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十一五”时期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规划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我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八八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十一五”时期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规划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主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我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八八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实施“百亿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全面完成信息化“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预期目标,全省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为信息化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宽带信息网建设稳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规模、频率资源利用率居全国前列,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05年末,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能力达160G,省内骨干传输能力达600G以上,长途光缆总长度达90万芯公里;固定电话用户累计达2232万户,主线普及率达45.6线/百人;全省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2686万户,普及率达54.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全省互联网网民数707万户,普及率达到14.4%,其中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宽带用户数达到33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普及率为7.13%。建成以光缆为主,无线、卫星、微波为辅,全省联网、遍及城乡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全省建成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137278杆公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37%、98.84%;有线电视用户终端数接近900万户,入户率达到60%,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约70万户。2、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80%以上的企业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80%的连续工艺过程实行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有力地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进程。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特色明显,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互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专业市场基本建立了网站,并培育了一批著名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一批骨干企业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逐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结合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初步建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建成了一批大型信息资源数据库,培育了一批信息内容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在工商、税务、公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开通运行,省政府直属各单位基本建成子网站,初步形成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网上办事应用系统。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数字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公安户籍管理、劳动保障管理、民政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城市街道、社区。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建成,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90%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110服务站)。3、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产业保持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3400亿元,销售收入284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2450亿元,通信运营业396亿元),利税总额220亿元,出口创汇约103亿美元,工业增加值73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5%。优势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省共有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信息产业企业3家,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9家、软件百强企业8家,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28家,元器件百强企业数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46个。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杭州先后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宁波等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4、信息化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与信息化建设要求基本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标准、安全、知识产权等管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大力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全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的良好氛围。制定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关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十五”时期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省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信息化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信息化整体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有效开发与共享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二)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信息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信息化也将面临着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和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转型。1、信息化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速推进信息化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网络成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信息安全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安全大局,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深度融合趋势初步显现,信息技术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网络趋向宽带化和融合发展,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知识扩散的新载体,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成为未来信息化的主题。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环境的优化,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更加强调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加突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将形成相互呼应、互为动力的信息化新格局。同时,国际信息产业继续进行重组,逐步出现将研发、设计和制造产业链向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的我国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这为我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信息化提供了有利机遇。2、信息化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将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这是我省信息化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随着进入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我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转向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更加突出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社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区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信息化需求。实现“全面应用、普遍服务”,全面提升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面对不断加剧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必须发挥信息化的技术含量高、渗透性强、作用力持久、效果显著等特性,走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浙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我省必须十分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自主创新形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和优势行业,切实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二、基本思路与总体目标(一)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继续实施“百亿信息化工程”,加速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突出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我省发展模式转型;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大幅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十一五”信息化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协调推进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发达地区信息化和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促进全省信息化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普及应用。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迫切需要出发,以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公益性和公共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应用为导向,加强深度开发,开展普遍服务,促使信息化成果惠及全民。——整合共享,安全可靠。建立完善共享机制,推进网络融合发展,促进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快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加强合作,强化创新。紧密跟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强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强化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成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规模与产业层次迈上新台阶并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日益深化,信息化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信息化环境显著改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民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提高,高端信息化人才显著增加,区域信息化交流与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信息化普及应用日益广泛。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80%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额相当于生产总值的25%。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政务信息日益公开,政府行政许可项目网上提供比率超过80%。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广泛开展,城市信息化全面深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普及,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在扶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亿元,占GDP比重为10%。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软件、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布局合理、有机联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集群。——信息基础设施保持全国领先。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社会网络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持续推进,新技术适时引入,大容量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利用率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装备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省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4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7%。全省城区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9%。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一)深入实施企业信息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应用突破,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及行业信息化突破,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产品信息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融合,推广应用各种嵌入式系统,大力发展各种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推进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等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我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研发信息化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研发工具,加快普及产品研究、开发与设计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支持建立行业公共产品设计研发平台,整合资源,逐步应用网络化异地设计、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等新产品开发技术,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3、生产过程信息化推广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网络制造技术、集散式控制技术(DCS)、数控技术等先进制造和控制技术,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推进机械、纺织、轻工、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与制造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提高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4、管理信息化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决策支持等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人力、物资、销售等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并建立相应的网络支持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化和信息化。探索适合不同企业的信息化运行管理模式,制订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管理规范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5、产业集群信息化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搭建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支撑平台,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平台的广泛应用,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推动企业信息化逐步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促进我省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扶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行业电子商务,推动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促进我省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1、企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BtoB),积极开展企业电子商务与企业协作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市场终端的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BtoC),推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连锁经营企业和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立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体系,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加快发展网上中介服务业,以房产、金融、人才、专利技术、旅游、物流、教育等信息中介服务业的电子商务为重点,促进中介信息资源的互动交流,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2、电子商务平台发挥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行业门户网站,围绕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培育一批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特色明显的行业性门户网站。积极推进专业市场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平台,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商务效率,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有条件的社区,积极建设以便捷购物、家政信息、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为主的社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3、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快信用服务、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和标准规范等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形成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骨干企业,为电子商务推广应用提供保障。推进跨区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安全认证体系,积极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咨询、交易、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监管服务体系。(三)扎实推进电子政务突出“整合、应用、服务、效益”,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建设跨部门协同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执政水平。1、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充分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进一步完善国家广域政务内网的省级接入网,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统一部署数据交换、音视频、邮件服务等政务部门共性应用系统。以国家电子政务安全平台为支撑,以密码技术和数字证书技术为基础,构建我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和安全可信的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加快建立政务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健全灾难恢复机制。2、关键业务系统围绕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面向公众的服务系统建设。结合政务工作需要,以应用为导向,优先支持跨部门的协同业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政务办公、宏观经济、公共安全管理、财政管理、监察审计、税收管理、人事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管理、防台抗洪、涉农管理与服务、进出口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环境保护、统计、市场监管、质量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金融、海关、政府投资管理、城市规划、建设、房产、市政、综合治理、应急管理、新闻出版等业务系统的建设。3、政务信息资源按照“一数一源、共建共用”原则,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加快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及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与共享利用。推进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政务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全省统一的公文档案、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等数据库。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为业务开展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构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登记、备案、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政务信息公开与共享,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提供便利。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政府采购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值开发利用。(四)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深化社会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形成社会安定、全民受益的和谐发展新格局。1、科、教、文、卫、体信息化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播和交易,建立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易网络平台,推进网上技术市场健康发展,使信息化成为普及科学技术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建立网上教育服务体系,丰富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各层次、多类型的网上学校,使现代网络教育在提升全民教育水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学科研水平。构建文化事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室、档案馆和音像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的战略作用。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丰富网上文化信息,完善文化市场信息管理,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繁荣网络文化创作,推进先进网络文化发展。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卫生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立完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互联互通。实行规范化的药品网上采购和监管,开展医疗网上咨询与服务,逐步推进远程医疗。积极开发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信息资源,加强体育竞赛场馆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完善各类体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在建设“体育强省”进程中的广泛应用。2、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整合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逐步将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镇,建立全省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与财政、税务、公安、工商、残联等部门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协同管理机制,推广应用社会保障卡。大力推进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信息化,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人员数据库,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全省联网和异地发布,强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3、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化整合各类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为监控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灾情疫情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公共安全预警系统、指挥救援信息系统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4、信用信息化加强企业、个人、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信用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浙江”。继续完善和推广应用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形成高效、通畅、联动和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企业间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广泛应用。推动个人信用建设,进一步扩大个人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丰富个人征信系统,促进个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信用查询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五)统筹促进城乡信息化以提高城市和农村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加快推进农村和农业信息化,促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1、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重点开发应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人口管理等信息系统,加快推进电力、交通、市政公用、物业管理等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逐步实现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咨询服务、计量收费等的电子化、网络化,推进市政公用服务“一卡通”工程。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由社区居民基础数据库、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服务资源、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互联网网站以及信息资源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构成的社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形成内容覆盖科技、教育、医疗、商务、旅游、气象、家政、娱乐、计划生育等的社区服务网,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商业服务的信息化。2、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以信息服务为核心,以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为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和队伍建设,加快信息服务网络的延伸和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村村通电话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通信服务质量和农村电话普及率,加快自然村通电话进程。加快完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信息网络与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和“百万农民信箱”建设,实现农业信息“一站式”双向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和计划生育、农村救济、村务公开、农民就业、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推广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情监测、农产品品质检测、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大户和中介组织等农业经济主体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利用网络查询信息,展示产品。发展公益性和市场化的信息中介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农村信息和知识传播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社会化培训服务,提高农民信息应用技能。3、广播电视数字化加快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卫星、微波、中波等无线传输覆盖手段,推进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进程,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基本实现全省乡镇、行政村与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网联网,逐步实现城乡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积极构建海量广播影视节目内容资源管理系统,以及高质高效、开放集成、资源共享、版权保护的内容集成分发与节目信息交换系统,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多种格式对内容的需求。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的实施。(六)做大做强信息产品制造业充分利用国际信息产业分工体系重组的有利时机,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快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1、集成电路产业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较高水平及较大规模的设计业提升在长三角微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以系统级芯片(SOC)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差异化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档次半导体材料及关键配套产业。2、通信产品制造业以结构优化为主线,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光通信技术产品、高速路由和软交换技术产品、宽带传输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产品、综合业务接入技术产品等。3、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充分发挥和整合在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加工及配套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服务器、下一代网络技术产品、智能网技术产品、家庭网络及多媒体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等。4、新型元器件产业巩固和提升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发展纳米电子功能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压电晶体与光学材料、储能与信息储存材料、新型信息传输材料;新型表面贴装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组件、电子陶瓷和声表器件、微波介质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件、电声器件、电真空器件等。5、光电子及新型显示产业积极跟进和抢占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高地,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新型激光器件、光波导及光集成器件、半导体照明产品与光伏产品、新型光纤产品和光电子计量仪表及检测设备等。6、数字音视频产业抓住三网融合、便携接收、内容保护技术、平板显示技术以及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发展的契机,重点发展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及机顶盒、数字摄录及视频监控产品、家庭数字影院系统、移动电视及家庭网络技术产品、流媒体应用技术产品等。7、应用电子与装备产业以提高国产设备自动化和传统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发展为传统优势制造业信息化改造配套的整体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系统装备,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交通电子、医疗电子、轻纺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产品等。(七)加快培育信息服务业以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为目标,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及文化大省建设,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加快培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1、软件业依托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网络设备、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信息家电、仪器仪表、工业控制、机械设备及其他传统产品中的嵌入式软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强化在金融证券、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网络通信、纺织印染等行业应用软件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省软件在交通、电力、物流、教育等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发展Linux软件、网络软件、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以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软件服务。加快软件产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积极鼓励软件出口与外包,重点开拓欧美和日本市场,逐步把我省软件出口拓展到应用服务、系统工程承包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2、网络传输服务业在巩固语音和数据传输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业务,大力发展多媒体数据传输业务。积极推进电视传输服务,以有线数字电视和数据信息业务为主体,优化业务品种和结构,积极拓展个性化音视频业务、数据信息传送、远程教育等新型信息服务领域。建立竞争有序的网络和数字电视市场体系,促进网络和数字电视业务健康发展。3、数字内容服务业积极拓展网络与数字增值服务业,推进互联网的发展与繁荣,弘扬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着力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电视、网络出版、电子音像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数据库产业,建立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资源数据库,促进企业和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征信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八)升级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优化网络布局,完善网络设施,注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适时引入新技术,大力发展新业务,积极推进网络融合,努力促进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效能。1、计算机互联网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不断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对基础网络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光缆传输,发展无线传输,整合网络资源,适时引入新技术,建成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输网。加快实施宽带网接入和扩容工程,重点建设兼容综合业务的接入网。2、通信网继续发展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强化网络与新兴业务的支撑能力。开展多元化业务,适时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平稳过渡。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多模块、广覆盖”的原则,优化升级固定电话网络,逐步将业务汇聚到宽带、智能、开放的下一代综合业务网络。3、广播电视网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化过渡,进一步完善以有线电视管网为重点的网络建设,加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逐步建立包括节目、传输、服务、监管功能在内的统一平台。强化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和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4、促进网络融合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技术标准的统一和衔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促进大型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的联建共享,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网络平台,促进技术、业务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网络融合共享,不断提高网络运行效能。四、发展环境与保障措施(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管理信息社会的能力。推行信息化专家咨询制度,促进信息化建设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网络基础设施与业务运营的分离、行业管理与业务运营的分离。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优化政府资金投向,财政性投资主要用于公共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保持全省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在竞争性领域坚持以社会资金为主,鼓励国内外风险资本进入我省信息化建设市场。建立集约共享机制。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和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进一步提高设施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统筹建设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基础网络,推进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逐步融合。开展跨部门业务系统协同,逐步形成跨部门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建立区域之间信息化交流合作机制,在更广范围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政府项目审理机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相关部门合作共建的重大工程中推行理事会制、代建制、代管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绩效评估制度,积极建立信息化建设第三方评估机制,重点组织开展对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评估和后评价。(二)健全法规标准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推进信息化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投融资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完善信息化政策体系。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加快研究、制订或修订浙江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信息市场、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加速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信息化法规体系。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施信息化标准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在尚无国家标准的领域,研究制订迫切需要的地方性规范标准,并力争成为国家规范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企业、行业技术标准和功能性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展标准试用和符合性测试评估,参与国家统一代码标准的研制和试点。完善信息化统计指标和核算体系。研究制订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息化评价工作,逐步将信息化纳入统计体系,有效监测和分析信息化水平。(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激励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大力扶持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争有所突破,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二次创新,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科技人员和相关企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和开展软件著作权登记。坚持依法行政,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违法侵权行为的查处,努力做好信息化领域的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强面向行业的区域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全社会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信息化业务外包,规范发展外包服务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健全信息网络安全监管机制。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针,统筹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指挥,建立信息安全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全省统一的信息安全协调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及时控制和消除在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各类重大安全事件和重大威胁的危害。加快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等一系列制度,加强网络媒体信息内容安全管理,规范信息安全监管工作。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具有积极防御和应急响应双重功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降低网络脆弱性,显著增强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急处置、有害信息封堵、防失窃密、抗破坏等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财政、税收、金融、电力、交通、能源、社保等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包括安全监控监测、应急响应、网络信任、技术防范和密码保障等系统的功能齐备、全局协调的安全技术平台,增强灾难备份与生存恢复能力。建立健全数字认证体系,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我省数字认证的跨区域应用。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培育信息安全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五)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完善高等院校信息化相关学科,加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紧缺的各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包括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的多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满足信息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推进信息化人才规范化管理。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健全面向信息化相关专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鉴定制度,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创新信息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和服务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积极推进人才柔性流动制度,拓宽人才吸纳渠道,强化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制度,充分体现“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普及信息化知识。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信息化义务培训,形成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开放有序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快信息化知识的全社会普及,努力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
本文档为【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iaowu0912
多年轨道交通运输经验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2-01-0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