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两套)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两套)

举报
开通vip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两套)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酶的数量因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D.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原理相同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

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两套)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酶的数量因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D.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原理相同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C.研磨有利于酵母细胞内酿酶的释放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4.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5.ATP的结构示意图如下,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表示鸟嘌呤B.化学键②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吸能反应C.在ATP-ADP循环中③可重复利用D.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DP6.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远离腺苷的那个)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化为ADP,同时释放能量 ④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那个),使ADP转变成ATPA.①③       B.②④C.③④D.①④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少量ATPD.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8.如图是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4、6分别是水和氧气B.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该过程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创可贴要透气是为了促进伤口部位细胞的有氧呼吸B.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细胞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对水的吸收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腐烂10.如图曲线①、曲线②描述的是环境因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无氧呼吸,氧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停止B.曲线②代表有氧呼吸,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强度不断增强C.图中曲线②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D.图中两曲线的交点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11.下列适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图是(  )12.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并提取色素B.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是为了防止色素溶解于其中C.观察到色素条带最宽和最窄的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黄素D.观察到扩散最快和最慢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13.晴天的中午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固定场所分别是(  )①类囊体薄膜 ②叶绿体基质 ③线粒体内膜 ④线粒体基质A.③①       B.④②C.①②D.④③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B.光反应在光下进行,暗反应在暗处进行C.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光反应完成能量转化过程,暗反应完成物质转变过程1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B.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C.曲线a→b点,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降低D.d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下面三个图中的曲线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过氧化氢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你的理解,图3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C、E瓶为澄清石灰水,请据图分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__________。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18.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向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分布是因为光合作用释放了________。(2)该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反应的酶分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点的细菌特别多。19.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酶的数量因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D.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原理相同【答案】D【解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可以反复起作用,不会随反应的进行而消耗;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都能起作用;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原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C.研磨有利于酵母细胞内酿酶的释放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有气泡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催化该化学变化进行的是酵母细胞内产生的酿酶;研磨有利于酿酶的释放;毕希纳所做的实验,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作用受pH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无关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C.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D.将胃蛋白酶加入到pH=10的溶液中,其空间结构会改变【答案】A【解析】酶具有一定可变的几何形状,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形状发生改变发挥催化作用,作用完成后恢复原状,其形状与底物的结合有关;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活性来表示;酶具有专一性,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在过酸或过碱的溶液中会发生变性失活,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加入pH=10的溶液中会使酶变性,空间结构发生改变。4.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A【解析】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C正确;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故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甲和乙试管对照,甲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而乙试管中的胃蛋白酶不能水解淀粉,故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5.ATP的结构示意图如下,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表示鸟嘌呤B.化学键②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吸能反应C.在ATP-ADP循环中③可重复利用D.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DP【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高能磷酸键,化学键②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放能反应;③表示磷酸,在ATP-ADP循环中③可重复利用;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6.ATP在细胞中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远离腺苷的那个)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化为ADP,同时释放能量 ④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那个),使ADP转变成ATPA.①③       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ATP含有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一个普通化学键、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第二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那个)断裂,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转化为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与Pi结合,吸收能量,又可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那个),ADP又转化为ATP。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能产生少量ATPD.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反应物水;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释放少量能量,并产生少量ATP;葡萄糖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小部分储存在ATP中。8.如图是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4、6分别是水和氧气B.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该过程【答案】C【解析】4、6分别是水和氧气,分别参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3是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8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植物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过程。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创可贴要透气是为了促进伤口部位细胞的有氧呼吸B.中耕松土有利于根细胞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对水的吸收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腐烂【答案】C【解析】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稻田定期排水可避免水稻幼根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腐烂。10.如图曲线①、曲线②描述的是环境因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无氧呼吸,氧浓度为10%时无氧呼吸停止B.曲线②代表有氧呼吸,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强度不断增强C.图中曲线②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D.图中两曲线的交点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答案】D【解析】随氧浓度增大CO2的释放量降低,所以曲线①代表无氧呼吸,氧浓度为10%时CO2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停止;曲线②代表有氧呼吸,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强度不断增强,但是当氧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曲线②不再上升;图中曲线②最终趋于平衡,细胞呼吸强度不再增大,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图中两曲线的交点说明,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1∶3。11.下列适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图是(  )【答案】D【解析】纸层析时要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A、C错误;滤纸条下端未剪去两角,B错误;D中滤纸条下端剪去了两角,滤液细线没有触及层析液,正确。12.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并提取色素B.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是为了防止色素溶解于其中C.观察到色素条带最宽和最窄的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黄素D.观察到扩散最快和最慢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答案】C【解析】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并提取色素;层析液是由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因此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是为了防止色素溶解于其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胡萝卜素含量最少,因此观察到色素条带最宽和最窄的分别是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扩散得最快,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扩散得最慢。13.晴天的中午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固定场所分别是(  )①类囊体薄膜 ②叶绿体基质 ③线粒体内膜 ④线粒体基质A.③①       B.④②C.①②D.④③【答案】B【解析】晴天中午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CO2的产生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O2的固定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B.光反应在光下进行,暗反应在暗处进行C.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光反应完成能量转化过程,暗反应完成物质转变过程【答案】A【解析】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可以为光反应提供NADP+、ADP和Pi;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与暗反应都可以完成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转变。1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B.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C.曲线a→b点,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降低D.d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答案】C【解析】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中C3还原,导致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CO2浓度降低,CO2用于暗反应中和C5固定生成C3的反应减弱,因此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中C3还原,导致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相对应的C5生成速率升高;曲线中d点为光饱和点,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下面三个图中的曲线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过氧化氢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2、3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你的理解,图3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图1的两条曲线中一组加入过氧化氢酶,另一组加入Fe3+,所以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3中只有一条曲线,则横坐标即为自变量。(2)图1中两条曲线对比,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快,而并未改变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3)图2中bc段反应速率不再变化,而过氧化氢是过量的,因此酶数量(浓度)是限制因素。(4)图3中横坐标为温度,而曲线表示的含义与酶活性的曲线刚好相反,所以应表示反应物剩余量的多少。【答案】(1)催化剂种类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4)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剩余量1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C、E瓶为澄清石灰水,请据图分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__________。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解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水,即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的水。(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4)由B瓶通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则不能很好地检测实验结果。【答案】(1)NaOH溶液 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细胞质基质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水 (3)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4)如图18.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种绿藻(这种绿藻具有呈螺旋状的叶绿体)研究光对光合作用的效应。他将该种绿藻放在一张载有细菌悬浮液的玻片上,这些细菌会移向氧浓度高的区域。他观察细菌在不同光照下的分布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1)描述B情况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如此分布是因为光合作用释放了________。(2)该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反应的酶分别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恩格尔曼进行装置C的实验,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点的细菌特别多。【解析】(1)白光的光质较为均匀,好氧细菌主要分布在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的叶绿体周围。(2)通过螺旋状的叶绿体与好氧细菌的关系可以看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酶有的分布在类囊体上,有的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3)在C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质,主要有红、绿、蓝三区,而在红光点和蓝光点的好氧细菌远远多于绿光点。【答案】(1)细菌集中分布在叶绿体周围 O2 (2)叶绿体 类囊体的薄膜上 类囊体上和基质中(3)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红光和蓝光19.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解析】(1)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说明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2)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叶片会相互遮挡,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3)由曲线图可知,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在高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低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种植。(4)夏日晴天中午12点,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明显减少,抑制了暗反应,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答案】(1)甲 (2)甲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乙 (4)CO2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分析下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序号操作现象1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常温氧气泡少2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FeCl3溶液氧气泡较多3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最多4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A.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B.2号和3号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C.3号和4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D.该实验能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2.如图表示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曲线表示酶促反应过程B.(a-d)的值表示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a-b)的值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D.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同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宜选用淀粉酶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D.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作为对照组4.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C.20~80min,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5.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的A与ATP中的“A”为同一种物质,b、c为高能磷酸键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C.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和乙醇的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PB.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C.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此反应会伴随细胞中ADP含量减少7.如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D.图示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 B.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属于对照组C.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D.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9.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B.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C.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10.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类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红色液滴均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11.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12.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13.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2Oeq\o(――→,\s\up7(①))O2eq\o(――→,\s\up7(②))H2Oeq\o(――→,\s\up7(③))CO2eq\o(――→,\s\up7(④))C3eq\o(――→,\s\up7(⑤))(CH2O)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B.过程②⑤所需NADPH全部来源于①C.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14.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C.蓝藻细胞中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15.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菠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只与暗反应有关B.此实验中CO2浓度是无关变量,各组间需保持一致和稳定C.温度为40℃,光照为1500lx条件下菠菜光合速率为6D.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考虑酸碱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某同学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mL。②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④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⑤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结果如表所示:项目12345pH5.606.206.807.408.00颜色+++橙黄色+++注:“+”表示蓝色程度。(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将某种微生物放在含等量葡萄糖溶液的4支试管中培养,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在同一时刻测得其产生的CO2与酒精的量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O2浓度abcdCO2912.51530酒精96.5x0(1)该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O2浓度为c时,如何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当O2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则产生的酒精的量是__________。(4)该微生物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18.下列是某小组在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请分析回答问题:(1)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它们被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后,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为防止挥发性物质大量挥发,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生物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绿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嫩黄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填场所)组装。(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____(填序号)。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④酶的合成《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分析下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序号操作现象1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常温氧气泡少2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FeCl3溶液氧气泡较多3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最多4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A.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B.2号和3号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C.3号和4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D.该实验能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条件(常温、FeCl3溶液、鲜肝提取液、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pH为无关变量;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3号和4号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要证明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或者酶的种类,该实验不能证明酶的专一性。2.如图表示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曲线表示酶促反应过程B.(a-d)的值表示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a-b)的值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D.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同【答案】C【解析】Ⅱ曲线表示酶促反应过程,A错误;(a-c)的值表示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a-b)的值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C正确;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相同,曲线Ⅰ反应过程所需时间比曲线Ⅱ长,D错误。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宜选用淀粉酶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D.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作为对照组【答案】D【解析】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的试剂为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宜选用淀粉酶;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分解,而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所以不宜用碘液检测两种底物是否分解;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改变实验温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酶具有催化作用,无机催化剂也具有催化作用,酶的催化效率高,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与无机催化剂比较。4.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C.20~80min,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试题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保持活性的较适宜温度为25℃,不能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看图可知:20~80min,45℃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通过影响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来影响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5.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的A与ATP中的“A”为同一种物质,b、c为高能磷酸键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C.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答案】A【解析】图1的A代表腺嘌呤,ATP中的“A”代表腺苷;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ATP转化为ADP,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和专一性。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苯和乙醇的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PB.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C.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此反应会伴随细胞中ADP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苯和乙醇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其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P;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所有生物均以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需ATP水解供能,会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7.如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D.图示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答案】B【解析】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其中过程③生成的ATP最多。甲代表的是丙酮酸,乙代表的是[H],丙和丁代表的都是水。①、②过程均有乙([H])的生成,但过程①是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是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位体基质中,所以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原核生物缺乏线粒体,但醋酸菌、蓝藻等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图示的有氧呼吸过程。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 B.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属于对照组C.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D.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答案】B【解析】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甲和乙相互对比,因此不能说甲是对照组;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两个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都是检测CO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也能检测CO2,因此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9.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B.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C.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O2吸收量很少,而CO2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曲线相交时,吸收的O2量等于呼出CO2的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通过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因此有机物的总量下降;根据图中的CO2和O2量的变化,胚根长出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说明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增大。10.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类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红色液滴均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两套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里面放的液体。装置一中放的是NaOH溶液,能吸收CO2,如果红色液滴左移,则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即根据装置一可以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是清水,如果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两套装置结合起来就可以判断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1.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12.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而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使内膜表面积增加;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分布;叶绿体的功能受细胞核和叶绿体本身的调控;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利用时,穿过的膜层数最少,只需要穿过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共4层磷脂双分子层)。13.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2Oeq\o(――→,\s\up7(①))O2eq\o(――→,\s\up7(②))H2Oeq\o(――→,\s\up7(③))CO2eq\o(――→,\s\up7(④))C3eq\o(――→,\s\up7(⑤))(CH2O)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B.过程②⑤所需NADPH全部来源于①C.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答案】D【解析】过程④(CO2的固定)不产生ATP;过程②所需[H]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⑤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暗反应,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14.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C.蓝藻细胞中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答案】C【解析】Mg是合成叶绿素的成分,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若植物缺Mg则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过程(③);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与⑤⑥有氧呼吸过程密切相关;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其光合作用发生在光合片层上;图中光反应过程(③)O2的产生量小于有氧呼吸过程(⑥)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15.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菠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只与暗反应有关B.此实验中CO2浓度是无关变量,各组间需保持一致和稳定C.温度为40℃,光照为1500lx条件下菠菜光合速率为6D.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答案】A【解析】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有关;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与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CO2浓度等其他因素是无关变量;据图可知,温度为40℃,光照为1500lx条件下菠菜净光合速率为2,呼吸速率为4,根据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此时其光合速率为6;据图可知,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因此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6.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考虑酸碱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某同学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mL。②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④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⑤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项目12345pH5.606.206.807.408.00颜色+++橙黄色+++注:“+”表示蓝色程度。(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两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和风细雨
本人是从教二十多的教师哟,平时积累了大量资料,愿与大学分享。
格式:doc
大小:5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5-17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