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备监控与组态

设备监控与组态

举报
开通vip

设备监控与组态楼宇设备监控与组态第一章智能建筑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组成,目前在楼宇智能化当中采用的一些主流技术,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应会:智能建筑的组成和结构,主流技术。 难点: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的概念。第一章智能建筑基本概念第一节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第三节智能建筑特征与发展第四节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一节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智能建筑的英文是IntelligentBuilding,直译过来就是“具有人脑般聪明智慧的建筑物&rd...

设备监控与组态
楼宇设备监控与组态第一章智能建筑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应知:了解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组成,目前在楼宇智能化当中采用的一些主流技术,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应会:智能建筑的组成和结构,主流技术。 难点: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的概念。第一章智能建筑基本概念第一节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第三节智能建筑特征与发展第四节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一节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智能建筑的英文是IntelligentBuilding,直译过来就是“具有人脑般聪明智慧的建筑物”。智能建筑一词,首次出现于1984年。当时,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改建完成了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Place(都市大厦),“智能建筑”一词出现在其宣传词中。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了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自动监控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大楼用户不必自己购置设备,便可享受到通讯自动化及办公自动化的服务。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均为电脑控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CityPlace以其全新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服务成为智能建筑跨时代的里程碑,如图1-1所示。图1-1世界上首幢智能建筑CityPlace大厦外观第一节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智能建筑在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背景 二、社会背景 三、技术背景 四、生产、生活的客观需求一经济背景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对于智能建筑的产生,经济同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经济处于战后稳定快速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又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经济背景 1.第三产业的崛起 世界经济发展到20世纪中期,一些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已相对平缓,经营利润不高。 于是,有高利润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便得以蓬勃发展。在这些国家,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中心城市中,第三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急剧增加,从事金融、贸易、保险、房地产、咨询服务、综合技术服务(国外也有称其为第四产业或信息产业)的人员比重逐年提高。 为这些人提供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的舒适、高效办公场所,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而第三产业的高利润也使这些人在租用这些高级办公楼时,在经济上有了保证与可能。一经济背景 2.世界经济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经济被打破,各国经济利益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金融市场已跨越国界,跨国公司的扩张使生产和科技国际化,加速了资金、技术、商品、人才的国际流动,大量国际化的办公人员产生,他们在世界各地办公,但彼此之间需要密切的信息交流与联系。于是,对办公室内公共手段与通讯手段的要求相应提高,这就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广阔的买方市场。一经济背景 3.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生产技术由高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生产方式由单纯追求规模效益转化为重视产品性能和质量,产品本身包含更多的技术含量。生产中脑力劳动成分大大高于体力劳动,这就需要由与之相适应的办公场所的大量出现。 以上三个经济特征是诱导和支撑智能建筑产生的经济基础。但只有经济基础是不够的,智能建筑的产生同时还受到另外几个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二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纷纷将原来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交通邮电、邮电等行业向民间或国外开放,使得信息技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机构应运而生,这就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和设备选择提供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三技术背景 仅仅具备了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也还是不够的,智能建筑的产生还需要技术给予支持,由具体的技术来实现,并在技术推动下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浪潮”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促使智能建筑的实现具备了硬件条件。电脑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网络逐步实现国际化,办公设备种类及自动化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等等。这一切都为智能建筑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四生产、生活的客观需求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场所的环境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智能建筑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需求,它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方便、舒适、高效和节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总之,智能建筑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必将如此。因此,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和条件,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实际需求的智能建筑。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 究竟什么是智能建筑?或者说,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这是我们首先要关心的。建筑作为建筑工程与艺术、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学科——“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完善的。历史上,早期曾有过如下的定义。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 美国的定义:智能建筑乃是通过优化其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提供一个多产的和成本低廉的环境。同时又指出:没有固定的特征来定义智能建筑,事实上所有智能建筑所共有的唯一特性是其结构设计可以适于便利、降低成本的变化。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欧洲的定义:——创造一种可以使住户有最大效率环境的建筑,同时该建筑可以使之有效地管理资源,而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日本的定义:智能建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定义:1)作为收发信息和辅助管理效率的轨迹;2)确保在建筑里工作的人们满意和便利;3)建筑管理合理化,以便用低廉的成本,提供更周到的管理服务;4)针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化的办公,以及主动地经营策略,做出快速灵活和经济的相应。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中国学术界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系统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第二节智能建筑定义与构成 2000年7月我国建设部正式颁布了智能建筑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标准中对智能建筑明确做出了如下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第三节智能建筑特征与发展 一、智能建筑的复杂性特征 二、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特征 三、智能建筑的开放性特征 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一智能建筑的复杂性特征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根据人们为智能建筑给出的定义,可以确定任何一座大型的智能建筑(群),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ComplexSystems)”,因为它具备了复杂系统几乎所有的特征。一智能建筑的复杂性特征 作为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系统的“开放性(Openness)”。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复杂系统,它首先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现实的系统总是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即可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比如生物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它要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系统,其复杂性表现在它要和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相互作用。 说到“智能建筑”,我们同样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它是建筑、计算机、现代通信、自动控制以及人文、环境的有机集合体,通过互联网(Internet)与外部社会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具有开放特征的复杂系统。一智能建筑的复杂性特征 复杂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系统的“复杂性”。任何一个智能建筑(群),总是存在着一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它好像人体的心脏,在时时刻刻维系着智能建筑的运行,而存在于智能建筑(群)中计算机网络,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不停地与外界联系和进行交互作用,作为“复杂网络”的象征——Internet网,把智能建筑(群)融合在整个社会之中。二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特征 所谓“集成(Integrated)”是指把各个自成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加以集中,并重新组合到统一的系统之中,它包含删除与连接、修整与统筹等意义,同时不排除软/硬件并行工作,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特征可从技术与服务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二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特征 智能建筑最低是由5个独立的自动化子系统组成的: 1)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S) 2)安全防卫自动化系统(SAS) 3)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4)防止火灾自动化系统(FAS) 5)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这些子系统通过“系统集成中心(SIC)”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以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二智能建筑的集成化特征 集成:OAS+CAS提高系统使用的方便性; 集成:BAS+CAS实现系统的快捷性; 集成:OAS+BAS+CAS确保系统高性能; 集成:OAS+BAS+FAS+SAS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如果把FAS与SAS包含在BAS当中,BAS、OAS、CAS的相互集成关系可以用图1-2来形象的示意。图1-2三智能建筑的开放性特征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的产生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科学及建筑艺术的结晶。 它给人们带来的是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居住、休闲环境。 之所以说智能建筑具备开放性特征,其原因是应用在智能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科学及建筑艺术,是时时刻刻在不断发展的,不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抑或是建筑科学技术及建筑艺术,都是在不停顿地向更高、更现代化水平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反映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上,就是其系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智能建筑为人们带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就是智能建筑开发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技术的应用方面,其先进技术的内涵,应该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综合体现和应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1.无线通信技术的充分应用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WLAN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组网灵活、扩容方便能与多种网络标准兼容、投资小、应用范围广。WLAN可实现计算机局域联网、远端接入、图文传真、电子邮件等多项功能,它为智能建筑的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以“蓝牙技术”(Bluetooth)为代表的短距离WLAN,对智能化小区家庭数字化系统联网,更是有着无限发展的前景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2.数字化视频传输技术的推广使用 视频监控技术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其发展过程已经经历了三代。即第一代的“模拟监控系统”。第二代的“数字化监控系统”,到近两年出现的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它由“前端专家”、“服务器”和“客户器”三个部分组成。 网络视频监控中心负责该系统的运行,连接在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需要安装了客户端软件,并授予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就可以成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诊断。受益于近年来宽带网的发展,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小区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现有网络可轻松实现远程监控。 (2)在监控点、监控中心、监控终端之间实现真正的全程数字化,与智能建筑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共享资源。 (3)监控点可随意增加。 (4)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就可实现异地监控,不受任何环境、地理等条件的限制。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5)前端设备采用嵌入式的系统、高性能、高可靠性、低功耗和免维护。 (6)即插即用的设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培训、适合不同层次人员操作。 (7)系统可扩展性强,方便与报警设备、门禁设备视频会议设备连接。四智能建筑的先进性特征 3.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技术 从自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上看,基于以太网的测控系统将是未来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它完全符合IEEE802.3(Ethernet)标准。第四节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自1984年美国建成第一座智能建筑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效仿,智能建筑迅速在世界各地展开。 因为它是现代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特征,是信息产业特别是微电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推动的结果。 它给居住在大楼里的人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快速、便捷、节能等及具增值服务的空间。第四节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于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产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对智能建筑的设计、评审、施工管理及验收评测,智能建筑在我国已经过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从知道不多到全面认识的过程,如今已进入发展阶段。 随着相关标准的出现,尽管不全面,但这已经表明我国智能建筑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第四节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一、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一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国际智能建筑发展为1985年~1990年的单一功能专用系统阶段,1990年~1995年的多功能系统综合阶段,1995年~2000年系统集成阶段,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阶段。 我国智能建筑从整体上看有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为1990年~1995年初始阶段,是从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开始,并有多功能系统综合出现;1995年~2000年进入了系统集成阶段,主要是BMS集成,即以楼宇管理系统为中心的集成,并已见成效,发展较快;2000年到目前为止是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现正在进行中,发展较慢。一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1996年来我国进入发展阶段,智能建筑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其对象由宾馆、商务楼向银行、证券、办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以及住宅小区智能化等发展。 我国智能小区发展迅速,具有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出中国以群居为主的传统居住文化特色,它推动了人居环境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发展。 智能大楼在使用功能上要求全面,从安全、舒适、快速便捷、节能及增值服务方面全面要求,而小区则是以人为本更注重安全、物业管理及增值服务,信息服务宽带网的发展使小区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一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智能大楼的出现不仅引发了智能小区的出现和智能交通的出现,同时给数码社区和数码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世界各国建筑发展均是分两部分: (1)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即国家投资的广域网和城域网建设 (2)二是大楼的智能化和小区住宅的智能化建设部分 这部分属于最终一公里接入网部分,这里指的接入网是从信息结点到大楼或小区内住户(用户)之间一系列传输、处理、检测、管理等全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从计算机网络看,它属于局域网范围,是百姓投资按需求发展的,是智能建筑市场最有生命力的地方,是发展数码社区、数码城市不可缺少的单元和基础。一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近年来由于宽带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发展,使人与人的距离大大缩短,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壁垒被打破,加之信息资源要共享的原则和智能建筑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了各地的远程智能化物业管理的需求,并推动了楼宇、智能化小区居民的远程医疗、保健及电子商务等需求,这直接导致了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性循环发展,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1.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将是主流,经过初期阶段使用ATM局域网技术,到了1998年由于千兆以太网的发展成熟,到目前无论是大楼或智能化小区都在规划设计千兆以太计算机宽带网络,并分步实施方案。 2.有线电视和双向网络是目前实现图像、未来数字及图像传输的不可缺的网络,不仅要能传输模拟图像也要能传输数字图像,实现IP电话、电视图像、计算机数字,并已实现应用。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3.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目前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充分利用千兆以太网资源和有线电视宽带网资源,结合智能小区入住率的逐年提升特点,采用建筑结构充分预留和在网络上互连互融,按实际情况分批实施可扩展设计也是目前主流技术,即将HFC网和计算机千兆以太网互连分期实现,不论入户多少,均能实现低投入,满足10M/100Mbit/s速率的要求。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4.ISDN网是目前正在实用的网络,虽然带宽比较窄,但目前覆盖面大、资源丰富易接入,也是智能建筑和小区设计时考虑分步实施和可扩展设计时考虑的技术。 5.XDSL交换机较适合旧楼改造和公司应用,它的带宽在相同性能价格比条件下不如上述1、2、3方法,目前新建大楼和小区内并不多用。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6.控制网是智能小区和智能大楼重要网之一,目前有别于信息网,正在向互联网靠拢,但还需经过实践考验。目前应用控制网的技术主要是集散系统,但最好是朝着全面分散系统方向发展,实现全分散硬件和软件,实现自控测、自管理、自适应等几个环节,但目前许多硬件和软件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具有代表性楼宇自控系统技术主要采用的计算机集散控制方式占90%以上。 在智能小区建设中智能家居环境下TCP/IP协议应用尽管存在不足,但在我国更加关注系统总体性价比问题,在家庭远程控制系统中需要一个稳定、高效、低廉的网络支持,Internet已成为IT技术发展主流驱动力量,利用TCP/IP协议的控制网及产品已诞生,可实现远程控制管理。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7.移动通讯网和无线网。智能建筑中除了应用有线网之外正在越来越多认识到无线宽带网络智能建筑给小区、社区以及数码城市带来的好处,它始终是与宽带有线网络平行发展和互补发展的技术,特别是在办公楼的办公室,智能住宅的家居里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未来的家电与网络连接主要是无线在短距离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使用它可以减少建筑费用,实现个人局域网,它是旧楼智能改造的主流技术,如“蓝牙”无线产品,IrD红外RFHome等产品。数字化的图像信息传送将在GSM、CDMA基础与家庭里的诸多家电控制网络发生联系,进行集成进入TCP/IP互联网。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8.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的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与其它主流技术的实现和建筑结构紧密相关的设备,是一种称作光源设备的连接系统,即接插件、连线等。 一般大楼内分水平、垂直、配线箱、配线架等,包含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双绞线等。目前主要用5类双绞线和超5类、6类产品,它们具有组网灵活、方便等优势,能传输1000Mbit/s和10/100Mbit/s的速率要求,已有标准,正在发展中。 随着集成水平的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未来的PON网——即光源光纤网的应用,光纤布线工具和新的以光纤技术的应用给布线管理提出的工艺要求,建筑钢结构化对布线的种类和方式也将有新的要求与发展。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此外除结构化布线系统之外,目前要求提高集成水平,对电话线、电视网线及闭路电视网等相关系统的有源设备的供电线、配线箱架均要求统一,保证集成水平和可扩展性。 近年集成水平和可靠性要求智能化建筑及智能化小区的接地及防雷系统要深入设计,使整体接地电阻小于1Ω,有感应防雷击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因此布线与建筑结构要求协调与诸多子系统布线集成统一设计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又一大特点。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9.系统集成技术。目前实际应用多为以楼宇自控系统为核心的实现多个子系统互联互融,形成BMS集成作基础,以便进一步与OA、CA系统用TCP/IP形成集成,实现一体化的IBMS集成。系统集成对内是处理局域网问题,对外着重与城域网、广域网、卫星网或GSM、CDMA卫星网的接口接入的问题。二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发展的主流技术 10.智能化小区的发展除了安全和物业管理之外,对信息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家居系统已开始成熟,对实现家居信息服务、多表远传、家庭保安综合服务的产品已诞生,正朝着TCP/IP方向靠拢,构成控制网和互联网相互连接、相互沟通的方向,简化集成发展,力图提高性价比,得到局域网的支持。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随着多年的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规则的需求,正在一天天的要求智能建筑及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投资、规范管理要与市场相适应,无论是设计院、集成公司、房地产开发商都应以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面对蓬勃发展的智能建筑市场,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趋势。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所用技术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这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教育,做到真的有需求; 集成商需要全面掌握优化设计、优化施工、优化管理能力; 集成商与建筑设计院建筑队伍应紧密结合,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结晶需要具有高科技能力的人去运营、管理,因此培训这样的人才需从工程设计开始培训; 后期服务运营管理就我国实际而言,需要组建高科技智能建筑物业管理公司;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住宅小区投资每年达约几十亿元到近百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5~30%。今后智能建筑市场是住宅小区、宾馆、写字楼及公共建筑等,住宅小区继续成为主要市场。 “十五”期间,我国在智能系统方面的总投入约810亿,其市场之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也是巨大的,同时住宅建筑智能化改造任务也将提到议事日程。加入WTO后,经济发展国际化,对智能建筑水平要求更高,对新建筑办公楼和已有的办公楼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的要求。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建设部在“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纲要提出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进一步加速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国产化、产品化程度要大幅度提高,系统集成软件国产化达到80%,这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智能化建筑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城市信息化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建筑和小区建设,智能建筑是数码城市组成单元,它支撑城市发展。未来的城市信息化,在城市管理(水、电、气、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省资源、降低能耗、改善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发展采用高科技势在必行。 信息网TCP/IP的应用将进行与控制网技术互联互融,进而简化协议提高集成水平,实现IBMS集成; 信息网和控制网的硬件集成水平可靠性、保密性、稳定性将大大提高,产品将规模化,价格将进一步降低; 智能化建筑网络宽带化,互联互融,产生出更简便实用产品,从物理层上大大减少布线类型,向光纤到户方向迈进,与无线宽带技术平行发展;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今后无论是信息网、控制网、还是电视网,将更进一步使产品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 实现统一少数协议,使软件提高抗干扰能力、保密性和防病毒能力;实现全业务网络通信,即在同一网上实现宽带的语言、数字、控制数据、图像通信向四网合一进一步靠拢,努力向光纤到户过渡; 无线宽带、卫星通信、非对称卫星通信、GSM及CDMA宽带数据通信进一步融入智能建筑及智能小区等。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迈向新世纪,一切努力都应是为人们的安全舒适、快速便捷、节能和增值服务,这一目的就是智能建筑核心要求和功能。集成现代主流技术,密切注意超大规模电路技术,应用于网络时代中的网络产品中去,是可靠性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是提高集成化减少硬件投入成本实现应用功能的捷径。 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小区建设都要产业化、规模化,因此设计时要求网络、电路图、工艺图要全面标准。如今已从文字描述开始像建造一个复杂电路产品一样在流水线上生产,建筑要产业化,并进行管理现代化,要降低管理费用,建造房屋自然会廉价化。单章小结 本章主要概述了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组成,以及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在智能建筑中采用的一些主流技术,本章是全部内容的基础。 1.简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技术。 2.要求学生到所居住的小区观察有哪些楼宇智能化系统。 3.安排时间到一些比较先进的示范智能建筑参观访问。 4.要求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询智能建筑相关资料。政策倾向和趋势新型智慧城市产生的原因新型智慧城市与传统相比”新“在何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六个一“工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动目标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建设智慧城市,以应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类“城市病”,促进城市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共同诉求和大势所趋。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超过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我国首次提到智慧城市是2012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该通知从推进物联网应用的角度,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首次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时相关部门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2016年10月,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对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要求。*为什么要提出“新型智慧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智慧城市从1.02.0的演进*关键在于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的无处不在,要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要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进而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海量数据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特有产物,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为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需要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及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客观指标自选指标主观指标主观指标自选指标*中国电科华为 提出“六个一”的思路:“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一个共性基础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个高效的运行中心、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与国内外19家企业和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联盟。*THANKS谢谢聆听*************
本文档为【设备监控与组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3-22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