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 2018高一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训练

2017 2018高一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训练

举报
开通vip

2017 2018高一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训练第1页2017--2019学年高一人民版必修二斯大林模式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2.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

2017 2018高一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训练
第1页2017--2019学年高一人民版必修二斯大林模式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训练一、选择题1.1930年约有2万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苏联工作,苏联有色金属企业的经理和技术经理几乎都由美国人担任。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拖拉机出口总额的90.5%,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由此可知A.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到苏联C.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客观条件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2.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3.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4.第2页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5.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新经济政策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6.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7.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第3页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8.“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A.改变经济落后的局面B.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解除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的威胁D.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9.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10.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第4页11.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2.1928年,苏联政府从农村收购了1080万吨粮食,1929年收购了1600万吨.1930年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然而粮食收购量还是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业全盘集体化推动农业发展C.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D.苏维埃政权对农村的管控削弱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5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14.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第6页试卷答案1.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扩展国际市场,苏联趁机大量引进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和机器设备,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建设,故D正确;苏联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材料无法体现,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美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故C错误。故选D。2.B据材料“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联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故B正确;农业集体化方针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转型,故A错误;农业集体化方针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故C错误;农业集体化方针也不等于新型工业化道路,故D错误。故选B。3.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法西斯主义”表示极权,“红色”表示社会主义,1945年后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使用更普遍。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4.D由题干描述可知对粮食危机的原因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布哈林之间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分歧,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的“影响经济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5.B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凯歌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是“退却年代”;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的发展筹集资金,是“剥夺年代”;卫国战争时期是“战争年代”;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是“战后年代”。排除B、C、D三项。故选A。6.C试题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为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第7页与题干中社会结构的变化无关,故A项排除;图示变化没有市场部分,而新经济政策是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据图示可知在后一时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7.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式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8.D材料“战争日益逼近”“保卫国家”等信息说明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巩固国防和政权,故D项正确;经济落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反法西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于二战以后形成,不符合材料内容,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战争日益逼近”“保卫国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9.考点:C9: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具体考查斯大林模式造成的消极影响.解答: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世纪30年代已经没有执行了.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不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B、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或者历史事实,排除.故选A.10.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与苏联没有关系,因此说苏联“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也就谈不上了,A项排除;题干指出美国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时,对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广泛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饱受生产停滞和消费衰退之苦,而苏联凭借“一五”计划取得了重要成就,一举成为欧洲工业强国,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衰落相比,风景这边独好,这是引起美国注意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苏联的“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在工业发展方面,与农业集体化关系不大,C项排除;苏联取得如此巨大的工业化成就,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公有制只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部分内容;且该项指向模糊,范围过大,第8页未能准确指明苏联吸引美国人关注的焦点是工业化成就;美国也不可能以公有制为主体,D项排除11.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典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A、B两项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此时斯大林模式还没有形成,均排除;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其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信息“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不符,排除;C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题意相符,正确。12.C13..(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分析:第(1)问,材料一中提到斯大林采取的经济运行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既有理论上的改变又有实践上的改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体制等多角度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内容,主要从限制资本家的“自由”与损害资本家的“短期利益”角度答题。第(3)问,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即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认识,采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社会主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认识到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调节的消极影响,肯定罗斯福新政加强计划干预的积极作用。第9页14.试题解析考点:英国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和苏联的农业发展.考查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一“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可以得出特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1700年”,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故答案为:(1)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原因: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2)影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为【2017 2018高一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训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