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

举报
开通vip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7·课标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2、(2014·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7·课标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2、(2014·课标全国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守旧势力3、(2014·课标全国Ⅰ,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4、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1/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6、光绪帝的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7、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8、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五四运动的爆发9、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2/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C.自由、平等的精神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11、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12、“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3、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3/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15、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A.传单.信件B.报纸C.书籍D16、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A.杂剧.B京剧C.电影D.电视17、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18、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然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①报刊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材料解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材料二1939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是挪威式建筑(图三)。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图四)。4/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1)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2)上一问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3)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做学生的快乐》《女学报》材料二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它。——《舒仙女士致陈班仙女士书》《女学报》1903年11月材料三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女子蚕业学校校歌》《女子世界》第6期1907年7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3)综合三段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5/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喜字纱灯”和“蓝袍黑褂”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钢琴曲”和“白纱”等反映出西方习俗,由此可见,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存在门当户对观念,不可能被颠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D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2、B本题考查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戊戌变法前,许多维新思想家提出变法主张,其中最核心的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而这些实质性的大变革会有巨大的阻力,因而,需要从小的改制突破,以动员更多的人习惯并支持改制,为核心改制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所以,宋恕和康有为都提出“易服”,这可以看成是变法的预演和总动员。可见A、C、D三项是错误的,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3、C本题考查列强侵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主要来源于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外进口影片除了缴纳一定的关税等税费外,在中国内地流通无需再缴纳其他税费;而国产影片在内地流通则有多重税费。由此可大体推出,上海(国内电影的主要生产地)影片要流通至北京、天津,其税费要高于进口影片,商家多半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市场运营,故北京、天津等地自然以成本较低的外国影片为主。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题干没有太大关联,均可排除。4、B“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5、B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崇尚西装,不过是一时的风气,说明西装流行时间不会太久,传统的中国服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6、B从材料信息看,西餐馆仅仅是少数人的就餐场所,仅仅分布在天津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所以B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7、A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解析材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材料信息体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造成的。8、B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9、A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这就是6/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这就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出现、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10、C礼仪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1、C鲁迅先生的话,体现出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12、C从材料信息“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电话等近代科学知识。13、A世纪末19,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车传入中国,这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可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便利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发展迅速,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交通便利,也有利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入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错误,排除即可。14、D国际互联网是1969年出现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15、C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种“纸”信息量大,内容多,博古通今,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报纸。16、C这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17、B唐胥铁路修建于19世纪80年代初;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因此A、C、D三项所涉及的史实与1913年不符,排除。18、B注意要求的是迅速获取消息,所以不能选报刊杂志和电影。二、材料解析题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第(3)、(4)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回答“意味着什么”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答案:(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7/8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3)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4)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20、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第(1)问,“新气象”抓住材料信息提炼分析。“成因”可以从西方思想、政治运动、新式教育等角度分析。第(2)问,从“振兴实业之先声”“我曹责任非轻”来概括。第(3)问,可以从经济观念、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审美观念等角度思考。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成因:报纸的宣传,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2)办学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审美观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造作的旧观念。8/8
本文档为【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检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丁文惠
热爱运动,跆拳道。
格式:pdf
大小:5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3-2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