m)衬砌类型施工方法开挖方式超前支护钢架C25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cm)C3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cm)类型每环根数纵向间距(m)长度(m)类型部位间距(m)拱墙边墙仰拱拱墙仰拱YK5+595~YK5+63540ⅣB加强衬砌CD法机械开挖Φ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YK5+595~YK5+63530ⅣB加强衬砌CD法控制爆破Φ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ZK5+580~YK5+62040ⅣB加强衬砌CD法机械开挖Φ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YK5+620~YK5+65030ⅣB加强衬砌CD法控制爆破Φ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5.2.3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方法(1)先下后上法施工交叉段轨道交通5号线滞后于三纵线隧道施工,为保证轨交5号线结构安全,叠加穿越段**村隧道施工工法采用CD法,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影响段施工工法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方法为控制爆破法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2)先上后下法施工(预案)三纵线**村隧道滞后轨道交通5号线施工,即交叉段5号线隧道先行施工,待交叉段衬砌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再进行下部三纵线隧道施工,由于施工环境较原设计图纸发生变化,需进行相关设计变更,结合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见图5.1.3-1和5.1.3-2。3、主要施工方法(1)机械开挖隧道下穿既有轨道交通5号线和下穿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中间影响段YK5+595~YK5+635及ZK5+580~ZK5+620里程段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采用机械开挖。机械开挖采用水钻+切割机+破碎机(带炮头挖机)相结合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时先用水平钻机沿隧道外部轮廓依次进行钻挖,利用隧道断面周边钻挖形成的隔离层做临空面,用切割机纵横向切割分块,再通过破碎机(炮头挖机)对中部岩体进行分割破碎。(2)控制爆破YK5+595~YK5+635及ZK5+620~ZK5+650里程段采用微振爆破技术,尽量减小对既有构构物的震动,临近铁路地段爆破震速控制在1cm/s内。5.2.4施工控制措施1、隧道开挖支护(1)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进尺(循环进尺控制在1m内),不得欠挖,超挖应控制在10cm以内。上导坑开挖进尺每次不大于一榀钢架间距,下导坑不大于两榀钢架间距,土质较软时适时在拱(墙)脚、拱腰和拱顶部位加密纵向连接筋和锁脚锚杆(管),严格控制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2)做好超前支护和超前衬砌(早封闭),超前衬砌(早封闭)就是快速开挖仰拱,开挖成形后,快速安装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快速灌注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3m,仰拱到掌子面距离不大于35m。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提高钢拱架整体受力,减少拱顶沉降及边墙收敛变形速度,降低初支钢拱架变形。2、监控量测 加强对掌子面围岩和既有建(构)筑法结构的监控量测,实行第三方监控量测。根据对既有结构及**村隧道动态监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固,以及采取何种加固措施。4、混凝土二次衬砌尽快施工衬砌混凝土,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封闭后期围岩的蠕变形,提高隧道稳定性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拱墙混凝土二次衬砌选用10.5m液压台车一次衬砌成型,加快衬砌施工进度和整体外观质量。4、加强监控量测,交叉段监测贯穿施工全过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5.3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方案5.3.1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村主线隧道上跨规划建设的轨道环线,两隧竖向最小间距约1m左右,该段三纵线与规划建设的轨道环线隧道相交关系如下及净距如下:(1)三纵线**村左线隧道于ZK6+734.158处与轨道环线右线AK44+133.400相交;于ZK6+746.191处与轨道环线左线AK44+133.506相交;交角均约为86°;(2)三纵线**村右线隧道于YK6+732.113处与轨道环线右线AK44+165.488相交;于YK6+744.416处与轨道环线左线ZK44+165.594相交;交角均约为86°。(3)**村主线隧道仰拱底结构线与轨道环线拱顶设计图纸中的净距分别为:3.494m(右线)、3.846m(左线);根据轨道环线提供的图纸,我部复核两条隧道间的净距分别为:1.069m(右线)、1.333m(左线),与原设计相差约2.2~2.5m。施工分险高。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3、风险处理措施(1)原设计处理措施该段三纵线**村隧道上跨轨道环线且三纵线**村隧道先行施工,为了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初支和二衬结构,采用IV[B]型衬砌,全环I20a型钢钢架0.8m/榀;2)先行施工**村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开挖,尽量保护围岩,减少对遗留围岩的损伤,为后续拟建工程提供有利的穿越条件。3)监测、管理措施:加强与规划轨道环线业主、设计等各方的协调和沟通,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2)现场实际情况1)交叉段两隧道的净距实际为1m左右,属于严重超近距隧道;2)轨道交通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村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80m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2~3m。根据目前轨道环线的施工进度,主线施工至该交叉段时,轨道交通环线初步估计提前12.5个月已经完成,三纵线**村隧道实际为后行施工隧道,由于设计尺寸及施工环境较原设计图纸出入均发生变化,需进行设计变更处理。(3)建议处理措施1)建议将提高交叉段处主线隧道纵断面坡度,增大结构间岩柱的厚度,降低主线隧道施工时对中间岩柱的的二次震动和对环线结构的破坏。2)为减小三纵线**村隧道施工自身安全和减小对轨道交通环形结构的变形破坏,交叉段隧道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施工,降低围岩扰动和震动变形。③由于目前轨道交通环线正处于施工建设期,为确保后期轨道交通线结构安全和**村隧道施工安全,建议提高轨道交通环线支护参数和衬砌厚度及加密加大钢筋配筋率,同时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时,增设超前管棚支护,超前管棚的作用:①在环线隧道施工前形成一道承载拱,提高初期支护整体支护能力,减小围岩变形。②起卸载压顶梁效果,降低**村隧道开挖后载荷卸载应力释放造成既有环形的变形。同时在**村隧道施工时进行全断面径向注浆,确保围岩的完整性,减小后期围岩累计变形。5.3.2原设计参数三纵线**村隧道YK6+715~YK6+765段上穿轨道交通环线,主线与轨道交通1号线的围岩等级为Ⅳ级,开挖段断面宽为16.67m,高为10.36m,穿越建筑物特殊衬砌断面见图5.3.2-1,设计参数见表5.3.2-1。图5.3.2-1特殊衬砌断面设计图表5.3.2-1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桩号长度(m)衬砌类型施工方法开挖方式超前支护钢架C25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cm)C3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cm)类型每环根数纵向间距(m)长度(m)类型部位间距(m)拱墙边墙仰拱拱墙仰拱YK6+715~YK6+76550ⅣB加强衬砌弧形导坑法控制爆破Φ42小导管432.44I20a全环0.82727276060YK6+765~YK6+81550下穿构筑物特殊衬砌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开挖Φ76中管棚274.87I22b全环0.529292980805.3.3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方法由于轨道交通环线为在建工程,根据正常穿越隧道“先下后上”的施工原则,待交叉段轨道交通环线施工衬砌完成后方进行上部三纵线主线隧道施工。三纵线**村隧道YK6+765~YK6+815段上穿轨道交通环线,交叉段采双侧壁导坑工法+机械开挖法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2、施工流程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断面见图5.3.3-1和5.3.3-2,施工步序见表5.3.3-1。图5.3.3-1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断面图图5.3.3-2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方案纵断面图左右导坑侧壁采用Φ22砂浆锚杆支护,间距1m,呈梅花型布置,挂设Φ8钢筋网。临时支撑采用I18工字钢钢架,纵向每榀临时支撑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纵向连接钢筋间距1m。竖撑与纵向连接筋采用焊接。具体施工步序详见下表。表5.3.3-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1左导坑上部开挖2左导坑上部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及横撑3左导坑下部开挖4左导坑下部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5右导坑上部开挖6右导坑上部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及横撑7右导坑下部开挖8右导坑下部及侧壁支护,侧壁施作临时钢架9中槽上部开挖10中槽上部支护,施做中槽部位横撑11中槽下部开挖12中槽下部支护,拆除临时钢架及横撑13仰拱及仰拱填充砼(图中未示)浇筑14拱部及边墙砼浇筑3、主要施工方法隧道上穿轨道交通环线为减少施工对其结构的震动影响及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采用机械开挖法施工。机械开挖采用水钻+切割机+劈裂机+破碎机(带炮头挖机)相结合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时先用水平钻机沿隧道外部轮廓依次进行钻挖,利用隧道断面周边钻挖形成的隔离层做临空面,用切割机(或劈裂机)纵横向切割分块,再通过破碎机(炮头挖机)对中部岩体进行分割破碎。5.3.4施工措施1、隧道开挖支护(1)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进尺,不得欠挖,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上导坑开挖进尺每次不大于一榀钢架间距,下导坑不大于两榀钢架间距,土质较软时适时在拱(墙)脚、拱腰和拱顶部位加密纵向连接筋和锁脚锚杆(管),严格控制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为了减少施工对既有构筑物的影响,施工采用控制爆破开挖,交叉段振速控制≤1cm/s。(2)做好超前支护和支护结构早封闭,早封闭就是快速开挖仰拱,开挖成形后,快速安装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快速灌注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3m,仰拱到掌子面距离不大于35m。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提高钢拱架整体受力,减少拱顶沉降及边墙收敛变形速度,降低初支钢拱架变形。2、监控量测 加强对掌子面围岩和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结构的监控量测,实行第三方监控量测。根据对既有结构及**村隧道动态监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固,以及采取何种加固措施。3、混凝土二次衬砌尽快施工衬砌混凝土,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封闭后期围岩的蠕变形,提高隧道稳定性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拱墙混凝土二次衬砌选用12m液压台车一次衬砌成型,加快衬砌施工进度和整体外观质量。4、加强监控量测,交叉段监测贯穿施工全过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4.4上跨轨道交通9号线方案5.4.1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1)三纵线**村左线隧道分别于ZK3+810.411和ZK3+827.580处与拟建轨道交通9号线左线AK5+131.452和右线AK5+139.379处相交,三纵线**村右线隧道分别于YK3+803.014和YK3+819.816处拟建与轨道交通9号线左线AK5+109.150和右线AK5+115.867相交,平面交角70~75°。(2)X-A匝道分别于AK0+190.467和AK0+206.9
本文档为【完整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爱笑的王霸之气
本人对施工方案、解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具有较多经验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1-12-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