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人美也要多读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绪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研究对象学习概述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内容或结果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态度与品德学习动机学习迁移教师心理教学心理研究历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第三节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3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既包括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人美也要多读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绪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研究对象学习概述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内容或结果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的学习观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态度与品德学习动机学习迁移教师心理教学心理研究历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第三节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3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教育领域一切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心理学狭义:学校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学)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学习心理研究二品德、自我意识与群体心理的研究三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四(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涵义的界定、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的确定、研究原则与方法等,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相关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第一章)(二)学习心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阐述、对学习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阐述;对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二——七章)(三)品德、自我意识与群体心理的研究品德;自我意识;群体心理(八、九章)(四)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第十章)一、初创时期1二、发展时期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三、成熟时期四、深化拓展时期4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18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3)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13年扩充为三大卷,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学习三定律)、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个部分。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1)杜威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的原则:做中学(2)行为主义对人的理解:生物学解释教育的原则:强化(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习的关键期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1)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反对行为主义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强调认知结构。(2)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四、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教育心理学学派分歧缩小,各理论走向融合(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理论取向: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2、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3、强调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和年龄差异。4、关注对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并与脑科学相结合。5、关注文化背景的差异。6、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2第三节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3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动态研究A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D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C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B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以及对研究者所关心的心理现象加以测量并进行比较,最终获得这种心理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省时省力、短时获得大量的数据,但属于相关研究,不宜得出因果结论。横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被试在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重复的观察和测量,在连续性的资料中探求心理发展的规律。控制性强,可进行因果研究,有助于细节影响的获得,但是耗时耗力。  纵向研究是指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对多个不同阶段组的追踪研究,使得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设计的优点得以融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但规模较大,不宜开展。动态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是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加以观察、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有利于文化水平的共性与个性的建构,有利于人的心理与文 化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探讨“遗传与教养”这样的心理学基本问题。 跨文化研究是指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个案研究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成组研究(一)观察法(三)调查法(五)测量法(二)实验法(四)个案法(六)教育经验总结法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学习的一般心理第一节学习的界定1第二节学习的分类2第三节学习的过程3第四节学习的策略4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在知识、态度、行为或行为潜能上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以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进行。即学生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习的界定广义学生学习的特点狭义第一节学习的界定1.学习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2.学习结果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3.学习所发生的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4.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即由他或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学习是因经验而产生,而由先天因素如成熟等以及酒精饮料或药物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二、几个区别于学习的概念1.学习与本能2.学习与成熟3.学习与成绩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5.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1)人类的学习借助语言和思维参与(2)人类的学习是在时间和交往中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辨析咀嚼、觅食16岁孩子比6岁孩子更容易提起一桶水厨师切菜兴奋剂引起的运动成绩提高例1:两头牛中,一头牛经过训练的,会拉犁,一头未经过训练的,不会拉犁。例2:两组儿童,一组进行游泳训练,另一组未予训练。到了水里,训练组的儿童会游泳;未训练组的儿童不会游泳,而且到了深水里,他们会下沉。例3:假设有两个学生接受相同的军事训练,从行为变化来看,都学会了队列操练和实弹射击。但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一名学生得出“军队生活很艰苦,尽量不要去当兵”的想法;另一名学生得出“军队是青年成长的好地方,尽量争取去当兵”的想法。这种思想深处的变化是不是学习呢?练一练下列发生了学习的情形是()A.小明喝醉酒后脾气变得暴躁B.小刚进到黑屋子后视力水平提高了C.大猩猩模仿人吃饼干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即学生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以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狭义的学习定义第二节学习的分类二、学习的类型分类一、学习的层次分类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作一般性或弥散性反应,如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如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是各种技能学习的基础;(4)言语联结学习:形成一系列言语单位的联结,实质是言语领域的连锁学习;(5)辨别学习:学习一系列类似刺激的特征,并对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应;(6)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加以反应。(7)规则学习(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8)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与敏感化是条件反射的学习,主要有三种:一是抑制性条件作用,即不重复被惩罚的动作的学习;二是经典条件作用;三是操作性条件作用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学习、定型作用(对复合刺激反应)与推断学习(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运用)思维水平的学习,人类特有,包括符号学习、语义学习与逻辑学习象征性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的分类3.技能领域的学习2.情感领域的学习1.认知领域的学习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知识01领会02运用03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04综合05评价06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学习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实质是学习“怎么做”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尤其以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的学习为主;认知策略:学习者在应付环境的过程中对自己内部行为的控制,即个体对自身的认知活动的监控;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动作技能:学会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而协调自身骨骼和肌肉活动的能力;态度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过程。依据学习内容进行的学习分类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1知识的学习:解决的是个体的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包括:领会、巩固、应用3个环节;2技能的学习:不仅包括动作的认识问题,还包括动作的执行,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3行为规范的学习:通常包括行为规范的依从、认同、信奉3阶段,不仅包括认识问题,还包括执行及情感体验问题。第三节学习的过程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二、列昂节夫的环状结构观三、加涅的学习阶段观四、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略)二、列昂节夫的环状结构观定向环节01行动环节02反馈环节03一切活动的结构都是环状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因为也是一种环状结构定向环节又称感受环节、内导系统或输入系统等,包括主体的感受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作用并传递到神经中枢的一系列的反映动作,这些动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环节。行动环节又称运动环节、执行环节或输出系统,是对输入的刺激进行加工并执行动作反应的过程。该环节是在定向映象的调节、支配下,紧接着定向环节而发生的效应过程。反馈环节又称返回系统或回归式内导系统,其作用在于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评定,进而矫正行动。三、加涅的学习阶段观A(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B(二)学习活动的各加工阶段C(三)学生学习的过程-8阶段加涅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论学习活动的各加工阶段注意。决定着输入信息的接收程度和性质。01选择性知觉。对经过感觉登记并被注意到的信息进行模式识别,并把它们转换成某种形式,使之进入短时记忆存贮。02短时记忆和复述。经过知觉选择的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编码形式存储于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不断地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的存贮。03语义编码和长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具有一定知觉特性的信息转变成概念的或有意义的形式,存贮于长时记忆之中。其基本的形式是组成有意义的。04搜寻命题和提取。存贮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搜寻和提取可回到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之中,与新习得材料相配合,以推动反应发生器。01反应组织。决定着反应的基本形式,即操作是否包括语言、肌肉运动以及操作中运动的序列和时间等等。02操作。激活效应器,导致可观察到的活动,表明业已习得的能力和倾向。03反馈和强化。使学习者看到他的操作的效果。虽然反馈常常要求外在的控制,但其主要结果是内在的,它用来巩固学习,使学会的能力或倾向持久地运用,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强化。04加涅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动机阶段:动机反映了学习者要控制、支配和掌握他的环境来达到既定目标的自然倾向。在学习的动机阶段,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识别学习者的各种动机并将他们引到学习目的上去。当动机不存在时,可以通过引起学习者内部的期望来建立。1领会阶段:学习的领会阶段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知觉。在这一阶段要引导注意和指导知觉选择,将提供给学习者的刺激加以安排,以便强调刺激呈现的区别性特征。2获得阶段:指学习者把他的知识编码并存贮在大脑中。编码是为了在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存贮。在此阶段的教学要提供编码的学习指导,如运用表象编码、或者语词和命题编码、或者双重编码。3保持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对经过编码存贮的知识加以巩固、增强和保持。比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就要让一个学习者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加以练习。4回忆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对存贮的信息加以恢复和提取。这一过程依赖提示线索,在教学中就要设计可供学习者用来提取的线索。5概括阶段:这一阶段是将所学会的能力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可以采取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两种形式。在教学中应设计出尽可能多样的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东西。6操作阶段:操作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从操作的变化可以作出学习是否已经发生的结论。在学习过程圆满地完成时,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很好地观察其即时的操作。7反馈阶段: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它是通过强化过程发生的。学习活动需要一种自动的或设计的反馈,教师的作用是以信息反馈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人为的强化物。8四、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略)第四节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概念01二、学习策略的类型02(一)中国人的学习策略03(二)现代西方的学习策略分类04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Vs.学习方法学习策略Vs.认知策略(1956,布鲁纳)认知策略:由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学习策略Vs.学习方法学习策略Vs.认知策略(1956,布鲁纳)认知策略:由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中国人的学习策略质疑策略循序渐进策略熟读精思策略现代西方的学习策略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麦卡尔等人(1990):复述策略简单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认知策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ABCDEF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段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ABCDE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类比、比较、扩展与引申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一)记忆术位置记忆法01缩减和编歌诀02谐音联想法03关键词法04视觉想象05语义联想061.位置记忆法:是指把要记的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西塞罗(Cicero)在其作品《演说家》中描述关于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Simonides)在2500年前的故事时谈到他已经掌握了高超的记忆术。据故事说,在许多人齐集的一个宴会上,西莫尼德斯受命朗诵一首赞扬两位神灵(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的抒情诗,就在这时,两位神灵差遣使者把他从宴会上叫了出去。在他离开之后,宴会的屋顶塌了下来,留在里面的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死者血肉模糊无法辨认尸首。可是,西莫尼底斯却能根据每个死者在宴会厅的位置辨认出全部尸体来。2.歌谣口决法将缩写的材料融入到韵律化的文字材料当中《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是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将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以帮助记忆的方法。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3.14159,26535,897,932,384,626金属元素活动的顺序为: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加那个美丽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4.关键词法找到每个识记材料的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的方法,叫关键词法。拉丁美洲的国家有6个:洪都拉斯、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巴哥尼萨危(谐音“红八哥你耍威”)5.视觉想象法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表象联系起来记忆的方法,叫做视觉想象法。(代入场景)视觉表象越清晰,记忆效率越好。鲍尔和克拉克(Bower&C1ark,1969)要求被试记住10个无关联单词:桌子、电灯、烟灰盒、青蛙……,——厨房里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电灯和烟灰缸,青蛙在电灯和烟灰缸之间跳来跳去……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两个成分:元认知知识(长时记忆中)知道做什么。A元认知控制(工作记忆中)知道何时、如何做。B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有效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领会监控、集中注意。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有关。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社会条件的利用第三章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要回答的几个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外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学习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目录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四、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三、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一、经典条件反射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1、实验的背景巴甫洛夫(1849~1932)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活动时,发现了“心因性分泌”现象。2、实验:观察狗的消化现象。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结论:一个原来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无条件刺激相结合,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食物为无条件刺激(UCS),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现象为无条件作用(UCR);在和食物结合之前,铃声为中性刺激(NS),和食物多次结合之后,铃声为条件刺激(CS),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现象为条件作用(CR)。3.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①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时间间隔和强化次数对条件反射的获得非常重要。消退: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②泛化与分化泛化: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经过选择性的强化与消退,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③高级条件作用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将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另外一个中性刺激结合,建立的新的条件反射称为高级条件作用。如铃声和食物反复匹配,形成对铃声的唾液分泌反应,然后将铃声与灯光反复匹配而无食物呈现。最后,单独呈现灯光结果发现实验动物也产生了唾液分泌反应。二、华生的行为主义1.人物简介华生(1878-1958),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2、华生的行为主义(1)观点: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应用到人类的学习心理中。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2)实验:艾伯特恐惧实验。(3)学习规律:频因律和近因律。(4)恐惧消除实验艾伯特恐惧实验实验被试是一名出生只有11个月叫艾伯特的婴儿。首先让艾伯特接触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伯特毫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然后一触摸兔子,就出现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使婴儿害怕的巨大响声(无条件刺激)。经过3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也会引起艾伯特害怕,经过6次结合后,被试的恐惧情绪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对任何有毛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如老鼠、标本制作的动物,甚至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学习规律02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01恐惧情绪消除实验1924年,琼斯(Jones)利用经典性条件情绪反应原理,从事了一项反条件情绪反应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惧怕小动物的34个月大的男孩。其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喜欢的食物     高兴   白兔       惧怕   白兔+喜欢的食物  高兴   白兔      高兴三、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1949),美,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猫走迷箱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一只特别设计的笼子中,当猫踏上踏板时,笼子的门可以打开,猫就可以钻出笼子并得到食物。一开始,猫并不知道如何打开门,它在笼子里乱闯,靠运气踏上踏板打开门。在反复尝试40余次后,它才熟练掌握踏上踏板迅速逃离笼子的技巧。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而联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不断地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以观念作为中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准备律NO.1练习律NO.2效果律NO.3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01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予刺激就感到满意;03无准备而给予刺激也感到厌烦。02有准备而不给予刺激就感到厌烦;2.练习律:即用进废退律。一个已形成的联结如果加以应用,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强(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联结如果不加以应用,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失用律)。但,没有奖励或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3.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伴随着满意的态度时,联结的力量的力量就会增强;(正强化律)如伴随着烦恼的态度时,联结力量就会削弱(负强化律)。但,惩罚不一定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和奖励相对。联结学习对现实教学的借鉴意义联结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解释学生的学习;联结与联想密切相关,联结的哲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或在陌生的情境中尝试错误是唯一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时有意掩蔽某些情境因素,需要有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即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奠定了基础,斯金纳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观点: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实验:斯金纳箱。(一)斯金纳的实验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实验结论,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影响着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行为分类应当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或反应。被动地适应。1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由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或反应。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行为都是这种。主动地操作。2因此,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刺激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2.强化理论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强化凡是能减少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惩罚物。惩罚强化分类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增加了某种积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增加的现象。例: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正强化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减少某种消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增加的现象。例:好好学习就不用干活负强化惩罚分类凡是因为在情境中施加了某种厌恶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减少的现象。例:没写完作业就要挨打正惩罚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减少某种积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减少的现象。例:没写完作业就不能看电视负惩罚请指出下面例子中,哪些是行为强化?如果是,要进一步指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1一个孩子把书桌收拾好,妈妈给他削了个苹果2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后来,这个孩子晚上睡觉时哭闹得更频繁了。3妈妈炒菜时,把抽油烟机打开,油烟被吸出了厨房。后来妈妈炒菜时总是打开抽油烟机。4下雨打伞一级强化VS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例:食物、水二级强化:是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而自身获得强化的性质。例:金钱、权力、代币强化与惩罚项目类型行为发生频率增加行为发生频率减少呈现刺激正强化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消除刺激负强化负惩罚(消除愉快刺激)行为方式刺激性质喜欢的刺激厌恶的刺激施加正强化正惩罚撤销负惩罚负强化强化程序采用强化原理从事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时,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做各种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个体正确反应出现的概率与强化实施之间的关系。斯金纳强化安排示意图五、社会学习理论背景20世纪4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合作、竞争、攻击等社会行为感兴趣,强化理论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所有的模仿形式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攻击性行为实验新行为形成实验实验目的:测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实验过程:使用道德判断故事,分三组。一组在道德判断有进步时,给予强化;二组的道德判断有成人做榜样,给予强化;三组的道德判断有成人做榜样,无强化。实验结果:复测:3组>2组>1组末测:2组>3组>1组结论: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模仿而不是强化。新行为形成实验攻击性行为实验实验目的:直接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吗?儿童是否不管榜样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性行为?实验设计:第一组:攻击-奖赏组,成人发生攻击行为后,受到奖赏第二组:攻击-惩罚组,成人发生攻击行为后,受到惩罚第三组:攻击-控制组,成人发生攻击行为后,既无奖赏也无惩罚。实验结果:观察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1组>3组>2组结论:榜样攻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学习在没有直接强化的情况下仍可发生。交互作用论人的行为发生环境决定论内部动因决定论交互作用论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的有3个因素: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这3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观察学习的含义观察学习:学习者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行为及结果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2类学习:直接学习:学习者对刺激做出反应并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间接学习:将在社会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叫间接学习。在班杜拉看来,间接学习更符合人类学习的实际。替代性经验:指学习者通过观察被模仿者的行为所获得的奖惩结果而产生的一种认知或情感性体验。替代强化:也称间接强化,指观察者通过看到他人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相应的强化没有直接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指自己给予自己的强化,这种强化不是由他人所给予的。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1)活的榜样:也叫真实的榜样,指活生生的人,是儿童社会化不可缺少的;(2)符号榜样:通过语言和影视图象等传播媒介呈现的榜样;(3)诫例性榜样:以语言描述或形象化方式表现某个带有典型特点的榜样,以告诫儿童学习或借鉴某个榜样的行为方式。理想的榜样应具备的5个条件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点;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应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观察学习的类型(1)直接观察或模仿:即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2)综合模仿:学习者经模仿历程而学到的行为,未必直接得自某个楷模,而是综合多次所见形成自己的行为;(3)象征模仿:学习者对楷模人物所模仿的不是他的具体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4)抽象模仿:学习者从示范者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而不是具体的行为。楷模行为表现→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生阶段→动机阶段→经模仿学得行为观察学习的过程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个体的社会行为包括品德都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他人而获得的。2.学习的机制:观察学习、替代学习。班杜拉区分了2种学习方式:一是直接学习,一是间接学习。观察学习属于间接学习。观察学习的4种类型3.学习的过程:4阶段。4.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榜样。-3种榜样,5个特点;交互作用观5.学习的规律:区分3种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观察学习是替代强化的结果6.学习的结果:获得社会行为。第二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习理论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从认知角度来研究学习与行为主义观点相比,认知观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而非对环境刺激的应答或反应;而对学习的研究,应重视观念理解、推理、思维、解决问题等较高级的认知能力,而非关注简单低级的刺激-反应及其联系。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一)苛勒关于学习的经典实验(二)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论的基本观点似动现象实验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的实验似动实验是韦特海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飞驰列车窗外的电线杆、房舍等和列车一起飞奔;玩具:万花筒韦特海默的理论运动错觉的发生不是在感觉水平上,不是在视网膜区,而是在感知中,即在意识之中。从外面进来的、互不关联的一些感觉都被看作是一种组织起来的整体,其自身带有自己的意义。韦特海默称这种总体感觉为“格式塔”思维会给进入大脑的一些感觉以结构和意义。高斯的故事当高斯6岁时,老师问班上的同学说谁能最先算出1+2+3+4+5+6+7+8+9+10的总和。小高斯几秒钟就举了手。“你怎样这么快就算出来的?”老师问。高斯说:“如果我按1加2加3这样算下去会费很多时间,可是,一加10等于11,2加9等于11,3加8等于11,等等——总共有5个11。答案是55。”高斯看出了一个结构,使他很快得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苛勒关于学习的经典实验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棒子问题。箱子问题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棒子问题与箱子问题类似,棒子问题要求黑猩猩将一根或几根棒子作为工具,用以够到笼外的香蕉。实验者观察发现,黑猩猩处于对香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情境中,在几次用短棒够取香蕉失败后,突然顿悟,将两根短棒连接起来,达到目的。(二)格式塔心理学学习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就是获得完形学习的实质是获得完形或是认知重组。一个人学到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怎样知觉问题情境的。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知觉重组的前提是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结构与性质。2.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顿悟:在学习中对情境关系的突然理解或豁然贯通,从而迅速解决问题的过程。顿悟学习观的特点1.可以避免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试误行动,也有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2.当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令人愉快的学习体验。3.顿悟学习的结果不容易遗忘。个体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进入了长时记忆系统。3.关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建立新的完形。一旦跳出原有的框架,建立新的图形,问题就能获得圆满解决顿悟产生的条件*情境的设置(1)情境设置的完整性或整体性(2)情境设置要难易适中(3)情境具有可组织性(学习者可以知觉到)*组织良好的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顿悟学习观对教学的启示重视思维、理解在学习中的价值对尝试错误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将学习看成组织再组织的观点可以直接在教学中进行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开发苛勒注重情境关系的思想对智力理论的探索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人物简介托尔曼,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了解行为的目的性。对学习心理学有较大的贡献,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习理论(一)托尔曼关于学习的经典实验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形成认知地图的活动,而且学习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情境中以潜伏的形式进行。-强化并不是产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完全可以在无强化的情况下发生。白鼠学习方位迷宫实验潜伏学习实验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在迷津中有三条通路可以到达食物箱,通路1最近,通路3最远。实验研究白鼠在三路迷津中的取食行为。实验发现,让白鼠有机会走过迷津中的每一条通路,使其熟悉迷津的整个环境之后,白鼠表现出对通路1的最高偏好,这表明白鼠在情境中学习到通路1是最近的。随后,将通路1阻塞,发现白鼠迅速从通路1返回,选择通路2,这表明白鼠在情境中学习到了通路1和2之间的关系。其后,再将通路2阻塞,发现白鼠再次从通路2返回,迅速选择通路3。这表明白鼠在情境中学习到了三条通路之间的相对关系,换言之,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这就是位置学习。潜伏学习实验托尔曼等人于1930年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他们让三组白鼠在一个复杂迷宫中每天走一次。甲组不给食物(无食物奖励组),乙组每天给食物(有食物奖励组),甲、乙均为控制组。丙组为实验组,开头10天不给食物,第11天才开始给食物奖励。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白鼠在到达目标箱前所犯的错误次数都逐渐减少。乙组有食物奖励,逐渐减少错误比甲组快,但实验组丙自给食物奖励后,其错误下降比乙组更快。托尔曼由此得出结论:丙组在开头10天的练习中虽然没有奖励食物,但在每次练习中同样探索迷宫的每一部分,形成了认知地图,只是没有表现在外部行为中而已。托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潜伏学习。这一实验表明,强化并不是产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完全可以在无强化的情况下发生。白鼠迷津游泳实验在迷津里面灌满了水。白鼠在通道里只能游泳摸索,游到目的箱后可爬上去获得食物。白鼠学会游到目的箱后,就把迷津里的水抽干了,然后把白鼠放进去。结果发现白鼠是跑到目的箱,而不是游到目的箱。托尔曼提醒人们注意,游泳和奔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很显然,白鼠学到的不是对特定刺激做出的特定反应,而是某种比较抽象的和整体性的东西——迷津本身的空间布局,换言之,白鼠习得的是迷津的地图,即托尔曼所讲的认知地图。(二)托尔曼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1.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2.有目的的行为是通过认知地图实现的。认知地图:指在动物学习实验中,动物为了达到目标,首先要对环境进行熟悉,环境中的达到目标的路径在头脑中留下的图像如地图一般,这种地图就叫认知地图。用位置学习来代替反应学习,位置学习的事实表明,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学习出现的原因不全是像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形成了行为习惯所致。3.潜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1)学习结果不明显;(2)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发生。4.学习的结果不是S-R的直接联结,主张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用来解释行为的个体差异。人物简介布鲁纳(1915-2016),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一)布鲁纳认知理论产生的背景政治\军事背景(两霸争雄)知识爆炸伍兹霍尔会议(二)布鲁纳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1.认知结构: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系统,由3种表征系统构成,即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2.知识结构: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组织。“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越能上升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就越有利于迁移和运用,任何学科都有基本结构。”3.发现学习法:学生在内在动机和兴趣的支配下,独立思考,改组材料,独立发现基本结构。学习实质学习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认知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认知表征系统认知结构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系统。动作表征:信息通过动作学习、动作储存、动作再现的学习。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动作学习知识。如走路,玩玩具。映像表征:通过形象学习、形象储存、形象再现的学习。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通过图像表征直接认识世界。符号表征:人们在摆脱指称物运用符号获得信息、储存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学习。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后期及以后阶段,儿童通过符号抽象地、间接地认识世界。如数字、文字2.知识结构①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②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个体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教材书本中的知识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1.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基本原理2.提高记忆效果3.促进学习迁移4.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3、发现学习定义: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强调学生利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步骤①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教师根据问题安排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境③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收集和组织资料④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⑤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假设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最终解决问题发现学习的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4.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保持发现法的主要特征-4点1.强调学习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2.强调直觉思维。非程序化的,凭借图象实现的3.强调内在动机。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互惠的内驱力4.强调信息提取。发现学习的缺点1.完全放弃知识的系统讲授,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2.发现学习只适合个别的学科领域;3.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而且需要教师的时刻指导,不能应用到集体教学中,不具有推广性。4.发现法适合用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主要以概念形成方式获得概念。奥苏贝尔(1918—2008),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理论背景奥苏贝尔针对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偏颇提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他认为布鲁纳的理论过分强调发现式、跳跃式学习,轻视知识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而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基础薄弱、教育质量滑坡的不良后果。他主张曾被贬为“旧教育传统的残余”的接受学习法,提倡循序渐进,使学生按照有意义接受的方式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的性质内容机械学习意义学习(一)学习的类型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校里的课堂学习,应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性联系,指新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联系。所谓非人为联系,即非任意性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逻辑上的联系。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合理地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二)认知同化理论学习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其结果一方面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获得心理意义,一方面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增加了新的内容,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过程同化的具体过程1.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学习的知识起到固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然后采用不同的同化模式,使新知识与原有观念建立联系;2.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3.在新知识与其他相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会因新知识的纳入和不断分化而更加完整和丰富。(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四)有意义学习的3个变量1.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2.新旧两种学习的可辨别性或可区分性;3.原有认知结构的稳定性。(五)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依据有意义学习的复杂程度,有意义学习可分成3个有层次组织的类型代表性学习:又称表征学习,学习一些单个符号的意义(主要是词汇)。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观念之间建立起等值关系。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3种类型的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六)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1)陈述性或说明性组织者: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与新学习构成上位关系。(2)比较性组织者:既可以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概念的整合,又可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概念学习者:四年级(10岁左右)程序: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了“多边形”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4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2、呈现新知识结论。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3、找出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精确分化,融会贯通)(1)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2)教师提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当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特定规定的四边形,暂称为其他的四边形。5、将平行四边形知识放进知识系统。(七)学习中的动机因素1.认知驱力:-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动机2.自我增强驱力:学生要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愿望。3.附属驱力:学生为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获得派生地位。贡献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澄清了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以及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和机械虚席之间关系的混淆。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局限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与讲授方法,没有给予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主要评价主要观点教学中应注意事项布鲁纳1学科的“基本结构”2发现法(这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3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看过程1发现教学法偶尔使用有益,不能成为常规2遵循发现教学的步骤3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奥苏贝尔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能否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类和具体化)2同化机制3先行组织者1意义的接受学习更具实践意义2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各种必要的准备3教学中要补充必要的概念总结第三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串行处理的认知模型二、学习的并行处理的认知模型三、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四、加涅学习的阶段论一、学习的串行处理的认知模型(一)样例学习:通过实例或样例形成的学习概念和规则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类型,也是计算机模拟的一种基本的机器学习类型。(二)类比学习:在两个类似或相似的事物间对其形式、关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二、学习的并行处理的认知模型鲁梅哈特,麦克莱伦:并行处理的信息加工模型的8要素三、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四、加涅学习的阶段论(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命题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产生的背景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6种取向三、建构主义的几个共识性观点四、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鱼牛的故事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产生的背景(一)哲学背景(二)教育、心理学背景1.对已有学习理论的质疑(1)对传统认知派理论的质疑:不相信有定论的知识;更加重视已有知识背景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重要性;批评信息加工者将人脑和计算机进行类比。(2)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质疑2.对已有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5点3.科技背景建构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学习理论?首先,皮亚杰与维果斯基都可视作建构主义的重要先躯者。皮亚杰(个人建构)、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建构)其次,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知识结构、同化的观点。第三,吸收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精髓思想。(直接经验、真实情境)第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意义学习的思想也被建构主义者所提倡。最后,借鉴了一些“古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师傅带徒弟式——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杜威为“做中学”思想)也为建构主义者所继承,并做了现代性的转换与诠释,使之成为。对于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建构主义者也都做了相应的吸收。二、主要观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所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和解释事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1.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不
本文档为【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allyan120411
从教17年级,耐心细致,擅长整理资料
格式:ppt
大小:40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1-10-16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