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25页共NUMPAGES25页第PAGE\*MERGEFORMAT2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5页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liúdòng)状况一、中国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就业基本状况  1998年,(调查户中的)中国农村家户每户平均人口4.2789人,平均每户有2.7259个劳动力。77.27%的农村劳动力为整劳动力。有12.39%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东部(dōnɡbù...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25页共NUMPAGES25页第PAGE\*MERGEFORMAT2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5页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liúdòng)状况一、中国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就业基本状况  1998年,(调查户中的)中国农村家户每户平均人口4.2789人,平均每户有2.7259个劳动力。77.27%的农村劳动力为整劳动力。有12.39%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东部(dōnɡbù)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6.14%,中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1.10%,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1.16%。  1997年,(调查(diàochá)户中的)中国农村家户每户平均人口4.3345人,平均每户有2.7343个劳动力。78.14%的农村劳动力为整劳动力。有10.74%的农村劳动力受过(shòuɡuò)专业培训。东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4.29%,中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9.18%,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0.11%。  1、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情况1998年农村非农劳动力比重比1997年上升了1.94个百分点,各非农行业就业比例全面上升。其中工业和建筑业的劳动力就业比例上升较大,分别为0.62和0.32个百分点。  2、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199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1997年相比较,有稍微的提高。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和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相关不大,而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落后(luòhòu)程度较大。199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300058743_0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比例为43.27%,而东、中、西部地区的该比例分别为39.7%、40.45%和55.48%.  二、农村(nóngcūn)转移劳动力状况  1998年,全国抽样样本农户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0.56%,比1997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由此比例及1998年中国乡村劳动力总数46432.2万(《中国统计(tǒngjì)年鉴1999》P379)推算出1998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为9546.5万,比1997年的8314.5万个(由1997年全国抽样(chōuyànɡ)样本农户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为18.09%及1997年中国乡村劳动力总数45961.7万推算)上升了1232万。  在转移(zhuǎnyí)劳动力中,男劳动力占67.1%,女劳动力占32.9%。1998年转移劳动力中男劳动力的比例比1997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女劳动力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转移劳动力中有35.9%受过专业培训,比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高出23.5个百分点。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比1997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  1、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分布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在本乡内就业的转移劳动力就业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人数只增加(zēngjiā)了188万。而就业于本乡以外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却增加了1045万。1998年增加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在本乡就业的仅占15%,在本县内就业的占50%。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主要以异地转移为主。  1998年在本省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81.0%,推算(tuīsuàn)数量上为7732万,1997年的比例为82.0%,数量上为6819万。1998年在本省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约913万。  相对于1997年,1998年农村(nóngcūn)转移劳动力中在本省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往城市转移的比例有所上升,主要是往建制镇的比例有所上升,而绝对数上,1998年本省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往省会城市就业的劳动力比1997年下降了48万,但往地级以下的城市和建制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了814万,其中:往地级市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64万,往县级市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225万,往建制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了525万。总体上,本省内(shěnɡnèi)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往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比1997年增加了约766万。  1998年往省外转移(zhuǎnyí)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9.02%,数量为1816万,1997年往省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7.98%,数量上为1495万。1998年往省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比1997年增加了321万。   与1997年相比较,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往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往城市就业的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然而(ránér)绝对数上还是增加了256万。主要特征是往省会城市的比例有所下降,约下降了3.6个百分点,但绝对数仍上升约43万。而往地级市的数量增加约127万。1998年增加的往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主要趋向在地级市就业。    总体上看,相对于1997年,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往城镇就业的比例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但往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下降,往地级市就业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往县级市和建制镇就业的比例上升。从数量上看,1998年往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1997年增加了1023万,占到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1232万的83%。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的绝大部分是往410城镇转移。但1998年往省会城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往地级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了约190万;往县级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加了约280万;而往建制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大增加,增加了556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往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转移加快(jiākuài)是199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特征。  1998年,有48%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本乡内实现非农就业转移,比1997年下降(xiàjiàng)5个百分点;有57%向城市或小城镇转移,比1997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向建制镇转移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比1997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向县级市和建制镇转移的占向城市或小城镇转移的59%,即大部分流向城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往中小城镇就业,而且这种趋势在增强。  199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特点是;本乡内的非农就比例大幅度降低,往大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下降,而往县级市和建制镇压(zhènyā)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幅增加。总体上,农村转移劳动力继续快速增长,但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大城市地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下降,而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却有较大增加。  2、农村转移(zhuǎnyí)劳动力的教育程度状况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显著(xiǎnzhù)地比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要高。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为21.45%,比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的比例43.27%低了2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比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高了14个百分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高了8个百分点。  1998年农村(nóngcūn)转移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比例比1997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三、乡镇企业(xiānɡzhènqǐyè)就业  1998年,全国在乡镇企业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20.20%,比1997年的23.95%下降了3.8个百分点。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分别为31.61%、12.74%和10.58%,比1997年比例34.60%、16.66%和13.37%分别低了3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1998个在本乡以内的乡镇企业就业半年以上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5.81%,比1997年的19.85%下降(xiàjiàng)了4个百分点;在县内乡外乡镇企业就业半年以的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2.54%,比1997年2.30%下降了0.3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8.34%,比1997年的21.70%下降了3.4个百分点。  1998年,全国在本乡以内的乡镇企业(xiānɡzhènqǐyè)就业半年以上农村劳动力占在本乡以内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2.77%,比1997年的36.49%下降了3.7个百分点。在县内乡外乡镇企业就业半年以的劳动力占在本乡以外本县以内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4.27%,与1997年的14.84%相差不大。  1998年,当年在本乡以内的乡镇企业新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中当年转移劳动力的7.31%,比1997年的6.40增加了0.9个百分点;在县内乡外的乡镇企业中新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占当年转移劳动力的2.00%,比1997年的9.31%,比1997年的8.56%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因此,1998年农村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特点是:就业幅度大大下降,主要(zhǔyào)是农村劳动力在本乡内的乡镇企业的就业大幅下降。  四、1998年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jiùyè)状况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1998年中国农村跨省流动就业劳动力占劳动力(不包括(bāokuò)往国外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为3.885%,比1997年的3.235%上升了0.6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1998年中国乡村劳动力为46432.2万,1997年中国乡村劳动力为45961.7万,因此推断1998年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为1804万,1997年的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为1487万。1998年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比1997年增加了317万。  在这些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总数的49.4%,与1997年的比例(bǐlì)相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在浙江省就业的占6.9%,比1997年的7.3%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北京市就业的占6.5%,比1997年的5.5%上升了1个百分点;在上海市就业的占6.0%,比1997年的5.7%上升了0.3个百分;在福建省就业的占5.2%,比1997年的4.4%上升了0.8个百分点;在江苏省就业的占%,比1997年的4.2%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进入这6个省市就业的农民工占跨省流动和农民工的总数的78.2%,比1997年的76.1%上升了2个百分点。  按照区域分,跨省流动就业(jiùyè)的农村劳动力中,进入东部地区就业的占83.1%,比1997年的81.8%增加了1.3个百分点;进入中部地区就业的占9.3%,比1997年的81.8%增加了0.5个百分点;进入西部地区就业的占7.6%,比1997年的9.4%下降了1.8个百分点。跨省流动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更为集中流向东中部地区。跨省流动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中,来自东部地区的占11.9%,与1997年的11.7%几乎相同;来自中部地区的占54.6%,比1997年的51.4%上升3个百分点;来自西部地区的占33.5%,经1997年的36.9%下降了3个百分点。1998年的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相对于1997年,来自中部地区的比例(bǐlì)上升来自西部地区的比例下降。  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来自中西部地区,占全部(quánbù)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88%,而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地区是东部地区,占全部跨省流动就业的83%。而仅广东一省就吸纳了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近一半。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主要特征是中西部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东部地区就业。  1998年,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各地区之间跨省农村劳动力相互流动的状况同1997年相比较变化不大,流动矩阵(jǔzhèn)结构如下:    各省跨省流动(liúdòng)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重:1998年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9.01%。以输出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或重要方式的省、市有:江西(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63.6%)、安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56.1%)、贵州(跨省流动(liúdòng)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53.9%)、重庆(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52.9%)、湖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43.1%)、广西(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42.2%)、四川(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5.5%)、湖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5%)、河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23%)。  从数量上看,1998年跨省流动(liúdòng)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大省有:四川(298万)、安徽(268万)、湖南(250万)、江西(200万)、河南(181万)、重庆(156万)、广西(136万)、贵2州(122万)、湖北(115万)、江苏(92万)、浙江(87万)、河北(53万)、福建(35万)。1998年,重庆、安徽、贵州等省的跨省流动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占该省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下降较大,约为10个百分点。仅这三省市的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就比1997年减少了680万。  1997年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17.98%。以输出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或重要方式的省、市有:重庆(zhònɡqìnɡ)(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69.52%)、贵州(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62.69%)、江西(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62.55%)、安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69.52%)、广西(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43.85%)、湖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8.61%)、四川(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7.18%)、甘肃(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0.99%)、湖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30.55%)、内蒙(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23.60%)、河南(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22.62%)。  进入广东省就的外省农民工主要来自湖南(占21.2%,比1997年的20.3%上升了1个百分点)、四川和重庆(占18.8%,比1997年的22.8%下降了2个百分点)、江西(占15.7%,比1997年的17.7%下降了2个百分点)、广西(占12.0%,比1997年的11.2%下降了1个百分点)、贵州(占8.8%,与1997年的9.1%大体相当)、和湖北(占10.0%)。这些省市的农民工占在广东就业的外来农民工的86.5%。与1997年相比,1998年进入广东的外省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在来源上有所分散。  在浙江省就业的外省农民工主要来自安徽(占33.7%,比1997年的38.5%下降了5个百分点)、江西(占30.8%,比1997年的28.3%上升了2.5个百分点)、四川、重庆(zhònɡqìnɡ)(占10.9%,比1997年的12%相比变化不大)。来自这些省市的农民工占在浙江省就业的外省农民工的75%。  在上海就业的外省农民工主要来自安徽(占37.0%,比1997年的41.6%下降了4.6个百分点)、江苏(占24.4%,比1997年的23.5%上升了1个百分点)、浙江(占11.9%,与1997年的11.2%几乎相同)、福建(占7.0%)、江西(占5.9%)、河南(hénán)(占4.3%,比1997年的6.7%下降了2.4个百分点)、和四川、重庆(占3.5%,比1997年的5.6%下降了2个百分点),来自这些省市的农民工占上海市的外来农民工的94.4%。在上海就业的外地农村劳动力更加集中在与其相邻的省份。  在北京就业的外省农民工主要来自河北(占27.0%,比1997年的30.6%下降了3.6个百分点)、河南(占16.9%,比1997年的12.7%上升了4.2个百分点)、安徽(占9.9%,与1997年的11.0%下降了1个百分点)、和四川、重庆(zhònɡqìnɡ)(占8.7%,比1997年的11.2%下降了2.5个百分点)和江苏(占7.4%,比1997年的6.6%上升了1.2个百分点)。来自这些省市的农民工占北京市的外来农民工的70%。在北京就业的外地农村劳动力的来源地和数量比例结构变化不大。  从全国范围看,跨省流动的劳动力主要来自(láizì)四川和重庆(占17.3%)、江西(占12.7%)、湖南(占11.6%)、安徽(占11.4%)、湖北(占7.4%)、河南(hénán)(占6.7%)和广西(占6.1%)。来自这些省市的农民工占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73%。与1997年的跨省流动和农村劳动力主要来源结构[四川和重庆(占19.9%)、江西(占13.4%)、安徽(占11.7%)、湖南(占10.9%)、河南(占5.8%)和广西(占5.6%)]相比,变化不大。  而这些(zhèxiē)农民工输出的大省中,各省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就业去向的主要特征是:四川省的53%和重庆市的54%的跨省流动农民工流向广东,流向福建的比例分别为8%和13%。江西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中的61%流向广东,17%流向浙江,14%流向福建,与1997年流向广东、浙江和福建的比例65%、15%和13%相比,流向广东的比例有所降低。安徽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中的29%注以向江苏,20%流向浙江,20%流向上海,10%流向广东,与1997年的状况(zhuàngkuàng)差别不大。湖南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中的91%流向广东,与1997年的状况差别不大。河南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主要流向广东(占34%)、北京(占16%)、河北(占6%)、天津(占5%)、浙江(占4.5%)、新疆(占4.5%)和上海(占3.9%)。贵州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主要流向广东(占72%,比1997年下降5个百分点)。广西省的跨省流动农民工的94%流向广东,比1997年下降4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情况,1998年中国农村(nóngcūn)劳动力的跨省流动主要特仍是从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湖南、河南、贵州、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向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东部省市流动。但流动往广东比例高的大省,1998年的流向广东的比例略有降低。  输入地劳动力来源的结构见附表一;输出地劳动力去向(qùxiàng)的结构见附表二;1998年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矩阵结构见附表三。  五、返回(fǎnhuí)劳动力  1998年,调查户中的返回农村(nóngcūn)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0.52%,为转移劳动力的2.51%。东、中西部的返回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分布为1.34%、2.53%和4.92%。  1997年,调查户中的返回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0.53%,为转移(zhuǎnyí)劳动力的2.90%。东、中、西部的返回农村劳动力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比例分布为1.43%、4.64%和3.00%。  1998年,调查户中由本乡二、三产业返回的劳动力占所有返回劳动力的53.18%,其中:男劳动力占37.76%,女劳动力占15.43%;受过专业培训的占8.09%,未受专业培训的占45.09%。由外乡返回的劳动力占46.82%,其中:男劳动力占31.82%,女劳动力占14.99%。受过专业培训的占8.63%,未受专业培训的占38.19%。  总体上看,受过专业培训的返回(fǎnhuí)劳动力占返回劳动力的16.72%,比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受专业培训的比例35.93%低19个百分点,未受专业培训的返回劳动力占返回劳动力的83.28%,比农村转移劳动力中未受专业培训的比例64.07%高出19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更易于返回(fǎnhuí)为农业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转移劳动力比未专业培训的转移劳动力在转移中较为稳定。  相对于1997年,农村返回劳动力中未受过专业培训的转移劳动力的比例大幅增加,反映出非农就业(jiùyè)对专业素质要求的提高。  由本省返回的劳动力占返回劳动力的80.26%,从外省和国外返回的劳动力占返回劳动力的19.74%,由城市返回的劳动力占返回劳动力的43.37%,其中从本省内城市返回的比例为27.51%,从外省城市返回的劳动力比例为15.86%。与1997年相比,从城市返回的劳动力的比例增高(zēnggāo),主要是从外省城市返回的比例增高。  六、农村转移(zhuǎnyí)劳动力的行业分布    1998年的农村转移(zhuǎnyí)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上与1997年相似,变化不大。工业的就业比例下降了0.6个百分点。  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行业分布与地域(dìyù)分布的关系      显著(xiǎnzhù)的特点是:1998年各行业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本乡内和省外就业的比例降低。  七、农村(nóngcūn)转移劳动力的收入状况  1、农村转移(zhuǎnyí)劳动力的收入及往家庭汇寄款状况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均收入为5870.50元,比1997年增长了2.31%。  农村转移劳动力劳动收入的61%寄回家庭(jiātíng),比1997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运输业的劳动收入仍是各行业中最高的。      随着就业离家庭距离(jùlí)的增大,汇寄款比例降低。    1998年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寄带回的收入(shōurù)占其劳动总收入的比例增大。    东部地区(dìqū)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动收与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关系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均劳动收入总体(zǒngtǐ)上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果以1,2…,5,6的水平(shuǐpíng)来分别表示从文盲到大专以上的教育程度,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与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但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人均劳动收入与劳动者的文化程度相关程度较低,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02和0.45。而从事这两行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按行业划分分别是平均收入最低和最高的两行业。       八、农村(nóngcūn)劳动力转移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根据1997年调查数据)  1、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与就业地域(dìyù)分布从地域分布看,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劳动力趋向于在本地就业。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中,却是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趋向就业于外地的乡镇企业。从行业上看,文教、邮电、运输业中的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比例较大。      2、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与就业地域分布(fēnbù)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的较高文化程度劳动力更倾向于在本地实现非农就业转移。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往外乡转移的比例高,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农村劳动力在本乡和本县实现非农转移的比例要高。这种倾向在东、中、西都一样。    3、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与受专业培训的关系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和当年转移劳动力受过转移培训的比例(bǐlì)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现非农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专业培训的比例大大高于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随受教育(jiàoyù)的年限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除大专以上程度外,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的比例低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的比例,但也明显地高于农村劳动力受专业培训的比例的平均水平。  4、农村转移劳动力受专业培训与就业地域的关系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当年(dàngnián)转移劳动力受过转移培训的比例与劳动力就业所在的地域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县内乡外和乡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较高,往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较低。这应与高文化(wénhuà)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倾向与本地就业的现象有关。(刘建进执笔(zhíbǐ))劳动保障部培训(péixùn)就业司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课题组内容总结(1)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一、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状况  1998年,(调查户中的)中国农村家户每户平均人口4.2789人,平均每户有2.7259个劳动力(2)东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6.14%,中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1.10%,西部的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11.16%
本文档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baibai10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M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8-0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