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举报
开通vip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漳州师范学院 中西方饮食 文化的差异 The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姓名:宋 孝 军 学号:100702255 系别:历史与社会学系 专业:社 会 工 作 班级:10社工(2)班 2012 年 4 月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 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中国 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漳州师范学院 中西方饮食 文化的差异 The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姓名:宋 孝 军 学号:100702255 系别:历史与社会学系 专业:社 会 工 作 班级:10社工(2)班 2012 年 4 月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 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中国 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 明。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饮 食文化在饮食观念、对象、方式、礼仪、烹饪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差异,并从文化 地理的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探讨中西饮食的借鉴内容和融合思路,并对中西饮 食文化的融合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比较,文化地理,融合 Abstra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countries have to hav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each diet culture, has the rich nationality and diversity of characteristics.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mmunication. China has brightly rich, the broad and profound diet culture; The western countries are exquisite specially d, their own systems of diet civiliz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collision and communicate the rich world's food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iet cultur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idea, object, method, etiquette, cooking method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al geography the cau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ontent and fusion, and the new ideas in China and the west diet culture fusion tendency to carry on the forecast. 2 / 17 Key words: China and the west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comparison; Cultural geography; fusion 在中国人民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茹毛饮血燧人钻火,创就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在饮食上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渴求得到温饱而已。但是随着经济的腾飞,时代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天天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饮食更加美味可口,而且还对它的饮食结构及营养元素的合理性更加关注。人们都不仅追求“吃饱”,更注重吃得“健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以十分完善,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单,但同时也十分重口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人们的生活速度的加快,营养而简单的食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而西方饮食文化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向着高热量、简单、便于携带的方向发展。 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饮食从先秦开始就已谷物为主,植物类占主导地位,谷物蔬菜居多,肉食比较少。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荤食比较多,以牛肉、羊肉、猪肉、鱼为主。 中国人喜欢热食,认为菜凉了,就失去了许多鲜味。西方则不同,他们喜爱冷食,餐桌上一般有色拉、拼盘之类的凉菜,西方人还喜欢生吃食物,生吃西红柿、黄瓜、生菜、洋葱等。凡饮食大都也离不开菜。据植物学家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特点时 ,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 3 / 17 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而且营养良好,故他们的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体瘦小、肩窄腿短。在现代生活营养科学上,中西方以逐渐趋向双方之融合,西方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分量明显在增加,而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牛奶及乳制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也在打打增加。[1] 一、 饮食观念的差异 1. 泛食主义与食,实,用主义 孔子在《礼记》中曾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孟子处于同时代的告子也曾说过“食色性也”。这两句话实际上反映了古人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孔子认为“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是生存问题,一个是爱情婚姻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隶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而告子也认为“食”和“色”是人的本性。在中国饮食以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的物质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中国人每天要做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吃、或为吃做准备。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事不关于饮食,孩子出生要吃,满月要吃,周岁要吃,结婚要吃。人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甚至去世也要吃,叫做“红白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示欢迎或系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风波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也不仅仅停 4 / 17 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同时吃中处处体现了“礼”。正如《礼记礼运》中所说的那样,“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种礼的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的过程中,也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逻辑起点。有许多学者将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民以食为天”的观念称之为“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这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在汉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成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位’,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 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著名的需求定律中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吾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次,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Emily post’s etiquette,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想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荐他人,建议或讨论某种想法、、、、、、”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中国那样被赋予更多、更 5 / 17 为重要的“使命”,更谈不上是“众礼之源”。[2] 2. 讲排场与简单随意 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宴会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区别。中国人请客吃饭时重视饭菜本身,讲究排场,酒菜要丰盛,一般的正式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这还不包括之前上的冷盘、小吃,中间上的甜点以及最后上的主食,面条、米饭等,。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和客人的身份,而且饭菜一般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显示主人的好客。这大概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正是由于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讲究排场,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清朝出现的“满汉全席”。相传“满汉全席”是科举考试后官场中举办的招待主考官的一种宴席,由满人和汉人合作而成。主人往往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客人是钦差大人,故场面宏大,内容极其丰富。菜分为冷菜、烫菜、炒菜、饭菜、甜菜等,茶分为清茶、香茶、炒米茶等,点心有甜、咸两种,并有干稀之别等。菜至少一百零八种,要分三天方可吃完。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官家的气魄和排场,一时间将饮食内容之丰盛、排场之宏大推向极致。 在西方,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在美国,有时朋友聚会会采取大家做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并不提供饭菜。可见他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也是重温旧谊和结交新人的机会,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吃的东西固然必不可少,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需要摆阔气、讲排场。正是受这一观念的影响,西方的宴会并 6 / 17 不重吃,而重宴会形式的自由化、多样化,主人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欢快的气氛,让客人们享受一段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3] 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Clyde Kluckhohn 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集体所持有的一种显性或隐形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它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 选择”。 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强调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因此,很少有人会过问他的私事。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体现在饮食上。通常中国人请客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众人群箸齐下,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大物,场景好不热闹,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这大概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请客吃饭的习惯却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二、 饮食对象的差异 1. 求精、求美与讲营养、重均衡 中西饮食的对象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受到“泛食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中华饮食文化内容丰富,迄今为止已经孕育产生了诸多菜系和流派,其中最具代 7 / 17 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每一种菜系和菜肴都体现一个“精”字。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人对饮食的精品意识,这也是对中华饮食内在品质的概括。这种精品意识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整个饮食活动的过程中,从选料、烹调、配伍、器皿乃至环境都强调要突出这个“精”字。与此同时,中国人还特别重视饭菜的味道,强调一个“美”字。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所谓美是“甘也,从羊从大”,得出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源于“甘”这一味觉感受,吃了膘肥体壮的羊肉才能体会到美的滋味。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人对于快乐的观念是‘温、饱、黑、甜’——指吃完了一顿美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所以有一位中国诗人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20世纪90年代香港曾拍摄过一系列反映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影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满汉全席》。相信看过此片的观众无不为影片中展示出的中华饮食“精品”所折服,尽管影片中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中华饮食的“精”、“美”无疑是世界公认的。 西方国家对此不得不甘拜下风。英国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烹饪技术与中国相比更是望尘莫及,至今许多菜式还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的。但是西方人却很重视饮食的营养价值,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早餐往往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再加上一根香肠,热量非常充足,午餐往往是自助快餐,即使是最讲究的晚餐也不外乎是面包、薯条、香肠、牛排、炸鸡、奶酪等,也很简单,享受在饮食中基本上不占重要的位置,故而不会过分追求口味。 2. 菜名的差异 复杂与简单 中国的很多菜名中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如“东坡肉”,传说是根据 8 / 17 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流传下来的食谱做成的,“宫爆鸡丁”,相传是根据秦朝一名官员特制的食谱而做成的,而这位官员的的官职就叫“宫保”。有点菜名还与典故、传说有关,如“霸王别姬”典出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爱妃虞姬,“佛跳墙”则是根据民间传说,这道菜的香味引得寺庙里的和尚纷纷跳出院墙等。随着饮食业的不断发展,菜肴的内容也不断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菜名也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与之相比,西餐中的菜名要简单的多,往往一目了然。以风靡全球的“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 ,餐厅为例,光从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而店中的食品如鸡腿、香辣鸡翅、炸薯条、汉堡包,以及新近推出的墨西哥鸡肉卷、海鲜汤等,几乎无一不是以原料加上烹饪方法或地名来命名的。其他一些西餐厅里经常出现的菜肴如意大利面条、意大利比萨饼、烤牛排、说过色拉也是如此。这对中国人而言,似乎少了一些文化的“味道”在其中,但却符合了西方人的“口味”。符合西方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省去了不必要的思考时间,简化了吃喝的过程。 三、 饮食方式的差异 分别与和合(天人合一) 文艺复兴运动一来,西方社会大力提倡平等、自由、人权、个性解放等,是人的个性及自由意识得到极大张扬,造成了一种强调个性自由发展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强调对个性、对自负的尊重,强调个人的独立于自主。因此,西方人就餐时奉行的是分餐制、自助式,各点各的菜,想吃什么点什么,想吃什么拿什么。西方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而饮食只是一种手段和陪衬,不是全部目的,表现出西方人在这方面与中国大一统文化模式的截然不同。 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崇尚和谐,这种哲学思维已渗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每 9 / 17 一个角落,表现在就餐形式上就是聚餐制。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合吃一桌菜,从形式上早就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体现出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及和谐、团圆的氛围,同时也借此交流了感情。这反映出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饮食生活的渗透。这种“分别”和“和合”正是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之一。[4] 四、 饮食礼仪的差异 虽然中西方都讲究宴会礼仪,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最终导致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异。 1. 饮食餐具存在差异 筷子与刀叉 中国人习惯于使用筷子,西方人则习惯于使用刀叉。饮食餐具的不同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西方人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股本守己。这是因为肉食为主的民族是同各种野兽打交道,所以必须具备强悍的体魄和进攻性的性格,必须与自然相抗衡才能生存下去 ,而以谷物为主的农业民族,其对象是土地和农作物,他们需要的不是进攻和凶猛,而是在耕作时的精心照料和耕作后的耐心等待,因而他们的性格倾向于平和闲静,他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西方两种近乎相反的世界观反映在饮食中非常自然就体现在了对餐具的选择及对食物的食用上。中国人使用筷子温文尔雅,极少出现一些不雅的动作,对待事物也是十分温柔。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时风度尽失,给人一种残忍印象,对食物进行赤裸裸的践踏。虽然肉类对中国人也有极大的吸引力,但中国人在食肉时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表现得血淋林,相反却表现得极为含蓄。法国著名文批评家、文学家和社会学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对 10 / 17 筷子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筷子不像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戳,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 2. 出席时间的差异 准时与迟到 “准时”似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即“时间的单一性”,monochronic-time 或m-time,和“时间的多样性”,polychronic-time 或p-time ,。时间单一性指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这个事的时间必须用来干这个事情,持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没有时间日程的习惯,做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霍尔还认为单一性的时间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多样化则是亚非拉地区的时间模式。在他看来,时间犹如商品,可以买卖、节省、花费、浪费、丢失、弥补和测算。因此在参加宴会时,由于中西方文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人在出席时间上的差异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中国宴会中,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得客人更倾向于“迟到”。对此,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往往会为准时到达的客人安排一些其他节目来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国家,正式的宴会要求参会者准时到达,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礼貌,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极大不尊重。 3. 座位安排的差异 1) 男士优先与女士优先 关于正式宴会上男士和女士的座位安排,中国和西方国家各自遵循各自的原 11 / 17 则。在中国尤其是在古代,在任何正式的宴会上几乎找不到女士,这与中国的男人主宰社会的传统观念相符合。因此,根本没必要女士的座位安排。今天,虽然女士出现在正式宴会上已被普遍接受,虽然西方的“女士优先”的原则已被逐渐接受,在许多社交场合中国的女士仍然喜欢和女士坐在一起。而且,当尊重老人的原则和“女士优先”的原则相冲突时,大多数中国人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 然而在西方国家,“女士优先”的原则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和重要的行为方式。这个原则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许多西方国家主要宗教和世界观-基督教。在基督教中,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备受推崇和尊敬。基督教认为尊重妇女的观念和行为是一种高贵的美德。在十二和十三世纪时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骑士阶层。在骑士和他们显赫地位的影响下,骑士创立了一套社会行为模式,被称为骑士风度。在西方从古代的宴会上就能看到女士一点不足为奇。然而,有一点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妇女在宴会上通常会分开就坐,这反映出男女之间的平等。 2) 南北与左右 座位的安排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对空间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的因素尤为突出。因此,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以及有关空间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霍尔用“space speaks”来形容空间的作用。 在中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但无论哪一朝、那一代,皇帝登基、议政一律都是面南而坐。故有“面南称孤”“南州冠冕”一说,而臣子拜见君王则面向北,故也有“北面称臣”一说。由此可见,南在中国人心中已逐渐演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象征,代表了权力、地位 12 / 17 和身份,与此相对的“北”的地位就自然低了许多。这一现象在汉语的成语中也有很好的体现。若成语中同时出现“南”、“北”两字,往往“南”字在前而“北”字在后,如“南腔北调”、“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等。因此,在宴会上当然是以朝南的座位为上座,而朝北的座位为下座。 在古代西方社会,最尊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边,这是因为人们习惯用右手握匕首刺杀坐在左边的人。如果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位置上,不仅他刺杀不方便,主人还有制服他的优势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宴会上刺杀这一古老现象近乎绝迹。今天,西方人在安排座位时已不再着眼于安全保护,而是出于心理保护的需求,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餐座座位上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5] 五、 烹饪方法的差异 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体现着严密性与即兴性的统一,所以烹饪在中国一直以强烈的趣味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吸引着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的中国人。 中国的烹饪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拔丝、糖醋等。做出的菜让人眼花缭乱。在烹饪大师的眼中,做菜和制作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品一样有着高深的学问,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会做出不同的口味来。 西餐菜肴烹饪的方法主要是烧、煎、烤、炸、焖,各种原料很少集合烹调,正菜中鱼就是鱼,鸡就是鸡,即使是调味料也是现吃现加。烹饪的全过程比较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的时间精确到秒,厨师好像化学 实验室 17025实验室iso17025实验室认可实验室检查项目微生物实验室标识重点实验室计划 的实验员。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烹调成为一种机械的工作,肯德基炸鸡只要按 13 / 17 方配料,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依规范形式即可,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型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美国的食品广告铺天盖地,但万变不离其宗,炸鸡、炸薯条、炸鱼块,其菜肴加工方法简单,基本是机械的混合,所以菜肴的种类极少。 六、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形成原因的文化地理分析 1. 传统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礼为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礼。“吃”可以看作“众礼之源”,生孩子要吃、结婚要吃、乔迁新居要吃、客人来要吃,称为“接风洗尘”,、客人走也要吃,称为“饯行”),就连人去世也要吃、人们通过吃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在中国,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发生冲突了酒桌上和解,生意要谈成非要上酒桌,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调味剂。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中和为美”以及重“道”轻“器”、重视感觉与经验等深刻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 西方的文化更加开放、融合,生活中比较随意、简单,表现在吃上,他们更多的是把吃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它皆在不足道中。”可见,吃只是西方人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此外,西方的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分”、重“器”轻“道”、重视科学实证等观念对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也有深刻影响。 2. 民族性格不同 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比较倾向于含蓄、和谐,强调“以和为贵”、“天人合一”, 14 / 17 喜欢安居乐业、和平稳定。西方民族起源于“狩猎民族”,性格外向、开放,具有进攻性,喜欢挑战,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他们执着追求和乐于冒险的民族性格。这两种性格体现在饮食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中国人对待食物是亲切的、温和的,强调“五味调和”,以筷子为主,并且用筷子时温文尔雅,西方人则不同,餐桌上他们习惯用刀用叉,又切又割,体现了强烈的征服感。 3. 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种植的作物和饲养的牲畜与家禽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食物组成也有所不同。西方许多国家都位于北纬35-60度之间,属于北温带的西风带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却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因而他们的主食以肉类为主。而中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使我国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从而形成了中国以大米或小麦为主食的饮食风格。 4. 宗教信仰的影响 西方之所以在宴会上尊重女性,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人一般都信仰基督教,该宗教中的天主教尊玛丽亚为圣母,加之社会民主、开放,倡导尊重女性、尊重母性的伟大形象。而中国无论是儒教、佛教、道教中,女性的地位都不可和西方国家同日而语,传统的中国女性一直处于“三从四德”的教育中,基本上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和权利。[6] 七、 中国饮食文化的融合和借鉴 中西饮食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之下,两者有比较大的区别。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西洋元素被引用到中餐中。如何使中西饮食各自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5 / 17 1. 中餐菜肴可以吸收西餐快餐中的标准化生产 西餐在标准化生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统一生产、统一着装、统一装饰的麦当劳或肯德基快餐店。这些快餐店的炸薯条是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得出最佳数据,从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处自动炸薯条机来保证统一的口味。倘若中餐也有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就能保证在任何的地方都能品尝到正宗的中式菜肴,从而不再依赖厨师的经验和一时的灵感。 2. 西餐菜要应该吸收中餐菜肴色香味美的优点 中国人十分重视菜肴的色、香、味、形,尤其是重滋味,从不同的方面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引起人们的食欲,甚至吃出一种文化。在中国,从厨师到美食家乃至就餐者,都认为饮食是一种艺术,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乐趣,食客在吃的过程中满足味觉,体会意境,而不像西方快餐那么枯燥和乏味。 八、 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和相互渗透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和必然的发展趋势,“中西合璧”的餐饮文化正日益被大众所接受。广东菜肴(如咕噜肉等)在制作上吸取了西式烹调的一些手法,在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深受国内外食客的欢迎。肯德基的中餐店也放弃了传统洋快餐的坚持,开始采用煮、凉拌等中式的烹饪方式,全力打造健康“新快餐”。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中餐应该博采众长、不断发展完善。以中餐为体,以西餐为用,依托中餐的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审美情趣,适当地吸收西餐的科技元素,使两者取长补短、有机结合,这是中国餐饮打造品牌、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可以预料和展望,世界饮食文化将会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变得越来 16 / 17 越美和富有魅力,这种美和魅力融合了中西饮食文化的精髓,是饮食文化新时空的美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鑫.感性与理性-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川北医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理论研究,2011. [2]孙波.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海外英语,2011. [3]蔡花.试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长沙南方职业学院,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马瑾.中西方饮食差异文化内涵与社会外延[J],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张彩霞.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差异[J],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安徽文学,2009. [6]鲁莉 曹诗图.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及文化地理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17 / 17
本文档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68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6
浏览量:195