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检测(七)

综合检测(七)

举报
开通vip

综合检测(七)综合检测(七)(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武装进攻苏俄,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答案】 C2.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

综合检测(七)
综合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七)(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武装进攻苏俄,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C2.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A.1917~1918年    B.1918~1920年C.1921~1927年D.1917年以前【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农民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粮食,国家存在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而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贸易政策是取消自由贸易。【答案】 B3.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写道,“当一月底,在巴兹基召开的守备部队大会上,军区军事委员沙哈耶夫作报告的时候,骑兵连的战士就公开提出了意见,从他们的队伍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打倒粮食委员!’”小说描述的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D.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口号可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这一做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起了农民的不满,也引起了来自农村的士兵的不满。因此答案为A项。【答案】 A4.(2014·武汉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是(  )A.颁布《四月提纲》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D.推行斯大林模式【解析】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调整政策,这种政策的调整就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 C5.(2014·中山高一检测)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解析】 由“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可知苏俄实施了新经政策,主动吸引外资。【答案】 D6.(2014·郑州高一检测)一位俄国人说:“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油,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这应该是在描述(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苏联实行优先发展提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这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答案】 C7.(2014·广东六校高一检测)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  )①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②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 由“15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本身不对。【答案】 C8.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53年B.1954~1964年C.1965~1982年D.1982~1991年【解析】 材料中“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应该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答案】 C9.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改革近乎停止。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效B.苏联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C.美苏争霸日趋激烈,使苏联无暇改革D.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析】 由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改革陷入困境,故选D项。【答案】 D10.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时间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而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动荡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从表格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苏联处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可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苏联在争霸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发展科技,出于争霸的需要,其在科技上的投入是很大的,特别是军事方面,③错,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 A11.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历史的漫画,图中表情沮丧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此戈尔巴乔夫最有可能是漫画中表情沮丧的人。【答案】 C12.学习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单元,我们不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应采取固定的模式C.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D.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解析】 制定经济政策应根据本国国情,不应该生搬硬套,更不应该模式化、固定化。【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二跛脚的巨人材料三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材料四苏联20世纪40~60年代经济问题诊断书病人苏联发病时间20世纪40~60年代病由①病症②诊断患了严重的“经济发展缓慢”症医生处方赫鲁晓夫③④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农民和农庄的自主权⑤“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请回答:(1)材料一中俄国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4分)(2)材料三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你如何评论威尔斯的观点?(8分)(3)①②③④⑤分别应该填上什么内容?表中三个“医生”所开的处方都没能“医治”好苏联,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8分)【解析】 第(1)问“原因”可以结合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活动的作用回答,材料二漫画实际讽刺了斯大林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象。第(2)问注意分析美国和苏联当时所处的不同背景,“评价”的关键是指出威尔斯观点的错误之处。第(3)问填表内容需要结合所学回答,“评价”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表述的内容与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关联性。【答案】 (1)实行新经济政策。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背景:①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下,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②苏联: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论:威尔斯只看见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干预的表面现象(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未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的实质,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3)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③重点改革农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等;④勃列日涅夫;⑤戈尔巴乔夫。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严重的弊端,苏联的改革收效不大;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言之成理即可)14.(2014·临沂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2008年8月《大生》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6分)(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4分)【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中时间和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第(2)问提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综合分析。第(3)问特别注意1980年,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第(4)问要综合回答,言之有理。【答案】 (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影响: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农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剩余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政权的巩固。(2)措施: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目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正常经济秩序。(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苏联——未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从本国国情出发,及时大胆地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本文档为【综合检测(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中式烹调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9-1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