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写结合”研究的新进展

“读写结合”研究的新进展

举报
开通vip

“读写结合”研究的新进展用足资源,读写结合,再促乐写“读写结合”研究新进展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专题活动2015年5月10日一认识“读写结合”(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怎么说?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纲:初步认识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中没有专门的表述。1956年大纲:“作文教学应当跟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阅读教不好,作文也教不好。”1963年大纲:“讲读教学必须同学生的写作实践密切联系。应该结合课文的讲读,对作文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写,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

“读写结合”研究的新进展
用足资源,读写结合,再促乐写“读写结合”研究新进展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研究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活动2015年5月10日一认识“读写结合”(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怎么说?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纲:初步认识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中没有专门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1956年大纲:“作文教学应当跟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阅读教不好,作文也教不好。”1963年大纲:“讲读教学必须同学生的写作实践密切联系。应该结合课文的讲读,对作文中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写,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应该怎样改正。”2.20世纪后20多年教学大纲:不断发展1978年大纲:“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1986年大纲在总结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习观察事物、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学大纲表述的认识是当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基本共识。从上世纪六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界对“读写结合”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只限定于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范围内;1992年大纲的表述则是对“读写结合”内涵的高度概括,但是“配合”一词不够准确。3.新世纪《语文课程标准》:继承和发展2001年版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没有这方面教学建议。2011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应该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等方面思考和实施。写作的“教学建议”还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个表述全面而准确。2011年版课标的这些教学建议都是对1992年大纲的继承和重大发展。(二)叶圣陶先生的贡献1.1945年《国文教学》的有关论述(1)《<国文教学〉序》:“讲读一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了写作的范本。”还指出:“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增进写作的能力,固然是事实,但是一目数行地囫囵吞枣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要在写作上得益处,非慢慢咬嚼不可。”(2)《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3)《论写作教学》:“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是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一)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们的积蓄。这无非要使学生知道,胸中所积蓄的要充实而深美的程度,那才可以非发表不可;发表又要如何苦心经营,一丝不苟,那才真做到了家。学生濡染既久,自己有数,何种积蓄值得发表,绝不放过;何种积蓄不必发表,决不乱写;发表的当儿又能妥为安排,成个最适合于那种积蓄的形式,便算达到了作榜样的目的。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在写作的时候,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2.1962年的论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甚不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功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写实意。”叶圣陶先生的论述奠定了了作文教学“读写结合”理论基础。主要有这样几点:(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根。(2)为此,阅读教学得着眼于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积蓄,以及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们的积蓄,并运用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中。1987年,高惠莹、麻凤鸣二位先生引用了叶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的这段话。接着他们指出:“当然不是说文章读好了,文章中的写作因素就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写作能力。要使阅读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因素迁移到儿童自己的写作中去,是一个复杂的学习活动。”还特别指出:“‘读’、‘写’结合,这里的‘读’不能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上,其实,课外阅读也是发展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两点是对叶老观点的必要补充和完善。(三)人教社专家这样说上世纪后20年间,袁微子、陈国雄、崔峦三位先生多次论及“读写结合”。他们的论述,是当时对“读写结合”最为全面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所谓“读写结合”,指的是“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在阅读,作文要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3)读和写的关系:理解和表达,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可以从思想、内容、文字三方面来认识。(4)读写结合的机制:阅读时在理解的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在作文的时候灵活运用。存在的不足是:(1)只谈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没有论及课外阅读。(2)缺少对“作文要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这一迁移过程的解读。(四)朱作仁、祝新华的读写结合心理研究1987年,朱作仁先生提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阅读教学一条基本规律。2001年朱作仁、祝新华二位先生进一步提出了“读写‘互逆’、‘互通’的心理过程”的观点。1.“互逆”的心理过程作文是学生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是发送、释放,是外向的。阅读则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是接受、吸收,是内向的。作文与阅读的心理程序有着倒逆的关系,其心理历程是相反的。2.读写“互通”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中的发展型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发展型阅读的这个‘双向’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前一过程是后一过程的基础;后一过程是前一过程的延续和提高。这两个过程,融读写指导于一体。根据写作学原理,……无论作家的文学创作,还是学生的习作练习,从全过程看都存在“双重转化”。上述阅读和作文的心理过程可以简略地表示为:阅读双向转化过程:1.书面符号→思想内容(间接认识)2.思想内容→书面符号作文双重转化过程:1.客观事物→认识(观念、感情)2.认识(观念、感情)→表现(书面符号)阅读的“第一向”转化过程与作文的“第一重”转化结果相似,阅读的“第二向”转化过程与作文的“第二重”转化也有相近之处。从教学实际看,学生作文与阅读是互相促进的。二位先生对读写“互逆”、“互通”的心理过程的论述,是对“读写结合”的心理学阐释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我们认识读与写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足之处,还是缺少了对“作文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这一迁移过程的心理学解读。(四)潘新和“写作本位”的全新读写观新世纪之初,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先生提出了“写作本位”的全新读写观。这个新的的读写观是他“言语生命动力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王崧舟的访谈《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一文,我们可以方便地了解他的“写作本位”全新读写观。潘先生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则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言语生命动力学”。在王崧舟的访谈中,潘教授指出“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就是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乍一看,这个观点和1992年大纲的提法是一样的,是不是这样呢?这两种说法其所以看似相同,是因为它们都符合读写“互逆”“互通”的心理过程,但是支撑它们的读写观却是根本不同的。1992年教学大纲的提法是建立在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读”的读写观之上的。潘新和则明确指出他的“写作本位”读写观是:“‘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用听说读写来相互交流认识和情感的。人们听的和读的是别人表达出来的意思,说的和写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到底,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没有表达,人类的语言就没有用;没有说和写,听和读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语文本体的定位只能是“表现本位”“写作本位”。潘先生强调:“在语文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本’,就是言语生命。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本’。”为他那句和1992年教学大纲表述相似的话做支撑的,正是这个“以人为本”的“言语生命”。潘新和指出:“超越和被超越是历史的必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我的研究能被许多人认可,也是得益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即便我超越了叶圣陶先生,没有他的研究,也就没有我的研究和超越,而且,我注定也是要被别人超越的。”当然,他的“语言生命动力学”毕竟是一个诞生不久的全新理论,还需要不断验证和完善修正。曾扬明等老师已经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和实践着“写作本位”的读写观。潘先生的“写作本位”全新读写观为“读写结合”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帮助我们跳出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进一步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二、挖掘和用足教学资源,实施“读写结合”当前,发展“读写结合”首先要充分挖掘和用足教学资源。挖掘哪些教学资源?课标“实施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p33)怎样挖掘和用足这些教学资源,实施“读写结合”?(一)回顾: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研究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潮州市六联小学丁有宽老师,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语文教改实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还编写出版了“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上世纪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小学语文教学流派之一。丁老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四点科学依据,至今对我们还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1.阅读、作文心理活动过程2.语言规律的指导基于用语言规律指导的自觉性,丁老师始终致力于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如读写“五十法”、七条读写对应规律等。3.学习迁移原理(纵向的扩展训练的方法,横向的七条对应规律等)4.儿童学习心理(二)挖掘和用足课本教学资源1.习作教学单元整体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2.我们的“读写结合”研究张国山:苏教版作文读写结合小练笔小课题研究周蓉:利用教材资源,践行“读写结合”贾红艳:“用足资源,读写结合”教学案例韩金玲: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读写结合”策略除此之外,能否进一步研究探讨:“阅读积累和‘读写结合’”?(三)挖掘和用足课外阅读资源1.徐根荣:阅读作文2.蔡丽斌:绘本习作……谢谢!
本文档为【“读写结合”研究的新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青蛙耳朵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9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4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1-1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