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量标准考核

计量标准考核

举报
开通vip

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 A 附录 ()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 ()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 ] 量标证字第号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代码: 申请考核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说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需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申请新建计量标准考核...

计量标准考核
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考核 A 附录 ()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 ()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 ] 量标证字第号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代码: 申请考核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说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需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一般使用A4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申请新建计量标准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 2)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 3) 计量标准器及的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 4)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 5) 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 6)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7) 如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外的技术规范,应当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文件复印件一套。 4(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 2)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原件一份; 3)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 4)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 5) 随机抽取该计量标准近期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 6)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复印件一套; 7)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套; 8) 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 9)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 10)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 11)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注:只有申请复查考核时才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复查时间和方式。 2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 名 称 考核证书号 计量标准 存放地点 总价值(万元) 计量标准 ?社会公用 ?部门最高 ?企事业最高 类 别 ?计量授权 ?计量授权 ?计量授权 前两次复查 年 月 日 ?书面审查 年 月 日 ?书面审查 时间和方式 ?现场考评 ?现场考评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 不确定度或 制造厂检定周末次检检定或校 名 称 型 号 测量范围 及出厂期或复定或校准机构及准确度等级或 编号 校间隔 准日期 证书号 最大允许误差 计 量 标 准 器 主 要 配 套 设 备 3 序号 项目 要 求 实际情况 结 论 1 温度 2 湿度 3 环 境 条 4 件 及 设 施 5 6 7 8 性年从事本项文化核准的检定资格证书名称发证机关 姓名 别 龄 目年限 程度 或校准项目 及注册编号 检 定 或 校 准 人 员 4 序号 名称 是否具备 备注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适用) 1 社会功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 2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3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4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5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6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 7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 8 计量标准履历书 9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 10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11 文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12 件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 集13 登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14 记 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 15 实验室的相关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16 实验室岗位管理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6.1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6.2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16.3 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16.4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16.5 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 16.6 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16.7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16.8 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 17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偶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 18 5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 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名称 测量范围 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 拟 开 展 的 检 定 或 校 准 项 目 申请考核 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申请考核 单位主管 部门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主持考核 (复查) 质量技术 (公章) 监督部门 年 月 日 意 见 组织考核 (复查) 质量技术 (公章) 监督部门 年 月 日 意 见 6 B 附录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负责人 ( )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 7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五、环境条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 8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9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不确定度或 检定周期制造厂及 检定或校名 称 型 号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或或复校时出厂编号 准机构 最大允许误差 间间隔 计 量 标 准 器 主 要 配 套 设 备 10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序号 项 目 要 求 实际情况 结 论 1 温 度 湿 度 2 3 4 5 6 7 11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12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13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14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5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6 十一、结论 十二、附加说明 17 C 附录 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 C.1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C.1.1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的表示,即用单次测量结果y的i实验标准差s(y)来表示。 i C.1.2 重复性的试验方法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量结果为y(i=1,2,„,n),则其重复性s(y)为 ii n2(y,y),i (C-1) ,1is(y),in,1 y式中:——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n——重复测量次数,n应尽可能大,一般应不少于10次。 如果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不是主要分量,允许适当减少重复测量次数,但至少应满足n?6。 C.1.3 由于被测对象也会对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有影响,特别是当被测对象是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时。因此,由式(C-1)计算得到的分散性通常比计量标准本身所引入的分散性稍大。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测量结果由单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它直接就是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测量结果由N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sy()i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NC.1.4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也会对重复性测量有影响。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可以考虑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该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代替重复性分量。若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为δ,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289δ。 xx C1.5 对于常规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当无法满足n?10时,为使得到的实验标准差更可靠,如果有可能,建议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s,其计算公式为: p mn2(y,y),,kjj (C-2) j,,11ks,pm(n,1) 式中:m——测量的组数; n——每组包含的测量次数; y——第j组中第k次的测量结果; kj y ——第j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j C.2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C.2.1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因此计量标 18 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 C.2.2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所组成,因此一般说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在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C.2.3 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 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 计量标准器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来检定或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但需画出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 3) 计量标准器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如果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对应于该参数的实物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如果对于该被测参数来说,不存在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可以不作稳定性的考核。 C.2.4 稳定性的考核方法 C.2.4.1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共观测m组(m?4)。取m个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 C.2.4.2 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相邻两年的测量结果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即不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该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k=2或U)。 95 C.3 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控制图 C.3.1 控制图(又称休哈特控制图)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记录。它能判断并提供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因素的信息,以便于查明产生异常的原因, 采取措施使测量过程重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对于准确度较高且重要的计量标准,如有可能,建议尽量采用控制图对其测量过程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 C.3.2 测量结果除了会受到测量过程的影响外,还会受测量对象的影响,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核查标准并对其作连续的定期观测,则根据由定期观测结果计算得到的统计控制量(例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极差等)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因此采用控制图方法来对测量过程进行统计控制的前提是具有一个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 19 C.3.3 控制图的分类 根据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即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来分类,在测量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控制图有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图)和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图)。 x,sx,R 控制图通常均成对地使用,平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受到不受控制的系统效应的影响。标准偏差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是否受到不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影响。 标准偏差控制图比极差控制图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由于标准偏差要求重复测量次数n?10,对于某些计量标准可能难以实现。而极差控制图一般要求n?5,因此在计量标准考核中推荐采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也可以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根据控制图的用途,可以分为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两类。 1) 分析用控制图:用于对已经完成的测量过程或测量阶段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过程是否稳定或处于受控状态。 2) 控制用控制图: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测量过程,可以在进行测量的同时进行过程控制,以确保测量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具体建立控制图时,应首先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确认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后,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界限延长,于是分析用控制图就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 C.3.4 建立控制图的步骤 C.3.4.1 确定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即确定所采用的控制图类型。通常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控制图(图)或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图)。 x,sx,R 注: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被测量习惯上用符号“y”表示。但在测量过程控制的控制图中,通常用符号“x”表示被测量。 C.3.4.2 预备数据的取得 预备数据是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的基本取样数据,要求取样过程处于机控制状态中。 1)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选择好的核查标准作n次独立重复测量。当采用标准偏差控制图时,要求测量次数n?10;当采用极差控制图时,测量次数n?5。该n次测量结果称为一个子组。 2) 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测量条件下,重复上面的过程,共测量k个子组。要求子组数k?20,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取25组。即使当个别子组数据出现可以查明原因的异常而被剔除时,仍可保持多于20组的数据。 C.3.4.3 计算统计控制量 当采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图)时,应计算的统计控制量为:每个子组的x,s 平均值,每个子组的标准偏差s,各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各子组标准偏差的平均xx 值。 s 当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图),应计算的统计控制量为:每个子组的平均值x,R ,每个子组的极差R,各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各子组极差的平均值。 xRx C.3.4.4 控制界限的计算 计算每个控制图的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对于不同的控制图,其控制界限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C.3.4.4.1 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图) x,s 20 1) 平均值控制图,图(仅指与标准偏差控制图联用的平均值控制图) x 其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分别为 CL= (C-3) x UCL=+A (C-4) s3x LCL=-A (C-5) s3x 2) 标准偏差控制图,s图 其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分别为 CL= (C-6) s UCL=B (C-7) s4 LCL=B (C-8) s3 C.3.4.4.2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图) x,R 1) 平均值控制图,图(仅指与极差控制图联用的平均值控制图) x 其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分别为 CL= (C-9) x UCL=+A (C-10) R2x LCL=-A (C-11) R2x 2) 极差控制图,R图 其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分别为 CL= (C-12) R UCL=D (C-13) R4 LCL=D (C-14) R3 计算各A,A,B,B,D和D之值与样本大小n(每个子组所包含的测量次数)233434 有关,其值见表C-1。 表C-1 计算控制限的系数表 n A A B B D D 2334342 1.880 2.659 0 3.267 0 3.267 3 1.023 1.954 0 2.568 0 2.574 4 0.729 1.628 0 2.266 0 2.282 5 0.577 1.427 0 2.089 0 2.114 6 0.483 1.287 0.030 1.970 0 2.004 7 0.419 1.182 0.118 1.882 0.076 1.924 8 0.373 1.099 0.185 1.815 0.136 1.864 9 0.337 1.032 0.239 1.761 0.184 1.816 10 0.308 0.975 0.284 1.716 0.223 1.777 11 0.285 0.927 0.321 1.679 0.256 1.744 12 0.266 0.886 0.354 1.646 0.283 1.717 13 0.249 0.850 0.382 1.618 0.307 1.693 14 0.235 0.817 0.406 1.594 0.328 1.672 15 0.223 0.789 0.428 1.572 0.347 1.653 16 0.212 0.763 0.448 1.552 0.363 1.637 17 0.203 0.739 0.466 1.534 0.378 1.622 18 0.194 0.718 0.482 1.518 0.391 1.608 19 0.187 0.698 0.497 1.503 0.403 1.597 21 20 0.180 0.680 0.510 1.490 0.415 1.585 21 0.173 0.663 0.523 1.477 0.425 1.575 22 0.167 0.647 0.534 1.466 0.434 1.566 23 0.162 0.633 0.545 1.455 0.443 1.557 24 0.157 0.619 0.555 1.445 0.451 1.548 25 0.153 0.606 0.565 1.435 0.459 1.541 C.3.4.5 制作控制图并在图上标出测量点 控制图的纵坐标为计算得到的各统计控制量,横坐标为时间坐标。并在图上画出CL、UCL和LCL三条控制界限。在图上标出各子组相应统计控制量的位置(称为测量点)后,将想林的测量点连成折线,即完成分析用的控制图(图C-1中的实线)。 C.3.4.6 按照控制图对异常判断的各项归册,对分析用图中各测量点的分布状况进行判断,若饿量点的分布状况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准则的情况,即表明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C.3.4.7 将分析用的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 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坐标延长,每隔一规定的时间间隔,再进行一组测量,在控制图上标出测量点位置后,将连接测量点的折线逐次延长(图C-1中的虚线),就成为可以对测量过程进行日常监控的控制用控制图。 一旦控制用控制图中测量点的分布出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将其减小或消除,直到控制图恢复正常。 C.3.4.8 如果测量的工作量较大,一时无法完成20组以上的预备数据测量,也可以在完成6~10组测量后就开始建立初步的分析用控制图。在测量点分布状况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判断准则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按常规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测量。当累计的子组数(包括预备测量在内)达到k=20时,重新计算中心线CL和控制界限UCL,LCL,并按新的计算结果建立新的满足k?20要求的分析用控制图。 C.3.5 控制图中测量点分布异常的判断准则 C.3.5.1 为方便期间,将常规控制图的控制范围均分为6个区,每个区的宽度均相当于所采用统计控制量的表组合内偏差σ。如图C-1所示,自上而下分别标记为A、B、C、C、B和A。 C.3.5.2 测量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中的概率为4.28%,因此偶尔有测量点出现在A区中是允许的,但此时至少应密切注意控制图此后的发展趋势,故A区常称为警戒区。 图C-1 控制图式样 22 C.3.5.3 测量过程异常的判断准则 控制图异常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测量点超出控制界限和测量点的分布不随机。现行的国际标准(ISO 8258:1991)和国家标准(GB/T 4091-2001)总结了常见的测量过程异常但种分布方式,从而给出了对应的8种异常判据。 如果平均值控制图出现异常,则表明测量过程受到不受控的系统效应的影响,而若标准偏差控制图或极差控制图出现异常,则表明测量过程受到不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影响。 C.4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 C.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应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使用的计量术语应执行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等技术规范的规定。 如果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制订了该计量标准所涉及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可以依据这些指南进行(在这些指南的适用范围内)。 C.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 明确被测量,必要时给出被测量的定义及测量过程的简单描述; 2) 列出所有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即输入量x),并给出用以评定测量不确i 度的数学模型; 3)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x),通过灵敏系数c,并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ii 对应的不确定度分量u(y)=|c|u(x); iii 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y),计算时应考虑各影响量之间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c 相关性,对于非线性数学模型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高阶项; 5) 列出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表中应给出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详细信息; 6) 对被测量的分布进行估计,并根据分布和所要求的置信概率p确定包含因子k; p 7) 在无法确定被测量y的分布时,或该测量领域有规定时,也可以直接取包含因子k=2; 8)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y)和包含因子k或k的乘积,分别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cp 或U; p 9) 给出测量补缺定都的最后陈述,其中应给出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足够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至少应该使用户能从所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重新导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4.3 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C.4.3.1 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栏中应填写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详细过程,并给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 C.4.3.2 如果计量标准可以检定或校准多种参数,则应分别评定每种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C.4.3.3 由于被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通常具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因此检定和校准工作往往需要在若干个测量点进行,原则上对于每一个测量点,都应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 23 定度。 C.4.3.4 如果检定或校准的测量范围很宽,并且对于不同的测量点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同时,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来表示: 1) 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分段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以每一段分段中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2) 对于校准来说,如果用户只在某几个校准点或在某段测量范围使用,也可以只给出这几个校准点或该段测量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 C.4.3.5 无论用上述何种方式来表示,均应具体给出典型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如果对于不同的测量点,其不确定度来源和数学模型相差甚大,则应分别给出它们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C.4.3.6 视包含因子k取值方式的不同,在各技术文件(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详细报告、技术报告以及检定或校准证书等)中最后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应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表示: 1) 扩展不确定度U 当包含因子的数值不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p并根据被测量的分布计算得到,而是直接取定时,扩展不确定度应当用U表示,在此情况下,一般均取k=2; 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的同时,应同时给出所取包含因子k的数值。在能估计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并且能够确保有效自由度不小于15时,还可以进一步说明:“估计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其对应的置信概率约为95%”。 2) 扩展不确定度U p 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p并根据被测量的分布计算得到时,扩展不确定度应该用U表示。当规定的置信概率p取95%和99%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用p U和U表示。置信概率p通常取95%,当采用其他数值时应注明其来源。 9599 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的同时,应注明所取包含因子k的数值以及被测量的分布pp 类型。当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时,还应给出其有效自由度v。 eff C.5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C.5.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指对给出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实验验证。由于验证的结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验证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说明了所给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合理。 C.5.2 验证方法 C.5.2 传递比较法 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然后将该被测对象用另一更高级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U或k=2时的U,下同)分别为U和U,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和y,在95labreflabref两者的包含因子近似相等的前提下应满足: 22U,Uy,y? (C-15) labreflabref UlabU 当?成立时,可忽略U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 refref3 y,y?U (C-16) labreflab 24 C.5.2.2 比对法 如果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时,可采用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假定各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此时采用各实验室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当各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同时,原则上应采用加权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其权重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但由于各实验室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所掌握 y的尺度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仍采用算术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若被考核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为y,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在被考核实验室测量lablab 结果的方差比较接近于各实验室的平均方差,以及各实验室的包含因子均相同的条件下,应满足 n,1y,yU? (C-15) lablabn C.5.2.3 传递比较法是具有溯源性的,而比对法则并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多。 C.6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计量器具和传递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与传递框图格式见图C-2。 上 计量基(标)准名称: 一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 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 计 保存机构: 量 器 具 检定或校准方法 本 级 计量器具名称: 计 测量范围: 量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 器 或最大允许误差: 具 检定或校准方法 下 一 级 计量器具名称: 计量器具名称: 计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 量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 器 或最大允许误差: 或最大允许误差: 具 图C-2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25 D 附录 计量标准履历书格式 计量标准履历书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代码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 建立日期年月日 26 目录 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 ) 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 ) 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 ) 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图表……………………………………………………( ) 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 ) 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 ) 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 ) 八、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更换)登记…………………………………………( ) 九、检定或校准人员(更换)登记………………………………………………………( ) 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记录……………………………………………………( ) 十一、计量标准使用记录……………………………………………………………( ) 27 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计量标准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 存放地点 总价值(万元) 启用日期 建立计量标准情况记录 28 验收情况: 验收人: 年 月 日 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 不确定度或 制造厂及 名 称 型 号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 价值(元) 备注 出厂编号 或最大允许误差 计 量 标 准 器 配 套 设 备 29 设 施 30 () 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 计量标准名称 考核计量标准考核 考核日期 考评单位 考评结论 考评员姓名 备注 方式 证书有效期 31 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图表计量标准上级法定计量机构检定数据或自我对比数据 允许变器名称及名义值 年 年 年 年 化量 变化量 结论 变化量 结论 编号 月 月 月 月 计量标准稳定性曲线图 注:每一个参数画一张稳定性曲线图。 32 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检定或 检定周期 检定或校准检定或 结论 备注 配套设备名称 校准日期 或校准间隔 机构名称 校准证书号 33 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 修理对象 修理日期 修理原因 修理情况 修理结论 经手人签字 34 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 更换前计量器 更换后计量器批准部门或 具名称、型号 具名称、型号 更换原因 更换日期 经手人签字 批准人及日期 及出厂编号 及出厂编号 35 () 八、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更换登记 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或原计量检定规程或技变更日期 主要的变化内容 技术规范代号及名称 术规范代号及名称 36 () 九、检定或校准人员更换登记 文化 资格证书 资格证书 核准的检定 上岗 离岗 姓 名 性别 程度 名称 编号 或校准项目 日期 日期 37 () 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记录 负责人姓名 接收日期 交 接 记 事 交接人签字及日期 38 十一、计量标准使用记录 使用日期 使用前情况 使用后情况 使用人签名 备 注 注:1 该表格可以单独印制使用。 2 当计量标准使用频繁时~可以每隔一段合理的时间间隔记录一次。 39 E 附录 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 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 年 年 年 年 年 测量值( )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测量次数 试验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y n2(y,y),i ,1is(y),in,1 结论 备注 试验人员 注:已建立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能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 补缺顶度的要求。 40 F 附录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 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考核时间 年 年 年 年 年 测量值( )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测量次数 核查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y i y,y变化量 ii,1 允许变化量 结论 考核人员 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 41 G 附录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格式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 计量标准名称 代码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 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 考核证书有效期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更换登记 不确定度或准制造厂及 检定或校准 名 称 型 号 测量范围 确度等级或最更 出厂编号 机构及证书号 大允许误差 换 前 更 换 后 计量标准的其他更换及更换原因: 更换后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变化情况: 申请单位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注: 1. 计量标准器发生变更时申请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一式两份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 申报时应当附上更换后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份~对重复性和稳定性有要求的计量标准~还应当提供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份。 42 H 附录 ()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格式 ()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 计量标准名称 代码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 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考核 考核证书号 证书有效期 申请类型 ?封存 ?撤销 ? 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出现问题 ? 技术改造 ? 搬迁 ? 无量传工作 ? 其他 情况说明: 封存或撤销原因 申请停用时间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申请考核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单位意见 年 月 日 (公章) 主管部门 年 月 日 意 见 主持考核的质量 (公章) 技术监督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注: 1. 计量标准器需要封存或撤销时~申请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一式两份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43
本文档为【计量标准考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