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15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15

举报
开通vip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15课堂作业(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都不是群落,因为它们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一棵枯树已经死亡,属于无机环境。【答案】D2.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中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

2017 2018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15
课堂作业(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都不是群落,因为它们没有包括所有的生物。一棵枯树已经死亡,属于无机环境。【答案】D2.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逊河谷中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解析】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为同种生物的集合体,它应属于种群。【答案】D3.生物群落是指()①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②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③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④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解析】群落是在一定区域内有一定联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其中包括多个种群。【答案】D知识点二群落的物种组成4.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物种的相对数量C.优势种D.物种的丰富度【解析】群落中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在研究群落时,首先应当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答案】A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C.差速离心法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答案】D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cm,网身长145cm,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单位:个):甲类群乙类群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1样本2样本3物种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1551001512042052300231304104820020150390334012400102511356010410123014345018350112612物种9212220151716物种101012112221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的种类越多,丰富度就越大,故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于甲类群。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甲类群和乙类群相比,甲类群中物种4的种群密度小,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故C项正确。【答案】C知识点三种间关系7.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利互惠”。下列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是()A.亲鸟与其雏鸟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C.北极熊与海豹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解析】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属于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胃肠中的纤维素。【答案】D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投入大量鱼后,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进而鱼类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答案】C9.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A.蛙与昆虫B.狼与兔C.狮子与斑马D.野兔与鼠【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息场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野兔与田鼠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生存空间、栖息场所、食性很近似,竞争也最为激烈。【答案】D10.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A项错误;B装置更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项正确;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C项正确;用B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既可固定又可防腐烂便于计数和观察,D项正确。【答案】A11.下图为四组生物: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③,B________②,(1)判断A~D四组生物对应曲线:A________①,D________④。C________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四种种间关系中若b死亡,对a有利还是有害。曲线①中,b(兔)死亡,对a(狐)不利;曲线②中,b(大草履虫)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小草履虫)有利;曲线③中,b(真菌)死亡,对a(藻类)有害;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④中,b(噬菌体)死亡,对a(细菌)有利。(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后趋于稳定知识点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解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D正确。【答案】A13.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解析】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从而引起动物分层。【答案】D14.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布有直接的关系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解析】动物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决定了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答案】C15.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地避免竞争B.合理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D16.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解析】首先明确,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在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同,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冷箭竹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个物种(或种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其他生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答案】D17.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面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小蟹和鱼虾;同是水面因芦苇密集度不同,里面的生物种类也相差很大。这表明该地生物群落()A.有垂直结构而无水平结构B.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生物食性复杂D.不同地段种群密度的大小是一样的【解析】在群落中,由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答案】B18.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解析】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而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答案】A19.下列有关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垂直结构的群落无水平结构B.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C.稻田中的水稻髙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草原生态系统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包含垂直结构,也包括水平结构,A错误;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B正确;稻田中的水稻只是一个种群,它们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物种高低错落才形成垂直结构,C错误;草原生态系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D错误。【答案】B20.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有垂直分层现象C.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BC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动物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D错误。【答案】D2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结构是群落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种形式,故A正确;决定植物垂直结构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故B正确;玉米是种群,不具有垂直分层结构,故C错误;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农业生产上要合理搭配植物品种,故D正确。【答案】C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指同一时间内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种群,只有D项符合。【答案】D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是生物数目。不同群落中生物组成种类不同,丰富度高的群落结构复杂。【答案】A3.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等。A项是种群水平所研究的问题,在种群水平上主要研究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等问题。【答案】A4.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甲图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乙图中是捕食关系,b生物与a生物共同进化,B错误;据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X的竞争者消失,X数量增多,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答案】B5.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利用3年时间,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与小粒种子植物是寄生关系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且两者生活空间相同,说明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蚂蚁和啮齿动物与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A和B错误;由于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为被捕食强度大幅下降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占劣势,进而蚂蚁的数量减少,C错误、D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它们的特征【解析】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作为对照试验,A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B正确;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C错误;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正确。【答案】C7.下列体现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豌豆中的高、矮茎及鹿群中鹿的高、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不能体现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答案】A8.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B.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只有群落的丰富度C.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D.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既包括丰富度,又包括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答案】B1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11.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识别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B.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D.群落内的种间关系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而发生适应性进化【解析】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层次上物种的分布有差异,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有较大影响;群落内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答案】B12.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大自然,因为它们对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分解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答案】C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根据题意,a种群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b种群在前期不断增长,后期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J”型增长。从曲线图可以看出开始时二者的数量同步增长了一段时间,而后b种群数量减少直至为0,说明二者间竞争强度由弱到强。【答案】C14.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第1层类群数第2层个体数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14831827422绿地13741909219某植物园11849211321农用地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表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答案】B15.如图中甲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表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A、B两种动物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与否对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影响B.图甲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竞争关系而发生作用C.图乙中A、B之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D.图乙中A、B之间为竞争关系,且A竞争力较强【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单独培养双小核草履虫时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同,说明大草履虫的存在对双小核草履虫的增长有影响。两种草履虫混合在一起培养时,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增多,说明两种草履虫在食物、空间方面存在竞争。图乙中A、B之间为捕食关系,且A为被捕食者。【答案】D二、非选择题16.如图是将大、小草履虫(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培养的结果。(1)这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由于争夺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这在生物学上称为(种间)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种草履虫斗争的结果表明:适者是________________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不适者是________(3)适者个体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由少到多,最后达到平衡,一发展过程中,生物关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间)竞争转变成种内斗争17.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残骸等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1)由于跳虫和甲螨身体________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在土壤小动物的调查研究中,常用____________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调查跳蝻的密度时,常用________样方法采集。(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竞争,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捕食。【解析】(1)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调查跳蝻等活动能力弱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3)跳虫与甲螨两者有共同的食物——酵母菌,所以两者间属于竞争关系。18.2010年9月份以来,一种体长不足1mm的灰白色农业害虫“烟粉虱”,在江苏盐城的大丰等县(市、区)漫天飞舞。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发生区棉花平均每张叶片有卵、若虫(无翅的幼虫)、伪蛹和成虫达5400头(粒)之多。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叶片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烟粉虱对黄色很敏感,在田园或大棚内设置黄色板可诱杀成虫。据研究,这种烟粉虱起源于东非,借助一品红或其他花卉的调运进行扩散是其在世界范围传播的主要方式。(1)一块棉田里烟粉虱的全部卵、若虫、伪蛹和成虫在生态学上称为一个________种群,烟粉虱与被侵害的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________(2)农业生态系统易受烟粉怍严重侵害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头雌虫1次产卵可多达300余粒,这说明烟粉虱的繁殖能力很强,但并非所有个体都能发育到成虫,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生存斗争(4)用化学药剂杀灭烟粉虱时,有两种用药思路:交替用药和提高用药剂量,交替用药________思路更科学,原因是防止烟粉虱产生抗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一定区域内某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烟粉虱吸取植物叶片汁液,与植物是寄生关系。(2)农业生态系统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烟粉虱侵害。(3)由于存在生存斗争,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发育成成虫。(4)交替用药能防止烟粉虱产生抗药性。
本文档为【2017 2018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3群落的结构习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2018052511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344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